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亚

  • 华教族魂:林连玉是如何在马来西亚坚守中华文化的?
    开了母校,前往马来亚(马来西亚前身)谋生。随后几年,林连玉一直辗转在印尼与马来亚之间,直到1935年,他的老朋友黄光饶(时任马来亚吉隆坡尊孔中学校长)邀请林连玉前往该校任教并协助工作,于是林连玉再次出洋到马来亚尊孔中学执教。尊孔中学也见证了他为民族平等和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不屈不挠的一生。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1938年,陈嘉庚组织及领导了“南侨总会”,领导南洋华侨开展各种活动进行筹款募捐,以此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林连

    世纪人物 2024年1期2024-01-15

  • 以组合生物合成策略为导向的C-核苷类多氧霉素的研究
    治效果[5]。马来亚霉素(malayamycin)为重要的C-核苷类抗生素,由马来西亚链霉菌DSM 14072(Streptomyces malaysiensis DSM 14072)产生,因其具有独特的全氢呋喃并吡喃双环C-核苷结构(图1),且能有效抑制小麦颖枯病和白粉病等植物病原真菌而被广泛关注[6-8]。近期有研究鉴定了S.malaysiensis DSM 14072 中马来亚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并初步揭示了其生物合成机制[9]。图1 多氧霉素和马

    工业微生物 2023年6期2023-12-30

  • 左秉隆的华教举措与马华文学的开端
    1891),为马来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所推动的举措,对海外华文教育的推进亦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对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过去学者将左秉隆在华文教育的贡献归结为“义塾的倡设”,虽然给予了正面的肯定,却忽略了他对马来亚乃至海外华文教育的真正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原始文献,将左秉隆的重要贡献归纳为马来亚华文教育及华文文学发展两方面,前者让马来亚华文教育取得中国官方的认同、通过与中国科举考试的接轨来完善本土华文教育体系以及团结当地华文

    华文文学 2023年3期2023-08-17

  • 《从客居到融入:马来亚华侨华人身份认同的生成与嬗变》出版
    从客居到融入:马来亚华侨华人身份认同的生成与嬗变》一书于2021 年4 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20.5 万字。该书以东南亚华侨华人为典型案例,依托国际移民这一概念,从历史的视角剖析中、英两国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华侨华人,尤其是东南亚华侨华人的相关政策。该书既关注政策轨迹,考察相关各方政策梳理与东南亚国际关系间的互动关联;又眼光向下,专注于普通人的移民迁徙路径;更直面现实,深入分析影响华侨华人身份认同的若干因素。该书对厘清以马来亚华侨华人为代表的国际移民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22年2期2022-11-21

  • 书写马来西亚华人史 ——新趋势和跨过两种语言圈之间的隔阂
    治活动,首先是马来亚的独立,而后是马来西亚的组成,尤其是成为她的公民。马来西亚华人脱离了他们先前的职业模式——商人、劳工和矿工,他们和职业几乎涵盖了各个层面以及管理岗位,诸如政府公务员、警察、防卫部队,以及部长等。华人社群的起源以及演变已获得学者们的诸多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这一社群,包括他们的历史、宗族,以及不同的地理分布等,并出版了许多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将追溯马来西亚华人历史研究和写作的演变,研究人员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南洋资料译丛 2022年1期2022-11-21

  • 马来西亚最大银行承诺退出新煤炭项目融资
    来西亚最大银行马来亚银行(Maybank)表示,将不再为新建煤炭项目提供融资,并承诺500 亿林吉特(120 亿美元)可持续融资,作为该国5年计划的一部分。“马来亚银行将不再投资任何新煤炭项目。”马来亚银行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卜杜勒·法里德·阿里亚斯(Abdul Farid Alias)表示。据了解,马来亚银行是马来西亚资产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该银行将于现有借款人合作,以实现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多样化能源来源。另外,该银行还承诺到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

    矿山安全信息 2021年15期2021-12-31

  • 英属马来亚与荷属东印度群岛华人抗日救亡运动比较研究(1937—1942)
    数百年来,英属马来亚及荷属东印度群岛(印尼)一直是华人向海外移民的重要目的地,华社人口甚众。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促使海外华人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马来亚与印尼两地华社在1937至1941年间组织了不计其数的抵制日货、筹款募捐和志愿者招募等活动,激发了海外华人参与国内政治的空前热情。(1)本文的讨论范围既包括侨居当地但保留中国国籍的华侨,也包括出生于当地并具有当地法律身份的华裔,两个群体在本文中统称为“华人”。值得注意的是,马来亚和印尼的华人群体并非同质而统一的

    南洋问题研究 2021年3期2021-12-31

  • 坚守与融合 ——浅谈马华作家鲁白野的文化认同
    薇妮 何启才(马来亚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马来西亚 吉隆坡 5060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在1982年于墨西哥城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文化政策大会上,给文化作出了定义:文化在今天应被视为一个社会和社会集团的精神和物质、知识和情感的所有与众不同显著特色的集合总体,除了艺术和文学,它还包括生活方式、人权、价值体系、传统以及信仰①D.Paul Schafer,Culture:Beacon of the Future,Twickenhan,U.K.:Adam

    八桂侨刊 2021年3期2021-11-29

  • 从“华侨”到“华人”
    人南渡重洋来到马来亚。清政府将他们称作“华侨”,视之为大清的子民。而后,在国内民族主义浪潮的影响下,新马华人开始建立中国人的身份认同。20世纪初,伴随着中国政府一系列侨务政策的实行,新马华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得到强化,并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到达鼎盛。20世纪中叶,新中国的成立与国民党政权的败退让缺失保护的新马华人感到茫然无措,最终放弃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成为所在国的公民,但仍保留了自身的族群认同,完成了从“华侨”到“华人”身份认同的转变。在全球化日益增长,各地华人

    西部学刊 2021年16期2021-09-13

  • Malayan1 Tigers 马来亚
    .世界上现存的马来亚虎不足300只。马来亚虎是体型最小的老虎之一。它可以在马来西亚和泰国的部分地区找到。马来亚虎生活在森林和河流附近。下面是关于马来亚虎家族的趣闻。1. It is the only tiger that can swim!它是唯一会游泳的老虎!Do you like to swim? This tiger enjoys swimming and playing in rivers and lakes. It can cross3 rive

    中学生英语·阅读与写作 2021年1期2021-07-30

  • 马华文学的“根”主题与精神世界*
    故乡对于老一代马来亚华人来说,有着丰富的臆想空间。有研究者概括了新移民文学的特征:“以中国本土文学创作态势作为参照,我们会发现,处于多重文化交织中的新移民文学,既具有流散文学特有的某种属性,如主体身份的焦虑、潜在的寻根意愿等,又体现出对人类生存新途径和生活新经验的积极探求。”[2]此论,也可以运用到对马华文学的研究中。马新华人具有强烈的或潜在的寻根意愿,具有空间难以割断的中国元素和情怀,具有时间难以抹掉的中国记忆。本文研究马华文学的“根”主题,旨在揭示马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12-13

  • 基督新教在英属马来亚的传播及特点
    教随着英国殖民马来亚而传入,经历了点种、广播和扎根3个传播阶段。英国殖民政府以治理便利和安定发展为先,实行“分而治之”和不干涉宗教事务的政策,使得基督新教在英属马来亚有一定的传播成效,但总体上来说收效不大。英属马来亚是多族群和多宗教社会,也是移民社会,一方面,基督新教传播具有鲜明的族群色彩,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都各自已有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马来人几乎没有改信基督教者,华人和印度人只有极少数归信;另一方面,移民社会的属性决定了马来亚的基督新教传播与中国华南地

    东南亚纵横 2020年4期2020-07-19

  • 少年冼星海的音乐之路 ——冼星海马来亚生活初探
    以来,冼星海在马来亚(1)马来亚,全称英属马来亚(British Malaya),是指英国东印度公司从1786年租借槟榔屿经营,1819年取得新加坡管辖权,1824年取得马六甲管辖权,1826年英国将三地并称“海峡殖民地”。它与英国后来取得管辖权的“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合称为“英属马来亚”。的生活经历,以及回国时间等,已有的文献和记录均较模糊,甚至不乏纰缪,连冼星海本人的自述(2)“传记”泛指冼星海撰写的《致中共“鲁艺”支部的自传》(1939)和《我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1-17

  • 东南亚抗日劲旅:马来亚人民抗日军
    后,在新加坡、马来亚沦陷期间有支抗日劲旅,在极端困难条件下顽强抗击日军,坚持斗争3年零8个月直至日本投降。那就是由马来亚共产党领导的、成员包括华族、马来族和印度族等在内的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其是马来亚人民反法西斯的中坚力量,是东南亚的抗日劲旅。从开始报名参加集训的161人,依靠各族人民群众的支援,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共拥有8个独立队9000余人(加上后备队总数约15000人)。与敌作战340余次、毙伤5000余人。有1000多名华侨兵在斗争中英勇牺牲。19

    党史文汇 2019年2期2019-02-21

  • 族裔政治与“他方”的战争 ——以陈河海外抗战小说为中心*①
    规模,其中又以马来亚地区抗日规模最大,斗争最为激烈。通过马来亚华侨的抗日斗争研究可以管窥到整个东南亚华侨参与反对日本法西斯斗争的图景。”[2]关于战争历史的描述与研究很容易形成内与外、敌与我的二元模式,宏大的战争(民族国家)主体理所当然占据了历史表述的制高点,进而形成“我方的历史”“你方的历史”。在对立的双方阵营中,历史的真相总是不断被各自表述,形成历史阐释权的竞争张力。从抗日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到马来亚联邦建立、新马分家的漫长历史过程,马共领导的华侨抗日武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02-21

  • 记录、记忆与变迁:冷战期间华侨的文化认同研究 ——以陈哲明《中国纪游》为例
    。潘颂汉认为,马来亚作家离散于家国之外,凸显的是离散者的漂泊心态,马来亚的存在也是离散马华作家无法抹去的原乡情结的来源,而文化中国在文化上的精神维系作用却使得离散作家们常处于精神的摆荡之中。[2]可以说,身份认同和离散情结是二战后,特别是马来亚独立前后,研究马来亚华侨华人无法回避的主题。一、陈哲明其人1950年代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华侨仍沿袭了民国政府的华侨政策,承认华侨的双重国籍身份。1955年,中国与印尼签订了《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宣告中国政府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2-11

  • 1930年代以前马来亚的电影审查①
    917年左右)马来亚的电影还处于一种放任的状态。然而仅仅过了几年,到了1920年代,马来亚的电影审查却以异常严格而闻名于整个英国殖民地。1920年代是世界电影辉煌发展的年代,在马来亚,虽然好莱坞占据着主要的市场,但是由于当地的华人较多,所以中国电影在1920年代中后期也在马来亚蓬勃地发展了起来,好莱坞电影和中国电影占据了马来亚的主要市场。然而,虽然英国殖民者非常重视对华人群体的管理,但是当地华人的主要娱乐活动——中国电影,并不是真正引起英国殖民者对电影产生

    电影文学 2018年20期2018-11-15

  • 《中国国有企业:在快速转型经济中的角色转变》
    an Li)是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一直在研究中国政府、国有企业以及发展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和中国对外投资等,还特别关注包括中国的全球战略和中马经济关系等领域;张淇绰(Kee Cheok Cheong)现任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曾任马来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長、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研究方向包括经济发展、转型经济、国际经济关系、教育与人力资本、经济发展史,尤其是涉及到中国周边国家和海外华人等。本书着重论述了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发生

    对外传播 2018年8期2018-10-31

  • 马来亚虎栖息地受损赖中国人爱吃榴莲?
    濒危的老虎之一马来亚虎的栖息地正受到威胁。在马来西亚彭亨州劳勿地区,森林正被焚烧砍伐以便为种植散发臭味的猫山王榴莲腾出地方。该地区已成备受中国和新加坡游客青睐的“榴莲之旅”热门目的地。但这片地区也是马来亚虎的家园,如今这种老虎在全球数量不足300只。环保组织表示,摧毁其栖息地或将对该物种的生存造成“毁灭性”影响。世界自然基金会马来西亚办事处的思蒂·祖莱达赫·艾比丁表示,正计划兴建新种植园的地区已被指定为“预期的老虎栖息地”。她说该区域毗邻一个大部分马来亚

    环球时报 2018-10-252018-10-25

  • “统而撤离”:英国撤离印度、缅甸和马来亚的政策述评
    离印度、缅甸和马来亚时所实行的政策是“统而撤离”,即将印度、缅甸和马来亚变为联邦制国家,在统一的基础上和平移交政权。这一政策未能在印度变为现实,但在马来亚和缅甸却获得成功。“统而撤离”政策在印度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印度各方尤其是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之间不能达成妥协;在缅甸和马来亚则因为英国政府努力促成各派势力之间的妥协与合作而取得成功。关键词:统而撤离;英国;印度;缅甸;马来亚;非殖民化[中图分类号] D7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479(

    东南亚纵横 2018年3期2018-09-10

  • 世界上最长寿的中文报纸是谁?(答读者问)
    896年创刊的马来亚最早华文报刊《槟城新报》并入《光华日报》。1937年日本侵华的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光华日报》号召马来亚华侨捐款帮助中国抗日,为支持当时的南侨筹赈会,《光华日报》全体职员捐款一个月的工资。在《光华日报》的宣传下,当时槟榔屿华侨的抗日捐款是全马来西亚最多的。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纸张货源短缺,报业大受影响;加上面对当时的左翼报刊《现代日报》及《星槟日报》的激烈竞争,每日销量难以超越1000份,经营困难。1

    环球时报 2018-08-062018-08-06

  • 日军对东南亚华侨的大屠杀
    亡2.7万人,马来亚(英属)死亡7.1万人,菲律宾死亡1.2万人,暹罗(泰国)死亡7.5万人,安南(越南)死亡9000人,缅甸死亡1.9万人,北婆罗洲(英属)死亡1000人。共计死亡21.4万人。除了生老病死和参加抗日武装战斗死亡以外,多数死于日军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在日军铁蹄践踏下的东南亚,华侨被屠杀的惨案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罄竹难书。下文所记叙的,只是被披露的数起典型案例。骇人的新加坡“大检证”新加坡旧称“石叻”“星加坡”,是中国沿海居民“过番”(赴南洋

    党史文汇 2018年5期2018-05-31

  • 二战时期在东南亚抗击日寇的“华侨兵”
    日义勇军从是由马来亚共产党倡导、由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会民众武装部出面组织的、战斗员全部由“华侨兵”组成的抗日军事武装,兵力有1300人。1941年12月8日,日寇入侵马来亚,在哥打峇鲁登陆,以破竹之势进击英军,新加坡形势十分危急。英国政府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应允侨团各界人士的要求,协议承認马来亚共产党的合法地位,释放被囚禁的政治犯,接受了马共武装民众参与抗日的主张。于是,由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会民众武装部出面,组织了一支战斗员完全为当地华侨的星华抗日义勇军。

    文史杂志 2018年1期2018-04-18

  • 二战时期在东南亚抗击日寇的“华侨兵”
    日义勇军从是由马来亚共产党倡导、由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会民众武装部出面组织的、战斗员全部由“华侨兵”组成的抗日军事武装,兵力有1300人。1941年12月8日,日寇入侵马来亚,在哥打峇鲁登陆,以破竹之势进击英军,新加坡形势十分危急。英国政府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应允侨团各界人士的要求,协议承认马来亚共产党的合法地位,释放被囚禁的政治犯,接受了马共武装民众参与抗日的主张。于是,由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会民众武装部出面,组织了一支战斗员完全为当地华侨的星华抗日义勇军。

    文史月刊 2018年1期2018-02-07

  • 冷战时期中国银行马来亚经理处被迫停业事件探析*
    战时期中国银行马来亚经理处被迫停业事件探析*吴尔蓓密1959年中国银行马来亚两经理处——吉隆坡经理处和槟榔屿经理处——被迫停业清理,这是中国金融史、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马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详细叙述了这一事件的经过始末,探讨了中国银行为独立后的马来亚联合邦政府所不容以致关闭的原因,以及中国政府和中国银行新马分支机构领导人员的应对措施及效果,以祈见微知著,揭示在冷战局势下,中国海外金融机构在履行“争取长期存在,为祖国建设服务,为华侨服务”的政策

    中共党史研究 2017年7期2017-09-08

  • 马来文版《红楼梦》在马出版发行
    马来亚大学《红楼梦》资料中心消息,馬来文版《红楼梦》日前出版发行。醉心“红学”研究的前交通部长兼马华前署理总会长陈广才,向马来亚大学《红楼梦》资料中心捐赠其40年收藏的多达6000本有关《红楼梦》书籍及资料。而他与马来写作人基金会合作翻译的《红楼梦》已进入尾声,有望九月出版发行。毕业于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的陈广才表示,在马来亚大学《红楼梦》资料中心成立后,他将致力于马来亚大学《红楼梦》研究中心的成立。他希望《红楼梦》资料中心以及日后成立的研究中心能够成为马

    文学教育 2017年9期2017-09-06

  • 马来西亚研究型大学收益达71.7亿令吉
    公立大学分别是马来亚大学(UM)、马来西亚国民大学(UKM)、马来西亚理科大学(USM)、马来西亚布特拉大学(UPM)和马来西亚科技大学(UTM)。伊德里斯说,除了在国际上提高国家高等教育机构的声誉外,研究型大学还吸引了外国学生和外国教师到马来西亚的大学读书和工作。他说,研究型大学因各个领域的科研而闻名,如马来亚大学的仿生假肢,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的考古学,马来西亚布特拉大学通过“U-Putra”水稻成功地提高了水稻产量。他表示,教育部希望本国的研究型大学继续

    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16期2017-09-06

  • 罕见,新加坡曾六易标准时间
    时间。当时英属马来亚殖民地包括马来联邦、海峡殖民地(新加坡、马六甲、槟城)和霹雳、雪兰莪、森美兰、彭亨等马来属邦。为协调时区不同造成的行政混乱,英属马来亚殖民当局决定统一三个海峡殖民地的时区,以当时的首府新加坡所在地为基准,将标准时间定为GMD(格林尼治时间)+6小时55分25秒。这个时间也被称为“新加坡平均时间”。但这种“有整有零”的标准时间给当地日常活动和对外交流带来不便。1905年5月31日,新加坡决定采用法国制定的“印度支那时区”标准时间——印度支

    环球时报 2017-07-062017-07-06

  • 马来西亚最后的共产党人
    徐萧 唐艺桐马来亚共产党成立于1926年,当时有党员300余人,曾建立起“马来亚共和国”,后被英国殖民势力瓦解。1957年,华玲谈判失败,马共总书记陈平带领马共转战马泰边境丛林,从此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流亡抵抗运动。对于喜爱出境旅游的中国人来说,泰国一直是一个热门的去处,尤其是在电影《泰囧》之后,泰国游更是火爆异常。但是一个国家的形象总是多重而丰富的。位于泰国南部的泰南三府——北大年、陶公和也拉,就隐藏着这个国家形象的另一个侧面,却极少受到关注。抗日抗英的

    小康 2016年12期2016-09-10

  • 素描汤显祖剧作在马来亚时期
    描汤显祖剧作在马来亚时期沈国明(马来西亚戏剧图书馆,马来西亚 吉隆坡 56100)马来亚在1957年国家争取独立前,华裔一度超过全国人口的40%,华人成为各种族人口中最多的族群之一。华人从19世纪至20世纪初,逐步在全马各地兴办华文学校,其中包括小学和中学,并且兴办多种华文报纸,吸引了许多中国大陆文人南来马来亚,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其中,中国戏曲也不例外。汤显祖的剧作,不仅成为马来亚热爱中国戏曲的民众耳熟能详的剧目,同时也成为学校教科书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07

  • 新加坡商人赞美我出口商品的质量
    华人民共和国对马来亚、新加坡和婆罗洲的出口每年使这个国家得到成百万的美元。新加坡商人赵李诺(译音) 今天说: 他和中国每年进行200万马来亚币(66万7千美元) 的贸易, 进口缝纫机、自行车和自行车零件,这些东西在马来亚、新加坡和婆罗洲出售。赵李诺说: 华侨爱国,都买中国货。他又说, 除此以外, 中国货的质量和日本出产的质量一样好。(1957年3月11日《参考消息》)◆点评:身在异国,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环境,似乎更容易刺激人内心对家国的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7期2015-08-18

  • 星华义勇军与新加坡保卫战
    地位,它点燃了马来亚华侨抗日的星火,是日后马来亚敌后抗日武装斗争的开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英国殖民当局重返马来亚(英属马来亚,当时包括英属马来亚联邦、马来属邦以及新加坡等海峡殖民地),同马来亚共产党的矛盾不断加深,新加坡华侨同马来亚英国殖民当局合作抗日的重要产物——星华义勇军,也因其中渗透着马共的重要影响,被置入历史的冷宫,这段波澜壮阔的新加坡华侨抗战史也由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日益模糊。随着1989年马共同马来西亚、泰国三方签订“合艾和平协议”,马共随

    文史春秋 2014年9期2014-11-06

  • 国内关于马来亚华侨抗战史的研究述评
    00)国内关于马来亚华侨抗战史的研究述评宋少军(赣南师范学院 东南亚研究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马来亚华侨是华侨抗战的中坚力量,国内许多研究东南亚问题的学者对马来亚华侨抗战史都曾从多角度展开过研究。总体来说,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成绩斐然,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研究的盲点。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的国内研究状况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和分析。马来亚;华侨;抗日战争;马来亚共产党华侨①抗战史研究是华侨华人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了我国华侨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3-20

  • 太平洋战争中马来亚迅速沦陷的原因探析
    1000)英属马来亚①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之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加上其丰富的锡、橡胶等战略资源储备,自然成为日本“南进”觊觎的对象,因此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动南太平洋战争后,旋即展开了对马来亚的进攻,翌年2月1日占领柔佛,马来半岛全部沦陷。2月8日,日军对新加坡发动总攻,战至15日,新加坡的残余英军投降,马来亚战役以日军的全面胜利告终。国内学术界一般认为马来亚的迅速沦陷最重要原因在于英军在对日作战中,由于同殖民地人民存在尖锐矛盾,没有充分发动马来亚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3-18

  • 我家家风,忍耐自强
    家。父亲早年在马来亚受马共影响,“同志”讲的道理他一听就懂,很快获得信任,担任了村农会主席,领着村民过山道走田坎丈量分田地。1952年6月,父亲被吸收为国家干部,担任茶山乡乡长。1954年茶山乡与埔城镇合并,父亲出任副镇长。1956年乡镇分家,父亲重任乡长。时值农业初级社转为高级社,父亲下派兼任西湖村高级农业合作社社长。当时,上头要求农田搞“满天星”,即插秧时要插得密密麻麻, 异想天开以为多插秧苗就能多打粮食。匪夷所思的各种瞎指令,不执行是右倾,执行又违反

    南方周末 2014-02-132014-02-13

  • 沧海遗珠:许云樵与《马来亚少年》
    ,更担任二战后马来亚首份华文儿童刊物《马来亚少年》的主编,自创刊号开始至37期止,因他辞去南洋书局职务而离开。在任期内,许云樵身体力行,以改编、撰写、翻译、采访等多种形式发表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的众多文章。然而,由于他在文史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闪耀的光芒大大遮掩了他学术身份以外关怀儿童的一面,使得《马来亚少年》纵然作为许云樵一生中唯一编辑过的少年儿童期刊,却鲜为人知。本文将以创刊至第37期的《马来亚少年》为研究范围,探讨许云樵执编期间的编辑思想和风格特色。一、

    华文文学 2013年5期2013-08-14

  • 铁的事实 血的控诉——读吴瘦鹤史诗《惊弓集》
    词学会会员)以马来亚沦陷期史诗百首 (实则96首)为内容的 《惊弓集》出版于1950年,现藏于新加坡大学图书馆。作者原名吴鹤汀 (1896~1986),字渚马风 ,别号太山,笔名瘦鹤、榴梿馆主,诏安县城关人。早年负笈厦门、福州。1914年在诏安创办松斋学校,颇得时誉。1924年南渡马来亚后从教。抗日战争爆发后,马来亚各埠成立筹赈会,支持祖国抗战,被推为宁宜分会募捐主任。日寇占领马来亚后,大肆逮捕筹赈会人员,吴氏曾避难于山林。抗战胜利后,任当地中华学校校长长

    闽台文化研究 2012年3期2012-12-18

  • 潜在的政治话语——论南洋学者许云樵之冒险小说《少年航海家》
    外,他还担任《马来亚少年》期刊的主编,自创刊号开始至卅七期止,因他辞去南洋书局职务而离开。在任期间,许云樵身体力行,以改编、撰写、翻译、采访等多种形式发表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的系列文章,展现了学术身份以外鲜为人知的一面。据当年南洋书局的业务经理许苏吾(又作苏我)回忆,许云樵在《马来亚少年》上发表的作品,深受小读者们的欢迎。1946年秋,我和云樵同时受南洋编译所聘,我担任营业经理,云樵任编辑,主编《南洋杂志》和《马来亚少年》,前者专供成人阅读及学者参考资料,后者

    华文文学 2011年6期2011-08-15

  • 一个被掩盖了55年的秘密
    ,关于二战期间马来亚半岛陷落原因调查的一本著作,在英国朝野上下引起轰动。该书作者仔细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走访了许多当年的见证人,以无懈可击的真凭实据,首次披露了二战期间英军军官叛国通敌的重大事件。认为这是造成英军惨败,使马来亚半岛陷落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英国政府和军方始终矢口否认和百般掩饰这一事件,叛国通敌的军官的姓名至今依然被刻在新加坡的二战期间英军阵亡将士墓地的石碑上。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马来亚半岛成为日军的必

    知识窗 1998年11期1998-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