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2024-04-11 00:53刘鹏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1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摘 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迅速发展,企业财务信息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会计信息化,作为会计与信息技术深度结合的一种会计工作模式,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加强竞争力的重要工具。虽然近年来中国会计信息化在大、中型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应当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为社会输送既懂会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对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策略进行探讨,给出具体培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0     引 言

会计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和利用,实现会计业务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过程。会计信息化人才是指具备会计专业知识、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能够适应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服务人才。为了推进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提供了指导和支持。《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通知》(财会〔2021〕27号)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等目标与任务。

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是会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数字经济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1]。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创新发展,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全面开启,会计工作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会计核算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会计信息的多元化需求,会计工作需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分析型和咨询型转变,会计人才需要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创新型转变。因此,培养适应新时代新技术环境下的数字化会计人才,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会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1     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意义

1.1   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适应企业高效管理和决策的需求。在数字化时代,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复杂多变、客户需求多样化等挑战,需要利用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优化和创新,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2]。会计信息化人才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和利用,实现会计业务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和有价值的会计信息。

适应社会监管和公众利益的需求。当下,社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有更高的关注度,要求企业必须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和公共责任,提高财务透明度和信用度。会计信息化人才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有效的监控、审计和披露,实现会计监管自动化、智能化和协同化,提高会计监管效果和水平,为社会监管和公众利益提供可靠、公正、及时和有效的保障。

1.2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会计工作的核心在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复杂化,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工作需求。而会计信息化则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通过自动化工具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会计信息化能够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快速整理、准确核算,从而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工作效率。而这种提高不仅仅是数量上的,更是质量上的。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会将这种高效、精确的工作方法应用于企业会计工作中,为企业带来实质性的效益。这也意味着,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将更加倾向于那些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1.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传统的会计教育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在会计信息化教育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知识,还要求他们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无疑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会计信息化也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些都是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而高职院校的会计信息化教育无疑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培养平台。

2     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策略

2.1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化操作环境

在当下快速变革的经济环境中,企業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如何有效地培养满足这种需求的人才成为了迫切的议题。与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会计信息化操作环境,显然是培养这种人才的关键策略之一[3]。

首先,真实的操作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是重视实践,与企业的合作正好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实践的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了解其构架、功能和运行机制,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会计信息化的核心技能。其次,与企业的合作还能帮助学生培养真实工作中所需的职业素养。在真实的操作环境中,学生不仅要完成会计信息处理的任务,还需要与企业的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4]。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此外,与企业的合作还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一个了解市场需求的窗口。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高职院校可以直接了解到市场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真实需求,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5]。

但是,与企业的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何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如何设计有效的合作模式,如何确保学生在真实操作环境中的安全等,都是高职院校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高职院校可以借鉴其他成功案例,或者与有经验的企业或机构进行合作,确保合作的效果和学生的利益[6]。

2.2   更新会计教学内容,保证会计教学与工作需求一致

在一个日益信息化的时代,会计不仅仅是数字和财务数据的处理,而是涉及复杂的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了满足这个变革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对会计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新和优化。

教学内容的更新应该从对现代企业会计工作需求的深入了解开始。与传统的会计工作不同,现代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的不仅是会计基础知识,还要熟悉相关的信息技术,如会计软件的操作、财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了解他们对会计人才的真实需求,从而确保教学内容与工作需求一致[7]。同时,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高职院校还应该引入更多的实践教学。比如,可以设置模拟的会计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其中进行实际操作,或者組织学生参观现代企业,了解其会计工作流程。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还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现代会计工作的真实情况。

除了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高职院校还应该注意到教学方法的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应该尝试引入更多的互动式、情境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学评价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为了确保学生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应该设计出更为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比如,可以设置实际操作的考试题目,检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或者邀请企业的代表参与评价,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有会计信息化经验的教师

在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师资的专业素养与实践经验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高职院校需要对师资队伍进行系统的建设和优化,确保教师具备将现代会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教师是知识与技能传递的主体,他们的教育背景、实践经验和教育理念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在会计信息化领域,除了传统的会计知识,教师还需要具备相关的信息技术能力,如会计软件的操作、数据分析方法等。因此,高职院校在招聘新的教师时,应该优先考虑那些既有会计背景,又有信息技术经验的候选人[8]。但仅仅引进有经验的教师是不够的,高职院校还需要为现有的教师提供持续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这样的培训应该涵盖会计的最新发展、信息技术的新应用等,帮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同时,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实际的企业项目,累积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此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如研讨会、工作坊等,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或者与其他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工作环境。高职院校应该为教师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如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丰富的教学材料、完善的研究条件等,确保教师可以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可以为教师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他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2.4   注重跨学科的交叉,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都有深入的融合,其中,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更是日益显现其重要性。为了培养出能够适应这一趋势的会计信息化人才,高职院校需要在教学中注重跨学科的交叉。

跨学科的交叉意味着将会计知识与其他领域,如信息技术、管理学、统计学等,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这种交叉不仅可以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会计知识[9]。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可以开设一些融合会计与信息技术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会计的同时,也能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这样的课程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除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也是实现跨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可以采用情境式、项目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中体验到会计与其他学科的结合。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会计知识,还能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外部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在这种合作中,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真实的会计工作中,体验到会计与其他领域的结合,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学习与实践的能力。

另外,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跨学科的知识,高职院校还需要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可以设置一些涉及会计与其他学科结合的考试题目,检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或者设计出更为实际、贴近工作需求的评价标准,确保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3     结束语

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洪流中,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重任。通过对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策略的深入探讨,我们认识到,无论是从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还是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角度看,培养高水平的会计信息化人才都是当务之急。为此,高职院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如与企业合作、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注重跨学科的交叉。这些策略不仅能够确保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真正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最后,希望高职院校能够深入理解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我国的会计信息化事业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宋存凤,陈文先.大数据环境下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24):61-63.

[2]陈俊瑜.基于“大智移云”双用式高职会计云构建应用研

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1,23(4):65-68.

[3]俞艳红.财务机器人时代对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专业的影响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5):66-67.

[4]胡明琦,张祖荻.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办公自动化,2021,26(12):40-41.

[5]倪银珠.“大智移云”新技术背景下高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3):76-80.

[6]韩琳静,杨晓玲.“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路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0):288-289.

[7]范秀旺.智能时代下构建高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J].今日财富,2018(14):183.

[8]白翠萍.高职创新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J].科技经济市场,2015(2):253.

[9]张娜.企业参与高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基于ERP环境下的研究[J].北方经贸,2014(10):258-259.

[收稿日期]2023-08-26

[基金项目]2022年度忻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基金项目“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系统应用课程改革创新研究”(202205)。

[作者简介]刘鹏(1987— ),男,山西宁武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数据与会计、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财务会计。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