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至文艺复兴《受胎告知》中圣母形象

2024-04-22 17:32乌日利格
三角洲 2024年7期
关键词:玛利亚圣母中世纪

乌日利格

《受胎告知》又称《天使报喜》,描述了天使加百列告知圣母玛利亚即将孕育救世主耶和华的故事。圣母并非生来带有神性光环,身为凡人的玛利亚在诞下救赎大众的圣灵后,褪去凡人身份,晋升为圣母玛利亚,成为西方宗教故事中核心人物。《受胎告知》便是玛利亚身份转变重要节点,画面中具有强烈的神性与人性对比,承载了不同时代西方基督教人文思想的转变。此文章欲从处于凡人身份的圣母形象探索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女性观念的演变,更为多元地解析西方宗教艺术的图像传递。

如需要深刻地探讨艺术背后的意义,便离不开对于不同国度的文化背景元素的组合研究,因为我们必须要判断元素的意义,随后才能了解其图像学的基本一个痕迹。纵观西方文学和艺术其渊源处都围绕着两个元素,希腊神话和圣经,两种元素不断在西方不同时代的文化环境中发展结合,不断在演绎着时代的文化样貌,尤其圣经至今还是西方推崇的宗教文化中心内容。

自中世纪开始,欧洲的主流文化均以基督教为中心的宗教文化,基督教不再表现希腊神话中的众神,相反,开始表现依托于凡人的基督教中的神职形象。通过平易近人的形象向民众传递基督教的精神思想,以便被其接受并信服。基督教中的图像母体大都由耶稣与圣母的语意元素所组成,尤以圣母形象最为常见。这一形象诞生之时,便有很多世俗矛盾差异存在,宗教通过神性巧妙地将世俗矛盾转化消除,未婚先孕的玛利亚在世人心中是最善至美的图像语意,米开朗琪罗曾经这么说过:“既然圣母是纯洁、崇高的化身,是神圣事物的象征,就一定能够避免岁月的折磨和世事的毁损,她所体现的青春永恒与形象不朽性正是人类对这种美好事物的最高理想。”这完全阐释了文艺复兴时期世人对于圣母的看法,不同时期的艺术家们对于圣母形象的诠释并非一直延续文艺复兴时期的完美,而是在圣母的外形之上加上了时代的记号。

中世纪晚期的关于身体的图像中就写入了宗教话语,由宗教主导塑造了一个角色,这样的主导不是只针对于每一个母体内容,而是涉及具体形象,包括其手势、姿势、表情在内的造型。14世纪的哥特风格圣母像归为“美丽圣母”拉斐尔的圣母是神圣事物的象征,卡拉瓦乔的圣母与渔夫农夫成了邻里。20世纪圣母的内心有了对于内心的彷徨。如此的形象变化无需通过多类母体来印证。

《受胎告知》选自圣经故事,讲述的是玛利亚许婚给木匠约瑟后,没有同房就受到圣灵感召而怀孕。天使加百列受众神差遣去向玛利亚问安,并告诉玛利亚她已经承蒙怀孕,可以给孩子起名叫耶稣。画家在描绘该母题时只会刻画两个人物,圣母与天使加百列在时代的大变动中二者的固定形象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内容都发生了变化。

图一:《土瓦本的福音书》插图

中世纪的《土瓦本的福音书》中关于《受胎告知》母体的插图中(图一),正面对着观者的圣母,似乎因为惊愕而抬起双手,圣灵之鸽从天而降临到她的头顶,圣母左侧的天使侧着身子,抬起右手,在中世纪人物抬起右手表示正在讲话。整体画面中,两尊人物在画面中处于同等高度,但天使加百列大多表现得高大、威严而又带有些许的攻击性,此时的天使具有男性的特质,宽大的双翅膀,暗示了其代表上帝传话的身份,同时其增添了一种自上而下的高姿态。圣母玛利亚则相对弱小,面露对于天使的敬仰与害怕之感,以及对于天命的惊讶。 这样强烈的形象对比将“受胎告知”这一事件的重点落在了“告知”之上,從而忽略了圣母玛利亚个人的意愿,天使传递给观众的是宗教权威的宣告。这样的整体组合,完全符合中世纪时期宗教具有绝对权利的时代,上帝便是一切事物的主导者,凡人没有一丝反抗的权利。就连被选中的上帝之母都没有拒绝的特权。

从性别二分化的角度来观察中世纪的《受胎告知》,男性化的天使加百列除去他的本身的职务外,他还是上帝这位最高权威代表,同时他也代表的男性;圣母可以解读为被男性最高权威者选中的女性,也代表着同时代的女性。在中世纪时期的此类画面中传达着如下的要求:女人必须恭顺、忠贞、毫无怨言、任劳任怨,只有具备了这种种美德的信女们这样才有可能为上帝所青睐,有资格成为“特别拣选的侍女”。伊甸园内偷吃禁果的女娲连累了亚当被逐出乐园,认为女性从降生之时便具有原罪。信奉圣经的基督教认为女性具有致命的魅惑点,会带来相对的灾害,基督教以此为出发点,要求女性必须恭顺、忠贞、毫无怨言、任劳任怨。所以中世纪的画家在描绘圣母的形象时,圣母头发是用头巾所包裹,衣着保守朴素,并总会下意识地将其弱小化。

经济的复苏和城市化的发展以及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商人权利的上升,带来人性的启蒙,中世纪悲观的世界观逐渐被追求世俗享乐的人生态度取代,基督教逐渐失去对于世俗的决定权 ,艺术所要表现的题材从天堂回到了尘世,开始更为关注人们的内心,开始出现对于人物的特写的肖像画。肖像画在诞生之初,被认定为纪念功过的一种奖励,所以肖像画的人物以男性为主,随着人文主义的复兴,妇女的画像逐渐出现,妇女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受胎告知》中圣母玛利亚的形象相对于中世纪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海因里希·沃尔夫林曾经这样评价早期文艺复兴,他说:“对我们来说,早期文艺复兴开创了这样一种视觉景象:有披着迎风飘拂的纱巾、衣着鲜丽、苗条可爱的姑娘,有鲜花盛开的草地和修长圆柱支撑着阔大拱门的宽敞大厅。这意味着非常充沛的青春与力量,真挚、自然,但带有一抹神话故事的光彩。”

图二:达·芬奇的《受胎告知》

文艺复兴早期,达·芬奇就《受胎告知》这一母题进行了演绎(图二),天使加百列与圣母玛利亚之间的互动与中世纪福音书中的互动有了完全不同的诠释,画面的整体环境被安放在“封闭花园”中,这象征着圣母玛利亚的贞洁,加百列张开翅膀,单膝跪于草地之上,左手中怀抱着百合花,将此送给圣母,借此代表圣母的纯洁。他抬起右手依旧做着正在讲话的手势,告知圣母被选为上帝之母的消息,画面右端的圣母,正在看书的玛利亚虽然神态平静,但左手向后退缩的动作已显露出她内心的惊讶,但是她还是摆出接受告知的手势,同时她的右手放在书上,以防书本合上,作者寓意此时的圣母已经接受了文化的启蒙,有了自我认知,所以圣母的形象不再有怯懦的表现,而是展现更多的自信的力量。此时加百列的天使形象发生了转变,外形仍具有男性的特征,但是相对于中世纪整体面容已趋向女性化,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乃至于画家的笔触的都尽显柔和,从形态上大天使显得谦逊和善,圣母与天使的画面高度也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使得天使所代表的男性与圣母所代表的女性之间的性别对抗效果降低,这样的转变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有着直接的关系。文艺复兴,不光起到了文化觉醒的作用,也起到了性别差异的觉醒,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作家克里斯蒂娜·德·皮桑,她是欧洲第一个依靠写作维持生计的女性作家,她提出;一个人是高尚还是卑贱,不是依据身体的性别,而是在于行为和美德的完美与否。这抨击了中世纪宗教对于女性地位的束缚,引起了人们对于男性与女性的社会关系的反思。

文艺复兴后期,人文主义根植于群众的思想之中,《受胎告知》这一母题中大天使加百列与圣母玛利亚的形象发生了区别,与中世纪两者对立状态的变化。

波提切利是15世纪末意大利最受欢迎的画家之一,他于15世纪末所绘的《圣母领报》是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母题的代表作。母题所有的元素,都在画中体现,唯一发生变化的是大天使与圣母之间的平衡。加百列从天而降,单膝跪下,左手拿着百合花,右手发出请示的手势,整体形象有了根本性的不同,大天使的姿态变得更为谦卑,像是在询问圣母的意见,动作的重点从“告知”转向了“询问”。圣母也做出了询问之后的反应,圣母双手的姿态透漏出圣母得知消息的惊讶,身体也刻意地后倾,手部有了明显回绝的态度出现。说明这时对于人的关注更为深入,他们所在空间也发生了变化,以往“告知”的场所,被设定在象征纯洁的“秘密花园”中。而在这幅画中,“询问的场景”出现了在了一个半封闭式的室内空间,墙上开了一扇门通向阳台,远处是意大利的风景,视线被画家刻意地进行了无限的延伸,营造出普通人的住所的氛围。两人之间的对立关系被画家通过一面灰墙再次表现出来,画家将天使与外部风景融为一体,其白色羽毛上反射着背景的环境色,而玛利亚被包容在灰墙的阴影中,无形中产生了内与外两种相对的力量,无形中将压力给到了玛利亚。波提切利笔下的女性惯有一种平静的力量,以往圣母领报中的圣母的神色,虽整体有些惊慌失色,但波提切利所描绘的玛利亚脸部已经呈现平静的状态,仿佛对于加百列的消息毫无吃惊。我们将视线放到同一时期,其他画家所描绘的非圣母形象,发现此时期的女性图像都出现了类似的面目表情,大都呈现出十分平静的状态。这或许源自人文主义再度在女性思想上的发展。人文主义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民众来说具有纲领性的意义,人文主义虽然尚未变成西方的主流,但人文主义针对原有的女性的原罪论以及宗教对于女性的束缚进行抨擊,变相地影响了当时女性的社会处境。文艺复兴后期,西方进入商品化经济,女性的社会劳作得到了经济补偿,女性社会价值进一步得到体现,较之于中世纪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女性尤其是贵族女性开始接触更多的人文主义文学,绘画中所记载的女性形象更多地呈现出思辨的状态。

艺术的载体为宗教思想提供了信仰载体,使得宗教进一步传播,同时艺术也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扩散的证据,《受胎告知》中圣母玛利亚的图像更是见证了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期间人性与神性之间的链接,更为重要的是,具有神性光辉的玛利亚的图像如一面时代的反光镜一般,反映出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的社会境况在其间的变化。从中世纪带有“夏娃原罪”恭顺忠贞的典型形象到具有“独立思辨”人文女性形象,近千年的传播过程中,玛利亚的图像不仅仅是记录单一女性的个体形象,而是转变为一种独有的西方宗教文化标志,代表着西方宗教中女性观点变更与进步。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玛利亚圣母中世纪
中世纪城堡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中世纪欧洲艺术
圣母大学:Fighting Irish
——战斗的圣母人
征战在中世纪的骑士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千眼圣母
在白宫的童年
——玛利亚·奥巴马
灯节上的玛利亚
玛利亚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