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烟口

  • 纵向风下隧道顶部和侧向排烟特性对比研究
    风,限制火源和排烟口或两个排烟口之间的区域,就可以建立起有效的排烟系统。Ji 等[3]进行了一组燃烧实验,揭示了排烟口高度和排风速度对机械排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排烟口或较小的排烟速度,排烟效率更高,并使用弗劳德数预测了吸穿现象的发生。He L 等[4]研究了机械排烟口附近的卷吸现象,结果表明,随着火源功率和排烟速度的增加,卷吸的空气量增加。Tang 等[5,6]通过进行小尺寸试验,发现火源和顶棚排烟口的相对方向对烟锋流速有较大影响。王明年等人[7

    制冷与空调 2023年3期2023-07-17

  • 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
    火源上方附近的排烟口,利用独立排烟道将烟气集中排出,是一种有效控制火灾烟气的方法. 采用重点排烟时,排烟量、排烟口布置是影响烟气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2].1 规范中关于隧道重点排烟的相关规定重点排烟系统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是排烟量的确定. 关于重点排烟的排烟量,我国的《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JTG/T D70/2-02—2014)[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道路隧道设计规范》(DG/TJ08-2033—2017)[5]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3期2023-03-17

  • 纵向通风与顶部排烟协同作用下长距离隧道火灾烟气蔓延规律研究*
    型,研究了顶棚排烟口与火源之间的距离对烟气回流长度的影响,改进了预测模型,提出了烟气逆流长度的修正公式,并结合实验数据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但这只局限于排烟口位于火源下游的情况。对于排烟口位于上游时,李连健[5]提出了新的表征模型,并揭示了Fr数和Ri数与烟气分层稳定的定量关系。而综合排烟口位于上下游的情况,王骏横[6]分析了烟气的质量流率与纵向风速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与此同时,TANG F等[7]分析了纵向通风对隧道内烟气逆流临界风速的影响,提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2年12期2022-12-30

  • 自然排烟计算参数的应用研究
    屋面和外墙上的排烟口排至室外。与机械排烟相比,自然排烟系统具有可靠性高、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投资少和日常维护管理简便等优点;但是自然排烟过程缓慢,排烟效果受火源荷载强度、空间净高、进排风口位置形式、建筑地理位置和室内外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1];特别是大空间、高层建筑和密闭性大的地下建筑,在应用自然排烟设计时,自然排烟口和进风口的面积大小、位置和开启方式、角度对自然排烟的效果影响很大。自然排烟窗面积的计算规范推荐公式需采用试算法[1],计算复杂、工作量大、不

    天津建设科技 2022年6期2022-12-30

  • 地铁隧道排烟口无量纲结构参数与局部阻力研究*
    在地铁隧道中,排烟口是隧道内通风排烟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学者们围绕排烟口的排烟效率、烟气扩散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模型实验等手段进行研究[3-10]。针对半横向式通风隧道,许少刚[11]通过搭建实验平台研究排烟速率、排烟口尺寸和排烟口宽高比对火灾中排烟效果的影响,确定排烟口距顶棚的高度与整体排烟效果之间的关系;江荷等[12]利用FDS模拟在半横向通风排烟模式下,列车在隧道中部发生火灾时排烟口数量对排烟效果和人员疏散的影响;梁园等[13]利用FDS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2年11期2022-12-14

  • 竖井排烟口对L型高层建筑烟气流动特性影响的模拟研究
    结构最高处设置排烟口进行排烟,鉴于该方式设计简单、经济实用,因此被广泛普及使用[4-6]。李元洲等[7]以高层建筑的竖井排烟为研究对象,利用全尺寸实验对不同竖井高度和火源功率下竖井的控烟效果进行分析,得出在火源功率不变时,竖井高度与烟囱效应成正比,而火源功率增大时需提高竖井高度或减小补风口面积才能达到最好的控烟效果。张靖岩等[8]利用FDS模拟验证高层建筑利用竖井排烟的可行性。杨云春等[9]以长廊型风洞为实验对象,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自然通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2年8期2022-09-21

  • 城市地下道路V形区段坡度构成对烟气扩散和重点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
    m3/s,单个排烟口尺寸为3 m(横向)×2.5 m(纵向),排烟口间距为60 m,排烟口的布置如图3所示。火灾时排烟口的设定开启策略为:起火时,火源上下游各开启3个排烟口进行排烟。图3 排烟口布置示意(俯视图)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smoke exhaust vents layout (top view)1.2 计算网格设定FDS用户手册中把火源特征直径D*与计算网格大小δx的比值作为选取网格尺寸大小的标准,即D*/δx。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2年8期2022-09-21

  • 隧道侧向集中排烟系统排烟阀设置间距选择★
    m和5 m两种排烟口的设置间距进行试验研究,该试验结果表明,在此缩尺模型中,两种排烟口设置间距均能满足隧道火灾工况时的安全排烟需要,排烟效果的差异较小。针对隧道侧向集中排烟系统如何合理设计排烟阀设置间距的问题,本文以苏震桃太湖隧道为例,分析其排烟系统工程实际,利用FDS模拟软件建立排烟系统工况的隧道数值模型,并通过定量分析隧道内2 m高度处50 MW火灾规模下的温度场、能见度、CO浓度、烟气蔓延范围,以及排烟道内的流速场,排烟阀的流速场、排烟阀的温度场、排

    山西建筑 2022年19期2022-09-21

  • 隧道侧部排烟口优化方案研究
    烟系统[1]。排烟口间距和形状是影响隧道烟控制效果的关键参数。部分学者针对隧道侧部排烟开展了相关研究,姜学鹏对隧道侧部排烟量进行优化,发现在隧道纵向通风下风机排烟量大于有效控烟所需风量时,风机排烟量越大越有利于抑制火灾发展[2];林鹏通过缩尺寸实验+ 数值模拟,探究排烟口位置对隧道火灾排烟效率的影响,发现排烟口对称分布于火源两侧时,烟气层呈对称分布,排烟效率最高[3];陈建忠认为用独立排烟口代替排烟组,排烟效率可有效提升[4]。上述研究侧部排烟口位置均高于

    消防界(电子版) 2022年15期2022-08-29

  • 基于新规范对歌舞娱乐场所机械排烟系统应用的几点思考
    的。(二)机械排烟口的优化安装设计机械排烟系统是在火灾初期,烟气温度达到280℃以前,依托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启动,排出火灾初期产生的烟气和热量的重要设备,可以减缓火灾蔓延速率,增大建筑内的能见度,为早期人员逃生和火灾扑救争取时间。排烟口是机械排烟系统的终端,它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排烟效果和速率,受到经济投入和理想效果的矛盾制约,排烟管道的尺寸决定了排烟口的大小,不同的安装方式也能优化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在《标准》中规定了排烟适宜的风速,经过计算确定了管道

    消防界(电子版) 2022年14期2022-08-28

  • 地下车库排烟口朝向对排烟效果的影响
    研究排烟速度和排烟口高度对机械排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排烟口高度的增加或者适当减小排烟速度,可以提高排烟效率。周志忠等[6]建立了一种缩尺寸扁平空间模型进行燃烧实验,研究了机械排烟速度对排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排烟速度小于0.3 m/s时,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的效果相差不大;排烟速度为0.3~1.85 m/s时,排烟效率逐渐升高至85%;再继续增加排烟速度,对排烟效率影响不大。也有学者对排烟口的分布和朝向对排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Hsu等[7]利用FDS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2年5期2022-08-23

  • 基于多指标约束的V形坡隧道烟气控制方案
    集中排烟模式下排烟口的最佳开启方式;林鹏[4]针对水平、3.2%单坡隧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倾斜隧道中排烟效率对排烟口位置更加敏感;曾艳华[5]研究了坡度隧道通风排烟方式和排烟口开启状态对排烟效果的影响,发现同时开启火源上下游排烟口时排烟效率更高;王国卓[6]通过缩尺寸实验,得出纵向与横向排烟相结合能达到较好烟气控制效果;肖志行[7]对“相向射流+竖井自然排烟”组合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射流风速和火源位置对烟气控制的影响;蔡崇庆[8]针对单坡隧道不同重点排

    制冷与空调 2022年3期2022-08-01

  • 站台火灾侧向排烟挡板机械排烟数值分析
    排烟效率取决于排烟口排出的烟气量,因此通常采取增大排烟功率来增加排烟量的措施。但是,在实际排烟过程中,选取较大排烟速率时,排烟口不仅排出烟气,还会大量卷吸烟气层下方的冷空气,出现烟气吸穿现象,使得机械排烟效率降低[4-5]。因此,开展排烟口优化设计,减少烟气吸穿影响的研究,可为机械排烟效率的提高,地铁站防排烟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研究者们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排烟口优化设计的研究。胡隆华[6]等在地下长通道内进行了一组相对位置不同的补气口 -排烟口排烟效果的全尺寸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2年3期2022-06-11

  • 基于新规范对歌舞娱乐场所机械排烟系统应用的几点思考
    统;防烟分区;排烟口;排烟风速歌舞娱乐场所的特殊功能使其对装修有较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功能需要,可燃装修、空间密闭和分区复杂等现象不可避免,而这些大幅增加了火灾发生时的危害。自2000年以来歌舞娱乐场所群死群伤事件时有发生,而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火灾烟气对人体的损害,因此对烟气的控制成为学者研究和规范制定的主要对象。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以下简称《规范》)和《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以下简称《标准》)中,对歌

    消防界 2022年14期2022-05-30

  • 南海某平台泥浆泵高温烟气风险评估
    台泥浆泵柴油机排烟口附近区域进行局部加密,以捕捉计算参数的快速变化,网格单元总数为2 232 956。模型采用自适应网格划分和局部网格加密对仿真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网格类型选择为四面体非结构化网格。对柴油机排烟管和柴油机排烟口处的网格进行加密,从而保证仿真过程中柴油机排烟口处的尾气扩散精度。由于影响计算精度的因素是网格质量,而不是网格数量。因此,网格划分过程中需保证网格质量。当网格质量中的Orthogonal Quality大于0.2和Skewness小于0

    化工管理 2022年7期2022-03-23

  • 层高和高差对车库排烟设计中清晰高度的影响
    虑了排烟量以及排烟口的最远距离要求,新规范补充了清晰高度的概念,杨东辉[2]等对机械排烟系统清晰高度的影响因素做了分析,讨论了烟气温度对清晰高度的影响,给出了除特殊层高外设置喷淋的车库可以按照大于等于最小清晰高度设计的建议,本文也从清晰高度着手,对不同层高、不同场地高差的车库在满足单个排烟口最大排烟量情况下进行研究,以期对以后的车库排烟设计有一些参考作用。1 清晰高度1.1 清晰高度的定义烟层下缘至室内地面的高度。车库形成的一般是轴对称型烟羽流,清晰高度(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1年11期2021-12-26

  • 侧部点式排烟模式下烟气分层特性研究
    火源下游最临近排烟口向排烟道内排烟。按不同排烟口位置可分为顶部点式排烟与侧部点式排烟。由于沉管法隧道及明挖法隧道施工工法的制约,设置侧部排烟道更具可行性,例如港珠澳隧道、武汉东湖隧道、扬州瘦西湖隧道等。当隧道发生火灾,烟气经历自由上升、径向蔓延阶段之后,燃烧生成的热量和烟气形成热分层流运输至隧道顶部,由于隧道侧壁限制,最终在隧道顶板下方进入纵向水平蔓延阶段,热分层流是有毒有害烟气在水平蔓延过程中实现跨区域传播的主要载体,良好的烟气分层能够为火灾时迅速开展灭

    火灾科学 2021年3期2021-11-17

  • 斜板型地下车库排烟设计探讨
    共设置10 个排烟口,单个排烟口1000×200,采用常开式百叶风口。按《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以下简称《烟标》)第4.4 章要求进行计算,排烟口安装高度为距地3.090m(即距顶板下方0.45m)时,排烟口最低点与挡烟垂壁最低点之间的高差(即排烟系统吸入口最低点之下的烟气层厚度)为db=1.04-0.45=0.59m,此时计算得单个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为3306.70CMH,单个防烟分区所有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为33076

    制冷与空调 2021年4期2021-10-26

  • 关于单个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计算的几点探讨
    条关于“单个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的计算对指导排烟系统设计的作用。1 上海《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GJ08-88-2006》(以下简称《规程》)的计算方法1.1 计算公式1)轴对称型烟羽流质量流量计算公式[1]:式中:Qc为热释放量(Q)的对流部分,一般取值为0.7Q,kW;Z 为燃料面到烟层底部的高度,m,取值应大于等于最小清晰高度;Z1为火焰极限高度,m;Mρ为烟羽流质量流量,kg/s。2)烟层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驻T 的计算公式[1]:式中:Cρ为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1年8期2021-10-06

  • 移动式风机排烟在高层公寓火灾烟气控制中的应用
    火浓烟部位开设排烟口泄压,通过重构建筑内部气压差,控制烟气扩散方向与人员逃生疏散方向总体相反,实现将高温浓烟封锁在着火点附近或排到建筑物外的一种防排烟方式。二、移动式排烟在起火公寓房间的应用公寓房间内可燃物数量多,可燃物耐火极限较短,是高层公寓建筑火灾隐患最大部位。该部位起火后浮力羽流发展迅速,高温烟气在顶棚形成射流后降温幅度较小,室内形成烟气层沉降,在火风压的作用下向四周门窗空洞扩散,处置不当容易造成轰燃和回燃等危险。(一)水驱动正压排烟风机的位置布置正

    消防界(电子版) 2021年11期2021-07-20

  • 隧道侧向排烟口尺寸对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
    模拟方法研究了排烟口朝向对排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排烟道条件下,排烟口侧向排烟效果优于排烟口朝下时排烟效果。陈娟娟等[5]针对某越江双层隧道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排烟口面积、排烟口开启数量及排烟口间距对火灾初期侧向集中排烟效果的影响。许少刚[6]采用全尺寸实验平台研究了排烟速率、排烟口尺寸和排烟口宽高比对地下建筑火灾中侧向机械排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侧向机械排烟速率越大,排烟口与顶棚距离越小,排烟口宽高比越小,整体排烟效果就越好。HU L H等[7]对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1年6期2021-06-23

  • 大空间公共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
    差太大,火灾时排烟口和排烟风管的实际风量与设计风量不吻合,情况严重的话会出现烟气层吸穿现象,从而导致实际排烟量的降低。表1 防烟分区划分情况挡烟垂壁的设置既要满足最小清晰高度,以保证火灾时人员能够快速安全撤离,又要考虑烟气层厚度。清晰高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清晰高度越高,烟气行程就越长,吸入冷空气越多,烟量越大而烟气温度越低,对于排出烟气是非常不利的。对于建筑室内净高大于9m 的场所,一般认为在这个高度烟气的扩散不足以产生增大火灾力度的影响,也不会因为烟气的积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7期2021-06-15

  • 半横向排烟下公路隧道火灾烟气逆流长度规律研究*
    进行实验,得出排烟口位置和形状对排烟效率的影响,同时研究半横向排烟模式下排烟速率不同时的烟气逆流长度;易亮等[9]使用1∶10隧道模型进行火灾烟气流动实验,得出排烟口的开启个数、间距、面积、排烟阀和风机距离对半横向排烟的影响;邱永海等[10]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全尺寸隧道火灾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条件下的烟气蔓延规律以及排烟效果;范梦琳等[11]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车辆阻塞对火灾烟气温度和逆流长度的影响,得到阻塞车辆辆数不同时烟气温度和逆流长度的规律。以上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1年4期2021-05-12

  • 隧道侧部集中排烟模式下排烟速率对烟气层吸穿的影响研究
    生后排烟时,若排烟口处排烟速率过大,排烟口处在吸入烟气的同时还会大量卷吸烟气层下方的冷空气,甚至可能只抽吸下层冷空气而形成“空吸”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吸穿”现象。排烟速率是公路隧道侧部集中排烟模式下烟气层发生吸穿现象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当排烟速率不足时,排烟效率低下,烟气无法快速排出,导致烟气聚集沉降而威胁人员的安全疏散及救援;当排烟速率过大时,会造成排烟口下方烟气层发生吸穿现象,严重影响排烟效率。因此,开展隧道侧部集中排烟模式下排烟口处排烟速率对烟气层吸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1年2期2021-04-02

  • 基于新规范地下走道排烟系统设计的几点思考
    当仅在走道设置排烟口时,走道排烟量可按13000 m3/h 直接取值。对于排烟系统3 划分了两个防烟分区,系统计算排烟量可按两个防烟分区排烟之和计算,取26000 m3/h。目前这种计算方法,可能考虑到消防设计要偏于安全可靠,在工程实践中还不常见。5 防火阀及排烟口目前常用防火阀基本分类主要依据来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通风和排烟系统用防火阀门》(以下简称《防火阀门》)及图集《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和设备附件选用与安装》(以下简称《附件选用与安装》)。《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1年1期2021-03-19

  • 侧向排烟方式下隧道宽度对烟气特性的影响
    6],顶部设置排烟口有利于烟气的排出,而当排烟口位于隧道侧壁面时,排烟口开口方向与烟气浮力方向不同,在侧向排烟方式下隧道内的烟气特性将不同于以往研究。目前关于侧向排烟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单洞3 车道隧道,研究排烟量[7]、排烟口设置[8]、纵向风速[9]等影响因素的最佳设置以及其对人员疏散安全的影响,而对采用侧向排烟系统的隧道在断面宽度改变后的烟气特性方面研究不足。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隧道断面为不同宽度时,各行车道处拱顶处、人员高度处烟气温度的分布规律以及侧向

    制冷与空调 2021年6期2021-03-07

  • 建筑内疏散走道机械排烟口合理设置的探讨
    道的排烟。机械排烟口作为机械排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置对机械排烟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针对机械排烟口设置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许多学者针对机械排烟口设置对排烟效果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设计优化方法和原则。本文首先对建筑内疏散走道中的火灾烟气流动特性进行分析,随后结合现行国家标准,分别对疏散走道内机械排烟口的安装高度,设置位置,数量和间距等参数对排烟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最后给出疏散走道内比较合理的机械排烟口布置原则,为实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0年11期2020-12-30

  • 排烟口对地铁隧道火灾机械排烟效果影响研究
    细的规定,但对排烟口面积、长宽比等参数未进行明确规定,在实际工程中任意性较大,因此研究排烟口对排烟效果的影响对于制定排烟措施和确定相关设计参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1 数值模拟1.1 物理模型本文使用消防火灾烟气模拟软件 Pyrosim 进行建模,PyroSim 用于建立火灾模拟并准确预测和分析火灾中的烟雾运动,温度和有毒气体浓度。该软件可以建模并导入 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软件,该软件是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0年3期2020-05-05

  • 剧场观众厅火灾烟气运动特性的仿真分析
    的是,不合理的排烟口和排烟风机设计会扰动空间流场,使烟气和空气产生混合,从而劣化排烟效果[7]。剧场内部空间按照功能常可分为舞台与观众厅两部分,火灾发生时,防火幕将两者分隔为独立的防火分区。舞台部分因空间跨度大、灯具密度高、电气线路错综复杂、幕布和布景等可燃物众多等特征[8],致使火灾危险性高,其火灾特性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9- 10]。而同为大空间的观众厅,其形态更趋复杂(含地面起坡、楼座),且人员密度大、人行通道狭窄,火灾时人员疏散更加困难。然而相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12期2020-02-05

  • 不同排烟口开启状态下妈湾隧道的排烟技术
    进行重点排烟,排烟口是排烟系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烟气控制技术的目的是将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得逃生人员免于受其侵害,另外在烟气控制技术中需考察的是排烟系统的功效.考虑到排烟口在实际情况下存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且不同的排烟口开启状态下对应排烟风量以及人员疏散的可用疏散时间(ASET)也不一致,故针对不同的排烟口开启状态,应单独进行研究.目前国内部分学者围绕排烟口展开了排烟方式以及不同排烟风量效果等的研究.潘一平等[2]通过温度场、行车道2 m高处能见度以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9年6期2019-12-16

  • 地下商场消防设计的几点建议
    作用。2.2 排烟口位置的设计浓烟是发生火灾时阻碍人员安全疏散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导致人员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正确地设置排烟口和送风口的位置相当重要。根据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5.3第2条及8.5.4条规定: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时,应设置排烟设施。我国大部分地下商场都能满足以上规定,但有些商场排烟口

    西部论丛 2019年17期2019-10-14

  • 超长水下隧道重点排烟量计算研究
    设置一定数量的排烟口,火灾时只开启火源附近或火源所在设计排烟区的排烟口,直接从火源附近将烟气快速有效地排出行车道空间,并从两端洞口自然补风,隧道内可形成一定的纵向风速。条文说明中提到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应根据火灾规模、隧道空间形状等确定,排烟量不应小于火灾的产烟量。隧道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数值,没有明确重点排烟量计算方法,选取国际道路协会(PIARC)推荐的烟雾体积流量作为参考,见表1。_表1_国际道路协会推荐的烟雾体积流量2.2 交通运输部颁布

    铁道建筑技术 2019年4期2019-07-18

  • 排烟口个数与挡烟垂壁高度的关系探讨
    /h),且每个排烟口的最大允许排烟量不应超过其计算值;当采用机械排烟时,储烟仓的厚度不应小于净高的10%,且不应小于500 mm,同时储烟仓底部距地面的高度应大于安全疏散所需要的最小清晰高度。因此,对需要划分防烟分区的场所进行机械排烟系统设计时,不仅需要合理设置一定高度的挡烟垂壁来满足储烟仓及安全疏散所需要的最小清晰高度的要求,还需要计算在所设置的挡烟垂壁的条件下单个排烟口的最大允许排烟量,以此来确定每个防烟分区需要设置的排烟口数量。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探讨

    山西建筑 2019年7期2019-03-19

  • 轨顶排烟口对地铁地下车站火灾排烟效果影响研究*
    取消轨底/轨顶排烟口和车站隧道排热/排烟风机,学者从不同方面开展了研究。刘伊江[11]研究得出轨顶排风道实际排热效率很低,隧道内热沉积有其固有规律,不需要轨顶风道排热,当列车火灾停靠站台时,轨顶排风道作用较小,因此建议取消轨顶排风道;张雄[12]采用SES软件进行模拟计算,验证地下车站排热系统取消轨顶风道、仅保留轨底风道的可行性,发现取消轨底风道后隧道内最高温度有小幅上升,但取消轨底风道后,需增大轨顶风道的断面面积;唐凯[13]采用实测、数值模拟等方法,发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9年1期2019-02-21

  • 越江盾构隧道排烟口设置位置对比研究
    侧壁排烟时不同排烟口数量和面积对盾构隧道温度、排烟速率及排烟效果的影响。潘一平等[10]借助CFD技术,研究了盾构隧道顶部排烟时排烟阀开启个数、设置间距等因素对单向和双向两种集中排烟模式的总排烟效率和单个排烟阀排烟效率的影响。方正等[11]通过模拟研究了武汉长江盾构隧道顶部排烟不同火源功率时隧道内纵向风速对烟气流动和隧道内温度分布的影响。综上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顶部和侧壁排烟的排烟口数量和位置设置对排烟效果的影响,而较少对这两种排烟方式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18年6期2019-01-09

  • 地铁站厅火灾不同排烟模式下的排烟效率研究
    排烟管上开设下排烟口,每根排烟管上设置6个500 mm×400 mm的排烟口,两排烟口间距为8 m;着火1 min后,开启排烟风机,依靠出入口自然补风,下文简称为下排烟口。工况Ⅱ:排烟管上开设侧排烟口,每根排烟管上设置6个500 mm×400 mm的排烟口,两排烟口间距为8 m;着火1 min后,开启排烟风机,依靠出入口自然补风,下文简称为侧排烟口。工况Ⅲ:排烟管上开设顶排烟口,每根排烟管上设置6个500 mm×400 mm的排烟口,两排烟口间距为8 m;

    铁道标准设计 2018年12期2018-11-22

  •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隧道集中排烟部分影响因素模拟试验研究
    ,研究排烟量、排烟口间距、排烟口开启方式和纵向风速对隧道内火灾情况下集中排烟效果的影响,并利用方差分析得出各因素对隧道集中排烟效果影响的显著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盾构段火灾情况下,采用集中排烟时,排烟口开启方式和纵向风速对集中排烟效果有着特别显著的影响,排烟口间距对烟气蔓延范围有一定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隧道火灾情况下集中排烟时宜采用火源上下游对称开启排烟口方式,重点研究设计合理的纵向风速,结合火灾规模和烟羽流模型计算出的合理排烟量以及排烟口合理的间距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8年10期2018-10-31

  • 城市地下停车场站自然排烟设计
    案,分别从自然排烟口布置影响、协调排风系统与排烟系统对气流组织的要求、解决好排烟量的问题等方面详细阐述城市地下停车场站自然排烟的有效设计,从而解决消防设计难点,保证城市地下停车场站布置安全。1 城市地下停车场站自然排烟存在的问题与设计方案我国城市建设中对于地下停车场站都有相应的排烟设计规范,从《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以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城市地下停车场站自然排烟设计的重视程度。1.1 问题分析面对

    山西建筑 2018年27期2018-03-26

  • 浅谈建筑防排烟系统新老规范对比
    然排烟时,自然排烟口的可开启面积不小于房间地面面积的2%,机械排烟时,排烟机风量按每平方米60m³/h,考虑漏风系数。新规范中排烟量跟净高有关,净高≤6m时,自然排烟口的可开启面积不小于房间地面面积的2%,机械排烟时,排烟机风量按每平方米60m³/h,考虑漏风系数;净高>6m时,根据火灾模型计算排烟量,自然排烟口的可开启面积根据排烟量和风速反推。1.4 走道排烟老规范中并没有区分走道和房间的排烟有不同,均一样,自然排烟时,自然排烟口的可开启面积不小于房间地

    建筑与装饰 2018年20期2018-02-15

  • 关于电影院消防机械排烟系统设计的体会
    区设置7个电动排烟口,每个风口为600×600mm。火灾时,要求同一防烟分区内所有排烟口能同时开启。走道外墙有可开启外窗自然补风。(4)影院大堂内走道电动排烟口:内走道的二个防烟分区,分别布置电动排烟口排烟口的设置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大于1.50m,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大于1.00m。电动排烟口平时关闭,设置智能模块监控,并设有手动开启装置,手动开启装置安装高度离地面为1.4m,防烟分区内的

    建材与装饰 2018年27期2018-02-14

  • 特长公路隧道单通道互补式通风的火灾扩散特征
    洞内3m/s,排烟口280m3/s230排烟道上游100m附近洞内3m/s,排烟口280m3/s330隧道出口段洞内3m/s,不开启排烟口430排烟道上游100m附近洞内1m/s,排烟口280m3/s515排烟道上游100m附近洞内3m/s,排烟口280m3/s左线615排烟道上游100m附近洞内1m/s,排烟口280m3/s715隧道中部通风排烟系统失效8 8排烟道上游100m附近洞内3m/s,排烟口280m3/s9 8排烟道上游100m附近洞内1m/s

    湖南交通科技 2017年4期2018-01-23

  • 内走道机械排烟效率研究
    式、排烟管道、排烟口与排烟风机的设置不同,排烟效果将产生较大差别。基于烟气在排烟口、排烟管内的流动过程分析,给出了排烟管道距离风机不同位置处各排烟口排烟流速和流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总排烟量、不同补气方式以及不同排烟量分布情形下走道火灾的排烟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给出了提高排烟效果的优化建议。建筑设计和消防灭火扑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补气方式以及排烟口流量不均匀分布对排烟效果的影响,以提高排烟系统的可靠性和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扑救路径。内走道;

    福建建筑 2017年10期2017-11-20

  • 下沉式广场防风雨蓬排烟口开口形式对其排烟效果的影响分析
    式广场防风雨蓬排烟口开口形式对其排烟效果的影响分析刘洪义,张奇志,唐述桥(邵阳市公安消防支队,湖南 邵阳,422000)文章运用Pyrosim软件分别模拟地下一层下沉式广场防风雨蓬排烟口顶开和侧开两种形式下烟气蔓延过程,对比分析两种开口形式对地下一层下沉式广场的防火隔烟效果的影响。下沉式广场;雨蓬;排烟效果下沉式广场是指广场的设计地面一部分或整体下沉于周围的环境地面,形成一个低于环境地面的开敞空间,其具有采光、通风、消除地下空间压抑感等多重功能。具备一定条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6-29

  • 基于机械排烟效率的隧道火灾安全管理研究
    尺寸实验研究了排烟口的位置、排烟口的形状及火源功率等对机械排烟效能的影响。ZHONG等[2]研究了纵向风对隧道自然排烟效率的影响,指出吸穿现象是影响排烟效率的重要因素。FAN等[3-4]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了竖井自然排烟的吸穿现象,结合实验和理论分析,提出了防止吸穿现象的竖井临界高度准则。姜学鹏等[5]研究了隧道集中排烟过程中的吸穿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吸穿现象会降低整个排烟系统的排烟效率。影响排烟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吸穿现象,即在排烟速率过大时排烟口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16年6期2017-01-11

  • 隧道通风设计排烟口形状研究
    针对排烟风道的排烟口断面的特殊性,有必要对其结构形式进行研究,以确定合适的结构形式,从而减少排烟风道的沿程压力损失。文章依托国内某沉管隧道,运用数值模拟软件Ansys Fluent对排烟风道的沿程阻力进行计算,以期在不影响总体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对排烟口的形状进行适当的优化,从而提高排烟通道的排烟效率。关键词:隧道通风设计;排烟口;排烟风道;沿程摩阻损失系数;导流槽 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U45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3-0013-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23期2016-12-02

  • 隧道侧壁排烟烟气特征的数值模拟
    450 m的大排烟口隧道模型,并以此为模拟对象.对不同排烟速率下的隧道内烟气层温度、厚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排烟速率0~60 m3/s时,烟气层厚度随排烟速率的增大而减少;80~180 m3/s时,烟气层厚度反而增大.排烟速率一定时,烟气层厚度沿排烟口横向和纵向会出现先降低后增大的变化;但总体上来看,变化很平缓.排烟速率较小时,火源左侧和右侧烟气层厚度和温度的平均值都比较接近;随着排烟速率的增大,厚度和温度的平均值出现差值,并且差值明显大于排烟速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11-28

  • 上海市排烟系统设计计算公式基于Excel VBA的自定义函数的开发
    无因次系数,当排烟口设于吊顶并且其最近的边离墙小于0.5m或排烟口设于侧墙并且其最近的边离吊顶小于0.5m时,B取2.0;当排烟口设于吊顶并且其最近的边离墙大于0.5m时,B取2.8;db—排烟窗下烟气的厚度,m。EndFunction(6)排烟口的长宽关系函数Public Function b1(a As Single,dbAs Single)As Singleb1=db×a/(4×a-db)a,b1—排烟口的长和宽,m。注因db/[2×a×b1/(a+

    发电技术 2016年3期2016-09-09

  • 建筑防排烟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防烟楼梯的自然排烟口设置在建筑的迎风面自然排烟是在自然作用下,使室内外空气对流进行排烟。自然力包括火灾时可燃物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室内空气的温度上升,由于室内外空气的容重不同,产生了热压。室外空气的流动产生风压,随着作用于建筑物位置不同而变化,在建筑的迎风面产生正压,背风面产生负压,如果防烟楼梯间的自然排烟口处在迎风面时,由于排烟受到风压的作用,烟气就很难排出,甚至把烟气吹回到防烟楼梯间及建筑物内扩散,影响火灾时人员的疏散。虽然国家的相关规范只规定了自然排烟口

    建材与装饰 2015年16期2015-10-31

  • 环境风对自然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
    :迎面风对侧墙排烟口的自然排烟有一定抑制作用,且风速越大抑制作用越强;背面风对侧墙排烟口的自然排烟有一定促进作用,且风速越大促进作用越明显。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环境风的方向和风速,将侧墙排烟口尽量布置在背面风一侧,以在发生火灾时达到良好的自然排烟效果。侧墙排烟口;环境风;自然排烟;排烟效果0 引言大量的火灾案例证明,建筑火灾中人员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烟气中毒和窒息,由于火灾产生的高温烟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能迅速蔓延至相邻防火分区或楼层,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2015-03-24

  • 地铁站公共区排烟优化设计研究
    顶内排烟管道上排烟口不同设置情况下的排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吊顶镂空面积不小于吊顶面积的25%时,吊顶空间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蓄烟效果;当吊顶内排烟管道上的排烟口开设在排烟管道上方时其排烟效果最好。地铁站公共区;排烟设计;吊顶空间;镂空率;排烟效果0 引言地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由于高速、准点、便捷、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等诸多优点,已经逐渐成为城市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1863年,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线路“大都会地区地铁”,至今全球陆续已有100多座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2015-03-24

  • 防排烟系统中防火阀的联动控制设计
    探讨了排烟系统排烟口、防火阀的选用及控制,从而分析不同组合形式。提出要根据具体项目作具体分析,合理采用排烟口、防火阀的组合控制形式。防排烟系统; 常开排烟防火阀; 常闭排烟防火阀; 控制形式0 引 言高层民用建筑基本都设有通风、空调及防排烟系统,一旦发生火灾,这些系统中的管道将成为火焰、烟气蔓延的通道,产生极大危害。因此,在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建

    现代建筑电气 2015年4期2015-03-22

  • 消防验收及审查排烟系统的问题分析与探讨
    程验收时,开启排烟口、排烟风机及其排烟阀(其他排烟口处于关闭状态),测量排烟口风速,计算排烟量,排烟量不能满足60 m3·h-1·m-2设计要求。查看设计图纸,排烟风机风量、风压及系统设计基本合理,但排烟口较多。排烟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图1 排烟系统原理图原因分析:根据《建筑通风和排烟系统用防火阀门》(GB 15930-2007)第 6.11.2 条,在环境温度下,排烟阀叶片两侧保持1 000 Pa静压差,其单位面积漏风量(标准状态)不大于700 m3·h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4年4期2014-12-25

  • 某地下车库不同排烟口高度及朝向排烟效率数值模拟研究
    朝向的地下车库排烟口现行的消防规范中对地下车库的排烟做出了相关规定。《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3]中规定,每个防烟分区应设置排烟口排烟口宜设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内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对建筑机械排烟系统的最小排烟量进行了相关规定。然而,规范中对机械排烟口的朝向并没有明确规定。经过实地调研发现,排烟主管道上机械排烟口的设计主要为下方开口型和侧方开口型(如图1)。此外,排烟主管道的设计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4年3期2014-12-16

  • 重点排烟模式盾构隧道横断面火灾特性研究
    源上下游各一个排烟口时,主要分析了三个位置横断面中心线上温度、能见度和一氧化碳浓度沿竖向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排烟口面积保持不变时,排烟口横向布置的排烟效率大于排烟口纵向布置,并且长宽比越大,排烟效果越好。盾构隧道,重点排烟,火灾特性1 引言重点排烟模式(亦称为“集中排烟模式”)是在隧道顶端设置排烟口和排烟道。隧道内发生火灾时,打开火源附近的排烟口和两端的轴流风机,使烟气通过隧道上部的排烟口排入隧道顶部的排烟道中,再由专门的竖井或者排风口排到外界。由于

    结构工程师 2014年1期2014-06-12

  • 中央空调风管材料选用
    排烟 排风口 排烟口中图分类号:TD441文献标识码: A1.概述2010年我公司承接了香山国际大酒店空调项目工程,本工程为苏州国际论坛配套项目,以会议中心中央空调系统为主,配套住宿等整个酒店建筑面积20多万平米.本安装工程招标范围: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不含卫生器具)、采暖工程、通风工程。空调系统总造价1826.4287万元,最后中标价为1680.5299万元.工期183天.我主要负责工程风管一块的材料采购和现场施工技术指导.2.通风与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要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11期2014-04-21

  • 外界风对建筑中庭自然排烟的影响
    ,经计算后确定排烟口总面积为12.96m2,个数为9个,尺寸为1.2m×1.2m,采取3行3列,顶棚居中布置。在中庭底部南北两侧分别设置尺寸为3.6m×1.8m的自然补风口,240s时排烟口和补风口开启。采取外界自然补风方案,主要分为无风、均匀风、梯度风三种状态,仅在风向与底部开口垂直的情况下,分析外界风对于中庭内部烟气流动分布规律的影响。实际中,风速通常都是不稳定的外界因素,风速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根据空气运动的角度分析,高度在0~100m的区域内空气流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3年1期2013-01-22

  • 关于机械排烟设计方法与要求的探讨
    火分区的划分、排烟口的位置、风道的设计等进行认真的考虑与分析,同时严格按照《高规》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与施工,确保万无一失。下边结合工作实际,对高层民用建筑机械排烟系统常见的设计方法与要求进行简要论述。1、排烟系统和通风系统分开设置分开设置在技术上容易解决,按规范要求分别确定各自系统参数,按如下步骤设计就行了。排烟系统设计:确定排烟部位——划分防烟分区——计算排烟量——管路计算——确定排烟口位置及数量——选择排烟风机——设计完成。火灾发生时,由火灾报警控制系

    中国军转民 2011年4期2011-10-30

  •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内消防“准安全区”设置原则和评估流程研究
    ,综合考虑自然排烟口面积占地板面积的比例、相邻自然排烟口的间距和单个自然排烟口的面积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综合交通枢纽换乘大厅作为“准安全区”的设计要求,提出了“准安全区”设计原则和评估流程,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综合交通枢纽换乘大厅的设计与评估中,并对类似建筑具有指导意义。综合交通枢纽;换乘大厅;火灾安全;准安全区;设置原则;评估流程0 引言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城市交通方式不断改善。为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满足旅客中转换乘的需要,综合交通枢纽已在各大城市相

    火灾科学 2010年4期2010-12-22

  • 地下汽车库通风与防排烟设计
    注意的问题1)排烟口、排风口的设置(1)排烟口的设置每个防烟分区均应分别设置排烟口,排烟口距本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排烟口的设置应使烟气流动方向与人的疏散方向逆向,并应设置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有吊顶时,排烟口上部应紧贴着吊顶或设在吊顶上;无吊顶时,应设置在挡烟垂壁以上,结构梁的下部。排烟口平时关闭,如遇火灾时仅开启着火层防火分区的排烟口,当任一个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自动开启,排烟口应设有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2)排风

    科技传播 2009年18期200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