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关系

  •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中美“准同盟”新探
    ;中美关系;中苏关系;“准同盟”【中图分类号】K27;D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6644(2023)02-0072-18长期以来海外学者普遍认为,中国于1979年2月17日发动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某程度上是中美两国高层默契配合的结果。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多使用类似的“准同盟”提法。其含义系指:在遏制苏联扩张的共同战略利益下,“中美之间存在着某种没有公开言明的战略合作关系”。基于这一特殊关系,在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美方采取一种“明批暗助”的巧

    红广角 2023年2期2023-06-06

  • 陈云与1984年阿尔希波夫的中国之行
    中苏关系缓和的过程中,1984年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应邀访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間,阿尔希波夫不仅参观了刚刚起步的深圳特区,还在北京会见了陈云等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1982年以来中苏关系的松绑   1982年3月24日,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授勋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苏联愿意缓和苏中关系的关键信号。在讲话中,勃列日涅夫虽然继续抨击中国的对外政策“违背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但他承认中国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确认中国对台湾地区的

    读报参考 2022年32期2022-11-17

  • 中苏关系“融冰”亲历记
    微妙的迹象,中苏关系开始酝酿某种变化。事情要从那年的3月24日说起。那天,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来到苏联的中亚地区,在乌兹别克共和国首府塔什干发表了长篇讲话,其中虽然仍充满对中国的攻击,但明确承认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并表示愿意改善对华关系,建议双方磋商,采取一些两国都可以接受的措施,以改善中苏关系。邓小平同志马上注意到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讲话所传递的信息。小平同志打电话到外交部,指示立即对勃列日涅夫的讲话作出反应。那时,外交部还没有正式

    领导文萃 2022年14期2022-05-30

  • 20世纪50年代民众心目中的苏联形象
    的苏联形象与中苏关系联系紧密,中苏关系破裂后,民众心中的苏联形象便转为负面为主。【关键词】中苏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聯;国家形象【中图分类号】K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6644-(2020)04-0079-11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苏同盟的建立以及“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确立,中苏两国关系走进了“蜜月期”。与这种友好关系相对应,中国官方开展了一系列的宣教活动,旨在向民众①宣传苏联,宣传中苏友好。②官方试图通过宣教活动向民众塑造一个什么

    红广角 2020年4期2020-11-02

  • 贸促会往事:“办展”中的外交风云
    小步,中美、中苏关系正常化一大步尼克松访华后,北京出现了西方来华办展的新高潮。但直到1980年,中美才第一次互办展览。因为这中间横亘着一个两国冻结资产的历史问题。中美建交后,这一问题才解决。1980年9月至12月,中国经济贸易展览会先后在旧金山、芝加哥和纽约举行。由于是初次举办,也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观众不够多,远未达到100万的预期人数。美国的劳工保护法管得展览团人员什么工作都不能做,各个工会组织坚持要中方必须雇佣其工人,否则就要组织游行示威。中方

    华声文萃 2020年9期2020-10-20

  • 贸促会往事:“办展”中的外交风云
    小步,中美、中苏关系正常化一大步尼克松访华后,北京出现了西方来华办展的新高潮。但直到1980年,中美才第一次互办展览。因为这中间横亘着一个两国冻结资产的历史问题。中美建交后,这一问题才解决。1980年9月至12月,中国经济贸易展览会先后在旧金山、芝加哥和纽约举行。由于是初次举办,也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观众不够多,远未达到100万的预期人数。美国的劳工保护法管得展览团人员什么工作都不能做,各个工会组织坚持要中方必须雇佣其工人,否则就要组织游行示威。中方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27期2020-08-15

  • 贸促会往事:“办展”中的外交风云
    小步,中美、中苏关系正常化一大步尼克松访华后,北京出现了西方来华办展的新高潮。但直到1980年,中美才第一次互办展览。因为这中间横亘着一个两国冻结资产的历史问题。中美建交后,这一问题才解决。1980年9月至12月,中国经济贸易展览会先后在旧金山、芝加哥和纽约举行。由于是初次举办,也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观众不够多,远未达到100万的预期人数。美国的劳工保护法管得展览团人员什么工作都不能做,各个工会组织坚持要中方必须雇佣其工人,否则就要组织游行示威。中方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28期2020-07-30

  • 二战时期苏联在华侨民状况的分析
    ;二战前后;中苏关系苏联曾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早从近代开始,俄国就像熊一样,其庞大的身影一直徘徊在东亚地区,攫取了外东北地区的大片土地,获得了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也顺带连通了整个朝鲜半岛,成为影响东亚地区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进入到20世纪后的苏联继承了沙皇俄国在中亚地区的领土管辖权,使中国与苏联在西部和东部边界线总达约4300公里。20世纪初的俄国凝聚着世界风云,建立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也是世界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21期2020-06-29

  • 宋庆龄与中苏友好协会(1949—1966)
    了一系列有关中苏关系的讲话。宋庆龄之所能够出任中苏友好协会领导人并在中苏友好关系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与党和国家的外交方针有关,另一方面则源于自身与苏联的渊源,更重要的是对孙中山联俄遗愿的继承和发扬。[关键词]宋庆龄;中苏友好协会;中苏关系中苏友好协会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对外友好组织,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于中苏友好关系的构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此,学界已经从不同方面进行过探讨。比如潘鹏的《中苏友好协会的缘起、历程及终结》一文以时间为线索,考察了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0年5期2020-05-25

  • 浅谈冷战时期美国的楔子战略与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楔子战略;中苏关系一、楔子战略的出台首先,什么是楔子战略?最早给出定义的是一名美国学者一迪莫斯·克劳福德,他对于楔子战略的界定是一个国家在一种可以接受的代价下力图阻止、破坏或弱化一个威胁性或围堵性联盟出现的战略。当这种战略成功实施时,分化者因为减少了对方国家的数量和实力而能获得优势,同时他还能通过楔子战略将对方盟国变为中立甚至是自身盟国,从而实现权力的转换。冷战期间,美苏双方都清楚两国交战必然会带来+分严重的危害,尤其是核平衡被破坏后,那更会给这个世界造

    科海故事博览·上旬刊 2019年5期2019-10-21

  • 新中国初期国庆纪念活动与中苏关系协调
    ;国庆纪念;中苏关系;协调;外交【中图分类号】K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6644-(2019)04-0091-09纪念本身是一种文化,将文化寓于系列活动之中,也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活动。新中国初期的国庆纪念活动依据时间谱系而展开,文本纪念、符号纪念和仪式纪念既是国庆纪念活动的内容,也是国庆纪念的重要方式。这种纪念活动不仅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总体偏少,且大多关注国庆纪念活动与国家建设话语的建構

    红广角 2019年4期2019-10-10

  • 高玉生:多交朋友,少树敌人
    次外交努力,中苏关系逐步改善,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关系,以及在联合国事务中的合作都逐步启动。高玉生说,‘中苏关系回暖,不仅改善了我们的外部环境,也有助于推动我们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外交工作要“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做好我们自己的功课,随时准备应对变化。1984年12月24日,一辆产自东德的绿色国际列车从北京出发,途径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最终到达目的地苏联首都莫斯科,耗时5天半。35岁的高玉生看着车窗外的景色由北京尚有零星的绿色,变换成了莫斯科肃杀的

    中印对话 2019年5期2019-09-10

  • 接待戈尔巴乔夫访华礼仪有讲究
    天,随着牵制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得到消除,特别是柬埔寨问题的解决开始有了眉目,中苏高级会见自然就被双方摆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中苏两国宣布戈尔巴乔夫于1989年5月15日至18日正式访问中国。在中苏高级会见的准备工作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个具有政治含义的礼仪安排:其一,对苏联人仍以“同志”相称。在戈尔巴乔夫来访及此前的两国外长互访时,对苏联人究竟以何种敬语相称,还是作为一个问题提了出来。有些人认为,对苏联人可以称“同志”,因為苏联仍然是个“社会主义国

    华声文萃 2019年1期2019-09-10

  • 苏联英雄“青年近卫军”在中国
    受到这一时期中苏关系的影响,诸多来自苏联的文学作品及其改编的戏剧、电影在50年代曾风靡一时,其中包括著名作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1901-1956)的代表作《青年近卫军》。这部小说取材于卫国战争时期的真实历史,塑造了奥列格·科舍伏伊等一批血肉丰满、形象鲜活的青年英雄形象。50年代初,这部小说在中国开始大范围地流传,并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中国人。关键词:《青年近卫军》;法捷耶夫;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苏关系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

    新丝路(下旬) 2019年9期2019-09-06

  • 师哲关于毛泽东首次访苏的若干误记
    录;毛泽东;中苏关系;误记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毛泽东首访苏联70周年。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的专列离开北京,开始他一生中第一次出国访问。师哲是毛泽东访苏的俄文翻译,也是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与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首次会面时,唯一的中方随行人员。1991年12月,以《在历史巨人身边》为名的师哲回忆录首次出版,毛泽东首次访苏一章是回忆录中的重头戏,多处内容此后频繁地被各种媒体摘登,也被学术著作引用及其他人物的回忆录参考。回忆录二十多年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9年3期2019-04-18

  • 三次“武装保卫苏联”与中共独立自主道路的探索
    装保卫苏联;中苏关系[中图分类号] D16;D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10-0035-05共产国际曾三次向中共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指示,由世界革命利益为中心日益向苏联利益为中心进行倾斜,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苏联利益与中国革命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面对这一冲突,通过不断的革命经验总结,中共最终走上了一条日益成熟的独立自主发展道路。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主要集中对其中一次的历史事件作深入性的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8年10期2018-10-25

  • 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的历史性会见
    会见,宣告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最终实现,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外交官李景贤追忆了这场历史性的会见。外长互访为高级会见做准备1988年秋天,随着牵制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逐步得到消除,作为这一“正常化”标志的中苏高级会见自然就被双方摆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中苏双方商定,两国外长于1988年12月初、1989年2月初先行互访,为中苏高级会见做准备。1988年12月1日,钱其琛外长到达莫斯科,开始对苏联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这是30多年来中国外交部长

    新传奇 2018年3期2018-05-14

  • 《人民日报》与纪念十月革命的话语建构(1949—1952)
    念十月革命;中苏关系;新中国初期;话语建构【中图分类号】D232;K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570-(2017)09-0070-05《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在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从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至1952年底,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迅速恢复战争的创伤,需要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①这一时期对于纪念十月革命②的宣传,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领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

    红广角 2017年9期2017-12-06

  • 《人民日报》与纪念十月革命的话语建构1949—1952
    念十月革命;中苏关系;新中国初期;话语建构【中图分类号】D232;K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570-(2017)09-0070-05《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在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从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至1952年底,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迅速恢复战争的创伤,需要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①这一时期对于纪念十月革命②的宣传,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领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

    红广角 2017年10期2017-12-05

  • 解放战争时期旅大地区苏中两国关系探讨
    旅大地区 中苏关系【中图分类号】K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063-02近代以来,旅大地区的控制权迭经变化,先是俄国强迫清政府租借两地,后经日俄战争,日本打败俄国取得了该地控制权,直到1945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苏联又取代日本掌控了这一地区。在1945年至1949年间,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风云变幻,旅大地区也呈现出了与国内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苏联、中共、国民党、地方势力四者之间围绕旅大地区的实际控制权进行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45期2017-12-01

  • 邓小平以“一对四”,7年耐心走活中苏关系这盘棋
    要缓和并改善中苏关系。但是如何才能使两个相互对抗已20年的国家重修旧好呢?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勃氏绝唱”1979年4月3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一项决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于1980年2月14日期满后不再延长。同时重申,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苏联“保持和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并建议两国政府特使(副外长级)就改善两国关系一事举行谈判。对此,苏方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中苏关系的转机出现在1982年3月24日。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特意选择离

    领导文萃 2017年22期2017-11-27

  • 浅析中苏关系“蜜月时期”苏联对华政策
    纪五十年代的中苏关系是世界社會主义阵营的重要一环。这段时期苏联对华政策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中苏关系也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苏联在这段时期对华采取友好亲近政策,并给予多方面的支持。中苏关系的友好发展对世界政治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既促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也增强了苏联对东欧的话语权,更是对当时的冷战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关键词】蜜月期;中苏关系;对华政策在1953年9月3—7日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被选举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开始了在苏共确立统

    智富时代 2017年7期2017-09-05

  • 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
    群【摘 要】中苏关系是20世纪新中国成立后最复杂的双边关系,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像苏联一样在政治制度、经济等方面对中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新中国在成立之初便采取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但是1969年中苏关系破裂。究竟什么原因使中苏之间的友好关系仅仅维持了这么短的时间,是国家利益,还是两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亦或是两国领导人的原因?本文试从地缘结构方面来分析中苏关系的演变。【关键词】中苏关系;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地缘结构【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世纪桥 2017年7期2017-08-02

  • 解放战争时期中苏关系演变原因分析
    因的分析来看中苏关系的演变。【关键词】解放战争;中苏关系;原因分析【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6-0009-02二战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逐渐从抗战的黑暗中看到了曙光。但是由于美苏对中国抗战的各方面援助,使得美苏深刻影响着战后中国的历史进程。为了获得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并与美国保持长久和平稳定,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在面对中共利用战后有利条件获取更多利益时,采取遏制中国共产党,

    世纪桥 2017年6期2017-07-25

  • 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第一次面向西方国家引进成套技术设备
    13亿美元。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更加注重发展国防尖端技术和与之配套的工业技术,以及国民经济中缺门短线的新技术。1963年9月,国家科委提出了引进冶金、机械、电子工业设备和新技术的66个项目,周恩来批准后,向国外派出考察组进行考察和相机询价。此后,又陆续批准了7个项目。1964年,又批准引进成套设备项目63项,单项设备项目50项和购买技术资料项目70项。此举取得了良好效果,推动了经济调整和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为与西方国家建交创造了一定条件,也为后来的對

    党史博览 2017年6期2017-07-13

  • 邓小平:用智慧走活中苏关系这盘棋
    要缓和并改善中苏关系。但是如何才能使两个相互对抗已20年的国家重修旧好呢?邓小平以一代伟人的聪明和才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经过10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中苏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91年苏联解体,中苏关系经历了“过热”“反常”“极端反常”和“正常化”四个阶段。从1949年到1959年,是中苏关系的“亲热”期。当时,苏联需要中国作为它在东方的主要屏障,作为与美国打交道时手中一张重要的牌;中国则需要苏联作为自己抵御西方的主要依托,作为获得贷

    党史文苑 2017年9期2017-06-05

  • 细说中苏关系恢复
    邓小平为改善中苏关系释放的试探信号很快获得苏联方面的积极回应。1985年12月13日,戈尔巴乔夫主动提出会见路过莫斯科的李鹏副总理。戈氏对李鹏说,他收到了齐奥塞斯库转达的信息,苏方提议举行双边高级会晤和恢复两党关系。恰在此时,发生了苏联客机遭劫持被迫降落我国的事件。当时,在事件处理上,中方在中苏关系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以一种热情友好的方式来妥善处理劫机事件,全体乘客和机组人员平安返回苏联,而且被劫持的飞机也归还了,这对苏方产生了触动。这个事件为缓和中苏关系

    领导文萃 2016年16期2016-11-19

  • 20世纪以来苏联西北援华物资通道研究综述
    ;抗战时期;中苏关系援华通道是抗战时期中国的重要交通路线,苏联援华的航空配件、航空汽油、汽油等物资经新疆伊犁边卡进入中国境内,再经新疆哈密汇集于星星峡,星星峡为总中转站,后通过古丝绸之路的甘新公路到达兰州,再转运他处。支持着中国抗日战争的继续。中国偿还给苏联的桐油、羊毛、驼毛、茯茶等物资亦是先集结于兰州后,再运至新疆到达苏联,维系着中苏友好同盟的关系。一、概念界定近代已降,随着革命史观的勃兴,抗日战争研究迎来热潮,苏联援华的各类问题的研究文章、论著也是层出

    商 2016年22期2016-07-08

  • 细说中苏关系恢复
    邓小平为改善中苏关系释放的试探信号很快获得苏联方面的积极回应。1985年12月13日,戈尔巴乔夫主动提出会见路过莫斯科的李鹏副总理。戈尔巴乔夫对李鹏同志说,他收到了齐奥塞斯库转达的信息,苏方提议举行双边高级会晤和恢复两党关系。恰在此时,发生了苏联客机遭劫持被迫降落我国的事件。1985年12月19日,苏联雅库茨克航空公司一架安-24民航客机被副机长阿里穆拉多夫劫持,迫降在我国黑龙江省的一片庄稼地里。这件事一开始由公安部牵头处理。19日子夜时分,我接到部里电话

    中外书摘 2016年6期2016-06-30

  • 试论新中国成立前后中苏关系中的条约继承问题
    中国成立前后中苏关系中的条约继承问题郑浩宋晓芹(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太原030006)【内容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如何处理1945年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附属协定,发展新型中苏关系,巩固新生政权,成为新中国外交工作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中苏双方就条约继承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最终,中共经过不懈努力,废除了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政府的友好同盟条约,收回了旅大的行政管辖权以及中长铁路所有权,事实上承认了外蒙古的

    社科纵横 2016年3期2016-04-10

  • 苏联因素对中美关系解冻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初期
    0年代以来,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苏联重兵压境,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势,中国决定两霸之中争取一霸,缓和与美的关系。[关键词]美苏关系;中苏关系;中美关系;解冻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其遏制和孤立,企图将其扼杀在摇篮中。1950年的朝鲜战争更是加剧了中美两国之间的敌视,美国视中国为最好战的国家,中国视美国为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双方互相排斥和对立,其隔绝状态持续了二十多年。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双方却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逐渐缓和双边关系,从敌对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6-03-16

  • 和平共处 平等互信 ——从中苏关系正常化到中俄战略伙伴关系
    互信 ——从中苏关系正常化到中俄战略伙伴关系陈 云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中苏关系既有合作、友好的一面,也有对抗、敌视的一面。随着两国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中苏关系走向缓和并正常化。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经过努力终于建立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不仅互利互惠,而且还为和谐的国际关系提供了范例。中苏关系正常化;正常化;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一、中苏对抗的缘由和中苏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1.中苏由同盟关系走向对抗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起点

    改革与开放 2016年22期2016-03-16

  • 试论中苏分裂中的美国因素
    素始终影响着中苏关系的发展走向。从美苏缓和战略的实施引发中苏在对外战略上互不信任,到中苏大论战使中苏分歧进一步加深,最后到中苏之间爆发严重的边界武装冲突并最终葬送其盟友关系。其间,美国因素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关键词]中苏关系;边界冲突;美国因素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苏同盟关系的正式建立。中苏同盟是当时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最为重要的同盟关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基于战后的冷战格局,中苏结盟也引起美国的仇视,美国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2期2016-03-06

  • 浅析从全面对抗走向逐渐缓和的中苏关系
    加深对这时期中苏关系的整体理解,对当今中国的内政与外交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中苏关系;对抗;缓和;理论分析;经验教训中苏关系是不断发生变化的,经常受国际环境、强权政治和经济的影响而相应地改变其轮廓。与关系破裂经过一个很长的过程一样,两国关系的缓和也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1 中苏关系由全面对抗走向逐渐缓和的必然性在中苏关系发生激烈对抗,冲突达到顶峰时,中国和苏联的领导人认识到冲突的危险性,开始寻找发展中苏关系新的模式。因此,以下四个方面的形势变化都显

    卷宗 2015年1期2015-07-10

  • 论《阎明复回忆录》的史料价值
    折过程,以及中苏关系由“蜜月”走向冷战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回忆录首次公开了中苏关系部分史料,真实地再现了特殊时期的中苏关系,比较科学和全面地回答了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这是一部具有长远历史价值的回忆录,具有独特的文献史料价值。阎明复;回忆录;史料价值[作 者]刘彦青,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室。记载历史,根本的目的还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阎明复回忆录》反映的是几十年波澜壮阔而又风云变幻的历史,不同阶段的记录都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中最为重要的,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1期2015-03-20

  • 毛泽东穿睡衣召开常委会
    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介绍,从1956年11月25日开始,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毛泽东差不多每天召开政治局常委会,研究中苏关系的重大问题和重要文章。会议大多数在菊香书屋毛泽东的卧室举行。在卧室开会时,毛泽东通常都穿睡衣,靠在床头,半躺在床上。参加会议的人在床前围坐成半圆形。靠床头右边坐的通常是邓小平,因为他的耳朵有点背。自邓小平开始,从毛泽东卧床的右边到左边依次坐的是彭真、刘少奇、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陈伯达、胡乔木,按习惯吴冷西坐在最左边,靠近毛

    湘潮 2014年10期2014-11-12

  • 驳“经济问题政治化”
    专家被认为是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从此以后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但是,中苏关系破裂远远早于1960年的苏联撤走专家一事。中苏分歧从最初两党意识形态之争扩展到了两国国家利益冲突的层面,两党分歧逐渐公开化,两国关系迅速恶化,这直接导致日后两国关系的完全破裂。[关键词]冷战;中苏关系;大跃进;人民公社;分歧沈志华教授等一些国内的专家学者近来提出,“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问题上,“苏联从沉默转而反对,赫鲁晓夫的讲话激怒了庐山上的毛泽东。随后,中苏之间的理论分歧逐步升级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7期2014-11-11

  • 回顾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艰辛历程
    到苏联解体,中苏关系经历了42年零86天的风风雨雨:从开始十年的全方位友好,到十年的意识形态对立,再到十年的军事对峙。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深感苏中关系恶化的严重后果,邓小平同志在中美关系的大框架基本确立后,也准备着手处理中苏关系问题。1982年9月,双方商定,由副外长级的两国政府特使,就中苏关系正常化问题举行政治磋商。从第一轮到第七轮(1985年)的政治磋商,中方特使是钱其琛,苏方特使是伊利切夫。笔者作为钱其琛特使的顾问参加谈判

    党史博览 2014年6期2014-09-09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废止的原因及其影响
    止也对当时的中苏关系和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废止;中苏关系;中美关系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29-02一、中苏双方围绕条约存废问题的不同表态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该约至1980年4月11日期满。据约规定,期满前一年,如无任何缔约方提出终止,条约将自动延长五年。因此,在1979年前后,双方都在考虑条约的存废问题,

    学理论·中 2013年6期2013-08-15

  • 邓小平:1985年对苏联的绝密行动
    亚渠道”。在中苏关系上,齐奥塞斯库也一直被认为是传递信息的“青鸟”。会见快要结束时,邓小平忽然问齐奥塞斯库:“你可以见到戈尔巴乔夫吗?”“这个月将在索非亚举行华约政治协商委员会会议。”。齐奥塞斯库回答。“给我带个信好不好?”“好。”邓小平于是郑重地说:“如果苏联同我们达成谅解,敦促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如果能办到,我愿意同戈尔巴乔夫会晤。”“我将转达。”或许由于事关重大,或许由于军人出身,齐奥塞斯库竟像接受首长的命令一样,干脆地回答。戈尔巴乔夫无疑得到了这个信

    非常关注 2012年12期2012-09-22

  • 跌宕起伏的中苏(俄)关系
    中国成立以来中苏关系发展的大致历程: 1. 20世纪 50年代的“蜜”,中苏结盟时期建国之初,新中国的国内经济建设局面残破不堪,外部又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包围封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苏联率先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中国结盟,在中国的“一五”计划期间,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援助。苏联的诚心帮助对新中国的确立和生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当时中国的“一边倒”,全盘苏化和结盟,也埋下了不和谐的种子。由于中苏两国的地位和实力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1年8期2011-07-20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苏关系研究
    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中苏关系本身内容丰富庞杂(其程度大大超过中美关系),并产生过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两国从对抗到关系正常化的过程比较突出地反映了这10年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及其复杂性。这个时期的中苏关系基本上是在两个相互交织的过程中发展的:其一是双方不断寻求国家关系正常化的原则、基础,并通过谈判和交往逐步建立起共识;其二是同时在全球、地区和双边等三个层次展开战略博弈。两国关系基本上是围绕着两个过程展开的,1989

    中共党史研究 2011年5期2011-02-18

  • 邓小平:高瞻远瞩走活中苏关系这盘棋
    要缓和并改善中苏关系。但是如何才能使两个相互对抗已20年的国家重修旧好呢?小平同志以一代伟人的聪明和才智运筹帷幄。经过10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中苏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89年的40年间,中苏关系经历了“过热”、“反常”、“极端反常”和“正常”4 个阶段。1949年~1959年,是中苏关系的“亲热”期。当时,苏联需要中国作为它在东方的主要屏障以及与美国打交道时手中一张重要的牌;中国则需要苏联作为自己抵御西方的主要依托以及获取贷款、经援

    决策与信息 2010年8期2010-09-20

  • 中苏关系恶化大事记
    1958年中苏关系出现裂痕后,便不可遏制地一步步走向恶化。1959年国庆节前夕,赫鲁晓夫率团访华。赫鲁晓夫到达北京的当天晚上,中共领导人与苏共领导人便在中南海颐年堂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这时中苏之间出现争吵,关键问题在于赫鲁晓夫刚刚访问美国实行了关系“缓和”,因此要求中国也要服从苏联外交的这一需要,在周边也要相应地实行“缓和”,对美国和印度都不能强调斗争。一向坚持独立自主的毛泽东当然不买账,严厉批评苏联的妥协政策违反了马列主义,并加上“半修正主义”之称。赫鲁晓

    共产党员(辽宁) 2010年23期2010-04-10

  • 中苏关系“柳暗花明”的台前幕后(二)
    民真诚地希望中苏关系能够得到改善。”他建议利用这个机会宣布两国关系从此实现正常化,并开门见山地指出:“我们这次会见的目的是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接着,小平同志从两个方面扼要地回顾了中俄、中苏之间近一二百年来的风风雨雨,一、沙俄侵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从中国“得利最大”,“以后延续到苏联”。“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受屈辱”。二、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对中国的威胁从何而来?中国“很自

    海外文摘 2009年11期2009-12-31

  • 中苏关系“柳暗花明”的台前幕后
    年苏联解体,中苏关系只经历了42年零86天,但却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过热”—反常—极端反常—正常。四个10年四个阶段一、从1949年到1959年,中苏双方处于“亲热”期。从战略上看,苏联需要中国作为它在东方的主要屏障以及与美国打交道时手中一张重要的牌;中国则需要苏联作为自己抵御西方、解放台湾的主要依托以及贷款、经援和军援的主要来源。在这一时期内,中苏两党之间的矛盾已逐渐显露出来。1958年接连发生的“长波电台”、“联合舰队”、“炮打金门”等突发事件,使

    海外文摘 2009年10期2009-12-23

  • 中国、苏联第二次握手言和的台前幕后
    80年代初,中苏关系曾濒于崩溃的边缘。1989年5月1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吸引了世界媒体的关注,这标志着中苏之间打破了三十年坚冰。诚然,就在戈尔巴乔夫访华的背后,却显示着邓小平的极为高超的政治智慧。邓小平复出以后,毅然调整了中国外交战略,决定向苏联传递信息,争取中苏关系的改善;勃列日涅夫也表示承认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1969年10月20日开始的中东边界谈判,进行到第15轮的时候,于1978年6月无功而止。1979年12月27日晚,苏军突进

    世纪桥 2009年9期2009-12-10

  • 中苏关系破裂原因再研讨
    置了研讨“在中苏关系破裂方面‘中国有什么责任”的课题;杨主席也向我交代,在中苏关系恶化过程中,我们党、毛泽东主席有什么责任,要认真研究,好好总结。就这样,1997年12月和1998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召开了两次由当年中苏大论战过程的直接参与者、见证人和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对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对20世纪60年代中苏大论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事情的缘由20世纪90年代中叶,我曾去莫斯科查阅俄罗斯保存的有关中国的档案,并在莫斯科逗留期间,多次拜访

    百年潮 2009年11期2009-11-25

  • 邓小平与中苏关系正常化
    十年,正好是中苏关系正常化经历酝酿——实施——实现的十年。我作为外交部主管司——苏欧司的副处长、副司级参赞,亲历了这一正常化的全过程。“中苏关系正常化”七个字,与“邓小平”这三个字是紧密相连的,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密不可分的。四个十年四个阶段本文既然讲的是中苏关系正常化,首先有必要回顾一下中苏两党、两国关系40多年的演变过程:“过热”——反常——极端反常——正常。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91年苏联解体,中苏关系这一段比较短,只有42

    党史博览 2009年6期2009-10-28

  • 戈尔巴乔夫(1931-)
    任期间促成了中苏关系正常化。戈尔巴乔夫是在勃列日涅夫的盛世昙花一现后苏联经济衰微、国力陡降的情况下开始执政的。他是深感苏联面临严重全面危机的国家领导人,他的以“新思维”为主线的改革原是想使苏联摆脱危机,这种先政治体制、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改革却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他以“葬送了苏联”的恶名在我国广为人知。但苏联解体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一人,更复杂、更深刻的原因还有待深入研究。他的《新思维》一书曾在我国出版发行,有很多读者。《新思维》中对世界开放格局、大国合作等的论述

    环球时报 2009-09-182009-09-18

  • 三次“葬礼外交”扭转中苏关系
    ,进行了一场中苏关系史上的“破冰之旅”。中国外交部首场新闻发布会自上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在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执政的前半期,中苏关系甚至恶化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不过,晚年的勃列日涅夫意识到了改善中苏关系的重要性。1982年3月,勃列日涅夫借举行庆典之机,在离中国不远的塔什干发表长篇讲话。讲话中虽然对中国进行了攻击,但明显出现了不少新变化:明确承认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完全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等。勃列日涅夫发表讲话230天之后就去世了,这

    环球时报 2009-08-262009-08-26

  • 中苏关系的发展变化与邓小平国家利益观的形成
    利益观,是在中苏关系发展变化的曲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对苏(俄)关系上,邓小平超越了传统的意识形态原则,发展和完善了毛泽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理论,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国家利益观,即超越意识形态、超越反对霸权主义、国家利益的基础是发展和提高实力、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一致等,这对我国外交方针和外交政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关键词:中苏关系;邓小平;国家利益观中图分类号:D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1

    江汉论坛 2009年1期2009-03-26

  • 谈谈《20世纪的俄罗斯与中国》
    学者们撰写的中苏关系史(例如:贾丕才的《苏中关系(1917—1959)》、罗满宁等人的《苏中关系(1945—1981)》等)的共同特点是以意识形态为主线,以苏共对外政策原则为基准,阐述和评判中俄关系的历史。加列诺维奇的这部丛书完全突破了意识形态框架,紧紧把握住影响中俄关系发展变化的核心——中俄两大民族在近百年来相互交往中的民族利益问题——展现中俄关系的全过程。这是加列诺维奇这部丛书的最大特点。在前苏联时期这一中俄关系史的特殊阶段(笔者认为中苏关系是中俄关系

    博览群书 2000年5期200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