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完整儿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2024-04-11 02:22张明霞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学科教材儿童

张明霞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培养完整儿童”是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将培养时代新人的宏伟蓝图转化为课程育人实践的目标指引,“培养完整儿童”的实践研究就是从语文学科教学开始的。本文从完整的儿童观、儿童的教材观、科学的学习观三个维度阐述了锡师附小40年来以培养完整儿童为目标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一、用完整的眼理解儿童:彰显文化的儿童观

儿童具有“整体认知”“诗性逻辑”“游戏精神”三大文化特征,用儿童本位的学科视角研究儿童的语文学习,就是要把儿童当作完整的人来尊重,聚焦整体认知,开展主题学习;就是要把儿童当作生长中的人来引导,顺应诗性逻辑,开展自主学习;就是要把儿童当作社会中的人来培养,发扬游戏精神,开展探索学习。

1.聚焦儿童整体认知的主题学习

儿童用整体的方式感觉世界并对世界做出反应,由此形成了整体认知。基于儿童文化这一表征,我校语文学科聚焦统整式主题单元学习、结构化主题阅读学习、革新型主题活动学习。

(1)統整式主题单元学习。

我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展了单元整体教学,体现出了研究的前瞻性。学校在使用苏教版教材时,就通过取舍、重组、破立重建单元学习系统,从零散的知识看背后的结构,从点状的能力看序列的素养。发展到现在,我校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彰显出独特的创造性:一是一、二年级用提炼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方法解决不设单元页的问题;二是各年级单元要素进行基于教材的横向比较和指向学段的纵向探究;三是依据单元要素进行内含大观念、大任务、真实性、情境性的单元整体教学,系统开发单元导读课、要素推进课、单元小结课三类校本课型。

(2)结构化主题阅读学习。

语文的阅读课堂注重围绕主题展开结构化的群文阅读,形成了阅读教学的“三大课堂”。第一课堂,是课堂教学中基于主题的一篇带一篇、一篇带多篇;第二课堂,是课外拓展时基于文化的一本带一本、一本带多本;第三课堂,是走出校门后基于生活的实践性阅读,比如广告、邀请函、留言条等。三大课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儿童阅读因其横向的拓展性和纵向的绵延性交织成一种整体认知。

(3)革新型主题活动学习。

跨学科学习是新教学背景下的新趋势。我校教师关注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力图打通学科,实现综合育人。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基于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的语文课程超市活动,包含了语文发现课程、语文观察课程、语文经历课程、语文审美课程、语文体验课程、语文游戏课程、语文校史课程、语文未来课程等一揽子课程。在这些课程活动中,儿童的语文学习沟通内外,圆融并进,走向整体认知和综合运用。也就是说,学习活动成为化教为学的一种有效路径。

2.发展儿童诗性逻辑的自主学习

儿童告诉我们教育的起点。语文自主学习强调儿童居课程中央,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用自己的理解把握世界,还儿童以自由、尊重与解放,儿童就能得以用创造的精神、开放的眼光和灵活的思维学习语文。这样的“诗性逻辑”让儿童学习语文充满自由度、迎接挑战性、富有惊喜感。

(1)自由度。自由,意味着空间,也孕育着可能,它成为儿童创造的培养皿。我校为儿童提供了多样化的学科舞台,鼓励儿童进行自由的创造。广播台小主持、电视台小记者、儿童报小编辑,采访、摄影、整理,撰稿、播报、评议,参与其中的儿童样样精通。

(2)挑战性。迎接挑战、战胜挑战、享受挑战,儿童因此收获珍贵的学习成长。我校一向主张“给儿童当教师的机会”。在学校,语文课堂里不仅有“老师先生”,更有“儿童先生”。“小先生课堂”是我校语文的一道亮丽风景。

(3)惊喜感。学校的开放与包容给予儿童无限的学习惊喜。在学校,儿童可以自己出卷,考试无人监考,允许申请二次考试,甚至可以申请跳级。

3.激扬儿童游戏精神的探索学习

语文探索学习鼓励儿童用游戏的方式学语文,合作与互惠、整理与归类、活动与探究。儿童因热爱游戏而热爱探索,因热爱探索而热爱语文。儿童在校本课程、单元学习、学科活动中,实现了从游戏家到探索家再到学习家的身份转变。

(1)合作经历,打造校本课程雏形。学校的很多文学素养校本课程是在儿童的合作玩耍中萌生的。比如,儿童一拿到报纸,就自发地围坐在一起,讨论报纸的风格、版面、栏目,在合作裁剪、科学分类、合理布局、平整粘贴、美化装饰后形成小报。儿童以游戏的精神打开,以合作的方式进入,以语文的视角学习,校本读报课就这样创生。

(2)统整归纳,勃发单元学习样态。我校在使用苏教版教材阶段,就对12册语文教材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统筹,将课文按叙事类、诗歌类、说明类等类别分学段进行统整和归纳,形成新的学习单元。

(3)系统建模,垒建学科活动框架。在活动与探究中,我校逐步垒建起“三类六型”学科活动框架:学科文化类,包含学科基础型、文化拓展型活动;活动体验类,包含主题剖析型、情感体验型活动;自主建构类,包含兴趣选择型、集体生活型活动。儿童在挑战飞花令、解锁九宫格、名著趣配音等比赛中,快乐游戏,快乐探索。

二、用完整的本培育儿童:尊重儿童的教材观

儿童经验是儿童与环境积极互动、逐渐建构、不断生成的结果。从儿童经验看语文教材,我们的教材观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教材内容看,“以前教材是整个世界,现在整个世界都是教材”;从教材功能看,以前教材促进知识传递,现在教材兼容核心素养发展;从教材开发看,以前教师是唯一主体,现在儿童也是参与主体。

1.儿童带着自己的教材而来

一个儿童就是一座学习的富矿:散点式知识内存、潜在式学习经验和萌发式认知水平聚合为“儿童自己的教材”,成为我校全课型语文学习的生长“根茎”。

(1)儿童教材助力识字培养。教室里创设了实物、图画、儿歌、字谜等语文识字情境,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联动儿童的阅读经验,调动儿童的游戏经验。儿童借助自有经验识字,正音、辨形、析义成为一种自然自在的学习过程。(2)儿童教材赋能阅读提升。我校开发了三类语文学习任务单——课前导学单:借助儿童知识内存、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定位儿童已知;课中乐学单:任务驱动、深度学习、经验扩展;课后研学单:鼓励儿童在长阅读、长作业、长探究中丰富经验。(3)儿童教材促进写作进阶。习作学习更与“儿童教材”息息相关——生活经验提供素材来源,阅读经验补给写作支架,情感经验支撑感性表达。

2.儿童的全部世界都是教材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从这一意义来说,生活构成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二现场”,生活世界成为儿童的生活教材——时时是语文,处处是语文,人人是语文。

教材是浸润起始意义的家庭生活。我校积极开发起始于儿童家庭的语文课程资源,浸润于家庭生活学语文:有的家庭是文艺世家,就让儿童在传统节日独立设计、主持家庭文艺晚会;有的家庭书香浓郁,就让儿童经常组织读书读报交流活动;有的家庭热衷观影,就让儿童尝试写影评、画海报、做推介。教材是蕴含自然意义的校园生活。在我校,校园生活既在一个人,也在一件事,更在一处风景,它自然而然成为儿童的语文学习教材:班干部竞选演讲、运动会班级介绍、“乐”字书法展等。教材是彰显发展意义的社會生活。我校还主张儿童回到社会生活的现场,用好“大教材”,学习“大语文”。比如,为了规范汉字使用,儿童会组成小队,走上街头,研究商家广告牌,调查错别字,撰写倡议书;又如,为寻访古运河文化,儿童会走进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走进博物馆观察运河文物,走进古运河寻访周边居民,形成研究报告……语文学习在儿童真实的社会生活中,走向综合与实践,走向意义与发展,走向生长与完整。

3.儿童创新创造着新的教材

儿童世界的本质性特点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成就了教育的使命。儿童因其在语文学习中的“生长中的状态”,不断萌发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他们在与文本、与同伴、与自我的多重对话中,不断创生生长性学习资源,实现对教材新的创新与创造。

儿童与文本对话,认知式实践萌生教材。这样的教材意蕴丰富:儿童预习课文时,将个性感悟化为课前演讲,演讲成为学习教材;儿童将文中的人物情节绘制成思维导图,图表成为学习教材;儿童将学习时的知识经验融于读写结合,写话也成为学习教材。儿童与同伴对话,合作式交锋衍生教材。附小的语文课堂鼓励儿童成立学习共同体,儿童会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打破桌椅矩阵,制定分工,合作交流。于是,串联主持人、观点记录员、总结发言者各司其职。在“倾听—串联—反刍”的过程中,儿童自我与他人的智慧交锋、观点碰撞不断衍生新的教材。儿童与自我对话,质跃式思维创生教材。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促发儿童的旧知通过内化产生新的认知,思维由量变到质变产生新的跃进。这时的儿童重新认识语文学习,把握学习的本质,表现出更多元的认识、更深刻的理解、更高阶的思维,创生出读后感、微日记等更具意义价值的学习教材。

三、用完整的学成就儿童:顺应儿童的学习观

在儿童、教师、教材、环境四位一体的语文世界,儿童是学习主体,教材是学习客体,环境是学习支撑,教师是连接儿童、教材、环境的桥梁和关联者。基于以上关系,完整的语文学习应以教材为生长性学习资源,以环境为浸润式学习场域,教师依据儿童发展需求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儿童在多样态的学习场景中回归真实情境,在项目化实践中学习专家思维。

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单元整体式学习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强调元素结合的升华效应,主张各因素间互为作用,形成整体、稳定、优化的结构。单元整体式学习的关键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进行“全局性视角”。从全册教材、单册教材和独立单元的视角探求册次与册次、单元与单元、单元与单篇的关系,“瞻前顾后”前后关联,“左顾右盼”横向拓展。二是尝试“重点式突破”。深入研究好单元导读课、要素推进课、单元小结课三类课型。单元导读课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引导儿童前后勾连,拉宽视野;要素推进课着力于将语文要素从静态知识概念转化为具体学习任务;单元小结课引导儿童对语文要素进行重构。三是聚焦“特殊型单元”。即明确习作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等特殊单元与普通单元在单元结构和独特价值方面的不同,开发特殊型单元的学习策略。存异求同,从本质意义上满足儿童自主探究的学习需求。

2.回归学习的现场:打造沉浸式情境

回到现场,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要回到儿童生存的现场,回到生活展开的现场,回到真实有意义的现场。我校的语文学习,依托乐学教室,打造沉浸式情境,让儿童回到学习现场。

普通教室是儿童的语文学习室。我们积极改造教室环境,利用识字卡片、思维导图、报纸杂志等各类学习资源,将教室布置成探究区、自然角、操作台、图书吧,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教室唤醒儿童探究欲,增强语文学习玩探性。专用教室是儿童的语文生长区。我们着力建设弥漫浓浓语文味的物型环境,让儿童沉浸在阅读、表演、辩论等综合性活动中,触摸学科肌理。教师可通过读书沙龙、课本剧表演、时事辩论会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态引导学生学习,让儿童沉浸在学习内容可实践、学习过程可舒展、学习评价可生成的教室生态中。主题教室是儿童的语文工作坊。杜威认为,“所有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让儿童在商品店、裁缝铺、小剧场等情境化的现场“过语文生活”,是对“做中学”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对语文学习的沉浸式体验。

3.像专家一样思考:学科项目化实践

我校积极开展育人新路径研究,通过语文学科的项目化实践,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分小组、分阶段,有探究、有实践,将学科专业性与生活情境性相融合,探索小学语文项目化实践的有效路径。

以我校举办的“给我一张身份证——校园植物挂牌在行动”活动为例,为解决校园内各类植物没有介绍的问题,孩子们自发开展了制作植物挂牌的项目。第一阶段:分组计划。儿童在组内明确观察员、记录员、资料员、制作员等任务分工,制订活动计划,设计观察记录表。第二阶段:观察记录。儿童组队寻访角落教室乐花园,通过多植物探寻、多角度观察、多成员讨论,在观察记录表上记录下校园内植物的种类、数量及特征信息。第三阶段:学习讨论。儿童借助互联网、云服务、智能终端等“互联网+”技术,查阅各类植物资源;邀请科学老师开设主题微课;合作讨论筛选植物介绍的有效信息;自选语言风格,创作植物介绍。第四阶段:设计制作。儿童走进学校“工匠铺”,创新创造。他们用语文的眼光斟酌挂牌文字,用数学的眼光计算挂牌长短,用美术的眼光考虑挂牌形状……60块植物挂牌,从酝酿到雏形到制作,均由儿童自发构想、自主加工、自己实现,获得了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全方位发展。

基于完整的儿童观、指向儿童的教材观和孕育科学的学习观的教学实践表明:儿童的肉体与精神共生、理智与感性相遇、个体与社会交融、认可与认证联通,实现了生命的完整性生长,培育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未来不是一个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正如杨九俊院长所说,今天培养的时代新人,不应被动适应变化,而应迎接、预测、创造变化。为了培养完整儿童的锡师附小语文教学实践,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我校语文的教育理想,也永远是我校语文教育的使命追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学科教材儿童
【学科新书导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超学科”来啦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