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及实践

2024-04-22 21:58金泰运
三角洲 2024年6期
关键词:整体教学内容教材

近年来,为了打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和固化的教学态势,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成为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要从宏观的单元进行构建框架,再到微观的音乐知识,以歌曲为基础,不断尝试整合单元整体的教学新形式。基于以上思考,笔者从实践和相关论文出发,对初中音乐课堂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及其实践研究进行分析和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单一性

单一性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的单一、教学乐曲的单一、教学形式的单一。现在大部分的音乐课堂都采用过于单一教学方法:一是教学方法单一,大部分的音乐教师只会使用几种常見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等,这是远远不够的。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多多学习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如世界三大音乐教学体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并把它们运用其中;二是教学乐曲单一,大部分的初中音乐课堂只是“一课一曲”,很大程度限制了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而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大多数初中音乐课堂的表现,我们应该以教材中的歌曲为主,适当地扩展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三是教学形式单一,大多数的教学形式是运用音频或是视频让学生观看聆听,并没有让学生去唱曲,在演唱实践中运用到,只是浮于表面,我们更应该采用多元的教学形式,比如合唱课可以采用重唱、齐唱、轮唱等。

二、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的教学目标去设计教学内容,使得学科与整体之间、整体与单元之间、单元与歌曲之间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进行整合衔接,缺少整合性的输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摆脱单个的教学设计思路,要以单元整体的思维去构建有关联的、有整体的教学框架,避免整体和部分脱节,从而提升学生对单元整体的认识,并且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了螺旋式的上升。

三、固化性

固化性是指音乐教师思维的固化,即思维定势,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总是按照以前所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对教材中重复使用的内容进行“复制粘贴”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教学思维路线、方式、模式等,从而缺少了对教学形式、对教材分析的创新思维,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更加导致大部分的音乐教师不愿意去进行新的探索和发现。

初中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构建模式

基于上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单元整体的学习和构建就能更好地去培养和达成新课标育人的总目标和要求。单元整体教学比单课时教学包含更全面更丰富的育人内涵,更有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它也是连接学科课程与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需要教师去善于发掘和思考,用宏观的角度去设计单元整体教学,并形成整体教学的框架不断调整和融合,本文就为教师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做出了以下几个基本构建模式。

一、整合学科综合,构建整体机制

音乐是一种美的体现,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欣赏美的能力。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时,教师不仅要在音乐课堂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还应该通过音乐教学的其他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的关联。

比如我国有着56个民族,大多数人是汉族,教师在教授少数民族单元或是单个少数民族歌曲时就应该带入该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故事,而不只是学唱或是欣赏这首歌曲,否则就只能学习到这首歌曲的冰山一角,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从人文、地理、历史等多学科的角度去进行分析和揣摩,并把它们形成整体融入音乐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整合学科知识,把握音乐教学的整体机制,不断打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构建模式。

二、基于教材分析,挖掘单元关联

在设计整个音乐教学课程当中,教师们都需要用心地进行备课、磨课,而这些备课、磨课都是基于原有的初中音乐教材当中,要以官方教材为主、课外教材为辅,不能本末倒置,初中音乐教材中基本都是以一个单元为主,涉及中国音乐、外国音乐,再以中国音乐为主进行细分,包括民族音乐、歌舞音乐、戏曲音乐、流行音乐等;外国音乐有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歌舞剧等,教材根据不同类别分为了各个不同风格、题材、体裁的音乐单元,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整合各种音乐要素,通过单元整体的学习去把握不同类别的音乐整体认识,形成整体性的单元教学导向。

三、注重以生为本,培养多元思维

从培养学生多元思维的角度出发,单元整体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将所学的多元知识进行整合、联系、消化,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将以前所学的知识与现在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不断地让学生反复思考,回顾知识,才能真正掌握、举一反三,长此以往形成一个正向循环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多元思维上有螺旋式的上升。

初中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初中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必须要以单元为基准,以整体为导向,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全方位、深度地梳理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建立系统的单元知识框架和体系,把单元教学中各个知识点从碎片式的、零散的进行整合,拧成一股“麻绳”,并根据课堂情况实时调整,在课堂结束后还需进行细致的评价和反馈,纠正和指正出不足,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总结形成良性的正向循环,从而设计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优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在实践研究方面,笔者以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泥土的歌”为例,进行初中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凝练单元整体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泥土的歌”,该单元是一个包含“演唱”“欣赏”和“活动与练习”三大板块的综合单元,其中有四首歌曲分别是演唱板块的《年轻的朋友》、欣赏板块的《都达尔和玛利亚》《阿瓦尔古丽》和《银杯》。这四首歌曲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经典民歌,它们虽然长短不一、来自不同民族,但都围绕“民族性”这一主题进行展开,不仅从横向安排歌曲的学习,还从纵向出发安排了常用的创作手法—“换头合尾”进行学习与运用。

在“演唱”板块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们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藏族酒歌《年轻的朋友》,同时还需要了解该歌曲的旋律、节拍、速度、调式等音乐特点,并对比“欣赏”板块中蒙古族酒歌《银杯》的风格特点;在“欣赏”板块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丽亚》、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以及蒙古族民歌《银杯》,感受不同少数民族民歌的音乐韵味和音乐风格,同时在《都达尔和玛丽亚》这首歌曲当中还要求用竖笛吹一吹;在“活动与练习”板块中认识了民间音乐常用的创作手法“换头合尾”,并尝试用这种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和再创作。

二、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从单个的歌曲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转变为从单元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以单元为整体的教学目标设计,更有利于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中整合统一教学目标,也有利于教师能清晰地把握整个单元的音乐教学重难点和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新课标颁布后,教学目标从之前的三维目标转变成以核心素养为主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单元教学的整体性,需要统筹兼顾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贯穿于单元教学目标始终,并不断地细化,要让学生能够完成单元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而达到完整的单元整体教学效果。

从本单元“泥土的歌”来看,根据单元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是一个正向的趋势,这样不仅更能让单元之间的设计紧密相联,而且还能根据前者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教學目标,体现单元整体教学的灵活性和合理性。所以在设计本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时,需要教师同样把握一个主题“民族韵味”进行展开,从单元整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出发,紧扣核心素养,制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笔者将单元课时安排进行重组,把第一课时安排为“欣赏”板块,重点欣赏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和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并对比两首民歌的音乐要素让学生进行思考,直击单元教学目标的重难点,突出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主题。

三、组织单元整体教学活动

教师在组织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时,同样要与单元整体教学内容和目标紧密相联。本单元主题为“民族韵味”,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展现民族性,首先教师可以创设民族情景比如穿少数民族的衣服,吸引学生的注意,并突出本单元教学的主题;其次,可以带一些少数民族乐器,丰富教学形式和氛围,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或者整个单元教学结束后,举办“民族音乐会”,让学生作为主体,进行节目设计和创新,更能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组织,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多元发展。

组织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是考查学生在整个单元学习的重要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单元知识出发,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去激活和反馈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点是否掌握,及时进行梳理巩固并构建新的知识框架,此外还需将外化的知识点不断运用形成内化的知识,要形成由外到内、由内到外的循环活动过程,从而体现出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不断循环的作用。

当然,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课时不能超过教学内容的基本课时,比如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为5个课时,那么单元整体的教学内容应该安排到3~4个课时,而组织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就不能超过3个课时。教师需要把单元课时在单元教学目标中进行规划和衔接,在内容与目标之间、内容与活动之间、目标与活动之间都要相互关联,形成统一的整体,所以就更应该以单元为整体进行音乐学习。

四、终结单元整体教学评价

终结单元整体教学评价作为单元整体教学质量检测的试金石,不仅可以通过终结性评价考量教师的教学过程,还能让单元整体教学不断打磨出新。教师在进行终结单元整体教学评价时,需要考虑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并需要将整个单元横向、纵向地进行比较,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在进行终结性评价时,就离不开形成性评价,虽然两种评价机制不同,但是也都有同一性,都是为达成整个单元教学目标服务的。比如在单元整体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以“欣赏”板块的《都达尔和玛利亚》和《阿瓦尔古丽》为例,还是对音乐要素进行分析和总结来了解学生现在所掌握的知识并提出建议和反馈,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日后学习的发展趋势。在单元整体学习过程完成时,需要教师对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出一次性的评价和总结,可以采取自评、他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为了更好地展现单元整体评价机制的优越性,在能满足单元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整个单元知识点进行补充和总结,如在讲解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时就可以穿插同样是维吾尔族民歌的《青春舞曲》,也可以在“活动与练习”板块中进行延伸拓展,如果每个单元都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最终可以在学期末使用命题测试来对整个学期的单元进行终结单元整体教学评价。

总而言之,在以单元为主的初中音乐整体教学中,不仅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和固化的教学态势,还有效地解决了如今初中音乐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最后还落实了新课标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应不断学习,认真研读教材,结合学生课堂情况和教学内容,建立单元整体的框架结构,凝练出丰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开展科学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构建单元整体框架,促进音乐学科的深度发展。

作者简介:

金泰运,男,2000年出生,湖南怀化人,湖南理工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整体教学内容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