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教学方法

2024-04-22 19:47韩江
三角洲 2024年7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旋律创作

韩江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更是情感的表达和审美的体验。在中职教育中,音乐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还要重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审美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因此,本文将探讨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

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将学会如何仔细聆听音乐作品。学生将了解到音乐背后的精妙之处,包括旋律的变化、和声的构建、节奏的巧妙安排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这种深度的聆听不仅仅是简单的听觉体验,更是一种心灵的沉浸和情感的共鸣。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作曲家的意图,进而更好地欣赏和感受音樂。审美教育还强调了跨文化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学生将有机会接触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作品,这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这有助于培养全球化视野,增加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跨文化沟通的能力。此外,审美教育还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发展。学生将学会如何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风格、表现手法以及其在音乐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这种批判性思维不仅对音乐领域有益,还对学生在其他学科和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最重要的是,深化音乐欣赏水平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音乐是一种强大的情感媒介,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使学生能够更敏锐地捕捉音乐中的情感,同时也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音乐之中。

二、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审美教育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音乐创作,学生得以释放内心的情感和创造力。创作音乐作品需要学生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选择音乐元素、编排乐段,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创造力的培养不仅仅在音乐领域有用,还能够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无论是解决问题、创新产品,还是开展研究,创造力都是宝贵的能力。音乐表演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关键途径。在音乐表演中,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情感通过音乐的演奏或歌唱表达出来,这需要良好的表达技巧和情感传递能力。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表演经验积累,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这对于沟通、演讲、领导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经过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学生将更容易适应不同职业领域的要求,提高职业竞争力。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这种表现力和创造性的释放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愉悦的过程。学生在音乐中可以找到自己的声音和个性,这对于自我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

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审美教育通过音乐作品的多样性和跨文化的音乐风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窥视不同文化的窗口。学生在音乐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价值观念和历史传承。这种文化体验有助于学生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使学生更具包容性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审美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在今天的全球化社会中,跨文化沟通是一项重要的生活和职业技能。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音乐,学生将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有助于建立更好的跨文化关系。这对于国际合作、跨国企业和多元文化社区中的互动至关重要。文化修养的提高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的音乐作品。音乐常常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音乐作品,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对音乐创作的影响。此外,提高文化修养也有助于学生的文化自信心的建立。当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时,他们会感到更加自信,认为自己有能力在跨文化环境中融入和表现自己。这种文化自信心不仅有益于个人发展,还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世界和平。

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开展互动式听课教学

互动式听课要求教师提前准备课程,包括音乐作品的背景介绍、音乐元素的解析和可能的问题或讨论点。这有助于确保课堂内容有条理,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可以选择音乐作品,特别是那些具有丰富情感和音乐特点的作品,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在播放音乐作品之前,教师可以简要介绍作品的背景、作曲家的生平,以及音乐的主题或情感表达,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在音乐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些提问或讨论点,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意见。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动式听课还可以借助技术工具,如音乐播放器、多媒体投影等,来增强互动性。教师可以在播放音乐时显示音乐的乐谱、歌词或背景信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此外,学生也可以利用智能设备参与讨论或分享自己的观点,使互动更加多样化。另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尊重不同的音乐观点和情感体验,不论学生是否对音乐有专业知识。这有助于创造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以教学歌曲《我和你》为例,在开始课程之前,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包括作曲家、演唱者、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可能涉及的情感主题。教师也可以简要介绍一些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乐器运用等。然后,在播放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尤其是关注这些音乐元素的运用。例如,可以询问学生歌曲中的旋律是否感人,和声是否丰富,节奏是否有特点。在播放完歌曲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问学生歌曲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他们是否有共鸣的部分,歌曲的歌词是否触动了他们的情感。学生可以在小组中或整个班级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为了进一步促进互动,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些音乐元素,如旋律或节奏,创作自己的音乐片段。这种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探讨歌曲中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思考歌曲背后的意义。在互动式听课中,教师还可以在播放歌曲时显示歌词,让学生更容易跟随歌曲的节奏和歌词。此外,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音乐元素的图形表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结构。

二、音乐作品分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各种元素,包括旋律、和声、节奏、乐器运用等。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辨识不同的旋律主题,识别和声中的和弦变化,感知节奏的变化,以及分析乐器在音乐中的角色。通过这种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构建和表达。音乐作品通常具有一定的结构,如奏鸣曲形式、三部曲结构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帮助学生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音乐发展的过程。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识别主题的再现、转调的变化、高潮的构建等,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对于歌曲而言,歌词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传达情感和故事。教師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文本内容,讨论歌曲中表达的主题、情感和意义。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解读歌词中的隐喻、象征和修辞手法,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涵。此外,了解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对于深入理解音乐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作曲家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环境以及音乐风格特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动机和意义。音乐作品分析也包括听力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识别不同的乐器声音、旋律主题和和声层次。通过反复的听力训练,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更准确地分析音乐作品的元素和结构。

以歌曲《保卫黄河》为例,在进行音乐作品分析之前,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歌曲《保卫黄河》的背景信息。学生需要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创作目的以及与中国历史事件的联系。教师让学生分析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和乐器运用。针对《保卫黄河》,学生可以关注其雄壮的旋律、激情四溢的和声,以及节奏的稳定和乐器编排的特点。学生可以讨论这些元素如何与歌曲的主题相呼应,传达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军事壮丽。学生还需要仔细阅读并分析歌曲的歌词。在《保卫黄河》中,歌词表达了对黄河的深厚感情以及为保卫家园而奋斗的决心。学生可以讨论歌词中的象征、隐喻和修辞手法,以及如何通过歌词来传达情感和情节。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分享对歌曲的情感体验。教师让学生描述在听歌曲时的感受,是否觉得激励或悲壮,以及歌曲如何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将歌曲置于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让学生了解歌曲与中国解放战争以及对黄河的重要意义之间的联系,讨论歌曲如何反映当时的历史事件和社会情境。

三、音乐创作和编曲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音乐创作主题。这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课程内容或社会话题来确定。创作主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学生需要了解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动态、乐器运用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创作主题的音乐元素,并教授如何运用这些元素来表达情感和主题。学生可以选择创作歌词或乐曲,或者同时进行歌词和乐曲的创作。对于歌词的创作,教师可以教授如何编写押韵的歌词,表达情感和主题。对于乐曲的创作,学生需要了解如何构建旋律、和声和节奏,以创造具有吸引力的音乐。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演奏或者借助现有乐器演奏。对于编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何选择乐器、安排和声部分,以及确定乐器的音色。这涉及音乐编配的技巧,如和声编配、编曲软件的使用等。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与同学分享和交流,接受反馈意见。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音乐分享会,让学生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学生可以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音乐创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组织小型演出。通过演出,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创作呈现给观众,提高自身的音乐表演技巧和自信心。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音乐作品录制下来,以便分享给家人、朋友和社会大众。

以主题“友谊”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友谊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友情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等,以表达友情的主题。如选择温馨的旋律和和声,以传达友情的温暖和亲近感。同时,可以运用简单而明快的节奏,增加音乐的活力。学生可以开始创作歌词,表达他们对友情的想法和情感。歌词应该真诚、温馨,能够触动人心。教师可以教授如何编写流畅的歌词,使用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歌词的表达力。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乐器编曲,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例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可以用来营造温馨的氛围。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创作和演奏时通过音乐表现技巧、声音的变化、情感传递等方式深刻表达友情的情感。学生需要投入自己的情感,使音乐更具感染力。音乐创作和编曲也可以成为合作项目,多个学生可以共同参与,每个人负责不同部分的创作和演奏。创作完成后,学生可以进行音乐作品的演出,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有趣的音乐活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不断成长和探索。审美教育不仅仅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门课程,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简介:

韩江,男,汉族,贵州省安顺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职音乐教育(声乐教学)。作者单位:安顺市民族中等职业学校。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旋律创作
春天的旋律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一墙之隔》创作谈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7月,盛夏的旋律
创作随笔
大地的旋律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