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茶产业“五化”高质量发展对策

2024-05-24 07:03刘芳陈恒宋艳芬陈亮
中国茶叶 2024年5期
关键词:汉滨区茶产业五化

刘芳 陈恒 宋艳芬 陈亮

摘要:安康市汉滨区地处陕西南部,种茶历史悠久,特别是近10多年来,茶树品种选育、标准化建园、市场主体培育、茶叶加工、品牌打造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汉滨区已跻身陕西省茶叶主产县(区),但其茶产业仍存在品种推广力度不够、品种优势发挥不明显、管护水平良莠不齐、茶叶品质有待提升、公用品牌培育滞后、三产融合发展不够紧密、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产品研发不足等问题。文章通过对汉滨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作综合分析,提出科学化规划布局、标准化建园管護、规模化生产加工、品牌化经营拓展、生态化发展、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等对策建议,以助汉滨区茶产业实现标准化、良种化、规模化、园区化、产业化“五化”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汉滨区;富硒茶;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50(2024)05-77-5

"Five Aspect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for Hanbin Tea Industry

LIU Fang1, CHEN Heng1*, SONG Yanfen2, CHEN Liang3

1. Hanbin District Silkworm, Tea and Fruit Technical Center, Ankang 725000, China;

2. Xuancheng City Xuanzhou District Planting Bureau, Xuancheng 242000, China; 3.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08, China

Abstract: Hanbin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Shaanxi province of a long history of tea cultivation. In the past 10 years, significantly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ea breeding, standardization plantation,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body, tea processing and brand building, and Hanbin Distric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tea producing counties (districts) in Shaanxi province. However, there we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cultivar promotion, not obvious cultivar advantages, uneven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level, tea quality to be improved, lagging public brand cultivation,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 low standard production level, and insufficient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Hanbin tea industry, the paper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layout, standardized garde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brand management and expansio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d investment in fun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 as to help the tea industry in Hanbin district achieve "five aspect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words: Hanbin district, selenium-enriched tea, tea indus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汉滨区位于陕西南部,隶属于安康市,地处秦巴腹地、汉江上游,全区总面积3 645.91 km2。据史料记载,汉滨茶叶发展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是我国最早栽培茶树、最早生产贡茶的地区之一。区域属北亚热带大陆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光照适中,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7 ℃,年日照时数1 800~2 000 h,年均降雨量800 mm,生态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0%,优越的气候生态条件造就了汉滨茶叶无污染、绿色生态的特质。区内全部土壤均含有机硒,所产茶叶天然富硒、品质优良。自主选育的茶树新品种陕茶1号,被陕西省作为唯一的茶叶适生优良品种在全省推广[1],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登记为全国第九个通过国家品种登记的茶树品种,2023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成为入选的3个茶树品种之一,品种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极具发展潜力。“十二五”以来,全区上下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汉滨富硒茶产业走出了一条后发赶超、增比进位的科学发展道路[2]。

1  汉滨区茶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全区确定“一抓三建一统揽”的发展思路(即城区抓管理,川道建园区,两山建基地,集镇建社区,以群众工作统揽发展全局),区委、区政府把茶树确定为全区第二大主栽树种,茶产业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每年以新建茶园面积近1 300 hm2的速度发展,目前全区茶园总面积已超1.4万hm2,茶叶年产量达9 500 t,综合产值达19.5亿元,成为安康市第三大富硒茶生产基地,茶产业也成为汉滨区主导产业之一。发展过程中,创立推行“三个一”发展模式(即一套发展理念、一套建园机制、一套工作方法),按照标准化、良种化、规模化、园区化、产业化“五化”发展理念,实行部门包抓、企业包建、合作社包联、园区带动发展“三包一带”建园机制,夯实精心谋划、规划引领,精细组织、统筹推进,精准落实、措施到位“三精”工作方法,全力推进汉滨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1.1  创新理念,突出特色

1.1.1  基地建设和产品加工实现了标准化

按照有机茶园建设标准,全区建成标准化无性系茶园1万hm2,建成清洁化生产线32条,28家茶企通过SC认证,18家茶企通过有机和绿色认证,累计荣获各类茶叶奖项200余项。不断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构建成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发展体系。

1.1.2  茶树品种实现了良种化

目前已建成陕茶1号种苗繁育基地,累计新建陕茶1号精品茶园0.78万hm2,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由10.0%提高到70.4%,同时对原有老茶园实施改造提升0.2万hm2,基本实现茶树良种化。

1.1.3  茶园面积实现了规模化

目前茶园总面积超1.4万hm2,其中投产茶园达到1.33万hm2,建成667 hm2以上茶叶示范镇5个、66.7 hm2以上示范村25个,基本形成“三带两区”(县河-晏坝-双龙、大竹园-洪山-牛蹄、环瀛湖库区3条茶叶产业带和牛山、凤凰山两大茶区)发展规模。

1.1.4  产业发展实现了园区化

支持园区完善配套设施,引导工商资本投入茶叶园区建设,建成规模经营的茶叶产业园区56个,其中省级示范园区2个,建成京康、汉水韵、新农高、龙腾等26个市级园区和28个区级茶叶园区。近年来,配套建设茶叶加工企业78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63家。

1.1.5  发展格局实现了产业化

支持重点园区延伸产业链条,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已建成集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省级龙头企业,安康市京康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园区建设、品牌打造、销售网点同步推进,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区有38家茶企被授权使用安康富硒茶公用证明商标,汉滨绿茶、汉滨红茶成功入选2019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成立了汉滨区茶产业协会,在北京、南京、西安、上海、安康建成百余家茶叶营销实体店,19家茶企入住安康富硒茶城,通过“互联网+”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充分挖掘弘扬汉滨茶文化,初步形成了集茶叶流通、品茗消费、宣传展示、文化提升于一体的富硒茶产业发展新格局。

1.2  健全机制,凝心聚力

1.2.1  精心谋划,规划引领

坚持总体布局与区域发展相结合、长远目标与近期发展相结合、总量扩张与质量效益相结合、园区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基地建设与加工营销相结合“五个结合”。认真分析汉滨富硒茶发展的优劣势,找准突破口,强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领军人才培育、茶叶产品创新,加快富硒茶产业发展步伐。

1.2.2  精细组织,统筹推进

做到统筹人力资源、统筹项目资金、统筹物品物料、统筹时间空间“四统筹”。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加大龙头企业和茶叶园区培育力度,形成专业化经营队伍,提高产业发展专业化水平。

1.2.3  精准落实,措施到位

落实工作责任到位、保障措施到位、管理措施到位、督查检查到位“四到位”,把富硒茶产业作为区域优势主导产业来抓,实行产业奖扶,制定发布陕茶1号系列标准,配套实施茶产业建设项目,把茶产业建设纳入经济目标综合考核,加大奖惩力度,促进年度任务落到实处。深化科研院所技术合作,依托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技术优势,组建成立汉滨区富硒茶产业链专家工作站,借智借力,完善技术干部包抓园区、包抓技术服务工作制度,提高茶园规范化发展水平。

1.3  发挥优势,挖潜提效

1.3.1  生态环境优美,硒元素含量适中

汉滨境内河流纵横,沟溪密布,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涵养地,汉江在区内流径110.2 km,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以上,境内有西北最大的人工湖瀛湖,水域面积77 km2,库区周边形成特殊小气候,全区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理想的生态环境造就汉滨茶叶无污染、绿色生态的特质。安康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面积最大、富硒地层最厚的富硒区,被誉为“中国硒谷”。普查结果显示,汉滨区国土全部含硒,中硒和高硒土壤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5%以上,汉江两岸、瀛湖周边及凤凰山脉的茶叶主产区,均处在高硒区。据权威机构检测,汉濱茶叶富含硒、锌、多酚类和氨基酸等物质,品质优良。

1.3.2  品种优势明显

自主选育的陕茶1号茶树新品种具有萌芽早、芽叶壮、内含成分独特、产量高、适应性强五大特点,品质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极具发展潜力[3-4]。目前,已建成陕茶1号繁育基地66.67 hm2、良种采穗圃666.67 hm2,实现了良种茶苗就地供应和自给自足。

1.3.3  发展潜力巨大

全区每年春季主要生产1季绿茶,与同纬度其他茶区相比,春茶可提早7~10 d上市。目前仅部分加工企业生产红茶、白茶,夏秋茶产量仅约占总产量的5%,夏秋季大量鲜叶未得到合理利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产品研发与深加工的潜力非常大。以陕茶一号茶产品为主打的安康富硒茶远销全国各地,市场前景非常看好,“中国好茶·陕茶一号”已成为汉滨的靓丽名片。

2  汉滨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品种推广力度不够,品种优势发挥不明显

陕茶1号作为国家农业主导品种之一,目前在汉滨区推广应用面积0.78万hm2,占全区茶园总面积56%,其中已投产面积约70%,以此来看政府及主管部门对陕茶1号推广扶持力度还存在不足。特别是近年来耕地保护政策严格,新建茶园受到一定限制,需进一步重视茶叶加工及品质提升,然而品种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品种优势也尚未全面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2.2  管护水平良莠不齐,茶叶品质有待提升

茶园管护及品质提升需要一定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工设备引进更新、技术改造提升方面需要多方投融资支持。目前,随着现有茶园不断投入生产,部分园区业主及农户对茶园管护、病虫害防治、制茶工艺提升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导致园区与园区之间、户与户之间的茶园管护水平及茶叶品质相差很大,整体茶叶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2.3  公用品牌培育滞后,三产融合发展不够紧密

全区78家茶叶加工企业的自主品牌多而不优,培育打造的“安康富硒茶·陕茶一号”公用品牌未整合抱团形成合力,认知度和知名度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部分茶企加工设施设备落后,特别是夏秋茶开发利用率低,产品研发滞后,三产融合发展不够紧密,茶旅融合聚合度低,未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发展格局,进而造成产品单一、生产周期短、单产低、旅游资源短缺,综合效益较低。

2.4  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产品研发不足

2022年,由安康市农业农村局发起,组织编制发布了《陕茶1号 第1部分:建园技术规范》《陕茶1号 第2部分:育苗技术规范》《陕茶1号 第3部分:加工技术规程(绿茶)》系列地方标准;2023年,汉滨区茶产业协会组织编制发布了《陕茶一号红茶 第1部分: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和《陕茶一号白茶加工技术规程》2個团体标准。

目前,5个标准处于推广应用阶段,现有茶叶加工企业并未统一按照技术标准生产,导致生产加工不统一、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  汉滨茶产业“五化”高质量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坚持科学化规划布局,做好目标定位

根据《汉滨区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流水大竹园一体化发展示范带规划》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全区茶产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首先,汉滨区处于全市中心位置,从促进全市富硒茶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汉滨区应首先打造全市富硒茶产业中心发展区;其次,从汉滨区目前独特的茶树品种和资源禀赋看,后发优势明显,应打造全省乃至全国茶叶强区,引领全市富硒茶产业发展,尽快形成产业化,使其品种优势迸发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3.2  坚持标准化建园管护,做大茶叶基地

严格按照标准建园,开展低产改造,提质增效,不断提高基地建设质量,稳定茶园面积,不盲目扩大茶园规模。“十四五”末,全区茶园总面积稳定至1.47万hm2,按照规划作好产业布局,坚持生态有机,加快建设“三带两区”,进一步提高富硒茶产业组织化程度。

3.3  坚持规模化生产加工,做强加工企业

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通过人才培养和引进,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优化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素质结构。创新管理机制,改进家族企业家长制管理模式,引进职业经理人才,实施经理治理模式。完善企业组织机构,理顺企业内部关系,健全部门职能,提高运行效率。编制企业发展规划,制订各项管理制度,塑造企业文化。争取相关认证,落实依法经营。加快组建陕西茶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陕茶一号产业联盟,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模式,做强龙头、做大产业。

3.4  坚持品牌化经营拓展,做优茶叶产品

推广普及陕茶1号绿茶、红茶、白茶系列标准,健全产品质量管控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建立茶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全力推行茶产业“三品一标”发展定位,严格执行茶产品“两品一标”生产技术规程。加快现有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推行清洁化、自动化生产加工。落实品种分区、鲜叶分级、原料分批、产品分类措施,改善茶叶外观,做精做美茶叶包装,增强视觉冲击力。按照“公用商标+企业商标+陕茶一号品牌”理念,将全区茶企统一整合使用“安康富硒茶·陕茶一号”公用品牌。加大品牌培育和宣传推介,实施让茶叶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网络“五进”工程。倡导全民饮茶,定期在学校和社区举办茶科学、茶文化知识讲座,培养民众饮茶习惯,引导大众消费。

3.5  坚持生态化发展理念,做精茶旅融合

围绕“绿色、生态、有机”主题,以双龙度假区、瀛湖风景区和流水古镇、牛蹄风貌、大竹园观光茶园为中心,设计开发茶旅精品线路,提供游茶园、赏茶景、采茶叶、制茶品、品茶饮、住茶庄、观茶艺表演等项目,打造茶园生态观光游、茶园风情休闲游、茶园文化体验游等不同风格茶旅内容。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实现“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

3.6  坚持创新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按照规模化、园区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发挥市场对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龙头企业对基地的带动作用,实现三产深度融合,做到一套标准生产、一个品牌对外,做精产品,做亮品牌,做大基地,做强产业。学习借鉴其他地方茶叶产业和品牌发展经验[5-7],依托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科技优势,充分发挥汉滨区富硒茶产业链专家工作站和汉滨区茶产业协会的作用,组建汉滨茶产业联盟,推进落实安康富硒茶生产标准。加快市场建设,通过科学策划,资源整合,加强监管,将安康富硒茶城打造成有文化内涵的市场销售平台。加大宣传和营销队伍建设,多渠道解决发展资金,积极争取项目投入茶产业建设。加强技术培训,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重点培育茶艺师、评茶员、制茶师、职业茶农。招聘引进专业人才,广泛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引入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全力推进汉滨区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4  展望

进入新时代,汉滨区将以茶叶全产业链特色资源为基础,研究开发集约化现代生产技术集成、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发展模式探索等,引导经营主体从事茶叶资源开发,以茶产业关键技术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技术提档升级、资源多元化利用和新产品研发,带动资源精深加工,全力打造“安康富硒茶·陕茶一号”区域公用品牌,增加富硒茶产业综合效益。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和“三品一标”产业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国家科技特派团和汉滨区富硒茶产业链专家工作站平台作用,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工作,做好产业延链、科技补链、技术强链,推进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实现“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远景目标。

参考文献

[1] 余有本, 王衍成, 纪昌中, 等. 优良茶树新品种陕茶1号的选育[J]. 西北农业学报, 2013, 22(7): 169-173.

[2] 孙越赟, 肖瑶. 陕西茶产业“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J]. 中国茶叶, 2021, 43(6): 66-69.

[3] 周天山, 米晓玲, 王衍成, 等. 不同加工工艺对‘陕茶1号绿茶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7, 38(3): 148-154.

[4] 张颜青, 李云, 李秀峰, 等. 茶树新品种陕茶1号在陕西汉中地区的适应性研究[J]. 中国茶叶, 2021, 43(11): 56-60.

[5] 蔡一鸣, 李杰, 冯雨, 等. 促进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J]. 中国茶叶, 2023, 45(11): 78-83.

[6] 戴凤明, 徐勇. 舒城县夏秋茶开发现状与建议[J]. 茶业通报, 2013, 35(1): 31-33.

[7] 苏峰, 游鸿凯, 陈林海, 等. 发挥福安茶产业优势 打造乡村振兴支柱产业[J]. 中国茶叶, 2021, 43(10): 66-71.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19)

作者简介:刘芳,女,农艺师,主要从事茶业技术推广工作。*通信作者,E-mail:490820225@qq.com

猜你喜欢
汉滨区茶产业五化
“党建引领”不是空口号——汉滨区“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的调查
浇水要浇在根子上——汉滨区提升扶贫资金效益
攻坚致胜的根本在于“人”——汉滨区以党建促脱贫的调查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五化”建设给力纪律审查
宣城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和建议
着力促进“五化”协同
浅析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战略
“五化”凸显作文魅力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