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

  • 严守语文本位 找准学习关键* ——《江南》跨学科教学设计与思考
    绘了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使用了民歌常用的复沓这一修辞手法。后面五句以“鱼戏”为始,更换了不同的方位词,既便于反复咏唱,也表现了鱼在莲叶间欢快地穿梭和嬉戏的景象。全诗意境优美,反映了古代人们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的欢快心情。【教学目标】1.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2.通过听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及学生间合作共读等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3.借助地理、科学等学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2年28期2022-11-05

  • 莲花坞①
    [唐]王 维日日采莲去,洲②长多暮归。弄篙③莫溅水,畏湿红莲衣。【注释】①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在水边建造的停船用的地方。②洲:水中的陆地。③篙:撑船用的工具。【诗文赏析】这是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一首。这首诗虽然只有20个字,却让我们看到了采莲女的辛勤劳动以及归途中欢闹的画面。一个“弄”字,巧妙地勾勒出姑娘们调皮的神态,让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作文小学中年级 2022年5期2022-06-02

  • 莲花坞
    王维日日采莲去,洲②长多暮归。弄篙③莫溅水,畏湿红莲衣。【注释】①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洼的地方。這里指在水边建造的停船用的地方。②洲:水中的陆地。③篙:撑船用的工具。【诗文赏析】这是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一首。这首诗虽然只有20个字,却让我们看到了采莲女辛勤劳动、归途中欢闹的画面。一个“弄”字,巧妙地勾勒出姑娘们调皮的神态,让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作文·小学低年级 2022年5期2022-05-30

  • 严守语文本位 找准学习关键
    绘了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使用了民歌常用的复沓这一修辞手法。后面五句以“鱼戏”为始,更换了不同的方位词,既便于反复咏唱,也表现了鱼在莲叶间欢快地穿梭和嬉戏的景象。全诗意境优美,反映了古代人们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的欢快心情。【教学目标】1.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2.通过听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及学生间合作共读等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3.借助地理、科学等学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2年10期2022-05-30

  • 如痴如梦话“采莲”——《荷塘月色》“江南采莲”典型情境浅析
    生逐步感受“江南采莲”意境和意义的过程,就是师生不断创设典型情境,一步步走入“荷塘月色”深处,理解作品主旨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思想情感,认识作品独特个性的过程,也是逐步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通过还原文本来创设典型情境,就无法回避对文章的逻辑思考:作者为什么设计“江南采莲”环节?“江南采莲”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江南采莲”的审美价值何在?如果回避或者曲解这些问题,那么,不止“江南采莲”的价值会湮没,就连《荷塘月色》文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2年5期2022-03-16

  • 图绘、媒介与性别:明代《采莲图》的视觉呈现与性别阐释
    518000)“采莲”是中国文学书写中的常见主题,其在诗歌中的表现最早可以追溯至汉代。①如汉乐府诗《江南》、古诗十九首之《涉江采芙蓉》,参见邬国平选注.汉魏六朝诗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21页、61页。此后的历朝历代,“采莲”始终是文学领域十分流行的题材,与之相关的诗文不胜枚举。在采莲诗被人们反复吟咏的同时,相应的绘画作品也随之出现。“采莲”题材的绘画作品自明代开始变得更为流行,与之相关的题画诗也屡见不鲜。在晚明视觉文化蓬勃发展的背景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1年3期2021-07-21

  • 江南莲 岭上雪
    小试牛刀】江南可采莲费振钟忽然想起一句不平常的话,优美是不可拒绝的沉溺。对那些在江南走过的人来说,太容易遭遇优美了。例如在六月,我指的是农历六月,江南采莲的六月,这个日子里,到处都流动着一种令人心旌摇荡的优美,请问谁可以躲避,谁可以拒绝?既然不能躲避不能拒绝,那么,就只有沉溺。是的,优美在江南采莲的六月确实是不可拒绝的沉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是谁说的?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这是谁说的?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稭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21年6期2021-06-28

  • 采莲曲( 其二)
    的诗。譯文及浅析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样的颜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诗人描写采莲采莲的情景,可是没有直接写她们采莲的动作,而是把她们隐藏在荷花荷叶丛中,若隐若现。绿色的荷叶和少女的罗裙一个颜色,鲜艳的荷花对着少女的脸颊盛开,简直分不清哪是荷花,哪是采莲女了。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1年5期2021-05-28

  • 品悟经典
    分。⑥闻歌:听见采莲的歌声。⑦始觉:才感到,才知道。【赏析】王昌龄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为杰出。这首诗好像一幅“采莲图”,采莲少女和荷塘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短短四句,江南荷花盛开的美丽景色和采莲姑娘天真活泼的情态都跃然纸上,意趣横生,清新明快。采莲的季节到了。姑娘们驾起一叶叶小舟,驶进碧绿一片的荷池深处,放眼望去,只看到亭亭玉立的荷叶和娇艳迷人的荷花,哪里还有姑娘的影子!突然,一阵歌声从荷花池中飘扬过来,悠扬婉转,美妙动人。原来是姑娘们在采莲时欢快地唱着《采

    小读者之友 2021年3期2021-04-07

  • “气”从“忽然想起”来
    了,如何与下文“采莲的事情”勾连呢?——“忽然想起”再次宕开一笔:既延续了眼前的“热闹”,又用“忽然想起”引出当时的风流、嬉游、有趣与“热闹”。而且,上面一段主要是写“荷塘的四面”的树木,若非“忽然想起”就很难与下面的“采莲的事情”衔接起来。但所引梁元帝《采莲赋》部分毕竟没有直接写到“莲花”和“采莲”的事:(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于时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9期2020-11-09

  • 由《西洲曲》引发的两篇聊斋故事
    词:荷花三娘子;采莲;乌桕树;马缨花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蒲松龄一生虽然汲汲于功名,但他从来不是一个无趣、迂腐之人。他兴趣广泛、饱读诗书,几乎无书不读,经史子集之外,对于志怪、话本甚至文人词章妙句都了然于胸,平生所学汇于巨著《聊斋志异》,为他赢得了身后文名,今天读来还是脍炙人口、饶有韵味。这部汇集近500篇故事的短篇小说集,其中有很多是改写自前代的志怪小说、话本小说,也有从以前的文集、典故中信手拈来,点染而成,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了

    蒲松龄研究 2020年3期2020-10-28

  • 乱世中的逃避与追求
    七段用“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一句,引出了后面几段,写到了江南采莲的旧事,和《西洲曲》的句子,于是平地又起波澜。神秘的第二处荷塘——江南采莲在描写了荷塘月色后,作者用“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作为过渡,开始了第7段,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江南采莲图”。文章由实入虚,通过南朝梁元帝的《采莲赋》和《西洲曲》,神游于千载之上江南采莲的“嬉游”盛况之中。在“夏始春余、叶嫩花初”的时节,一对对“妖童媛女”,荡着小船,唱着情歌,喝着美酒,采莲湖中,笑语喧天。又有一个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1期2020-08-24

  • 浅析《荷塘月色》中的“江南采莲
    特意提到了“江南采莲”,本文结合全文对此进行分析。关键词:荷塘月色;江南采莲作者简介:王淑红(1973.6-),女,汉族,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文方向。[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1-0-02一、前言朱自清是近现代非常重要的一位散文作家,其散文语言清丽、结构完整,达到了清隽沉郁的效果。朱自清的散文,具有很强的情感感染力,很容易在读者心中激起情感上的感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1期2020-08-13

  • 传世名画
    游图册》之《碧池采莲》 清·陈枚 绢本设色 37cm×31.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月曼清游图册》是清代画家陈枚所作,共12开。作者以每月的气候变化为背景,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体现宫廷生活与民间生活的密切关联。作者在人物创作的审美取向上,有别于唐代张萱、周昉笔下体态丰腴的嫔妃形象,而以明代唐寅、仇英笔下的仕女画为审美标准,追求秀润飘逸的情致。画家以工细流畅的线条和亮丽鲜活的色彩,将嫔妃们描绘成身材修长、体态轻盈、“倚风娇无力”的面貌。《碧池采莲》描绘夏日

    老年教育 2020年7期2020-07-13

  • 泛舟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繁茂,“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优美,“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的娇憨……古人关于采莲的诗歌,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清新可人的夏日水乡风情画。莲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南朝】民歌荷叶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唐】王昌龄小船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曲》【唐】白居易笑语若耶溪傍采莲

    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 2020年6期2020-06-11

  • 《涉江采芙蓉》抒情主人公小议
    ,诗人“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那是多么美好的往事啊,夫唱妇随,采莲相赠,其乐融融。但现在呢?一在天之涯,一在海之角,“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正是采莲的时节,妻子现在是不是正在采莲呢,采了花要送给谁呢,她所思慕的人在远方啊。有人认为,折芳草香花相赠不应是女子的专利,这四句诗说的是客居在外的游子看见江水那边莲花盛开,于是涉水过去采摘,但采了之后才想起自己思念的妻子远在家乡,无法送出。固然,采花相赠不是女子的专利,但漂泊的游子正在思念亲人的时候,让他去采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0年2期2020-05-06

  • 把生活过成诗篇
    过朗读,学生说,采莲“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莲子好吃,可剥莲子“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采莲要防备水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蛭,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这就是“岁月”。什么是诗呢?《采莲谣》是诗;“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

    十几岁 2019年6期2019-11-27

  • 洪湖采莲:并非浪漫的往事
    文学作品当中,跟采莲有关的诗歌非常多,在这些诗歌中,采莲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红男绿女,撑着兰舟,行进在荷花荷叶丛中,情歌款款,笑脸面映荷花,非常富有诗意。“非常劳累、非常艰难”我是在洪湖(位于湖北南部,长江与东荆河之间)边长大的,那个时候,洪湖的生态环境极好,靠近洪湖圩埂往湖中心延伸七八里的水面,是荷花荷叶的世界。盛夏到初秋这段时间,湖中的莲蓬成熟,正是采莲的最好季节。每年暑假我们都要到洪湖去采莲,我们叫作“打莲子”。采摘来新莲子,晒干,然后出售给供销社

    文史博览·文史 2019年6期2019-09-23

  •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月色》中描绘江南采莲风俗并引述《采莲赋》、《西洲曲》,该部分体现了散文大家的匠心,流露出作者对自由的深刻理解。关键词:形散而神不散;自由的盛会[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0-0-01作为写景名篇,《荷塘月色》的部分被视为写景状物的范本备受重视。作者“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之后,又想起江南采莲风俗并引述《采莲赋》、《西洲曲》,这一部分往往一带而过。笔者以为,恰恰是该部分体现了散文大家的匠心,流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0期2019-09-10

  • 洪湖采莲:并非浪漫的往事
    文学作品当中,跟采莲有关的诗歌非常多,在这些诗歌中,采莲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红男绿女,撑着兰舟,行进在荷花荷叶丛中,情歌款款,笑脸面映荷花,非常富有诗意。“非常劳累、非常艰难”我是在洪湖(位于湖北南部,长江与东荆河之间)边长大的,那个时候,洪湖的生态环境极好,靠近洪湖圩埂往湖中心延伸七八里的水面,是荷花荷叶的世界。盛夏到初秋这段时间,湖中的莲蓬成熟,正是采莲的最好季节。每年暑假我们都要到洪湖去采莲,我们叫作“打莲子”。采摘来新莲子,晒干,然后出售给供销社

    文史博览 2019年6期2019-08-31

  • 晋江地区的端午节习俗
    下:五月初一日,采莲。城中神庙及乡村之人,以木刻龙头击鼓锣迎于人家,唱歌谣,劳以钱或酒米。端阳,龙舟竞渡。悬蒲、艾及桃枝于门,贴符及门帖。小儿以五色丝系臂,曰长命缕。又以通草象虎及诸毒物插之。饮雄黄酒,且噀于房角及床下,云去五毒,小儿则擦其鼻,沐兰汤。作粽相赠遗。以米粉或面和物于油内煎之,为之堆合百药。又有《安海志》载晋江安海的端午习俗:端午,五月初五,俗曰“五月节”。家家户户煎(锑)结粽。在大门口插松、艾,于室内烧苍术、蝉蜕,饮雄黄酒,且噀于房角及床下,

    寻根 2019年4期2019-08-30

  • 采莲
    方华入秋,正是采莲时节。此时若身处江南,赏采莲美景,当是快事。自古江南水道纵横,湖塘遍布,秋日采莲,也是水乡人家寻常事。接天莲叶间,小舟出没,渔歌互答,玉手如藕,莲蓬轻折,真是满湖风情荡漾,风光迷人。江南采莲,自古即为文人骚客记叙描述。最早的吟咏,当来自民间。汉乐府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即是一首民歌。这首民歌,前三句应是领唱,后四句当是和声。可以想象,在哪遥远的原始的天空下,田田的莲叶间

    醒狮国学 2019年8期2019-02-24

  • 荷塘月色
    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青春期健康 2018年17期2018-09-11

  • 荷塘月色
    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18年9期2018-09-04

  • 试论《荷塘月色》中的“动”与“静”
    忽略了“回忆江南采莲”这个环节。而在平时教课中,大部分老师基本上都是按照“1-3”“4-6”“7-10”给文章段落进行分层,这种分层也模糊了“回忆江南采莲”这个片段的分析。钱理群先生在《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说道:“既神往于个人的自由世界,又为此感到不安与自谴,这内在矛盾构成了朱自清内心“不平静”的另一个侧面;在《荷塘月色》里就外化为“荷塘月色”与“江南采莲图”两幅画图,在“冷”与“热”、“静”与“动”的强烈对比、相互颠覆中,写尽了这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8年5期2018-06-06

  • 归去来
    有天凉人徘徊3.采莲天蓝蓝,水蓝蓝,蓝蓝的湖面,飘来一只只月牙儿船。长长竹篙点破水中的云天。荷叶圆,莲蓬圆,圆圆的笑脸,唱着一支支歌声儿甜。阵阵清风吹远梦中的思念。采莲采莲莲叶何田田人似朵朵莲莲蓬满着水乡的江南风景旧时谙采莲采莲莲叶何田田人似朵朵莲莲蓬藏着诗词的江南凝霜雪皓腕小船满载着笑声一船 绿一船驶向岸边飘起的炊烟留下一湖金霞一湖晚4.忆时空次元穿梭重见当初另世的你和我恒河畔鸣沙无数如青春从指缝滑落三千世界传响此生的承诺还是四顾茫然雾失楼台缤纷的桃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11期2018-01-02

  • 我不要分享你的快乐
    张莲我注意到采莲,是在一次歌唱比赛上。我记得自己得了第一,下台后骄傲地坐在选手席上,却并没有几个人,朝神采飞扬的我看过来。我甚至试图用大声的咳嗽,来引起落选歌手的关注与仰慕。可惜,周围依然是一片清冷,有几个女孩,还在我得意的低声哼唱里,不屑一顾地白了我一眼。我的快乐,在外人的冷落里,瞬间黯淡无光。采莲就在这时,从背后拍拍我的肩膀,微笑着说道:安,你的歌声,真美。我回头,在忽亮忽灭的灯光里,看见一股暖流,从采莲温柔的眼睛里,缓缓流溢出来,片刻,便浸湿了我渴望

    婚育与健康 2017年10期2017-12-08

  • 采莲
    ,缠着妈妈带我去采莲。我蹦蹦跳跳地跟着妈妈来到池塘边。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又像一柄柄大伞,亭亭玉立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你看,有的全都展开了花瓣,露出了嫩黄色的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像美丽的天使;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我踮起脚尖,怎么也看不到尽头。我们赶紧坐在小船上,一阵阵荷香迎面扑来。池里的小鱼都欢乐地游到了船边,好奇地看着我们,又像是在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我小心翼翼地划起了桨,小船平稳地向前飘。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16年30期2017-04-15

  • 去宋朝采莲
    江南,那水乡,去采莲。拨开泛着荷香的晨雾,我将在梦境深处采莲。那裙裾飘扬、绿叶花红的莲,扰乱了我少年悸动的心绪,把我残梦的一端放归漂泊的原野。我曾为此浪迹天涯,但荏苒人生只会增添两鬓银发,回味那苦心的莲子。是呀,年少的心肆意放逐,又怎会泊于小小的莲花池畔,擎起莲花的巧笑嫣然?人渐老,莲花却依旧,剪不断,理还乱,这是百年的梦,千年的魂,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恬淡,还是“荷叶初开犹半卷,荷花欲拆犹微绽”的闲情?我的思绪在叠叠宋词里恍恍惚惚、渐行渐远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7年6期2017-03-27

  • 试评蓝棣之对柔石《二月》的症候式分析
    都是出于对小女孩采莲的爱。其眼光确有独到之处,观点使人耳目一新,但同时笔者以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二月》 蓝棣之 症候式分析蓝棣之在《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一书中运用症候分析的方法对若干著名的现代文学著作进行了独到而精妙的重新解读,十分受学界的重视。尤其是在对柔石《二月》进行分析时,他深入挖掘了人物心理的细枝末节,得出了近乎颠覆性的结论。本文将具体来谈谈对此的看法。蓝棣之曾在与记者的对话中说明了“症候”的含义:“症候可以看作是情结的表现。……我所说的

    文学教育 2017年31期2017-02-09

  • 采莲
    湖水映出了我一个采莲的小顽童225400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银杏花文学社六(3)班指导老师 徐冬明这首诗,以荷花与湖水为主体意象,描写了“采莲”的情景,表现了“小顽童”采莲时喜悦的心情,语言和节奏都把握得很好。在这里我们仿佛能看到李清照的“误入藕花深处”的意境,也能联想到徐志摩“撑一支长篙”“漫溯”的情景。古乐府《西洲曲》中写到采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这是一首思念人的诗歌,写得优美而深情。“压在膀

    作文大王·中高年级 2016年7期2016-08-16

  • 采莲何须下江南
    文/采莲采莲何须下江南PICHING LOTUSES WITHOUT GOING TO SOUTH CHINA文/采莲说到莲,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采莲下江南,莲叶何田田”的诗句,想起江南水乡泽国,青莲绵连,想起采莲女子的吴侬软语和连连的笑声。如今,在运河古城——台儿庄也有了赏荷、采莲、消夏的好去处,这就是古运河畔的台儿庄运河国家湿地公园。莲,为大战故地台儿庄平添了江北富庶之地的丰饶和一份清丽婉约又妩媚的神韵。经常听到当地人骄傲的向闻香而来的客人说:台儿庄可采

    走向世界 2015年37期2015-12-05

  • 一诗一赋一新风:论王勃《采莲曲》与《采莲赋》对六朝采莲文学的因革
    文学硕士研究生。采莲,是旖旎江南所孕育的农事、民俗活动。它不仅氤氲着南方泽国的水香,而且还浸染着传统文明的古色。《楚辞·招魂》中即有“《涉江》、《采菱》,发《阳阿》些”,而采菱是与采莲性质相近的农事活动,因而在战国时代,采莲文学就已萌芽。采莲文学既包括专门描写采莲活动的文学作品,如《采莲曲》、《采菱歌》、《采莲赋》,也包括题为采莲、采菱实则为单纯抒怀的作品,如鲍照的《采菱歌七首》。六朝时期(本文所指六朝以时而言,除了建都建业的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3-28

  • 《荷塘月色》的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
    无妨,“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对美的意犹未尽可以此聊慰了。向往采莲的双关。“我什么也没有”没关系,因为“想起采莲的事情了”。采莲,“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荡着小船,唱着艳歌”,作者在这里依然可以享受美,“妖童媛女”、“纤腰束素”、“叶嫩花初”、“浅笑”、“敛裾”……采莲中,有少女的美貌,有少女的清纯,有少女的妩媚,有少女的勾魂。作者尽可以摆脱“什么也没有”的空虚和“颇不宁静”的苦闷,感受这个季节的热闹与风流

    名作欣赏 2014年14期2014-03-29

  • 传统诗歌中采桑女与采莲女文学形象比较
    统诗歌中采桑女与采莲女文学形象比较解亚珠1,孙 姝2(淮阴工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采莲和采桑这两项日常劳作,在早期南方和北方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地位显著。文人们对之关注的切入点给予了从事这些劳作的女性们,由此而形成了中国传统诗歌中具有特色的采桑女和采莲女形象。她们成为文人描摹想象美好的载体,在文学世界中进行着各自身份的演绎和演变。两种女性形象在传统诗歌里有诸多交集,但随着文学的发展,两者的文学命运却发生了不同转移。采桑女;采莲女;文学形象;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2年5期2012-08-15

  • 对门
    梵求1退休后,杨采莲习惯把脸贴在门上,右眼对着猫耳眼偷窥对门的动静。老伴说:“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给他送些礼嘛。”采莲的脸依然贴在门上,左手伸向背后,做出鸭掌在水中划动的样子。“老头子,快过来!”她低声叫道。老伴没反应,采莲回头,赶紧过来将老伴拉了起来。采莲生怕老伴没看见,那人就进了对门。老伴模仿采莲的样子,摘下老花镜,对准猫耳眼朝里张望。他啥也没说,回到沙发上,戴上老花镜又看报了。采莲只好自己看。右眼累了,换左眼。她看到风流潇洒的郭团长,在灯光下西装笔挺

    文学港 2012年5期2012-05-08

  • 论唐宋江南采莲诗词*
    00)唐宋时期“采莲”题材的诗词高度发展,其篇幅之多不容小觑。这些诗词主要描绘了栩栩如生的采莲情景:羞涩俏皮的采莲男女在荷塘荷叶中间嬉戏;动听悦耳的采莲歌谣在辽阔的荷塘上传唱;荷塘上的木船散发着郁郁的檀香,混合着淡淡的莲香,在充盈着生命之绿的湖水上轻轻摇曳……这些诗词,把江南采莲女的装束、采莲时的行为、采莲歌谣等盛况、习俗展示得一览无余。然而,在更深的层面内,采莲诗词饱含了创作者怎样独特的情结,又是怎样通过江南采莲女的爱情婚姻观表现出来的,本文拟作初浅探讨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2012-04-13

  • 朱自清为什么会惦着江南——读《荷塘月色》有感
    美景自然引发了对采莲事件的联想。联想到采莲的热闹,联想到古典诗词中关于采莲的描述。采莲是江南的旧俗,到了采莲的季节,青年男女打扮得漂漂亮亮,泛着一叶叶小舟,在湖面边采莲边歌唱,场面非常热闹。而今晚作者自己也是在荷塘游历,这里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但却不见采莲人,不能再现江南采莲时的热闹场景,只有独自徘徊,排解心头的郁闷。一冷一热、一快乐一愁闷,两相对比,作者自然就会想起曾经的江南采莲场景,惦着江南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江南采莲是“有趣”的事,采莲的时候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2年9期2012-01-29

  • 南朝《采莲曲》与唐朝《采莲曲》比较分析
    0004)南朝《采莲曲》与唐朝《采莲曲》比较分析张俊丽,欧丽丽(广西大学文学院,南宁 530004)采莲是中国诗歌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南朝和唐朝时期的文人大量创作《采莲曲》,由于创作主体不同、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唐朝《采莲曲》在对南朝《采莲曲》的继承中有所发展。根据收集的材料比较分析两个朝代《采莲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简约探讨其原因。《采莲曲》;南朝;唐朝;比较采莲是江南常见的农事劳动,在采莲过程中吟唱的采莲歌曲多为民歌性质,“采莲”第一次较为完整地出现是在

    大理大学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诗的咏叹调(三章)
    首好诗。遇见那个采莲的姐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荷叶,青青。河水,清清。坐一叶南朝的舟,采莲去。采莲去,遇见那个采莲的姐姐。她用笑声触摸那清水捧出的灿烂和芬芳。采莲去,遇见那个采莲的姐姐。一柄柄荷叶伞,一朵朵莲花的火焰,幸福地环绕她的羞涩和青春。采莲去,遇见那个采莲的姐姐。歌声挂上枝头。谁扔过来的莲,绣球一样惊起水鸟和蛙鸣?

    散文诗世界 2010年2期2010-11-25

  • 明快清纯 宛如童谣
    乐府:相和歌辞;采莲;“奇格”原指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辞而配乐演唱。后代将乐府所唱之歌曲直接称为“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关名演变为音乐性的诗体名称。根据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的分类,汉乐府大抵保存了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之中。《江南》是汉代乐府民歌的一首名篇,最早出现在《宋书·乐志》。有人认为,江南民风柔靡,这首相和民歌是一支表现青年男女在采莲时调情求爱的情歌,我以为以采莲的“莲”为谐音暗示“怜”而象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1期2009-02-21

  • 漫话唐人采莲
    形式与劳动场面。采莲诗和采桑织丝、捣练絮衣等劳动诗歌一样,主人公是爱美的妇女。霍总《采莲女》:“舟中采莲女,两两催妆梳。闻早渡江去,日高来起居。”早上要渡江去采莲,可日上三竿之时才起来,于是三三两两、叽叽喳喳地相互吆喝、催促,一“催”字显出了梳妆打扮的忙乱情景,活脱如画。戎昱《采莲曲》:“涔阳女儿花满头,毵毵同泛木兰舟。秋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头上插满鲜花,划着木兰舟在湖中欢快地荡漾,天色已晚,而这群女子仍争先恐后地一展歌喉,毫无归意,似乎是珍惜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08年8期2008-09-26

  • 《江南》“鱼”字义辨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江南》是一首流传千百余年而不衰的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见载于《宋书·乐志》与《乐府诗集》。清人沈德潜称之为“奇格”(《古诗源》卷三)。据说梁武帝曾依据此曲作《江南弄》,唐陆龟蒙也曾用它的末五句,写成五首《江南曲》,可见它的影响之大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深。然而通常人们总是把歌中的“鱼”字解为“游鱼”,如清人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中评价这首诗的时候就说:“排演四句(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8期200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