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野下杭州亚运会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构建研究

2024-04-19 06:19于润泽刘阜成
国际公关 2024年1期
关键词:国家认同符号学少数民族

于润泽 刘阜成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借助体育文化符号学、体育人类学等学科知识,探究杭州亚运会对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构建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比赛奖牌能够淡化民族差异,增强国家认同;体育明星能够传递英雄精神,增强国家认同;伴随文本能够宣传多元一体,增强国家认同。通过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增加文化选择、充分利用亚运会传播价值增强国家概念、借助亚运会体育热度加强学校教育三个方面,使杭州亚运会成为促进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构建的优秀载体。

关键词:杭州亚运会;符号学;少数民族;国家认同

现代符号学的创始人是索绪尔与皮尔斯,他们在20世纪初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符号学基础系统。索绪尔是首位正式将语言研究纳入符号学视野的语言学家,索绪尔主张建立一门 “符号学”来对此类现象进行研究。皮尔斯关于符号活动的核心观点则为:符号的本质是一种三元关系 (符号、对象、解释项),而且,在符号活动发生时,这三项不必都有物质的或物理的存在。

随着第二代符号学家在20世纪中期直接或间接地提出自己的体育符号思想,体育符号研究逐渐起步。如罗兰·巴尔特在 《神话学》著作中的 《摔跤世界》、皮埃尔·布尔迪厄的 “场域论”和 “习性”理论的提出、让·波德里亚在自己多部著作中谈论到体育文化的重要影响和符号意义。从70年代到90年代末,体育符号学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的体育社会学研究者中,在体育符号研究的特点上对类型和视野进行不断的拓展,在进入21世纪以后,体育符号研究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国内对于体育符号的研究起步较晚,在进入21世纪后才取得了一些进展。杨文运等对体育明星的符号属性、符号结构、符号类型和象征意义展开解读;[1]任冀军等指出体育符号可以在人文社会研究领域当中进行广泛的适用;[2]陈伟和郝勤认为非语言符号在体育传播研究领域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3]魏伟也进行了体育传播符号学的研究。[4]

学界目前对于体育符号学结合各种大型赛事研究的案例较少。杭州亚运会作为一种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含义,因而从符号学视野探究杭州亚运会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杭州亚运会比赛过程中,奥运奖牌的获得、体育明星的塑造、伴随文本的意义,都有力促进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构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构建,一方面对社会的稳定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提升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5]促进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途径有很多,体育就是重要途径之一,亚运会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更是在促进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

总的来说,运用文化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杭州亚运会体育符号进行研究与解读,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构建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并且杭州亚运会对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提升有着可重复性与可借鉴性,是值得各地区、各级别赛事进行模仿与学习的良好对象。

一、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内涵

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核心在于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6]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国家的存续有赖于各民族认同中央政权,认同超越各个民族文化特征的共同的民族文化。[7]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有赖于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对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对外包括人口、领土等因素。所以想要实现国家认同,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说,想要提升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感,先要提升的便是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而文化认同想要提升,便先要形成文化自信,而杭州亚运会刚好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所以借助符号学知识对于杭州亚运会进行研究与分析,对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构建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在杭州亚运会上,少数民族的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从政治认同来说,来自不同民族的运动员共同努力,在赛场上共同为国争光。从文化认同看,在杭州亚运会的开幕式上,各民族的特色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在国际舞台上进行展现,一方面,让世界各国人民共同体验我们多姿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大幅提升了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我们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各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在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基础之上,才能逐渐提升少数民族国家认同。

二、符号学视野下亚运会对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构建的解读

(一)比赛奖牌能够淡化民族差异,增强国家认同

亚运会的奖牌介于符号与使用体之间,具有丰富的表意功能。奖牌是参赛者通过自身实力获得,是各个项目中优秀者的一种证明形式。奖牌的材质各有不同,在最早时期的奥运会上,奖牌是由橄榄枝编织成的桂冠,而经过历史发展,现在的奖牌多由贵重金属如金、银、铜等打造,稱为金牌、银牌、铜牌。但不管奖牌是由何种材质制作而成,不管其上有何种文字以及图案的组合,都是一种人工制作的、纯粹的符号表现形式,具有十分丰富的表意功能。

现代的奖牌由以前的橄榄枝转变成了金银铜的实物奖牌,奖牌的质地由木头变为了重金属,既是承载尊重与认可的符号,又有使用体的意义。亚运会通过颁奖典礼颁发奖牌,可以不断强化与激发参与者的国家意识,奖牌获得者的个人已经被淡化,背后蕴含的 “中国”象征越发清晰。在颁奖典礼中,有升国旗、奏国歌的过程,也给亚运会带来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在中国运动健儿登台领奖时,奖牌的存在与获得,使人们暂时忘记民族与地区的差异,共同庆祝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在人们心中 “中国”的概念被不断强化,会给中华儿女带来无比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提升人们对于中国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体育明星能够传递英雄精神,增强国家认同

体育明星是指在比赛中取得非同寻常的体育成绩而被世人所瞩目的运动员,亚运会的赛场更是塑造体育明星的绝佳场地,体育明星的综合素质、竞技能力、竞赛风格等都是吸引人们喜爱的重要因素。[8]受到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员便可以被塑造成为体育明星,从而进一步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自信心,促进国家认同的构建。塑造和演绎体育英雄的本质在于构建 “同一性”,即创造受众和英雄之间的超血缘联系,使双方以国家为纽带,共享荣誉感和忠诚感。

在2022年杭州亚运会上塑造的体育明星不在少数,例如,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国田径运动员何杰是中国首个站上男子马拉松最高领奖台的选手,他开辟了中国马拉松的新历史,也为中国队和中国田径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的身上展现出了惊人的意志与血性,当这种精神传递到杭州亚运会的赛场当中,他便不再仅仅代表他自己,而是代表我们整个民族的意志与血性。在杭州亚运会中还有众多代表中华体育精神的体育明星,他们展现出中国56个民族团结一致、顽强拼搏、奋力前行的共同意志,向人们传递拼搏、努力、团结等民族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人们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三)伴随文本能够宣传多元一体,增加国家认同

体育不仅是身体的实践,更是符号的实践。[9]符号一般总是与其他符号形成组合,组成一个 “合一的表意单元”,称之为 “文本”。[10]亚运会蕴含许许多多的不同符号,这些符号组合在一起,便成为亚运会的符号文本,但是要解释符号文本,就必须依靠本地的文化来进行,在接收者接收到来自杭州亚运会的符号之时,除了符号本身,还有一些附加因素也会随着符号一同传递给接收者,这些附加因素就构成伴随文本。[11]由亚运会各种符号组合而成的符号文本,如果没有伴随文本进行解释说明,亚运会的符号就会很难被接收者理解,符号表意就难以实现。

目前,国内学界普遍认为体育对于国家认同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亚运会这种大型体育赛事具有内部和外部效果。[12]在外部,也就是在国际上,亚运会是全亚洲共同举办的盛会,被众多国家的民众广泛关注,是提升国家声望、展现国家实力的重大机会;在内部,也就是在国内,中国运动员在杭州亚运会上所取得的成功,可以激发民族自信、体育自信、文化自信等,是使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提升国家认同的绝佳机会。

三、符号学视野下亚运会促进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构建的载体选择

(一)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增加文化选择

在公布的杭州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参赛名单中,886名运动员中共有回族、蒙古族、壮族、苗族、满族、维吾尔族、藏族等19个少数民族运动员71人,在少数民族运动员前来参加杭州亚运会的同时,他们也带来了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渐渐喜爱,同时,少数民族代表团的成员们也了解了更多的内地文化,使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地进行交流与交融。在各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有许多优秀的体育项目,这些体育项目将趣味性与身体锻炼结合在一起。所以,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同样也是促进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此影响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体育、参与体育,同样也会为我们增添众多的体育后备人才,使中国体育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

(二)充分利用亚运会传播价值,强化国家概念

媒介体育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领域,在这个领域中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思想观念都可以公开展示,媒介体育对国家认同具有再现和建构的功能。

在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网上了解亚运会以及体育相关的事件、新闻等,同样,亚运会也通过各种网上渠道进行宣传,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宣传体育明星的事迹,让更多的民众体会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了解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民族团结,强化国家概念。

借助网络进行体育价值的传播,能够大大增加所影响的人群数量。如今,网络是人民大众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体育价值的传播对于增强少数民族人民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国家的概念。并且,运用网络进行亚运会价值的传播,能够引起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对于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的建设都有巨大推进作用。

(三)借助亚运会体育热度,加强学校教育

加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是一个长久而又缓慢的过程,同样,不仅要在社会上宣传加强社会各界人士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观念,也要加强在学校当中的民族、国家认同教育。当下,亚运会引发的体育热度未减,学生对于体育的热情依旧高涨。作为身体活动的体育符号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某一具体的项目,甚至是某一动作或比赛片段。[13]所以,学校可以借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或某些活动动作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使民族传统体育成为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桥梁,不断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

通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引起他们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好奇心与兴趣,主动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少数民族对于自己文化的自信,并且了解更多其他的文化,在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不断加强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

四、结束语

杭州亚运会蕴含众多的体育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内涵,对于杭州亚运会的体育文化符号解读,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杭州亚运会潜在蕴含的文化内涵。在杭州亚运会上,比赛的奖牌、体育明星的塑造、伴随文本的传递,都在时刻宣传着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中华文化内涵。通过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增加文化选择、充分利用亚运会传播价值强化国家概念、借助亚运会体育热度加强学校教育这三个方面,让杭州亚运会成为提升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优秀载体。

参考文献:

[1] 杨文运,马国强.体育明星的符号学解读[J].体育学刊, 2007(08):24-27.

[2] 任冀军,杨文运,宋旭敏.体育领域中的符号现象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01):29-32.

[3] 陈伟,郝勤.体育传播学的学科特征与研究现状:兼论体育的传播特征及其信息符号理论[J].体育科学,2006(06):6-11.

[4] 魏伟.体育符号研究的发展述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 38(08):1-6.

[5] 陈家明,蒋彬.符号学视野下体育与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构建[J].民族学刊,2020,11(05):120-126.

[6] 敏生才.藏区回族文化认同研究:以甘肃省临潭县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8(02):26-27.

[7] 吴玉军.论国家认同的基本内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01):48-53.

[8] 李文锦.我国体育明星的商业价值开发的提升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4):180-183.

[9] 霍艺珊,肖燕怜.体育符号在新疆乡村文化传播中的价值构建[J].视听,2022(06):37-40.

[10] 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11] 李春華.体育在国家认同形成与强化中的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07):21-24.

[12] 王昊,龚正伟.我国体育文化传播的符号过程、符号机制与符号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2,38(05):85-91.

[13] 倪依克,潘嘉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维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09):47-54.

猜你喜欢
国家认同符号学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全球化会削弱国家认同感吗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基于符号学的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符号学理论初探
符号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