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原细胞

  • FGFs/FGFRs及其介导信号通路基因的异常表达影响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活性
    因子对未分化精原细胞的自我更新和抑凋亡起重要作用。FGF2可以通过增加SSCs(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中Ras(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通路中ERK的磷酸化上调SSC中ETV5(ets translocation variant 5)和Bcl6b(B-cell/lymphoma 6 member B protein)的表达[8],促进SSCs的增殖[9]。FGF8与FGFR1结合后

    畜牧兽医学报 2023年7期2023-07-31

  • 中脑原发性精原细胞瘤1例
    。病理诊断:精原细胞瘤。临床综合诊断:中脑原发性精原细胞瘤。图1 中脑原发性精原细胞瘤 A.头颅轴位MR T1WI; B.轴位MR T2WI; C.MR FLAIR; D.增强CT; E.轴位MR增强 T1WI; F.病理图(HE,×100) (箭示病灶)讨论精原细胞瘤起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生殖细胞,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好发于性腺,最常见于睾丸,少数发生于性腺外者多位于中线结构附近,如颅内松果体、基底节、脑干等区域或纵隔、胸腺等处。颅内精原细胞瘤多见于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3年7期2023-07-30

  • 松果体精原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2022年读片窗(11)
    理诊断:考虑精原细胞瘤。4 讨论精原细胞瘤是起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残存的生殖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于睾丸,发生于性腺外的精原细胞瘤少见,多位于人体中线区域,颅内精原细胞瘤好发于基底节区、鞍区、松果体区等。李才林等[1]报道67例精原细胞瘤其中发生睾丸46例、纵隔4例、腹腔及腹膜后6例,盆腔10例、颅内松果体1例。病理上精原细胞瘤分为以下3类:①经典型精原细胞瘤,瘤细胞较一致,弥漫分布,含淋巴细胞的纤维血管间隔,此型占绝大多数;②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瘤细胞大小

    安徽医学 2022年11期2022-12-13

  •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精原细胞瘤进展中的脂代谢关键基因
    细胞瘤可分为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分别占总病例数的60%和40%。Ⅰ期精原细胞瘤患者的5年特异性生存率可高达99.6%,且放化疗对其有极佳的治疗效果,但是Ⅱ期、Ⅲ期患者的总生存率则低至50%,同时伴随着相对较大比例的复发[2-3]。肿瘤细胞为了自身增殖和适应环境的需要,细胞内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途径均会发生适应性的变化[4]。脂代谢作为诸多代谢途径的一种,在肿瘤细胞膜生物合成、细胞信号转导、脂化反应以及细胞代谢供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6期2022-11-25

  • 不同病理类型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及CT表现
    成熟畸胎瘤、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后者包括卵黄囊瘤、非成熟畸胎瘤、胚胎癌、绒毛膜癌及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等。对于不同病理类型的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方法不同[3-4],术前正确诊断至关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8例纵隔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及CT表现。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21年5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8例纵隔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男15例、女13例,年龄15~66岁、平均(27.6±11.3)岁,其中2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2年10期2022-10-25

  • 超声误诊睾丸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合并睾丸炎1例
    丸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 A.初诊 CDFI; B.抗感染治疗后睾丸声像图 (长箭示右侧睾丸肿块,短箭示正常睾丸组织); C.睾丸增强CT图; D.病理图(HE,×100)患者男,34岁,右侧睾丸进行性肿大6月余,伴轻触痛,无发热;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右侧睾丸肿大,表面无发红,质硬,触痛(+)。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升高(7.28×109/L),白细胞9.04×109/L,甲胎蛋白、胸苷激酶1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未见明显异常。睾丸超声:右侧睾丸大小约6.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2年6期2022-06-28

  • 精原干细胞诱导方法与机理研究进展
    对小鼠而言,精原细胞可分为三类,即A型、中间型和B型,而A型精原细胞按照形态不同又可划分成Asingle(As)型、Apaired(Apr)型、Aaligned(Aal)型、以及A1~A4型,其中前三种属于未分化型,一般认为As型精原细胞是SSCs,在睾丸中仅占生殖细胞总数的0.02%~0.03%。然而随着组织移植技术的研究,发现As型精原细胞中真正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的只有10%左右,而Apr型和Aal型精原细胞中的一部分也具有自我更新的潜能。2 SSCs

    家畜生态学报 2022年5期2022-06-20

  • 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50052)精原细胞瘤是一种较为少见、好发于中青年男性的肿瘤,高发年龄为31~40岁,我国精原细胞瘤发病率为1/10万,在所有男性恶性肿瘤中占比2%~3%,在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中占比3%~9%[1-2]。精原细胞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已经确定的外部高危因素包括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如隐睾)等,精原细胞瘤治愈率的提高依赖于早期诊断和正确的临床治疗方式,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至2019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且术后病理证实为精原细胞瘤的106例患者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2年2期2022-06-16

  •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001纵隔精原细胞瘤是一种见于前上纵隔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1],通常发生在20~40岁的男性人群,发病率低,较罕见。纵隔精原细胞瘤病死率高,化疗是其一线治疗,含顺铂的基础化疗方案为首选推荐。早期由肿瘤医师、放射肿瘤医师及胸外科医师组成的多学科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5年存活率[2]。联勤保障部队968医院于2020年收治了1例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患者,现将该患者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并结合历年相关文献复习,以便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引起重视,提高疾病诊治水平。1 典型

    临床军医杂志 2022年1期2022-02-12

  • 联合DWI和常规MRI征象在睾丸生殖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
    疗为主,其中精原细胞瘤对放疗敏感,而非精原细胞瘤(nonse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NSGCT)术后化疗为其常见治疗手段[2],术前准确的影像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MRI软组织分辨率高且无创,对睾丸占位的定位、侵犯范围、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的判断有重要价值,国内外学者对此已有诸多研究[3];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通过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放射学实践 2022年1期2022-01-26

  • 1例右侧巨大腹股沟型隐睾恶变报告
    测结果,符合精原细胞瘤;手术切缘未见肿瘤;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示PCK(-)、AFP(-)、PLAP(+)、CD117(+)、CD30(-)、LCA(-)、SALL4(+)、D2-40(+)、Glypican3(-)、OCT3/4(+)。术后诊断为右侧睾丸精原细胞瘤,并建议患者进一步治疗,但患者拒绝并选择出院。3个月后,患者因再次出现右侧腹股沟区肿块返本院治疗,查体:站立时右侧腹股区可见大小约8 cm×8 cm包块,质地较硬,表面光滑,无搏动,轻压痛,右侧睾丸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1年3期2021-11-10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睾丸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疗为主,其中精原细胞瘤需辅以放疗,而恶性非精原细胞瘤及淋巴瘤以化疗作为辅助治疗方法[1]。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如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等指标对睾丸肿块的术前诊断有所帮助,但缺乏特异性;穿刺活检虽有确诊价值,但其为有创检查并有可能导致肿瘤种植性转移。MRI软组织分辨力高,对睾丸占位的定位、侵犯范围、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的判断有重要价值,国内

    放射学实践 2021年9期2021-09-22

  •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睾丸精原细胞瘤与淋巴瘤的应用价值
    两大类,其中精原细胞瘤为最常见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约占全部睾丸肿瘤的83%~70%[2];睾丸淋巴瘤相对少见,约占所有睾丸肿瘤的1%~8%,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3]。且随着年龄增加,睾丸淋巴瘤在60岁以上的男性中发生率逐渐升高[4]。对二者及时、有效的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早期诊断和鉴别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精原细胞瘤与睾丸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选取2018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1年2期2021-03-02

  • 睾丸精原细胞瘤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张国强睾丸精原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睾丸原始生殖细胞的低度恶性睾丸肿瘤,可发生于正常位置睾丸和隐睾,好发于中青年。睾丸肿块位置表浅,结合临床病史和超声检查,大部分能够得到诊断;但MRI在肿块定位、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显示周围情况方面更加有优势。有研究显示,MRI能较准确评估睾丸肿瘤的病理类型,准确率为92.3%[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睾丸精原细胞瘤,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收集2007

    武警医学 2021年1期2021-03-01

  • 睾丸精原细胞瘤与非精原生殖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与超声表现比较
    CT)可分为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生殖细胞瘤(nonse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NSGCT)两大类[1],临床少见,多为恶性肿瘤,生育期年龄好发,严重影响患者生育能力和生活质量。精原细胞瘤对放疗敏感,而NSGCT治疗以手术和化疗为主[2,3]。因此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超声检查是睾丸肿瘤的首选检查技术,GCT 种类较多,超声声像特征多种多样。基于此,本研究结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 例睾丸精

    医学信息 2020年24期2021-01-07

  • 枸杞多糖保护小鼠GC-1spg精原细胞氧化损伤的研究
    C-1spg精原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小鼠GC-1spg精原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模型,通过采用MTS比色法测定小鼠GC-1spg精原细胞活力,评价枸杞多糖对小鼠GC-1spg精原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次黄嘌呤/黄嘌呤活性氧化可导致精原细胞活性降低,而添加枸杞多糖可以降低次黄嘌呤/黄嘌呤活对小鼠GC-1spg精原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论枸杞多糖可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活性氧引起的小鼠GC-1spg精原细胞氧化损伤。【关键词】:枸杞多糖;小鼠G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9期2020-09-13

  • 基于基因芯片数据的精原细胞瘤生物信息学分析*
    略[2]。但精原细胞瘤具体发生发展机制目前仍未阐明, 因此研究精原细胞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对于该疾病早期诊断和干预以及预测疾病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基因芯片技术是高效的、 大规模的基因数据获取技术, 可以同时研究数以万计的基因表达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于肿瘤的机制研究。 生物信息学是将计算机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技术, 为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揭示大量生物信息所含的奥秘。在本研究中, 我们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精原细胞瘤相关基因芯片数据G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20年4期2020-09-08

  • 3.0T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表观弥散系数对睾丸良恶性肿物的鉴别诊断价值
    理证实。其中精原细胞瘤11例,非精原细胞瘤8例(其中混合型生殖细胞瘤3例,胚胎性癌2例,畸胎瘤2例,表皮样囊肿2例);非生殖细胞瘤8例(其中淋巴瘤3例,横纹肌肉瘤1例,转移瘤1例,肉芽肿性炎1例,慢性血肿2例)。1.2 扫描设备及成像方法MRI 检查采用GE Signa 3.0T 磁共振扫描仪,采用体部多通道相控阵列线圈仰卧位扫描,扫描范围包括整个阴囊及会阴部。扫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T1WI、T2WI、T2WI 压脂,行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常规扫描;所有患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4期2020-07-04

  • 化疗需要提前冷冻精子吗
    为预后较好的精原细胞瘤。手术后需要放化疗,医生建议我可以去精子库预防性冻存精子,因为我还未生育。请问我这种情况冻存精子有必要吗?方祺南开大学附属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和女性自查乳房一样,男性洗澡时也应该自查睾丸,如果某一侧睾丸增大质硬、掂一掂还有点坠手,请及时去泌尿科就诊。睾丸肿瘤中的精原细胞瘤虽然在经过手术切除+放化疗后预后很好,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精原细胞的肿瘤因为分裂象活跃故对放化疗极其敏感,不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作为精子生成储备的精原细胞自身损耗也很大。精

    健康博览 2020年5期2020-06-05

  • 小鼠精原细胞分化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发生过程中,精原细胞作为精子发生的“种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分化的不同,精原细胞可以分为两大类:未分化的精原细胞(Undifferentiated spermatogonia)和分化中的精原细胞(Differentiating spermatogonia)。未分化的精原细胞包括单一型和合胞体型的A型精原细胞(A single、A paired、A aligned)。A single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形成新的A single细胞或者A paired和A

    生物技术通报 2020年3期2020-03-19

  •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甲基化促进精原细胞瘤进程的作用机制
    TGCT分为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两大类,后者可细分为胚胎细胞癌、绒毛膜癌、卵黄囊瘤和畸胎瘤[2]。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根据精原细胞瘤的增殖和转移的程度分为精原细胞瘤Ⅰ期、Ⅱ期和Ⅲ期。Ⅰ期精原细胞瘤术后通过密切随访,药物辅助化疗和辅助放疗可以完全治愈[3]。然而,Ⅱ期、Ⅲ期的术后的存活率较低,术后一般以放疗和化疗为主[4]。目前精原细胞瘤的组学研究进展尚不完善,因此,探索精原细胞瘤的基因表达谱对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5期2019-10-17

  • 银鲫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的病理学观察
    瘤, 如典型精原细胞瘤和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 已在鲤科、肺鱼科鱼类中发现[6,10,11]。精原细胞瘤也称生殖细胞癌, 在生殖细胞肿瘤中约占60%, 高发于雄性动物[4]。典型精原细胞瘤原发于生殖腺, 在睾丸处较常见, 也可见于后腹膜、前列腺、肺、胸腺、外耳道等部位。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约占生殖细胞肿瘤的4%—7%, 常发于年龄较大的雄性, 一般不发生转移, 但具有淋巴细胞浸润的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较罕见[12]。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 可能与遗传、隐睾、

    水生生物学报 2019年3期2019-05-29

  • 临床Ⅰ期精原细胞瘤手术联合放疗后临床结局Meta分析
    陈志强睾丸精原细胞瘤是睾丸癌的一种最常见类型,也是年轻男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对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高度敏感,具有很高的治愈率,甚至是转移性肿瘤患者其治愈率也较高[1]。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为经腹股沟睾丸切除术,术后可行积极随访或辅助放疗、化疗[2],至于哪种治疗策略最佳一直存在争议。大多数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可通过单纯手术治疗得以痊愈。根据现有分期方法,约15%~20%的Ⅰ期精原细胞瘤患者具有亚临床转移灶,通常发生在腹膜后,于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9年6期2019-05-04

  • 增强MRI对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
    于体积较大的精原细胞瘤与非精原细胞瘤的鉴别、精原细胞瘤与淋巴瘤的鉴别、表皮样囊肿与畸胎瘤的鉴别、感染性病变与恶性肿瘤的鉴别,影响临床治疗方案选择。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09年7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经临床诊断或超声检查怀疑睾丸占位的患者89例,所有受试者均签署增强MRI检查的知情同意书。8例患者因未发现明确占位病变被剔除。18例患者因无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证实被剔除。本研究最终纳入患者63例[年龄19~86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2期2019-04-22

  •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诊治进展
    95%,包括精原细胞瘤、胚胎瘤、畸胎瘤和绒毛膜细胞癌,其中约55%为睾丸精原细胞瘤[2]。相比非精原细胞瘤,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发病时间更晚[3]。虽然睾丸精原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但发病率却稳步上升,从1992年的5.7/10万增加到2009年的6.8/10万[1]。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病变局限、区域转移及远处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9.2%、96.0%、73.1%,突出了病变晚期的可治愈性。不同种族之间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发病率有显著差距,其中白种人发病率最高

    山东医药 2019年15期2019-02-12

  • 1例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的综合治疗及文献综述
    其病理类型为精原细胞瘤以及非精原细胞瘤,其中精原细胞瘤是一种具有潜在治愈可能的恶性肿瘤[1]。许多文献个案报道该病以化疗及放疗为主,患者可获得疾病缓解或者治愈,手术治疗仅仅处于辅助地位[2]。为了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笔者报告1例云南省第二人民院采用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化疗治愈的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1 病例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25岁,农民,因“胸闷及颈部肿胀2个月余,加

    西南国防医药 2018年10期2018-10-26

  • 睾丸特异性基因TDRG1在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0013)精原细胞瘤是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总数的55%,其发病机制仍未阐明,对相关发病基因进行筛选及功能研究是目前的热点。TDRG1(testis development related gene 1)是笔者通过“数据库削减杂交技术”克隆并证实的睾丸特异性基因,其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及时间特异性与精原细胞瘤的发病特征相吻合,提示TDRG1可能是精原细胞瘤的发病相关基因。因此,本研究应用大样本的精原细胞瘤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TD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8期2018-09-27

  • 腹膜后原发精原细胞瘤1例
    31)腹膜后精原细胞瘤属性腺外生殖细胞瘤(extragonadal gem cell tumor, EGCT),其发病率极低,成年男性好发于身体中轴部,最常见的是纵隔,其次是腹膜后,松果体区及骶尾区[1]。由于腹膜后精原细胞瘤多以巨大肿块存在,易与腹部各肿块疾病混淆。因此,掌握腹膜后精原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1 临床资料男性患者,34岁,因腹部胀痛3个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查体:腹中部可触及一大小约12 cm×10 cm的肿块,质韧,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23期2018-08-20

  •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诊断
    碧波 郑建军精原细胞瘤是发生于睾丸的常见肿瘤,可发生于正常位置睾丸和隐睾,继发于隐睾的精原细胞瘤可位于肾门至阴囊内的任何部位[1],本文搜集了14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临床与MRI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该病的MRI诊断价值。方 法1.一般资料患者14例,年龄为31~56岁,平均年龄38.7岁。6例以下腹部肿块就诊,触之轻压痛,查问病史均有隐睾,其中1例为两侧隐睾;下腹部肿块位于左侧2例,位于右侧4例。8例以一侧睾丸肿块就诊,触之轻压痛,透光试验阴性。病程从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8年1期2018-04-27

  • DEHP对小鼠精原细胞Bax和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
    EHP对小鼠精原细胞Bax和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DEHP对雄性生殖系统功能影响的毒作用机制。1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1.1 细胞株小鼠精原细胞(GC-1spd),由北京协和基础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惠赠。1.2 仪器与试剂酶标仪(MK3, Thermo公司,USA),流式细胞仪(FACSCalibur, BD公司,USA),PCR扩增仪(BIO-RAD, USA),电泳仪(DYY-8C,北

    生态毒理学报 2017年5期2018-01-29

  •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5%~7%的精原细胞瘤发生于性腺器官以外,以纵隔和腹膜后多见[1-2]。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少见,约占纵隔肿瘤1%~3%[ 3-4]。精原细胞瘤病因机制尚不明确,与其胚胎时期发育异常有关,在下降过程中,胎头下降至其他处或停留,局部高温等因素作用下导致精原细胞瘤发生[5-7]。有报道显示,精原细胞瘤与12p染色体异常有关[8]。甘肃省人民医院胸外二科2017年2月收治1例原发性前纵隔精原细胞瘤患者,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27岁,因“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7年6期2018-01-17

  • 前纵隔精原细胞瘤一例报告
    敏【关键词】精原细胞瘤;前纵隔中图分类号:R737.2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1.032精原细胞瘤多来源于睾丸生殖细胞,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常发生在单侧睾丸,以30~40岁青壮年男性多见[1]。而发生在纵隔的精原细胞瘤比较罕见,我科发现前纵隔精原细胞瘤1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2岁,于2015年9月24日收入我院呼吸内科,自述于3个月前“感冒”后开始出现咳嗽、咳痰,呈阵发性连声咳,有少量

    右江医学 2017年1期2017-05-08

  • 睾丸生殖细胞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肿瘤患者中,精原细胞瘤13例,卵黄囊瘤3例,畸胎瘤4例,表皮样囊肿2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胚胎性癌3例。大多数肿瘤病变具一定特征性MRI表现,MRI能准确定位病变病灶。结论 睾丸生殖细胞瘤的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MRI特征表现,结合信号、强化特点、周围情况、DWI及实验室检查可以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磁共振成像睾丸肿瘤发病率极低,主要为生殖细胞瘤,约占睾丸肿瘤的90%~95%,多见于中青年男性,但绝大多数为恶性肿瘤,分为精原细胞瘤和非精

    微创医学 2017年4期2017-03-08

  • 双侧睾丸先后发生精原细胞瘤诊治反思
    睾丸先后发生精原细胞瘤诊治反思张建军,张佳宁,范 才,刘德庆目的 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自精保存的重要性。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双侧睾丸先后发生精原细胞瘤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无意中发现左侧睾丸进行性增大4个月入院。7年前患右侧睾丸精原细胞瘤,行手术切除及放化疗,后临床疗效评价达完全缓解,不定期复查未见复发及转移。入院后行睾丸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提示左侧睾丸恶性肿瘤。查血甲胎蛋白(AFP) 6.55 ng/ml,人绒毛膜促性腺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3期2017-03-07

  • DWI结合ADC值鉴别诊断睾丸生殖细胞瘤
    鉴别诊断睾丸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2例睾丸生殖细胞瘤患者,其中精原细胞瘤10例,非精原细胞瘤12例。均行MRI平扫、DWI扫描,并测量不同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ADC值的差异。结果 10例精原细胞瘤的DWI多呈均匀性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63±0.12)×10-3mm2/s,12例非精原细胞瘤的DWI多呈不均匀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98±0.22)×1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7年1期2017-02-15

  • 精原细胞分化及维甲酸在其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讲座与综述·精原细胞分化及维甲酸在其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龙治峰1,欧含笑2,莫中成2,谢远杰2*(1.南华大学显微形态中心,湖南 衡阳 4210012;2.南华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多种microRNAs及RNA结合蛋白参与调控精原细胞分化,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在精原细胞分化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RA可通过调控microRNA及RNA结合蛋白影响Stra8、Sohlh1、Sohlh2及Kit等精原细胞分化决定因子的转录后加工、修饰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7年1期2017-01-12

  •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及MRI表现
    000)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及MRI表现石义志1,吕国士2,赖丙林1,刘伟2,王小娟2(1.承德医学院研究生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2.解放军251医院影像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目的: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MRI表现,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密度、信号强度及强化特点,5例行MSCT检查,2例行MRI检查,2例同时行MSCT和MRI检查。结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6期2016-12-14

  • 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一例
    ·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一例谷学智 陈兴灿*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多发生于中青年男性,是纵隔较为少见的生殖细胞源性肿瘤,低度恶性,约占纵隔肿瘤的1%~5%。最早于1951年由Friemen进行初步描述[1]。肿瘤发生发展较为隐匿,发现时瘤体多较大,因此提高该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对于临床后续治疗尤为重要。收集本院经病理证实为纵隔原发精原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现将其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因咳嗽伴胸痛5d,于2015年3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7期2016-09-09

  •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伴纵隔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玉莲 李群群精原细胞瘤多发生于睾丸,是青壮年男性常见的睾丸肿瘤,但仍有约5%-7%发生于性腺器官以外,以纵隔和腹膜后多见。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是极为罕见的性腺外生殖细胞恶性肿瘤[1],但伴肉瘤成分的纵隔精原细胞瘤更罕见,目前无相关文献报道。该病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影像学特征与其他纵隔肿瘤及纵隔型肺癌等难以鉴别,容易误诊。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于2015年9月收治1例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伴纵隔肉瘤,为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及治疗,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中国肺癌杂志 2016年9期2016-08-26

  • TGF-β1和N-cadherin在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二者的关系
    herin在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二者的关系张恩溥1,郑文忠1,陈剑波1,张士强2,刘冲3,李明华1,李贤新1(1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泌尿外科,广东深圳518036;2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广东广州510060;3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广东深圳518036)摘要: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神经-钙粘素(N-cadherin)在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4例精原细胞瘤及15例正常睾丸中TGF-β1、N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6年2期2016-08-03

  • SET蛋白对精原细胞株GC-1 spg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SET蛋白对精原细胞株GC-1 spg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朱倩1,徐文丹1,张蓓1,许波群2,高超1,高莉1,刘嘉茵1,崔毓桂1*(1.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南京210029;2.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南京210036)【摘要】目的探讨SET蛋白对精原细胞株GC-1 spg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在37℃、5%CO2条件下培养GC-1 spg细胞,分对照组(转染无关序列腺病毒)和实验组[转染SET

    生殖医学杂志 2016年5期2016-06-07

  • 腹内型隐睾继发精原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内型隐睾继发精原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徐小华1,金中高2*(1.宁波市镇海龙赛医院,浙江宁波315200;2.宁波市第二医院,浙江宁波315000)目的 探讨腹内型隐睾继发精原细胞瘤的CT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能力。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腹内型隐睾继发精原细胞瘤的临床及CT资料。 结果 6例均表现为单发腹内肿块,左侧2例,右侧4例;腹腔内4例,腹膜后2例;1例呈明显不规则分叶状,5例呈椭圆形,肿块最大径平均为(10.5±2.8)cm。2

    浙江实用医学 2016年6期2016-03-03

  • 纵隔精原细胞瘤的CT诊断
    34000)精原细胞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生殖细胞肿瘤,为睾丸最常见的肿瘤[1],极罕见于纵隔[2]。当发生于纵隔时,极易误诊误治。我院收治前纵隔精原细胞瘤1例患者,结合相关文献,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患者男,57岁,因“左侧胸痛半月余,伴双侧膝关节疼痛、双下肢消肿4d”入院。患者在半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左侧胸痛,左肩及左前臂反射性疼痛,体力活动的增加时出现气短症状。患者否认有任何咳嗽、体质量减轻、心悸、晕厥、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年12期2015-12-03

  • 小鼠精原细胞的分离纯化
    032)小鼠精原细胞的分离纯化李玉华1,2, 段斐2, 周小羽2, 李扬1, 李润生2(1.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长春 130021;2.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上海 200032)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简便的分离纯化小鼠精原细胞的方法。方法利用胶原酶IV/ 脱氧核糖核酸酶I(DNaseI)/分散酶(dispase)组合酶消化法和差异性贴壁原理,从新生小鼠睾丸中分离、纯化精原细胞。经细胞形态学观察、视黄酸激活基因8(Stra8)免疫化学鉴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5年1期2015-10-14

  • E-cadherin、N-cadherin及β-catenin在精原细胞瘤中表达的变化*
    tenin在精原细胞瘤中表达的变化*郑文忠1陈剑波1张士强2刘 冲3张恩溥1李明华1李贤新1**1.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泌尿外科,广东省男性生殖与遗传实验室(深圳 518036);2.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 3.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目的 探讨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神经-钙黏素(N-cadherin)及β-链蛋白(β-catenin)在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29例精原细胞瘤及10例正常睾丸E-ca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5年7期2015-07-28

  •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017)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王 亮,张雪峰,王 琦(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影像医学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7)目的: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阴囊内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信号强度,并与病理形态学表现进行对照。结果:精原细胞瘤的MRI平扫主要表现为结节样或分叶状,T2WI呈低信号,相对均匀。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及内部可见低信号纤维血管分隔早期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年2期2015-06-07

  •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超声造影特征
    声科)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超声造影特征李业钊1,李红学2,苏海庆1,张霞1(1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超声科,广西 南宁 530021; 2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超声科)目的 总结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超声造影特征。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对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精原细胞瘤病人进行检查,分析病灶的增强开始时间、达峰时间、增强消退时间、峰值强度。结果 睾丸精原细胞瘤内均可见超声造影剂填充,呈明显增强,为富血供病灶。直径4 cm的病灶内部可见不规则的造影剂无填充区

    精准医学杂志 2015年2期2015-03-20

  • 声辐射脉冲弹性成像技术在评价睾丸精原细胞瘤特性中的初步应用
    术在评价睾丸精原细胞瘤特性中的初步应用吴刚 吴强 孔莎 刘银龙 范志娜 王文伟 袁建军目的 探讨声辐射脉冲弹性成像技术在评价睾丸精原细胞瘤特性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声辐射脉冲组织成像技术(VTI)和声辐射脉冲组织定量技术(VTQ)检查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睾丸肿瘤患者12例(精原细胞瘤组), 分析其特征, 并与急性睾丸炎患者36例(急性睾丸炎组)以及健康志愿者30例(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VTI图像12例睾丸精原细胞瘤均显示瘤体边界清晰, 瘤体硬度等级11例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2015-02-01

  • 腹腔内双侧隐睾合并巨大精原细胞瘤1例
    隐睾合并巨大精原细胞瘤1例韦 旗①亓 林①肖 峻①朱小长②腹腔 隐睾 恶变 睾丸肿瘤 精原细胞瘤患者男,28岁,于2013年7月12日入院。自幼双侧阴囊空虚,发现下腹部肿块半年余,进行性增大2个月,偶有下腹部胀痛感,否认外伤史。查体:双侧阴囊空虚,双侧腹股沟区未扪及睾丸,下腹部触及大小约20 cm×10 cm肿物、质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差、边界不清、无明显触痛。CT检查显示:中下腹腔及盆腔区占位,巨大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边界欠清,考虑腹腔肿瘤(图

    中国肿瘤临床 2014年20期2014-06-28

  • 精原细胞瘤中T 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及临床意义
    00211)精原细胞瘤是睾丸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间质中伴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笔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2例精原细胞瘤间质中浸润的淋巴细胞CD3、CD4、CD8、CD25 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研究肿瘤中细胞免疫情况。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72例患者均为1988-2012年于本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精原细胞瘤,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经典型精原细胞瘤51例,临床I 期38例,II 期13例;间变型精原细胞瘤21例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3期2013-11-04

  • 腹腔内巨大精原细胞瘤2例报告
    后病理证实为精原细胞瘤并囊性病变。术后予以手术区域放疗,随访3年2个月,健康存活。例2:48岁男性患者,发现右下腹包块半年余,有腹部疼痛,反复发作,无发热,进食正常,大小便正常。于2008年6月7日就诊本院,体检:右下腹包块大小约10 cm×8 cm,质中偏韧,外侧境界欠清,不能推动,右侧隐睾。 CT示右下腹包块,外侧与髂窝粘连,与右髂血管分界不清。增强扫描肿块轻度不规则强化。完善术前检查及准备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块为实性,右外侧与髂窝内肌肉粘连,与髂

    实用临床医学 2013年2期2013-08-15

  •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CT诊断
    7005睾丸精原细胞瘤的CT诊断张建萍山西大同大学附属医院影像中心,大同 山西 037005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CT诊断的重要性。方法:收集2000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1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病例,术前全部行CT检查,术后经病理诊断证实。结果:CT表现肿瘤最小约2cm×3cm×3cm,最大者约6cm×6cm×7 cm,肿瘤的形态均为椭圆形;5例隐睾手术后合并精原细胞瘤为纵行生长的肿块,多平面图像重建均显示其长轴指向同侧腹股沟管;肿瘤边缘清晰锐利,周围结构有受压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4期2013-01-25

  • 右腹膜后巨大精原细胞瘤1例报告
    熊红彬精原细胞瘤是睾丸肿瘤的一种常见肿瘤,位于腹膜后巨大细胞瘤则较罕见。由于本病早期只是无意发现腹部包块,无疼痛症状,患者多不重视,未及时就诊,又未行全面检查,故易误诊,延缓治疗。现将本科,2012年3月收治右腹膜后巨大精原细胞瘤1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周某,男,37岁,因无意发现右下腹无痛性包块3年,约拇指大小,近3月来,右下腹包块进行性增大,无疼痛及其他不适,二便正常。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律齐无杂音,双肺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5期2012-08-21

  • 原发性睾丸肿瘤48例临床分析
    。病理诊断为精原细胞瘤27例,恶性畸胎瘤2例,良性畸胎瘤4例,间质细胞瘤2例,卵黄囊瘤3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8例(包括精原细胞瘤并发卵黄囊瘤、精原细胞瘤并发畸胎瘤、胚胎癌并发绒毛膜上皮癌、恶性畸胎瘤并发绒毛膜上皮癌各2例)。本组均行阴囊超声检查,超声诊断为睾丸肿瘤43例。34例行CT、MRI检查,提示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6例。32例行血清AFP检查,正常26例(精原细胞瘤20例,非精原细胞瘤6例),高于正常范围6例(精原细胞瘤1例,非精原细胞瘤5例);β-H

    山东医药 2012年39期2012-04-13

  • 腹部隐睾精原细胞瘤的CT诊断
    530021精原细胞瘤发生于隐睾比较多见,是低度恶性肿瘤,而腹部隐睾并不多见。笔者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隐睾的精原细胞瘤7例,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探讨CT在诊断隐睾精原细胞瘤特点及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2003年2月~2010年5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有CT扫描资料的腹部精原细胞瘤7例,均为男性;年龄28~53岁,平均38.5岁;病程3个月~2.5年;临床患者均以无痛性、进行性肿大腹部包块来诊,其中1例入院后未做外生殖器体检,忽略了患者有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17期2011-08-15

  • 超声对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细胞肿瘤中以精原细胞瘤(seminoma)较多,约占40%~45%[1]。本文通过对25例经病理证实的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该疾病的诊断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00年6月至2010年5月,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精原细胞瘤25例,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4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14例,右侧11例;原发阴囊内23例,隐睾恶性变2例。患者主要有自觉下腹不适,患侧睾丸肿大,有坠胀感,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3期2011-08-06

  • ASCO发布《成年男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应用指南》
    。对于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应在睾丸切除术术前、术后检测 AFP、HCG及 LDH,对起源于睾丸外的非精原细胞瘤患者也应在化疗前检测以上三种指标。在对非精原细胞瘤患者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前、每周期化疗前均应检测AFP、HCG,并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复发。精原细胞瘤患者如睾丸切除术前HCG和 LDH已有升高,需在术后复查HCG和LDH。该三种肿瘤标记物不推荐用于为精原细胞瘤患者制订治疗策略或监测病情,也不推荐用于Ⅰ期患者的复发检测。但 HCG和 AFP可用于进展

    山东医药 2010年28期2010-04-13

  • 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与常见的睾丸精原细胞瘤及睾丸炎鉴别。2.1 睾丸淋巴瘤与睾丸精原细胞瘤的鉴别2.1.1 相同点 ①临床上均可表现为睾丸无痛性增大;②灰阶超声均可表现为睾丸弥漫性均匀性低回声,或呈局灶性低回声;③彩色多普勒超声均表现为病变区血流信号丰富,且血管扭曲增粗,呈分支状;④频谱多普勒显示病变区动脉频谱均为低阻动脉频谱;⑤均可伴发腹股沟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お作者单位:135000吉林省梅河口市医院爱民医院电诊科お2.1.2 不同点 ①发病年龄:睾丸淋巴瘤绝大多数发生于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2期200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