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红色音乐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的融合调查

2024-04-22 01:01方川
三角洲 2024年7期
关键词:湖湘红色旅游文旅

方川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湖湘红色音乐文化根植于湖南地区丰富的革命历史,是湖南省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深入开发湖湘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并将其与当地红色主题旅游相融合,对湖南文旅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充分分析湖湘红色音乐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湖湘红色音乐文化融入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发现当前湖湘红色音乐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的现存问题,旨在为进一步制定湖湘红音乐文旅融合发展策略提供研究方向。

调查背景

一、湖湘红色音乐文化概述

湖南地区是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主阵地,湖湘大地不仅见证了诸如秋收起义等革命运动的历史,还是毛泽东、刘少奇等多位中国革命领导人的故乡。在革命历史中凝结出的湖湘红色音乐,谱写下湖南人民顽强拼搏的革命斗争和奋斗历史,歌颂着湖南人民奋勇不屈的抗争精神和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革命志气。例如,《秋收起义之歌》再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农民运动秋收起义的历史事件;《半条红军被》唱出了军民同心、生死与共的团结精神;《学习雷锋好榜样》更是将雷锋精神寓于旋律之中,为人们树立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思想觉悟典范。

湖湘红色音乐文化内涵丰厚,不仅将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革命历史内化于心,还糅合了湖南地区多元的民族文化、历史传承性和地域独特性。湖湘红色音乐戏曲、民歌、舞蹈、乐器等门类全,以节奏感强、旋律简洁、形式多样为特点,极具感染力。湖南少数民族种类众多,各族人民将本民族音乐特征与红色历史相结合,丰富了湖湘红色音乐文化底蕴。例如,苗族的《挑担茶叶上北京》、桑植民歌《农民协会力量大》等经典红歌,原创民族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等,都是湖南人民革命为先的精神品质的彰显。

二、湖南省红色旅游现状

“三湘四水”的独特地理位置是湖南旅游资源丰富的自然根源,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红色遗产是当代湖南省发展红色文旅的主要根据。围绕着英雄人物及其革命故事所产生的红色音乐文化也为湖南省红色文旅活动增添了浓郁的地方特色。据《湖南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0)》统计,截至2020年,湖南全省共拥有红色旅游景区(点)310个,其中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28个,省级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点)53个;国家A级景区42个,其中国家5A级景区3个,国家4A级景区13个,国家3A级景区2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7个,各景区知名度高,文化底蕴浓厚,深受游客欢迎。

除了充分开发省域内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外,近两年湖南省红色旅游还呈现出跨省域合作的趋势。例如2023年举办的湘沪红色旅游合作交流会,增强了两地红色旅游的联动性,同时促成了多个红色文旅项目的投资与合作,对于湖南红色文旅知名度的提升以及湖湘革命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湖湘红色音乐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融合       调查案例分析

湖湘红色音乐文化内涵丰富,是湖南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许多曲目被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受限于地域性和民族性,部分曲目的传唱度低、知名度不高,亟需加大传承力度。文旅背景下,深入挖掘湖湘红色音乐文化,并将其融入湖南旅游活动中,有利于充分发挥音乐的感染力,给游客以更好的游览体验,实现文化传承和深化旅游资源的双赢之举。近年来,湖南各地积极以湖湘红色音乐文化更新傳统旅游项目,打造了诸多典型案例,值得研讨。

一、园区音乐会打造视听交互盛宴

利用红色音乐会激发景区游览意愿。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园区植物种类繁多,仅大丽花就有2万余株、80余种,另有鼠尾草、马鞭草、绣球花等名贵植物连成花海,观赏性极强。2017年7月1日,湖南省森林植物园院内举办了庆祝建党96周年红色音乐会,邀请乐队进行经典红歌翻唱,以及儿童红色器乐展演,彰显着新一代人对红色基因的传承。该音乐会的举办丰富了景观游览的内容和形式,提升了游客的游览意向和审美感受,也提高了景区知名度。

二、红色民歌传唱叫响文旅品牌

湖南红歌作为红色旅游精品路线的关键一环,为提升当地文旅品牌知名度、释放文旅消费力贡献力量。2021年,湖南益阳围绕“重走青年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之路”的主题设计了精品旅游线路和8项系列活动,其中的“千年伟业 百年风华”音乐会反响力极大,是益阳创新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典例。“红色旅游”的教育价值在于这种思想教育方式摆脱了传统的说教手段,代之以现代的休闲方式。红色音乐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党史学习教育和文旅高质量发展也起到了助推作用。该主题音乐会融合了歌曲、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向游客展现湖南人民对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热情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让游客深入了解益阳并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刺激了特色文旅产品消费力,叫响了“益山益水、益美益阳”的文旅品牌名号,推动了文化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红色音乐落地为湖湘文旅资源注入创新活力

鼓励普通群众创作原创红色文艺节目,使高雅音乐更接地气,有利于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原创节目还创新、丰富了当地文化旅游资源。位于湖南南部的郴州市以其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而闻名,素有“红色郴县、福地苏仙”之称,在革命期间留下了湘南起义旧址、抗日谈判旧址等红色历史遗迹,以及纪念馆、烈士陵墓等红色旅游景点,城市底蕴深厚。在此举办的“湘南红”广场音乐会创新性地以“百姓大舞台”的演出形式,让人民群众站上舞台,演唱原创红色曲目,抒发革命爱国情怀。游客不仅能够融入湖湘特色音乐氛围,还能够切身体验红色历史的魅力,激发对于红色历史的浓厚兴趣。与此同时,原创曲目丰富了湖湘红色音乐文化内容,与当地旅游资源相融合,为郴州带来了更多旅游选择和更大的经济效益,是郴州旅游活动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

湖湘红色音乐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的        融合现存问题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见,湖南省在湖湘红色音乐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的融合上做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资源开发与融合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湖湘红色音乐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融合与共同发展。

一、缺乏顶层设计与多方统筹协作

一般来说,一个有价值的文旅项目顶层设计主要包括主题定位设计、景观布局规划、旅游项目内容设计、营销和推广方式这几个核心环节,目的是保障文旅活动系统资源集中、利益高效,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将湖湘红色音乐文化融入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部分项目并没有系统全面地研究上述因子,容易导致形式化和生搬硬套现象,不利于湖湘红色音乐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长远发展。

从湖湘红色音乐产业出发,部分红色文旅项目没有起到对湖湘红色音乐民族特性的保护作用,没有尊重红色历史和革命情感。当前,流行音乐文化盛行,相较于地方音乐而言,其大众性更易为人接受,市场更大。一些旅游产业一味迎合大众喜好,对湖湘传统红色音乐进行“翻新”,肆意改变经典作品的内容、精神、风格。为了商业发展,将音乐产业进行扭曲,不顾历史事实,使音乐产业为了商业失去了特有的艺术风格,破坏了湖湘红色音乐的原生態。这不利于湖湘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承,游客也无法在音乐的熏陶中了解革命历史文化。

从旅游产业角度考量,湖湘红色音乐文化的地域性既是红色旅游的特色,又是其旅游产业更大发展的制约因素。湖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红色山歌、地方戏曲唱腔独特,加之部分歌曲用方言演唱,对于外来游客来说,其音乐内容较为晦涩,目标旅游人群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降低了文旅融合旅游项目的市场价值,导致湖湘红色音乐文化无法为红色旅游提供助力。正是由于缺乏湖湘红色音乐文旅融合的顶层设计,个别旅游产业开发者在开发音乐旅游资源时盲目跟风,借鉴模仿现有案例而欠缺对自身发展特性的考虑,沦为没有特色的商业化模式,无法发挥湖南丰富且独特的红色音乐文化资源的作用。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缺乏多方统筹协作与互动交流是湖湘红色音乐文化融入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顶层设计尚不完善的关键因素。文旅融合项目是当前旅游资源开发的热点,新创设的文旅项目层出不穷,但当地政府尚未形成系统的监管和评审制度,对文旅项目的规范力度不够。在项目投资方面,少数企业将经济收益而不是红音传承和文旅发展放在首位,功利性强。社会组织良莠不齐,对新湖湘红音文旅项目的宣传能力仍有提升空间,对湖湘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意识仍需加强。

二、资源开发力度不足,相关人员专业性尚待提高

红色是湖南省发展旅游产业的主题色,相关研究人员始终致力于挖掘湖南各域的红色景观,不断开发新的红色旅游项目;而湖湘红色音乐文化的研究在近几年才受到重视,资源开发空间巨大;探索二者的融合之路更充满研学前景。以往研究人员各司其职,旅游产业人员仅关注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对湖湘红色音乐造诣不高;专业音乐人才则将研究重心放在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承上,对于旅游产业发展机制涉足不深,这就容易使湖湘红色音乐与旅游资源开发的融合陷入浅薄化困境,根本原因在于跨专业人才之间的交流互通不足。

湖湘地区虽然已经有一些专业文化旅游从业人员,但对于红色音乐文化与旅游资源开放融合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有待加强。湖南当地还未能建立完善的资源数据库和档案整理馆,资源开发呈现零散性,不利于进一步的整合工作。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对湖湘红色音乐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对旅游市场需求和创新机能把控不准,缺乏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学科建设以确保复合型人才的输出。

政府对于湖湘红色音乐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融合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足也是资源开发力度不足的重要因素。当地政府和相关专业高校在湖湘红色音乐文旅融合研讨交流方面大牵头作用仍需加强,没能调动起研究人员的积极性。资金不足,尚未在当地红色景观中建设湖湘红色音乐专区。同时,在湖湘红色主题音乐节举办地缺乏红色馆内规划,无法与音乐节产生更好的联动效应,带动文旅品牌消费力。

三、互动性不强,游览积极性受限

湖湘红色音乐文化与当地旅游的融合项目互动性体现在游客与湖湘红色音乐展示形式之间的互动以及游客与红色旅游资源的互动两个方面。

在旅游活动中,湖湘红色音乐文化主要以音乐会的形式展现给游客,虽然能够为游客营造红色音乐氛围,但游客作为观众只能被动欣赏红色音乐,缺乏与音乐文化的互动和参与,这种单向的音乐文化展示形式无法激发游客的积极性和参与感。

游客在游览当地红色旅游景点时,往往只能通过讲解了解历史,缺乏与旅游资源的深度互动。在博物馆、展览馆、伟人故居内缺乏定制主题红色曲目播放,以及未充分利用VR等现代技术给游客带来沉浸式交互体验。湖湘红色音乐文化与当地旅游项目缺乏联动性还会导致旅游经济收益受损,例如直接影响游客对音乐相关文旅产品的购买意愿。

湖湘红色音乐文化对当地旅游产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二者有机融合,实现资源开发利用,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经调查,一方面,湖南省各地正积极探索这条融合之路,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另一方面,湖湘红色音乐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的融合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顶层设计、从业人员专业性以及旅游项目互动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开发的策划与管理,保证红色文旅产业融合的协调性和深入性,提升市场价值,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2023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文旅融合背景下湖湘红色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XSP2023YSC007)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长沙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湖湘红色旅游文旅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红色旅游
文旅照明的兴起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