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日语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2024-04-11 02:59吴翠权
知识文库 2024年5期
关键词:元认知学习策略日语

吴翠权

词汇是外语学习的基础。高中生即便从英语生转为日语生,同样无法避免面对他国语言的词汇学习难题,尤其是高中零起点的日语生面临着学习时间短、词汇量大的困境。因此,本文立足于高中日语教学实践,研究高中日语生的词汇学习策略现状及困境,就优化高中日语词汇教学进行探讨。

结果发现,高中日语生最擅长使用认知策略学习单词,其次是元认知策略、社会及情感策略。但整体呈现出策略使用多样性不足的倾向,结合学生的访谈来看,不同策略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日语的语言特征、自身学习习惯、班级组织管理形式等。就此呈现出的困境,要求教师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角色,在不同的词汇学习策略上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引导学生学会用更多的策略学习词汇,在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文化意识。

绪论

在国家政策指引下,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选择日语等其他语种,并作为高考外语科目。特别是日语学生近年来人数持续增长,2016年还是9,600人,但2021年已经超过24万人(张金龙,秦小聪,2022)。但是,因起步较晚,基础阶段日语教学的实践和研究远远落后于英语,基础教育阶段的日语教学尤其面临诸多問题。

词汇是外语学习的基础,因此对于从高中开始学习日语的学生而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日语词汇是教学的重难点。本文立足于高中日语教学实践,研究高中日语生的词汇学习现状及困境,探讨优化高中日语词汇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

1 词汇学习策略

二语习得的学习策略可分为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社会及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OMalley & Chamot,1990)。其中,元认知策略是指在元认知指导下所采取的策略,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调节。如确定和调整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技能、评价和反思学习结果等。就词汇学习而言,认知策略是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含义,达到记忆的策略,也是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认知策略主要是指学习者为更有效地识别、理解、保留和提取信息而采取的策略,主要围绕外语学习内容的细致分析与加工,试图达到记忆的策略。词汇学习的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认知和调节,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意识。社会及情感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合作、调节和控制情绪的策略。

基于以上学习策略,学界从多角度研究了外语词汇、写作、阅读等各模块的学习。其中与日语词汇学习相关的代表性成果如宋秀珍(2020)、王美琪(2021)等。他们根据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和日语语言的特点,以中级日语学习者、中职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日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发现这两种学习者对日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程度排名依次是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社会及情感策略,且都与日语成绩存在相关性。不过,其策略使用过程中的不足及成因分析结果是否能够指导高中日语教学实践还有待商榷。

本研究以把握高中日语生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现状为目的,基于二语习得学习策略的理论框架,以广东省某公立中学高三日语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首先,参考宋秀珍(2020)、王美琪(2021),结合高中日语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包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及三个词汇学习策略项目共40题,其中,词汇学习策略项目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调查使用频率。发放问卷82份,收回78份,去除3份内容不完整的问卷,有效问卷为75份,结果用SPSS26.0进行分析。

为明确学生的真实想法,探究他们词汇学习的策略与学习困境,在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访谈调查。访谈包含子策略的有效性排序及排序理由等内容。为了访谈结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从学生中的高分组、中间组、低分组选取代表学生进行访谈。因此,本研究基于某次省级大规模考试成绩和学生的平时表现,按照吕方兴(2012)提出的关于高分组、中间组、低分组的学生比例,从中选取高分组2人、中间组3人和低分组2人,分别进行访谈调查,平均每人访谈调查时长60分钟。

2 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现状及困境

2.1 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

整体来看,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依次是:认知策略(3.130)>元认知策略(3.082)>社会及情感策略(2.610),这一点与宋秀珍(2020)、王美琪(2021)的调查结果一致。可见,高中日语学生在日语词汇学习中,同样较多使用认知策略,相对地较少使用社会及情感策略。进一步对三个词汇学习策略下的各子策略的使用频率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到结果见表1。

从表1来看,“猜测”和“选择性注意”和“机械性记忆”三个子策略是学生最常使用的。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包含汉字(日语汉字)的词汇较容易记忆,故“猜测”策略常常用于词汇学习上。而“选择性注意”则是他们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常用的策略,基于各科目的学习经验,对于老师反复强调和考试中频繁出现的词汇会特别注意。“机械性记忆”虽使用频率较高,但在访谈中发现,学生是把长期的英语学习的策略迁移到日语学习中,常常出现背了容易忘记,或在写作等输出环节上不会运用等问题,导致学生对于其有效性的认可度不高。

表1所示子策略中“合作”的使用程度最低,其原因在于,调查对象是走班制学习,其所在的行政班级的日语生少,加之上课时长所限,日语学习伙伴间熟悉程度低,导致难以构建合作氛围。而“计划”这一元认知策略的低使用率原因在于,学生认为计划本身会带有压力,为了按时完成而囫囵吞枣反而效率不高;也有学生认为,计划对于推进学习是有效的,但是很难坚持,往往会不自觉松懈下来。

“澄清疑问”本身的有效性获得了认可,但在访谈中,学生认为在词汇学习上可问的不多,往往直接忽略或等老师讲解。另一子策略“字典”的平均值为2.733,使用程度不高,结合来看,学生对于单词的发音、含义和使用情境等的探究积极性低。值得注意的是,“字典”的标准差达1.277,意见相左程度最大,呈现两极分化。认可该策略的学生在访谈中认为,外语学习中字典是必要的,借助字典查询新单词是很有效的方式;不使用这一策略的学生则认为查字典烦琐、浪费时间,在英语学习时也没有查字典的习惯。不过,学生在访谈中提到,如果能用电子词典快速查到的话,因其便利性会有使用的欲望。

总体上,子策略的频率高低可以归因于日语的语言特质、学生的学习习惯、日语班课堂组织管理形式。

2.2 词汇学习策略困境

子策略的使用频率能反映出学生的词汇学习倾向。在14个词汇学习策略中,8个子策略平均分低于3(即偶尔使用),可见学生在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呈现多样性不足的倾向。其原因在于学生对于词汇学习策略的认知度较低,没有养成使用习惯,或者使用方式有误,导致其有效性未能显现。因此,要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多样性,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对于认知策略(M=3.130)普遍使用程度较高,也呈现出认可的态度。其中,“结构归类”(2.973±1.056)和“上下文推论”(2.942±0.934)使用频率相对较低,而“猜测”(3.733±0.771)和“机械性记忆”(3.330±0.922)使用频率高的结果,显示出学生倾向于直接背诵记忆单词本身,而忽略有助于单词使用情境记忆的“上下文推论”和需要一定学习主动性的“结构归类”。可见,在认知策略层面,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识别与理解、保留与提取上,存在思考和分析上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词汇学习主动性,鼓励独立思考的互动教学成为教学工作重点之一。

元认知策略(M=3.082)的子策略之间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对于“自我监控”(2.822±0.826)和“计划”(2.573±0.932)的低使用率,作为访谈对象的学生认为这和自身的性格和认知有关。如“没有自我监控的习惯,不知道是什么,一般跟着教师安排走”“我不喜欢做计划,感觉没有用”等等。可见,学生对于自身学习过程的认知和调节的意识不够,既有学生学习习惯的原因,也有教育教学环节缺失相关引导的影响。

社会及情感策略(M=2.610)在词汇的学习策略中,使用程度最低。其原因在于,社会及情感策略的有效性具有间接性、长期性的特点,如“澄清疑问”“自我交谈”这种需要跟自我、他人的交流策略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如访谈过程中,有学生提及了走班制的班级管理组织形式,“找不到人聊天”等。使用字典和询问老师同学的方式,即澄清疑问的沟通手段被认为“麻烦且没必要”,等着老师讲解的态度较为明显。

3 教学工作启示

在信息时代下的外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提供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多元化身份转变。教师指导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素养的过程。本研究通过量化与质性研究方式,分析考察了高中日语生正在使用的词汇学习策略现状及其困境,结合词汇学习策略,总结出以下高中日语词汇教学工作启示:

(1)认知策略的平均使用频率达到3.130,由高到低依次为,“猜测”“机械性记忆”“联想”“活用”“结构归类”“上下文推论”“字典”。教师讲解为中心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日语词汇的汉字属性等是导致“猜测”和“机械性记忆”和“联想”这些子策略使用频率高的重要原因。但是在访谈中也了解到,背了很多单词却无法在作文中实际运用,或者在阅读中认不出单词等现象,导致学生认为这些子策略的有效程度是有限的,使用频率高更多是因为长期的外语学习习惯使然,可见重背诵、记忆、模仿、復述等机械脑力劳动的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词汇分析与加工的思考方式存在较大影响。

因此,教师要承担起教学研究者的角色,积极参与教学模式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基于重背诵记忆的学生习惯现状,结合“猜测”“机械性记忆”和“联想”的常用策略,引导学生对词汇这一材料进行更多样、更有效的认知策略学习。课堂常用教学方式,诸如听写、词汇结构分类、朗读、造句、联想等能否有创新型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在进行词汇的复述、精细加工等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与分析。

比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文章中总有相对陌生的词汇,对这些词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上下文推论、查字典等方式去掌握大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并且,随着词汇量的积累,学生的认知负担也会有所降低,自信也会随之增加。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重视高频的重点单词,也应利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低频单词这一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更多样的认知策略,如字典、结构分类等方式去尽可能掌握各种词汇及使用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获得感,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积极性不足的问题,也为今后的日语学习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和思维能力。

(2)词汇学习的元认知策略要求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做词汇学习的主动者,主动去计划、去自我监控、去评价等。据此,在教师角色定位上,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重视教学互动环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技能,启发学生探索应用方法。在目前的外语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仍然是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师始终扮演着中心角色,教师和课本是日语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作为被动的信息接收体,自主学习在实践上存在难度,正如在访谈中了解到的一样,即便是高分组学生,在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自我监控”“计划”的想法中,没有这个习惯、不了解是阻碍使用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引导学生使用这些元认知策略进行词汇学习。

因此,如果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意识,教师就要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监控者,充分利用科技发展下的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对所学过的单词进行特别注意与制定定期目标,教师与学生共同监控任务进度,检查学生是否都能顺利完成学习目标,如果学生完成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介入,启发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对于任务的完成情况,采取开放式学习评价方式,教师及时进行客观的作业评定,并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评价中去,在教学互动环节上,引导学生课堂分享自己的目标计划、完成过程、总结评价,不仅能了解自己,还能从其他伙伴中吸取到教训和优秀的经验,最大化发挥元认知策略的作用。

同时,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意识到自身角色的多重性,词汇学习的目的不能只是为了考试这一功利性目的,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正如学生在访谈中提到,日语学习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考试分数,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日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外语自信,对其他科目的学习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今后即使毕业不再有考试需求的时候,也能展示出继续学习日语的强烈意愿。因此,在元认知策略下受到学生高频使用的“选择性注意”启发,教师不应只教习所谓的重点单词的中文意思,而忽视单词与单词之间的文化性、情境性,在单词学习过程中扩大人文内涵,重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以日语为工具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育心智。

(3)社会及情感策略是学习者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控制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保持平稳积极学习状态的策略。外语的一大功能是交际工具,因此该策略对外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词汇学习也不应是学生独自完成的作业,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在各种交流活动中扩大词汇量。

结合访谈结果来看,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甚至有些班级只有一名日语生,只在日语课时间相聚课堂学习的走班制形式是阻碍学生进一步交流合作的重要因素。同时在自我鼓励的情感策略上学生也反映做得很少,也是由于此前没有这样的习惯,不了解是否有效。针对此策略发挥作用有限的困境,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课堂的互动交流环节,根据学生所在行政班级位置,就近原则组织安排学习小组,以日语进行课堂发表中华文化的日语短视频等形式展示学习小组的成果。这样一来,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词汇,学生会很自然地向小组成员求助,进而增加小组间的交流,不断提高词汇量。

另外,面对被词汇学习而引起痛苦、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困扰的学生,要及时在课下采取鼓励、交流等情感调控策略帮助学生克服情绪难关,树立日语学习自信心。短期来看,是词汇学习方面的策略调控,但长期来看,却有利于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频率,提高日语的学习自信,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日语生在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呈现不足的倾向。因此,教师应在国家教育政策下,基于学生的词汇学习现状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设计,设计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降低学生对词汇学习的抵抗心理。

一方面,本研究对于高中日语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现状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期待着以上研究结论与启示在词汇教学上得到进一步的应用研究和效果验证。另一方面,本研究是以高三日語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于学习者在不同词汇习得阶段的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特征分析不够充分,为了能及时有效介入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引导,亟须更多的历时性研究。

(作者单位:惠东县惠东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元认知学习策略日语
基于元认知的数学焦虑研究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