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运

  • 庐江县单季晚稻“武运粳31号”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231500)武运粳31 号原名“武运0175”,系早熟晚粳稻品种,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选育,亲本来源为运2608/繁103,于2010 年育成。2015 年,武运粳31 号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508),并于2017 年通过安徽省引种(引种编号:皖引稻2017012)。2019年,武运粳31号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试种,连续3年综合表现优良,适合当地推广种植。现结合该品种在庐江县种植表现,将其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 种植表现

    南方农业 2023年9期2023-08-24

  • 2019—2021年安徽省中粳水稻新品种比较研究
    扬粳5118,以武运粳27(CK)为对照。2020年试验品种为隆粳糯319、W060、金丰糯、扬粳5118、W072、晚粳908、信粳糯6号,以武运粳27(CK)为对照。2021年试验品种为W072、晚粳908,以武运粳27(CK)为对照。1.2 试验方法2019、2020和2021年在安徽中粳稻区分别设置7个试验点,分布在安徽省中粳稻区,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3 m2,所有品种同期播种、移栽,施肥水平中等偏上,其他栽培管理措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23期2023-01-06

  • 丰·收组合在“武粳”系列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武香粳113”“武运粳245”“金武软玉”3个水稻品种为试验对象,在水稻分蘖盛期、破口期、扬花后期喷施中化作物保护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最新产品丰·收组合(浩秀丰+施加收磷钾+芸苔素),并于成熟期调查该组合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从而综合评价丰·收组合在各参试水稻品种上的应用效果[1-3]。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供试水稻品种为“武香粳113”“武运粳245”“金武软玉”。1.2 试验地点及地力试验于2021年在江苏(武进)水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5期2022-10-19

  •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高、低响应水稻品种根系生长的影响——FACE研究①
    粳稻 (L.) 武运粳23和高产量响应品种籼稻 (L.) 扬稻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高[CO2] (590 μmol/mol) 和对照(390 μmol/mol)处理。使用微根窗法连续动态检测两种水稻的根系生长状况,进一步计算根系周转率指标。结果表明:高[CO2]显著促进了两个品种的水稻根系生长,其根系长度、表面积和体积相对于对照平均增加了120%、106% 和98%;两个品种间,高[CO2]处理使武运粳23的根系周转率显著下降,降幅达66%;扬稻6号的根系

    土壤 2022年4期2022-09-27

  • 同熟期粳稻品种混栽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8号净栽;V2,武运粳23号净栽;V3,镇稻18号、武运粳23号混栽(比例1∶1)。迟熟中粳混栽试验设3个处理:V4,镇稻14号净栽;V5,武运粳24号净栽;V6,镇稻14号、武运粳24号混栽(比例1∶1)。中熟中粳混栽试验设3个处理:V7,镇稻88净栽;V8,武运粳27号净栽;V9,镇稻88、武运粳27号混栽(比例1∶1)。1.2 方法试验在镇江农业科学院育种基地实施,田间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3次重复,小区种植面积13.3 m2,区组间隔40 cm,小区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9期2022-09-08

  • 江苏扬中市水稻品种试种效果及其推广应用
    种应用以高产品种武运粳23、30、31 为主,占比分别为51.51%、15.89%、3.84%,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71.24%;南粳5055 占比只有18.20%。2017 年水稻品种应用仍然以高产品种为主,武运粳23、30、31 占比分别为16.59%、6.5%、34.29%,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7.38%,有所下降;南粳5050 占比28.95%。2020 年水稻高产品种武运粳31 占比只有16.82%,优质稻米品种南粳5055、南粳3908、宁粳8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期2022-03-24

  • 2020年宣州区单季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18、华粳40、武运粳29号这3个品种在宣州区的气候条件下种植,综合表现优良,全生育期、农艺性状表现适中,经济性状合理,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综合抗性水平较好,适宜在宣州区推广种植。关键词:单季粳稻;品种展示;宣州区;2020年中图分类号 S511.2+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0-0076-02宣州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为水稻,近些年当地水稻生产中面临着品种杂乱、种质退化和米质不高等问题,不利于当地优质水稻的产业化生产和现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20期2021-11-07

  • CO2浓度升高对籼、粳稻光合生理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材料粳稻品种为‘武运粳30’,籼稻品种为‘扬稻6号’。‘武运粳30’产量高,抗倒伏性好,米质优。‘扬稻6号’产量高,米质优,抗性较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2个品种水稻的基本特征见表1。表1 供试水稻品种的基本特征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eties used in the experiment1.2 试验区概况田间试验于2018年水稻生长季进行,试验地点位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31.25° N,11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01-26

  • 张家港市早熟晚粳糯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红旗糯762、武运粳23,其中,武运粳23为对照品种。1.3 试验设计试验设1个品种为1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2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为90㎡,田间走道区组间0.5m,小区之间空0.33m。1.4 田间管理1.4.1 播种 各试验品种于5月10日药剂浸种,采用菌虫清250~300倍液浸种60h,捞出催短芽,于5月17日播种,育秧方式为水育秧。1.4.2 移栽 各试验品种于6月16日采用人工拉线定点移栽方式统一移栽,秧龄为30d,行株距为30cm×12c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21期2020-11-19

  • 2019年高邮市粳稻新品种应用安全性测试
    1号、淮稻5号、武运粳32号、武运粳27号,共14个品种。1.2.2 栽插方式。测试的14个水稻品种统一于5月20日落谷,每个品种667 m2,于6月10日人工栽插。行株距分别为25、14.29 cm,1.86万穴/667 m2左右,每穴4~5苗,实栽基本苗7.44万~9.30万株/667 m2。1.3 田间管理1.3.1 肥料运筹。基肥:施25 kg/667 m2复合肥(质量比:mN∶mP2O5∶mK2O=15∶15∶15)。分蘖肥:施15 kg/667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0年4期2020-10-09

  • 2019年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自组水稻新品系及外引新品种比较试验
    的产量水平与对照武运粳27相比差异显著,分别为外引的武育粳80、丰粳3227和自育的Z10(郑稻18/武2674//晚08)、7007-1(镇糯19/连粳13-06,粳糯)、7006-3(台0206/武运粳27//扬13品6,粳糯)、7008-5(镇糯19/南粳44,粳糯)。关键词    粳稻;产量;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2019年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8-0029-0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8期2020-05-06

  • 武运粳31号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梁丹枫,庄月琪武运粳31号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戴红霞1梁丹枫2,庄月琪1(1.江苏省句容市农业农村局江苏句容212400;2.江苏省句容市浮山果园江苏句容212400)文章以武运粳31号水稻为例,探究其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以种植试验为切入点,分析武运粳31号生育期、抗性表现、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性状,提出机插高产栽培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武运粳31号;水稻示范种植;种植表现;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江苏省句容市地处苏南,作为南京的东南门户,向

    广东蚕业 2020年12期2020-02-01

  • 高低应答CO2水稻品种苗期根系对高碳环境的响应①
    84(高响应)和武运粳23(低响应),在幼苗期根系形态对高C的响应差异。水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幼苗时期,高应答品种II优084在低氮条件下地上部生物量在高CO2下增加28.5%,根系干物质量对高CO2响应显著,增幅为28.5%,而其不定根数目没有显著增加,对干物质量响应贡献较大的为总根长。II优084的总根长在高CO2下增幅为26.3%,不同根粗的根长均有高响应。低应答品种武运粳23低氮下地上部和根系响应不显著,而在正常氮和高氮下则不同。正常氮条件下,地上部

    土壤 2019年6期2020-01-06

  • 常规粳稻品种引种观察试验初报
    常规粳稻品种,以武运粳7号为对照(表1)。1.2 试验方法试验在邵阳县谷州、邵东县槎江、洞口县罗溪、城步县西岩、隆回县羊古坳等5个地点进行。试验地排灌方便,肥力水平中上。2018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播种,采用湿润育秧,种子用强氯精消毒,秧龄控制在30 d以内。小区面积30 m2,不设重复,随机对比排列,周围设保护区,小区间留走道,插植规格为16.7 cm×25 cm,按当地栽培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田间记载或调查各参试品种的播种期、移栽期、抽穗

    作物研究 2019年6期2019-09-19

  • 机插密度对武运粳31号茎蘖成穗率及产量的影响
    的适宜机插密度。武运粳31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2015年通过审定的早熟晚粳稻品种,具有株型较紧凑,分蘖力中等,抗倒性强,穗型中等,食味品质佳等特点。为了更好的挖掘分蘖力中等、穗型中等粳稻品种的产量潜力,提高种植户的实际收益,笔者设计实施了不同机插密度(机插规格或抓苗量)的田间试验,现将结果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供试水稻品种为武运粳31号。1.2 试验地点及地力试验于2017年在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试验田进行,前茬小麦。土壤肥力中等

    中国稻米 2019年4期2019-08-15

  • 2017年天长市麦茬机插粳稻品种比较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24、盐粳815、中稻1号、苏秀9号、淮稻13在丰产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表现较好,可以作为天长市麦茬水稻机插的优先选用品种。关键词 粳稻;品种;麦茬;性状;产量;安徽天长;2017年中图分类号 S51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2-0031-02天长市是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县,水稻栽插面积多年来一直稳定在6万hm2左右。茬口安排上,麦茬稻占90%以上;在栽插方式上,机插秧面积逐年扩大,201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2期2018-09-20

  • 2017年庐江县晚粳适宜机插新品种筛选试验
    业科学研究所)、武运粳27号[育种单位为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武运粳29号[育种单位为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武运粳31号[育种单位为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华粳40(育种单位为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淮稻5号(育种单位为淮阴市农科所)、当粳8号(育种单位为当涂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南粳9108(育种单位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粳5055(育种单位为江苏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6期2018-09-05

  • 直播水稻不同品种氮、磷吸收利用特性和产量的差异试验小结
    号、苏粳815、武运粳24号,早熟晚粳为镇稻11、镇稻18、武运粳23号、武运粳30号、武运粳31、南粳5055。1.2 试验设计试验设3个施肥处理:正常施肥处理(NPK);无磷施肥处理(NK);无氮施肥处理(PK),2次重复。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施肥为主区,品种为裂区,主区面积351m2,裂区面积70m2。试验于6月12日浸种催芽,6月15号旱直播,播种前做好主区田埂,埂宽25cm,埂高20cm,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埂体防渗水,保证单独排灌,周边留保护行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22期2018-01-29

  • 2017年浦口区水稻品种综合性测试试验阶段性分析报告
    6、宁粳 7号、武运粳30和武运粳31;糯稻品种1个,即镇糯19;杂交稻4个,分别为两优688、甬优2604、Y两优1号和新两优6380。1.2 试验方法测试地点设在桥林街道林山社区(南京马涛种植合作社)。试验地肥力中上,地力均匀,前茬小麦,13个品种自南向北一字排布,参试总面积3.4 hm2,每品种种植面积667 m2,其余面积以迟熟中粳稻南粳46为对照。采取机械化播种栽插,小区间留80 cm宽的耕作道。1.3 栽培管理1.3.1 播种秧田盘土选用5目筛

    种子科技 2018年1期2018-01-18

  • 武运粳30号”在昆山市陆家镇的种植表现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熟晚粳稻新品种“武运粳30号”进行了种植示范。多年的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武运粳30号”产量高、米质优,目前已成为当地水稻生产上的优质米主推品种,2017年陆家镇种植面积已达281.93 hm2。为进一步推进该品种的种植推广,现将“武运粳30号”在陆家镇的种植表现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1 种植表现“武运粳30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用“葵风/98-3后代选株//台0206(浙江)”于2009年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于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5期2018-01-17

  • 武运粳30号”在宜兴市的种植表现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214236)“武运粳30号”原名“武运29154”,是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以“葵风/98-3后代选株//台0206(浙江)”于2009年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13),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宜兴市于2013年引进“武运粳30号”进行引种试验和示范推广,并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索。为促进“武运粳30号”在宜兴市的进一步种植推广,笔者拟对“武运粳30号”在宜兴市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5期2018-01-17

  • 无锡市2016年水稻优新品种展示试验
    以当地主栽品种“武运粳23”为对照,引进12个水稻新品种(系)进行了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对比了各品种的产量水平、品质状况、适应性和抗逆性等,以期筛选出适合无锡市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从而为全市水稻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参试品种展示水稻品种分别为“武运粳23”(CK)、“武2917”“武运粳31”“南粳46”“南粳9212”“宁3908”“苏香粳100”“常粳13-9”“常粳14-7”“宁4924”“嘉58”“南粳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6期2018-01-15

  • 太仓市水稻穗颈瘟趋于流行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控技术
    “武育粳5号”“武运粳7号”为主;21世纪初以“武香粳14号”“武粳15号”为主;2010年后以“南粳46”“武运粳19号”为主。近几年主栽水稻品种与种植面积占比,见表3。表3 太仓市2013~2016年水稻主栽品种与种植面积占比2.1.2 不同品种对水稻穗颈瘟的抗耐性差异相关研究表明,“秀水04”“秀水122”“武育粳5号”“武运粳7号”“武香粳14号”“武粳15号”“武运粳29号”“嘉58”等品种都较抗水稻穗颈瘟,但“武运粳19号”“武运粳30号”“南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6期2018-01-15

  • 2016年泰州地区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千粒重均高于对照武运粳27号(24.95 g),分别为31.64、28.56、28.52、28.35、25.77 g;6个参试品种产量最高的是武运粳27号,为11 161.5 kg/hm2,最低的是盐粳1121,为10 576.5 kg/hm2;各参试品种除泗稻785抗倒性差之外,其他抗倒性均很好;田间穗颈瘟、纹枯病和稻曲病均未发生。关键词 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性状;产量;江苏泰州;2016年中图分类号 S51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0期2017-11-13

  • 粳稻新品种武运粳3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om)粳稻新品种武运粳3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徐洁芬 朱邦辉 张庆 徐玉峰 徐晓杰(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 常州213175;第一作者:492727139@qq.com)武运粳32号系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用运2842作母本,运4075作父本杂交配组,经8代系谱选择育成的中熟中粳稻品种。经4年中间试验和示范试种,表现出穗型大、产量潜力高、米粒外观佳、适口性好、熟期适宜、容易栽培等特点,受到广泛好评和关注。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中国稻米 2017年5期2017-10-13

  • 江苏省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较高水平,其中“武运粳3 0号”、“武运粳3 1号”、“镇糯1 9号”3个品种的产量居前,可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区域。“武运粳2 3号”生产应用实践证明其高产稳产性好。以上4个早熟晚粳品种可在苏南及沿江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水稻;早熟晚粳;品种比较;产量为筛选出适合江苏省苏南及沿江地区种植的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种,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于2016年进行了相关水稻新品种的展示比较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汇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的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种共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4期2017-08-30

  • 2016年宝应县水稻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8、苏垦118、武运粳32号和扬粳805这4个品种熟期适中、抗逆性能优良、产量高且综合表现比较好,适宜宝应县大面积示范推广。水稻;比较试验;分析比较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及来源参试品种共10个,分别是江苏润扬种业有限公司的南粳49、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的扬粳805和扬粳113、江苏高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南粳9108、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苏粳815、江苏焦点种业有限公司的南粳0212、江苏省农科院粮食所的苏垦118、江苏红旗种业有限公司的

    种子科技 2017年7期2017-08-11

  • 溧阳市2016年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验。结果表明,“武运粳31”、“武运粳30”、“镇稻16”、“武运粳29”、“镇稻18”和“镇糯19”可扩大试验示范,“南粳5055”可作为优质米生产品种进行推广种植。水稻新品种;品种比较;产量;溧阳市为筛选出适宜溧阳市种植的水稻新品种,2016年溧阳市引进了8个新品种并进行了大区比较试验,现将相关试验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试验设在溧阳市昆仑街道新昌村进行,前茬作物为小麦,试验田土壤质地为砂壤土,肥力中等。试验设1个品种为1个处理,供试水稻品种为“武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3期2017-07-18

  • 崇明区晚播水稻品种(系)筛选试验研究
    “8004”、“武运粳23”、“南粳9108”、“2703”、“光明粳2号”5个品种(系)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2个早熟晚粳品种(“武运粳23”和“光明粳2号”)的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且株高在95cm左右,不易出现倒伏现象,在崇明区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晚播水稻;品种(系);筛选;崇明区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有着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近年来,崇明区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发展优质大米产业已成为崇明农业五大类重点产业之一。光明米业集团在崇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2期2017-05-10

  • 江苏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粳7号苏垦118武运粳32号粳型常规稻粳型常规稻粳型常规稻201607华粳8号 粳型常规稻201608 201609 201610盐粳15号宁粳8号常农粳10号粳型常规稻粳型常规稻粳型常规稻201611甬优1140籼粳交三系杂交稻选育单位 品种来源江苏胜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全生育期(d)154.6 157.1区试产量(kg/667 m2)648.40 659.00生试产量(kg/667 m2)700.90 706.20江苏省盐城

    中国稻米 2017年2期2017-04-28

  • 机插条件下不同密肥管理对武运粳30号产量的影响
    下不同密肥管理对武运粳30号产量的影响张庆1,2徐晓杰1,3*朱晓玉1徐洁芬1朱邦辉1,3徐玉峰1,3(1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常州213000;2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3扬州大学/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通讯作者)以早熟晚粳新品种武运粳30号为材料,探讨在机插条件下不同密肥管理对该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行株距为29.7 cm×9.9 cm、每丛5.3株苗规格下武

    中国稻米 2017年1期2017-03-22

  • 常规粳稻新品种作单季稻种植对比试验总结
    常规粳稻品种,以武运粳23号为对照,在桐城市进行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这7个常规粳稻品种均适合在桐城市作单季粳稻种植,经济性状优良,产量高,抗病性强,耐肥抗倒,平均单产11.26 t/hm2,比对照增产23.19%。常规粳稻;单季稻;对比试验2010年之前,桐城市水稻生产以种双季稻为主,2010年之后,随着种植大户的不断涌现,单季粳稻面积逐年扩大。由于粳稻具有较强的感光性,选用的单季粳稻品种主要来源于安徽本省选育的双季粳稻品种和江苏省同生态类型的单季粳稻

    中国稻米 2017年1期2017-03-22

  • 2016年度安徽省水稻新品种示范试验
    8号、镇稻15、武运粳27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均可在繁昌县推广种植。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示范;产量;安徽省;2016年度中图分类号 S51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025-01为引导和优化品种布局,加快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切实做到种子管理部门看禾推介品种、农民看禾选用品种、种业企业看禾营销品种。2016年,按照省种子管理总站统一部署,在市种子管理站的精心组织下,结合繁昌县种子管理工作实际,繁昌县种子管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期2017-03-16

  • 武运粳31号”在江阴市的引种表现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214413)“武运粳31号”在江阴市的引种表现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王志明 (江苏省江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14431)陶 健 陆卫达 (江苏省江阴市顾山镇农业服务中心 214413)“武运粳31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于2010年育成的高产优质早熟晚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江阴市于2015年对“武运粳31号”进行了引种试验。为促进该品种在江阴市的推广种植,介绍了其引种表现,并总结介绍了该品种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1期2017-03-08

  • 水稻新品种“武运粳32号”的种植优势与配套栽培技术
    0)水稻新品种“武运粳32号”的种植优势与配套栽培技术常书琴1孙建荣2刘晓雷1施足琴3章海波2(1江苏省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农业局,江苏省泰州市 225300;2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泰州市 225300;3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农业委员会 225300)为促进水稻新品种“武运粳32号”的推广种植,分析了其种植优势,包括增产潜力大、熟期早、熟相好、分蘖性强、耐热性和耐寒性强等,并从适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病虫草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配套栽培技术。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2期2017-02-01

  • 氮肥不同运筹对“武运粳31”机插栽培的影响
    氮肥不同运筹对“武运粳31”机插栽培的影响朱金林 (江苏省江阴市徐霞客镇农业水利科 214407)为促进“武运粳31”在江阴地区的推广种植,特进行了在机插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对“武运粳31”的植株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31”作机插栽培时,以每667 m2用纯氮22 kg、基蘖肥与穗肥用氮比例6∶4最为适宜,产量最高。武运粳31;机插;氮肥运筹;产量“武运粳31”是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培育的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等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6期2016-12-23

  • 武运粳30号”机插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215616)“武运粳30号”机插高产栽培配套技术陆建刚 陆俊贤 陆云明 (江苏省张家港市农业试验站 215616)“武运粳30号”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表现为优质、高产稳产、抗倒性好。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现将其在张家港市种植的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进行总结介绍。武运粳30号;特征特性;机插栽培技术;张家港市“武运粳30号”(原名“武运29154”)是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以“葵风/98-3后代选株//台0206(浙江)”,于2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6期2016-12-23

  • 不同播量对“武运粳31”直播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1)不同播量对“武运粳31”直播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朱金林 (江苏省江阴市徐霞客镇农业水利科 214407)孙 竞 (江苏省江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14431)“武运粳31”是江阴市直播稻的理想替代品种。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进行了其不同播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31”在江阴市作直播稻种植,播种期在6月10日左右,播量以每667 m2播3 kg左右为宜,早播播量可适当减少,迟播播量则要相应增加。武运粳31;直播;播量;产量“武运粳31”是江苏省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5期2016-12-15

  • 不同肥料投入量对机插稻“武运粳30号”的影响研究
    投入量对机插稻“武运粳30号”的影响研究刘玉娟 丁国君 刘 琴 (江苏省靖江市孤山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14522)为探索机插稻“武运粳30号”在靖江市孤山镇大面积生产中的适宜肥料配置,特进行了在相同种植密度下不同肥料投入量对该品种机插稻植株性状及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30号”作机插稻在现有的中密度(每667 m2栽插1.6万穴左右、基本苗8万苗左右)栽培条件下,以每667 m2施纯氮26 kg左右较为适宜。机插稻;武运粳30号;肥料投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5期2016-12-15

  • 泰兴市2015年水稻新品种适应性研究
    量表现。结果表明武运粳30号、武运粳31号表现抗倒性、抗病性比较突出,产量较高,但成熟期较迟,生育期较长,可作为机插秧的地区搭配种植品种,适当提前播种,不宜直播水稻。南粳52、盐粳13号综合表现熟期适中,产量相对较稳,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武运粳24号、扬育粳2号、扬农稻1号综合表现出色,熟期适中,可作为泰兴市推广品种。新品种;田间管理;农艺性状;结果分析为鉴定最新推广的水稻新品种在泰兴市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客观评价各品种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为泰

    北方水稻 2016年5期2016-12-02

  • 机插武运粳24号单产700 kg/667 m2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13200)机插武运粳24号单产700 kg/667 m2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李伟海1段云辉2(1江苏省常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常州213001;2江苏省金坛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江苏金坛213200)以武运粳24号机插稻示范方的苗情监测数据为样本,归纳总结其机插条件下获得700 kg/667 m2产量所表现出的生长发育特性,并探讨了相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武运粳24号;生育特性;栽培技术武运粳24号是由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育成的迟

    中国稻米 2016年5期2016-10-28

  • 氮肥用量对水稻武运粳27产量、穗粒结构的影响
    )氮肥用量对水稻武运粳27产量、穗粒结构的影响孙进1,周祥1,刘蔚华2 (1.盐城市耕地质量保护站,江苏盐城 224002;2.盐城市盐都区潘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江苏盐城 224002)进行武运粳27氮肥用量试验,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对武运粳27产量、穗粒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城市中等肥力土壤上,施氮412.5 kg·hm-2为经济施氮量,可实现11.25 t·hm-2以上的目标产量;在±40%变动范围内,不同施氮量对武运粳27的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的影响可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7期2016-09-09

  • 武运粳23号”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214431)“武运粳23号”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王志明 (江苏省江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14431)为促进江阴市机插水稻不断发展,总结了江阴市水稻当家品种“武运粳23号”机插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确保秧壮适栽、重视肥水管理、加强综防措施、适时收割等技术措施,以供参考。武运粳23号;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江阴市于2008年引进“武运粳23号”,并进行了试验示范种植,由于该品种适应性好、抗性强、产量高、米质优,在江阴市不断加大推广应用,自2010年起一直是江阴市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2期2016-03-27

  • 扬州市主栽水稻品种纹枯病抗性评测
    了鉴定,结果得出武运粳23、南粳44、南粳5055及武运粳24为中感类型品种,南粳9108和淮稻5号为易感类型品种。其结果对今后扬州市水稻品种布局及纹枯病防治指导提供了参考依据。水稻纹枯病 抗性评测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上常发性病害之一,水稻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严重时可导致“枯孕穗”、植株“冒穿”倒伏。该病在扬州市普遍发生,近10年发生面积均在17万hm2以上,超过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80%。扬州市每年在纹枯病防治上用药3~4次,严重年份4次以上。水稻纹枯病不仅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2期2016-03-17

  • 施氮量对早熟晚粳武运粳30号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施氮量对早熟晚粳武运粳30号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朱邦辉1,徐晓杰1,徐玉峰1,徐洁芬1,石世杰1,张庆1,张岳芳2(1.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常州 213175;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对机插秧和机直播2种播栽方式下的早熟晚粳武运粳30号进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武运粳30号单位面积穗数明显增加、每穗颖花数先增加后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呈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3期2015-11-23

  • 早熟晚粳稻镇稻1 8示范试验研究
    究所以镇稻99和武运粳7号杂交,于2007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2013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311,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南京市高淳区种子站于2013年引进该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种植,并以武运粳23号为对照品种,以综合评价其品种利用前景。两年新品种大区展示试验,恰好遇到2013年的夏季持续高温和2014年的持续低温影响,对于客观评价品种的利用价值更具有实践意义。1 示范基本情况1.1 2013年示范基本情况2013年试验落实在高

    种子科技 2015年6期2015-11-15

  • 不同超级稻品种生育特性比较
    7、迟熟中粳品种武运粳24号具有秧苗素质高、生育期适宜、分蘖能力强、产量高等特点。[结论]扬粳4227、武运粳24号适宜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进一步示范种植。超级稻;秧苗素质;分蘖能力;产量近年来,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耕地面积在逐渐减少, 加之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供需矛盾日渐突出[1]。栽培技术的改善和中低产区施肥量的增加可实现增产的目的,但改良水稻品种所固有的遗传性增产潜力也是有效的增产途径[2]。据统计,在稻米增产过程中,品种更新的作用占35%~40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期2015-02-28

  • 高淳区2013年水稻大区示范试验研究
    15、镇稻18、武运粳23、常农粳7号、南粳9108及糯稻品种澄糯218和镇稻19,以武运粳23号为对照品种。试验落实在高淳区漆桥镇和平村高产创建方内,每个品种大区展示种植面积为200 m2,不设重复。试验田土地平整,地力中上,整体肥力较为均匀。试验于5月18日播种,采用旱育秧方法,净秧板播量450 kg/hm2。6月13日移栽,采取人工手栽方法,小区内各品种间栽插密度、基本苗等大体一致,移栽密度为23.055万穴/hm2。大田每公顷施纯氮 355.5 k

    种子科技 2014年9期2014-05-18

  • 粳稻新品种迟播适应性研究
    连粳07-19、武运2743、徐稻3号(CK)、武运粳21合计5个品种。1.2 试验设计每个参试品种作为一个处理,以徐稻3号作为对照 (CK)。随机排列,不设重复,每个小区667 m2,小区间走道40 cm,四周设保护行1 m左右,同品种延伸。1.3 试验经过试验地前茬为小麦,于5月28日播种,6月20日移栽;施肥情况:基肥为45%高效复合肥30 kg/667 m2,返青肥为尿素15 kg/667 m2,分蘖肥为尿素17.5 kg/667 m2,穗肥为尿素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3年1期2013-08-14

  • 武运粳24号的特征特性及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224236)武运粳24号是江苏 (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迟熟中粳新品种,2009年引进本地区种植,通过人工移栽和机械插秧等多种途径栽培,已摸索出一套适合该品种在本地区栽培的配套技术。2012年,弶港分公司种植武运粳24号总面积为734 hm2,实收总产 780万 kg,平均产量709 kg/667 m2。武运粳24号水稻高产田40 hm2,平均产量达760 kg/667 m2的好收成。对武运粳24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便对大面积生产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3年1期2013-03-22

  • 优质粳稻新品种武运粳27号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是中熟中粳超级稻武运粳27号作为项目的主导品种,其成效更为显著。成熟期测产,100 hm2平均理论产量接近 800 kg/667 m2,实收 712 kg/667 m2,出现实收超800 kg/667 m2的超高产点,成功通过超级稻验收,武运粳27号表现为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等特点。1 特征特性1.1 生物学特征武运粳27号全生育期149 d,较当地主体品种淮稻5号早熟5~6 d,比连粳7号成熟期晚熟1~2 d,该品种株高95 cm,株型较紧凑,群体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3年1期2013-03-22

  • 武运”岂能长久
    1938年的《“武运”岂能长久》,画中描写的是日本家庭一老一小爷孙二人。老爷爷愁眉苦脸说:“这回征兵咱家又得去一个……”从墙上挂的两张遗像可以看出,老爷子的儿子、大孙子已经在侵华战争中死掉了,“这回征兵咱家又得去一个”,去谁呢?是年迈的老人?还是只是个娃娃的小孙子?墙上两张遗像同写有“武运长久”字样的日本膏药旗挂在一起,表明正是由于日本军阀发动的这场侵华战争葬送了他们的生命,并使这爷孙俩继续面临这样的噩运。日本侵略者的所谓“武运长久”,不仅使无数中国老百姓

    文史博览·文史 2012年11期2012-02-11

  • 高产品种武运粳8号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条纹叶枯病抗性获得成功
    资料分析,确定以武运粳8号为抗性改良对象。武运粳8号(原品系名9516)是典型的直立穗品种,由江苏常州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1999年通过品种审定,大面积产量稳定在9.75 t hm-2,曾涌现出许多10.5 t hm-2的丰产方和12 t hm-2的高产田块,武育粳8号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稻米产品,在江苏和上海稻米市场十分畅销,但由于该品种易感条纹叶枯病,生产应用受到限制。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为了发掘条

    科技传播 2011年13期2011-08-15

  • 迟熟中粳水稻新品种适应性研究
    应性等因素考虑,武运粳24、W013、镇稻461、南粳45、淮稻9号在江苏更有推广价值。迟熟中粳;新品种;品比试验为了充分发挥粮食生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加快粳稻新品种更新换代,筛选出更加适合在江苏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特安排了本次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淮稻13号、南粳45、华粳7号、淮稻9号、武陵粳1号、镇稻461、扬育粳1号、W013、运2674、武运粳24合计10个。1.2试验设计每一参试品种作为一个处理,以淮稻9号作为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1年1期201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