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务必”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践路径

2024-04-14 21:54詹海朋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三个务必政课马克思主义者

詹海朋,蔡 胜

(安徽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三个务必”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明确了全党的奋进目标和实践路向。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将“三个务必”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有助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把握好政治方向,在理论学习中不断增强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

一、“三个务必”的科学内涵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经验、立足时代境遇基础上生成的重要理论成果,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优良作风和斗争精神。“三个务必”这一重要论断,“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因子”[2]。因此,深刻理解“三个务必”的内涵要义,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价值旨归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3]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始终坚守的初心使命。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所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承袭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我们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成就,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4]。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贯彻群众路线,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心系群众,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使现代化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全体人民,深刻地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中国共产党人只有牢记初心使命,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

(二)“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作风准则

“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1]68。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和党员作风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和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艰苦奋斗,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历史证明,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是中国共产党取得广泛群众基础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针对党内一些党员干部滋生的骄傲自满情绪以及奢靡现象,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发起整风运动,有效地遏制了党内的不良作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共产党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面对已有成就仍然秉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永葆刀刃向内的勇气,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本色和优良的作风。“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取得历史性突破、历史性成就的重要法宝,也是新征程上党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风保障。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新的“赶考”路上只有保持特有的清醒和坚定的意志,才能确保党永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策略方法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无产阶级政党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将其作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思想利器。“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5]。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面对日益上升的民族矛盾,中国共产党勇于同帝国主义列强、国民党反动势力作斗争,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通过“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等关键举措,最大程度地联合了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面临着更多机遇和挑战。面对国际局势的复杂变化,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敢于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斗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斗争精神。当前,我们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党只有继续发扬斗争精神,从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历史经验、增强斗争本领,才能从容应对国内外的风险挑战,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地位。

二、“三个务必”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实意义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个务必”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对培育一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1]71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一)有利于站稳人民立场,牢记初心使命

“三个务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自觉。“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6]。坚定人民立场,明确初心使命,是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备的政治素养。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历经艰险、砥砺前行,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带领中国人民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实现民族复兴历史伟业的主力军。“如果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那么国家就会有前途,民族也就有希望”[7]。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辨识错误价值观念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责任意识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三个务必”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一方面有助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从“三个务必”的理论学习中明确党的政治立场,在生活和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为成为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打下坚实的理论根基;另一方面有助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筑牢使命意识,坚定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自觉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二)有利于赓续优良传统,锤炼优秀精神品质

“三个务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虚怀若谷、自警自励的政治智慧和吃苦耐劳、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行,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在取得喜人成绩和历史性突破时,中国共产党人仍能做到不骄不躁,勇于自我革命。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所特有的鲜明政治品格。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可堪重用的后备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8]。将“三个务必”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一方面有助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日常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养成谦虚、平和的心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争做有真才实学的时代新人;另一方面有助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吃苦耐劳的高尚品格,培养不怕苦、敢吃苦的积极心态,在困境中增强意志力,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以“脚踏实地加油干”的姿态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奋进。

(三)有利于增强斗争意识,练就过硬斗争本领

“三个务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品格。敢于斗争展现的是斗争的勇气与魄力,善于斗争展现的是斗争的本领与智慧。“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9]542。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辉煌成就是在斗争中取得的,培育斗争精神、练就斗争本领是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精神风貌。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进步的重要新生力量。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将拥有更广阔的施展才干的平台。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扬斗争精神。“三个务必”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一方面有助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坚定斗争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培养斗争意识,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增强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勇气和魄力;另一方面有助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中积累斗争经验,不断增长斗争本领,以灵活的斗争策略有效应对国际国内的风险挑战,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三、“三个务必”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基本路径

青年是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生力军,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关乎党的前途命运。把稳青年的思想之舵是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中的重要方面,而“三个务必”所蕴含的精髓要义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具有思想导向作用。因此,可以从高校思政课堂教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几个方面入手,将“三个务必”有机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从而更好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强化思政课堂教学,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是引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树立正确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的主要渠道。“三个务必”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思政课堂这个主要阵地,充分发挥思政课的铸魂育人功能。要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师能力素养、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党的创新理论与思政课堂的有效融合,增进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三个务必”的思想认同和理论认同。

1.把握课程融入原则

“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要把握好系统性、全面性、特色性等基本原则。“三个务必”是一个逻辑紧密、理论深厚的有机整体,因此在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过程中要把握好系统性原则,以系统的理论具体阐释“三个务必”的内容,避免碎片化和断章取义。教师针对“三个务必”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全面性原则,将“三个务必”的内涵要义全面地融入教学中。在课前采用灵活、有趣的导入方式,充分调动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要保证“三个务必”内容的完整性;课后作业的布置也要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在特色性融入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把握好不同课程的总体布局和侧重点,既能突出不同课程的特色,又能恰当地将“三个务必”的精髓要义融入具体的课程。

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9]329。党的创新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准确把握好“三个务必”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将“三个务必”蕴含的精神要义进行教学转化,确保有机融入、方向不偏。要将“三个务必”蕴含的精神实质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将“三个务必”话语转化为教学话语。例如,可以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将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与“三个务必”进行对比,厘清二者的关系,并重点讲授“三个务必”的科学内涵,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三个务必”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将“三个务必”蕴含的责任担当、艰苦奋斗精神、斗争精神等与理想信念教育模块的内容相联系,提高“三个务必”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感召力,进而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三个务必”的政治认同。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要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可以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三个务必”专题培训,使其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做到真知真学真信。“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10]327。在把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把“三个务必”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教师应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方向,筑牢使命意识,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行为示范。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健全人格、提升精神境界具有积极意义。“三个务必”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11],充分发挥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激励作用。

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将“三个务必”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把握好物质文化建设的教育性、实效性等原则。可以结合高校自身办学特色,充分利用校园中的宣传栏、文化墙、校训石等设施,将“三个务必”的精神实质以文字或图案的形式刻录其中,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并在文化浸润中成长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时代接班人。此外,高校可以在校报上刊登本校具有奋斗精神、斗争精神的先进人物事迹,用模范人物的力量带动、激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主动锤炼优秀的精神品格。

2.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良好的制度体系和规范的行为准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平稳推进的重要保障。高校将“三个务必”融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和行为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有助于引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牢记初心使命、保持自警自励。“三个务必”的精髓要义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具有一致性。因此,高校可以以“三个务必”为遵循,从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以及强化执行力度等方面,着手建立先进的校园制度文化。比如,高校可以完善育人监督制度体系,确保思政课教师正确地将“三个务必”融入课堂教学。

3.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丰富校园生活的重要形式。将“三个务必”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把握好精神文化建设的思想性、情境性、持久性等特点。学生社团是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载体。因此,高校可以借助社团活动,丰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其精神境界。比如,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习社可以组织“三个务必”精神要义宣讲活动,或者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相关主题的讲座活动,从而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自觉和党性修养。此外,高校宣传部、图书馆等部门可以以“三个务必”为主题,举办微视频大赛、主题征文等,促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三)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培育优秀时代新人

思政课是“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主渠道和主阵地”[12]10-12,在培育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10]193。因此,高校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时,要落实好“大思政课”理念,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

1.建设“大课堂”

要善于利用多方教学资源,丰富“大思政课”的教学内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要求教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大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包括红色资源、时事热点等各个方面。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大思政课”生动的教学素材。因此,充分挖掘并利用好红色资源,带领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参观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等,借助红色精神、党史故事等鲜活素材,把“三个务必”的精神要义讲深、讲活、讲透,有助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开拓视野,涵育高尚情怀。时事热点反映当下一段时期内国家的大政方针、国内外局势,是“大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将时事热点融入思政大教材,能够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感应到时代的脉搏,更深刻地理解“三个务必”的思想精髓,从而有助于提升其思想觉悟,增强其政治自觉。

2.搭建“大平台”

要善于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改进“大思政课”的教学方法。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要求教师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马克思强调:“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3]。因此,高校思政课应该鼓励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走出校门、洞察社会,从社会实践中见世面、长才干。高校应依托校内校外资源,搭建思政课平台,联合打造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深入实践基地进行调研和参观。在社会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也应根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原来空洞的理论说教,实施启发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同时,注重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抓住教育契机,阐释“三个务必”的精神实质,发挥好“三个务必”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

3.建好“大师资”

要善于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升“大思政课”的教学实效。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要求教师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教师是落实“大思政课”理念的中坚力量,“必须在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12]10-12。落实好“大思政课”理念,需要打造专兼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要发挥好主力军作用,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善于从社会实践中挖掘思政元素,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这些思政元素恰当地融入“三个务必”教学中。兼职思政课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包括先进党政干部、先进模范代表、革命战士、大国工匠等多方优秀人才,可以将自身先进事迹作为教学素材,辅助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解“三个务必”的精神实质,发挥好协同育人的作用。总之,思政课教师应做好“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的统一,牢记党的初心使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真正做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大先生”。

四、结语

“三个务必”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锤炼党性、矢志奋斗的思想纲领与行动指南。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任务,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定初心使命,不断提升党性修养,秉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青年一代作为促进党和人民事业蓬勃发展的先锋力量,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崇高理想信念,争做立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将“三个务必”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有助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牢记初心使命,锤炼优秀品质,培养斗争精神。因此,高校要注重发挥“三个务必”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引领作用,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围绕高校思政课堂教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几个方面,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高校青年人才培养的实践力量,提升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实效。要积极引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勇担历史使命,发扬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以踔厉奋发之姿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立志成为推动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接班人。

猜你喜欢
三个务必政课马克思主义者
“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让“三个务必”成为新时代的思想引领和行为遵循
极高火险期,阿坝州如何防火?做到“三个务必”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启示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高校艺术生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