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路径探究

2024-04-11 02:59王慧清
知识文库 2024年5期
关键词:困难心理健康家庭

王慧清

近两年,高职院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逐年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心理问题尤为突出。他们面临着比其他学生更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这些压力不仅来自家庭经济状况的困扰,还可能来自学业、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因此,如何对这一群体进行精准的心理帮扶,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并顺利完成学业,成为高职院校心理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帮扶的必要性,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为高职院校心理帮扶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

1.1 自卑心理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同龄人相比,在物质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使得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进入学校后,面对不同的群体与社交圈子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某些方面会缺乏自信,严重者甚至回避社交活动,以免暴露自身不足。

1.2 焦虑心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面对学费、生活费等压力时,容易感到焦虑和不安,这种焦虑心理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学业表现,还会对其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对未来充满担忧,担心自己无法找到好工作,无法改善家庭状况,焦虑心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业表现。

1.3 孤独心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往往面临着与他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融入校园生活时面临一定的困难。其可能感到自己与他人的生活经历、背景和兴趣爱好存在差异,从而产生孤独心理。这种孤独心理导致其缺乏社交支持,难以建立稳定的社交关系。

1.4 自闭心理

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面对困境时,会选择逃避现实,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他人交流,或因为自卑心理而拒绝参与校园活动,这种自闭心理不仅会影响社交能力,还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由于物质生活的限制,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倾向于独自一人,不愿意与他人交往。这种自闭心理可能源自学生对自身家庭状况的羞耻感和自卑感,学生害怕被别人嘲笑或排斥,因此选择与外界保持距离,导致自身在学校中缺乏社交机会,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过重的自闭心理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心理健康,甚至可能导致抑郁症、焦虑症、思维强迫症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1.5 过度自尊心

虽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但也有一些學生表现出过度的自尊心,不愿接受他人的帮助或支持,这种过度的自尊心会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屏蔽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的渠道,从而加重自身的困境。

2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对这些主要原因的探讨。

2.1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由于家庭经济拮据,没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学生缺乏必需的物质生活保障,这种物质匮乏会引发学生的焦虑和自卑心理。与此同时,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学生可能缺乏家庭支持和鼓励,缺乏安全感,导致产生孤独感、失落感等消极情绪。

2.2 社会比较心理

社会比较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生活条件和家庭经济状况各不相同。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与其他同学比较时,会产生自卑感和心理压力。社会比较心理指的是个体在社交过程中,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这种心理现象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尤为明显。

2.3 家庭期望压力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业和未来职业方面取得较大的成功。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的家长将教育作为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途径,然而,过高的家庭期望压力会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心理健康。高职院校中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自农村或低收入家庭,父母对他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些学生为了满足家庭的期望,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来学习,以获得更好的成绩和表现,然而,长期的压力和焦虑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2.4 自我认知不足

自我认知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其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可能因为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原因,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存在一定的偏差,可能过于关注自己的经济状况,从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和价值,导致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认知不足,无法坦然面对家庭现状,甚至会因为经济条件差而产生低人一等的心理,无法融入集体生活。这种不正确的自我认知会影响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2.5 社交能力不足

较强的社交能力是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成功融入集体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自卑心理、焦虑心理等原因导致社交能力较差,在与他人交往时感到不自在和紧张,这种社交能力不足会影响其社交支持和人际关系,从而加重自身心理负担。长期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导致他们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同时,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影响到他们的学业表现和人际关系。这种心理问题会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3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的重要性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健康常常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不良情绪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精准的心理帮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1 有助于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可以通过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开设心理课程、心理健康学术讲座、心理沙盘训练等方式提供心理帮扶,帮助学生解决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产生的心理问题。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自身价值并不因经济条件的窘迫而降低,同时掌握积极应对困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扶贫扶志扶智相统一。

3.2 有助于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挫能力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往往更容易产生挫败感和无助感。这些情绪问题会阻碍学生在学业和未来职业中的发展。通过心理帮扶,可以帮助困难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看待挫折,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挫能力,这不仅可以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应对挑战。

3.3 有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

心理帮扶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改善人际关系,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和社会环境。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学生能够学会正确看待冲突和挫折。通过心理疏导和引导,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更好地专注于学业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同时,通过让学生参与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或志愿者服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3.4 有助于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质量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能会因为无法承担一些基本的生活开销而感到困扰,甚至影响自身的睡眠、饮食和健康状况。这些困扰会导致学生分散学习注意力,甚至影响身心健康。通过心理帮扶,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提高生活质量。

3.5 有助于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经济困难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职业发展机会。心理帮扶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职业目标,提高学业成绩,提升就业竞争力。此外,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我认同,有助于克服各种困难,提高社会竞争力。

4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面临的挑战

在高职院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为了有效地帮助这些学生,心理辅导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承受的压力。

4.1 缺乏定制化心理辅导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一般都具有较为系统的心理咨询软件和较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资,但往往缺乏定制化的心理辅导。一方面,是因为缺乏一个系统的心理帮扶体系,无法全面地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具体需求和情况。例如,不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因为困难的成因、程度和类型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而现有的帮扶措施只能提供一些普遍适用的心理咨询或疏导,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另一方面,心理帮扶的渠道和方式过于单一。目前,学校主要通过心理咨询或者一些简单的心理疏导训练、心理健康类活动来实施心理帮扶。然而,这些方式可能只适用于一部分学生,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例如,有些学生需要一个可以倾诉和分享的平台,而不仅仅是得到一些建议或指导。因此,学校的心理咨询应建立多渠道多形式覆盖的心理帮扶体系。

4.2 学生对心理帮扶的抵触情绪

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心理帮扶持有抵触情绪。部分学生因担心自己的情况会被其他人误解或嘲笑,认为接受心理帮扶是一种“暴露”自己弱点的行为,从而选择自己承受压力和困扰,不愿意主动寻求帮助。

这种抵触情绪会阻碍学生获得必要的心理帮扶,导致问题更加严重。如果学生不愿意主动寻求帮助,那么学校有再完善的心理帮扶体系和渠道,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鼓励学生主动寻求帮助,是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和辅导员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5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优化措施

5.1 建立健全的心理帮扶体系

家庭经济困难心理问题学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由于家庭成长环境不同,心理问题具备差异性和阶段性。因此,建立健全的心理帮扶体系对于支持这些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1)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帮扶计划

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情况和需求,因此,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帮扶计划至关重要。学校心理咨询部门应深入了解学生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更为精准的心理健康帮扶计划。这些计划包括定期的心理咨询、沙盘游戏、心理教育课程和行为干预措施,以此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全员参与,构建心理帮扶支持网络

学校可以通过全员参与、构建心理帮扶支持网络来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体验。这个支持网络包括任课教师、校医、同学和辅导员、心理咨询老师、就业指导中心等。一方面,任课教师可以提供学业上的支持,校醫可以提供身体健康方面的支持,同学和辅导员可以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心理咨询老师可以提供心理辅导,就业指导中心可以提供就业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活动和社团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社交和支持网络;搭建情感倾诉互助平台,让学生分享自身的经历和情感,感受理解、包容、互助的心理氛围。

(3)定期评估和改进,完善心理帮扶体系

建立一个全面、科学、有效的心理帮扶体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续不断地评估和改进。学校应定期评估心理帮扶体系的效果,以确保该体系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评估可以包括学生的满意度调查、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和帮扶计划的效果评估。

5.2 加强榜样事迹宣传,打造励志教育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帮扶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借助经济困难学生中依靠自身努力、顽强拼搏而获得成功的优秀代表,抓典型,树榜样,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奋成才的自信心,使其勇于面对人生挑战。

一是选取典型事例。学校资助中心应选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功成才的典型事迹,激发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心和勇气。通过宣传在逆境中奋发向前的励志故事,为困难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榜样。通过评选“励志之星”等方式,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励志成才。

二是增加媒体宣传渠道。学校利用校园内的各类媒体平台,如校园电视台、广播电台、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以及社会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打造励志教育典型,形成“找榜样、学榜样、做榜样”的良好风气。

5.3 发挥勤工助学工作的育人功能

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措施很多,而勤工助学则是一种既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又能发挥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教育部、财政部2018年修订的《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中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奋斗精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勤工助学育人功能”。

一是进一步完善勤工助学工作制度,以制度规范工作内容、指导工作实际,制定科学性的勤工助学育人规划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才发展规划,实现勤工助学工作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功效。

二是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提高学生在勤工助学中所获得的技能和经验的综合利用能力。例如,组织专业技能培训班,帮助学生提高在相关岗位的工作能力;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这些培训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三是提供差异化的岗位。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提供差异化的岗位,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学生提高素质、增强才干。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完善的考核和评价机制,明确岗位职责要求,建立工作规范,培养学生岗位责任意识。

5.4 实施多元化的心理帮扶措施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常常面临比普通学生更多的压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助推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提高综合素质,实施多元化的心理帮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多元化心理帮扶措施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心理咨询老师要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倾听学生的烦恼和问题,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支持。通过课堂教育、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各类心理援助,如情绪疏导、情感咨询等。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并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课程涵盖情感管理、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资源库,收集各类心理健康资料、书籍、视频等,供学生免费借阅,这样,学生可以随时获取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第三,心理健康应用程序。开发并推广心理健康应用程序,既能保护学生隐私又可以实现高效便捷的心理帮扶。这些应用程序可以提供心理测试、放松技巧、冥想练习等,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态,管理自己的情感和压力。

第四,艺术和运动疗法。引入艺术和运动疗法,通过绘画、音乐、运动等方式,帮助学生表达情感、释放压力。通过设立艺术工作室,提供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机会表达和释放自己的情感。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定期参加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运动课程,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的同时磨煉自己的意志。

5.5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制定经济扶贫和心理脱贫“双精准双行动计划”

第一,学校通过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学校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文艺比赛、科技竞赛等,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技能,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二,制定精准的贫困生经济和心理双重脱贫计划。这个计划应该包括经济的精准资助和心理的精准帮扶两个方面。通过精准的资助行动,帮助贫困生顺利入学并度过困难阶段,同时在学习和发展阶段提供贴心的助推行动。

第三,充分利用高校在教育资助方面的工作优势,结合中央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坚持精准扶贫,加大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以“精准、保密、服务、育人”的原则,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资助育人。

第四,以精神扶志为引领,使感恩、诚信、励志相结合。学校应强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感恩教育,通过合理设置的课程、讲座,培养学生的诚信、感恩、自强、自立精神,在扶贫扶困中涵养学生思想品德。

第五,学校应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觉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鼓励学生投身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通过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实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动手能力,学校可以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培训项目,提供相关课程和实践机会。

6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路径的探究,可以看到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教育合力,在实际工作中,心理辅导老师和学校资助中心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学校各部门通力协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育人工作,实现扶贫扶智相统一。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实现家校共育,不断完善帮扶措施,以更好地服务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使他们成长为品德高尚、锐意进取、敢于实践,不畏艰难险阻的青年大学生。

(作者单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困难心理健康家庭
困难中遇见团队
心理健康
困难我不怕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家庭“煮”夫
选择困难症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