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文献综述与展望

2024-04-28 05:37杨欢冯莉
财务管理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企业创新营商环境文献综述

杨欢 冯莉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及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多变,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改善营商环境成为增强企业活力、提升企业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尽管当前我国营商环境和企业创新水平均已大为改善和提升,但相比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通过梳理文献,探讨近年來营商环境和企业创新领域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未来改善外部营商环境和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供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营商环境;企业创新;文献综述

0引言

多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打造更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19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提出,营商环境是指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该条例为各地改善营商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标志着我国改善营商环境的制度建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近年来,随着营商环境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关乎其未来发展,已经成为其获取核心竞争力、提升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企业创新对国家自主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受到许多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

当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是我国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保障。2021年11月,《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要“完善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机制,探索适应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准入准营标准,提升市场主体创新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诸多新要求。企业是一个国家的创新主体,其创新动力与外部环境息息相关。

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话题在学术界的受关注程度不断上升。由于该话题具有理论上的前沿性和现实上的重要指导性,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

基于以上观点,本文对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领域的现有研究进行梳理与评述。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全面梳理了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丰富和发展了相关理论;②梳理了现有研究中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创新可能产生的两种不同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如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打牢了基础;③总结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改进方向,可为后续有关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问题研究提供一定启示。

1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各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激发创新活力的必然路径,这是因为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为企业健康发展和创新提供有利条件。但由于世界银行的全球营商环境评估项目DB(Doing Business)于2002年才正式启动,因此“营商环境”这个概念也是自那以后才开始被学术界广泛研究和讨论。本文对营商环境概念界定、发展历程及影响效应的相关文献研究进行梳理。

1.1营商环境概念界定

当前,理论界关于“营商环境”的定义有多种。从21世纪开始,一些学者对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Litvak和Banting[1]提出,营商环境应该包括政治稳定程度、市场机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差异、竞争程度等方面。薄文广等[2]将环境风险界定为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商业成本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对企业成立和运营过程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

尽管学术界对“营商环境”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大部分学者都将其理解为:企业在交易活动中所受到的诸如地方政府政策环境、市场竞争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营商环境不仅是一家企业在开展商业活动时对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的全面评价,而且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在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Doshi等[3]对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给予肯定,同时也对世界银行开展营商环境评估项目的价值给予充分认可,并指出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数的建立对各国在这一领域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从以上梳理可以看出,由于国际上已经建立了一个面向全世界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所以学术界基本上都认为营商环境包括对企业发展有影响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法律等因素,它是一种涵盖多个领域的系统环境。所以,营商环境并不只是各种环境的简单叠加,它更是一种制度环境,是法治环境、金融环境、信用环境、文化环境、生态环境等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整体系统。

1.2营商环境发展历程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所具有的“软实力”。从2003年起,世界银行开始对全球范围内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价,从而使营商环境得到了各国和各地区的高度关注。在我国,2012年,广东省率先开展了“营商环境”的理论研究与阐释,之后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营商环境”这一理念;2019年,国务院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于2020年正式施行,推动了全国各地营商环境水平的提升。我国营商环境建设进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期(1978—2012年)。在此时期,我国采取了开放政策:一方面,设立经济特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加强对市场经济环境的法制建设。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004年,《宪法》中增加了对私人财产权利的保障条款。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持续推出了一系列改善城市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并推进行政管理工作;同时还推出了一系列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并鼓励企业创建中国自主品牌。

第二阶段:企业改制时期(2013—2018年)。这是国家推行“放管服”改革、营造公平法治营商环境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对工商登记制度和市场监管体制进行了改革,从而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激发了各市场主体的活力。在为各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的同时,我国还持续进行简政放权,优化政府的服务职能,以扶持小微企业的服务理念为基础,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从而推动一个更加公平、高效的市场的形成。

第三阶段:营商环境建设发展阶段(2019年至今)。在此时期,《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颁布并于2020年1月开始施行。这项条例的颁布,一方面,可以促使各经济主体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经济活动之中,同时保证媒体等第三方监督者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政府职能的进一步优化,减少政府对各种产业的直接干预。

1.3营商环境的影响效应

随着各国对于营商环境的重视度不断提升,我国接连出台了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改善营商环境的决心,也反映出我国相关改革不断取得成效。因此,优化营商环境会对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产生显著的影响效应。

1.3.1营商环境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目前,学术界主要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配置效率、提高人均收入、吸引投资、促进创新等方面对营商环境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Dawson[4]通過对国际数据的研究表明,营商环境的改善可以有效提高一个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Gillanders和Whelan[5]通过分析世界银行公布的国家营商环境排名数据发现,提高一个国家的营商环境排名可以增加该国的实际人均收入。Piwonski[6]发现,一个国家营商环境排名的提升可以增强该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

Cebula[7]通过研究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经验认为,企业经营环境的改进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增长。方军雄[8]、覃家琦和邵新建[9]分别从市场机制、政府干预两个方面探讨了资本配置的有效性。郑国楠和刘诚[10]则从理论上提出了企业制度改革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马光荣等[11]、朱光顺等[12]的调查结果显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都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吴汉洪和张崇圣[13]、张存刚等[14]、赵德森等[15]、贺大兴和王静[16]的研究均显示,营商环境的优化有助于增强市场直接投资者的信心,增强企业家创新的动力,增强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1.3.2营商环境对微观企业的影响

在营商环境如何影响公司行为这一视角,国外研究侧重于研究营商环境对公司绩效的影响。Dollar等[17]发现,资源供应水平等对公司的经济业绩有一定的影响。Wang和You [18]、 Hanousek和Kochanova [19]研究表明,中东欧等地区的腐败行为会对企业成长性及绩效产生负面影响。Gaganis等[20]研究表明,政府干预、融资便利等因素会对欧盟中小企业的利润产生重要影响。国内学者叶宁华和张伯伟[21]指出,政府补贴对企业出口的作用取向将由营商环境的好坏来决定,而在行政干预度不高的情况下,政府补贴会对企业出口产生正向影响。辛大楞和辛立国[22]基于中国制造企业2012年“营商环境报告”的数据分析发现,腐败行为对中国制造企业的产品品质提升有明显的负面作用。邵传林[23]研究表明,优化营商环境可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总体而言,国内外学者都认为,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2企业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蓬勃发展的关键保证,同时也是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在科技发展迅速、国际竞争激烈的今天,创新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一直以来,企业创新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对企业创新的界定与度量及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相关文献研究进行归纳。

2.1企业创新的界定与度量

创新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学术界对于企业创新大致有两种主流界定方式。

(1)1912年,熊彼特首次对创新进行了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同时提出了建立“新的生产函数”的构想。这是以结果为导向来界定企业创新的方式。

(2)另一种界定方式着重指出,企业创新是一个过程,它是各种行为(如制订企业计划、建立组织和投资)的综合结果[24]。这是以过程为导向来界定企业创新的方式。

关于企业创新的度量,学术界现有的实证研究主要从3个方面展开。

(1)创新投入可用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衡量。例如,资本投资[25]、人员投入[26]等为绝对指标,研发投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27]、研发投入在总资产中的占比[28]等为相对指标。

(2)创新产出主要通过企业创新成果来测度,如企业专利申请数量[29]、企业无形资产增量[30]等。

(3)创新效率可以通过创新产出与创新投入的各种比率来衡量,也可以通过评价效率的方法进行测度,如DEA(数据包络分析)、SFA(随机前沿分析)等[31]。

2.2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

学术界对于企业创新这一话题的关注由来已久,尤其是关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因此,本文对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不同类型进行归纳,从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视角对相关研究做简要阐述。

2.2.1企业内部因素

Irwin[32]基于企业特点认为,小型企业比大型企业具有更大的创新投资强度,对全球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公司规模对企业研发员工数量没有显著影响。封伟毅等[33]研究发现,较大的公司规模和较高的资本集中度对推动前沿技术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Ciftci和Cready[34]在国际范围内对同等规模企业的持续创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规模经济条件下,大企业的创新能力更强,创新持续性也更好,并且持续创新在国与国之间存在差异。龚红和彭玉瑶[35]发现,提高技术独立董事的占比对企业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牛泽东等[36]的实证结果显示,企业创新能力与其规模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张东旭和宁美军[37]认为,内部派发福利可以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促进企业创新。此外,其他影响因素也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比如内部管理效果[38]、企业规模[39]、股权激励[40]等。

2.2.2企業外部因素

目前学者关于企业外部因素对创新活动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行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方面。孙自愿等[41]通过比较不同的政府激励政策发现,竞争性激励政策相较普惠性激励政策更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创新。汤吉军和郭砚莉[42]利用古典经济学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制度创新促进了创新产出。施建军和栗晓云[43]、严若森等[44]均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非线性,而是具有拐点。其他关于影响企业创新的外部因素的研究还包括产业集群[45]、财税政策[46]等。目前关于营商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47]相对还比较少。

3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一直以来,广大国内外学者对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是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本文对营商环境影响企业创新的正反两方面效应的文献研究进行总结。

3.1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创新有正向效应

一些学者从企业创新角度出发,提出良好的商业环境可以激发企业创新行为[48-49],对于稳定经济运行、优化政策手段及企业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1)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降低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过分干预,从制度环境上降低政府采购过程中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寻租腐败现象,从而降低企业的政策性负担,使企业在进行创新活动时节省制度交易费用和证件获批时间[48,50-52]。

(2)根据公共选择理论,良好的营商环境拥有强大的资源流向动力。因而,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有利于企业获取更多资源,降低其融资壁垒,促进其创新要素的集聚,提升其研发预期收益,进而激发其研发动力[49]。

(3)营商环境可以让企业在面临外部市场需求变化时,保持创新投入的稳定性。相反,身处营商环境不好的地区的企业,在外部市场需求变化时,会减少或停止研发投入[53]。现有研究还表明,良好的商业环境对中小企业和新创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4]。

3.2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创新有负向效应

然而,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良好的商业环境可以降低企业准入门槛,提高群众创业的积极性,促进更多企业加入到市场中来,从而压缩本地现有企业的生存空间[55-58]。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企业知识产权具有高度保护作用,可能会降低企业与外部资源的深度合作,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成本,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创新风险[59]。

4结语

4.1文献述评

通过以上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方面的研究正在不断发展,研究视角也越来越多元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年来关于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方面的研究文献日渐增多。但是关于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目前营商环境相关研究尚不充分,各类营商环境测评体系也不尽统一。“十四五”时期,我国把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也纳入营商环境体系,但目前针对人文环境测算的研究较少,尚未形成统一、权威的人文环境测算体系。

第二,文献研究中一般用研发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作为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但企业公开的相关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尚有待考察。

4.2未来展望

为进一步完善未来的研究,基于以上文献梳理提出以下建议与展望:

第一,要注意不同地区之间的营商环境差异,增加对营商环境的投资,帮助地区之间协调发展,为企业创新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通过对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激发市场活力,推动资源高效配置,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从而提升其创新业绩。

第二,要健全法律政策环境,加强对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保障创新主体的权益,形成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氛围。

第三,企业必须加强管理,增强创新意识。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可以有效纾解委托代理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企业创新投资不足问题,从而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

参考文献

[1]LITVAK I A,BANTING P M.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rrangements[R].Chicago: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Conference Proceedings,1968:460-467.

[2]薄文广,周燕愉,陆定坤.企业家才能、营商环境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9(8):85-97.

[3]DOSHI R,KELLEY G J,SIMMONS A B.The power of ranking:the ease of doing business indicator and global regulatory behavior[J].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2019,73(3):611-643.

[4]DAWSON J W.Institutions,investment,and growth:new cross-country and panel data evidence[J].Economic Inquiry,1998,36(4):603-619.

[5]GILLANDERS R,WHELAN K.Open for business?institutions,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Kyklos,2014,67(4):535-558.

[6]PIWONSKI K.Does the"ease of doing business"in a country influence it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flows?[D].Smithfield:Bryant University,2010.

[7]CEBULA J R.Which economic freedoms influence per capita real income?[J].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2013,20(4):368-372.

[8]方军雄.市场化进程与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J].经济研究,2006(5):50-61.

[9]覃家琦,邵新建.交叉上市、政府干预与资本配置效率[J]. 经济研究,2015(6):117-130.

[10]郑国楠,刘诚.营商环境与资源配置效率[J].财经问题研究,2021(2):3-12.

[11]马光荣,樊纲,杨恩艳,等.中国的企业经营环境:差异、变迁与影响[J].管理世界,2015(12):58-67.

[12]朱光顺,张莉,徐现祥.行政审批改革与经济发展质量[J].经济学(季刊),2020,19(3):1059-1080.

[13]吴汉洪,张崇圣.营商环境与产业生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着力点[J].学习与探索,2021(3):86-94,180.[14]张存刚,刘亚奇,邵传林.营商环境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中国287个地级市的空间计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4):216-221.

[15]赵德森,窦垚,张建民.营商环境与绿色经济增长:基于企业家精神的中介效应与遮掩效应[J].经济问题探索,2021(2):66-77.

[16]贺大兴,王静.营商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0(6):51-62.

[17]DOLLAR D,HALLWARD-DRIEMEIER M,MENGISTAE T. Investment climate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developing economies[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2005,54(1):1-31.

[18]WANG Y Y,YOU J.Corruption and firm growth:evidence from China[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12,23(2):415-433.

[19]HANOUSEK J,KOCHANOVA A.Bribery environments and firm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CEE countries[J].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16,43:14-28.

[20]GAGANIS C,PASIOURAS F,VOULGARI F.Culture,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SMEs profitability:evidence from European countries[J].Economic Modelling,2019,78:275-292.

[21]叶宁华,张伯伟.政府补贴和企业出口动态:营商环境的重要性[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7-67.

[22]辛大楞,辛立国.营商环境与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基于腐败视角的分析[J].财贸研究,2019,30(3):85-98.

[23]邵传林.地区营商环境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42(9):42-61.

[24]ENOS J L.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inventive activity: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M].New York: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62.

[25]陈明利.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企业金融化与公司创新[J]. 上海金融,2021(1):66-79.

[26]陈佩函.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21.

[27]王红建,曹瑜强,杨庆,等.实体企业金融化促进还是抑制了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17,20(1):155-166.

[28]史学智,阳镇.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基于产业政策视角的重新审视[J].科研管理,2021,42(4):147-157.

[29]FANG W V,TIAN X,TICE S.Does stock liquidity enhance or impede firm innovation?[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4,69(5):2085-2125.

[30]钟华明.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投资的影响[J].经济学家,2021(2):92-101.

[31]GUAN J C,CHEN K H.Modeling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J].Research Policy,2011,41(1):102-115.

[32]IRWIN D.Doing business:using ratings to drive reform[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14,26(5):658-667.

[33]封偉毅,李建华,赵树宽.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基于中国1995—201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2(9):154-164.

[34]CIFTCI M,CREADY W M.Scale effects of R&D as reflected in earnings and retur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1,52(1):62-80.

[35]龔红,彭玉瑶.技术董事的专家效应、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J].中国软科学,2021(1):127-135.

[36]牛泽东,张倩肖,王文.高技术产业的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基于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10):68-74.

[37]张东旭,宁美军.员工福利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企业年金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4):99-111.

[38]AMIT R,SCHOEMAKER P J H.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3,14:33-46.

[39]王孝松,张瑜.企业规模与创新效率: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129-141,236-237.

[40]朱德胜.不确定环境下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J].经济管理,2019,41(2):55-72.

[41]孙自愿,周翼强,章砚.竞争还是普惠?政府激励政策选择与企业创新迎合倾向政策约束[J].会计研究,2021(7):99-112.

[42]汤吉军,郭砚莉.供给侧改革下激发企业家创新的微观机制与制度选择[J].经济学家,2019(1):87-95.

[43]施建军,栗晓云.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能力:一个新的实证发现[J].经济管理,2021,43(3):113-128.

[44]严若森,陈静,李浩.基于融资约束与企业风险承担中介效应的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20,17(8):1188-1198.

[45]莫长炜,龙小宁.产业集群、技术外溢与企业创新绩效[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44-54.

[46]丁方飞,谢昊翔.财税政策能激励企业的高质量创新吗?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1,42(4):74-81.

[47]郭庆,方厚政.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家冒险倾向的中介作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3,(2):143-150.

[48]夏后学,谭清美,白俊红.营商环境、企业寻租与市场创新:来自中国企业营商环境调查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19(4):84-98.

[49]许志端,阮舟一龙.营商环境、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基于我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23-134.

[50]顾元媛,沈坤荣.地方政府行为与企业研发投入: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10):77-88.

[51]闫永生,邵传林,刘慧侠.营商环境与民营企业创新:基于行政审批中心设立的准自然实验[J].财经论丛,2021(9):93-103.

[52]SOBEL R S.Testing baumol: 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the productivity of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8,23(6):641-655.

[53]马骆茹,朱博恩.需求波动、营商环境与企业的研发行为: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47-57.

[54]徐建斌,朱芸.税收营商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 税务研究,2020(2):99-105.

[55]徐昱东,崔日明.山东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影响因素与营商环境建设:基于山东17地市2006—2013年的面板数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5(4):34-39.

[56]路瑶.行政审批效率与企业进入[J].制度经济学研究,2020(1):51-69.

[57]张卫东,夏蕾.营商环境对大众创业的影响效应:来自商事制度改革的证据[J].改革,2020(9):94-103.

[58]PRANTL S.The impact of firm entry regulation on long-living entrant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2,39(1):61-76.

[59]杨震宁,赵红.中国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制度环境、“竞合”关系与创新绩效[J].管理世界,2020,36(2):139-160,224.

收稿日期:2023-09-24

作者简介:

杨欢,女,1999年生,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财务会计。

冯莉,女,1978年生,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财务会计。

猜你喜欢
企业创新营商环境文献综述
淄博市淄川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老工业区转型
准入规制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专用性人力资本、治理机制与企业创新
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特征实证分析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营商环境视野下的自贸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
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背景下优化上海营商环境研究
实施细胞激活工程与推动企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