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弦

  • 探寻彝族口弦音乐的当代转化 ——杨晓忠弦乐四重奏《口弦》的音乐分析
    周姝口弦是一种古老的簧片乐器,主要流传于中国四川、云南和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地区。在这一区域中,凉山彝族口弦音乐最具代表性。它从古至今,源远流传,渗透在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用以表达对恋人的爱意、倾诉心中的思念与愁绪,或用作娱乐及婚丧仪式等。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彝族口弦音乐面临保护与传承的困境,其仅依靠民间艺人口传心授的方式来继承和发展已不再适应当下社会的具体语境,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流失的风险与危机。因此,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口弦音乐更加呼唤文化和学术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1期2023-04-27

  • 探究传播学视域下北川羌族口弦音乐的发展路径
    010)北川羌族口弦音乐是北川羌族的传统音乐,2011年5 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羌族缺乏文字,与北川羌族口弦音乐有关的文献资料稀缺,再加上北川羌族自治县地理位置偏远、经济落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北川羌族口弦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困境。为了响应政府“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号召,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课题组前往北川羌族自治县对该地羌族口弦音乐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参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馆,采访北川羌族口弦音乐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1-23

  • 以歌求偶:布拖彝族阿都人“嘎踏”音乐特征研究
    分为情歌、说唱和口弦,如下表1。其中,情歌采用“丫”的演唱方式;说唱采用“比”的表达方式;口弦采用“扁”的演奏方式。这样,“丫”情歌、“比”说唱和“扁”口弦演奏一同组成了阿都“嘎踏”音乐。表1 恋爱环节与所使用的音乐对照表三、“嘎踏”恋爱过程与音乐阿都“嘎踏”的恋爱过程大致可以分为:ꈜꄡ(拦路)、ꄡꄉ(约定)、ꐯ ꉇꐮꈾ(恋爱)、ꇁꉚ(相思)、ꌐꅇ(尾声)五个部分。在每个环节里,一般的顺序为“比”“丫”“扁”。从说唱“比”开始,说唱到高潮时,便亮出了歌喉,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6-24

  • 口弦
    竹子做的口弦,有流水的声音少女們弹爱情,妇女们弹生活男人们留下来,做口弦口弦好弹,情话难说你再不说,未婚的女子就都一个个要嫁人啦你有老虎的胆你有鹦鹉的舌你有蜜蜂的嘴可你到底有没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悲伤的人把悲伤留在口弦上快乐的人把快乐留在口弦上像我这样不痛不痒的人没什么可留在口弦上只能把一首写坏的诗,留在那里

    飞天 2022年5期2022-05-18

  • 夕阳下的孩子(组诗)
    一些木柴吧”那把口弦等到羊群翻过山岗等到太阳从峡谷里慢慢爬上来等到树上的鸟窝被顽皮的孩子捣毁那阵风仿佛从祖先分支的地方吹来带着浓重的鼻音也带着岩羊不安的蹄印那座图腾已经在雨天改变了方位牧羊的女孩在日落十分背起沉重的木柴口弦声声让人心碎当河边的树木陷入忧郁那些失传的谣曲那把老去的口弦以及那些四处奔走的人们早已被风轻轻地吹散了夕阳下的孩子有时候我们把命运悄悄地隐藏在尘埃之中夕阳下的孩子奔跑着奋力地将泥土洒向天空不经意间空中漫无目地飘散的尘埃在夕阳的猩红之中慢慢

    壹读 2022年10期2022-03-22

  • 非遗乐器“口弦”在新时代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艺术职业学院)“口弦”是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中常见的民族乐器,如我国的傣族、哈尼族、景颇族、佤族、苗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回族、蒙古族、鄂温克族、黎族等兄弟民族,流行的是手指弹拨的“口弦”,而高山族流行的是抻动的“口弦”,彝族、纳西族、白族、傈僳族,两种演奏方式都有。“口弦”常常作为舞蹈的伴奏乐器,有时也会因此而为舞蹈命名。如高山族《口弦舞》,彝族《口弦》,自从我国签署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后,以下简称“非遗”,在中国积极推进实施保护

    艺术品鉴 2022年35期2022-02-23

  • 簧与竾
    龢之类与气簧乐器口弦、吹叶一类乐器的综合,起初尚未用匏。今之有簧无匏的芦笙,即是历史上这种综合过程的活化石。图1 芦笙《世本》云:“女娲作笙簧。”过去常常根据今日有簧之笙的观念,把“笙簧”看作是一件乐器。其实,上古之“笙”“簧”乃是两种不同的乐器。笙,乃无簧之编管乐器;簧,乃无管之气簧乐器“口弦”。此所谓“簧”,是“自由簧”(free reed),旧称“通打簧”。口弦在我国西南西盟佤族和台湾高山族等少数民族中至今犹有遗存。西盟佤族把口弦叫作hraong,当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12-07

  • 口簧研究文献综述
    代表。罗艺峰在《口弦源流的历史语言学研究》中,运用历史语言学方法,推测出口簧极可能产生于母系的新石器氏族时期,其发明者是生活在中国西北、操极古汉藏语系语言的人群。张丹丹在《简析中国少数民族口弦研究现状——以彝、回、柯尔克孜族为例》中,提出“女娲作簧”的观点,并根据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提出了充分的论据。范子烨有四篇文章均涉及口簧的起源问题,以《“女娲作簧”:四重证据视域下的一个古史传说及其礼乐意义》为代表,通过古代文献、出土文物、口述史料以及活态遗存这四重证

    艺术品鉴 2021年24期2021-12-05

  • 李旭:一拨一扯,“声”入人心
    委员李旭所演奏的口弦。这是李旭携口弦与宁夏本土音乐人的又一次合作。作为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弦)传承人,李旭所走的似一条小径。那条小径,曾经通往花园,却一度罕有人知。口弦是世界最小乐器,在先秦文献中称为“簧”,多流行于蒙古族、回族、达斡尔族,以及云南部分少数民族当中,其他国家多个民族也会使用这类乐器。口弦声常以综艺声效、游戏声效的形式出现,以乐器的方式,李旭说,近年来尽管关注度稍有增长,但依然比较冷门。常见的口弦或竹制,或铁制,约两根手指大小,李旭常使用的

    中华儿女 2021年16期2021-11-02

  • 口述史视野下的羌族口弦音乐研究
    情趣的集中体现。口弦是一种古老且外形较小的民间乐器,有其独特的音阶,曾流行于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口弦表演用于当地的婚丧礼俗与民俗节日中,其演奏音乐来自民歌、小调乃至即兴诗歌,演奏内容包括宗族历史、古代传说、日常劳作等。我国近20多个民族有口弦这件乐器,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独特称谓,在具体形态上也有铜制、铁制、竹制、单片、多片等不同,目前学界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多片口弦以及其音阶与节奏之间的关系,而对单片竹制口弦的研究较少。羌族口弦作为竹制单片口弦于2011年列

    影剧新作 2021年3期2021-10-09

  • “守”与“变”多角度解读
    是从中传来。这叫口弦,和现代化的电子科技乐器相比,口弦带着时光的韵味,那声音可以让内心回归平静。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中体积最小的乐器之一,口弦利用人口中的气流使颤音发生变化,产生共鸣,便有了曲调。它头小尾大,像一只鸟。人类先民也以口弦传情达意,目前中国出土的口弦,最早距今已有4300年。与其他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口弦也存在着保护和传承的难题。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传承方法:有人建议通过改进口弦本身,使之发出的音调更高些,更明确些,以便适合演奏;也有人认为应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18期2021-07-30

  • 回族“口弦”在河南省的传承发展探究 ——以郑州管城回族区为例
    00)一、回族“口弦”在河南省的传承发展现状如其他中国传统器乐一样殊途同归,伴随着社会生产和民众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口弦”这一回族民间乐器和技艺的音乐符号在河南正逐渐或业已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根基,面临着断层的危机。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资料收集分析、走访座谈为辅的方式,以郑州管城回族区回族居民为对象,在调查内容上,以“回族‘口弦’在河南省的传承发展”为问卷主题,主要从调查对象对回族“口弦”的认知程度、了解途径和方式、经典代表曲目知识、学习意愿等维度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1期2021-04-08

  • 口弦声声
    内,传来了悠扬的口弦声。我循着口弦声朝木板房走去,那是阿且的家。阿且的阿妈坐在火塘边烤洋芋,轻轻唱着歌谣。阿且吹着我阿妈送给他的口弦琴,在伴奏。她见我进屋,忙招呼:“阿依,快来吃洋芋。”阿且很兴奋,嘴里不停地叫着我的名字:“依……依……”阿且是个残疾,说话只会吐出一两个字,管我叫依,但他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那是春暖花开的一天,我蹦蹦跳跳地来到阿且的木板房。他看见我来了,便拿出一束他一早采摘的鲜花戴在我头上。我问他好不好看?阿且点点头,却又把手藏到身后,示意

    金山 2021年1期2021-02-23

  • 走到哪里都不忘“丽江印象”(外二篇)
    ”的信念吧。悠悠口弦唤醒隔世深情很多时候,漫漫人生路其实是呈悲、欢、离、合的走向,对于生活,我们却期盼着笑容能够多于泪水。如此,在面对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的人生八苦时,多数人都难以做到“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豁达。对于76岁的民间艺人和双源而言,一段悠悠口弦,却能将与爱人的隔世深情唤醒,以至于我建议老人弹奏一段曲子,以示对爱人的追思时,老人婉言谢绝了:“不,我不敢,我怕曲中有太多伤感的情愫,您的视频难以录制成功。”整个交谈过程

    壹读 2020年10期2020-12-08

  • 试论贵州彝族音乐文化的现代传播与保护
    一,彝族乐器。以口弦为例,在彝族地区,口弦流传最广,其演奏形式非常简单,主要涵盖竹质与铜质两种类型,主要部件为弹簧与弦套,簧片通常是1—5片,其中2 片口弦与3 片口弦较为常用。口弦演奏非常简单,演奏人员用左手把持口弦,以高音至低音顺序将弦片排开,用右手拨动弦片,舌头摆动,通过调节口腔共鸣与弦片振动,发出声音。所有弦片不仅可以发出本音,同时可以按照演奏人员的调节,发出泛音,具有丰富的变化,曲调旋律多变。口弦节奏以及曲调具有自由与即兴特点,彝族人民在劳动之余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0期2020-12-07

  • 歌谣(组诗)
    阿普是爷爷的意思口弦一双口弦的弹奏中隐秘着一位老人的传奇像那些脐带与婴儿一样剪不断发亮着诞生的光芒像那些瓦拉一样的温暖发芽着诞生的希望一双口弦的扇动中暗藏着一位老人的青春像那些蜂翅一样的思念回响在山谷里像那些黄昏一样的忧思燃烧在炊烟里一双口弦的振动里收藏着一位老人的故事像那些白发一样的暗淡挂着腐烂的时光像那些皱纹一样的朴素刻着憔悴的背影注:瓦拉,带穗的彝族披风。牧羊人的歌牧羊人不再歌唱因为喉咙里只剩下嘶哑的杂音已吐不出半句悦耳的词再次感动阿惹妞牧羊人开始担

    凉山文学 2020年1期2020-09-02

  • 李慧的诗
    山偷偷豢养的宠儿口弦口弦在女子口中吹奏出一朵朵桃花花瓣落地已是三生三世 吹奏出一树树的樱花让所有的遇见在瞬间定格 暮色中,她收起口弦就如装一个宝贝藏进胸口的衣服隔层里在白云寺在白云寺,我喜歡闻青烟的味道幻想神仙世界里他们是如何腾云驾雾是如何洞察世间的一切尘事 在白云寺,我希望自己是一只木鱼聆听晨钟暮鼓,聆听僧人的诵经声千年以后修得真身,在无量山中栽花养草度化有缘人 在白云寺,我把所有的欲望放下将自己的内心晾晒在佛祖面前不求来世,只求今生岁月深处那些年的脚印

    滇池 2020年5期2020-05-18

  • 一家三代,让口弦活起来
    文/白山石接过口弦传承的接力棒,李旭和妻子王冬梅一直在探索。当口弦和西洋乐器相遇,它终于入了年轻人的耳,走进年轻人的心。三代人一条心,把情思注进口弦1984年12月,李旭出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幼年时,他跟随母亲安宇歌下乡,接触到了口弦。懂事后,李旭跟着外婆和母亲学习制作、弹奏口弦。12岁时,他便掌握了多种口弦的弹奏方法,还自己制作了一款竹口弦。李旭的外婆出生在东北一个艺术世家,能歌善舞,还能填词作曲。上世纪50年代末,她响应党的号召,支援边疆建设,来到宁夏

    莫愁 2019年11期2019-11-14

  • 凉山彝族口弦综述
    器之一,凉山彝族口弦不仅历史悠久,是凉山彝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本文通过对关于凉山彝族口弦的文章进行综合分析与概括,旨在发现其研究的现状以及不足之处。关键词:凉山彝族;口弦;综述一、深情的凉山彝族口弦(一)关于口弦口弦又称口弦琴、口簧、吹篾、口篾等,形制多样,历史悠久,在我国的大部分地方都流行,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乃至其他国家及民族都有口弦,比如印度、德国、泰国等等。它可以独奏、合奏、齐奏或为歌舞伴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产劳动中、艺术、音乐中

    艺术大观 2019年20期2019-10-14

  • 羌笛、口弦、羊皮鼓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使用与销售
    。关键词:羌笛;口弦;羊皮鼓;中小学音乐课堂羌族源于古羌,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古羌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羌族没有独立的羌族书写体系,所以羌族文化(信仰、服饰、饮食、建筑等)的传承主要通过老一辈口头传授,靠记忆传承给后代。羌族乐器文化(羌笛、口弦、羊皮鼓、唢呐等)就是这样伴随着羌族人民生活了数千年,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乐器主要是用于平时的活动,已成为他们歌舞、诉说情感、表达爱意、祭祀时不可缺少的东西,羌族乐器是羌族历史

    艺术大观 2019年14期2019-09-28

  • 简析中国少数民族口弦研究现状
    【摘要】口弦又称“口簧、口琴”等,在中国有20多个民族有口弦这件乐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对口弦的独特称呼。我国对口弦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从此相关学者对口弦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与探讨。本文以我国目前对口弦研究的文章为基础,对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口弦音乐的研究现状做一个简析。【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口弦;研究现状;简析【中图分类号】J632                             【文獻标识码】A在我国不同民族对口弦称呼不一,汉族称为“口弦

    北方音乐 2019年3期2019-06-11

  • 一家三代,让口弦活起来
    白山石接过口弦传承的接力棒,李旭和妻子王冬梅一直在探索。当口弦和西洋乐器相遇,它终于入了年轻人的耳,走进年轻人的心。三代人一条心,把情思注进口弦1984年12月,李旭出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幼年时,他跟随母亲安宇歌下乡,接触到了口弦。懂事后,李旭跟着外婆和母亲学习制作、弹奏口弦。12岁时,他便掌握了多种口弦的弹奏方法,还自己制作了一款竹口弦。李旭的外婆出生在东北一个艺术世家,能歌善舞,还能填词作曲。上世纪50年代末,她响应党的号召,支援边疆建设,来到宁夏。当

    莫愁·时代人物 2019年4期2019-04-28

  • 骑白驼拜访撒拉族的故乡
    小物,说:“这叫口弦,是我们撒拉族世代传下来的宝贝。”韩占武早年考进青海艺校,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为国家一级演员,他也是当地为数不多既能演奏笛子又能制作口弦的艺术家。口弦是撒拉族独有的乐器,也是中国最小的民族古乐器之一。仔细端详,口弦长不足三厘米,重不到五克,用红铜或铝打成细小马蹄形状,中间放一根黄铜丝,尖端弯曲。演奏时需将口弦含在口腔内,用上下牙夹住,簧片朝外由手指弹奏或是用舌尖弹拨,使簧片在口腔内振动发声。有趣的是,这种小巧的乐器最初并不是用来演奏的,

    小演奏家 2019年2期2019-03-27

  •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传承的一个典型。口弦乐器。它不仅是中国独有的,在其他国家也有这一类乐器,在国际上它被称为“颚之竖琴”。我国的“口弦”乐器比较出名的是在六盘山区和宁夏山区农村的“口弦”,当地人民习惯称“口弦”为“口噙子”,这种乐器流传于民间,在盛行期间几乎所有的宁夏姑娘和老人都会弹奏。宁夏“口弦”得到发展后,由于美妙的音色、精美的工艺、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而享誉海外,深受各国音乐爱好者的喜爱。经过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努力,“口弦”在其制作、保护、演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宁夏的非

    广东蚕业 2019年6期2019-03-18

  • 新媒体时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路径研究 ——以宁夏灵武市“马氏口弦”为例
    方式,它对于马氏口弦的影响,主要是根据它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搜索便捷、融合性等[2]。传播工具的变化,不仅是传播技术的提升,更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变革。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是代表着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到来。在网络信息瞬息万变的新媒体时代,将传统文化在不失其精髓的前提下,融入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是我们想要探究的目的。民族艺术是一个民族在长久发展过程中沉淀的,它是一个民族情感、涵养

    新闻前哨 2018年8期2018-11-18

  • 凉山非遗艺术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途径探索 ——以“口弦”为例调查报告
    学院一、凉山彝族口弦的介绍作为凉山彝族人民最突出的民间艺术乐器之一凉山彝族口弦,它程度极深的渗透进彝族人民的文化艺术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伴随彝族人民的历史发展,流传至今。凉山彝族口弦是一种“簧舌振动,口腔共振”的乐器。它多由竹片或铜片制成,具有一定形状的扁平薄片,中间会刻有振动簧舌。常见的有双簧口弦、三簧口弦和四簧口弦。即分别是由两个薄片、三个薄片和四个薄片组成的口弦乐器。目前单簧口弦已极为少见。采访的老师吉胡老师为我们演奏的即为三簧口弦。簧片基音唱名为“d

    长江丛刊 2018年35期2018-11-15

  • 世界各民族音阶的广义概念
    这类原生态乐器是口弦、口弓琴、无侧孔泛音笛和长形号角等,它们的演奏都纯粹采用泛音音阶(overtone scale)。1.口弦(Jew’s harp)纯粹采用自然泛音系列。在北欧、东欧、中欧、西欧、南欧各地民间都有口弦流传;东南亚各国、中国的西南、西北、东北、包括台湾省在内至少有38个少数民族都有口弦流传。不同民族的口弦有着不同的称呼:在东北亚地区包括日本北海道的阿依奴族,在俄罗斯中部、西北部和东北部的库页岛,非洲中部,北美、南美、中东阿富汗的东北地区,南

    音乐文化研究 2018年2期2018-08-24

  • 浅议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口弦音乐文化传承
    自个性化的差异。口弦可谓是别具特色的回族音乐符号,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流传甚广。也正因如此,在回族传统娱乐方式流传较少的现实之下,口弦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一、口弦传承与宗教关系伊斯兰教宗教信仰中有对具象的排斥,也有对形象性和音乐性的排斥。口弦也始终保持在原始的音乐状态,处于一种无形的状态,在口弦千余年的传承中,一直没有变更过,它至今也不能弹出一首旋律清晰的乐曲,没有约定俗成的内容、没有规定的时间、没有超出教义所规定的范围,在回族这样一

    艺术家 2018年11期2018-01-25

  • 诗歌七首
    瞬间变成一片花海口弦唯一能与勇士的匕首争锋的是一件乐器就是那只挂在美女胸前起伏不定的口弦那是珍藏在竹筒里的精灵是伴随每个女孩一生的秘密几片竹子或黄铜一靠近女孩的唇边世界就会安静下来弹点什么是女孩自己的事情那些不能说的不想说的那些不能笑的不想笑的那些不能哭的不想哭的那些不能唱的不想唱的就由口弦说吧笑吧哭吧唱吧一只口弦会陪着一个姑娘走完一生但口弦不会死去它要世世代代传下去!俄尔则俄的雪像个胖嘟嘟的孕妇俄尔则俄的雪静静地躺在冬天的大床上等着和更多的雪打成一片偶尔

    凉山文学 2018年4期2018-01-12

  • 大凉山的口弦
    ◇老房子大凉山的口弦◆◇老房子影 子喜鹊踩着自己的影子雪在退缩黑白无声已经败色的草地数着彼此的脚步此时,她恰好路过掠开吹散的发丝羞飞惊诧的鸟一块巨石背对冷风中的太阳,投影被慢慢吹动黑夜并没有隐藏什么黑夜并没有隐藏什么是的只是我在发呆此刻画眉一个响哨抢先发表比白天还亮的意见我看不见此刻猫头鹰闪烁尖锐树枝被抓得悄无声息我听不见风铃提醒我不必在夜里搜索不要在冥冥中追逐不想用尖锐戳穿黑夜只是那一串脚印踏进我的不安踩着露水走的天亮后草都还没有苏醒不知道去向哪里等蝉鸣

    诗选刊 2017年4期2017-11-25

  • 网红
    大石,掏出心爱的口弦,吹出一曲献给自然的、最淳朴的赞歌。有时她望着重重高山,也会畅想山那边的世界。毕竟,这个从小在彝家山寨长大的女孩儿,已经十七岁了。她有自己的烦恼与憧憬。(二)村里来了一群人,扛着各种各样的摄影器械。村里人都跑去凑热闹,阿依也很好奇。听刚从城里回来的达子说,这是城里的一个采风团队,专门来山里搜集民俗文化资料的。民俗文化资料?阿依一脸疑惑。“你的口弦,也是其中之一。”达子笑着说道,“好好给他们吹一曲,待把视频传到网上,让咱阿依妹子也当一把‘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9期2017-10-10

  • 少数民族音乐 ——回族
    族特色的乐器——口弦。金属制的口弦口弦又称为口琴,有竹制与铁制两种,体积小,便于携带,是回族女子最喜爱的民间乐器。竹制的口弦一般用一种长约30厘米、宽约5厘米的竹片,将其中间刻成浅槽,槽底的竹片拉成簧牙,然后把弦的片头削尖呈剑形,片尾截齐做弦柄;而金属制口弦一般是铜制和铁制的,常见的形状有树叶形和长条形两种。金属制口弦除了音色更加清脆、明亮之外,体积上也比竹制口弦略小一些。除单片口弦外,还可以将2~5片音高不同的竹片穿接起来,组成多片口弦。竹制多片口弦口弦

    琴童 2016年2期2017-01-17

  • 云南少数民族喜爱的民间乐器——口弦
    爱的民间乐器——口弦张叶口弦,又名口弦琴、响篾、弹篾,是深受云南各民族喜爱的一种吹奏乐器。据统计,云南民族乐器约有180余种,其中吹奏乐器品种最为繁多,常见的有傣族的葫芦丝、彝族的巴乌、哈尼族的葫芦笙等,而怒族的达比亚、迪里图,拉祜族的响篾,景颇族的筚总、吐良等这些凝结少数民族聪明才智的民间自制小乐器却少为人知。口弦虽属民间自制小乐器的一种,但却凭借着形制小巧、音色独特、传情达意等特点盛行于云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白族口弦(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怒族口弦(云南省档

    云南档案 2016年11期2016-12-13

  • 赫哲族传统乐器改良述略
    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口弦和萨满仪式中所用的击节乐器萨满鼓。在当代社会,虽然这两样乐器都失去了传统社会的实际功能,可出于文化符号的考虑和艺术表演的需要,它们都在悄然发生着形制和功能上的变化,这无疑是一种良性改革,本文针对笔者所见,略作综述。关键词:赫哲族传统乐器;口弦;萨满鼓1 口弦乐器概述口弦这件小型乐器,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被称作“口琴”。我国各少数民族中口弦并不鲜见,也都有自己的称呼,如彝族叫“洪洪”,傈僳族叫“玛哥”,白族叫“毕协”,傣族叫“拜”,景颇族叫“

    艺术科技 2016年5期2016-10-20

  • 景颇族乐器“口弦”的研究
    然景颇族乐器“口弦”的研究庞浩然【摘 要】口弦又称“口琴”、“响篾”。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流行,是人们非常喜爱的民间乐器。在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景颇族在不断迁徙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各民族的文化,在口弦上与其他民族有很多相似的方面,但也形成了景颇本民族的音乐特色。整理研究景颇口弦既是对这一乐器本身的研究收集,也是对景颇族民族民间乐器进行传承与保护。【关键词】景颇口弦 音乐特征 乐器制作 传承保护一、综述“口弦”是一种

    长江丛刊 2016年16期2016-07-28

  • 凉山彝族口弦(之二)
    曾遂今凉山彝族口弦(之二)■曾遂今曾遂今,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音乐传播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音乐传播》学术期刊主编,传媒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传播学会会长,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副主席。三、凉山彝族口弦“说话”的探索在口弦的应用中,凉山很多地区不同程度地把它作为一种“说话”的工具。口弦是否真能“说话”?口弦怎样“说话”?凉山语言与口弦“言语”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口弦“言语”与口弦音乐

    音乐传播 2016年1期2016-06-21

  • 古调泅渡的传说与现实
    过意不去,就拿出口弦为我们吹弹起来。口弦声声,婉转绕梁,似乎是在吹奏她一个人的往事,两个人的初恋,然后是一家人的团圆。每年三月,我都要到永德乌木龙乡的俐侎村寨,参加一年一度的“桑沼哩”情人节,倒不是那里有我的什么情人,而是想去听俐侎女孩吹奏的口弦,仿佛天籁般美妙的旋律,洗涤着我心灵的尘埃,一次次让我感动。俐侎人的口弦属于女人,男人不吹这类轻声细气的乐器,俐侎女子的口弦也叫响篾、吹篾、弹篾、篾簧,是一种小巧的簧片乐器,常常揣在她们的怀里,讲究一些的,会用一个

    中国三峡 2015年10期2015-09-13

  • 纳西族
    称为纳西族。纳西口弦 “阔阔”。 纳西族的口弦又称为“阔阔”,长约13厘米,宽约0.5厘米,用竹子制成,中间挖一道槽,刻一片簧。“阔阔”又分单片口弦和三片口弦两种,以三片口弦为多。单片口弦称“歹阔阔”,意为拉奏之口弦;三片口弦称“抗阔阔”,意为弹奏之口弦。吹奏时将“阔阔”对准口腔用手指轻轻拨弹,声音在口腔里起到共鸣,以气息的调节使音色加以变化。吹奏者多以即兴创作的词以五言诗的形式,按口弦传统调试,以气息调节口弦声表达出来,相传口弦调有多达77种。口弦是纳西

    云南画报 2015年5期2015-08-31

  • 赫哲族音乐的现实状态——以口弦为例
    58100)一、口弦的界定与分布1.口弦的界定《简明音乐词典》中说:“口弦,拨簧乐器。由竹片与黄铜片制成,也有用小铁环与薄铁片制成,各地名称不一,大小各异。彝族、傣族、景颇族、傈僳族、纳西族和怒族称“口弦”;赫哲族称“空康吉”。演奏时置于唇间,左手指弹动簧片,利用口型开合发音,音域为一个八度,音量小,音色优美、秀雅,是少数民族喜爱的一种乐器。”2.赫哲族乐器口弦赫哲族口弦琴盒形似小鱼,有四五厘米长,现在都是用铁扦成外壳,中间嵌上细长的钢簧制成(类似钟表的簧

    大众文艺 2015年5期2015-08-18

  • 赫哲族口弦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8100)赫哲族口弦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于 洋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150000)方 璐 (鸡西市第二中学 158100)赫哲族乐器口弦是最能体现赫哲族音乐现状的艺术形式,既保留了原始社会古风遗俗,又有时代新音。本文对赫哲族口弦的历史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并对其未来的传承与发展做了新的展望。赫哲族口弦;传承与发展一、赫哲族乐器口弦界定1.学术界的认定目前学术界把口弦认定为一件弹奏乐器,它的音域最大为一个八度,最小为一个音。口弦以演奏者的口腔作为共鸣器,在簧振动

    大众文艺 2015年5期2015-01-27

  • 口弦,因歌而飞翔
    吉狄吉万(彝族)口弦,因歌而飞翔◎ 吉狄吉万(彝族)子夜溅落的琴声别问我走了多远的路疲倦了的,不过是躯体我的眼睛依旧如果满月才能斟满觥觞那残月的清辉,又怎能映亮一扇窗究竟什么,才能浸透你的肺腑举起吧,朋友递给你的,只是一杯清水子夜的琴声,溅落一地我想在万籁俱寂之时,送你一缕春风走出黑暗的角隅吧断谷处我,早已横成你的一弯彩虹口弦,因歌而飞翔父辈的一个手势,就决定一个方向那是记忆的残骸路,原本在我们脚下就是曾被葬入土的心又何曾停止跳动为了一片原野纵使跌得面目全

    延河(下半月) 2014年10期2014-11-14

  • 彝族口弦 渐远的天籁乐器
    竹筒里拉出那两片口弦,轻轻地拨动起铜片,一时间,低沉,深厚,简单而让人听了忧伤的旋律,便使整个夜空更加的宁静,致远。弹着弹着,外婆的眼神慢慢变得有些呆滞,有时眼角也会开始变得湿润起来。外婆去世后,这两副口弦便挂在妈妈不常穿的彝族服饰上,妈妈也会偶尔用外婆用过的口弦弹起外婆弹奏的旋律,弹着弹着,妈妈也开始沉思起了命运多舛的外婆和自己的过去……彝族谚语道:“口弦是治疗思念母亲的良药,笛子是医治怀念父亲的良方。”无论男女老少,听起口弦美妙的音律,都会被它把思绪带

    旅游 2014年11期2014-11-11

  • 哇呜与口弦
    ■张文瑞哇呜与口弦是渝河一带特有的乐器,人们不但会吹,而且会做。小时候我常常与伙伴一起在渝河边玩泥巴捏哇呜。一遍又一遍地揉红胶泥,揉好后拍成泥片,再用驴粪蛋做内核,丸制成形状各异的哇呜,在上面打三个孔,做饭时放到灶堂里去烧,经过高温烧烤,里面的驴粪烧化了,从小孔里磕出来,再经过打磨加工,上颜料等,便制成了一个个色泽鲜艳的哇呜,吹出各种优美的曲调。呜呜哇哇发清音,滴滴答答如号声。高高低低四山合,悠悠扬扬满山村。真个是: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入翠微。牧童归来

    江河文学 2013年4期2013-11-13

  • 与北川有关的诗篇(二首)
    田吉娜羌寨的口弦夜晚在宁静的吉娜羌寨悦耳的口弦声吞没我眼前的黑暗夏日的羌寨凉爽宜人就如那羊角花开在寨子四面的山坡也许有人会忧伤地回忆起这里震后的废墟而清凉的微风吹来是否探问我的魂魄何在或擦去泪水动人的旋律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我那颗有着太多痛苦的心随着夜空的星光穿透所有的哀叹新的希望如同羊角花开满曾经有过伤痛的山岩突然我从奏响的口弦中看见羌人坚硬的骨头和一片生机蓬勃的希望这里的口弦像这里姑娘一样有着独特的魅力而那些恰如其分的表达根本无法追赶她(它)们上升的

    诗刊 2010年9期2010-05-25

  • 口弦的故事
    样,我是一个有着口弦情结的女人,这古老的乐器是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之一。每一个彝族姑娘都有一只属于她自己的口弦,每一只口弦都有着一个属于她自己的故事,而一个个故事在山间的夜里轻轻流淌、经年回荡,响彻成一道道扣人心弦的风景。在许多的故事里我特别记住了其中一个。流金岁月的爱情总是踏歌而来。听说曾有一个骑手跋涉过千山万水途经一个村庄,就在一条清澈的小河边偶遇一位美丽的姑娘,命中注定的一见钟情让他们交换了彼此的诺言。听说曾有一个身影每天伫立在悬岩边,白天有多长就有多长

    民族文学 2009年12期2009-12-24

  • 六盘山区的回族口弦
    王知三口弦又称“口琴”、“响篾”、“吹篾”或“弹篾”。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称呼,口弦是回族的叫法。 这种袖珍乐器,在六盘山区的回族妇女中广为流传,深受喜爱。口弦历史悠久,大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就有了口弦。当时名叫“簧”,与竽、笙等乐器类似,是贵族使用的一种高雅乐器,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唐、宋时,当时的“铁叶簧”之类的拨簧乐器就是口弦。明代以来,口弦又以“口琴”之名见于史册。自唐以来,口弦逐渐成为回族妇女表达情感的主要民间器乐。

    丝绸之路 2007年5期200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