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能力大赛

2024-04-11 02:59刘美珍袁俊宝朱丽青
知识文库 2024年5期
关键词:调试大赛技能

刘美珍 袁俊宝 朱丽青

为提高需要综合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效果,基于“自动化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能力大赛的经验及调研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情况,制定了“夯基础、垒技能、助迁移”的教学策略。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三阶段、七环节”的教学实施过程,融入“技能为基,匠心引领”的思政元素,以多样的教学资源、虚实结合的手段、规范翔实的评分标准、多样的评价体系,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适合目前生源多样的高职高专院校综合性专业课程的教学。

前言

自动化线安装与调试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顶岗实习前综合技能课程,面向企业急需的机电设备系统运行维护岗位进行设置,依据典型机电设备自动化生产线工作流程将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重构。参加云南省技能大赛教学能力设计时的参赛单元为项目五:分拣单元安装与调试。在综合分析课程特点、学情、企业反馈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夯基础、垒技能、助迁移”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贯穿于教学组织、教学资源应用、职业素养培养等全过程,有效解决学生遇到复杂问题时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教学组织中角色赋能采用“责任到组,授技到人”——组长负责制的组织方式,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任务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三阶段、七环节”任务驱动法,调用合适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合作企业资源),配合多种教学方法,在有效达成教学目的的同时突破教学重难点,并通过多方及时评价与反馈形成教学闭环。

1 教学整体设计

1.1 教学内容

自动化线安装与调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职)核心课程,授课对象为该专业三年级学生,作为顶岗实习前的综合技能课程,面向典型岗位设置。专业最新企业调研数据显示,智能制造时代,企业技术升级之后急缺整体设备系统运行维护岗位。该岗位主要面向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人员的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将课程定位面向企业机电设备系统运行维护岗位。

设备系统运行维护岗位需要技术人员能够对设备进行基本安装、编程、调试、机械电气故障检修和日常维护,课程选择典型机电设备——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流程构建项目化课程结构。将自动化生产线工作过程重构为7个课程项目,同时每个项目融合机电一体化专业1+X证书重点内容;依据机电设备安装、编程、调试的关键技术和任务逻辑关系,构建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结构。参赛单元为项目五:自动化生产线分拣单元安装与调试,分为5个任务完成,共16学时,如表1所示。

1.2 教学目标

根据企业对学生能力和素质提出的最新要求,基于国家专业标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结合1+X证书标准及职业技能大赛内容,参考往届学生难题反馈确定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见表2)。

1.3 课程及学情分析

(1)课程特点分析

自动化线安装与调试课程面向实际生产线的系统控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操性、综合性,需调用以PLC为核心的多门课程知识和技能进行设备的安装、接线、编程、调试、故障排查,对学生前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串联应用、方法迁移、实际操作有较高要求。

(2)学情分析

分析前导知识基础课程的成绩,每门课程80分以下的学生占近71%,而本门课程需要各门课程知识综合应用,因此,基础知识有待进一步夯实。

分析前导实训课程成绩和实训教师访谈内容,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践,技能较为扎实,但做事缺乏耐心和规范意识。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喜欢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喜欢合作完成任务,但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欠缺。

(3)毕业生及企业调研结果

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及就业单位进行调研,大部分毕业生认为该门课程与岗位对接性好,但是知识点多学起来较难。多家企业反馈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心浮气躁,频繁更换岗位和就业单位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知识、技能基础不牢靠,面临问题时感觉似懂非懂,认为岗位或工作不对口,不愿挑战。

1.4 教学策略

(1)挖掘典型岗位要素,形成“夯基础、垒技能、助迁移”教学策略

前期分析课程为技能综合性课程,完成系统性控制要调用各种知识技能学生感觉难,这种心理在工作岗位上同样存在。为突破学生这种“畏难”心理,课程组制定“夯基础、垒技能、助迁移”的教学策略。首先,基础技能部分通过课前测验学习、课中多次练习、示范抽查不断进行强化,夯实知识技能基础。其次,核心技能部分通过将任务进行模块化子任务细分,教师引导学生逐个突破子任务最终完成整体任务,实现技能的积累和提升。最后,通过多样化的拓展任务将课上学习的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用于解决进阶难度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方法迁移,实现职业方法能力的逐步提升,如图1所示。

(2)角色赋能,“组长负责制”落实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学生喜欢合作完成任务、交流解决问题的学情,教学过程针对性采用“责任到组、授技到人”的组长负责制教学组织方法。组长负责制下的组长通过基础考核、自荐、教师推荐的形式产生,是各小组带领学习和互評考核的直接责任人。在“夯基础、垒技能、助迁移”阶段组长分别承担“监督、带动、引领”的任务。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授课演示、操作结束后确保各组长完全掌握,组长通过监督、组内互助等方法负责小组成员学习掌握并进行组内评分。

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激励组长的责任心,同时通过组长考核、小组人员随机抽查评分监督“组长负责制”公平有效开展,整个过程通过责任下放的方式督促学生转换角色,成为课堂的中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多样化教学资源,支撑“夯基础、垒技能、助迁移”全过程

教材采用自编活页式教材,以《亚龙YL-335B型自动生产线实训考核装备实训指导书》为辅助,建设智慧职教云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微课、题库、企业典型案例视频、教师示范操作视频等),并加入了“自动化生产线装配与调试”技能大赛中积累的丰富资源。

教师借助智慧职教云资源库等资源,采用云课堂app、虚拟仿真等手段,与学生互动交流,仿真练习增加体验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此突破重难点。活页式教材,企业典型案例,合作企业生产线等教学资源的引入,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支撑“夯基础、垒技能、助迁移”全过程。

(4)技能素养相结合,匠心引领职业素养渗透“夯基础、垒技能、助迁移”全过程

学情分析、企业调研反馈毕业生频繁更换岗位及工作问题,反映出学生综合技能应用能力不够,缺乏耐心、细致、坚持、勇于挑战等职业素养。这些欠缺直接阻碍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

因此,本课程及该项目将上述职业素养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渗透“夯基础、垒技能、助迁移”全过程。夯基础过程通过不断强化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垒技能阶段通过技能的日积月累灌输不断坚持、持之以恒的精神,助迁移阶段通过不同层级较为复杂的拓展任务引导学生勇于挑战、注重方法与创新,让学生在学习技术技能同时感受技能与素养的相辅相成(见图2)。

图2 职业素养培养主线

2.5 教学评价

评价由云课堂智慧职教系统成绩与学生技能操作成绩两部分构成,从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维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考核评价。采用云课堂app实现全过程数据采集和即时评价,评价标准依据“自动化线安装与调试职业技能大赛”评分表、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工作岗位考核要求。

同時,引入增值评价环节,让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程度等软指标得以量化和评价。在保证评价准确公平的基础上,发挥评价激励学生进步的作用。采用云课堂平台进行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根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数据分析,及时优化和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学实施过程

2.1 “三阶段、七环节”教学过程

根据“夯基础、垒技能、助迁移”教学策略,具体教学实施过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分为“三阶段、七环节”。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将任务的“导入、提出、分析、实施、考核、总结、拓展”7个环节有序串接。课前完成任务认知,课中任务驱动掌握知识点、强化技能点,课后大赛精英辅助提升技能,形成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与学新格局,线上线下同步评价及时反馈学习问题及效果,帮助教师发现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效形成教学闭环,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图3所示,以任务5.2为例说明。

(1)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精准补短

课前教师评阅学生的线上作业,统计学生在预习任务中的常见问题,及时优化调整教学策略。课中选取企业真实案例创设任务情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实施任务,采集课堂表现数据,教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学生完成调研问卷、评价、课后总结。

(2)“三平台协同育人”,强化技能

通过线上理论教学第一平台强化知识点,线下理实一体化教学第二平台强化技能,大赛精英学生辅助教学第三平台完成拓展任务,进行技能再次提升。通过大赛精英学生第三平台协同育人,增加学生实操练习。

2.2 教学方法与重难点突破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是教学过程中重要部分,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据重难点各自特点,采用讲授、讨论、示范、探究等教学方法,针对性应用云课堂、企业实际生产线、企业案例、企业导师示范视频、技术手册、仿真软件各种资源,在提高学生关注度和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

3 学生学习效果

3.1 学生兴趣和效率显著提高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组长负责制”教学组织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由教授变为引导,学生积极性、参与度提高,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拓展了学习空间,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课堂评价高。

3.2 教学目标达成度明显提升

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均有效提升。云课堂知识点测试数据分析显示正确率提升,课堂登记情况数据显示学生操作规范性明显提升,操作正确率高,设备损耗率降低,技能点掌握较好。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养成耐心、细致、坚持、勇于挑战的职业素养,沟通、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3.3 企业和社会评价认可度高

近五年指导学生参加省级职业技能大赛“自动化生产线装配与调试”竞赛项目,获一等奖7项,获二等奖3项,优秀指导教师7名,表现出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任课教师参与对外合作本科院校自动化生产线培训近400人次,获得了学生的高度评价。

4 反思改进措施

4.1 特色创新

(1)“夯基础、垒技能、助迁移”助力学习方法养成

“不断强化夯基础、任务细分垒技能、多样拓展助迁移”的教学策略贯穿于教学组织、资源应用、职业素养培养全过程。反复强调“基础、积累、迁移”的重要性,以实际项目为载体教授学生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耐心、细致、坚持、勇于挑战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方法论,针对性解决面对问题时的“畏难”情绪。

(2)角色赋能,“组长负责制”有效提升课堂质量

“责任到组,授技到人”——组长负责制的教学组织方法。通过角色赋能充分激发组长监督、带动、引领的自主能动性,组长组员互选方式提高小组的团结性和竞争原动力,确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激发课堂活力,有效提升课堂质量。

(3)充分调用企业元素,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岗前认知

以专业校企合作为基础,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合作企业资源引入企业案例,企业导师操作示范视频,开展生产一线实地教学,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感受企业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岗前认知。

4.2 诊断改进

项目实施效果对比预期成效,反思实施过程发现存在两方面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达成度,针对性提出了改进措施,具体问题与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反思问题1:组长负责制能够调动大部分学生积极性,对于部分学困生目前的方法是教师直接负责,但是由于学困生基础较差课上时间无法完成任务。

改进措施:除教师直接负责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大赛精英潜力,开展大赛精英课后“结对子”辅导,形成一对一帮辅模式,同时希望通过大赛精英的学习精神潜移默化感染学困生,帮助学困生完成任务,掌握技能。

反思问题2:在评价环节通过小组排名提升名次进行增值评价,对小组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对学生个人的激励有限。

改进措施:建立个人积分档案,设置个人增值评价环节,通过自我评价、小组匿名评价、教师抽差评价、大赛精英评价等方式对个人努力勤奋、进步程度进行纵向比较形成个人增值评价。

本文系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能力比赛项目“自动化生产线分拣单元安装与调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XNL202204。

(作者单位: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调试大赛技能
高级技能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基于航拍无人机的设计与调试
秣马厉兵强技能
FOCAS功能在机床调试中的开发与应用
拼技能,享丰收
无线通信中频线路窄带临界调试法及其应用
调压柜的调试与试运行探讨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