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机采优质绿茶新品种中茶503选育报告

2024-05-24 09:58章志芳曾建明杨亚军王新超王璐郝心愿李小恋
中国茶叶 2024年5期
关键词:机采新品种

章志芳 曾建明 杨亚军 王新超 王璐 郝心愿 李小恋

摘要:中茶503是从中茶108种子后代采用单株选择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适宜机采的茶树新品种。经系统品系比较试验、机采适宜性鉴定试验表明,中茶503属特早生种,产量中等。制烘青绿茶,干茶细紧卷曲、显毫、绿翠鲜活,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高鲜、栗香显,滋味甘醇鲜爽,叶底嫩匀显芽、明亮。内含物质丰富,春季一芽二叶3年平均水浸出物含量达46.4%,茶多酚含量13.7%,氨基酸含量5.2%,咖啡碱含量2.7%。抗寒抗旱性强,茶炭疽病抗性表现为感(S)、茶小绿叶蝉抗性表现为高感(HS)。新梢、最下节节间长,机采后优质芽叶一芽二三叶占比、新梢完整率高。中茶503于2022年10月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编号:GPD茶树(2022)330053。

关键词:中茶503;新品种;机采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50 (2024)05-48-6

Breeding Report of the Machine-picking Suitable Green Tea Cultivar 'Zhongcha 503'

ZHANG Zhifang, ZENG Jianming*, YANG Yajun, WANG Xinchao, WANG Lu, HAO Xinyuan, LI Xiaolian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08, China

Abstract: 'Zhongcha 503' is a new tea cultivar suitable for machine-picking, which is bred by systematic selection of individual plants from the descendants of 'Zhongcha108'. The strain comparison, regional tests and machine-picking suitability tests show that 'Zhongcha 503' is a very early sprouting and high yield cultivar. The green tea made from 'Zhongcha 503' was tightly knotted, fine hair and vivid, bright green soup color and high aroma, a taste of fresh and mellow and soft indigo leaf base. It had abundant components. The water extract, tea polyphenol, amino acid and caffeine content of one bud and two leaves were 46.4%, 13.7%, 5.2% and 2.7% respectively. It showed high tolerance to cold, drought and anthracnose (R), sensitive to tea green leafhopper (S). It had a long internode in young shoots and showed a high percent of intact bud, one bud and two to three leaves after machine-picking. 'Zhongcha 503' passed the non-major crop cultivar registration in Oct.2020, with the registration number of GPD tea(2022)330053.

Keywords: Zhongcha 503, new cultivar, machine picking

近些年,隨着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造成茶叶生产劳动力紧张,茶叶采摘期间普遍出现劳动力短缺,导致大量鲜叶浪费等情况,鲜叶采摘已成为制约当前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实现鲜叶机械化采摘是确保茶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选育出适合机械化采摘的茶树品种成为茶产业迫切需要。本研究团队从2007年开始适宜机采茶树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从不同品种母本中经过单株选择、系统选育出中茶502[1]、中茶501[2]、中茶503新品种,并先后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1  选育经过

中茶50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中茶108种子后代中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的新品种。2011年完成单株鉴定、短穗扦插扩繁、遗传稳定性观察等;2012开始品系比较试验,其间对中茶503的形态特征、物候期、发芽密度、产量、制茶品质、生化成分、抗逆性等进行了系统鉴定;2019年开展机采适宜性试验,经过对该品系机采芽叶的质量、整齐度、嫩度、匀度、标准芽叶率、机采新梢完整性等性状的鉴定,确定该品系适宜用于优质绿茶鲜叶机采。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编号为:GPD茶树(2022)330053。

2  鉴定内容与方法

品系比较试验以福鼎大白茶(CK)为对照,机采适宜性鉴定以福鼎大白茶(CK1)和龙井43(CK2)为对照,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杭州试验基地布置试验。参照《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和《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暂行技术规程》《浙江省茶树品种机采适应性鉴定试验暂行技术规程》的方法和要求,以及中茶501[1]、中茶502[2]品种鉴定方法,进行各项目的观察记载。

3  结果与分析

3.1  品比试验

3.1.1 植物学特征

中茶503属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植株大小中等,树姿较直立,分枝密度中。叶片椭圆形,叶长9.3 cm、叶宽3.9 cm,稍上斜状着生。成熟叶浅绿色,叶面隆起较弱,叶身内折,叶基楔形,叶尖渐尖,叶缘中波,叶齿较浅,叶质较厚。新梢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内轮花瓣白色,子房茸毛密度为中。

中茶503第一代无性系苗和用一代无性系苗扦插繁育的二代苗及三代苗的树形、叶片形态、新梢等形态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无性繁殖特性和遗传稳定性。

3.1.2  物候期

经过2016—2018年连续3年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年份营养芽萌发期不同,中茶503一芽一二叶初展期比CK平均早7 d以上,一芽三叶期平均早3 d以上(表1)。综合3年的观察结果,中茶503为特早生种。

3.1.3  新梢长度与百芽质量

2016—2018年连续3年鉴定新梢长度(20个新梢的平均长度)和百芽质量结果显示,中茶503的一芽一二叶平均长度都比CK短、百芽质量比CK1轻;而一芽三叶平均长度比CK长、百芽质量比CK重(表2)。

3.1.4  发芽密度

2016—2018年连续3年当春季茶蓬面一芽二叶数量占30%左右时,对每个小区的发芽密度进行调查。中茶503单位面积平均发芽个数低于CK(表3),但方差分析表明两个品种的发芽密度差异不显著。

3.1.5  鲜叶产量

试验小区的鲜叶产量鉴定结果如表4所示。2016年,中茶503的产量明显低于CK,但随着树龄增加,2017—2018年,中茶503的产量增长明显,均超过CK,表明该品种耐采性好,长势逐渐旺盛。3年的平均鲜叶产量与CK相当,表明了该品种的丰产性。

3.1.6  制茶品质

春茶期间采一芽二叶鲜叶制成烘青绿茶统一送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评审。审评结果表明,中茶503的感官品质稳定,制烘青绿茶,干茶细紧卷曲、显毫、绿翠鲜活,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高鲜、栗香显,滋味甘醇鲜爽,叶底嫩匀显芽、明亮。3年感官品质香气、滋味及总分与CK相当(表5)。

3.1.7  生化成分

春季采一芽二叶鲜叶制成生化样送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中茶503鲜叶中游離氨基酸含量高,3年平均达5.2%,其中最高年份达到7.1%;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3年平均比CK低(表6)。

3.1.8  抗逆性鉴定

连续3年越冬期较低温时期均较短,气温回暖快,参试品种(系)均未受明显冻害,均未出现受冻症状,表现为抗寒性强。3年夏季高温天气较短,雨水充沛,参试品种(系)叶片均未受到明显高温灼伤,耐旱性均表现为强。

2020年在茶树炭疽病发生高峰期和在茶小绿叶蝉虫口上升期进行田间调查,中茶503对茶炭疽病抗性表现为感(S),抗性比CK弱;对茶小绿叶蝉抗性与CK相当,均为高感(HS)。

3.2  机采适宜性鉴定

3.2.1  采前蓬面芽叶整齐度

2019—2021年连续3年进行机采适宜性鉴定试验。当采摘标准控制在蓬面新梢一芽三叶比例为30%左右时,观察采前蓬面芽叶组成,中茶503的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新梢占比均超过80%,与双对照相当(表7)。

3.2.2  新梢生育特性

茶叶新梢长度和最下节节间越长,则机采鲜叶的完整性越好[3]。中茶503的一芽二叶新梢长度6.1 cm、一芽三叶新梢长度11.6 cm,均比双对照长;基梗长度及最下节节间长度比CK1长,与CK2相当(表8)。

3.2.3  机采鲜叶质量

(1)机采鲜叶机械组成

一芽二三叶数量占比(机械组成)可反映机采鲜叶的嫩度和质量。2020—2021年,中茶503一芽二三叶数量占比均超过CK1、CK2,3年平均达80.59%,分别比CK1、CK2高7.91、2.62个百分点(表9)。

(2)机采鲜叶完整性

中茶503的完整新梢(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大于一芽三叶)比例达78.77%,比CK2高出4.39个百分点,比CK1高7.79个百分点;完整芽叶(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大于一芽三叶+单片)比例达86.09%,也均高于CK1和CK2(表10),表明中茶503机采鲜叶完整性较好,适宜机采。

(3)机采新梢百芽质量

百芽质量是反映机采品种产量高低的标志之一。中茶503的一芽一叶、二叶、三叶百芽质量均高于双对照(表11),表明中茶503芽叶较壮实,丰产性较好。

4  小结与讨论

中茶503,灌木型,树姿直立,生长势中等,中叶类,属特早生种,叶片椭圆形,芽叶肥壮,内轮花瓣白色,子房茸毛密度为中。3年每667 m2鲜叶平均年产量达425.07 kg。制成的烘青绿茶品质优,干茶细紧卷曲、显毫、绿翠鲜活,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高鲜、栗香显,滋味甘醇鲜爽,叶底嫩匀显芽、明亮。内含物质较丰富,春季一芽二叶水浸出物含量达46.4%;游离氨基酸含量高,3年平均达5.2%,其中最高年份达到7.1%。中茶503的一芽二三叶新梢的整体长度、新梢基梗长度及最下节节间长度均长于福鼎大白茶;机采一芽二三叶数量占比高于福鼎大白茶、龙井43相当;完整新梢和完整芽叶比例均高于福鼎大白茶、龙井43,是适宜机采的品种。中茶503对炭疽病的抗性为感,对茶小绿叶蝉抗性为高感,在茶园建设中应选择通风性好的地块,忌在潮湿荫蔽区种植,茶园管理中应注意观察病虫害征兆,及早防治。

参考文献

[1] 章志芳, 杨亚军, 李小恋, 等. 适宜机采的绿茶新品种——中茶502[J]. 中国茶叶, 2020, 42(12): 21-26.

[2] 章志芳, 李小恋, 曾建明, 等. 适宜机采绿茶新品种——中茶501[J].中国茶叶, 2022, 44(3): 56-61.

[3] 陈红旭. 四川茶树机采品种筛选及机采技术研究[D].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20.

基金项目:浙江省农业茶树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21C02067-3)、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地方财政专项资金(NASC2019TI08)、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AAS-ASTIP-TRICAAS)

作者简介:章志芳,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茶树育种研究。*通信作者,E-mail:zengjm@mail.tricaas.com

猜你喜欢
机采新品种
青菜新品种介绍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青菜新品种介绍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青菜新品种介绍
一例机采频繁报警献血者的护理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
库车县机采棉技术实施建议
机采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