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

  • 两个空间的交互:周邦彦羁旅词的情感内蕴
    中老杜”周邦彦的羁旅词艺术成就令人瞩目,相关研究不少,或分析其借景抒情的艺术特征①赵治中:《周邦彦羁旅行役词的艺术》,《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6期。,或研究作者的倦客心态②胡洋:《周邦彦羁旅词对倦客心态的诗化书写》,《文艺评论》2014年第10期。,或从历时角度分析其风格变化③蒋哲伦:《论周邦彦的羁旅行役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2期。,等等。笔者认为,如果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观照周邦彦的羁旅词,应该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写作 2022年1期2022-11-19

  • 在宋代的版图羁旅遇雪
    在宋代,雪会通过羁旅与神相遇,它们如鹤的飞翔要从亭台楼阁开始,到达高士的竹篱,迎春的金钱已绽兰却嶙峋,在风中泄露著爪痕不可释意的远处,站在天下用山,也用水,写着潦草的落款,是不是应该有梅呢有诗人与人妇相携而至摘着暗香,思谋着亡国的床笫之欢那时尘埃在雪的遗体上集体沉默像帝国的看客,读着诗词就像读着帝国的春水之恨这宋代,在这一刻是液体的喷射的,白色的,肉的宛若一切夜晚都将降在身上神一样的肉身,比雪更轻更适合捏住经文,念念不忘责任编辑 侯 磊

    北京文学 2022年6期2022-06-07

  • 秋 风 引
    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而唯独孤客“最先”听到,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如此敏感的原因,是他是一名身在异乡的“孤客”,这也是对“最先闻”的解释。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

    课外语文 2022年6期2022-03-17

  • 论柳永羁旅行役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影响。尤其是他把羁旅行役题材在词中发扬光大,改变了以往词作题材上类型化的倾向,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更为注重表现个人的生活体验以及心理情感状态。近年来,柳永的羁旅行役词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出现了不少研究成果。如姚蓉、王兆鹏《论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抒情模式》(1)参见姚蓉、王兆鹏《论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抒情模式》,《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85-89页。一文,探讨了柳永羁旅行役词的四种主题模式与两种主要表现手法,并以此为基础解读了该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1-29

  • 总有那一片蛙声
    进入季节的深处。羁旅北京的日子里,我没有了南国的那一扇窗子。居京的月夜,我常在夜里伏案写作,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声,此时人便恍惚地进入以往的时光,一颗羁旅中的心忽然一热,为之深深感动。但待我细细地聆听时,却发现窗外是一片寂静,静得月的清辉飘落到柳叶儿上发生的细小的沙沙声都能够听到,但却没有了蛙声。原来那一片蛙声,它源于我的梦里,或者说,是那永远也拂不去的幻听了。春天的今夜,便又是这样,我轻轻地写下一段怀想的文字,不觉间窗外就有了一片蛙声,亲切,而又温

    阅读(中年级) 2021年3期2021-06-01

  • 宋代岭南词中羁旅山水词的特征
    写岭南山光水色和羁旅词占大多数。以宋代岭南词中的山水词和羁旅词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两类词的特点,从中能更好体会宋代岭南词不同于中原词的特殊之处。文章旨在将岭南词人分为本土词人和客居词人两类,从中分析不同地域环境影响下的不同词作风格,并探究宋代岭南词对之后岭南文化的影响,更好地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分析地域对词人和文学作品风格的影响。【关键词】岭南词;山水词;羁旅词;地域文化;古代诗词【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期2021-04-01

  • Prevalence of anxiety among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哲伦《论周邦彦的羁旅行役词》:“羁旅行役,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题材之一,主要是抒发统治阶级中某些人物遭受斥逐后去国怀乡的牢愁,中下层官吏为职操劳而旅途奔波的磋叹,以及一般文人墨客失意流落的哀怨。”There are multipl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nxiety during pregnancy, including current or past pregnancy-related complications, prev

    World Journal of Meta-Analysis 2020年3期2020-12-16

  • 从《满江红》词看柳永的归隐思想
    的生活,引起词人羁旅漂泊的厌倦而起回程、归隐山林的念头。但在词的结拍词人又产生了矛盾,究竟是归去呢还是像王粲那样建功立业。其实柳永的归隐只是旅途寂寥凄清的一念而已。柳永这首《满江红》流传甚广,后来睦洲当地人赛神时,把它当作迎神歌曲来唱,可见在民间影响之深。关键词:柳永词 《满江红》 羁旅 建功立业 归隐田园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10期2020-02-04

  • 在宋代的版图羁旅遇雪(外一首)
    在宋代,雪会通过羁旅与神相遇,它们如鹤的飞翔要从亭台楼阁开始,到达高士的竹篱,迎春的金钱已绽兰却嶙峋,在风中泄露着爪痕不可释意的远处,站在天下用山,也用水,写着潦草的落款,是不是应该有梅呢有诗人与人妇相携而至摘着暗香,思谋着亡国的床笫之欢那时尘埃在雪的遗体上集体沉默像帝国的看客,读着诗词就像读着帝国的春水之恨这宋代,在这一刻是液体的喷射的,白色的,肉的宛若一切夜晚都将降在身上神一样的肉身,比雪更轻更适合捏住经文,念念不忘在我里活埋着自己孤独的星球上,一树树

    天津诗人 2019年4期2019-11-14

  • 论唐诗中的“浦溆”意象
    诗、宴游诗,还是羁旅诗、送别诗,均可觅其踪迹。若想了解唐朝文人的生活,体会他们的情感与心绪,从浦溆这一意象在唐诗中的运用或许可窥见其面貌,从而还原出唐代士人的生活风貌。关键词 宴游 送别 思乡 羁旅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自从隋朝开创科举以来,传统的门第选官制度逐渐被废除。在唐朝时期,科举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寒门学子通过学习即可拥有入朝为官、提升自己社会阶级地位的机会。因此,科举制的发展促进了唐朝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出现了许多文人墨客。而在参加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5期2019-11-12

  • 宋代羁旅词灯意象初探
    09)出行在外、羁旅他乡,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易经》中就有“旅”卦,谓“旅者,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之为旅”[1]。因而羁旅指的是游子长久寄居异地、不得归乡、失本无根的生存境遇,随着这类作品的逐渐增多,就形成了羁旅文学。羁旅文学在中国起源亦甚早。《诗经·小星》说“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①此诗意义历来颇有不同之理解。《毛诗序》认为此为咏贱妾之诗,朱熹《诗集传》从之。而从“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这几句看,本文更加认同《韩诗外传》、洪迈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3-22

  • 望天涯行
    文/乔莉莉天涯羁旅似逍遥,路迢迢,望遥遥。惜我心远,翻飞纵云霄。可叹医事难了了,惜生命,当尽力。一日难得半日闲,费思量,希万全。心自天涯,梦回杨柳岸。自古万事难两全,望天涯,心念念。说明:此为按《江城子五首》韵律自创。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师,面对的均是危重症患者,需根据病情不断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读到曲晓霄所著《天涯行客》中收录的《江城子五首》,对各地美景、风情向往,希望有时间出门看看,但因工作需要,只能心中向往。有感而发。

    中国医学人文 2019年7期2019-01-04

  • 羁旅行路 ——柳秀林水墨人物作品展感记
    斯,行者匆匆!“羁旅行路”这个概念是我在写生采风的旅途中,对人生、对艺术的深切感受,今天展厅里的这批画以水墨人物为主,这些人物或是家乡父老,或是在行路中偶遇的,他们都很质朴,在近几年艺术创作中,我想丢弃一些东西来表现质朴,在绘画语言上我希望每一幅画都是陌生的,是不确定的。这次展览是对本人艺术作品的一次检阅,也是对艺术创作阶段性的小结。“泄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我们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或生如夏花、长如荒草,或重如泰山、轻如鸿毛,都是对生命的感知、体悟,

    中国画画刊 2018年2期2019-01-03

  • 羁旅知“物哀” ——论西行《山家集》中的“羁旅歌”
    手。”一生执着于羁旅修行的西行,到底在追求什么?本文将从西行《山家集》中的“羁旅歌”着手考察,试图探明他羁旅背后的内在审美追求。一、西行出家问道西行生活在日本平安时代末期,是历史上最为动乱的时期。贵族社会走向没落,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集团崛起,朝廷内部为争夺权力和地位轮番上演骨肉相残的悲剧,崛起的武士力量因被卷入了宫廷斗争导致了保元之乱、平治之乱等战争不断发生,整个日本社会硝烟四起,民不聊生,所以无论是宫廷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需要寻求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于是许

    名作欣赏 2018年36期2018-07-13

  • 国学经典中古诗词赏析方略摭谈(一)
    景;送别;边塞;羁旅[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7001902随着国学经典的日益普及,古典诗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古典诗词是国学经典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以其語言生动精练、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导读古典诗词重在赏析方法的概括总结,引领学生穿越时空隧道,与作品对话,与作者神交,感其情,明其意,悟其旨,从中领略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古典诗词单就题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3期2018-05-23

  • 试论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抒情模式
    )一、引言柳永的羁旅行役词约有七十首,这是他在词坛上自宋玉以来的羁旅行役词这一传统题材的新发扬,以至成了柳永的“专利”。柳永羁旅词的主题由传统的“怀才不遇”转为“怀人”,而且在写作特点上也有了新突破,以致柳永的羁旅词成为继宋玉之后的又一次辉煌。二、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抒情模式柳永一生仕途坎坷,只做过几任小官,宋代磨勘转官,“须至京引对”①见宋敏求主编.春明退朝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所以他踏上仕途后,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游宦生活。每当专职赴任

    长治学院学报 2018年6期2018-03-30

  • 枫桥夜泊
    。〔唐〕这是一首羁旅诗,那么,什么是羁旅诗呢?羁旅诗又称行旅诗,顾名思义,就是作者在远离家乡、客居他乡时写的诗。诗人外出的原因很多,然而一旦身居他乡,就会对自己的家乡产生深深的思念之情。可是他们暂时又无法立即回家,只能在旅途之中寄托情感。羁旅诗多数会抒发思乡之情,但也有一些是写处境之艰、郁郁不得志、对亲人的無限思念等的。endprint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17年45期2018-01-17

  • 《唐诗宋词》课外自读的设题讲解
    》为例,探究总结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规律2.学以致用,探究课外自读篇目的赏析二、鉴赏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设题讲解】1.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2.如何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3.本诗最后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诗人心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整理】1.(1)意境的渲染烘托。夜幕降临,微风吹拂小草,诗人独居孤舟,夜不能寐,远看天幕,星星低垂与原野尽头相连,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6期2017-06-30

  • 论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情感模式
    3100)论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情感模式周雪琦(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 曲阜 273100)柳永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写作羁旅行役词的词人,其悲情羁旅命运的源头在于思想的多重矛盾性。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对家乡生活的思念与愧疚、对仕途经济的揶揄与眷恋、对烟花柳巷的依恋与慰藉,无一不充斥着他的内心。这种种情怀的负累之下,柳永的羁旅行役之作展现出了离愁别绪、思念家人、怀念京都和超俗愿景四种情感模式。然而,正是这大量的羁旅行役之作,让我们真正了解到这样一个经历宦海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0期2016-11-26

  • 阅读指津(三)
    人深重的家国沦丧羁旅无依的伤痛,真可谓“含不尽之义见于言外”。下片头两句由早行的所见所感回溯到夜间旅宿的情景。因心事满腹,总是旅宿无眠,于是觉得夜太长了。“元无梦”“每自长”,道尽羁旅况味,流露凄凉之感。后两句既是词人情感发展的高潮,也是词作主旨的集中表现。江东风光虽好,但一想到中原沦丧,故土难回,心境就十分悲伤了。前边的种种描写皆结穴于此。这首词上片主要是于景物描写中透出词人的感怀,可谓情景交融;下片则是从孤寂难耐的旅况中直抒深沉的中原归思,表達词旨。在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6年1期2016-06-30

  • 情境还原:突破诗歌鉴赏瓶颈 ——以羁旅诗鉴赏为例
    鉴赏瓶颈 ——以羁旅诗鉴赏为例杨宝山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日常教学特别是备考训练中,教师往往过分关注考纲要求,紧扣考点进行相关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许多学生反映根本读不懂诗歌,所谓训练只能是扣帽子套概念,比着葫芦画个瓢。如何真正训练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水平,成了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瓶颈。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入学习了孙绍振先生的相关理论,认真研究了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名作重读》等著作,吸收借鉴孙先生情境还原的理论,在教学

    中学语文 2016年16期2016-02-15

  • 从“咏怀”到“山水”:魏晋羁旅行役诗中山水物色的独立之路*
    。笔者曾考察士人羁旅行役中的山水游览与家园体验之间的文化关联,指出羁旅文学中的自然描写经历了由背景陪衬到成为游览对象、由对立于家园感的异己形态转变为怡情畅神的亲和形态这一大致的发展脉络[1]。本文继而探讨在大谢山水诗出现之前,魏晋羁旅行役诗中山水物色的独立之路。一、生命悲情、时间迁逝与感物经验西汉中期以后经生儒士群体诗性精神的普遍萎缩,以及经学解诗的穿凿僵固,导致诗骚艺术传统失坠,有关个体情志书写的主题也主要是哀时命、叹不遇,仍是集权专制下追求政治本体乐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12-17

  • 《八声甘州》:时间渐变中的羁旅穷愁
    053)在其抒写羁旅行役情怀的名作《八声甘州》里就明确地写到了“渐”,并且通过时间无情的流走,抒发其人生的悲凉况味。这悲凉熔铸有词人落拓不偶、贫士悲秋、羁旅劳顿、思乡念亲、云愁雨恨等复杂情思,可谓一调八声(一“韵”为“一声”,此词八韵,故名“八声”),五味杂陈,堪称羁旅绝唱、柳词极品!羁旅,即客居他乡而不得归,行役,指因服役或公差奔波在外。羁旅行役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题材,在诗中早有唱叹。柳永将此类题材移植到词中,以极具民间活力的文学样式歌之咏之,创作了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1期2015-05-29

  • 《八声甘州》:时间渐变中的羁旅穷愁
    词人柳永在其抒写羁旅行役情怀的名作《八声甘州》里就明确地写到了“渐”,并且通过时间无情的流走,抒发其人生的悲凉况味。这悲凉熔铸的有词人落拓不偶、贫士悲秋、羁旅劳顿、思乡念亲、云愁雨恨等复杂情思,可谓一调八声(一“韵”为“一声”,此词八韵,故名“八声”),五味杂陈,堪称羁旅绝唱、柳词极品!羁旅,即客居他乡而不得归,行役指因服役或公差奔波在外。羁旅行役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题材,在诗中早有唱叹。柳永将此类题材移植到词中,以极具民间活力的文学样式歌之咏之,创作了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12期2014-12-15

  • 羁旅愁绪多 行役人更苦 ——羁旅行役诗鉴赏指导
    457000)羁旅愁绪多 行役人更苦 ——羁旅行役诗鉴赏指导何艳华(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河南 濮阳 457000)羁旅行役诗是高考诗歌常考的题材之一,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高度重视这一类诗歌,在阅读此类诗歌时,要有意识地积累或掌握其常用的意象及其含义、特点,把握此类诗歌常用的字眼和表现手法,尤其需要把握这一类诗歌常考的几大主题。若能将以上几个方面熟练掌握并能熟练运用,那么,鉴赏羁旅行役诗便不再是一个难题,且做起题来也会容易许多。羁旅行役;常用意象;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3期2014-09-11

  • 《文选》“羁旅诗”和《万叶集》“羁旅歌”的比较研究
    25)一、 引言羁旅,是一种身处异乡,心念故乡的心理路程。羁旅可以触发对自然和自身的独特感怀,也可以让人对时间和生命产生一种全新的感悟,因此,古往今来羁旅诗作层出不穷。目前学界关于中日羁旅作品对比研究并不多,就笔者统计有以下三篇先行研究。首先,围绕“羁旅”和“行旅”展开详细分析的研究有安藤信广的「羇旅する詩人たち:『万葉集』と六朝文学と」以及于洋的「中国の『行旅詩』と『古今和歌集』の『羇旅歌』の比较研究」。安藤(1981)以《文选》以后的六朝羁旅诗为分析对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4年2期2014-04-24

  • 谢灵运山水诗的羁旅思乡情怀
    注入了不少游子的羁旅之思和思乡怀人的深情。清代有学者认为“谢客诗芜累寡情处甚多”[1],这个评价显然是有失公允的,谢诗中不但有对亲情、友情的自然流露,有对任所吏民的挂念,更有不少羁旅怀乡之情。“怀土”“故乡”“旧山”“旧崖”之类的词多次在他那些写于行旅途中或仕宦之地的山水诗中出现。本文将着重探讨谢灵运山水诗中的羁旅思乡之情及其情感的表达方式,并论述他这种将山水诗与羁旅乡愁主题结合在一起的模式在山水诗史上的地位。一、谢灵运山水诗中的羁旅思乡情前文提到谢灵运山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4年1期2014-04-10

  • 宋金元陶瓷诗词中的人生感怀
    ,包括社会现实、羁旅、爱情等方面。【关键词】引用诗词社会现实 羁旅 爱情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208-01就笔者现有收集到的题写于陶瓷上的引用诗词而言,总体倾向于人生感怀,下文就其包含的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一、社会现实由于宋金元社会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百姓多深受战乱之苦,所以不乏利用前人诗词感时伤怀的作品,但就笔者统计的数量来看,其中用于针砭时事的相对偏少,多为战乱之伤、缅怀故土以及思念家乡之作,究其缘由或许是为避免“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6期2013-08-06

  • 从宋代水路交通看柳永、周邦彦的羁旅
    215123)羁旅行役题材在历代文学中都不乏力作,在宋词中,柳永、周邦彦的羁旅词尤具有代表性。陈振孙便说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1];胡仔说:“柳之乐章,人多称之。然大概非羁旅穷愁之词,则闺门淫媟之语。”[2]周邦彦词更是一再地表达了其羁旅之愁,如“少年羁旅”、“春来羁旅况味”、“经岁羁旅”等。王国维评周邦彦说:“若悲欢离合,羁旅行役之感,常人皆能感之,而惟诗人能写之。故其入于人者至深,而行于世也尤广。”[3]而周柳之间也有着紧密的传承关系。周济说:“清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7期2011-08-15

  • 孤雁等
    家境贫寒,一生多羁旅各地,因而诗多羁愁别恨,善借景抒情。此首诗便是生平的反映,借孤雁以自喻。诗题为“孤雁”,全篇即扣“孤”而写,“孤”成“诗眼”。首联写“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意思是:苍穹之下,几行鸿雁,向北方边塞飞去,渐渐地,雁群不见了,只留下一只鸿雁,在低空盘旋,要飞到哪儿去呢?此时的诗人客居他乡,想必顿生羁旅之愁,今天登高,恰好望见这一情景,便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借孤雁而写客情。一“行”一“独”相对比,突出孤雁的“孤独”,同时也交代了“离群”的背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09年10期200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