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

  • “有案必立”筑牢农民工讨薪司法保障
    社评最高人民法院下發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审判执行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进一步加强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审判执行工作,全面落实立案登记制,做到涉农民工工资案件有案必立,有诉必理。过去,因为证据、程序、管辖等方面的原因,个别法院存在不受理农民工讨薪的情况,这无疑增加了农民工讨薪的难度。《通知》对有效遏制拖欠农民工工资有多种意义。其一,有利于规范法院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其二,有利于降低农民工维权的门槛和成本;其三,对欠薪者形成了进一步震慑

    领导文萃 2020年8期2020-05-15

  • 一场“核子与裤子”之争
    。”他还为金庸的社评解释道:“《明报》那个社论,要中国人有裤子穿,那还是爱中国人嘛!”陈毅和金庸,一个是共和国元帅,一个是香港武侠小说巨擘。本来毫无交集的两人,却因为一句话联系到一起,甚至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要核子还是要裤子1960年7月,苏联突然撕毁援助中国原子能工业及国防工业合同,要求在华专家全部撤走,切断材料设备供应渠道。正值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中国,还要不要搞原子弹,这在国家高层中间产生了一定争论。国际上也出现了中国“二十年也搞不成原子弹”,“如果

    新传奇 2020年3期2020-05-14

  • 社评如何引领推动检察工作 ——检察日报“每周社评”开办前前后后
    检察工作。“每周社评”应运而生检察宣传怎样引领推动检察工作?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好理念的宣传。当前检察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是前所未有的,通过理念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就显得尤为迫切。我们的新闻宣传报道可以让各级检察机关、全体检察人员在领会感知的基础上牢固树立科学的检察工作理念,从而推动检察工作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报社党委会、编委会经认真研究,决定开办“每周社评”专栏。开办这一专栏的目的就是为了贯彻落实张军检察长2018年4月视察检察日报社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时

    法治新闻传播 2020年1期2020-03-22

  • 一场“核子与裤子”之争
    内地政治问题发表社评,但以往还算温和,以商讨和提意见为主。如1963年在《明报》一篇社评中,金庸写道:“我们认为资本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初级共产主义的人民公社也好,哪一种经济制度能够使大多数老百姓丰衣足食,我们就拥护哪一种办法。在中共目前的经济状况下,第一要义是使人民有饭吃、有衣穿。中共军队在手,政权在握,实在不必害怕资本主义复辟、异己分子造反。为了坚持某一种主义和理想……使千千万万百姓遭受不必要的痛苦,那是不是值得的呢?”但像这样指名道姓的批评国家高

    世纪风采 2019年12期2019-09-10

  • 金庸的新闻史学意义
    看过几篇《明报》社评,留下深刻印象。我想,金庸先生的文学成就,已经名垂青史,而尚待评析的,是他的新闻业绩。即使想深刻理解他的小说,也须了解他的新闻人生。可惜的是,我只找到两本金庸化名徐慧之写的随笔集《明窗小札1963》《明窗小札1964》——他并没有将自己撰写的全部社评结集出版。据张圭阳《金庸与报业》记载,从《明报》1959年创刊到1992年控股权转移,其间33年,查良镛执笔撰写的社评有7000多篇。他撰写社评的时间远远超过写小说的时间,篇幅字数也超过小说

    新闻爱好者 2019年4期2019-05-15

  • 港媒谨慎评估恒指十年新高
    日报》22日发表社评指出,港股呈现狂态,原因包括环球股市都是升市,美股连升11个月,道指累升18.6%,标普500指数升15%,纳指升26%。港股在科网股和金融股带动下,恒指今年累升近36%,一些盈利增长强劲的股份,升幅更跑赢大市。另外,内资主导香港股市,惟投资策略却不同,就是股价愈升愈买,升得急愈买得急。传统基金经理眼见港股急升,也要跟着高追买入强势股,因担心沽货后大市继续爆升而追不回利润。不过,香港《星岛日报》22日社评称,恒指近日上升甚为倚赖腾讯,而

    环球时报 2017-11-232017-11-23

  • 金庸的“身份”
    查良镛的《明报》社评、60年代开设的专栏“明窗小札”和武侠小说连载,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连接?陈墨:查良镛是一个新闻人,同时是一个文学家,知道传播中“耳语”的重要性。在我看来,他的社评是比较亲切平实的,并非慷慨激昂。但比较而言,社评相当于大声朗读,人们听到会注意,看起来更醒目。“明窗小札”相当于耳语,用更亲切更平实的视点和读者交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种轻灵解暑的文风。读者每天读一点,不见得立竿见影,但效果会慢慢显示。“明窗小札”和社评跟金庸武侠小说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29期2017-07-27

  • 张季鸾写作特色评析
    季鸾的三篇代表性社评入手,运用文献分析法,重点阐述了张季鸾在立论、立意和论证方面的写作特色,希望能对今天加强和改进我们的新闻评论工作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关键词:张季鸾;社评;写作特色[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1张季鸾(1888-1941),中国现代新闻史上著名的报刊政论家,新记《大公报》总编辑,其社评谱写了中国新闻史上璀璨的一页。本文以张季鸾代表性社评为例,分析其写作特点和蕴藏其中的思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5期2017-06-17

  • 民国新记《大公报》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形象探析
    9月4日,该报的社评《回头是岸》就正式亮出了反对赤化的底牌。该文认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后,“国民党之标明‘以党治国’,以国际共产党之入党,与夫亲俄色彩之浓,宣传工潮学潮之烈,此皆吾人所反对者”[2]。该报在1928年的《岁首辞》中更是进一步表示:“吾人之根本旨趣”为“非复古,亦非俄化”[3]。该报甚至直言,“中国有赤化问题之发生,中国之耻也。”并具体列举了“耻”的五种表现[4]。该报虽然反对赤化,却不赞同国民党反共清党时期屠杀共产党的政策。该报认为新国家之建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04-02

  • 《前锋报》对1942年河南旱灾的关注
    关于灾荒和救灾的社评,不仅呼吁当局和社会各界关注河南灾荒,而且针对性地提出了救灾的切实可行的办法,从理论和实践上指导救灾。李蕤和《前锋报》社评在河南灾荒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42年;《前锋报》;旱灾1942年,自春至秋,河南旱魃肆虐,千里赤地,几乎无县不灾。这次大灾使河南几乎路断人稀,“许昌、襄城县等地的市场,任何物价都比人价贵,长成的少女,只要几个烧饼便可以换来。至于路旁的饿殍、街头的弃婴,更是数见不鲜。侥幸不死的儿童,也都饿得满脸都是皱纹,两眼

    南都学坛 2017年6期2017-01-27

  • 《大公报》对南京保卫战发表的三篇社评
    保卫战发表的三篇社评刘世琴1经盛鸿2(1.江苏省档案局,江苏南京,210008;2.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7)张季鸾1937年11月12日,日本华中方面军占领上海后,立即挟战胜之威,动用了其全部兵力的绝大部分,计有8个师团、2个支队及各辅助部队,约24万人,重炮700多门,步兵炮、迫击炮2000多门,战车300多辆,兵分为北、中、南三路,协同日海军第十一支队与航空兵,对中国首都南京地区进行迂回、包抄、合围与猛烈攻击。12月5日晚,日军各师

    档案与建设 2016年12期2017-01-24

  • 好斗而脆弱的澳大利亚确像“纸猫”(社评
    猛窜的‘纸猫”的社评,在澳国引起强烈反响。澳主流媒体几乎全都转引了这篇社评内容,其中有些态度激烈,认为本报“威胁”澳大利亚,个别媒体甚至以讹传讹,宣称环时社评呼吁中国对澳大利亚“宣战”。说实话,环时编辑部没想到澳大利亚的一些舆论如此敏感、脆弱,它们所展现的澳大利亚形象还真应了环时社评的描述,很像跟在“纸老虎”后面的“纸猫”。那篇社评最戳痛澳媒的似乎有两点,其一就是“纸猫”的比喻,其二是社评里有一句话说:“(澳大利亚)如果头脑发烧,真以实际行动来南海蹚浑水,

    环球时报 2016-08-052016-08-05

  • 蔡英文发言人的辩解继续“冷血”(社评
    问题上“冷血”的社评后,台“总统府”发言人回应称,这篇社评对台湾礼俗或信仰自由等价值较为陌生。该发言人解释,与大陆游客一起遇难的台湾导游郑焜文的家属向“总统府”要挽联,而陆客方面没有要。他辩解说,如果人家没来要,府方送挽联过去,“那他们是要挂?还是不挂”,将成尴尬。这一解释不仅勉强,而且继续充满了冷漠。环球时报批评蔡英文所针对的事情是,她给台湾导游郑焜文的公祭活动送了写着“典范长昭”的挽联,而大陆24名遇难游客在台湾举行公祭活动,蔡却无任何表示。台“总统府

    环球时报 2016-07-302016-07-30

  • 浅析《环球时报》社评的特点
    浅析《环球时报》社评的特点迟昕 丁磊(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环球时报》是在当今国际舆论上十分有影响力的一份报纸,其社评自2009年创办以来,在新闻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本文以《环球时报》的社评作为个案进行分析,以期探索《环球时报》社评的特点。《环球时报》;社评;特点《环球时报》是《人民日报》报社主办与出版的国际新闻类小报,创刊于1993年1月。《环球时报》的评论从2009年3月开始创办,当时是以“社论”的形式出现,现在更名为“社评”。《环球时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2016-02-28

  • 中共《环球时报》:要坚决让蔡英文向“九二共识”靠近
    接受九二共识〉的社评,指蔡英文对于九二共识站到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的模糊位置上。 社评认为蔡英文的模糊态度带来三个问题。第一是蔡英文从2012年公开拒绝九二共识,到如今的态度转变,社评认为这是求胜选的策略变化大于民进党放弃台独党纲的 政策变化。第二是蔡英文可能会把民进党的价值观强行往两岸关系的现有框架里塞,要求中国相应让步。第三是蔡英文当选后,若对九二共识提出新诠释,中国是否接受。 社评以强烈的措词说,中国要坚决坚持蔡英文向九二共识靠近,她只要偏离一步,就

    环球时报 2015-12-282015-12-28

  • 二则
    ———香港中评社社评《反对声势集中爆发安倍执政根基动摇》这次大选之前,新加坡正陷于经济低迷、通货紧缩威胁,所有选区又都出现在野党或独立候选人参选;特别是选前最后一个竞选活动日,最大反对党工人党的造势晚会人山人海,而人民行动党的活动参与者还不到前者的1/10。以致所有的国际媒体几乎都预测,人民行动党会大败。然而,选举结果却完全出人意料之外:人民行动党在89席中赢得83席,而声势浩大的工人党,只赢得六席。人民行动党成功的经验,对台湾国民党有重要意义。因为只要能

    海外星云 2015年19期2015-11-29

  • 香港保普选9天签名121万
    汇报》18 日的社评称,支持政改大签名行动不仅展示了气势磅礴的强大民意,而且显示的是最准确最真实的民意,反对派应调整错误立场,支持政改方案通过。《商报》社评说,向来以“政治冷漠”著称的港人,此次显现出热烈参与的盛况为香港开埠以来所罕见,可以与去年11月“保普选反占中”全港183万市民大签名相媲美,令少数反普选极端政团和政客骑劫民意的企图梦碎。《星岛日报》的社评说,激进示威者为达冲击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就连上周五学界一年一度的校际辩论决赛也不放过,假扮家长潜入

    环球时报 2015-05-192015-05-19

  • 从张季鸾的社评看新闻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
    魏文欢从张季鸾的社评看新闻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魏文欢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也是判定一家新闻媒体政治面貌的旗帜。由于新闻评论在新闻业务中起着统帅的作用,因此,新闻评论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大众对新闻媒体工作水准的评定与认可。那么,判断一篇新闻评论好坏的标准是什么?从不同时期新闻评论的写作规律来看,情、理、文采的统一是核心标准,一篇好的新闻评论应该同时具备这三个要

    视听 2015年9期2015-04-11

  • 菲驻华使馆回应本报社评
    时报》16日发表社评,要求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公开道歉。对此,菲律宾总统府发言人陈显达17日称,菲律宾并无针对中国公民的敌意,这些事件是“普通的执法问题,而非政治性事件”,他拒绝道歉。菲外交部发言人18日拒绝《环球时报》记者的采访要求。 针对这一事件,菲律宾驻中国大使馆19日致函《环球时报》,称已读过《环球时报》的相关报道,并希望刊登他们的一份声明。 该声明称,“菲律宾是一个安全而又好玩的国度,菲律宾人民素以热情好客友好闻名,菲律宾政府高度重视旅

    环球时报 2014-09-202014-09-20

  • 浅析民国报人张季鸾先生的评论风格及特色
    其五,由三人共组社评委员会,研究时事,决定主张,轮流执笔。在当年9月1日复刊号发表的《本社同人之旨趣》中,提出了著名的“四不”社训:“不党、不私、不卖、不盲”:这正如涂光晋教授在其文章《张季鸾和他的时事评论》中所说的那样“(‘四不’方针)不仅是该报的办报宗旨和发行宗旨,也是张季鸾写作社评的最高指导原则。”二、张季鸾先生的评论特色反观百余年中国的新闻事业,报刊政论肇始于王韬,发展于梁启超、章太炎,而当这个接力棒传到张季鸾手中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张氏笔下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4期2014-08-15

  • 韩媒炒作中国在韩投资激增
    经济》16日发表社评称,中国对韩国股市投资激增,年初至今,中国资本在韩国股市净买入上市公司股票总额达1.4万亿韩元,占同期外资净买入68.2%。而去年为46.7%。该文称,需要警惕的是,目前中国外储世界第一,政府也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收并购。不需多久,中国即将在韩国股市赶超美欧投资者所占份额与规模。 该社评称,需警惕和留意中国资本的特殊性,中国庞大资金库的实际控制人是政府,这与单纯追逐盈利的资本略有不同。2013年,福布斯全球2000家企业排行榜中,名列

    环球时报 2014-06-172014-06-17

  • 《环球时报》社评:主流话题与民间表达
    迪生《环球时报》社评:主流话题与民间表达■闻迪生《环球时报》社评多涉及社会生活的重大议题或热点事件,表现主流的价值倾向;表达方式自由、直白、形象,并带有反讽、戏谑的韵味,形成民间话语风格;社平将具有规训性质的议题放置在民间语境中进行讨论,制造出独特的语言狂欢。这些都在客观上提升了评论的影响力。《环球时报》社评;主流话题;民间表达;狂欢在当今众多的报纸评论中,《环球时报》社评独具特色。这不仅是因为它数量多,基本保持每天两篇;选题广泛,涉及的话题几乎无所不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年6期2014-03-03

  • 中国报刊第一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社评
    词严、声震寰宇的社评,声讨日本军国主义的法西斯暴行,声援苦难的南京难民,号召全国军民抗战到底,为死难同胞复仇。据笔者调查考证,最早发表有关南京大屠杀社评的中国报纸是汉口的《大公报》,由该报总编辑张季鸾先生执笔并于1937年12月28日刊登于该报的《为匹夫匹妇复仇》,为中国新闻传媒第一篇声讨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文章。二《大公报》最早写出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社评不是偶然的。《大公报》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之一。该报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创办人是英敛之,以“忘

    钟山风雨 2008年1期200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