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率

  • 热活化过硫酸盐氧化聚丙烯酰胺降黏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式中:Δη为降黏率,%;η0为HPAM溶液初始黏度值,mPa·s;η为处理后HPAM溶液黏度值,mPa·s。2 结果与讨论2.1 温度对热活化PS体系降低HPAM黏度的影响采用超级恒温水浴对水样控温,ρ(HPAM)=1 000 mg/L,磁力搅拌下连续反应1 h,考察t=15、25、35、45、55 ℃对HPAM黏度的去除效果。间隔一定时间取样测量水样黏度情况,结果见图1。t/min图1 温度对热活化PS体系降低HPAM黏度的影响2.2 c(Na2S2O

    化工科技 2022年2期2022-07-29

  • 谷氨酸二乙酸四钠类Fenton氧化法对减阻剂EM50的降黏效果
    下的黏度,计算降黏率,确定适宜的金属离子配合物种类、GLDA与金属离子摩尔比及配合物溶液加入量(100 mL EM50溶液中加入配合物溶液的体积,mL)。1.3.2 反应条件实验在n(GLDA)∶n(Fe2+)=1.0∶1,c(GLDA)=c(Fe2+)=0.10 mol/L的配合物加入量为1.0 mL的条件下,考察反应pH、反应温度、溶液矿化度等对EM50溶液降黏效果的影响。2 结果与讨论2.1 配合物体系的确定2.1.1 金属离子的确定在GLDA与金属

    化工环保 2022年3期2022-07-21

  • 稠油原位催化改质催化剂研究进展
    催化剂可使稠油降黏率分别达到95.6%和99.3%。两种催化剂在实验中表现出了不同的作用机制,Fe3+催化剂主要作用于胶质、饱和烃和含氧基团,而Mo6+催化剂主要作用于沥青质、芳香烃以及含硫基团。樊泽霞等[11]研究了水溶性分散型催化剂NiSO4、VOSO4、FeSO4以及供氢剂对胜利单家寺油田超稠油催化改质效果的影响。在250°C和24 h的实验条件下,发现四氢萘、二氢蒽、环烷基直馏柴油以及催化裂化澄清油4种供氢剂中,四氢萘对于催化改质的影响最为显著。同

    当代石油石化 2022年6期2022-07-01

  • 海上智能测调注聚工具对聚合物性能影响实验分析
    测调工作筒后的保黏率。实验在不同流量、压力的情况下对工具前、后的聚合物溶液进行取样,对工具前、后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分析聚合物在注聚测调工作筒前后的黏度损失情况[13-14]。2.1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主要研究测调注聚工作筒对流经通过的聚合物黏度影响,定量获得不同压降条件下黏度损失状况,以及测调注聚工作筒不同开度条件下的黏度损失值,进一步获得不同工况下的聚合物黏度损失值[15]。2.2 实验流程介绍黏度损失实验分析流程如图2所示,上

    辽宁化工 2022年5期2022-05-28

  • 孤岛稠油水热裂解硫化氢产生速率模拟实验
    度、含硫量等。降黏率计算公式为:(1)式中:η—降黏率,%;μ0—稠油初始黏度,mPa·s;μ1—水热裂解后稠油黏度,mPa·s。脱硫率计算公式为:(2)式中:γ—脱硫率,%;C0—原油中总硫初始含量,%;C1—水热裂解后原油中总硫含量,%。稠油中总硫含量测定:按照GB/T 387—1990《深色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实法》,使用管式炉法测定深色石油产品的硫含量,用质量百分数表示。生成气体体积测定:经减压阀减压至常压,用排液法测定气体体积,并换算成25 ℃下的数

    钻采工艺 2022年1期2022-03-30

  • 适合超稠油油藏的新型复合降黏剂优选及性能评价
    .2.1 稠油降黏率的评价方法 参照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企业标准Q/SH1020 1519-2016《稠油降粘剂通用技术条件》中降黏率的测定方法,首先,在50℃下测定超稠油样品的初始黏度值,然后,在280g超稠油样品中加入120g的降黏剂水溶液,在50℃水浴锅中恒温1h,并使用搅拌器在250r·min-1的条件下搅拌2min,然后,迅速测定其黏度值,与初始黏度相比计算降黏剂的降黏率。1.2.2 复合降黏剂耐温抗盐性能评价方法 使用不同矿化度的模拟地层

    化学工程师 2021年11期2021-12-03

  • 表面活性剂/有机碱对辽河稠油乳状液的影响
    醇胺复合体系的降黏率,研究发现,与有机碱复配形成的复合体系可以有效降低稠油的黏度,体系的降黏率可达到98.1%。唐琳[6]的研究表明,有机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体系兼顾提高驱油剂黏度和降低界面张力两种作用,可将Ca2+等高价金属离子络合起来,有效减轻管道腐蚀和结垢。郭淑凤[7]采用旋转滴法研究有机碱复合体系与正癸烷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发现有机碱与表面活性剂具有协同效应,可以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杨开[8]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有机碱替代无机碱,可以有效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年5期2021-11-15

  • 金家油田微生物稠油降黏剂的研制与评价
    黏度,计算乳化降黏率[20]。称取30 g 通38稠油置于150 mL烧杯中,按照油剂比1∶1的比例加入30 mL 0.5%的RF180降黏剂,静置在46 ℃恒温箱中24 h,选取上部稠油测定原油的黏度,计算静置降黏率[21]。1.2.6 RF180对通38稠油的乳化分散的分析方法按照《稠油降黏剂通用技术条件》(QSH1020 1519—2016)进行实验,将RF180与通38稠油按照1∶1进行混合后,在46 ℃恒温箱中保温1 h,然后在46 ℃下250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年28期2021-10-20

  • 原油降黏剂的制备及优化
    如下:1.3 降黏率计算公式其中:a为原油黏度;b为加入降黏剂后原油的黏度.2 实验结果与讨论2.1 降黏剂中单体酯的合成研究采用溶剂直接酯化的方法,以甲苯为携水剂进行酯化反应.2.1.1 阻聚剂的量对酯降黏率的影响反应中的甲基丙烯酸为不饱和羧酸,在反应过程中,由于加热导致甲基丙烯酸和醇反应生成的高级酯存在聚合现象,因此,需要对苯二酚作为阻聚剂来抑制反应过程中的聚合.在物料物质的量比为1.2∶1、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0 %、反应时间为3h的条件下,考查阻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09-24

  • 油溶性催化剂PAS-Zn 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的水热催化改质降黏率分别为43.62%、46.74%、50.04%,PAS-Zn 是三种催化剂中催化效果最佳的。2.2.2 产出油的四组分分析 对比三种催化剂催化改质前后油样的SARA 组成,结果(见表2)。表2 稠油在不同催化剂改质前后的四组分通过表2 稠油改质前后四组分相比发现,三种催化剂水热催化改质后油样的饱和分和芳香分含量均增加,相应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降低,而催化剂PAS-Zn 改质后的油样中有5.21%的重组分(胶质+沥青质)转成轻组分(饱和烃+芳

    石油化工应用 2021年8期2021-09-17

  • 一种气态试剂的降黏与回收装置及实验研究
    性,针对性强,降黏率不高,用量大,成本高,单独使用很难满足油田降本增效的要求[12];水溶性降黏剂主要通过乳化作用使稠油与水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以达到降低稠油黏度的目的。传统的水溶性降黏剂难以成功使超稠油乳化,乳化后也存在难以破乳、污水处理难等问题[13-14]。针对因化学降黏剂在使用中降黏率低或成本高、现有测试装置和方法无法开展气态试剂降黏实验的问题,本工作研制了低蒸气压气态试剂降黏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研究了试剂的降黏性能,旨在研发安全、高效、经济的新型

    石油化工 2021年5期2021-06-15

  • 基于正交设计的超声波稠油降黏实验
    黏度对比,计算降黏率。本工作所有试样的黏度均在流变仪扭矩为50%的条件下测定。2 结论与讨论2.1 正交实验结合超声波稠油降黏的实际情况,主要考虑油样稀稠比、超声波作用时间、测量温度、超声样机电功率这4 个因素的影响,对4 个因素分别选择3个不同的水平,设计的因素水平表见表2。将各因子安排在L9(34)正交表上,并以降黏率为评价稠油黏度变化的指标,由实验数据计算的结果见表3。本工作通过极差R评价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极差R越大,表明该因素对降黏率的影响

    石油化工 2021年4期2021-05-30

  • NiFe2O4催化剂的制备及稠油降黏性能的研究
    降黏效果最好,降黏率为97.7%;成浪等人[3]合成出油酸钼,在240 ℃下,添加量为0.8%时,降黏率达到65.87%;陈思思等人[4]从稠油催化改质实验中得到分散型催化剂和双亲催化剂优于油溶性,油溶性的优于水溶性。因此,我们的研究重点合成催化剂及使用降低稠油黏度方面的应用。1 实验部分1.1 主要试剂乙醇(AR,w≥98.5%)、三氯化铁、油酸(AR,w≥98.5%)、氯化镍(AR,w≥98.5%)、正己烷(AR,w≥98.5%)、四氢萘(AR,w≥9

    云南化工 2021年2期2021-05-06

  • 适用于稠油油藏的新型油溶性降黏剂研究及应用
    了降黏剂浓度对降黏率效果的影响,研究了降黏剂加入对稠油四组分的影响,最后在陆上某稠油油田成功进行了现场应用,为实现稠油的高效合理开采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1 实验部分1.1 实验材料及仪器实验材料: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酰胺衍生物、苯乙烯、甲苯、甲醇、偶氮二异丁腈,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实验用稠油取自陆上某稠油油田(50℃时黏度为21 450 mPa·s,密度为0.942 g/cm3)。实验仪器:NDJ型旋转黏度计,上海右一仪器有限公司;S-

    钻采工艺 2021年1期2021-04-23

  • 稠油油藏储层冷采用活性分子的性能评价与应用*
    态搅拌条件下的降黏率(V):参照中国石化企业标准Q/SH1020 1519—2016《稠油活性分子溶液通用技术条件》,称取一定量的脱水原油,在80℃的恒温水浴中预热30 min。用去离子水分别配制100~1500 mg/L的活性分子溶液,作为测试降黏剂体系。按不同的油剂质量比加入活性分子溶液,用乳化器在500 r/min 下搅拌油剂混合体系3 min,在50℃、60 r/min 下用黏度计测定其黏度,按式(1)计算动态降黏率V。式中:µ0—加入活性分子前的

    油田化学 2021年1期2021-04-09

  • 超声波应用于稠油降黏的实验研究
    用规律,引入“降黏率”作为评价降黏效果的指标:其中:RVR为降黏率;µ0为油样初始黏度;µ为超声处理后油样黏度。图3 不同因素对稠油降黏效果的影响Fig.3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viscosity reduction2.1 超声波发生器电功率对稠油降黏率的影响当超声作用时间为20 s、油样为 200 mL时,超声波发生器电功率分别为 500、1 000、2 000 W时的降黏率分别为−18%、6%、11%

    声学技术 2020年6期2021-01-08

  • 普通稠油降黏驱油剂的室内性能评价
    性能评价(1)降黏率。将原油放置恒温水浴中加热至70℃,恒温1h 后取出,用流变仪(剪切速率60s-1)在70℃条件下测定稠油油样黏度μ0。用目标区块注入水配制成0.3%的样品溶液100g,在磁力搅拌器上以300r/min 的转速搅拌15min 后待测。称取配制的样品溶液30g 放入小烧杯中,加入目标区块油样70g,密封后置于干燥箱内,在油藏温度下恒温2h。取出样品,用玻璃棒搅拌使油水充分混合,用流变仪(剪切速率60s-1)在70℃条件下测定稠油油样黏度μ

    化工管理 2020年31期2020-11-19

  • 超声波协同纳米催化剂降黏实验研究
    测量黏度。计算降黏率并通过响应面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1.3 数据处理为描述处理前后黏度变化情况,引入降黏率γ以评价纳米-微波协同作用的降黏效果。稠油经降黏处理后,降黏效果在低温下表现的更为明显,降黏率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大。为节约能源,在降黏处理后不再进行加热输送,因此选择温度较低(40 ℃)的黏度值进行计算。降黏率的计算式为:(1)其中:γ为稠油的降黏率(%);μ0为含水稠油自身黏度(Pa·s);μi为处理后油样黏度(Pa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10-13

  • 耐温抗盐型稠油降黏剂DT-1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技术条件》测定降黏率。配制质量浓度分别为0.1%、0.3%、0.5%、0.7%、0.9%的降黏剂水溶液,将稠油样品与降黏剂水溶液按体积比7∶3混合,50 ℃下恒温搅拌均匀后,采用布氏旋转黏度计测定其黏度。按下式计算稠油降黏率(η):式中:μ0为未加降黏剂时稠油的初始黏度,mPa·s;μ1为加降黏剂后稠油的黏度,mPa·s。1.3.2 耐温性能评价将降黏剂水溶液密闭放置于温度分别为100 ℃、120 ℃、140 ℃、160 ℃、180 ℃和200 ℃的干燥箱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20年9期2020-09-29

  • 含有吡啶基的油溶性稠油降黏剂合成与性能评价*
    剂前后的黏度。降黏率按照式(1)计算。(1)式中:E为降黏率,%;μ0为原油初始黏度,mPa·s;μr为加降黏剂后的原油黏度,mPa·s。2 合成参数优化2.1 单体用量优选在降黏剂的合成过程中,选取VP、ST、MA、SA作为单体。其中,SA和ST为亲油性单体,VP和MA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因此,为了保证产品具有良好的油溶性,将SA和ST作为主要原料;ST的苯环可以拆散胶质、沥青质之间的π-π作用;MA的氧原子可以拆散胶质、沥青质之间的氢键作用;VP的吡啶环

    化工科技 2020年4期2020-09-10

  • 苏北稠油油藏CO2复合吞吐用新型降黏剂合成及效果评价
    配比的降黏剂的降黏率不同,降黏剂的降黏效果主要受线性胺与三苄胺用量比例的影响。调整线性胺与三苄胺的用量比例,配制了5种不同三苄胺含量的降黏剂样品,原料配比见表1。并且对这5种产品在50 ℃温度条件下,质量分数加量为0.5%时的降黏性能进行了评价。通过进一步实验,优选出三苄胺的最佳用量。表1 新型降黏剂不同原料配比对比Table 1 Relation between viscosity reduction rate and material composit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20年3期2020-07-06

  • 新型井筒降黏剂的研究与现场应用
    法1.2.1 降黏率测试 将原油油样在50 ℃的恒温水浴中恒温1 h,搅拌去除其中的游离水和气泡,迅速用旋转黏度计测其50 ℃时的黏度记为μ0。以含水30 %的油水样,0.5 %降黏剂为例,称取2.00 g 降黏剂于烧杯中,加入地层水样118.00 g,搅拌至降黏剂完全溶解后,再称取280.00 g 原油油样于烧杯中,搅拌均匀后放入50 ℃的恒温水浴中,恒温1 h,将搅拌桨置于烧杯中心,并距底部2 mm~3 mm 处,调节转速250 r/min,在恒温的条

    石油化工应用 2020年4期2020-05-12

  • 影响防冻液喷淋系统冬季车皮低冻黏率关键因素
    防冻液降低车皮冻黏率意义重大,是业内冬季运输需要重点解决的老大难问题。2 防冻液喷淋防冻基本机理图1为单一水分子结构图;水在摄氏零下温度时,易冻结为固体,冻结时体积会膨胀,膨胀的结果就是水分子间的距离会扩大;基于水冻结机理,利用无水钙易于吸收水分子机理,无水氯化钙成品,其反应方程式见式(1)。(1)图1 单一水分子结构图基于无水钙这一良好的吸附水分子性能,完全可以填补水分子在结冰时拉大的距离空间,使无水钙分子填补水在摄氏零下温度时产生的分子间隙,这样水就不

    山西化工 2020年1期2020-04-23

  • 滑溜水减阻剂的绿色配体-Fenton降黏试验*
    EM50溶液的降黏率η:EM50溶液的COD依据重铬酸盐法测定[15]。1.4 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在单因素实验结果基础上,选取n(IDS)∶n(Fe(Ⅱ))、Fe(Ⅱ)加量、H2O2加量进行3个因素3水平,利用Design-Expert10.0.3软件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得到3个因素交互作用下的最优反应条件。2 结果与讨论2.1 催化氧化体系的确定2.1.1 配体-Fenton中络合剂对降黏效果的影响目前应用较为广泛采用的配体络合剂是EDTA、DTPA

    油田化学 2020年1期2020-04-07

  • 渤海稠油油藏乳化降黏室内实验及矿场应用①
    液的黏度,计算降黏率,步骤如下:(1)配制“O/W”型LB-1和“W/O”型ZW-1型号降黏剂水溶液;(2)测定原油在55,65,75 ℃的黏度;(3)添加质量分数均为0.2%的“O/W”型LB-1和“W/O”型ZW-1降黏剂,测定不同温度下的黏度,计算降黏率;(4)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3%,0.4%的降黏剂,测定在油藏温度65 ℃下的降黏效果。1.2 实验结果1.2.1 不同降黏剂类型对原油黏度的影响两种降黏剂对原油黏度影响效果见表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03-09

  • 大庆原油降黏剂的研究
    1∶1时,原油降黏率又出现下降趋势.首先随着甲基丙烯酸浓度的增大,酯化反应向右进行,此时产生的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增加.随着第一步产物的增加,连串反应的第二步会产生较多的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富马酸三元共聚物,因此,原油降黏率上升.但当酸醇摩尔比超过1∶1时,反应不能完全进行,降黏率出现下降.图1 酸醇摩尔比对原油降黏剂的影响Fig.1 Effect of acid alcohol ratio on viscosity reducer of crude oi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2019年4期2020-01-16

  • 胜利清河稠油溶气降黏特性研究
    黏度不断降低,降黏率不断增大。例如对于C2H6溶气稠油,在50 ℃时,0.5~2.0 MPa 的降黏率分别为28.54%、53.34%、64.57%、73.74%。由于压力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原油中溶入的轻组分气体越多,小分子的气体对原油具有一定的稀释作用,所以压力越高降黏率越大。图5 混合气饱和溶气稠油的黏温曲线Fig.3 Viscosity and temperature curve of dissolved gas heavy oil with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9年12期2019-12-24

  • 基于振动力场作用下沥青黏度影响研究
    振动频率的沥青降黏率图3 20Hz 振动频率的沥青降黏率图4 30Hz 振动频率的沥青降黏率图5 40Hz 振动频率的沥青降黏率图6 50Hz 振动频率的沥青降黏率图7 60Hz 振动频率的沥青降黏率分析图2~图5,当振动频率固定在10 ~40 Hz时,随着振幅的增大,沥青降黏率不断增大,说明振动力场能够降低SBS 改性沥青的黏度,振幅越大,沥青黏度降低程度越高。分析认为由于SBS 改性沥青属于高分子聚合物,大分子之间由各种分子链连接,产生相互约束力,同时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11期2019-11-23

  • 纳米Fe3O4催化剂在稠油水热裂解降黏中的应用
    按式(1)计算降黏率η。η(%)=(μ0-μ)/μ0×100%(1)式中,μ0、μ分别为反应前、后稠油黏度(50 ℃), mPa·s;η为稠油降黏率,%。1.4 辽河油田稠油四组分离及气体产物分析利用氧化铝吸附法[37]将辽河油田稠油进行四组分分离。氧化铝吸附法是基于稠油的各组分和液相溶剂在氧化铝吸附剂上相互作用力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样品中各组分极性不同,吸附能力也不同,分离过程中,按极性由弱到强依次分离。气体产物分析采用气相色谱仪,色谱柱为KB-Wax填

    燃料化学学报 2019年11期2019-11-22

  • 一剂双效稠油降黏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配使用可使稠油降黏率达到92.63%。栗原君等[14]通过模拟实验发现低矿化度水驱加后续低矿化度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驱的组合方式可使采收率最高达41.1%。燕玉峰[15]制得的油酸酰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OASB)对于滨南稠油具有较好的乳化降黏效果,加量为1000 mg/kg时的降黏率达99.3%。笔者设计并合成出了一种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16-17],既能作为油溶性降黏剂又能作为乳化降黏剂,具有一剂双效的功能。该降黏剂分子中的酰胺基等具

    油田化学 2019年3期2019-10-10

  • 超声波对润滑油黏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的温黏关系,以降黏率为分析指标,研究超声波和水浴降黏效果。以10W-50油样为例,研究降黏率随超声时间和水浴温度的变化关系。降黏率η计算公式:η=μ0-μμ0(1)式中:μ0为处理前油样的黏度,mPa·s;μ为处理后油样的黏度,mPa·s。由图3可见,10W-50润滑油降黏率随着超声波作用时间而增加,当超声波作用时间在0~30 min时,油样降黏率随时间急剧增加到74.1%,随后油样降黏率随着超声波作用时间缓慢增加。当作用时间达到60 min时,润滑油降黏

    润滑与密封 2019年5期2019-05-30

  • 高效水溶性稠油降黏剂的优选及性能评价*
    ,降黏幅度大(降黏率高于95%),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油溶性降黏选择性强、降黏能力有限的缺陷;此外,该降黏剂可直接加入,后处理简单,被认为是较经济的降黏方法,适用于稠油油田的开发利用。1 实验部分1.1 材料与仪器水溶性降黏剂AR-815(S-1,阴离子型)、POI/PL-1(S-2,阴离子/非离子型)、DHF(S-3,阴离子型)、AE-169(S-4,非离子型)、RO-1(S-5,非离子型),上海助剂厂;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A

    油田化学 2019年1期2019-05-23

  • 磺化型有机金属催化剂在稠油降黏改质中的应用
    ×100%计算降黏率(μ0、μ分别是催化改质前后稠油的黏度)。1.4 稠油四组分及气体产物分析按照SY/T 5119—1995《岩石可溶有机物和原油族组分柱层析分析方法》分离稠油四组分,吸附剂为硅胶和中性氧化铝。气体产物的分析采用气相色谱仪。色谱柱为KB-Wax填充柱(50 m)。2 结果与讨论2.1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对有机酸和催化剂进行了900~1 800 cm-1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见图1。图1 有机酸和催化剂的红外光谱由图1可见,有机酸的红外光谱曲线

    精细石油化工 2018年6期2019-01-28

  • 钻井液高分子处理剂的破胶实验研究
    的黏度,并计算降黏率,用降黏率来表征破胶效果。(3)将破胶液A中分别加2% 和5%Na2CO3,重复上述实验考察pH对破胶效果影响。3 实验结果与讨论3.1 单一破胶剂对不同聚合物破胶分析四种聚合物中初始黏度大小依次为:流型调节剂、FLOVIS、聚丙烯酰胺钾盐、改性淀粉GD10-1。同一种破胶剂对于不同种聚合物破胶效果不同,破胶效果(见图1)。实验结果表明,破胶液A对流型调节剂破胶效果最好且速度最快,30 min后降黏率已达到85.71%,2 h后降黏率

    石油化工应用 2018年10期2018-11-15

  • 基于复配菌的原油降黏效果分析
    定复配菌达最大降黏率的条件。(3) 复配菌对原油粒径分布影响。用FBRM可检测到复配菌作用前后原油液滴长度分布[11],利用ic FBRMTM软件获得原油油样的粒径分布。得到复配菌作用前后稠油粒径的变化情况,从微观角度说明复配菌的降黏机理及功效。2 结果与分析2.1 复配菌生长性能的研究2.1.1 复配比例对菌体生长的影响D-8和B-12分别按1∶1、1∶2、1∶3、2∶1、2∶3、3∶1、3∶2比例复配,按1%接种量接种于富集培养基中,在35 ℃恒温水浴

    特种油气藏 2018年2期2018-06-15

  • 两性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对稠油水包油型乳状液分水率和降黏率的影响
    本高、分水率与降黏率不能两者兼顾等问题,从而限制了该法的应用推广。针对上述问题,稠油乳化降黏输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乳状液的分水率和降黏率评价两个方面。性能良好的表面活性剂既能满足管输过程中的低分水率,又具有较高的降黏率。而聚合物的加入,一方面能增强油-水界面膜的机械强度;另一方面,增加连续相的空间位阻,进而增强稠油O/W型乳状液的稳定性,降低其分水率。关于表面活性剂,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Abduraham等[1]通过分水率和浊度测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8年3期2018-06-01

  • 高温稠油掺稀降黏开采辅助降黏剂的研究与应用
    .1.1 根据降黏率筛选各实验组数据均在6 000 mg/L降黏剂浓度、30%含水率、50℃条件下测定,表1为不同表面活性剂单剂降黏率对比表。根据降黏率对比结果,初步选取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T-CN-9、ST-CN-10作为主剂。表1 不同表面活性剂单剂降黏率对比表2.1.2 根据乳化效率筛选降黏剂的乳化效率为分散相(稠油)质量W1与形成稳定乳状液时所需乳化剂质量W2之比。为满足经济效益需求,对各单剂进行了乳化效率对比实验,各实验组均在30%含水率、50℃

    钻采工艺 2018年1期2018-05-07

  • 春光油田稠油井筒掺稀降黏室内实验研究
    动混合过程中的降黏率达到了55%;当掺了一定比例稀油的稠油混合物在举升过程中流经70 ℃环境井筒位置处的累计降黏率达到了69%;到达40 ℃环境中,累计降黏率达到了86%,原油的折算黏度为2 133 mPa·s。根据各温度点的累计降黏率,发现稠油黏度的降低主要是在高温区实现。图2 模拟泵下掺稀的各温度点降黏效率Fig.2 Viscosity and viscosity reduction rate of oil at different temperatu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4-11

  • 氮气辅助降黏技术在吉7井区的研究与应用
    分数1.5%,降黏率75%~85%)。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的应用能够解决油井供液困难、不能连续生产的问题;共实施8井次,累计增油1 011.2 t;与未注氮气的油井相比,使用氮气辅助工艺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助排作用和控制油井含水上升的作用。稠油油藏 降黏 氮气辅助在化学降黏领域,油溶性降黏剂因具有较高的降黏率及较好的适应性成为稠油降黏研究应用较多的工艺方法[1-2],而且油溶性降黏剂可以避免乳化降黏存在的后处理(如脱水)问题,有很好的开发前景[3-4]。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7年6期2017-12-27

  • 马来酸双酯、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结构与稠油降黏性能的关系
    黏剂合成条件对降黏率的影响,以及DMSS结构与稠油降黏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马来酸双酯、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D18MSS)的最佳合成条件为马来酸双十八酯、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的摩尔比4∶1∶3,反应温度75 ℃,反应时间5 h,引发剂加入量1.0%(w);在D18MSS加入量为0.8%(w)的条件下处理塔河稠油,降黏率可达55.8%;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过高会导致降黏效果降低;在C12~C18的双酯聚合物中,长链具有一定的优势,以马来酸双十八酯合

    石油化工 2017年7期2017-08-15

  • 稠油乳化降黏剂FPESS的合成及性能
    条件下,稠油的降黏率达到96.35%,FPESS与碱组成的降黏体系的耐盐、耐温性好。磺酸盐;氟硅表面活性剂;降黏剂;稠油乳化降黏中国稠油资源约为2.5×1010t,占石油总资源量的28%。目前已探明的稠油可采储量约为1.2×109t,稠油中富含胶质和沥青质,黏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给开采和集输带来很大困难。降低稠油的黏度,改善稠油流动性是解决稠油开采与集输的关键[1-2]。稠油降黏的方法主要有加热降黏、掺稀降黏、改质降黏、乳化降黏、油溶性降黏、微生物降黏

    石油化工 2017年1期2017-07-19

  •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稠油降黏中的特性研究
    变化幅度不大,降黏率可达85.7%。当稠油乳状液矿化度高达20 g/L时,降粘率为77.1%。当生物表面活性剂在降黏体系中的浓度为3.33 mg/L,于30℃下反应30 min时,稠油的降黏率最大可达到96.7%。无论是在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还是在灵敏性以及降黏性能方面,生物表面活性剂均优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筛选;生物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稠油;降黏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合成的具有双亲性的一类化合物,包括糖脂类、脂肽和脂蛋白、脂肪酸和磷脂类、高分子聚合

    生物学杂志 2017年3期2017-07-18

  • 春光油田稠油降粘剂的筛选与应用
    降黏效果主要由降黏率和沉降脱水率评价。较好的降黏剂应具有以下两个特性:第一,对稠油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形成比较稳定的 O/W 乳状液 ;第二,形成的 O/W 乳状液不能太稳定,否则影响下一步的原油脱水。将稠油油样在(50±1)℃的恒温水浴中恒温1 h,搅拌并测其(50±1)℃时的黏度 E。称280g 制备好的稠油油样于烧杯中,加入120g 配制好的药剂溶液,放入(50±1)℃的恒温水浴中恒温1h,在恒温条件下搅拌2min并测其乳化液的黏度F,然后摇匀静止放

    化工设计通讯 2017年7期2017-07-07

  • 用于重油管输的SDY-3型油溶性降黏剂的合成与评价
    分数为5%时,降黏率在41.19% ~59.47%之间;变剪切速率和定剪切速率实验表明,加入SDY-3型油溶性降黏剂的委内瑞拉重油稳定性较好,降黏剂可用于复杂多变的管输环境。Merey16重油;降黏率;油溶性降黏剂;合成重油由于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导致黏度较高,造成长距离管输困难。传统的输送方法常采用加热降黏技术,但当管道温度降至环境温度时,常发生凝管事故,且其能耗高,占输送量1%以上的重油被烧掉,经济损失较大。掺稀降黏技术由于稀油成本较高,稀油资源有限,

    石油工程建设 2017年3期2017-06-27

  • 聚酯型降黏剂的合成及用于稠油降黏的效果
    /L时对稠油的降黏率分别为50.6%和53.7%,黏度从5180mPa·s分别降低至391mPa·s和335mPa·s,对稠油的降黏效果明显。MAS5同时具有合成原料价格较低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稠油;油溶性降黏剂;乙酸乙烯酯;降黏率稠油是世界石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开采和输送手段难以实现经济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如何改善稠油流动性能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目前稠油降黏方式主要包括加热降黏、掺稀油降黏和化学降黏[1-3]等,加热降黏是目前国

    化工进展 2017年6期2017-06-09

  • 超声波协同加强剂对重油低温裂解降黏过程的影响
    声功率的增大,降黏率先增加后略微下降;超声波与加强剂具有协同效应,使重油中长链大分子、芳环和杂原子发生断链、加氢、开环等系列反应,能够在常温条件下降低重油黏度,改善流动性能,显著提高重油品质。重油 超声波 加强剂 协同效应 降黏近年来,随着油田的深度开采,原油重质化、劣质化趋势加重[1],表现为原油密度和黏度大,金属含量高等特点,导致重油在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存在极大困难。为了降低重油黏度,解决开采和管道输送中的问题,国内外开发出一系列降黏方法[2]。目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7年4期2017-06-05

  • 钻井液降黏剂SSMA的本体聚合制备与性能
    SSMA加量对降黏率的影响与溶液聚合法合成SSMA(样品2)相比,本体聚合法合成的SSMA(样品1)对淡水基浆的流变性影响更为明显,当加量达到0.75%时,降黏率为95.38%,说明本体聚合法合成的SSMA具有更强的拆散淡水基浆中黏土网状结构的能力。2.4 抗盐性能在含盐量为4%的盐水基浆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用2种方法合成的SSMA,基浆的流变性见表2和图4。由此可知,与未加降黏剂的盐水基浆相比,随着SSMA加量的增加,盐水基浆的黏度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

    钻井液与完井液 2017年6期2017-03-31

  • 稠油降黏催化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①
    (1)计算稠油降黏率:К=(μ0-μ)/μ0×100%(1)式中:К为稠油降黏率;μ0为反应前稠油的黏度,mPa·s;μ为反应后稠油的黏度,mPa·s。1.2.2 黏度反弹实验方法将反应后的油样静置于密闭的广口瓶中,分别于5 天、10天、20天和30天后多次测量其黏度,按式(2)计算黏度反弹率:Π=(μ1-μ)/μ0×100%(2)式中:Π为黏度反弹率;μ0为反应前稠油的黏度,mPa·s;μ为反应后稠油的黏度,mPa·s;μ1为反弹后的黏度,mPa·s。1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6年6期2016-12-28

  • GCS-YR油溶性降黏剂的研制与应用
    ,对低含水原油降黏率可达80%以上,并且与油田用AR型集输破乳剂具有良好的配伍性。该降黏剂在井楼油田进行6井次现场试验,平均单井产量提高41 t,平均油气比提高0.03。GCS-YR型油溶性降黏剂适用于河南油田蒸汽吞吐后的稠油开采,可提高河南油田稠油油藏采收率。河南油田;稠油开发;油溶性降黏剂;正交实验;耐温性;配伍性国家专利:一种耐高温油溶性降黏剂及其制备方法(201510375068.2)。河南油田稠油储量丰富,主要以特稠油、超稠油为主(动用地质储量3

    石油钻采工艺 2016年2期2016-07-21

  • 超声波处理对辽河油田稠油黏度的影响
    温度对辽河稠油降黏率的影响,分析了超声波对稠油降黏的可能机理。并考察了在超声作用下含水稠油与脱水稠油降黏率的关系,超声波作用对稠油 C7沥青质和甲苯不溶物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反应条件,稠油经超声反应4.5 h,温度300 ℃,处理后50 ℃时降黏效果最佳,且C7沥青质和甲苯不溶物含量均较低。超声波;稠油;降黏率;C7沥青质;甲苯不溶物由于稠油黏度高且具有大型聚合体结构,使其在开采和输送等方面受到制约,直接影响稠油输送的成本和效益[1,2]。降低稠油黏度,减

    当代化工 2016年12期2016-02-14

  • 微乳化降黏方法制备调合型船用燃料油
    可以进一步提高降黏率,又可以防止油品分层,提高油品的稳定性[8]。为了更充分地利用高黏度渣油资源,提高调合燃料油稳定性,达到船用燃料油的标准,本研究采用微乳化方法将减压渣油、重质蜡油及乙烯焦油调合成燃料油,并开发适应性强、造价经济的降黏工艺生产优质船用燃料油。1 实 验1.1 实验原料与仪器减压渣油、重质蜡油、乙烯焦油均取自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JM型降黏剂[9],实验室自制;Tween-80,分析纯,沈阳市东兴试剂厂生产;Span-80,化学纯,国药集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5年12期2015-05-14

  • 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烯酰胺的光催化降黏率能达到96%以上。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PAM)是丙烯酰胺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均聚或共聚所得聚合物的统称,可用作助凝剂、污泥脱水剂及凝聚沉降剂等。虽然PAM本身无害,但其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存留时间长,且环境中自然降解后的产物丙烯酰胺(AAM)有剧毒,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带来了危害。另外,使用聚丙烯酰胺产生的污水由于聚合物含量增加,使水相黏度和水相含油量增加,提高了水-油分离的难度。如何快速有效地

    无机盐工业 2015年1期2015-02-17

  • 压裂用瓜胶用杀菌剂筛选与作用效果评价
    黏度降低率,即降黏率,以分析各杀菌剂对抑制瓜胶降解的效果。2 结果与讨论2.1 瓜尔胶溶液的自然降解将配制的0.5%瓜尔胶液放置于敞口烧杯中,分别测定在放置1、2、3、4、5d时的黏度值,以了解本实验用瓜胶溶液自然降解过程中的黏度变化状况,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瓜胶液自然放置黏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见,0.5%瓜尔胶液在放置2d后的黏度由原来的21.5 mPa·s急剧降至5.5 mPa·s,降黏率达到74.4%,此后其黏度降低幅度不大,在放置4d后其黏度值趋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5年4期2015-01-12

  • 塔河稠油地面催化改质降黏中试研究
    .5%时,稠油降黏率达到54.5%;催化降黏率较热降黏率高51.4百分点,且降黏后稠油中重质组分含量减少,轻质组分含量增加;在稠油催化改质处理过程中,分子中较弱的化学键发生断裂,从而使稠油分子聚集体变小,产生不可逆降黏作用。稠油 催化改质 降黏 机理稠油的组成复杂、重质组分含量高、黏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给稠油的开采和集输带来很多困难,因此,有效降低稠油黏度对解决稠油集输流动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稠油催化降黏技术作为一项新型降黏技术,最早由加拿大卡尔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4年9期2014-09-06

  • 劣质重油浅度热裂化研究
    度和反应时间对减黏率和生成的重油中甲苯不溶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重油,在不同反应温度条件下,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减黏率存在最大值;对于不同性质的重油,在操作条件较为缓和的情况下,其减黏效果区别较小,但提高操作条件的苛刻度后,其减黏效果区别较大,尤其是劣质重油的减黏率呈现快速降低趋势,表明胶体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都对重油中甲苯不溶物的生成起促进作用。重油 浅度热裂化 减黏裂化 减黏率 流动性 减压渣油随着原油重质化、劣质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4年4期2014-08-30

  • BB—1型稠油降黏剂性能评价与应用
    到0.3%时,降黏率达到95%,浓度继续增加降黏率增幅不大,推荐降黏剂使用浓度为0.3%;体系中含水率在30%以上时,降黏效果较好,降黏率可达93.7%;温度30℃时,降黏率达98.2%,当温度继续升高时,降黏率略有下降;降黏剂BB—1和破乳剂BT—1具有很好的配伍性,处理后的稠油脱水量可大幅提高。稠油;降黏剂;含水率;温度;配伍性稠油中重质组分含量高,密度大、黏度高,加上井筒附近温度降低,流动性差,不易开发。加热法、稠油改质降黏和掺稀油法存在能源消耗量大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4年12期2014-03-08

  • 变异系数在油藏微生物激活剂筛选中的应用
    合原油降解率及降黏率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可溶性淀粉为碳源、KNO3为氮源、K2HPO4为磷源,且三者质量浓度分别为10,4,1 g/L时,能够较好地刺激油藏有益内源菌的生长,对硫酸盐还原菌、硫细菌、铁细菌等对采油不利的细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说明变异系数可以作为油藏微生物激活剂配方筛选的评价指标之一,为后续现场试验提供理论基础。微生物采油;内源微生物;激活剂;变异系数;原油降解率;降黏率激活剂筛选是内源微生物采油研究的重要内容[1],国内研究主要集中

    断块油气田 2012年4期2012-09-09

  • 一种特异酶降解聚丙烯酰胺的室内研究
    表观黏度,根据降黏率的大小确定特异酶的最佳加量及反应时间;按照特异酶的最佳加量,反应时间为6 h的条件下改变水浴温度,根据降黏率的大小确定温度对特异酶作用的影响;在水浴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6 h的条件下改变矿化度,确定矿化度对特异酶的影响,其中矿化度的调节是由NaCl、MgCl2、CaCl23种盐模拟地层水所得;最后通过渗透率恢复实验,确定特异酶对由HPAM引起的堵塞进行解堵的情况。3 实验结果分析3.1 酶的加量及作用时间对降黏率的影响从理论上讲,酶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0年5期201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