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螟

  • 几种巢脾保存方法
    封保存即可,防治蜡螟再次侵入巢脾,产卵繁殖,危害巢脾。巢脾密封保存方法有很多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巢脾放入巢箱,巢箱巢门用胶带封严,上面摞上装满巢脾的继箱,一般摞3~4层,巢箱与继箱或继箱与继箱之间的缝隙使用胶带纸封严。也可以把巢脾以10个为一组,使用塑料袋装好,袋口封严即可。冷冻法保存巢脾是一种快捷高效的方法,但对于常年转地放蜂的养蜂人来说不易实施,因没有冷冻室或大功率的冰柜可用。二、蜂群直接保存法转地蜂场如果保存巢脾数量不大,把少量巢脾放到隔板外侧即可,每

    中国蜂业 2023年9期2023-12-17

  • 取食农田残膜对大蜡螟种群延续的影响
    低[1-8],大蜡螟体内有能够降解聚乙烯塑料的微生物菌株[9-16],而地膜主要成分就是聚乙烯,研究取食农田残膜对大蜡螟种群延续的影响。对大蜡螟生物降解农田残膜的应用有实际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属鳞翅目、螟蛾科、蜡螟亚科、蜡螟属的完全变态昆虫[17]。目前,对大蜡螟有关降解塑料的研究主要偏向于其肠道微生物对塑料的降解,即提取并验证大蜡螟体内具有降解聚乙烯能力的菌株[9-11,13],也有一些通过对取食聚乙烯塑料

    新疆农业科学 2023年5期2023-06-20

  • 中蜂巢虫的综合防治
    均可危害。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对中蜂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巢脾、蜂箱、花粉的危害。巢虫会将贮存不当的巢脾及花粉吃净,当幼虫化蛹时会用在木质巢框、蜂箱上钻孔,从而造成蜂具的损坏;二是对蜜蜂幼虫或蛹的危害。由于中蜂不采蜂胶,巢脾脆弱,巢虫更容易在巢脾中穿行。巢虫以蜡屑为食,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穿成隧道,吐丝做茧,不但使巢脾失去使用价值,还使蜂群中出现大量“白头蛹”。巢虫严重危害蜂群的正常繁殖,最终导致群势下降或群体逃亡,巢虫的危害也是造成中蜂飞逃的主要原因

    中国蜂业 2022年4期2022-12-14

  • 蜡螟及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研究概述
    93)1 前言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俗称巢虫,是养蜂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蜂群害虫。大蜡螟作为危害养蜂业的农业害虫,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面,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发现其具有体内富含蛋白质、生命周期短、易于饲养且成本低廉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作为线虫学、真菌学、病毒学、细菌学、农药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以及昆虫病原体毒理学等研究的模式昆虫,比作为蜜蜂害虫受到了更多的关注[1,2]。然而,随着蜜蜂养殖规模的

    中国蜂业 2022年8期2022-09-08

  • 红脉穗螟寄生蜂寄主选择研究
    inton)、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L.)、黄粉虫TenebriomolitorL.、大麦虫Zophobasatratus(Fab.)均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自繁自养。其中,米蛾、黄粉虫和大麦虫采用麦麸饲养,大蜡螟采用人工饲料(吴艳艳等,2010)饲养。试虫饲养、寄主选择试验和接种比例试验均在室内开展,繁育温度为(26±1) ℃,湿度70%~75%。以自制60目网管(φ30 mm,长75 mm)为褐带卷蛾茧蜂繁育器材,以指形管

    生物安全学报 2022年2期2022-05-30

  •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NK杀虫蛋白处理后大蜡螟幼虫中肠细菌群落的变化
    内外学者重视。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是昆虫病原线虫重要寄主之一,人们常利用大蜡螟幼虫对昆虫病原线虫进行分离、诱集和对昆虫致病力进行测定[3]。可采用大蜡螟诱捕法分离韭菜土壤样品中的线虫,从异小杆属昆虫病原线虫肠道内分离到具有较高杀虫活性的肠杆菌株NK,通过其形态、生理和生化特征,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等手段将其鉴定为新属-肠杆菌属(Enterobacter)[4]。近年来,已有一些关于Bt杀虫蛋白对昆虫肠道细菌影响的研究报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5-23

  • 利用大蜡螟模型研究白念珠菌SUMO编码基因SMT3在致病性调控中的作用
    线虫等。近来,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幼虫作为宿主研究病原体的致病作用,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8]。相对于小鼠等,大蜡螟具有操作简便、购买便捷且价格低廉、生命周期短等优势,且其毒力实验结果与哺乳动物模型有很好的均一性。目前,大蜡螟幼虫作为宿主研究病原体的致病作用已在国际上有较多报道[9-11],但国内学者利用大蜡螟模型研究白念珠菌的致病作用却相对较少。本文主要建立大蜡螟感染白念珠菌模型,并探索SMT3基因在白念珠菌致病性调控中的作用。1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22年2期2022-05-09

  • 蜡螟幼虫降解塑料及可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
    内外研究已证实大蜡螟幼虫可以降解塑料,且与其肠道菌落密不可分[2]。此外,生物降解塑料现象也广泛存在于生活中,如大米中滋生的米象能轻易啃食咬破塑料米袋、面包虫不能用泡沫箱养、有塑料制品长期堆放的垃圾堆也会有黄粉虫的出现、海洋中的蛀船虫和钻孔蚌能够侵蚀聚乙烯和海底电缆等[3]。1 塑料及可降解塑料发展现状1.1 常见塑料的种类及其应用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生产工艺手段的进步,塑料制品工艺也将在未来不断得到优化。常见的塑料有如下类型。聚乙烯(PE):化学性质稳定,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21期2022-04-07

  • 以大蜡螟幼虫为模型研究伏立康唑抗茄病镰刀菌效果
    败[5-7]。大蜡螟幼虫作为一种昆虫模型,可以作为病原真菌感染模型,如曲霉、念珠菌等,且研究结果与哺乳动物模型有正相关性[8-10]。既往的研究表明,大蜡螟幼虫具有完善的先天免疫应答机制,并在上皮细胞防御、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应答上与哺乳动物共享进化模式并保持一致[11-13]。大蜡螟幼虫可以在25~37℃环境中生存,因此该模型适合于人体镰刀菌感染的相关研究[14-15]。大蜡螟幼虫模型与传统的哺乳动物感染模型相比,易存活,价格便宜,操作方便,实验周期短,已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22年1期2022-03-02

  • 如何防治巢虫
    巢虫的习性巢虫是蜡螟的幼虫,蜡螟是一种会飞的蛾,其发育也和蜜蜂一样,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蜡螟白天多潜伏,夜间活动。雌蛾与雄蛾大多在夜间交尾,经交尾后的雌蛾即可潜入蜂箱,将卵产于蜂箱的缝隙或蜡屑中。初孵化的幼虫在蜡屑中生活2~3天后,就可上脾危害。巢虫上脾后,潜伏在巢房的底部咬食巢脾蛀成隧道,导致蜂蛹发育受阻,当巢虫在巢脾中发育成5~6日龄时,由于身体长,食量越来越大,对巢脾的破坏力也就越大,工蜂才开始清除“白头蛹”,并啃咬有虫的巢脾,将巢

    中国蜂业 2022年9期2022-02-11

  • 不同曲霉感染大蜡螟幼虫模型的构建及曲霉毒力评价*
    、线虫、果蝇及大蜡螟幼虫成为了最常见的替代模型[6-7]。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L.)为鳞翅目螟蛾科蜡螟亚科蜡螟属昆虫,其幼虫免疫系统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构成,与哺乳动物相似[8];吞噬细胞介导幼虫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应答包括虫体黑化、调理素和抗菌肽的产生,其中黑化是由于幼虫黑色素的形成以及沉积造成的[9]。此外,大蜡螟幼虫繁殖能力强,生长周期短,容易饲养,无自残性,实验操作简单,且无需伦理审查[10-11]。故而,大蜡螟是一个合适的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11期2021-12-14

  • 蜡螟在真菌感染模型中的应用价值
    和进步至关重要。蜡螟动物感染模型最初用于细菌病原体的毒力和发病机制的研究[5-7],近年开始应用于真菌感染模型。蜡螟作为新的真菌动物感染模型,虽然缺乏统一的健康评定标准、繁殖条件不统一等会造成实验的偏差,但蜡螟动物感染模型相较于传统的哺乳动物感染模型生命周期短、价格低廉、操作简单且无伦理学限制,同时还可以了解真菌感染的全过程和免疫应答反应,为真菌毒力差异的初步研究、感染后的动态病理变化及体外药物敏感实验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动物感染模型。现就蜡螟在真菌感染

    医学综述 2021年3期2021-11-30

  • 昆虫病原线虫JLSY 003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48 h时对大蜡螟的致死率为93.1%[9];O.onirici对蔓越莓上的红头跳甲Systenafrontalis致死率为67%[11],对Sparganothissulfureana幼虫的致死率为75%,对蓝莓上的日本斑翅果蝇Drosophilasuzukii蛹的羽化率降低了78.2%[12]。George和Poinar[13]首次从美国的马陆Oxidisgracili中分离出O.myriophila,并命名,随后Erbaş等[14]和Al-Zaid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1年3期2021-08-11

  • 海南槟榔园昆虫病原线虫对红脉穗螟的致病力
    离。试验虫源:大蜡螟为本实验室内采用人工饲料(以蜂蜜、玉米粉及奶粉等为主要成分,并添加适量防霉剂)进行自繁自育的种群;红脉穗螟幼虫采自海南省文昌市郊区槟榔园,带回实验室内以槟榔心叶进行继代培养4代以上,挑选健康的3龄幼虫供试。1.2 昆虫病原线虫分离采用大蜡螟诱集法[12,13]。将采集的土样进行适当晾晒,调整土样含水量为8%~10%后,每份土样平均分成3份(作为3次重复)装入样品杯中,每个杯中土样量约为300 g,分别放入大蜡螟老熟幼虫8头。每天上、下午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1年3期2021-08-11

  • 分离自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Aspergillus lentulus在蜡螟模型上的毒力初探
    究,本研究设以大蜡螟为感染模型[13-15],通过生存时间、组织病理、真菌负载量等综合评价A.lentulus的毒力。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实验菌株Aspergilluslentulus临床株(编号:XYZ 10198)、A.lentulus标准株(菌号:XYZ 10200)、烟曲霉(菌号:XYZ10186)、白念珠菌(茵号:XYZ9013)来自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真菌室。实验动物 蜡螟5龄幼虫125只,平均重量300 mg,长度2.5 cm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21年3期2021-06-29

  • 蜡螟成虫3个醛氧化酶基因的鉴定、序列特征与组织表达模式
    2019)。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蜡螟亚科Galleriinae,是危害养蜂业的重要害虫之一(杨爽等, 2016)。大蜡螟成虫在蜂巢中产卵,孵化的幼虫蛀食巢脾,为害严重时,整箱巢脾被毁,导致群蜂飞逃(Kwadhaetal., 2017)。目前已被鉴定出的大蜡螟成虫性信息素组分有3种,分别为壬醛(nonanal)、十一醛(undecanal)和5,11-二甲基二十五烷(5, 11-d

    环境昆虫学报 2021年2期2021-05-15

  • 浅谈中蜂巢虫防控技术
    物学特性,从清理蜡螟隐匿处、阻止其入侵途径、消除其生存条件、斩断其上脾通道、清除蜡螟卵虫等方面入手,结合饲养强群、加强蜂群管理、改善蜂群生活条件等措施进行预防巢虫,并配合换箱、换脾,达到综合防控的目的。具体措施如下。1 饲养强群强群不仅生产上表现突出,而且在防病抗敌等方面更胜一筹,所以饲养强群,提高蜂群自身的抵抗力是防控巢虫的根本措施。在日常管理中要保持蜂多于脾,合并弱小群,抽出多余巢脾等。2 管理巢脾2.1及时紧脾 在蜂群出现蜂少于脾时,要及时紧脾。特别

    浙江畜牧兽医 2021年4期2021-03-27

  • 混配精油纳米乳液制备及其对大蜡螟生物活性
    321000)大蜡螟是蜂群的主要害虫之一,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昆虫,会攻击和破坏蜂巢。其幼虫不仅取食蜂蜡,还会在蜂巢内留下大量隧道,这给养蜂业造成严重伤害[1]。由于蜜蜂对粮食生产有巨大贡献,大蜡螟对其造成的伤害已给全球粮食和营养安全构成威胁,已引起广泛关注与担忧[2-3]。而作为一种低毒、易降解、具有选择性等多种优势的天然杀虫剂,植物精油受到广泛关注[4]。植物精油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易于挥发、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有的种类具有杀虫灭菌的效果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2期2021-02-02

  • 日本追寄蝇对替代寄主的选择性
    蚕、甜菜夜蛾、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和桉蝙蛾(Endoclyta signifer)幼虫为寄主进行试验。家蚕和大蜡螟幼虫为室内累代繁殖所得;甜菜夜蛾幼虫由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用玉米苗饲养;桉蝙蛾幼虫为野外捕捉幼虫后筛选的老熟幼虫,接于桉树木段备用,捕捉方法参考文献[12]。仪器有恒温水浴箱、75%酒精、2个40瓦头灯和收蝇笼。1.2 试验方法1.2.1 日本追寄蝇替代寄主的初步筛选2018年6 月— 2019年7月,在马尾松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4期2021-01-16

  • 蜡螟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华321017)蜡螟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蜡螟亚科Galleriinae蜡螟属Galleria昆虫,危害养蜂生产的蜡螟主要有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和小蜡螟Achroiagrisella(Ellisetal.,2013),其中对养蜂生产危害最严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当属大蜡螟蜡螟发育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危害以幼虫期为主(Kwadhaetal.,2017)。大蜡螟初孵幼虫由于体小,爬行速度快,

    环境昆虫学报 2021年3期2021-01-06

  • 球形孢子丝菌伊曲康唑耐药株在大蜡螟模型中的毒力和耐药性评价
    多[5-6]。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L.)属于鳞翅目螟蛾科蜡螟亚科蜡螟属昆虫,其幼虫固有免疫特点与哺乳动物相似,且具有蛋白质丰富、生长周期短、便于繁殖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病原菌感染模型进行致病机制和药物评价的研究[7-8]。目前已成功建立申克孢子丝菌和巴西孢子丝菌大蜡螟感染模型[9],而球形孢子丝菌大蜡螟感染模型尚未建立。本课题组前期在1例伊曲康唑治疗失败的孢子丝菌病患者皮损中分离出球形孢子丝菌,其体外药敏显示对伊曲康唑耐药[10]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4期2020-09-02

  • 蜡螟卵粒快速计数法
    生物与化学学院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L.)是蜜蜂重要的害虫,其幼虫寄生于蜂巢内,喜上脾吞食蜂巢,善钻蛀隧,损坏蜂巢,又被称为“巢虫”[1]。大蜡螟危害严重时,中蜂群内会产生大量“白头蛹”,导致子脾不能正常羽化[2],当无法得到控制时便会弃巢飞逃,其幼虫会破坏蜂群内所有空巢脾。而大蜡螟对意蜂的危害则主要表现在侵染弱群,破坏蜜粉脾,给蜂农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图1 大蜡螟生活史(a 卵,b 幼虫,c 蛹,d 成虫)大蜡螟为完全变态昆虫

    中国蜂业 2020年7期2020-08-21

  • 不同繁育器材对褐带卷蛾茧蜂繁育效果比较
    防潜力,并且以大蜡螟为寄主进行室内繁育时,发现不同的饲养器材饲养后,该寄生蜂的出蜂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文针对褐带卷蛾茧蜂,从不同方面研究了繁育器材的差异对该蜂繁育效果的影响,以期为褐带卷蛾茧蜂的室内规模化繁育提供技术支持。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供试虫源:供试褐带卷蛾茧蜂均采自海南省屯昌县槟榔园中,在室内选用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Linnaeus繁育5代以后,选择新羽化交配的雌性健康个体供试。繁育器材:繁育器材选用5种自制或购

    环境昆虫学报 2020年3期2020-07-07

  • 康宽对大蜡螟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测定
    550001)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L.)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蜡螟亚科(Galleriinae)、蜡螟属(Galleria Fabricius),又名巢虫、绵虫、隧道虫,是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最主要的虫害之一[1,2]。大蜡螟是世界性大害虫,分布广泛,主要以幼虫危害蜜蜂,1~2 龄幼虫沿着巢脾内有蜜蜂幼虫残余物及茧衣的巢房蛀食巢脾,驻坏蜂具[3];3~4 龄

    中国蜂业 2020年4期2020-06-06

  • 分离自1例COPD患者的Aspergillus lentulus菌株对蜡螟幼虫生存率、体表黑色素化及活动度的影响
    将各菌株分别感染蜡螟幼虫,并比较蜡螟幼虫的生存率、黑色素化、活动度,旨在评价A.lentulus的毒力强弱,为探索更有效的IFI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培养、分离及菌悬液配置A.lentulus患者菌株(菌号:XYZ 10188,由2011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患有5年COPD的老年男性患者痰标本中分离)、A.lentulus标准菌株(菌号:XYZ 10192)、烟曲霉菌(菌号:XYZ10110)、白色念珠菌(菌

    山东医药 2020年12期2020-05-20

  • 饲养密度对大蜡螟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030801)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L.)属鳞翅目,螟蛾科,是重要的蜂群和蜂巢害虫,给养蜂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大蜡螟幼虫对野外和人工蜂群的危害都十分严重,被认为是造成一些地区野生蜂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1]。此外,大蜡螟作为昆虫病原生物毒理学研究的模式生物也受到很多关注[2-4]。其幼虫通常被用作感染模型研究细菌的毒性、致病性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5-7],还常用于线虫诱捕和繁殖[8-10]、寄生蜂扩繁[11]等研究。因此,这些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年7期2020-03-16

  • 广东地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微生物学特征
    对分析。1.6 蜡螟实验参照文献中蜡螟实验标准方法[18],并做简要修改。1.6.1方法 收集孵育于LB琼脂平板上18-20 h分纯的临床肺炎克雷伯菌,将单菌落加PBS(PH=6.5)调麦氏比浊度为0.5,按照预先涂板计算的0.5麦氏的菌落量(cfu/ml)。依照10的倍数进行稀释,得到104-107cfu/ml的细菌悬液。实验组注射肺炎克雷伯菌菌液,对照组仅注射PBS。注射蜡螟的菌液需再次涂板计数验证细菌量。1.6.2蜡螟体内注射 选取300-400 m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6期2020-02-22

  • 蜡螟的非凡听力
    它碰上的猎物是大蜡螟呢。大蜡螟是鳞翅目螟蛾科蜡螟亚科的昆虫,昼伏夜出,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仅从外表上来看,大蜡螟与其他那些被蝙蝠果腹的飞蛾没有太大的区别。可为什么号称动物界出色猎手的蝙蝠吃不到大蜡螟呢?那是因为大蜡螟拥有强大的听力,它能够听到的声波频率最高可达300千赫兹,而人类能听到的声波頻率最高仅为20千赫兹,大蜡螟听力的灵敏度是人类的150倍。众所周知,蝙蝠能够利用生物声呐系统进行回声定位,在完全漆黑的环境下搜寻猎物。蝙蝠首先发射超声波,而后截获遇到物

    知识窗 2019年9期2019-10-09

  • 蜜蜂的敌害防治措施
    程中,经常会受到蜡螟、胡蜂、蟾蜍等动物的危害,它们骚扰蜂群、破坏巢脾或捕食蜜蜂。蜜蜂受到敌害后,轻者群势下降,重者除采集蜂大量死亡外,甚至造成整群或全场覆灭,给蜂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养蜂生产中蜂农应加强对蜂群的管理,避免使蜂群受到敌害威胁,从而保障蜂群健康和养蜂效益。一、大蜡螟(一)为害特点大蜡螟,俗称巢虫或蜡蛾,对蜜蜂的危害性很大。巢虫有2种,即大蜡螟和小蜡螟,危害蜜蜂的主要是大蜡螟,小蜡螟以为害储藏的巢脾为主,对蜜蜂不构成危害。大蜡螟的成虫把卵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9年1期2019-09-10

  • 巧用寄生蜂防控中蜂巢虫
    生巢虫的寄生蜂有蜡螟绒茧蜂(Apanteles galleriae) 和蜡螟凹头小蜂(Antrocephalus galleriae)。这2种蜂自然存在于蜂巢内,是大蜡螟和小蜡螟的天敌。游兰韶等[1]和何建云等[2]报道分别在贵州仁怀县和湖南长沙中蜂巢内发现有这2种寄生蜂,代平礼等[3]报道在山西石楼县义牒镇中蜂场发现蜡螟凹头小蜂。笔者在浙江杭州的实验蜂场发现蜡螟绒茧蜂,且该寄生蜂在蜂群里的发生率很高。推测这2种寄生蜂广泛分布于中蜂分布区,但因个体小、数量

    蜜蜂杂志 2019年12期2019-06-16

  • 紫外辐射对9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存活率和致病力的影响*
    中常用测试昆虫大蜡螟为目标昆虫,探究紫外辐射对昆虫病原线虫生物学特性如存活率与致病力的影响,可为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叶面害虫提供理论依据,以期进一步揭示昆虫病原线虫对 UV-B辐射的适应特性。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由甘肃农业大学昆虫生态实验室养殖,试验用 5龄老熟幼虫其平均重量为0.3 g左右,使用前需经滞育处理,防止大蜡螟老熟幼虫吐丝、化蛹。昆虫病原线虫:从甘肃省诱集分离得到的9个品系,分别为异小杆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年6期2019-06-12

  • 低湿胁迫对昆虫病原线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料供试寄主昆虫大蜡螟。试验用5龄幼虫,平均质量为0.3 g,使用前需经滞育处理防止其吐丝,化蛹[16-17]。昆虫病原线虫为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megidis0627M、H.brevicaudis0641TY、H.marelatu06 39G;斯氏线虫Steinernemafeltiae0619HT、S.bicornutum0631PG、S.affine0619M、S.kraussei0657L、S.karii0663YC,均由甘肃省农

    草原与草坪 2019年1期2019-03-16

  • 怎样养好中蜂(六)
    ,1周治愈。3.蜡螟蜡螟分为大蜡螟和小蜡螟,喜欢藏于箱底蜡屑和缝隙中产卵孵化。大蜡螟以危害无蜂巢脾为主;小蜡螟在箱底孵化后上脾危害幼虫,以打隧道形式在子脾穿梭,造成许多白头蛹,严重的可达15%以上。防治方法:(1)每隔10天清理箱底1次,基本可消除危害,不消除蜡屑的蜂群白头蛹病会很严重。(2)蜂多于脾能阻止大部分巢虫上脾危害,甚至能将巢虫拖出箱外。(3)将空巢脾放入-7℃的冰柜中,5小时即可杀死虫卵,灭虫效果好。(4)多余空脾放在继箱中套上塑料膜,用硫磺燃

    中国蜂业 2019年3期2019-01-08

  • 蜜蜂的敌害防治措施
    程中,经常会受到蜡螟、胡蜂、蟾蜍等动物的危害,它们骚扰蜂群、破坏巢脾或捕食蜜蜂。蜜蜂受到敌害后,轻者群势下降,重者除采集蜂大量死亡外,甚至造成整群或全场覆灭,给蜂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养蜂生产中蜂农应加强对蜂群的管理,避免使蜂群受到敌害威胁,从而保障蜂群健康和养蜂效益。一、大蜡螟(一)为害特点大蜡螟,俗称巢虫或蜡蛾,对蜜蜂的危害性很大。巢虫有2种,即大蜡螟和小蜡螟,危害蜜蜂的主要是大蜡螟,小蜡螟以为害储藏的巢脾为主,对蜜蜂不构成危害。大蜡螟的成虫把卵

    河南农业 2019年1期2019-01-06

  • Plastic-eating Bugs? It’s a Great Story—But There’s a Sting in the Tail
    t.[4]虽然大蜡螟(也称大蜡蛾)的幼虫能够迅速吃掉聚乙烯(和聚丙烯关系紧密,二者同是塑料垃圾的主要类型),但是若想行之有效地解决塑料垃圾问题,需要的蜡螟不可胜数。仅在英国,每年就丢弃200万吨塑料垃圾。按照研究人员报道的消耗速度——每条虫子每天大概消耗2毫克塑料,那么处理掉这200万吨塑料垃圾,需要数十亿只毛虫夜以继日地吃上一整年。[5]Quite aside from how and where you’d farm all these bugs, t

    英语世界 2018年10期2018-11-28

  • 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鉴定大蜡螟雄性信息素成分
    030801)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L.)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蜡螟亚科(Galleriinae)蜡螟属(GalleriaFabricius)昆虫,在我国1年发生2~5代,世代重叠,每个世代都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发育阶段,幼虫(别称巢虫)以蜜蜂巢脾为食,容易在群势较弱的蜂群和长时间存放不加以处理的巢脾上孳生,钻蛀隧道、吐丝做茧、破坏巢脾,使蜜蜂幼虫和蛹都受到伤害,造成大量“白头蛹”,为害轻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4期2018-03-26

  • 防治蜂巢虫刻不容缓
    更为严重。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常见的有成虫和幼虫2种。成巢虫体长3cm左右,幼巢虫2cm左右。巢虫繁殖快,卵和幼虫生活力很强,危害性极大。主要危害弱蜂群,并在巢房底部吐丝作茧,在巢脾中打隧道蛀坏巢脾和在巢脾上蛀食蜡质,并伤害蜜蜂幼虫和蜂蛹。被害蜂群出现秋衰,影响蜂蜜的产量和质量,常造成蜂群逃亡(34%)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故在蜂群度夏期间,务必做好对巢虫的预防和杀灭工作。1.由于巢虫主要为害弱蜂群,因此,要在夏季到来时管理好蜂群,保持蜂多于脾,巢脾上有充足的

    兽医导刊 2018年13期2018-03-19

  • 有效防治巢虫
    11942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产生“白头蛹”,常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死亡。因此,在日常的管理时,应采取合理的饲养方法、及时消除巢虫的生存空间、切断巢虫繁殖途径等,做到“防”、“治”结合,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巢虫对蜂群的危害。1.用糖蜡浆将糖浆与纯蜂蜡按1∶1比例制成糖蜡浆,放在蜂场引诱蜡螟前来取食,使其溺死其中,这样可减少巢虫密度。切记白天必须收

    中国蜂业 2018年8期2018-01-20

  • 白色垃圾“终结者”
    蜂人视为害虫的大蜡螟的幼虫居然成功逆袭,肩负起消除白色污染的重要角色。研究人员无意中发现,大蜡螟的幼虫竟然会主动取食聚乙烯塑料。蜂蜡是一种天然的聚合物,野生的大蜡螟幼虫主要取食蜂蜡,也许因为蜂蜡与聚乙烯的化学结构相似,大蜡螟的幼虫才选择新的食谱。实验研究表明,与微生物这类“分解者”相比,大蜡螟的幼虫在取食速度上拥有极大的优势。数百只虫子放在一个塑料袋上,40分钟之内,袋子上会显现出肉眼可辨的小洞。而且,科学家发现这种幼虫能将塑料大餐完全消化,并将其化学成分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17年8期2017-09-22

  • 蜡螟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030801)大蜡螟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杨爽1,2刘位芬1赵慧婷3杜亚丽2潘建芳2王树杰2郭丽娜2徐凯2姜玉锁2(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蒙自661101;2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太谷030801;3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太谷030801)为明确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L.)触角外部形态及其感器的种类与分布,取刚羽化的大蜡螟雌、雄成虫各3头,用镊子取其完整触角,样品脱水处理后,利用扫描电镜对大蜡螟雌、雄成虫触角形态

    中国蜂业 2017年2期2017-06-01

  • 一种易于实验室批量繁殖大蜡螟的方法
    实验室批量繁殖大蜡螟的方法刘位芬1梁 铖1宋文菲1苗春辉1张学文1杨 爽1,2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蒙自661101;2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太谷030801)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蜡螟亚科(Galleriinae),蜡螟属(Galleria)昆虫,是世界范围内蜂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害虫,对养蜂业是一种害虫,但其幼虫具有生长周期短、饲料来源丰

    中国蜂业 2016年6期2016-09-21

  • 蜡螟气味受体基因Gmel/Orco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30801)大蜡螟气味受体基因Gmel/Orco的克隆与序列分析杨爽1,2,赵慧婷3,宋文菲1,孟娇2,杨珊珊2,杜亚丽2,潘建芳2,王树杰2,姜玉锁2*(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蒙自 661101; 2.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太谷 030801;3. 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太谷 030801)为进一步研究大蜡螟嗅觉通讯分子机制和寻求新的大蜡螟防治技术,本研究克隆了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L.的气味受体基因G

    环境昆虫学报 2016年4期2016-08-23

  • 蜡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概述
    太谷0080)大蜡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概述杨爽1,2张学文1宋文菲1苗春辉1赵慧婷3姜玉锁2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蒙自661101;2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太谷030801;3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太谷030801)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 L.)是全球范围内蜂群中普遍存在的害虫,给世界养蜂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大蜡螟作为养蜂业害虫,最初的研究重点为对其防治方法的探索,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含有丰富的蛋白

    中国蜂业 2016年3期2016-01-30

  • 中蜂巢虫防治研究进展
    巢虫[1,2]是蜡螟的幼虫,属鳞翅目、螟蛾科。蜡螟分大蜡螟和小蜡螟。两者都是中蜂的主要敌害,以蜡屑为食,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常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死亡。受巢虫危害的蜂群,群势较弱,繁不起蜂,生产力下降或消失,给蜂农造成极大的损失。巢虫为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3]。卵呈椭圆形,表面光滑,初产时白色,后渐变灰白或微黄幼虫。头部棕色,胸、腹部淡黄或乳白色。

    中国蜂业 2016年2期2016-01-29

  • 动物听力的吉尼斯纪录
    单比听力,那么大蜡螟是动物中的佼佼者,它们能听到的频率是如此之高,以至于目前还没有一种动物能发出这种超声波。在交配季节,每当太阳落山之后,雄性大蜡螟就开始趴在树上向雌性叫唤了。我们根本听不到它们的叫声,因为其频率在90~95千赫兹之间,远远超出了人耳的听力范围。假如这个世界上都是大蜡螟的“自己人”,那么它们的听力只要停留在95千赫兹也就足够了。但问题是,它的天敌蝙蝠能发出的超声波大约在110千赫兹,有的甚至高达212千赫兹。为了觉察蝙蝠们的举动,以免杀身之

    中外文摘 2015年12期2015-11-23

  • 从“三无”着手,减少巢虫对蜂群的危害
    4099)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因此,掌握防治巢虫技术,对中蜂生产非常重要。在日常蜂群管理时,控制巢虫对中蜂群的危害,主要从糊牢蜂箱无缝隙、勤扫箱底无蜡屑、饲养强群无露脾三个方面着手。一、糊牢蜂箱无缝隙巢虫一般在夏秋两季较多。蜡螟多在夜间从蜂箱缝隙及巢门钻入蜂箱,在蜡渣上产卵。要及时修补破旧的蜂箱,堵塞

    中国蜂业 2015年8期2015-01-24

  • 基于自然养殖谈中华蜜蜂的病敌害防治
    华蜜蜂敌害较多,蜡螟及胡蜂则具有危害时间长,难以避免,难以根除的特点。3.1蜡螟3.1.1受害特点:蜡螟属鳞翅目,蜡螟科,蜡螟又分为大蜡螟和小蜡螟,主要以幼虫时期危害蜂群,因蜡螟幼虫主要蛀食蜜蜂巢脾为害,故俗称巢虫、绵虫等。大蜡螟的幼虫体长2 cm以上;而小蜡螟幼虫体长则不超过2cm。大蜡螟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均有发生,而小蜡螟在我国南方发生较普遍,尤其对中蜂危害更为严重[13,14]。据徐祖荫等1979~1980年对贵州锦屏县中蜂群的调查,受到大蜡螟危害的蜂

    中国蜂业 2015年12期2015-01-24

  • 山西中蜂群中发现蜡螟洼头小蜂
    p),以及寄生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的蜡螟绒茧蜂(Apanteles galleriae Wilkinson)和蜡螟洼头小蜂(Antrocephalus galleriae Subba Rao)[1]。2014年3月在山西省石楼县义牒镇中蜂场中发现蜡螟洼头小蜂。游兰韶报道曾在贵州仁怀县中蜂巢箱内发现有寄生大小蜡螟蜡螟洼头小蜂。雌蜂成虫体长6~7 mm,体黑褐色,触角11节,胸部背面有粗刻点,小盾片长大于宽,并胸腹节短,腹部向端部

    中国蜂业 2014年6期2014-05-25

  • 物理法助中蜂平安度夏
    定时清扫箱底,使蜡螟无处产卵,所以蜂群发展很快。蜂箱要严实,若箱底出现缝隙,用猪血调和石灰刮涂补上,让蜡螟无处产卵繁殖巢虫,蜂箱摆放要前低后高。在每个流蜜期结束后,所有蜂箱要用开水冲洗一次,进行消毒,又便于工蜂顺利地清除杂物。要定期清扫箱底,及时更换老脾,增添新脾,养成强群,要保持蜂多于脾。缺糖要及时喂糖,使工蜂较好地护脾。定时清扫箱外杂物,使蜡螟无藏身之地。及时调整蜂群,要让其均衡发展,要始终保持蜂多于脾,要不定期更换老脾,增添新脾,便蜂子时刻处于旺盛状

    中国蜂业 2014年8期2014-05-09

  • 桂中地区中蜂巢虫的综合防治
    治结合。巢虫又称蜡螟蜡螟分为大蜡螟和小蜡螟,大蜡螟主要危害保存不好的的巢脾及蜂少于脾的蜂群,小蜡螟主要为害仓储巢脾、蜂蜡和巢蜜。蜡螟是饲养中蜂的一大敌害,在桂中地区,每年3月至12月都有它们危害蜂群的活动踪迹,最为严重的是夏秋季节,此时外界蜜粉源逐渐开始减少,缺粉缺蜜,气温高、干燥,蜂群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蜜蜂护脾能力逐渐减弱,巢虫非常猖獗,此时巢虫潜入子脾,在巢脾底部咬洞形成隧道。巢虫穿过的子脾,咬伤咬死蜜蜂幼虫、蛹和即将出房的幼蜂。被巢虫咬死的幼虫

    中国蜂业 2014年12期2014-01-24

  • 影响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杀虫活性相关因子研究
    酵时间等因子对大蜡螟5龄幼虫杀虫活性的影响,为研究开发新的杀虫基因及杀虫资源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共生菌斯氏线虫[Steinernemakraussei(Steiner)]的0657L和0622L品系,S.affine(Bovien)的0664YM品系中分别分离得到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SKX0657、SKX0622和SAX0664;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megidis(Poinar)]的0627M

    植物保护 2013年5期2013-09-28

  • 长沙地区中华蜜蜂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调查
    洲幼虫腐臭病,大蜡螟、小蜡螟、金环胡蜂、黑盾胡蜂等。同时针对几种危害较为严重的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发 生高峰集中在 3、4月间,蜡螟的发生高 峰在 5~11月间,胡蜂的发生高峰在 5~10月间。还针对几种主要病虫害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中蜂;病害;虫害;调查;防治中华蜜蜂为我国特有的蜜蜂品种,普遍分布于我国大多数省市和地区。在我国,中华蜜蜂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农作物授粉和蜂产品生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作物研究 2013年3期2013-04-24

  • 浅谈巢虫防治
    框饲养的中蜂群,蜡螟产的卵通常孵化几天后小巢虫就能从蜂箱底部顺蜂箱壁上行爬到巢脾上,长大后又离开巢脾作茧化蛹。根据蜡螟产卵的习性,我们总是发现蜂箱内偶有蜡螟存在,哪怕是再紧密的蜂群。然而,野外的自然蜂巢中,空旷阴暗的空间里,自然蜂团群势强大而少有巢虫危害;在潮湿的土洞石洞里也少有巢虫危害;箱底部有足够空间蜜蜂能不断往下造脾,蜂群也少有巢虫危害。观其现象,蜂巢上部蜜蜂稀疏,强群甚至将上部巢脾全部暴露在外,蜜蜂主要集中在蜂球底部子脾区。被蜜蜂啃咬的老巢脾碎渣掉

    中国蜂业 2013年10期2013-01-24

  • 三防巢虫
    巢蜜中常常隐藏有蜡螟的卵和小巢虫,采用冷冻方法杀灭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3)及时消灭巢虫的成虫——蜡螟,也能防止巢虫滋生。巢虫一般在夏秋两季较多。蜡螟多在夜间从蜂箱缝隙及巢门钻入蜂箱,在蜡渣上产卵。第一,修补破旧的蜂箱,堵塞蜂箱缝隙,傍晚用稻草将巢门遮掩或关闭巢门,防止蜡螟夜间爬入箱内。第二,养蜂人应经常用蝇拍拍打蜡螟。第三,利用蜡螟的趋光性,天黑后,在放置蜂具的屋子里,用手电筒照亮墙壁的一角吸引蜡螟,发现一只打死一只。第四,将糖与纯蜂蜡1∶1比例的糖蜡浆

    中国蜂业 2013年11期2013-01-23

  • 养蜂业相关主要寄生蜂
    ap,以及寄生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的蜡螟绒茧蜂Apanteles galleriae Wilkinson和蜡螟凹头小蜂Antrocephalus galleriae Subba Rao。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简要总结了寄生蜂特性和应用,并介绍了养蜂业相关寄生蜂,为蜂业工作者提供参考。1 寄生蜂生物学特性及利用成功的寄生蜂1.1 生活习性寄生蜂一般都是成虫积极地寻找寄主,当发现寄主后,将卵产于体表或体内。幼虫孵化后取食寄主的营养,和寄

    中国蜂业 2012年1期2012-11-28

  • 蜜蜂是天然“麻醉师”
    虫特别有效,如大蜡螟和狄氏瓦螨等。而后,研究人员以大蜡螟幼虫和老鼠坐骨神经标本为麻醉对象,比较了2-庚酮与常用局部麻醉剂利多卡因的特点,发现二者的特性极为相似,作用原理也一样,都是通过阻断某些钠离子通道来达到麻醉效果,但前者的毒性更低。研究人员指出,作为一种比传统麻醉剂毒性更低的天然物质,2-庚酮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未来有望以此生产出供人类与动物使用的新型局部麻醉剂。

    河南科技 2012年21期201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