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蚀

  • 2001–2020 年中国东北区域土壤水蚀数据集
    测量和高精度土壤水蚀数据获取方式在大区域尺度内难以实施且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大,因此利用基于遥感和GIS 开发的土壤侵蚀模型对于土壤侵蚀进行定量模拟计算,是当前土壤侵蚀计算以及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大尺度区域的土壤水蚀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模型有通用土壤侵蚀模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和其修订模型RUSLE(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以及经改进后适用于中国土壤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3年4期2024-01-11

  • 深度调峰状态下汽轮机末级叶片出汽侧水蚀事故分析
    ,汽轮机末级叶片水蚀现象越来越多。叶片是汽轮机的关键零部件,承受巨大的离心力、蒸汽力和蒸汽激振力的作用。蒸汽品质不佳对叶片的腐蚀作用和湿蒸汽区的水蚀作用,会导致叶片通流面积减小和叶片表面的损伤。叶片的严重水蚀不但使机组的级效率大幅下降,而且可能会引起叶片的断裂破坏等重大事故,目前汽轮机末级、次末级叶片断裂的事故时有发生。总而言之,水蚀对汽轮机运行的热经济性和安全可靠性影响较大。目前国内学者田瑞峰、刘志江等在文献[1]、[2]中简要介绍了末级长叶片冲蚀损伤的

    中国设备工程 2023年18期2023-10-07

  • 高速液滴撞击下叶片表面微结构防水蚀性能研究
    的湿度增大,叶片水蚀现象频发[3]。水蚀现象不仅会破坏叶型造成级效率下降,严重时还可能使叶片断裂,造成重大的运行事故[4-6]。在此背景下,防水蚀措施的采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各大汽轮机企业通常采用被动式防水蚀手段[7-9]。在被动式叶片防水蚀的研究上,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Mahdipoor等[10-11]将WC-Co涂层材料覆盖在基材上进行测试,发现其侵蚀速率比基材低7倍。Shabana等[12]对3种工业粉末进行了涂层制备和耐侵蚀评价,发现N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23年5期2023-06-15

  • 微地形空间离散化水文响应单元确定方法
    712100)水蚀是土壤及其母质在降雨、径流等水力作用下进行的非常复杂的多重尺度地理界面过程[1],对其高度定量化一直是地学科学家们的目标。从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分布式参数模型因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依然是水蚀研究的主要方法。微地形是指较小面积范围内,地表相对高程变化不大(通常不超过5~25 cm)的一种起伏地表[2],它不仅是侵蚀发育的场所和直接表现形式,也是影响侵蚀发育和发展的重要因素[3]。以往侵蚀定量化研究多集中在流域、区域尺度水平[4-6],格网

    水土保持研究 2022年1期2022-12-27

  •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迎风坡水蚀影响的风蚀特征
    西杨凌)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生态环境极其脆弱[1]。由于风蚀和水蚀的共同影响,其土壤侵蚀潜能要高于风蚀为主的干旱区和水蚀为主的湿润区[2]。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及退耕还林(草)工程大规模开展,黄河年均输沙量从约16亿t锐减到约3亿t[3],但水蚀风蚀交错带仍是黄土高原最大侵蚀模数和最高含沙量的地区[4],也是黄河下游河床泥沙的重要来源地[1]。该区域内土壤侵蚀全年发生,夏秋季(5—10月)以水蚀为主,冬春季(11月—翌年4月)以风蚀为主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22年5期2022-11-01

  • 水文保留曲面下草原露天矿内排土场地貌近自然重塑
    发边界处严重表土水蚀等问题。相对人工规则地貌,自然稳定地貌作为长期演变的结果,具有较好的适宜性与系统性。因此,可尝试在采排复过程中保留自然地貌及其水文特征以破解上述困境。当前,GeoFluv模型作为主要的近自然地貌重塑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采损区地貌重塑,且塑形效果在美国墨西哥州和怀俄明州、西班牙、澳大利亚等矿区均得到了良好的检验,并在国内得到了初步的运用。然而,受模型框架影响,重塑区水文沟道位置需人为主观设定,虽后续通过自然稳定沟道特征值加以修正,但整体上其

    煤炭学报 2022年7期2022-08-18

  • 基于优化水蚀模型的生态脆弱区土壤保持功能评估
    年代初,我国土壤水蚀面积达150万km2,到1990年代末,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高达356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7.1%。水土流失主要分为两种形式:水蚀和风蚀。其中,土壤水蚀是指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大量养分迁移、水土资源流失、泥沙淤积和水体污染等不良后果。由此可以看出,水土流失危害严重,成因复杂。1 研究区域概况黄土高原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以该区域为研究区域。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形式极为复杂,存在多种类型的侵蚀,主要包括两点:一是黄土高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11期2022-08-16

  • 水滴特征对汽轮机叶片司太立合金 水蚀的影响
    旋转的汽轮机造成水蚀[1]。水蚀在叶片表面形成锯齿形缺陷,会造成应力集中和减小叶型根部截面积,对叶片的可靠性造成巨大危害甚至使叶片断裂;同时汽轮机叶片水蚀损伤会 改变叶片的振动特性,降低蒸汽的做功效率及机 组运行经济性[2-5]。随着大容量火电机组和核电机 组的建设,水蚀现象变得越来越突出。某核电站投运18个月,汽轮机叶片司太立合金水蚀深度达到1.05 mm,超过了司太立合金厚度的80%,危及汽轮机的安全运行。水蚀是汽轮机的固有现象,大量文献资料[6-11

    热力发电 2022年7期2022-07-29

  • 基于CSLE和抽样调查的泰国土壤水蚀评价
    分地区的土壤受到水蚀的威胁[3]。土壤水蚀是粮食生产和可持续农业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4-5]。土壤水蚀不仅会导致土地退化,生态服务水平降低,还会导致下游河流淤积,从而制约区域的可持续发展[6]。治理土壤水蚀必须以掌握区域土壤水蚀状况为前提[7-8],一般可归纳为2种方法:第1种是基于区域各侵蚀因子图层相乘,计算区域土壤水蚀速率专题图,可称为地图代数法。该方法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空间分布,得到广泛应用,代表性研究有Borrelli[9]、Panagos[10

    水土保持研究 2022年4期2022-07-03

  •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风蚀对砂质壤土迎风坡水蚀特征的影响
    程度较单一风蚀或水蚀影响区域更严重。因此,加强风水交错侵蚀的特征、过程、机理等研究,有益于干旱与半干旱区域水土保持的科学开展。前人通过野外观测(小区法)、室内模拟试验(风洞和降雨模拟试验)、元素示踪等方法对不同过程的风水交错侵蚀(风蚀后水蚀水蚀后风蚀)的速率、风蚀和水蚀对总侵蚀的贡献、风力与水力的相互关系等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对先水蚀后风蚀的交错侵蚀(水—风交错侵蚀)研究发现,前期水蚀能抑制后继风蚀,径流冲刷通过选择性搬运较细颗粒、地表形成

    水土保持学报 2022年3期2022-05-26

  • 630 MW机组低压末级长叶片水蚀分析及预防
    末级可能出现严重水蚀,诱发叶片出现裂纹甚至断裂的故障[5-7],机组安全可靠性明显下降。除了采用传统的水蚀预防措施,激光淬硬作为叶片制造的主要方法[8],激光融覆技术[9]、热喷涂技术被应用于长叶片水蚀修复。唐世延、叶林等对超音速喷涂技术进行了介绍,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叶片水蚀修复、预防措施[10-11];王纯等对空心静叶的除湿效果进行了研究[12-13],表明空心静叶能有效预防末级叶片的水蚀。近期,国内数台亚临界630 MW 亚临界汽轮机组在检修中均发现低

    浙江电力 2022年4期2022-04-26

  • 石龙过江
    刘馨泽彼此贯穿的水蚀岩穴具有定向性。摄影|姚逸飞两年前,因上游水库蓄水,涪江水位降低,在遂宁大英县平坦的涪江河床之上,一处规模庞大的“怪石滩”浴水而出,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被当地人称为“石龙过江”。这突然出现宛如画卷的江中石群是何身世?涪江上下是否还隐藏着更多的类似景观?2021年7月1日,我们涪江水蚀地貌调查小组细雨中出发,前往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回马镇的涪江段寻找传闻中的“石龙过江”。临近江边,便远远看到连绵的灰白色岩石在细密雨雾中起伏,岩石凹凸起伏,

    科学大观园 2022年6期2022-04-21

  • 黄河流域砒砂岩区多动力侵蚀交互叠加效应研究
    成了与单一风蚀或水蚀不同的泥沙侵蚀、搬运、沉积过程[12-15]。多动力复合侵蚀现象及其危害早已为人们所注意[16-17],国外多相侵蚀研究区域主要分布于沙漠与流水镶嵌地貌类型区[18-19],对多相侵蚀交互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力对流水沉积物,以及流水对风积物进行的交替侵蚀、搬运与沉积过程[20-21],通常采用地质地貌学、河流动力学的理论,从风水交互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地层沉积物与风沙系统及地表集水作用关系的角度研究风水侵蚀动力过程[22-23]。自1

    水利学报 2022年1期2022-03-21

  • 豫东北黄泛区2019年土壤侵蚀特征 ——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
    长久以来,风蚀和水蚀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1],破坏区域生态环境,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黄泛区地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区,雨热同期,风旱同季,地势整体平坦。区域在1—5月和10—12月同时存在强风和干旱天气,导致耕地、林草地和沙地上易出现风蚀。降水集中在6—9月,加之局部存在沙丘、沙岗等微起伏地貌[2],易造成一定程度的水蚀。为摸清黄泛区风蚀规律,明确水土流失防治的的重点时间,应对区域土壤侵蚀分布格局、年内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关于黄泛区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通报 2021年5期2021-11-23

  • 典型薄层黑土区前期地表风蚀作用影响坡面水蚀的研究*
    36)土壤风蚀和水蚀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已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关于风力或水力单独作用下的土壤侵蚀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1-6],而对风力水力相互叠加相互作用的复合土壤侵蚀研究相对薄弱。近10多年来,有关风力和水力等多种侵蚀营力叠加或耦合作用形成的复合土壤侵蚀研究已成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热点问题。根据风力和水力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否同步发生而产生的不同耦合关系,将风力水力复合侵蚀(风水复合侵蚀)分为风力水力(风水)共同侵蚀和风水交替侵蚀[7],风水共同侵蚀的

    土壤学报 2021年5期2021-10-11

  • 典型薄层黑土区前期坡面水蚀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类型与空间分布、水蚀和风蚀过程与机理及影响因素、侵蚀预报模型以及土壤侵蚀环境效应评价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1-3];但多种侵蚀营力作用下的复合侵蚀研究相对较少。区域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征,决定了多种侵蚀外营力(水力、风力、冻融和重力)在时空分布、能量供给、物质来源等方面相互耦合而形成复合、交替或交互作用的复杂关系[4],进而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关于多营力耦合作用的土壤复合侵蚀研究是目前国内外学者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现有的研究根据复合侵蚀的

    农业工程学报 2021年12期2021-09-15

  • 青藏高原典型样区2种土壤侵蚀评价与制图方法的对比
    LE计算区域土壤水蚀速率,如Panagos等[14]编制欧盟土壤流失图,Teng等[15]编制澳大利亚土壤侵蚀图。国内学者多采用CSLE计算区域土壤水蚀速率,如章文波等[16]采用CSLE预测坡面和田间土壤侵蚀,程琳等[17]采用CSLE对陕西省土壤侵蚀进行定量评价。一般进行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方法可归纳为2种:第一种是基于侵蚀因子图层整体运算的方法,可称为地图代数法,代表性研究有程琳等[17]、Borrelli等[18]、Yang等[19]、周来等[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7期2021-08-09

  • 汽轮机深度调峰的水蚀问题研究
    汽轮机深度调峰的水蚀问题研究刘云锋,李宇峰,王健,马义良,关淳(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150046)为研究汽轮机深度调峰引起的末级动叶片水蚀问题,提高机组的寿命,采用计算分析与机组运行经验结合的方法,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合理的推论,综合考虑背压和负荷对水蚀的影响,建立了以相对容积流量为基准的叶片水蚀衡量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相对容积流量减小,动叶水蚀部位从应力较小的顶部进汽边转移到应力较大的根部出汽边,危险性增大;动叶片

    发电技术 2021年4期2021-07-26

  • 旅游干扰下的天山北坡水蚀经济损失评估 ——以西白杨沟流域山地景区为例
    性干预,使得区域水蚀态势日益严峻,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明显的负面效应,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1]。全球受水蚀影响的土地面积已达1.09×109hm2,其中7.51×106hm2的土地遭受严重侵蚀[2],平均每年造成3.37×107t 农产品及8.0×109美元的损失[3]。水蚀表征在降雨、地表径流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发生解体、运输及沉积的过程,是生态退化的主体表现[4-5]。土壤与植被作为构成生态环境最基本的因子,对人为干扰响应较为敏感,可直接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年3期2021-05-24

  • 近10年土壤水蚀研究进展与展望:基于文献计量的统计分析
    要研究内容。土壤水蚀是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的土壤侵蚀类型。土壤水蚀包括在雨滴击溅、地表径流冲刷等作用下发生的土壤矿物质和有机土壤颗粒的剥蚀、运移和沉积[1],改变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进而对粮食生产、水质、生物多样性等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频繁人类干扰的双重压力下,水蚀存在进一步加剧风险。土壤水蚀及其防治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其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已有的综述性文章尚未分析近些年水蚀领域的文献发表动态和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21年1期2021-03-05

  • 透平末级叶片材料抗水蚀特性的数值研究
    不采取有效措施,水蚀现象将变得更严重。目前常用的防水蚀措施主要为2种:主动式和被动式防水蚀。主动式防水蚀是指从汽轮机结构设计方面减少有害水滴的产生。被动式防水蚀是指采用更抗水蚀的叶片材料或针对叶片易水蚀的区域进行强化。被动式防护的核心问题为高速固液撞击引起的材料损伤。研究高速液固撞击机理可为提高叶片水蚀防护能力提供关键性的意见或建议。关于汽轮机叶片水蚀及高速液固撞击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在数值模拟方面,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尝试利用基于有限元的数值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02-22

  • 汽轮机叶片腐蚀水蚀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本上都存在严重的水蚀现象和腐蚀现象。汽轮机叶片发生水蚀腐蚀的部分都是汽轮机叶片的边缘部位,汽轮机叶片遭受水蚀,腐蚀后会降低工作效率。轻程度的损失腐蚀不会影响叶片的使用,但如果不加以重视汽轮机叶片会发生细小裂纹,不能及时的维修会发生断裂,对整个汽轮机组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所以要找到汽轮机叶片水蚀腐蚀原因,然后对汽轮机叶片进行改进添加防护措施,延长汽轮机叶片的使用寿命,保证汽轮机组的安全性可靠性[1]。1 汽轮机叶片腐蚀水蚀原因1.1 腐蚀原因汽轮机叶片腐蚀形

    商品与质量 2020年20期2020-12-02

  • 135 MW机组新型凝抽背供热技术分析及试验验证
    片颤振断裂和叶片水蚀等危害,因此国产机组低压缸有最小进汽流量下限的设计理念。受低压缸最小进汽流量的限制,在供热量一定的情况下,机组发电负荷不可低于某一下限值,这种“以热定电”的运行模式限制了供热机组在冬季供热期间的深度调峰能力,同时也使其无法实现供热能力最大化。为了提高机组的运行灵活性和使供热能力最大化,国内出现了凝汽抽汽背压式的热电机组(简称NCB机组)[1],其主要特点为在中压缸和低压缸中间设计加装了同步自动转换档离合器(简称SSS离合器),同时将发电

    发电设备 2020年6期2020-11-27

  •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沙堡地基侵蚀模型
    词:元胞自动机;水蚀;网络流数值模拟一、问题描述如何使沙堡在海浪和潮汐的侵蚀下持续更长时间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首先,当沙丘的大小和距同一海滩的水距离大致相同时,不同形状的沙堡对海浪和潮汐的反应不同。其次,在制作沙堡的过程中,不同的水沙比也会影响沙堡的稳定性。同时,不同的天气条件也会影响沙堡的稳定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策略来改善沙堡的保存时间。二、模型建立与说明1.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沙堡地基侵蚀模型(1)确定影响因素元胞自动机:一个具有离散时间,空间和状态以及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0期2020-10-30

  • 辽宁省旱作农田防蚀增效研究进展与展望
    4种类型,分别为水蚀、风蚀、重力侵蚀和人为侵蚀,其中以水蚀(主要发生在夏季、秋季)和风蚀(主要发生在冬季、春季)为主,分别占总侵蚀面积的 95.6%和4.2%,共占总侵蚀面积的99.8%[3]。辽宁省风蚀水蚀区主要集中于辽西北,即辽西低山丘陵区,为辽河平原向内蒙古平原过渡带,包括阜新、建平和北票一市两县,累计面积已达到16 671.95 km2,涉及人口数达157.6万[4]。年均农田风蚀量达1.05 t/667m2,坡耕地水蚀量达1.58 t/667m2

    辽宁农业科学 2020年3期2020-07-08

  • 135 MW机组低压缸切缸运行方式机组振动的分析调整
    1.4 末级叶片水蚀风险在机组运行过程中,汽轮机末级动叶片工作在含有水滴的湿蒸汽中。工作条件相当苛刻,在离心力、蒸汽作用力、激振力及湿蒸汽所携带水滴冲刷的共同作用下,极易遭到水蚀水蚀问题的存在不仅降低了汽轮机的热效率,而且极易在水蚀区域造成应力集中萌生裂纹,如不及时加以防护,叶片水蚀损伤扩展可能会导致叶片的断裂失效,造成机组设备损坏的严重事故。在供热机组中,由于低压缸进汽量的降低,水蚀现象加剧,因此制造厂规定的低压缸最低进汽流量是有一定依据的,这类问题在

    技术与市场 2020年4期2020-04-20

  • 青藏高原冻融-水蚀凹陷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的影响
    前尚未评估冻融—水蚀作用对高寒沼泽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这些认知局限在很大程度上将严重制约我们未来科学评估和高效预测青藏高原土壤呼吸动态特征。冻融—水蚀凹陷是青藏高原常见的一种凹陷微地貌,经过漫长的冻融循环和水蚀作用,土壤表层下陷形成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冻融水蚀凹陷口[5]。冻融交替过程夹杂水力侵蚀作用形成了冻融—水蚀凹陷。在形成的冻融—水蚀凹陷区,土壤含水量、土壤透气性、土壤微生物对养分的活化、地下植物根系及微生物结构和组成发生变化,土壤呼吸及其组分

    水土保持通报 2020年1期2020-04-15

  • 电厂汽轮机低压转子末级叶片水蚀防护分析
    等共同作用而发生水蚀,这种现象在火电机组汽轮机低压缸末级动叶上十分普遍[1]。叶片发生水蚀后外观一般表现为蜂窝状,边缘多呈锯齿状毛刺形貌特征,容易在毛刺根部尖角处形成应力集中而发展为微裂纹,进而导致宏观开裂,同时叶身截面的有效面积降低,级效率下降,各叶片水蚀的不均匀性还会影响叶片的振动特性,进一步加速裂纹的扩展和转子的失衡,严重时会发生叶片断裂事故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及经济损失。近几年来,国内外由于水蚀引起的汽轮机低压转子末级叶片损伤的事故比例相对较高[1]

    黑龙江电力 2020年5期2020-03-03

  • 基于侵蚀因子显性变化的区域水蚀动态监管方法研究
    高精度数据的区域水蚀动态监管方法,包括监管基本对象确定、显性变化因素识别、侵蚀动态分析评价等,以期为形成科学、有效的水土流失动态监管技术和方法提供参考。1 研究区概况原平市位于东经112°17′—113°35′,北纬38°35′—39°09′之间,地处山西省北中部。辖区东西相距62 km,南北长约58 km,东西绵亘群山为天然界域,阳武河、滹沱河畔是全市的开阔地带。全市地貌特征是山地型高原,东西两面高,中间低,“两山夹一盆”为显著特点,地面高程一般在800

    水土保持通报 2019年5期2019-12-11

  • 汽轮机叶片腐蚀水蚀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要。叶片的腐蚀和水蚀,对汽轮机运行的热经济性和安全可靠性影响较大。腐蚀对汽轮机性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腐蚀的程度和引起的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腐蚀还能改变动、静叶的型线、气动性能和轴向推力;末级叶片的水蚀会使动、静叶栅的气动性能恶化,级效率降低,水蚀形成的锯齿状毛刺造成应力集中和叶型根部截面积减小,影响叶片的振动特性,削弱叶片的强度,增加末级叶片断裂的危险性,对汽轮机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叶片发生腐蚀和水蚀后,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长期运行导致损伤扩大、叶片断裂

    中国设备工程 2019年15期2019-08-26

  • 北方土石山区水蚀及水保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2浓度的变化。而水蚀是引起土壤有机碳流失及影响有机碳矿化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全球极端降雨事件的持续增加,水蚀成为引发土壤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2],土壤侵蚀将影响全球碳循环和碳平衡[3]。土壤中的有机碳以粗有机碳、细颗粒状有机碳和与土壤矿物质的结合态存在,而且粗颗粒有机碳相对来说容易移动[4]。土壤受到侵蚀时,粗颗粒易被破坏,导致土壤有机碳的释放。侵蚀造成土壤中有机碳的损失包括随径流移走的可溶性有机碳和与黏粒结合的有机碳以及有机残体的碎屑[5]。水蚀主要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07-24

  • 水蚀过程中玉米生长季横垄坡面地表糙度变化及其与侵蚀量的关系
    之一。研究表明,水蚀过程中地表糙度对土壤侵蚀存在着增加和降低双重作用,并在水蚀过程中相互转化[1-2];同时,泥沙搬运和沉积也会影响地表糙度:因此,研究水蚀过程中地表糙度和侵蚀量关系对于深入揭示紫色土坡面水蚀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降雨作为坡面土壤侵蚀主要动力之一,直接影响地表糙度和侵蚀量变化。降雨和径流对土壤颗粒的剥蚀、搬运和堆积导致地表轮廓起伏[3],加剧土壤侵蚀[4]。植被覆盖能有效削弱降雨和径流对地表糙度和土壤侵蚀影响[5]。同时,地表糙度不仅受随机性因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8年6期2019-01-16

  • 唐山小流域土壤侵蚀格局及其空间结构分析
    计分析表明,微度水蚀区面积达13.21km2,占流域总面积57.32%;其次为中度水蚀区,占20.18%;由于流域林草覆被广泛、裸地面积少,水蚀较强区域分布面积不大,其中轻度、强度、极强度、剧烈水蚀区面积分别为2.89,1.67,0.37/0.25km2,分别占12.57%,7.2%,1.06%,1.01%。另外计算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指数,结果表明水域(2.354)<林地(3.254)<草地(4.854)<园地(6.325)<旱地(7.548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8年3期2018-07-05

  • 岩溶区土壤侵蚀强度评价方法
    法得到的所有单元水蚀比例均值(72.40%)明显大于全国模型法得到的比例(35.98%)。岩溶区模型法得到的水蚀比例(70.11%)与岩溶区四因子法得到的水蚀比例(69.31%)比较接近。对4种方法得到的水蚀比例均值进行t检验,置信度水平取95%,结果表明,全国模型法和全国三因子法的均值有显著差异,但是岩溶区模型法和岩溶区四因子法无显著差异,全国三因子法和岩溶区四因子法的均值也无显著差异。表5 4种方法得到的不同侵蚀强度下的水土流失面积情况Tab.5 Ar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8年2期2018-05-16

  • 沙漠地区生态林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探究
    的建设有利于减轻水蚀情况水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受水力作用造成的侵蚀。我国水蚀情况分部最为严重,在水土流失类型中危害重大,占我国国土面积约17%。由于降雨使土壤疏松,土壤随水流流到斜坡下方,积累到水道或河域下流,造成淤积。水蚀不仅使表层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本身蓄水能力及养分下降,降低土壤本身的生产能力。引起水蚀的因素主要是植被、地形、降雨以及土壤4方面作用的结果。其中降雨对水蚀的影响最大(降雨的强度,雨滴的动能),雨滴的动能影响坡面的侵蚀程度。乔木与其他植被相

    现代园艺 2018年14期2018-01-18

  •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青海省水土保持重要性分析
    有祁连山高山宽谷水蚀水源涵养保土区、兴海-河南中山河谷水蚀蓄水保土区、黄河源高山河谷水蚀风蚀水源涵养区及长江-澜沧江源高山河谷水蚀风蚀水源涵养区,包括18个县级行政区,土地面积28.06万km2,水土流失面积5.02万km2,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29.76%,其中水蚀面积1.80万km2,占全省水蚀面积的42.06%。(2)生态维护功能区域。根据功能评价,综合分析青海省各水土保持分区主导基础功能及林草植被状况,发挥生态维护功能的区域主要有青海湖盆地水蚀生态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12期2017-12-27

  • 弯叶片对二次水滴运动特性及水蚀的影响
    次水滴运动特性及水蚀的影响姚 宏1, 周 逊1, 于晓军2, 王仲奇1(1.哈尔滨工业大学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01;2.曼恩机械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164)为探索减轻工业汽轮机末级叶片水蚀的主动控制措施,从气液两相流动的运动特性出发,研究了水滴在级环境下的运动特性与二次水滴侵蚀问题.通过比较静叶不同弯曲设计对二次水滴的影响,得到了弯叶片影响静叶表面水滴运动特性的机理,提出以弯叶片控制二次水滴撞击范围与强度的方法.结果表明:静叶反弯能

    动力工程学报 2017年10期2017-10-17

  • 中国北方风蚀水蚀侵蚀动力时空分布特征
    0)中国北方风蚀水蚀侵蚀动力时空分布特征贾莲莲1, 高海东2, 樊 冰1, 李占斌2,3(1.黄河水利委员会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西安 710021; 2.西安理工大学 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安 710048; 3.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以中国北方15省为研究对象,收集了研究区内长时间序列气象数据349站,计算了降雨侵蚀力和风蚀气候因子指数,采用半方差函数和

    水土保持研究 2017年3期2017-09-15

  • 我国东部水蚀区坡耕地土壤质量现状分析
    ,北京)我国东部水蚀区坡耕地土壤质量现状分析马芊红,张光辉†,耿韧,王浩(1.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100875,北京; 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100875,北京)土壤质量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为探讨我国东部水蚀区坡耕地土壤质量现状,笔者采集36个样点表层0~20 cm土样,测定28项土壤理化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表征土壤质量的关键指标,根据指标隶属度与权重采用加权连乘法计算各采样点的土壤质量指数。结果表明:1)速效磷的变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7年3期2017-07-05

  • 土壤水蚀对土壤有机碳动态及全球碳循环平衡的影响
    00049)土壤水蚀对土壤有机碳动态及全球碳循环平衡的影响魏守才1,2,张晓平1,陈学文1(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102;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由降雨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是全球土壤退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促进了土壤有机碳(SOC)在陆地表面的再分布,改变了侵蚀沉积区SOC的矿化速率,从而影响全球碳循环和碳平衡。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土壤水蚀对SOC动态及全球C循环平衡的影响。土壤水蚀造成侵蚀

    土壤与作物 2015年4期2015-06-01

  • 河北省张承地区土壤侵蚀现状分析
    区可分为风蚀为主水蚀为辅区、风蚀水蚀交错区、水蚀为主风蚀为辅区和水蚀区4个分区;轻度侵蚀面积最大,中度侵蚀次之,强烈、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较小,并逐级减少;1995—2011年水土流失面积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并根据坝上高原区、冀北山地区和冀西北黄土丘陵区的地貌类型特点,提出土壤侵蚀防治建议。承德市和张家口市(以下简称张承地区)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处北纬39°18′~42°37′、东经115°50′~119°15′,总面积763.2万hm2。张家口市辖13个县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8期2015-02-22

  • 内蒙古西辽河流域荒漠化分析研究
    基本得到了控制,水蚀荒漠化土地增加了近1.5个百分点,盐渍化土地略有减少,但减少幅度不大。西辽河流域; 荒漠化; 分析研究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最严重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也同样面临这一问题,据1997年林业部发布的《中国荒漠化报告》,目前我国荒漠化形势已非常严峻,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7.3%,受荒漠化影响的范围更大。荒漠化问题也引起了中国政府及广大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对荒漠化的形成机理、类型划分、评价指标及

    水土保持研究 2014年6期2014-09-21

  • 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蚀荒漠化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续的发展[1]。水蚀荒漠化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主要以人为破坏植被的地段作为突破口,是在流水作用下土壤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片形和沟形为主的侵蚀现象[2]。这种片蚀和沟蚀会导致土壤蓄水能力丧失,引起土壤养分流失,不但破环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影响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3]。近年来,我国的流水侵蚀现象突出,水蚀荒漠化区域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更是土地开发整治的核心区域[4]。部分学者针对水蚀荒漠化作了研究,研究主要包括水蚀荒漠化的评价模型和自动提取的方法研究、水蚀

    水土保持研究 2014年2期2014-05-07

  • 云南省水蚀荒漠化遥感调查及成因分析
    相关资料[1],水蚀荒漠化是指包括人为作用使地表植被遭破坏在内的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从而带来的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直至丧失,出现以劣质地或石质(碎石质等)坡地为标志的土地严重退化现象。1977年的联合国荒漠化大会的召开,使全世界认识到荒漠化的严重性和防治的紧迫性。与此同时,荒漠化遥感调查与研究在阿根廷、印度和苏丹[2]等国开展,Mann提出沙丘移动性、盐渍化、裸岩面积扩张为荒漠化的3个指标[3],Olsson 证明了气候对荒漠化的重大影响[4]。我国自20世

    自然资源遥感 2013年1期2013-09-26

  • 基于“源”“汇”景观指数的定西关川河流域土壤水蚀研究
    在黄土高原,土壤水蚀的产生和迁移过程与地表景观的空间格局密切相关,不同类型景观的水土流失贡献具有很大差异。一些景观类型起到“源”的作用;另一些景观类型起到“汇”的作用;同时,一些景观起到了传输的作用[4]。利用“源”“汇”景观指数[2](LWLI),探讨景观格局与土壤水蚀的关系,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研究的重要内容,因而,本研究以甘肃定西关川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查的方法,解译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TM影像,获得关川河流域15a

    生态学报 2013年14期2013-09-15

  • 黄土高原不同侵蚀类型区生物结皮中蓝藻的多样性
    保护土壤表面免受水蚀风蚀影响[4]。蓝藻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土生藻类的优势类群,是主要的固氮类群,在生物结皮组成及生态功能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占优势的丝状种类,不仅是重要的碳源、氮源,还能分泌胞外聚合物,黏结土壤颗粒,对土壤颗粒起到束缚作用;此外,蓝藻的藻丝体交织形成密集的网状结构在降雨出现时会迅速吸水、膨胀,能降低土壤的渗透性和地表的径流速度,显著提高了土壤抗侵蚀性能[5]。可见,蓝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的维持和改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6-

    生态学报 2013年14期2013-09-15

  • 甘肃省水蚀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及防治对策
    化是指由于风蚀和水蚀等因素造成的土壤流失和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或经济特性的退化以及自然植被的长期丧失。这些退化的土地为荒漠化土地。水蚀荒漠化是按照造成荒漠化的主导自然因素划分的荒漠化类型,是指由于大气降水尤其是降雨所导致的土壤搬运和沉积的过程。1 基本情况甘肃省是我国荒漠化土地分布面积广的大省,荒漠化危害十分严重。在地理和环境梯度上,甘肃处于我国荒漠化监控和防治的前沿地带[2]。甘肃省荒漠化监测范围为湿润指数在0.05—0.65之间的地区,其中水蚀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8期2013-09-08

  • 水蚀荒漠化信息自动提取方法研究
    100083)水蚀荒漠化信息自动提取方法研究葛 佳1,张子鸣2,吴 成3,詹 骞3,孙永军4(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30074;2.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局,西安 710119;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4.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蚀荒漠化较为严重这一问题,建立了一套基于ETM+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水蚀荒漠化信息自动提取的技术方法体系,并对其信息提取精度进行了评价。该方法以NDVI(归一化植被

    自然资源遥感 2012年4期2012-12-27

  • 汽轮机低压调节级动叶片水蚀分析
    1 动叶片背弧的水蚀情况Fig.1 The erosion phenomenon of the moving blades back orc图2 静叶片水蚀现象Fig.2 The erosion phenomenon of the stationary blades通过对以上现象的分析,初步判断为水蚀造成的。但查阅相关资料[1],没有发现低压调节级发生水蚀现象的记载,所以本机组点蚀的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2 湿蒸汽吹扫透平2.1 湿蒸汽吹扫透平的方法利用原蒸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2012年6期2012-10-25

  • 弹珠对汽轮机效率及叶片断裂、水蚀的影响
    是导致叶片断裂和水蚀的主要因素.实践表明,汽轮机发生的事故中叶片事故最多,高达40%[1],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目前,汽轮机末级叶片的水蚀问题是全世界尚未解决的难题[2],针对“弹珠”和“弹珠阻止转子旋转的制动力”进行深入研究,会为汽轮机在湿蒸汽区域内工作级的状态分析和研究开辟一条新的思路,同时对水蚀理论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水滴简介在汽轮机湿蒸汽区域内,由于形成机理不同湿蒸汽中的液相可以分为一次水滴(凝结形成)和二次水滴.目前对一次水滴的研究较为

    动力工程学报 2012年10期2012-08-16

  • 建立水蚀沟治理长效机制的几点做法
    ,2008年统计水蚀沟2 291条,其中小型沟941条、中型沟963条、大型沟387条,每年都有新的水蚀沟产生,水蚀沟密度0.1 km/km2。为此,北安管理局积极探索,建立水蚀沟治理长效机制。1 领导重视,积极组织推广典型经验对水蚀沟治理工作,管理局高度重视,主管局长亲自到田间、水蚀沟现场察看治理情况、治理效果。几年来,我局多次组织相关农场到拜泉、宾县等地参观学习,学习先进单位的水蚀沟治理的有效经验,结合我局实际在赵光、引龙河、襄河等农场进行试点,分局主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年3期2012-08-15

  • 水利普查水土保持野外调查工作经历有感
    持普查工作,现在水蚀野外调查和内业资料汇总已上报结束,对自己全面完成的工作还比较满意,也受到了省市检查组的表扬。现在静下心来回想一下水蚀野外调查工作就仿佛是一场战役,如同没有硝烟的战场,是胆量耐力和意志的较量。每一个单元完成的经过就像电视剧的每一集仍历历在目,而自己就像一只战斗小分队的指挥员不但要身先士卒,更要把握好每一次行动的方向和准确性,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完成任务,当时心里真是没底,只有横下一条心以坚定的责任感去完成使命。普查前的准备我先后两次参加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2年4期2012-04-14

  • 基于遥感的重庆三峡库区水蚀荒漠化监测
    感影像对该地区的水蚀荒漠化进行动态变化监测,以掌握该地区的土地退化情况,为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1 技术思路基于遥感及GIS技术,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重庆三峡库区2003及2009年的遥感正射影像进行解译,生成前后两时相的水蚀荒漠化分布图。然后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对2003-2009年的水蚀荒漠化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图1 重庆三峡库区水蚀荒漠化监测流程2 数据源及数据处理2.1 数据源重庆三峡库区水蚀荒漠化监测使用的数据包括遥感

    环境影响评价 2012年1期2012-01-31

  • 重庆三峡库区水蚀荒漠化危险程度评价
    庆400201)水蚀荒漠化是以流水侵蚀为主的自然环境退化过程,是人为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受水蚀影响,不仅土壤表层受到影响,还会使土壤失去蓄水能力和养分保持力,最终造成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质量下降,甚至是土地的沙化,石化。重庆三峡库区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地势起伏大,地表结构复杂,且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流水的侵蚀、溶蚀十分发育。由于区域开发历史悠久,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垦殖率高,陡坡耕种现象严重,使得该区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统计,2

    环境影响评价 2012年3期2012-01-29

  • 三峡库区水蚀荒漠化遥感调查与监测
    ,李 丽三峡库区水蚀荒漠化遥感调查与监测童立强,李 丽(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利用遥感技术对三峡库区内水蚀荒漠化进行了监测。通过对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前和2009年蓄水至175 m后两期航空遥感正射影像的解译,提取出了工作区水蚀荒漠化信息,总结出期间三峡库区蓄水后水蚀荒漠化的变化情况。监测结果表明,三峡库区蓄水至175 m后,区内水蚀荒漠化整体上呈现明显改善的趋势。不同程度的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都在减少,其中,中度水蚀荒漠化土地

    自然资源遥感 2012年1期2012-01-05

  • 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的典型流域调查与估算* ——以碾庄沟流域为例
    塌侵蚀次之,聚落水蚀侵蚀量最小,其中塌窑侵蚀和建窑侵蚀两项合计占到乡村聚落土壤侵蚀总量的94.6%;从乡村聚落的侵蚀总量来看,面积占1.08%的乡村聚落产生的侵蚀量却占到全流域侵蚀总量的6.83%,人居侵蚀模数达6.3万t/(km2·a)或8.18 t/(人·a)。因此,对乡村聚落土壤侵蚀应加以重视,而土壤侵蚀的防治工作应该以新建窑洞的管理和废弃窑洞坍塌的治理为重点。陕北多沙粗沙区;碾庄沟流域;乡村聚落;土壤侵蚀;人居侵蚀模数陕北多沙粗沙区是指陕北延河口—

    灾害学 2010年1期2010-09-08

  • 刍议嫩江县黑土区水蚀沟的综合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类型以水蚀为主。全县共有大小侵蚀沟2 108条,沟蚀面积 523.5 h m2,沟壑总长度747.7k m,密度为0.07 k m/k m2。1 水蚀沟的成因及危害1.1 成因水蚀沟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导致水蚀沟发生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而人为因素则对水蚀的发生发展起着显著促进作用。1.1.1 自然因素1.1.1.1 地形因素嫩江县地面坡度较大,北部和东北部为低山河谷,地势较高,中部为丘陵漫岗,南部为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地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0年2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