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实施垃圾分类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4-04-09 21:51刘冬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主题教育垃圾分类实施策略

【摘要】垃圾分类教育是幼儿园环保主题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给幼儿提供更多参与环保活动的机会,更有利于幼儿积累生活经验,提升环保意识,养成幼儿良好的人文与道德素养。教师应当发挥幼儿园优势,增强垃圾分类主题教育的实践性与体验性,积极开展具有趣味性特征的垃圾分类教育活动,真正把垃圾分类与幼儿一日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学以致用。

【关键词】幼儿园  垃圾分类  主题教育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2-0112-03

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垃圾分类教育应当从幼儿抓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目前,幼儿园普遍开展了垃圾分类教育,但是往往缺乏教育针对性。虽然通过垃圾分类教育,使得垃圾“随手一扔”的现象不复存在,但是能够实现垃圾“各回各家”的少之又少。这主要是因为垃圾分类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幼儿未能深入理解“分类”的实质,不掌握分类的判断标准。为此,还要增加垃圾分类教育的趣味性、实践性与创新性,帮助幼儿深入掌握垃圾分类方式方法,以及树立幼儿真正的环保意识,提高垃圾分类处理有效性。

1.垃圾分类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幼儿正处在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可以从幼儿园实施垃圾分类教育入手,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教育,让幼儿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培养幼儿处理垃圾的意识,养成垃圾分类处理的习惯。垃圾分类教育可以培养幼儿分类思维意识,帮助幼儿仔细斟酌哪种垃圾该放到哪个箱子里,提升了幼儿逻辑分析与判断能力,形成幼儿的分类标准。其次,垃圾分类教育还能增强幼儿的耐心,鼓励幼儿对垃圾进行细致处理,让幼儿从小小的垃圾入手,在琐碎微小的事务中锻炼心性,最终使幼儿习惯于从小事入手,在一点一滴中收获巨大的成长。

2.垃圾分类教育活动现状分析

2.1活动频次较少

习惯的养成依赖于一定频次的练习,由于此项教育存在内容固化和形式单一问题,因此无法更好地养成幼儿垃圾分类意识与行为习惯。相比其他教育内容,垃圾分类教育不能明显形成幼儿某项显现的技能,缺乏更为直观的教育教学活动成果,且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卫生情况,幼儿园采用了浅尝辄止的教育方式,未能大范围和多频次开展实践性活动。目前,垃圾分类教育多以视频形式、讲解形式或讨论形式进行,未能组织开展一系列具有主题性的活动。

2.2缺乏动手机会

虽然垃圾分类教育的意义重大,有助于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在具体落实时,往往没有给幼儿操作的机会。一是教师过于重视垃圾分类常识和知识讲解,没能让幼儿真正参与实践,不利于幼儿牢记和深刻理解分类的方式。二是垃圾分类教育的创新不足,未能采用情境性、角色扮演或其他教育方式,这不利于加深幼儿的印象,也未能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实践氛围。

2.3家园共育不足

垃圾分类教育属于生活常识教育,需要必要的习惯养成环境。但是,很多垃圾分类教育未能走出校园,仅依靠幼儿园教师是不够的。一些家庭往往缺少榜样示范作用,未能及时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缺少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必要引导。如何让垃圾分类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应当成为当下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

3.垃圾分类教育活动优化策略

3.1发挥集体活动主导作用

集体是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载体。在垃圾分类教育中,教师应当主导构建良好的集体活动氛围,这样不仅可以优化教育氛围,更可以培养幼儿集体意识,鼓励幼儿在团队活动中亲自实践,为幼儿的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奠定基础。

3.1.1发挥园所环境重要作用

园所环境是“垃圾分类”的主要土壤。幼儿园应当设置用于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基于垃圾桶上的各种小图标,达到指引幼儿分类处理垃圾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日常散步时与幼儿共同观察分类垃的圾桶,提升幼儿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度。教师还需引导幼儿正确将一日生活学习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并组织幼儿尝试自己设计垃圾桶小图标,以此加深幼儿对垃圾分类处理的印象。借此机会,教师还要鼓励幼儿向家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从而进一步将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延伸开来,营造垃圾分类的实施氛围,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1.2发挥各类资源促进作用

垃圾分类教育不仅要依靠教师主导开展的主题教育,更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予以落实。为此,教师可以布置垃圾分類投放作业,鼓励幼儿以分类投放方式在园中“分拣”一日垃圾,包括正确处理纸盒、泡沫和快递箱等物品。幼儿园还可以通过美工课、创意玩具制作、情境剧表演等方式,让幼儿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垃圾分类“作品”,以此达到情境融入效果,不断增强幼儿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

3.1.3 借助主题墙面教育留痕

为了增强垃圾分类教育的延伸性,不断强化幼儿垃圾分类意识,可以在幼儿园设置垃圾分类教育展示墙,力争在幼儿园有限的空间不断强化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例如,在垃圾分类主题墙面展示幼儿进行垃圾分类活动的图片,持续性放置一些垃圾分类主题漫画。这些图片展示及漫画应当以时间为线索,从垃圾分类基础知识到幼儿实践操作,以及垃圾回收利用进行全过程展示,帮助幼儿清晰认识垃圾分类全部内容和知识。另外,教师应当观察幼儿的日常表现,适时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引导,鼓励幼儿对垃圾分类话题进行思考讨论。例如,在餐点时刻,可以让幼儿讨论一些没有喝完的牛奶盒,应当放到厨余垃圾还是可回收垃圾,从而更好地增强幼儿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水平。教师应当在这一过程中给予指导和补充,让幼儿在垃圾分类中提升综合素养。

3.2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意识

垃圾分类教育贵在转变幼儿的思维认知,引导幼儿认识到垃圾分类对生活及环境的重要作用,激发幼儿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意识,最终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首先,教师应当遵循“四季有绿”原则,积极美化幼儿园自然环境,让幼儿参与环境美化活动,指导幼儿园在公共区域或班级布置一些景观植物,让幼儿接受良好的自然教育熏陶,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引导幼儿认识到正确处理垃圾对幼儿健康成长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其次,积极开展“变废为宝”活动,让幼儿认识到环保型材料的重要作用,如利用旧麻绳、枯树枝、废旧报纸和饮料瓶等制作一些器具或玩具,以及布置一些垃圾分类的标语等,让幼儿在精神上和活动中认识到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意义,这些更有助于幼儿在生态文明理念普及中接受垃圾分类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有关垃圾分类的绘本,借助绘本阅读的方式优化幼儿的环保知识体系。总之,只有让幼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接触垃圾分类现象,积累有关垃圾分类的常识,实现垃圾分类教育的直观化、趣味化与互动化,才能提高垃圾分类习惯养成的效率,让幼儿在垃圾分类主题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3.3 组织开展多样的活动

垃圾分类主题教育应当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在思想认知强化的基础上开展趣味性实践活动,更好地让幼儿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巩固垃圾分类教育成果。一方面,垃圾分类教育活动应当具有创新性,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一些游戏、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保持该主题教育的多样性,让幼儿将垃圾分类融入到思想深处,如,鼓励幼儿分享垃圾分类实践中的趣事,让幼儿主动为其他小朋友讲解一些垃圾分类的常识和做法。组织开展垃圾分类考察团活动,由教师带领小朋友观察生活中的垃圾处理现象,帮助幼儿更好掌握地垃圾分类的技巧。另一方面,教师要围绕幼儿园一日生活做文章,可以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中投放一些材料,让幼儿展开垃圾分类的实操活动。教师可以让幼儿在美工课制作垃圾筒贴画,绘制分类垃圾筒封面。可以在益智区玩垃圾分类的小游戏,提供一些垃圾筒模型,让幼儿亲身体验垃圾分类。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玩垃圾处理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成为“小小清洁工”,或设置班级环境监督园,形成良好的垃圾处理氛围,以此让幼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更好地处理垃圾。总之,幼儿园应当结合幼儿教育特点,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具有情境性、趣味性、游戏性和创新性的活动,让幼儿在各种亲身实践中正确分类处理垃圾,并帮助幼儿获得游戏中的成就感,不断强化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养成正确的垃圾处理习惯,从而将垃圾分类理念根植于幼儿内心世界。

3.4 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

垃圾分类教育应当具有家园共育的特征。要想激发幼儿的垃圾分类自主意识,延续幼儿在园内接受的垃圾分类教育,还要保持幼儿园与家长的紧密配合。为此,教师不仅要正确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还要组织和号召家长参与其中。一方面,要向家长阐述垃圾分类教育的意义,引导家长支持此项教育活动,真正获得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教育的认可度与支持度。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家园共育活动,力争在倡导开展一系列家庭教育实践中丰富垃圾分类教育内容,让家长带领孩子亲身实践,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家长群、微信公众号和家长会等方式普及垃圾分类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家庭角度为家长及幼儿制定一些垃圾分类的教育计划,鼓励家长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优化幼儿思维认知角度,积极开展一些家庭垃圾分类活动,让家长支持幼儿垃圾分类实践,更要让幼儿起到家庭监督员的作用。围绕垃圾分类主题进行家庭互动,组织开展相关话题的观察讨论活动,以便于贯彻垃圾分类要求,积极开展家庭垃圾分类实践。

幼儿园还可以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家园互动教育方式。借助各种自媒体普及相关内容,更要将家长请进幼儿园,让家长近距离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认同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并引起家长对垃圾分类教育的重视,转变一些家长的角色认知,在一系列的垃圾分类活动策划、互动或游戏中实现相互认可,从而不断调动和提高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积极开展家园共育的效果。

社区资源对于幼儿垃圾分类教育具有巨大促进作用,可以进一步扩大垃圾分类教育辐射面。为此,幼儿园应当在垃圾分类教育中取得社区的广泛支持。具体可以策划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教育进社区活动,通过社区活动站和幼儿园开放日等开展垃圾分类教育活动。例如,在社区中布置一些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的捡拾垃圾活动,将垃圾分类真正贯彻到亲子实践当中,以此增强垃圾分类教育的社会性。幼儿园还可以主动介入到社区的环保主题实践活动当中,配合社区进行一些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包括参与到社区相关主题的公益广告视频的录制活动当中,以此增加幼儿的亲身实践机会,并扩大垃圾分类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此外,教师应当把垃圾分类与其他主题教育相融合,进一步在街区广场等开展主题表演及宣传展示活动等,给幼儿在社区中进行展示的机会,让幼儿成为社区垃圾分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帮助幼儿在一系列的趣味性活动中養成垃圾分类习惯。

4.结语

垃圾分类教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实践性。我国实施垃圾分类的时间较短,缺乏全社会的共同意识,不利于依靠大环境养成幼儿的垃圾分类处理习惯。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思维能力与认知水平有限,垃圾分类更多地依靠记忆,缺乏对垃圾种类的认识,以及进行自我分类的能力,增加了垃圾分类教育的难度。为了养成幼儿垃圾分类习惯,需要提升此项教育活动的针对性与创新性,一方面,基于直观的方式方法普及垃圾分类的常识,通过增加课时、开展活动、优化校园氛围方式增强幼儿的垃圾分类习惯意识。另一方面,激发幼儿对垃圾分类的兴趣,鼓励幼儿开展相关的讨论和自主实践,并倡导社区、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通过多方教育合力达到教育目标。垃圾分类教育任重而道远,其教育意义与实践价值体现在长期坚持中,幼儿园教师还要结合幼儿的思维特点,不间断地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汪爱芬.在“垃圾分类”中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J].启迪与智慧:中,2018(9):13-13.

[2]蔡叶葭.角色游戏环境创设中渗透环保教育探究[J].成才之路,2018(29):28-28.

[3]陆云凤.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的路径[J].家长,2020(11):187-188.

[4]杨媛媛,杨洁.幼儿“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7):84-87.

[5]韩品品.基于垃圾分类养成教育的幼儿园文明行为培养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18):103-103.

[6]叶丹全.谈幼儿“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教育[J].教育界,2021(31):87-88.

作者简介:

刘冬梅(1971年—),女,河南商丘人,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主题教育垃圾分类实施策略
增进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实效性之应然选择研究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中国梦”哲学逻辑视域下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