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指引下的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路径

2024-04-25 07:34杨宝红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4年8期
关键词:整体概念溶液

杨宝红

(福建省晋江市侨声中学,福建 晋江 362200)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现阶段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发挥大概念在教学中的引领价值,以单元整体视角出发,科学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同时,在《课程标准》中又聚焦课程教育改革,提出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等多样化探究活动.虽然《课程标准》已经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已经无法满足化学新课程的要求[1].鉴于此,初中化学教师唯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基于化学学科大概念,从单元整体的视角设计、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单元整体学习中,深化学科大概念,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1 大概念与单元整体教学概述

1.1 大概念

新课程视域下,“大概念”开始走进教师的视野,并逐渐成为教学指导理念.关于“大概念”的核心内涵,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研究,同时也在研究中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大概念集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三重意义为一体,是反映学科本质的概念,具备高度概括性、迁移性、发展性三个显著的特征.其中,高度概括性是指大概念是在已有经验和事实的基础上确定的,对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抽象概括和处理,打破了各个概念之间的无序性,使其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迁移性是指大概念抽象度比较高,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下位概念,隐含着学科思想、学科观念和方法;发展性则是指大概念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事实、具体概念之上,并且伴随着学生的经验、事实的丰富、概念内涵的发展,大概念的内涵、外延等也随之发生变化.

1.2 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教学以系统化的思想作为教学指导,以“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教师从单元整体的视角设计教学目标、遴选并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并完善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在结构化、系统化学习中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

与传统课时教学模式相比,单元教学模式具备三个显著的特征:教学目标具备统整性、递进性;教学内容具备整体性和序列性;教学活动具备探究性和推演性.因此,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聚焦单元目标,科学设计探究任务和问题,使学生在探究和推演中,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高效达成教学目标[2].

2 大概念指引下的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开展路径

2.1 大概念指引下的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2.1.1明确单元学习主题,凝练大概念

从概念上来说,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和常规的单元教学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聚焦核心素养的要求,立足于化学学科特点,建立起适合学生发展的单元教学结构.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应提前对《课程标准》、化学核心素养、九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展开全方位、深层次解读.在此基础上,从以下两个角度明确单元主题、凝练大概念:一方面,明确学科核心知识.对现行教材中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精准把握单元核心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中的拓展视野、资料卡片、单元导语等,确定出单元主题,凝练出大概念.另一方面,基于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大概念指引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在确定单元主题、大概念时,还应坚持“从化学回归到生活”的原则,赋予其生活气息,减少化学学习的陌生感和阻力.

2.1.2科学设计单元教学流程

大概念指引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中,必须彻底摒除传统课时教学模式,立足于单元整体视角,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设计整个教学过程.通常,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应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进行设计.

(1)科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大概念指引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教学目标科学与否息息相关.鉴于此,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之前,应对现行的《课程标准》进行深层次剖析,了解影响化学课堂教学要素,并根据九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明确单元教学的方向.为了保障教学的高效开展,还应聚焦单元目标,对其进行具体化,使其与具体的课时相对接,充分发挥课时目标的引领价值.

(2)设计单元教学活动.大概念引导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还应聚焦单元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设计出针对性、真实性、探究性任务或者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并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3].

2.1.3科学设计教学评价

基于大概念引导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内涵,教师还应树立科学的评价观,立足于教学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价值,努力构建一套与大概念指引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相契合的教学评价体系.鉴于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评价之前,要把握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要求、各个主题学科要求,明确教学评价的依据.同时,还应加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另外,基于大概念指引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时,还应关注多元化评价主体,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中,使学生在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中对自己形成全面、客观地认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育人价值[4].

2.2 大概念指引下的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2.2.1确定单元主题,提炼大概念

《溶解现象》单元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中“水与常见溶液”的内容.在本单元中聚焦溶液进行了系统化的介绍.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本单元内容是对“水的净化”“混合物和质量分数”的巩固和深化,也是开启“酸碱盐”“复分解反应”的基础和前提.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以及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确定出单元主题及大概念为“溶液”,并聚焦这一主题梳理本单元教学内容.

2.2.2确定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内容分析,以及本单元学业质量要求,确定出单元整体教学目标:①基于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围绕溶解进行学习,结合条件分析明确其概念;②基于科学探究的学习模式,对饱和、不饱和溶液进行理解,并依托实验探究对两者的相对性进行分析;依托溶解度曲线分析,掌握化学数据处理方法;掌握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法,掌握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

同时,在单元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基于大概念指引下单元整体教学内涵,又对单元整体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规划,形成相关的三个课时:“溶液的形成”“溶解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即,又聚焦不同课时的内容,为学生制定出针对性的课时目标.

2.2.3教学设计

基于大概念指引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内涵,教师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不同的课时内容,设计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课时1:本课时以“溶液的形成”为主题,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三者的内在关系,以及溶解时的吸热现象和放热现象.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情境:展示海水,提出问题“为什么海水是咸的?”以此强化学生的思考能力,并唤醒其学习动机.其次,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溶质溶于水的微观过程”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溶质溶于水前后,液体部分组成发生了变化吗?物质溶解之后是否发生了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水起到了什么作用?除了用水做溶剂之外,还有什么物质可充当这一角色?”在问题搭建的支架中,引领学生结合视频观察、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在脑海中搭建起知识的内在联系,感悟化学和实际生活的关系.最后,依托小组实验的模式,分别对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溶解过程温度变化进行探究.基于化学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得出最终的结论,明确物质溶解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现象,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模型认知,形成一定的探究素养.

课时2:本课时以“溶解度”为中心,主要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概念和曲线含义等开展学习.首先,教师以“冬天捞碱,夏天晒盐”切入,指导学生结合课前自主搜集的资料,通过思考与分析,并得出相关的结论;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相关场景,旨在借助熟悉的素材唤醒学生的化学探究欲望.其次,围绕“硝酸钾溶液实验”进行探究,引领学生分组操作实验,并思考:“可溶物在水中能够无限溶解?当溶解终止之后再加入水,是否能够继续溶解?”引领学生结合实验分析、自主思考,总结出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并由此明确“溶解度”这一化学概念.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溶解度的曲线进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对特点进行总结.

课时3:本课时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作为主要内容进行学习.首先,给学生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硫酸铜溶液,引领学生认真观察,并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形成初步认知;其次,引领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围绕溶质质量分数计算进行讨论,并在讨论中总结出溶质质量分数、溶质、溶液质量三者的关系;最后,引领学生开展实验探究,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2 %的氯化钠溶液,促使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综合性发展.

2.2.4科学评价,及时反思

纵观《溶解现象》这一单元整体教学,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和大概念“溶液”开展教学,三个课时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促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达成了单元教学目标.同时,在三个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又聚焦不同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手段,包括:情境教学、实验教学、问题驱动、生活化教学等,契合了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要求,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学[5].另外,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又遵循科学评价的原则,聚焦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导向,作为下一阶段课堂教学的参考依据.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结合大概念引导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内涵,科学设计教学方案、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单元整体学习中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并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整体概念溶液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溶液』知识全解读
幾樣概念店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解读“溶液”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