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美育教学模式和实施路径

2024-04-22 08:14代佳
三角洲 2024年6期
关键词:美育时代教学模式

代佳

新媒体时代,美育教学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主导力量,对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实际功效。然而,当前高校美育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美育教学的实施成效,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有必要准确掌握高校美育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以便在新媒体背景下探寻有效的美育建设路径,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新媒体时代高校美育教育的优势

一、新媒体使得高校美育教育资源更加丰富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美育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新媒体为美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网络上有大量的艺术作品、艺术家访谈、展览信息等,教师可以便捷地获取这些资源,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使美育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同时,新媒体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他们可以在家中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美育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教学资源、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美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新媒体形式使高校美育教育更为多元化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美育教育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媒体为美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和资源,使得教育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新媒体时代,教师可以轻松获取各类美育教学资源,如音乐、绘画、舞蹈等,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新媒体促进美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计算机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拓宽了美育教育的领域。新媒体为高校美育教育带来了诸多机遇,使教育教学更为多元化。面对挑战,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美育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美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多元文化的冲击

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多元文化的发展,使得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多样化,这对于美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审美观念的碰撞与交融。互联网时代,各种文化交融碰撞,大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国内外审美观念。这使得他们的审美观念发生剧变,对传统美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产生质疑。同时,西方审美观念的传播也对我国高校美育教育提出了挑战。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具有民族自豪感和国际视野的大学生,是美育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其次,互联网时代,信息过载成为常态。大学生在浏览大量视觉、听觉信息时容易陷入选择困境,导致审美疲劳。如何在繁杂的信息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是美育教育需要关注的问题。此外,互联网上的低俗、媚俗内容也对大学生的审美观念产生负面影响,美育教育应引导大学生远离不良信息,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高校学生审美观念与价值追求不具备持久性

在新媒体时代,海量信息瞬间可达,学生容易受到各种审美观念的冲击,导致审美疲劳,从而影响高校学生对美的深入理解和持久追求。同时,新媒体环境下,人们阅读方式发生改变,碎片化阅读使得学生很难系统地接受美育教育,影响了他们对美的全面认知和价值追求。此外,新媒体时代,娱乐性内容充斥着整个网络空间,学生在审美取向上容易倾向于追求短暂、表面的快乐,导致审美观念和价值追求的浅薄化。

三、高校美育实践活动形式表面化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美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实践活动形式表面化。在新媒体时代,科技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创作和表现手段。然而,一些高校在美育实践中并未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无法充分体验新媒体艺术的魅力,限制了他们的创意发挥。同时,当前一些高校的美育实践活动与专业课程脱节,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影响了美育实践的效果。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美育教学模式探索策略

一、构建具有公信力的校园文化新媒体平台

在新媒体时代,构建具有公信力的校园文化新媒体平台,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美育教育创新与变革的重要途径。首先,加强平台内容建设。这是基础和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打造丰富多样、品质优良的美育资源库。这意味着我们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各类美育资源,包括艺术作品、美育课程、实践活动等,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需求。同时,注重内容的更新与优化,使资源库始终保持新鲜度和吸引力;其次,提升平台技术水平。在美育教育中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美育资源的精准推送和个性化定制。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和进度,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美育课程和活动,从而提高美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新媒体平台内容的审查,确保美育教育的正确导向。这需要我们在技术和管理两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利用技术手段对平台内容进行筛选和过滤,防止不良信息侵入,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美育教育健康有序地进行。此外,加强师资培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提高教師运用新媒体开展美育教育的能力,助力教育创新。我们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使他们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并能够将其融入美育教学中。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开展学习,激发学生的美育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新媒体时代高校美育教育需要构建具有公信力的校园文化新媒体平台,这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应对挑战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与创新,才能为高校美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培养更多具有审美素养、创新精神的人才。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优化美育传播者队伍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美育教育不仅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还要优化美育传播者队伍。这是因为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教育对象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这对美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加强美育教师的培训与选拔。在新媒体时代,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新媒体素养,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工具开展教育教学。教育部门应定期组织美育教师参加新媒体技能培训,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新媒体的基本应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此外,选拔具有新媒体特长的教师加入美育传播者队伍,以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其次,构建多元化的新媒体美育平台。教育部门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美育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美育资源。这些平台可以包括美育课程、实践活动、艺术鉴赏等板块,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提高审美素养。同时,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将新媒体技术与美育课程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加强美育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在新媒体环境下,美育教育的评价体系应从单一的考试成绩向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转变。教育部门要关注学生的审美素养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外,要加强对美育教师的评价,激励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专长,提高美育传播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新媒体时代,高校美育教育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优化美育传播者队伍,构建多元化的新媒体美育平台,并加强评价体系改革。通过这些措施,我们相信我国高校美育教育将迈向一个新的高度,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人才作出贡献。

三、科学运用新媒体,实行混合教学模式

新媒体时代,高校美育教育不仅需要与时俱进,更要科学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传统教育与现代化教育的有机结合。混合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既充分发挥了新媒体的优势,又保留了传统教育的特点。首先,混合教学模式能够丰富美育教育的教学手段。通过新媒体平台,教师可以方便地分享美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审美视野。同时,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自主学习,参与线上讨论,提高学习效果;其次,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美育教育的互动性。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与讨论也变得更加便捷,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提高美育教育的质量。再次,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拓展美育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借助新媒体,美育教育可以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如科技、人文、社会等,形成跨学科的教学体系。此外,新媒体还可以帮助美育教育拓展国际视野,促进文化交流与互动,提升学生的全球素养。最后,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美育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在新媒体环境下,优质美育资源得以广泛传播,惠及更多地区和群体。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精准辅导,提高教育公平性。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美育教育应积极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此,教育部门需要加大投入,支持新媒体设施建设,培训教师掌握新媒体技术。同时,教师应树立新媒体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美育教育发展需求。通过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我国高校美育教育有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审美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四、协同艺术机构整合资源,互动关联共同育人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美育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拥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创造能力,高校需要与艺术机构协同合作,整合双方资源,共同为大学生打造一个全面的美育教育体系。首先,高等教育机构在美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它们不仅是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摇篮,也是传承和创造文化的阵地。因此,高校应积极拓展与艺术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共享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这不仅可以丰富高校美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受艺术的魅力,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具体来说,高校可以邀请艺术家、艺术教育家来校举办讲座、工作坊等活动,让学生在与艺术家的互动中体验艺术的创作过程,感受艺术的精神内涵。艺术机构也可以为高校美育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艺术的精髓;其次,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高校美育教育应当与之深度融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美育教育方式。例如,利用网络平台、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立体的美育体验。此外,跨学科交叉融合也是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方向。美育教育不应局限于单一的艺术门类,而应打破传统美育课程的界限,与其他学科如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相结合。这样既可以深入探讨艺术与人生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培养具备全面发展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高校美育教育应当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宗旨,注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创新教育方式,跨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实践创新,以培养具备全面发展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在美育教育领域的重要使命,也是我国美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美育教育需要不断创新传播路径,加强与艺术机构的协同合作,整合优质资源,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通过跨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实践能力,為培养具有创新创造活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高校美育教育正逐渐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元、立体的格局,从而为大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

代佳,1984年7月出生,男,汉族,湖北省十堰市人,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本文系2020年度汉江师范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美育教学模式和实施路径的研究与探索(项目编号:2020C16)”研究成果。作者单位:汉江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美育时代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e时代
e时代
美育教师
e时代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