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岩 许译申
本研究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通过介绍初中英语“主题式”听说教学理论,通过课例研究和行动研究,采用案例剖析的方式,探索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如开展app线上听说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方式与途径,并论述了“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在筛选听说材料、线上听说教学方式、听说作业布置等方面可供借鉴的方法,以期为更多的一线教师开展听说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为切实有效地推进听说教学做出贡献。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由知识能力本位迈入了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纪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课程标准(2022)》)中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部,2022),体现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英语课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亦体现了英语听说教学的发展趋势,即要求教师抓住现代信息技术为英语听说教学带来的契机,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内容即英语听说教学融合在一起,用更多元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通过英语课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最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但是,目前国内听说教学研究范围仅限于高校及将英语听说考试纳入中考或鼓励开展中考的16个省市地区,对南阳市甚至河南省的中学阶段而言,其研究尚处于探索性阶段,至今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成熟的听说教学模式可供借鉴。本研究结合“互联网+”背景下听说教学的现状,在紧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听说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并用具体的案例印证“主题式”听说教学理论研究,是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对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以期为更多的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的途径和方法。
1 “主题式”教学
“主题式”教学(Theme-based Teaching)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主题课程教学模式(Theme-based Instruction),它是以文本的内涵为主体、以内容为载体,围绕有意义的主题而进行的语言教学活动。其强调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主张将语言放到有意义的主题中学习。因此,在“主题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将课堂内外教学资源有机整合、互补,设置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学习任务,学生围绕主题自主寻找同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料,深入思考、自主探究主题内容与意义,真正做到在情境中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1.1 “主题式”听说教学
《课程标准(2022)》中指出,主题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涉及10个主题群,各主题群下设若干子主题,共计31个子主题。
1.2 “主题式”听说教学材料
初中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听说能力是英语综合技能学习与运用的基础与根本。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将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运用于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既能丰富听说课堂活动,实现有意义的听说教学,又能达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由现实课堂向网络化发展,创新了听说教学形式,构建了听说的“第二课堂”,突破了时空限制,并通过大数据技术智能化分析教与学的数据,及时获得学习效果反馈信息,为教师的听说教学呈现可视化教学评价。
基于“主题”的听说教学要求,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主题的基础上精心选取能够涵盖相关语言知识的听说拓展材料,其特点有材料内容是原汁原味的文本、音频、视频、数码等模态,需与最终的输出任务相吻合;材料要符合或略高于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水平,篇幅不宜超过200词;材料所创设的情境须是真实生活语言应用的环境,从而让学生在具有真实感的学习情境中构建新经验,提高其“用语言做事情”的能力。
教师在筛选听说材料时,可以从材料的趣味性(内容是否吸引学生)、文化知识匹配度(学生是否了解与材料相关的语境和话题)、语言水平(材料大多数词汇和语法是否适合学生)、材料长度和质量(材料长度是否合适、是否需要剪辑、录音是否清楚)、语速及口音(对学生而言,讲话人是否有口音、语速是否过快)等方面来核对素材是否达标。
1.3 “主题式”听说教学的方式与途径
《课程标准(2022)》确定语言能力为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其中,语言技能从《课程标准(2021)》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拓展为听、说、读、看、写五种,并将这五种技能归纳为语言理解能力(即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看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即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由此可见,听说教学不能仅有割裂的听和说,而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将听、说、读、看、写有机结合,用听、说、读、看、写多种形式结合的教学方式,以语言的输入促进语言的输出,在“主题式”语篇材料中通过多听、多说、多读、多看、多写的形式组织教学,构建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实现语篇的交际功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1)听说与阅读相结合
教材中以主题为单元的阅读材料是丰富学生语言输入、促进学生在探索主题的过程中输出语言的重要语篇。听说与阅读相结合的方式与途径主要有复述、朗读、设计开放型任务等。
复述。学生完成阅读材料的阅读后,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文本的脉络,再根据思维导图进行文本的口头复述。其有利于复习文本内容、锻炼口语能力、训练语言表达。
朗读。阅读教学后,教师布置听读、影子跟读、分角色朗读、朗读比赛等形式的朗读作业。其有利于增强语感、强化听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
设计开放性任务。例如,学生阅读主题为“Saving the earth”的文本后,让学生讨论问题:What else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其有利于引导学生就主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发挥学生的綜合英语运用能力。
(2)听说与写作相结合
听是对语言的输入,属理解性输入技能;说和写是对语言的输出,属产出性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能主动地、有意识地不断输出语言,其语言输出的质量才能逐步提高。听说与写相结合的方式与途径主要有听录音补充重点单词、短语、句子和听说写结合。
听录音补充重点单词、短语、句子。教师可将听力材料作为写作材料,如在听力教学中设计听录音补充重点单词、短语、句子的练习以锻炼学生听和写的能力。
听说写结合。学生掌握了语篇的主要信息后,教师就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通过融入关键词汇、句型、结构等进行写作及展示,即学生在“听”之后要“说”出来,“说”之后要“写”出来,用“写”的形式来巩固“说”的成果。
(3)创设主题语境
“互联网+”为教师科学设计听说教学活动和任务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教师可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紧扣教材主题的基础上利用课堂以外的语言素材多角度模拟、复现或创设主题语境,拓展教材文本主题,从而实现同一主题下课文、图片、音频、视频语境的自由切换,并最终促进学生语言学习。
教学案例: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2 Saving the earth
【主题语境】人与自然
主题群:环境保护
子主题内容:环境污染及原因,环保意识和行为
主题语境内容要求:自然环境,人与环境
课文语境:Pollution has caused too many problems.
图片语境:The crying earth
音频语境:What can be done to be a greener person?
视频语境:How can we protect our earth?
在本节听说课教学中,导入环节可利用“The crying earth”的图片展现地球被污染前后的面貌对比創设主题语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引发情感共鸣,激发深层思考,从而引出课文语境“Pollution has caused too many problems.”
语用功能链接:
Talking about cause and effect.
Giving advice.
As a result,a lot of rich land has changed into...
All these problems are very serious,...we must do something now.
We should do everything to protect it,or we'll be punished and lose our home.
Would you like to be a green person?
First,you ought to shut off off the electricity when you leave a room.
Easier said than done.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We should/shouldn't/ought to/oughtn't to/had better/need to/...
学习任务链接:
任务一:Work in groups and survey your group members about what they do to be greener people.Then report it to your class.
Example:
A:What do you often do to be a green person?
B:Well,I always shut off the electricity when I am not using it.
A:Good.What about you,John?
C:...
任务二:利用英语趣配音app发表关于保护地球的8个短片的配音:《保护地球人人有责》《我能做点什么》《地球日的诞生》《可回收饮料瓶》《循环利用成果展览》《地球日快乐》《可回收铅笔筒》《垃圾去了哪里》。
点评:该教学案例呈现了同一主题语境“人与自然”课文、图片、音频和视频的自由切换。课文内容描述各种环境污染已造成的严重问题,音频和视频内容侧重从个人角度出发,作为学生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环境。
1.4 教学评价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1989)认为,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的检验,是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学习过程本身的一个重要条件。核心素养的落地与达成,关键在于科学地评价。完善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关乎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和素养水平的稳步提升。
《新课程标准(2022)》确立了“教—学—评”一致性和一体化的理念,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即要采用科学、合理、注重过程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如作业点评、师生课堂互动、生生互动等,将“促进学习的评价”“改进教学的评价”作为基本的评价范式,优化评价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有些教师不采取方式多样的、以素养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只注重考试结果,并以此为“标准”采取所谓的“针对性”措施,忽略语篇概念,将语篇分割成碎片化的、独立的语法项目和语言点,不注重发展可迁移、可建构的智慧和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2022)》《教学基本要求》和《单元教学指南》,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对于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评价,教师要尤其重视,发挥评价的导向、反拨作用,教师除运用测试结果评价教学效果外,还应对照听说内容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设计听说评价量表、建立听说学习档案等过程性评价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在特定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学科观念、思维模式、探究技能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评价对教学进行及时的反馈和修正,从而做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并最终保证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2 听说作业样例
“互联网+”时代使集丰富性、趣味性、便捷性、交互性于一体的app资源(如“英语流利说”“英语趣配音”“口语100”等)或网络资源(如微信“小程序”)成为新型教学方式。因此,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亟待改革——要摒弃内容单一、形式单调的听力输入和口头表述输出,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增加多模态环境下的听说练习,如通过音频、视频进行听说训练以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最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
在听说作业设计上,教师利用这些app资源或网络资源设计英语听说活动、听说作业,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听说课堂内容,使其成为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拓展,又能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听、说、读、看、写多模态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材时要按照听力材料选择核查项目进行筛选,注意听說语篇的主题、题材、体裁、难易度、词汇量,选择涵盖本课重点词汇、短语、句型及语法率高的语篇材料,且app资源或网络资源要易于实现、便于操作、成本低,符合学生的学情和年段听说教学目标。
作业样例: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2 Saving the earth模仿朗读、配音经过教师筛选、确定后,可指定以下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What can we do at hom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学习方式:模仿朗读教材单词、课文,以“打卡”的形式将12句配音作品上传。
学习媒介:微信app、钉钉app、英语趣配音app
学习过程:
步骤一:模仿朗读教材单词
打开微信app,点击相关网址,学生可点击音频对单词语音进行反复跟读、操练,直至发音标准,并用手机录音朗读单词,通过钉钉app提交打卡。
步骤二:模仿朗读教材课文
打开微信app,点击相关网址,学生可点击音频对课文语音进行反复跟读(如影子跟读),尤其注意重读、连读、弱读、不完全爆破、语音语调等发音规律,反复操练直至发音标准,并用手机录音朗读或背诵课文,通过钉钉app提交打卡。
步骤三:配音
打开“英语趣配音”app,进行“环境污染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多少影响?”的12句配音练习。学生可通过“模式设置”中的“练习模式”进行分句听原音、模仿朗读,app会根据朗读的语音语调标准程度打分,以绿(Excellent)、黑(Good)、红(发音待提升)三色呈现。对于发音待提升的单词,可直接点击“发音提升”进行听原音、模仿朗读反复操练。与此同时,也会出现对该句朗读的准确度、流利度、完整度相应的分数及总分(满分100分)。“练习模式”可直接进行配音录音,适用于文本简单、中等学生。“挑战模式”是全文不间断配音,学生经过“练习模式”的充分准备后,可选择“挑战模式”。学生结束配音后,点击“发布并分享”。
配音原文:
After our lesson on the environment,I'm worried about the future.Pollution is our great enemy,and we have to fight it.If the rivers are polluted,farmers can't use the water for their crops.And in some places,pollution from factories spreads over cities and villages.It makes people ill,any may even kill them.Pollution is a danger to our health.And there are so many cars on the roads.They use so much oil and cause pollution as well.But we're only students.We can't do anything about factories and cars.It's no use talking about the things we cant do.We've got to think of things we can do!
配音材料点评:
教材重点单词environment,pollute,pollution, village,anything在配音材料中共计出现5次;第2、3、5句属于Talking about cause and effect的拓展;第2句属于Words to describe pollution的拓展;第四句属于Words to describe causes of pollution的拓展;第7句属于话题重点语法不定代词(Indefinite pronoun)的拓展;第12句属于重点语法现在完成时(Present perfect)和Word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的拓展;全文还涉及了重读(Stress)、连读(Liaison)、弱读(Weak form)、不完全爆破(Incomplete plosion)、语音语调(Intonation)等发音规律。
总之,“互联网+”背景下的听说作业设计更具趣味性、作业形式更多样化,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言学习中,激发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目的。与此同时,为了促使核心素养落地,教师在听说作业内容的筛选上还要借助网络等多媒体资源,选择利于促进学生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文本、音频、视频等,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造的能力。
3 启示
“主题式”教学是以内容为载体、以文本的内涵为主体,围绕有意义的主题所进行的一种语言活动,其强调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旨在让学生能在更真实的环境下进行语言学习。听说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真实输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言教学方法。在“互联网+”的时代,于学生而言,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app实现英语的移动学习是传统听说教学所无法实现的,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能把语言放到有意义的主题中去学习,使学习更具吸引力,因为学生能够将语言运用到感兴趣的主题上,无疑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视听说水平;于教师而言,面对丰富的课外教学资源、日新月异的教育技术,教师如何甄别、筛选、改编、优化利用、与时俱进,使“主题式”教学利用app真正起到加速学生对新内容的内化,从而帮助其形成长期记忆都将是新的课题。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新兴的教育技术和资源,并能够评估和选择适合主题式教学的在线资源,以丰富课程内容,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线学习,解答疑问,提供反馈和指导。还有,教师需要参加培训和专业发展活动,以保持对新技术和教学方法的敏感性,了解最新的英语学习应用程序和在线资源,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培养其语言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路径探索”(JCJYC2305130015)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1.南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2.南阳市宛城区白河镇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