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瘤

  • 不走寻常路 ——记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教授、杭州功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李恭楚
    念念的都是他的“溶瘤病毒”“实验数据”“创新疗法”等,自然没有心情去欣赏身边的风景。不过,就在这一天,李恭楚得到消息,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治疗实体瘤的“GC001溶瘤痘苗病毒注射液”正式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这意味着团队在癌症治疗的创新药领域获得了阶段性成果,也让压在他心头多日的焦虑一扫而光。这是一款基于纹蛋白互作蛋白1(STRIP1)靶点的创新溶瘤病毒产品,通过瓦解肿瘤细胞的抗病毒能力,大幅提升其在肿瘤组织内的复制水平,达到高效杀灭肿瘤细胞的

    科学中国人 2023年6期2023-07-13

  • 溶瘤病毒靶向治疗肿瘤的策略*
    的[1]。其中,溶瘤病毒疗法(oncolytic virotherapy)是肿瘤免疫疗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已被充分证实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15 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溶瘤疱疹病毒(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使溶瘤病毒疗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21 年,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s)Teserpaturev(G47Δ,Delytact)在日本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23年2期2023-02-26

  • 携带OX40L重组溶瘤病毒的构建及靶向杀伤肝癌的研究*
    CAR-T疗法、溶瘤病毒、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等[3-4]。免疫疗法弥补了手术、传统放化疗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局限性,在预防术后复发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免疫疗法改变了肿瘤治疗方式,逐步成为极具潜力的临床治疗手段,被认为是治疗甚至治愈癌症最有前途的策略[5]。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es,OVs)是一类重要的免疫治疗药物,可以是天然存在或基因工程技术设计的病毒[6]。研究表明,OVs可选择性感染肿瘤细胞,在肿瘤细胞内大量复制,最终裂解细胞,并释放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22年12期2022-12-22

  • 溶瘤病毒在宫颈癌中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和重要攻克目标。溶瘤病毒(OVs)是具有复制能力的病毒,它能够选择性杀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组织和细胞无损伤作用[4]。溶瘤病毒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天然病毒株,能够特异性地靶向肿瘤细胞并在其中选择性复制,如新城疫病毒、黏液瘤病毒、呼肠孤病毒等;另一类为基因工程病毒株,通过增强病毒在肿瘤细胞内发挥复制作用的基因并删除其在正常细胞中发挥复制作用的重要基因从而靶向肿瘤细胞,如单纯疱疹病毒、麻疹病毒、腺病毒等[5]。溶瘤病毒经历“野生毒株的发现和应用”“基因改造病毒株的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6期2022-11-26

  • 溶瘤病毒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治疗、肿瘤疫苗、溶瘤病毒等[6]。随着免疫治疗的迅速发展,溶瘤病毒作为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手段,已显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成为了肝癌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7]。本文就溶瘤病毒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肝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溶瘤病毒的定义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溶瘤病毒是具有自我增殖能力的一类特异性肿瘤杀伤型病毒,其能够在肿瘤细胞内自我复制并造成肿瘤细胞裂解,同时不影响正常细胞与组织。溶瘤病毒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为病毒直接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溶瘤病毒可特异性感染肿

    癌症进展 2022年13期2022-11-21

  • 溶瘤性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对性治疗的动力。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s)是一类新的治疗药物,通过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和诱导全身抗肿瘤免疫的双重作用机制实现抗肿瘤效果。目前已研究了多种病毒,其中常用的病毒包括腺病毒、痘苗病毒、疱疹病毒、呼肠孤病毒、细小病毒、新城疫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用作溶瘤治疗,且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随着溶瘤病毒的不断发展,目前已有4种溶瘤病毒获批准上市,分别是:Rigvir®、Oncorine®、Imlygic®和Delyta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22年10期2022-10-25

  • 溶瘤病毒的免疫学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者预后。近年来,溶瘤病毒研究领域的迅猛发展,使其应用于当前最具潜力的肿瘤免疫疗法之中。溶瘤病毒可以是天然的或基因修饰的病毒,其抗肿瘤活性涉及多种机制,包括病毒、肿瘤细胞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将溶瘤病毒注射到肿瘤局部可产生富集作用,周边未受感染的肿瘤也会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富集效应通过溶瘤病毒的分步活动发生,从肿瘤细胞的选择性复制开始,然后诱导免疫细胞死亡,进而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此外,溶瘤病毒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表达治疗基因,从而进一步增强抗肿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22年8期2022-08-20

  • 麻疹病毒作为溶瘤病毒的研究进展
    找新的治疗方法。溶瘤病毒是一类具有复制能力的肿瘤杀伤型病毒,是肿瘤的新型疗法之一,其抗肿瘤作用包括直接的肿瘤选择性溶瘤作用以及激活宿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最早被研究并使用的溶瘤病毒是人腺病毒,其他病毒如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单纯疱疹病毒、M1 病毒、腺病毒、牛痘病毒和新城疫病毒等也被视为潜在的候选[2]。迄今为止,已有3 种可用于治疗癌症的溶瘤病毒获得批准上市,分别为在拉脱维亚、乔治亚州和亚美尼亚批准的Rigv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年7期2022-07-19

  • 重组溶瘤腺病毒联合纳米粒子对HepG2细胞毒性的作用①
    年来对纳米粒子和溶瘤腺病毒在治疗肿瘤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3~7],它们具有许多的优越性,将两者联合起来,则会取得更大的抗肿瘤效果。100多年前就有人尝试用野生型病毒来治疗癌症,说明这种野生型病毒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8]。现在人们可以对病毒基因进行定向操作和改造,删除某些致病基因或利用肿瘤特异性启动子控制病毒肿瘤特异性复制,满足治疗的需要[9]。与传统化学药物治疗肿瘤相比,溶瘤治疗最大的优势在于病毒对正常人体细胞的影响较小[10]。所以利用溶瘤病毒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年3期2022-07-19

  • 溶瘤病毒联合PD-1/PD-L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CAR-T细胞、溶瘤病毒、肿瘤疫苗或T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等疗法[7]。其中,溶瘤病毒在联合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肿瘤治疗中获得了喜人的进展,是能够重塑肿瘤微环境并增强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热点之一。1 溶瘤病毒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es,OVs)是天然(如呼肠孤病毒、新城疫病毒等)或经过遗传修饰(如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以及牛痘病毒等)的可裂解肿瘤细胞的一类病毒,具有选择性感染肿瘤细胞并在肿瘤细胞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2年4期2022-04-20

  • 加载MAGE-A10/hβD-2 双基因溶瘤病毒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及肿瘤生长的影响
    瘤[3-5]。以溶瘤病毒为基础的免疫治疗近期在膀胱癌治疗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6-7]。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10(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 A10,MAGE-A10)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可作为膀胱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新靶点[8]。人β 防御素2(human beta defensin 2,hβD-2)被认为是人体内环境对外来病原微生物免疫的第一道防线[9]。应用hβD-2的基因治疗能够介导抗肿瘤免疫,发挥抗肿瘤作用[10]。溶瘤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9期2022-04-14

  • 《NEJM》:溶瘤病毒治疗儿童致命脑肿瘤,延长生存期50%
    显示,向大脑输注溶瘤病毒DNX-2401 后进行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达到了17.8 个月,延长了约50%。在治疗实体肿瘤方面,溶瘤病毒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方法,其以癌细胞为目标,不影响正常细胞,通过在癌细胞内复制,导致癌细胞裂解;并能进一步引发全身免疫反应杀伤癌细胞。目前,用于研究的溶瘤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牛痘病毒、麻疹病毒等。

    上海医药 2022年13期2022-03-25

  • 溶瘤病毒调控肿瘤微环境及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海 200083溶瘤病毒是临床上的新型肿瘤疗法,可精准靶向杀灭肿瘤细胞,早在1904年,有临床试验证明,白血病患者在用药后,体内白细胞的数量迅速减少。因此,病毒成为临床研究的新研究方向,但由于病毒的种种限制因素,一直未获得较大进展。直至20世纪90年代后,基因工程技术逐步成熟,才得以解决上述问题,使得各种具有肿瘤靶向性病毒或天然病毒受到改造后进入临床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1]。本文就溶瘤病毒调控肿瘤微环境的相关机制及联合疗法叙述如下。1 溶瘤病毒和肿瘤微环

    系统医学 2022年21期2022-02-26

  • 呼肠孤病毒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的肿瘤治疗手段,溶瘤病毒以其独有的靶向杀伤肿瘤而不破坏正常组织的作用特性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并广泛应用于临床试验[1]。其中,野生型或改造后的呼肠孤病毒是一种溶瘤病毒,可靶向在肿瘤细胞中大量复制增殖,还可通过激活Ras 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等,来实现其对肿瘤细胞的溶瘤作用[2-3]。呼肠孤病毒已被证实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溶瘤效应,并已应用于多项临床试验。临床试验证实单独给予呼肠孤病毒治疗肿瘤效果不佳,目前多采取联合用药以增强呼肠孤病毒的治疗效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12-01

  • 溶瘤病毒诱导肿瘤凋亡及激活抗肿瘤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段是十分必要的。溶瘤病毒正是其中一种。溶瘤病毒是自然界中原本存在或通过基因工程人为改造的病毒,能够选择性感染并杀伤恶性肿瘤细胞,但对正常细胞几乎不会产生副作用。常见的溶瘤病毒载体可以根据其核酸的类型,分为双链DNA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双链RNA病毒(呼肠孤病毒)、正链RNA病毒例(如萨奇病毒)以及包括麻疹病毒在内的负链RNA病毒[2]。随着对溶瘤病毒抗肿瘤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溶瘤病毒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杀伤肿瘤细胞,包括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后直接裂解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1年5期2021-11-30

  • 脑胶质瘤的基因治疗与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其中基因治疗、溶瘤病毒疗法和免疫治疗在早期临床研究中显示出极好的前景。现对基因治疗的递送载体、胶质瘤的治疗基因、常见的溶瘤病毒,以及溶瘤病毒携带治疗基因的组合疗法及其优点综述如下。1 胶质瘤的治疗基因胶质瘤不同类型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证实基因治疗是安全的[5]。脑肿瘤一般局限于脑部,很少转移到其他组织;故可以直接针对胶质瘤中分裂的肿瘤细胞(大多数脑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的)进行治疗,以此来抑制肿瘤的生长。胶质瘤的独特性使其成为基因治疗的目标。1.1 条件细胞毒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2期2021-11-29

  • E1B-55kDa基因缺陷型溶瘤腺病毒H101体外和体内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
    医疗时代的到来,溶瘤病毒治疗方案正成为结肠癌研究的新方向[3]。溶瘤病毒是一种具有高效复制能力的肿瘤杀伤型病毒,能特异性识别并感染杀伤肿瘤细胞。2006年,经改良的腺病毒溶瘤病毒缺陷型溶瘤腺病毒H101在中国被批准用于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4]。缺陷型溶瘤腺病毒H101是世界上首个被批注上市的溶瘤病毒类药物[5],其能特异性地杀灭肿瘤细胞,但对正常组织并不会不造成伤害,避免了常规放疗和化疗等由于选择性差而引起的造血功能抑制、脱发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肿瘤 2021年9期2021-10-28

  • 共表达PD-L1抑制剂的溶瘤病毒增强胃癌的溶瘤活性研究
    预后较差[2]。溶瘤病毒可以在肿瘤细胞中选择性复制,并能够摧毁癌细胞,进一步将肿瘤抗原暴露至抗原提呈细胞中[3]。一些研究表明,其可以通过局部免疫激活、免疫原性溶瘤细胞死亡、新抗原释放和呈递,以及改变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来激活T细胞反应,从而进一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具有肿瘤选择性的溶瘤病毒被证明可作为一种载体,携带一些免疫调节因子进入肿瘤微环境,从而改变肿瘤微环境。用携带致炎细胞因子编码基因的肿瘤选择性溶瘤病毒治疗有望增强肿瘤微环境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1年18期2021-09-25

  • 重组新城疫病毒rL-RVG 对小细胞肺癌的溶瘤作用机制研究
    较差的肿瘤之一,溶瘤治疗主要通过溶瘤病毒选择性地感染靶细胞,不断复制,最终摧毁宿主细胞[1];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es,NDV)是众多溶瘤病毒中最常见且最具潜力的一种。相较于其他溶瘤病毒,NDV可以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它在癌细胞中复制效率是正常细胞的1万倍[2]。为此,我们将重组新城疫病毒rL-RVG感染至NCI-H446细胞株中,探讨rL-RVG对SCLC的溶瘤作用机制。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NDV、rL-RV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2期2021-07-26

  • 2012—2019年中国未知HAdV病毒株分型及基因特征分析
    技术仍无法治愈。溶瘤病毒疗法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抗癌基因治疗策略[5]。人腺病毒是研究广泛的溶瘤病毒之一,能特异性感染并裂解肿瘤细胞,溶瘤腺病毒疗法在治疗癌症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6]。HAdV-C5型人腺病毒是使用最广泛的溶瘤腺病毒之一,目前有临床试验发现HAdV-C5型人腺病毒的中和性免疫阻碍了对人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7],B型溶瘤腺病毒能够明显地裂解骨肉瘤细胞[8]。因此,针对不同癌症选用合适类型的人腺病毒用于溶瘤腺病毒疗法非常重要。根据人腺病

    肿瘤防治研究 2021年6期2021-07-15

  • 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与溶瘤麻疹病毒疫苗株协同抗肺癌的作用及机制
    全性的病毒被称为溶瘤病毒[3]。近10年来在临床试验均有广泛深入的研究,目前至少有6种溶瘤病毒进入了I期/II期临床试验,包括腺病毒(Adenovirus)治疗头颈部肿瘤[4,5];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治疗复发性神经胶质瘤[6,7];麻疹病毒疫苗株(Measles virus vaccine strain)治疗骨髓瘤[8];此外还有单疱疹病毒(Herpers simplex virus)、呼肠孤病毒(Reovirus

    中国肺癌杂志 2021年4期2021-05-17

  • 溶瘤病毒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上海专家共识(2021年版)
    溶瘤病毒是一类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细胞的天然或重组病毒[1]。与传统免疫治疗相比,溶瘤病毒治疗具有靶向性好、不良反应小、杀伤肿瘤途径多、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势。多项临床研究[2-3]显示,溶瘤病毒可为不同类型、不同进展阶段,甚至转移性和无法治愈的肿瘤患者带来临床获益。更重要的是,其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可使原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反应欠佳的瘤种变得敏感[2,4]。自2005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癌症杂志 2021年3期2021-04-22

  • 溶瘤病毒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
    的有效性[3]。溶瘤病毒可靶向杀死癌细胞,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害[4]。除了具有直接的溶瘤活性外,这些病毒还能激活抗肿瘤的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增加局部肿瘤微环境中活化的T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等细胞因子的浸润[5],将肿瘤“冷”微环境转化为“热”微环境。本文将对两种免疫疗法联合治疗的合理性及在妇科肿瘤中的进展作一综述。1 溶瘤病毒溶瘤病毒是靶向癌细胞的天然或重组病毒,其通过裂解或激活抗肿瘤免疫反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1年3期2021-04-22

  • 单细胞测序揭示溶瘤病毒疗法介导的抗肿瘤反应
    mer研究组揭示溶瘤病毒疗法介导的抗肿瘤反应。研究成果于2021年1月21日发表在《癌细胞》杂志上,题为“Oncolytic virotherapymediated anti-tumor response a single-cell perspective”。研究者表示,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是一种经基因修饰的单纯疱疹病毒1(HSV-1),已批准用于癌症治疗。他们在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pCBCL)中研究了注射该病

    肿瘤防治研究 2021年2期2021-03-27

  • 与时间赛跑 ——深圳亦诺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长记
    代瘤内注射的疱疹溶瘤病毒MVR-T3011正式启动中国境内的I期临床研究,首批病人将入组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此同时,在澳大利亚的临床试验也于3月份同步开启。5 月2 9 日,从美国传来消息,MVR-T3011成为首个由中国团队研发并在美国获得IND许可的溶瘤病毒产品。这也是全球首个在中、美、澳三地同期开展临床试验的溶瘤病毒疗法,具有里程碑意义。6月15日,亦诺微完成了4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此次融资吸引了国际国内顶尖医疗投资基金及机构投资人,由华盖

    科学中国人 2020年20期2020-12-14

  • EA-IL-15溶瘤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对胶质瘤细胞特异性及有效性研究
    个月[1,2]。溶瘤病毒疗法(oncolytic virus therapy)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癌症基因治疗疗法,溶瘤病毒可以在恶性细胞中选择性复制,导致癌细胞裂解,同时释放肿瘤相关抗原(TAAs)、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和危险相关分子模式(DAMPS)刺激肿瘤细胞的适应性免疫反应[3,4]。溶瘤腺病毒是最常见的溶瘤病毒之一,通过对相关基因的修饰或改造,溶瘤腺病毒可以在肿瘤细胞中进行特异性复制和裂解,引起炎性反应促进免疫应答[5]。在已经进行的临床试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10期2020-11-11

  • 肠道病毒溶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杀伤作用,从而使溶瘤病毒的研究受到了关注。由于通常仅引起成人无症状或轻微病变[2-3]及突出的机体抗肿瘤免疫[4],以肠道病毒为基础的溶瘤病毒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针对肠道病毒的溶瘤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肠道病毒概况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是一类无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埃可病毒(Echovirus)以及新型肠道病毒71型(EV71)等。由

    微生物与感染 2020年2期2020-04-30

  • 与时间赛跑
    代瘤内注射的疱疹溶瘤病毒MVR-T3011正式启动中国境内的I期临床研究,首批病人将入组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此同时,在澳大利亚的临床试验也于3月份同步开启。5月2 9日,从美国传来消息,MVR-T3011成为首个由中国团队研发并在美国获得IND许可的溶瘤病毒产品。这也是全球首个在中、美、澳三地同期开展临床试验的溶瘤病毒疗法,具有里程碑意义。6月15日,亦诺微完成了4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此次融资吸引了国际国内顶尖医疗投资基金及机构投资人,由华盖资本

    科学中国人·下旬刊 2020年10期2020-04-18

  • 前列腺癌溶瘤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找新的治疗方法。溶瘤病毒是一类具有复制能力的肿瘤杀伤型病毒,能利用靶细胞中抑癌基因的失活或缺陷选择性感染肿瘤细胞,在肿瘤细胞内大量复制并最终摧毁肿瘤细胞,同时激发免疫反应,吸引更多的免疫细胞继续杀死残余的肿瘤细胞[4]。世界上最早关于溶瘤病毒的报道是在20世纪50年代,1例子宫颈癌患者在感染狂犬病毒后肿瘤自发消退[5]。Martuza等[6]研究发现,转基因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在恶性胶质瘤的治疗中有一定效果。20

    医学综述 2020年9期2020-02-16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溶瘤病毒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研究进展
    免疫治疗策略以及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疗法等等,均已在多种肿瘤类型中显示出了强大的抗肿瘤活性。目前为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已批准大量用于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药物。例如,2006年PD-1抑制剂纳武单抗(nivolumab,商品名Opdivo)首次进入临床试验,获得了37.5%的阳性有效率[7]。2011年美国FDA批准了第一个治疗黑色素瘤的免疫检查点抗体伊匹单抗(ip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20年7期2020-01-13

  • 溶瘤腺病毒治疗肾癌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发现,溶瘤腺病毒对肾癌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及安全性,以溶瘤腺病毒为载体的肾癌基因治疗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瘤腺病毒治疗肾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肾癌治疗现状RCC对放化疗多不敏感,细胞因子疗法如干扰素或白细胞介素作为mRCC的标准治疗方法沿用多年,但其有效率不足20%。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舒尼替尼、索拉非尼、帕唑帕尼、阿西替尼等)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替西罗莫司、依维莫司)

    浙江医学 2020年2期2020-01-08

  • 溶瘤麻疹病毒的临床研究与转化进展
    210007)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可以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内大量复制导致肿瘤细胞裂解或死亡的病毒[1-2]。溶瘤病毒可利用多种机制选择性地在靶细胞内复制致使肿瘤细胞溶解和死亡,从而发挥其优良的肿瘤选择性抑杀功能,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3]。近几十年来溶瘤病毒治疗肿瘤的研究快速发展,目前有至少12种溶瘤病毒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治疗复发性神经胶质瘤(I/I

    微生物学杂志 2019年3期2019-12-24

  • 携带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的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对乳腺癌干细胞的靶向作用
    疗的挑战[1]。溶瘤腺病毒,能够有效地转染高增殖细胞(非干细胞)和静止细胞(干细胞),与常规治疗方法不同,溶瘤腺病毒的细胞毒性机制是物理裂解靶细胞,而不是通过ATP结合盒(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转运蛋白使化疗药物泵出转染细胞[2-4]。因此,它不受肿瘤干细胞化疗或放射抗性机制的影响。尽管有许多研究报道了用溶瘤腺病毒治疗乳腺癌,但关于乳腺癌干细胞的有效靶向策略却很少[5]。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是端粒酶

    肿瘤防治研究 2019年11期2019-11-26

  • 溶瘤病毒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陆荫英,谢 震溶瘤病毒是指能通过不同的调控机制在肿瘤细胞内复制进而裂解肿瘤细胞,但不影响正常细胞生长状况的一类病毒。其在肿瘤细胞裂解的过程中会释放肿瘤特异性抗原,进而激活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所以溶瘤病毒可以通过直接裂解和免疫作用两种方式杀伤肿瘤细胞。溶瘤病毒在临床上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一名患有白血病的42岁女子在一次疑似感染流感病毒后肿瘤忽然痊愈。1912年意大利医生报道了一个晚期的宫颈癌患者在注射狂犬病疫苗后病情明显缓解的案例。溶瘤病毒临床

    传染病信息 2019年1期2019-03-13

  • 携带人mda-7/IL-24基因溶瘤腺病毒SG600-IL24构建及其选择性杀伤肝癌细胞的机制研究
    7/IL-24的溶瘤腺病毒,是一种复制非缺陷型病毒(溶瘤腺病毒),已经显示出了更高的转染效率,因为外源基因能选择性在肿瘤细胞DNA内复制、增殖、裂解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几乎没有影响。课题组前期研究[7-8]已经从多个方面证实了携带人mda-7/IL-24溶瘤腺病毒SG600-IL24杀伤肝癌细胞株高选择性,那么其选择性杀伤肝癌细胞机理到底如何?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本课题组运用溶瘤腺病毒SG600-IL24干预肝癌细胞株HepG2、HCCLM3和正常肝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9年1期2019-03-11

  • 溶瘤病毒药品未来可期
    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溶瘤病毒的免疫激活功能使其与抗体药、细胞治疗药及化学药的联合使用成为溶瘤病毒未来运用的重要方向之一。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是可以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并对其实现杀伤作用的一类病毒。自然界中仅少数病毒具有天然溶瘤作用,多数病毒是需要改造后才具有溶瘤作用的。溶瘤病毒的研究从当初的稚嫩已走向成熟和稳定。2005年,改造的腺病毒H101(安柯瑞)在中国获批上市,但临床疗效还未得到国际认可。201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张江科技评论 2019年5期2019-01-26

  • 溶瘤病毒肿瘤治疗进展和投资方向初探
    疗市场潜力巨大,溶瘤病毒在部分肿瘤的联合治疗上有所突破,但总体而言表现并不是特别亮眼。1 912年,一名被狗咬伤的女士向医生求救,要求医生为自己接种狂犬疫苗。在随后的复查中,医生发现原本存在于女子体内的子宫颈瘤大幅缩小了。溶瘤病毒治疗肿瘤的概念在此偶发的事件中被提出。1949年,运用血清中提取的肝炎病毒,人们成功地治愈了22例淋巴瘤患者。1950年到1980年,大量临床试验对一些野生型或减毒溶瘤病毒株(如西尼罗河病毒、肝炎病毒、黄热病毒、腺病毒等)进行了验

    张江科技评论 2018年6期2019-01-10

  • 荷载溶瘤病毒细胞载体的研究进展
    展”[1-4]。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是指将某些嗜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成为能有效感染肿瘤细胞并在其中大量复制、导致肿瘤细胞溶解的基因工程病毒。自2015 年 10 月美国FDA批准了首个溶瘤病毒疗法ImlygicTM(talimogenelaherparepvec, T-VEC)用于治疗黑色素瘤以来,溶瘤病毒的研究和应用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溶瘤病毒可经瘤内注射和静脉注射,瘤内注射可治疗实体瘤或部位局限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8年12期2018-12-14

  • 癌症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有望消灭癌症
    其中,基因治疗、溶瘤病毒治疗是生物治疗的重要方法。本文主要针对这两种方法及我们创造的一种革命性的策略“癌症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Cancer Targeting Gene-Viro-Therapy,CTGVT)进行讲述。本治疗方法中所讲的病毒是溶瘤病毒。基因治疗,就是把基因装到载体上,利用载体把基因送到细胞中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但直到1990年才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威廉•安德森(William Anderson)应用

    张江科技评论 2018年1期2018-05-04

  • 中国科学家给抗癌病毒绑上“烈性炸药包”
    无害的病毒被称为溶瘤病毒。世界上最早的溶瘤病毒报告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发现一名子宫颈癌患者在感染狂犬病病毒后,肿瘤随之消退。2005年,中國批准将溶瘤病毒H101用于治疗难治性晚期鼻咽癌,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官方批准的溶瘤病毒药物。中山大学颜光美教授团队当天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了在溶瘤病毒M1研究上取得的重要突破。M1病毒是1964年在海南蚊虫上首先发现的,它对人不致病,只在马和猪之间传播。2004年,研究人员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M1病

    创新时代 2017年10期2017-11-09

  • Synergistic anti-tumor effects of oncolytic virus therapy combined with sorafenib o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1.索拉非尼联合溶瘤痘苗病毒对肝癌细胞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李亚姣1, 雷 文2, 秦 云1, 应 畅1, 周秀梅1(1.浙江理工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新元医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 杭州 310018;2.浙江大学 医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 杭州 310003)人类肝细胞癌是全球最常见和具有高致命性的癌症之一.中国的肝癌患者在全球居于首位,目前仍然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治疗肝癌.近年,溶瘤痘病毒(vaccinia virus)由于其高效的抗癌效应,副反应较低和良好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11-02

  • 静脉注射表达白细胞介素-12的HSV-1溶瘤病毒抗肿瘤机制的研究
    12的HSV-1溶瘤病毒抗肿瘤机制的研究关 毅,秦晓伟,李毅平,赵 刚*(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肿瘤外科,吉林 长春130021)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人约1410万,病死率高达60 %左右[1]。虽然目前手术技术、放化疗和靶向药物等治疗手段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很难完全控制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导致病人治疗效果不佳。基因改造增殖裂解性I型单纯疱疹病毒,也叫HSV-I溶瘤病毒(oncl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4期2017-05-16

  • 重组溶瘤流感病毒靶向杀伤肝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辉·论 著·重组溶瘤流感病毒靶向杀伤肝癌细胞的实验研究孙 芳,任天宇,严 锦,段跃强,王希良,张绍庚,杨鹏辉目的拯救获得重组溶瘤流感病毒株rFlu△NS/HCC,对其全面鉴定并评价特异性杀伤肝癌细胞的效果。方法利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 RG)技术,以A/Puerto Rico/8/34(PR8)为载体,将NS基因部分敲除,构建重组质粒pFlu△NS1,与流感病毒PR8的7个质粒pHW191-PB2、pHW192-PB1、p

    传染病信息 2017年2期2017-05-13

  • 根治脑瘤的福音 ——溶瘤病毒疗法
    脑瘤的福音 ——溶瘤病毒疗法◎文/春莲(译)美国杜克医院是世界上最好的脑瘤治疗中心之一。杜克医院近年利用新型病毒进行临床试验,治疗了一批已经“宣判死刑”的患者,效果惊人。第一位接受这个治疗的女孩已经活了四年,而且体内癌细胞已消失。近日,美国一家电视台专门就此治疗试验过程制作了一部长达一个小时的纪录片,题目叫做:杀死癌症。节目播出后,杜克医院和主治医生的电话被打爆,全世界的脑瘤病人都想加入这个临床试验。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脑瘤,也是最恶性的肿瘤之一。已有的治疗

    金秋 2017年2期2017-04-21

  • 中国科学家给抗癌病毒绑上“烈性炸药包”
    无害的病毒被称为溶瘤病毒。世界上最早的溶瘤病毒报告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发现一名子宫颈癌患者在感染狂犬病病毒后,肿瘤随之消退。2005年,中国批准将溶瘤病毒H101用于治疗难治性晚期鼻咽癌,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官方批准的溶瘤病毒药物。中山大学颜光美教授团队当天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了在溶瘤病毒M1研究上取得的重要突破。M1病毒是1964年在海南蚊虫上首先发现的,它对人不致病,只在马和猪之间传播。2004年,研究人员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M1病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7年18期2017-01-26

  • 溶瘤病毒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士顿02115)溶瘤病毒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涂艳阳1,李 倩1,张永生2,成迎端3,王 欣4,杨宏伟4(第四军医大学:1唐都医院实验外科,2唐都医院,陕西西安710038;3赛福地,美国新泽西08902;4哈佛医学院神经外科,美国波士顿02115)溶瘤病毒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制剂,通过病毒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和诱导全身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两种作用机制引发抗肿瘤免疫反应.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由病毒在肿瘤细胞中的复制增殖而诱导细胞死亡、与肿瘤细胞抗病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1期2017-01-13

  • survivin启动子调控肿瘤干细胞标记CD133基因siRNA增殖型溶瘤腺病毒的构建及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siRNA增殖型溶瘤腺病毒的构建及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牛 坚1,王 月1,刘 斌1,王人颢1,朱志军2,申海莲3目的 构建survivin启动子调控的靶向CD133基因的siRNA增殖型溶瘤腺病毒,研究其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RT-PCR法扩增survivin启动子,测序鉴定,双酶切连接,获得pH-XC2-survivin。酶切pH-XC2-survivin、pZD55-CD133-siRNA获得survivin启动子表达框的亚克隆和CD133-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7期2016-09-12

  • 重组溶瘤腺病毒rAd-E1A-CDglyTK的构建和体内、外抑杀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玉国 王翠霞重组溶瘤腺病毒rAd-E1A-CDglyTK的构建和体内、外抑杀瘤作用的实验研究高云东 李晶玉 刘进 尹桂华 宋玉国 王翠霞目的 构建重组溶瘤腺病毒rAd-E1A-CDglyTK,并研究其在体内、体外杀瘤作用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n=50),治疗组采取患者的癌症细胞SKOV3细胞,将病毒质粒经介质传染给癌症细胞并进行PCR体外扩增,经紫外线分光光度法

    当代医学 2015年9期2015-07-31

  • 溶瘤腺病毒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临床医学中心综述溶瘤腺病毒的安全性研究进展鲁克庆 王志平作者单位:730030 兰州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甘肃省泌尿系统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溶瘤腺病毒又称条件复制性腺病毒(conditionally replicating adenovirus,CRAD),是一种用于肿瘤治疗的生物制剂,其安全性备受人们的关注,如何系统化评价其毒性是应用于临床的关键步骤。近年来,对于溶瘤腺病毒安全性的报道越来越多,包括从特异性杀伤肿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5年1期2015-01-22

  • 双调控溶瘤腺病毒对膀胱肿瘤EJ细胞的杀伤作用
    胞、靶细胞及感染溶瘤腺病毒靶细胞(1×104个),调整效靶比40∶1、20∶1、10∶1接种于96孔板。实验组加淋巴细胞与感染溶瘤腺病毒膀胱癌EJ细胞,靶细胞组加EJ细胞,效应细胞组加单纯淋巴细胞,每组设3个复孔,37 ℃、体积分数5%的CO2孵育。同法种3板。孵育12、24和48 h时取1板,应用MTT法检测各孔OD值,按下述方法计算淋巴细胞杀伤率:ODE+T=效应细胞+靶细胞孔OD值;ODE=相应浓度单独效应细胞的OD值;ODT=相应浓度单独靶细胞的O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1期2014-09-12

  • 双基因溶瘤腺病毒联合5-FU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0018)双基因溶瘤腺病毒联合5-FU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研究王世兵a,孟树林b,武 虎b,马步云b(浙江理工大学,a.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实验中心;b.新元医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杭州310018)研究携带TRAIL和Smac的双基因溶瘤腺病毒(ZD55-TRAIL-IFTD-Smac)联合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对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杀伤性基因表达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7期2014-05-25

  • 读者信箱
    奋人心的名字——溶瘤病毒。科学家们使用的天然溶瘤病毒,往往不以人类为自然宿主,对人类细胞感染能力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安全性。然而,天然溶瘤病毒的可控性差,对于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有限,而且容易激活宿主免疫系统而被清除掉,所以在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经过人为改造的溶瘤病毒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青睐,并且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不错的效果。对于溶瘤病毒的改造过程非常复杂,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验证,不过总体上的思路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专化,强化和弱化。通过以

    生命与灾害 2014年7期2014-04-09

  • 特异性溶瘤腺病毒治疗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过构建选择复制性溶瘤腺病毒载体治疗膀胱癌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在这项技术中组织特异性启动子调控溶瘤腺病毒治疗膀胱癌成为了研究热点。1 特异性启动子调控溶瘤腺病毒治疗膀胱癌的原理溶瘤腺病毒又称为条件复制性腺病毒,是由腺病毒进行基因改造后得。溶瘤腺病毒感染肿瘤细胞后,首先突破肿瘤细胞的防御系统,进入细胞后在细胞内大量复制,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破碎,使其内的病毒释放出来,继续作用于周围的肿瘤细胞,以此循环,直到肿瘤细胞被全部裂解,因为溶瘤腺病毒自身缺陷只能在肿瘤细胞内选

    医学综述 2014年24期2014-03-08

  • 溶瘤病毒OncoVexGM-CSF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型抗肿瘤方法——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es)疗法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溶瘤病毒疗法具有选择性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疗效可靠且毒副作用少等优点。溶瘤病毒对恶性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感染力,可在恶性肿瘤细胞中大量复制、增殖,并溶解破坏恶性肿瘤细胞并释放更多的病毒,感染更多的恶性肿瘤细胞,且正常细胞不受其影响,从而达到清除恶性肿瘤的治疗目的[1-3]。早在20世纪初,研究者们便发现在接种病毒疫苗的肿瘤患者中,肿瘤出现自发性退化;早期的动物实验证实新城疫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8期2014-02-08

  • 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介入途径给药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研究
    获得的一种选择性溶瘤病毒,为国家一类抗肿瘤生物制品。非外源基因的载体,是依靠病毒本身特异性地在肿瘤细胞内大量复制裂解杀死肿瘤细胞,从中释放出的子代病毒再进一步感染周围的肿瘤细胞,进而造成肿瘤组织的溶解坏死[1]。同时还具有协同放化疗、特异性免疫等抗肿瘤作用。传统给药途径是瘤内注射,局部药物浓度很高,但扩散受限,对于较大肿瘤需要多部位注射,增加操作次数,且分布不均。因此,我们采用介入手段将微导管插入肿瘤供血动脉,即超-超选择肿瘤供血动脉,随后将重组腺病毒注射

    上海医药 2013年1期2013-10-25

  • 吉西他滨联合溶瘤型腺病毒治疗大肠癌的体外研究
    学者把目光投向了溶瘤型腺病毒。溶瘤型腺病毒又称选择复制性腺病毒,其能够在肿瘤细胞中选择性复制,但不能在正常细胞中复制,因具有可复制、体积小、弥散能力强等优点,近年来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热点[2-3]。目前研究较多的溶瘤型腺病毒是Barker和Berk研发的E1B缺失腺病毒ONYX-015。ONYX-015又称dl1520,是敲除了编码55 kDa蛋白的E1B区2496-3323核苷,且在E1B区的2022位点上C改变为T,使得dl1520感染的宿主细胞无法编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26期2013-04-20

  • 俄美联手打造癌细胞“病毒杀手”
    —利用新技术培育溶瘤细胞病毒以治疗癌症。参与该研究项目的还包括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以及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和美国勒纳研究所。为了培育出符合条件的溶瘤细胞病毒,科学家对初始非病原病毒基因进行改造,并将能够摧毁癌细胞的基因嵌入其中形成融合基因,以确保能够杀死机体内不需要的病毒细胞。当机体内病毒突然活跃并开始大量扩散时,融合基因就会杀死这种异常病毒。全世界的遗传学家认为有必要捕捉这种可能性。(张浩)

    决策与信息 2012年6期2012-03-08

  • 单链 IL-23修饰的水泡性口炎病毒在体内外表现出溶瘤活性
    的可用于发展新式溶瘤制剂的物质。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得以减低候选病毒的毒性并增强它们利用肿瘤固有的干扰素 (IFN)通路缺陷等细胞和分子特性,例如,水泡性口炎病毒 (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溶瘤介质。由于 IFN I型反应敏感,感染VSV的免疫正常小鼠通常可以很快清除病毒。肿瘤细胞由于无法激活 IFN反应, VSV感染肿瘤细胞就可以不受限制地复制并最终导致细胞损毁,其不良反应是通过鼻内或全身途径向荷瘤小鼠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年1期201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