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

2024-04-09 21:51于阿妮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双减政策

于阿妮

【摘要】“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小学阶段教学工作中重点研究的课题。小学科学在当前小学教育工作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该学科教学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高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质量,教师应结合“双减”政策要求,及时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创造良好适宜的教学氛围,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缓解学生学习压力,逐渐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完成科学知识的学习后,对科学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并实现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性运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小学科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2-0082-03

“双减”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倡导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中应实现减负提质,即在确保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减轻学生课后作业压力及校外培训负担。这便对教师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严格要求,需要教师能够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及时吸收和内化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及能力。在当前的小学阶段教育工作中,小学科学属于一门重要课程,学生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有助于强化科学意识及科学探究素养。基于“双减”政策背景,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应积极采用合理适宜的教学策略,确保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开展水平。

一、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

教师在实际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时,需根据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创建实践平台,使学生拥有更多的科学实践机会,通过实践操作逐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且有助于强化学生自主探究精神,这对于锻炼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并且,小学科学的实践性较强,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展开相应实验操作,使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科学学习之间进行有效联系。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也出现了相应转变,学生将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动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也会得到有效培养,使学生通过实践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样可以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将科学实践和科学知识之间进行有机结合,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探究思维,从而持续性强化小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小学科学知识的逻辑性较强,教师通过开展有效的小学科学教学,有利于學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及时提出自身疑惑。科学的结果同样是不断质疑和反复实践的结果,“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教师采用抛砖引玉方式,鼓励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质疑,学生的质疑过程同样是对知识问题深度思考的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三)有助于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在小学生成长历程中通常会遇到多种类型的问题,而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有助于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学生从容、正确地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网络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这将对学生的综合发展造成一定限制。而教师通过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并且有助于学生以科学的思维理智对待现实生活和学习生涯中所遇到的问题。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要求

(一)教学内容选择精细性

教师实际所开展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工作,为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高效学习,及时掌握和内化所学科学知识,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够将具体的教学内容作为依据,精心挑选一些更具有实用性的科学知识内容,尽量避免造成课堂教学时间浪费。教师应对当前的小学科学教材内容展开深入研读,结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小学科学教学核心内容,并根据核心内容高效开展教学活动,确保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科学性与适宜性。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存在一定不足,由此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准确把握科学知识引入时机,促使实践和科学知识之间进行紧密联系,通过确保教学内容选择的精细性,使小学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生活化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二)实验活动设计灵活性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及时更新传统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及思考机会,结合小学科学课本内容组织相应的实验活动,便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参与实践操作后,对所学习知识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并自主完成科学知识的总结。教师为进一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效果,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对于这一方面工作开展,教师需及时创新以往的单一化知识讲解授课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学习平台。由于小学科学知识的实践性特点明显,教师通过灵活性的实验活动设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开展整个过程,可以使学生在探索科学奥秘过程中,逐渐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通过对科学实验的实践探索,除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外,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知识拓展针对性

科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探索科学知识,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拓展课堂所学知识,打破小学科学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为实现小学科学知识的针对性拓展,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具有弹性的作业,即转变以往的书面作业布置方式,倡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积极展开生活化的科学实验探究,从而逐渐增强小学生的科学知识储备。

三、“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所遵循的理念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导向。教师秉持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利于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将注意力集中在科学知识的讲解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存在一定被动性,并且未拥有足够的思考和探索时间,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利于保障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效率。而“双减”政策背景下,倡导教师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应及时更新传统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课堂核心的高效课堂。由此,教师应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当前学习状况进行统筹考虑,在确保教学内容选择合理性与适宜性的同时,积极创设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情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例如,教师在围绕“固体和液体”这一部分内容开展教学时,应以调查、谈话等形式对学生的当前学习状况、科学学习基础进行了解,把握学生现有的固体、液体基础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对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应注重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点,在课堂上融入一些学生所熟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及场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加强趣味性元素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融合与渗透,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与探究。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开展进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和思考空间,对自身知识讲解时间进行科学性把控,对学生进行合理化引导,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知识框架。

(二)加强信息技术融入,激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其在教育领域中的融合渗透程度越来越高,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通过合理引入信息技术,利于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小学科学教学方式多元化,这对于实现教学的提质增效目标来说意义重大。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合理引入信息技术,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小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课堂的生动性。通常来说,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自控力较差,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以这种方式有效刺激学生感官,有助于学生深入开展科学知识学习。当前的小学科学教材以文字形式为主,虽然其中添加了插图,但数量较少,难以对小学生形成强大吸引力。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将小学科学知识内容以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实现图片、文字和声音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加容易,从而帮助学生深度把握关键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创设生动性的学习情境,转变学生以往对科学知识的刻板印象。例如,教师在围绕“生命之源——水”这一部分内容开展教学时,便可以积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各场景中的水,以动态视频形式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通过对这种方式的应用,同样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科学知识学习和探索兴趣。此外,当前小学科学教材中所包含的一些知識、概念等具有抽象性,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和概念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同样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对学生知识学习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及时攻破重点和难点。例如,教师在围绕“气候与季节”这一部分知识内容开展教学时,教学目标是带领学生观察与感受气候季节性变化,从而使学生对大自然变化规律有一个相应的了解和认知。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部分知识内容的抽象性比较明显,导致知识学习难度较大,由此,教师便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以动态形式将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深度感知天气与气候特征的普遍性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进行知识讲解,有助于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价值。

(三)设计多元化教学活动,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教师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水平,设计多元化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具有必要性,教师应将小学科学知识有效贯穿在各种类型的科学教学活动中,并注重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在活动进程中对科学知识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学习。教师应重视趣味性元素在教学活动中的融合与渗透,以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知识学习兴趣,并调动其学习主观能动性。此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满足“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开展要求。教师应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探究性,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化引导,增强学生科学知识学习自信心,使其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参与知识学习,有助于学生逐渐构建相应的科学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等形式组织科学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通过为学生提出一些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持续增强学生的科学基础知识储备。

教师应结合学生当前的知识经验情况,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组织合理性的科学研究活动,为学生的层层递进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促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入,理解更多的具有抽象性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挖掘科学知识的本质,从而深度把握知识内涵。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确保科学教学活动安排的合理性。例如,教师在围绕“它们是什么做的”这一部分内容开展教学时,首先应与学生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究现实生活中的各类材料,比如金属、纸、塑料等。在实践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为学生设计环环相扣的课堂活动,并提出引导性问题,使学生采用看、摸、闻等多种方式对各类材料进行了解,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具体运用情况,尝试归纳各类材料的特性,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度学习。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工作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对“双减”政策要求的贯彻和落实,通过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努力实现减负提质目标。另外,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多角度出发落实合理可行教学手段,确保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组织的合理性,从整体上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楠.“双减”政策下的体验式小学科学教学实践[J].教书育人,2022(34):46-48.

[2]孙芳.基于“双减”政策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策略[J].华夏教师,2022(32):60-62.

[3]史加祥.“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2(11):67-71.

[4]顾婷婷.“双减”政策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20):116-117.

[5]熊文智.“双减”政策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改革初探[J].新世纪智能,2022(98):4-5.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