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一体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乐理课程的教学改革

2024-04-22 19:47朱彤
三角洲 2024年7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弹唱乐理

朱彤

2021年,职业教育大会首次提出了在课程教学中要将“岗、课、赛、证”有机融合起来,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培养质量。“岗课赛证”一体化也成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基础乐理》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是学习钢琴、声乐、弹唱、视唱练耳等专业技能课的奠基石,对学生获取幼儿教师资格证,参加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大赛以及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纵观已有研究,研究者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基本乐理教学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探究,而从实证角度和“岗课赛证”一体化视角下开展的研究几乎没有。本文基于“岗课赛证”一体化背景,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高职学前教育《基础乐理》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从实证角度了解《基础乐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建议,对促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基础乐理知识的掌握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基础乐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重理论,实践机会较少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且影响着教学效果的质量。从《基础乐理》课程的教材选用来看,其共包含十六讲学习内容,如乐音体系、音律、五线谱记谱法、音乐的速度与力度、调及调关系、关于旋律的基础知识等。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乐理相关知识基础,导致教师需对每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解释说明,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各种乐理知识。《基础乐理》课程开设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只有32课时,而教学内容又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偏重理论知识的教授,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很少。如教师在教授五线谱记谱法时,一般是比较简要地对记谱法、音符、休止符、谱号等含义进行解释,让学生自行去领悟音符、休止符与五线谱之间的联系或是谱号、变音记号与五线谱之间的关系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们只能在言语上对相关内容有所领悟,但在当需要实际运用于歌曲、钢琴弹奏时,学生们很难相结合起来,会出现看谱反应慢,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也导致教师在确定《基础乐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偏向于学生了解和认识基础的音乐理论,丰富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及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理论修养。通过调查了解到,64.59%的学生表示对《基础乐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感兴趣,感兴趣和非常感兴趣的分别为14.15%和9.32%。由此可见,因为《基础乐理》课程教学内容重理论,实践机会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度不高。

二、教学方法较单一,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方法的使用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因此,《基础乐理》教学方法的适宜性直接影响着基本乐理的教学质量。且相比于其他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基础乐理》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抽象性,若采取与其他专业课程或是技能课程一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对基本的乐理知识将无法有效的理解。而在《基础乐理》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教师更主要的是采用单一的讲授法。如在学习节奏节拍时,教师一般倾向于先讲解什么是节奏节拍,再介绍具体的拍子、各种拍子的音值组合、节奏中音的强弱关系等,而比较少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拍子的活动,从而导致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较低,整个课堂氛围也不太活跃。因为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高,大部分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不扎实,课后自主巩固乐理基础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进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评价手段较简单,学习动力不足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的部分,教师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及时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和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有助于教师更进一步完善教学。学生通过教学评价也能及时获得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扬长避短,在今后的学习中获得更大的进步。因而,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积极的作用。而通过调查了解到,《基础乐理》课程采用的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即组织学生统一参加期末的理论考试,以此来衡量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较少。且在评价中,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较少。正因为在教学中缺少多元评价和多主体评价,评价手段比较单一,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太理想。

四、學生乐理基础弱,学习进度缓慢

学习迁移理论中的顺向正迁移强调先前学习的知识对后来学习的知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之前接触过与音乐有关的课程或是培训对学习《基础乐理》课程有着一定的正向影响。而通过调查了解到,60%的学生表示在学习《基础乐理》课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与音乐有关的课程或是培训,完全是零基础。21.95%的学生表示在大学前有过但接触不到一年与音乐有关的课程或培训。12.2%的学生在大学前有基础且接触过一年以上与音乐有关的课程或培养。只有6%左右的学生表示在大学前有接触过与音乐有关的课程且参加过课外培训。且有57.56%的学生表示大学前从来没有学习过乐理;20%的学生表示学习乐理的时长在6个月以内;只有13.17%的学生表示学习乐理时间超过1年。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没有任何与乐理学习有关的知识经验。因而导致学生对乐理知识较为陌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基础乐理》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一、“以岗定课”,重构教学内容

通过调查了解到30.73%的学生表示乐理课程很难,只有6.34%和0.49%的学生表示乐理容易和非常简单。学生之所以觉得乐理课程很难一是因为没有相关基础;二是课程内容较深奥,跟不上学习进度。通过走访一些城乡幼儿园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有所不同,但大都对具有较强音乐能力的综合人才都比较渴望。《基础乐理》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能力发展的基础,应以培养幼教岗位实际需要和所求的音乐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为目标,重构教学内容。

幼儿园对未来幼儿教师的音乐综合能力主要在于幼儿园教师能够教幼儿学唱幼儿歌曲,能够为幼儿歌曲进行伴奏,能够教幼儿学会简单地数节拍,能够组织打击乐活动等。因此,《基础乐理》课程应该基于发展学生的识谱等能力、歌唱及弹奏发展需求,对十六章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项目化重构。如可将五线谱、节奏节拍、和弦等内容重构为一个模块“奏响之音”,具体分为三个项目,项目一为“识谱”,主要内容为认识五线谱,为懂弹奏幼儿歌曲奠定基础。项目二为“会奏”,主要内容为学懂节奏节拍,能够初步弹奏幼儿歌曲。项目三为“合奏”,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和弦的了解,能够与节奏节拍和起来,弹奏更完整好听的幼儿歌曲。此内容的重构,从认识到会奏再到合奏,层层递进,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层层递增,能够更有效促进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且在理论讲授的同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调查中,66.83%的学生表示喜欢的乐理知识教学方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二、“以证促教”,创新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中指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认证”标准是具有“师德践行的能力、保育与教育的实践能力、综合育人的能力以及自主发展的能力”,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标准及大纲与学前教育专业日常的教学相融合。虽然《基础乐理》知识不在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内容范围中,但在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面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面试中,弹唱是必考的内容,也被学生称为是“死亡”题,即学生在面试中如果抽到弹唱试题,大概率是不能通过。究其原因是学生面对所给予的曲子不会弹唱,学生不会识谱也不能节奏弹出来。而识谱、节奏、和弦都是《基础乐理》的主要内容。因而,要促进学生有效提高识谱、弹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通过调查了解,60.49%的学生认为改善学前教育专业基础乐理课程现状的举措之一是改变教学方法。且有71.22%的学生表示期望通过教师授课、课后练习与实际音乐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乐理知识水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小组探讨法、练习法及讲授法等来进行教学。如在学习五线谱内容时,教师可课前通过任务驱动法,布置学生去调查了解幼儿园对幼儿教师音乐能力的需求、提前自学五线谱相关理论知识等任务。通过课前任务的完成,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中,能够有效提高学习的针对性。课中,教师可通过运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及点拨讲解等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教师进行点拨加深理解,从而使得学生更加牢固掌握五线谱的相关理论知识点。课后,教师可通过拓展任务,布置学生找一首儿歌简谱,尝试识谱,并了解幼儿的节奏节拍等。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有效实施,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有效掌握弹唱所需的理论知识,助力学生顺利获取幼儿教师资格证。

三、“以赛促学”,采用多元化多主体评价

“学前教育职业技能”大赛近年来成为促使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推手。众所周知,学前教育职业技能大赛中的“片段教学”主要考核的就是学生的讲故事能力和弹唱能力。《基础乐理》课程的理论知识是学生弹唱能力发展的基础,如果学生的识谱、节奏、和弦等知识点没有掌握好,会影响着学生弹唱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基础乐理》与学前教育职业技能大赛的紧密性告知学生,且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不仅对其专业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会对学生的评奖评优有积极作用。

教师可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学生日常学习的表现,如完成调查任务、完成识谱练习打卡任务、完成节奏节拍展示任务等,纳入学生的考核评价中。且在开展评价时,要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及专家评等多主体纳入评价中,以保证评价的更加公正客观,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更精准。

四、“以学提能”,重视合作探究

“教学相长”强调的是相互合作学习,才能获得成长。即师生之间只有合作探究,才会更加明晰阻碍教学成效的原因。只有各课程、专业之间合作探究,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将“岗课赛证”真正意义上进行融通。因此,在《基础乐理》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够用、实用、应用”的三个原则,即教学内容的选择够未来幼儿教师用,且是幼儿教师真正需要的,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教学实际中来。调查中,60.98%的学生表示乐理知识的培养到满足幼儿园实践活动就行。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将《基础乐理》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如《视唱练耳》《钢琴》《声乐》《弹唱及即兴伴奏》等课程有机联系起来,加强与其他任课教师的交流、沟通,避免知识内容的重复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通过调查了解到,71.71%的学生认为乐理对视唱练耳技能发展很有帮助,89.76%的学生認为乐理对声乐、钢琴技能发展有很大帮助,77.65%的学生则认为乐理对弹唱技能的发展很有帮助。因此,教师要重视多课程多专业的合作探究,让学生学到够用、实用的知识内容,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

朱彤,女,湖南怀化人,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就职于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弹唱乐理
古筝弹唱古诗词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江南的弹唱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南山赋
对《标准乐理教科书》的介绍与评价
对教师教材歌曲弹唱比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