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

  • 接受美学理论视域下《万历十五年》自译文本研究
    将着墨重点放在黄仁宇撰写的英语小说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下称1587)及其自译本《万历十五年》文本研读上,基于接受美学理论视域,本研究发现,黄仁宇在将英文作品自译为中文作品的过程中,非常关照读者的表达习惯、文化背景和审美体验,采用了改写、省略和增补等翻译策略,极大地消解了原文对他们造成的认知困难,更好地满足目标语读者的阅读需求。二、 接受美学理论的基本阐述接受美

    现代英语 2023年7期2023-09-10

  • 这个世界会好吗?
    之前,应该先读黄仁宇的博士论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其实,读懂这本书,还需要有政治制度史、思想史以及社会理论方面的知识储备,否则会时不时陷入五里云雾之中。这样一本学术门槛不低的书,何以在当年一纸风行,创下直追《明朝那些事儿》的销售奇迹?这实在是个问题。一九九九年,改革开放二十周年之际,《万历十五年》入选有关单位评选的“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二十本书”,二00八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 其书又入选“ 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具影响力的三百本书

    读书 2022年7期2022-07-15

  • 《万历十五年》
    》作者:[美]黄仁宇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 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

    工会博览 2022年6期2022-06-30

  • 徐卫东与《万历十五年》的漫长“战事”
    卫东很早就读过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来书局工作后,徐卫东才第一次知道《万历十五年》的简体中文版最早是在1982 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局版本的《万历十五年》的销量大约只有三联书店版本的三分之一,连徐卫东当年读的也是三联的版本。考虑到书局版本在市场上的落后局面,做一个新版本的想法就此在徐卫东脑海中萌生。2004 年转入大众读物工作室后,他才有机会向社里提出做《万历十五年》新版。自2000 年黄仁宇在美国逝世,中华书局和作者方的联系几乎完全断绝

    出版人 2022年6期2022-06-11

  • 长篇经典名著的历史与人物教学
    由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1976年用英语撰写的一本关于明朝的史学著作,原名为“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译为《1587,毫不重要的一年》。对研究明朝历史的学者来说,是不可错过的一部历史作品。在《万历十五年》问世后,风靡全球,甚至被用于历史教学,是一部经典的历史名著。关键词:《万历十五年》黄仁宇“小人物”“大历史”教学公元1587年,为明朝的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属于丁亥,在十二生肖中属猪。在历史上看起来“毫不重要”的一年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11期2022-05-30

  • 投笔从戎热血抗战 ——忆黄埔抗战老兵我的父亲田申
    》当编辑的好友黄仁宇一同到武汉向他汇报工作,恰逢黄埔军校招生,父亲和黄仁宇商量要一起去报名从戎,征得祖父同意。黄仁宇是大学生,父亲刚上高中,才15岁,年龄不够,但考试成绩不错,当年夏天都被黄埔军校16期第1总队录取。受战时交通管制,他们乘江轮赴宜昌待命,在一所破庙内住了3个月,后来徒步行军直到年底才到达成都校区。在中央军校,父亲学炮兵,黄仁宇学步兵。1940年5月下旬,祖父由桂林赴重庆工作。年底,父亲和黄仁宇正好从中央军校毕业来到重庆。祖父说,父亲“已经是

    黄埔 2022年1期2022-02-11

  • 人格结构分析下的自译样态研究 ——以《万历十五年》为例
    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一部经典史学著作,他用恣肆而雍容的笔触揭示了明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该书不仅打破了学术与通俗的界限,更为中国明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自1982年中文版出版至今,该书全球各版发行已超过300万册,时至今日仍然畅销不衰。《万历十五年》实为一部译著,原书名为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后文简称1587),于1976年由黄仁宇用英文写成,1981

    安康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11-29

  • 运用“大历史观”提升高中统编教材的教学效率
    y,这一名词是黄仁宇先生所独创,取“宏观历史”之意。用黄仁宇自己的话说“大历史”就是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概念引入到中国历史研究中去。“宏观”与“放宽视野”是黄仁宇在解释“大历史”时的两个要素,“宏观”即“空间意义上的放宽视界”,黄仁宇认为“大历史”应是打破了国家地域的限制,而使世界成为一体,以全球视野来研究历史。在此基础之上的“大历史观”则是“主张从客观历史的经验出发,强调对历史事物的理解应建立在观察与归纳之上,不仅要注意细节,更强调要从宏观上把握,以免陷

    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7期2021-08-10

  • 黄仁宇现象”能否引发象牙塔的反思?
    、华裔历史学者黄仁宇用英文完成了一本书,取名为《无关紧要的1587年:明王朝的衰落》。从这本书洋洋洒洒的行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写作时是如何逸兴遄飞、文思泉涌。确实,这本书后来被誉为“一部充满激情、才华横溢的作品”。作者试图从中国历史上这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年头出发,解释一个重大问题:中国在历史上何以落后于西方?黄仁宇四十八岁才入行历史学界,个人作品不多,年近花甲的他急需出版一本有分量的作品来证明自己的学术水平。这本书是他调动一生的经验和思考,全力以赴的作品

    记者观察 2021年2期2021-03-15

  • 宫廷何以能禁锢住人
    [美] 黄仁宇宫廷固然伟大,但是单调。即使有宫室的画栋雕梁和其他豪华装饰,紫禁城也无非是同一模式的再三再四的重复。每至一定的节令,成百成千的宫女,把身上的皮裘换成绸缎,又换成轻纱;又按照时间表把花卉从暖房中取出,或者是把落葉打扫,御沟疏通,这一切都不能改变精神世界中的空虚和寂寞。在按着固定节奏流逝的时光中,既缺乏动人心魄的事件,也缺乏令人企羡的奇遇。这种冷酷的气氛笼罩一切,即使贵为天子,也很难有所改变。(节选自《万历十五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图/

    意林 2021年2期2021-02-08

  • 黄仁宇与王夫之史学思想之比较
    421002)黄仁宇(1918-2000)与王夫之(1619-1692)虽然年代悬殊、教育迥别、遭际不同,但在史学思想上颇有相通之处。二人均强调历史的连续性、逻辑性、结构性、地理基础,主张用宽宏视域审视历史的发展进程与价值得失,凸显历史的借鉴价值与社会诉求,兼具世界眼光与中国情怀。只是黄仁宇受科学思潮和欧风美雨的熏染,对中国历史传统多持批判态度,技术主义色彩更为强烈,且有着地理决定论的倾向。黄仁宇既受到黑格尔历史哲学、法国年鉴学派结构史学、剑桥学派(李约瑟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1-17

  • 黄埔军校走出的史学家:黄仁宇
    蒲元 姜金锋黄仁宇是黄埔同学中的一个传奇。黄埔毕业生中在军政界赫赫有名者不胜枚举,然而成为世界级史学大咖的,却似乎惟黄先生一人。他的求學、抗战和史学界经历,比他书中的历史故事,还要曲折、精彩……南开or从军:这是个问题莎士比亚经典之作《哈姆雷特》中有句名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1937年,对于未及弱冠的黄仁宇来说,就读南开还是去从军,似乎也是个问题。就在前一年,黄仁宇考入南开大学机电工程系,并获得奖学金。这正是他父亲所希望的:“子女专心学业,上

    读书文摘 2020年7期2020-07-30

  • 黄仁宇的数目字管理错了吗
    泮伟江一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研究系列的影响不言而喻。他关于中国传统上以道德替代法律,中央政府以一种“间架性的设计”笼罩全国,注重道德礼仪,而欠缺技术的性格的一整套论述,给我们所带来的智识震撼,不啻为一次思想与观念的启蒙。在黄仁宇的理论中,数目字管理是其中非常核心的一个概念,甚至说它是黄仁宇整个理论中枢也不为过。它集中体现了黄仁宇关于中西历史比较研究的核心思想和洞察力。黄仁宇不但用这个概念来观察和反思中国社会的历史演化问题,也用这个概念与马克思、韦伯等西方大家

    读书 2020年7期2020-07-09

  • 讲了一年的书,最后一本是《万历十五年》
    受到限制。——黄仁宇“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在当代历史学者所写的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这可能是最著名的一个开场白了。读者在开卷的第一刻就被作者带进了一个悬念:既然这一年“无大事可叙”,又实为平平淡淡,那么,你为什么要用一部书的篇幅去写它呢?而扑朔的疑问背后,却又浮出了作者那颗雄心:你即便在大海的任何一个角落舀起一杯水,我都能告诉你整个大海的秘密。《

    珠海 2020年11期2020-04-23

  •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出版始末
    、篇章结构……黄仁宇先生呈现出的另类史学写作方式,受到不少写作者和读者青睐与追捧。撇开其学术价值暂且不论,仅将之称为一部写作经典,恐怕也不为过。读《万历十五年》自序,知当年这一中文版引进大陆,与黄苗子先生的热情促成有关。黄仁宇这样写道:“本书的英文版书名为‘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作者的署名为Ray Huang ,1981年美国耶鲁大学出版。初稿是用英文写的,写成后,出于向国内读者求教之忱,乃由笔者本人译为中文,

    爱尚书香 2020年2期2020-04-22

  • 《万历十五年》的出版故事
    学中国历史教授黄仁宇先生,托我把他的著作《万历十五年》转交中华书局,希望在国内出版。”收到书稿后,傅璇琮马上予以细致审读,发现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他很快写了一份审稿意见,认为书名虽说是《万历十五年》,实际是论述明代中期的社会情况,着眼点比较广。但是,当时中华书局的一位领导提出,何必要出一个外国人的书,并要求傅璇琮“婉拒”。同样是在1979年,年过花甲的黄仁宇已经失去了他在纽约纽普兹州立大学连续十年的教职。而《万历十五年》的英文版出版也几经波折。1976年,

    青年文学家 2020年4期2020-03-23

  • 世界史视角下的“小人物”与“大历史”
    过的一部作品。黄仁宇先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对史料的精通与掌握以至于言出必究令作者这个历史专业的研究者深感敬佩。关键词: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大历史《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分为七个章节,大体是每个章节以一个主要人物为线继而展开。全书介绍了万历皇帝,王朝最高权力代表者;大学士张居正以及下一任首辅申时行,他们代表的是帝国的行政的权威;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代表军事组织;古怪的模范官员海瑞,代表官僚机构;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则代表思想体系。这样,就由这几个历史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期2020-02-14

  • “大历史观”视域下晚明帝国衰落简析——以《万历十五年》为例
    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一部研究明史的著作。这部著作从“大历史观”的研究视角出发,选取了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作为考察切入点,运用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和传记体式的章节,通过对关键历史人物悲惨命运的描述,探析了晚明帝国走向衰落的深刻原因。黄仁宇认为,夕阳西下的明朝面临着来自帝国体系内部的总体性危机,提出中国社会内部不可能解决“政教合一”的症结,更不可能产生任何新思想、新经济的萌芽,只能在外力的推动下“被现代化”。学术界关于黄仁宇“大历史观”及其代表作《万历十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1-09

  • 《万历十五年》
    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作者简介黄仁宇(1918—2000年),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就读于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之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9年44期2019-12-30

  • 黄仁宇和他的中国大历史
    墨很多读者知道黄仁宇是因为他的《万历十五年》,一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从英文译介出版、至今仍被广泛阅读的历史著作。我也不例外。书中用潜水艇式三明治和夹心面包描述传统中国社会形态、以数目字为中介连接上下社会层级实现向现代社会转变等观点,想必当时让人耳目一新。我也不例外。现在回过头来看,《万历十五年》至少从两个方面影响了当时的我:一是从历史研究方法的层面,这本书告诉我历史阐释的多样性和阐释视角的重要性,让我明白阐释本身也是创作;二是从历史哲学的层面,它告诉我任何

    读书 2019年7期2019-07-19

  • 黄仁宇与他的《万历十五年》受到学界排斥
    、华裔历史学者黄仁宇用英文完成了一本书,取名为《无关紧要的1587年:明王朝的衰落》,这本书翻译成中文时名为《万历十五年》。黄仁宇48岁才入行历史学界,个人作品不多,已近六十花甲的他急需出版一本有分量的作品来证明自己的学术水平。因此这本书是他调动一生的经验和思考,全力以赴写作的作品。寄出书稿的时候,他充满信心。他认为这是一颗重磅炸弹,将在世界史学界引发一场巨大震动。然而他收获的,却是美国多家出版社一次又一次地退稿。市场化的出版社认为,这本书虽然包含宫廷秘史

    书摘 2019年1期2019-05-23

  • 动荡生活中的坚守
    学界的“异数”黄仁宇《黄河青山》【美】黄仁宇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谁也没想到,二十世纪的最后十余年,史学界的一位美国退休教授竟然在中国引起了重大反响。这个人就是黄仁宇。很少有读书人没听说过黄仁宇的大名,就算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也一定听说过他那本脍炙人口的书——《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两度被提名美国国家书卷奖,并且畅销中、日、法、德等国。其实,作为历史学家的黄仁宇,只是他的一个侧面,他一生的动荡和坚守,还需要透过《黄河青山》这本回忆录来了解。这本

    中国三峡 2019年12期2019-04-24

  • 黄埔军校走出的史学家:黄仁宇
    姜金锋黄仁宇是黄埔同学中的一个传奇。黄埔毕业生中在军政界赫赫有名者不胜枚举,然而成为世界级史学大咖的,却似乎惟黄先生一人。他的求学、抗战和史学界经历,比他书中的历史故事,还要曲折、精彩……南开or从军:这是个问题莎士比亚经典之作《哈姆雷特》中有句名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1937年,对于未及弱冠的黄仁宇来说,念南开还是去从军,似乎也是个问题。就在前一年,黄仁宇考入南开大学机电工程系,并获得奖学金。这正是他父亲所希望的:“子女专心学业,上大

    黄埔 2019年1期2019-03-15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一1918年,黄仁宇先生出生于湖南一个军人家庭,父亲黄震白曾任广东省军阀许崇智手下的参谋,1925年许被蒋介石驱逐后,黄父回家乡教书为生。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1940年,黄仁宇在天津南开大学学电机工程不到两年,在疏散到武汉时,放弃了西南联大的前景,毅然报考重庆中央军事大学。两年后毕业,通过当时在重庆工作的地下共产党人田汉的关系(黄称长他二十岁的田汉为“田伯伯”,田汉的儿子田海男与黄是军事大学同学;黄与田汉、廖沫沙和范长江都是在办《抗战日报》和《大公报》时认

    书屋 2019年2期2019-02-22

  • 大历史视野下的万历时代——评《万历十五年》
    摘 要:黄仁宇在其著作《万历十五年》中,以大历史的视野俯瞰晚明历史,将微观叙述和宏观分析的方法相结合,以当时著名历史人物和事件为切入点,运用大历史观的方法考察晚明时期政治运行机制、礼仪典章制度、传统文化对国家管理的影响,追溯中国现代化面临问题的历史根源。并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停滞不前的原因是用道德代替法律,国家缺乏数目字管理。关键词:大历史视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一意大利人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学家根据现存的史料,发挥其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炎黄地理 2018年6期2018-10-15

  • 无知的我们,正在面对一个怎样的世界?
    家都是不同的。黄仁宇脑洞已经够大了,他把一个无关紧要之年描绘得栩栩如生,并将其视为一个中国大历史之转折点。但在年轻的赫拉利面前,黄仁宇多少还显得有些古典。晚辈似乎更懂得何谓信马由缰:大开大阖的一二三归结,只要历史已经确定了,剩下的只是寻找到所需要的素材而已。当然,黄仁宇文笔虽然有着民国的风月,在下结论时却有些僵化的一本正经。例如,他就认为中国要是早点会管账(数目字管理),也许历史就不会有后来的走法。说到底他还是笃信现代主义和理性思想。但对于赫拉利而言,对历

    小康 2018年25期2018-09-14

  • 黄仁宇,远眺黄河青山
    许晓迪黄仁宇(1918年—200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美籍华人,历史学家。1936年考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抗日战争爆发后,辍学参军,1940年自成都军校毕业后,任陆军第十四师排长及代理连长,1943年加入驻印远征军。后赴美求学,获密西根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徐卫东:安徽桐城人,中华书局编审。长期致力于社科文史图书策划与编辑,撰有个人小集《敬惜字纸》。1976年,为丙辰龙年,在中国历史上,实为“惊天动地”的一年。这一年,

    环球人物 2018年12期2018-08-04

  • “大历史观”来了!严肃的正史也可以很好看
    昏昏欲睡。然而黄仁宇却用《万历十五年》告诉我们,严谨的正史也可以很好看。下面就请跟随作文君,来一场黄仁宇式的“大历史观”之旅吧!内简容介《万历十五年》(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是1997年三联书店出版的一部明史研究专著。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看似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历史学家易于忽视的事件。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8期2018-05-30

  • 大历史视野下的万历时代
    【摘要】黄仁宇在其著作《万历十五年》中,以大历史的视野俯瞰晚明历史,将微观叙述和宏观分析的方法相结合,以当时著名历史人物和事件为切入点,运用大历史观的方法考察晚明时期政治运行机制、礼仪典章制度、传统文化对国家管理的影响,追溯中国现代化面临问题的历史根源。并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停滞不前的原因是用道德代替法律,国家缺乏法治管理。【关键词】大历史视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意大利人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学家根据现存的史料,发挥其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来

    丝路视野 2018年18期2018-05-14

  • “旁门左道”黄仁宇
    宗城黄仁宇把自己活成一个现象,或者说是一个传奇。他本来是单纯的学者,安居象牙塔,但过了60岁,由于考核不达标,他被纽约州立大学纽普兹分校解聘,学术之路拉响警报。可是,第二年,黄仁宇就出了一本新书,书名《万历十五年》,一经问世就洛阳纸贵。从此以后,他的每一本书都成了畅销读物。在民间,黄仁宇是大名鼎鼎的历史大师,但在史学界,黄仁宇更像一位“旁门左道”,国内主流的明史专家并不太采纳他的看法,甚至有人专门分析黄仁宇的作品硬伤,批评他的治学态度。生前身后,黄仁宇誉谤

    记者观察 2018年2期2018-04-19

  • 制度强于个人 ——兼读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有感
    个人 ——兼读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有感卢 勇中央集权下的封建文官制度,乃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处于其中的庶民乃是天子都无法置身事外,最终沦为制度的牺牲品。《万历十五年》中叙及的人物中,最为典型的示例如首相张居正,清官海瑞,以及名士李贽等。从明清历史来看,无论经由何种途径来促进社会历史的向前发展,总得有人或集团来承受或担当历史的点滴进步所相应的“惩罚”与代价,通过无数仁人志士的牺牲,以量变促进质变,不断推进历史向前发展,最终在推翻守旧制度的废墟上,重建新的制度,

    长江丛刊 2017年2期2017-11-25

  • 浅读万历十五年
    本书当属第一,黄仁宇先生另辟蹊径,没有按照传统的历史著作的写法,而是对历史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叙述,以精简、一针见血的语言指出事情的真相,加深对历史时代的解读,改变了我们的历史枯燥的印象,意识到历史的有趣与复杂。关键词:黄仁宇;万历皇帝;万历十五年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给人的印象深刻,让人对明朝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笔者接触这本书是在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中,这本书在剧中多次出现,对剧中人物的命运也有相关联之处。通过对这本书的反复品读,对明朝时代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未来英才 2017年19期2017-10-25

  • 《中国大历史》
    历史》作 者:黄仁宇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荐人:团金华市委书记 俞建辉推荐理由:《中国大历史》一书,属于中国历史的精到之作,作者黄仁宇对历史的概括综合之强,对史料的采用弃舍之当,短短几十万字就系统地将中国四千年的“历史轨迹”做了较为简明扼要的讲述,可谓厚积薄发、知识面广、时代感强。书中论点新颖,注重用辩证的、向前看的方法分析近代史和历史人物,整体用宏观的视角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广受好评,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推荐青年朋友们读这本书,

    中国共青团 2017年6期2017-06-27

  • 黄仁宇:另类史家
    黄仁宇的整个人生旅程中,他的父亲黄震白对他的影响是决定性的,黄仁宇曾说:“我的历史观来自他的教导。”在20世纪初,这位年近30、常在饥饿边緣的孤单流浪汉,加入秘密会社“同盟会”,也就是国民党的前身。但革命后的状况让黄震白十分失望,他一气之下,辞职回到湖南,和黄仁宇的母亲结婚。他在湖南省地方政府做些零星的工作,不但薪资少,还得忍受素质和能力不如他的长官的羞辱。后来黄震白提早退休。由于家境困难,除了支付学费及必要开支,黄震白再也无法为黄仁宇提供其他的生活必需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4期2016-05-30

  • 是人民战争而非“人海战术”
    著名历史学家的黄仁宇曾作为国民党军的一个幕僚,随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郑洞国到达东北,在东北待了4个月。在郑洞国的司令部,黄仁宇负责“接收战地电话的讯息,汇集战情报告,参加参谋会议,接待外国特派员”。他虽然有时也到前线去,将弹药运交前线部队,但并没有实际参战。黄仁宇在东北的这4个月,正值国民党军汹涌北进,攻占本溪、四平,随后分路狂追东北民主联军。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国民党军在东北的巅峰期。就在这凯歌声中,黄仁宇参加赴美国进修的考试,考中后便赴美,入陆军参谋大

    领导文萃 2016年10期2016-05-23

  • 《我相信中国的前途》:再读黄仁宇
    散落。可以说,黄仁宇是我最早的“新历史”向导。作为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对他所着意的大历史,能领会到什么程度,非常可疑。但无疑他的写作方式成为一个巨大的冲击。后来他每有新书出版(指简体版),我都第一时间买来,虽然不一定在第一时间就读。毕竟他的开创性令人难以忘怀。黄仁宇的“潜水艇三明治”社会结构观黄仁宇最新出版的《我相信中国的前途》中,收录了上世纪90年代黄仁宇的众多演讲,其主题仍然是“中国历史与发展”。黄仁宇一向主张,研究历史不应注重“历史应当如何的展开”,

    中国民商 2016年4期2016-04-15

  • “大历史观”视野下的“大道德观”
    475001)黄仁宇大历史观自问世以来,对其争论就不断,有学者以为有创新性,有学者以为欠科学,也有学者持中立态度。技术与道德的矛盾由来已久,大致可划分为四派观点:重道德轻技术、轻道德轻技术、轻道德重技术、重道德重技术。大历史观不属于这四派,它反对狭隘的道德判断,提倡认错精神,最终指向是大道德观。黄仁宇;大历史观;大道德观30多年来,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模拟效仿之作往往有之。这书带给读者一种印象,即道德不如技术。然而,这一观点并非是

    天中学刊 2016年5期2016-02-14

  • 对蒋介石的另一种阐释——评《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0)【摘 要】黄仁宇先生作为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为世人所知,他的“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的“大历史”观,在史学界影响深远。通过大历史观,黄仁宇先生运用高超的逻辑技巧,用他独特的研究方法,为我们解读了一个不一样的蒋介石。【关键词】黄仁宇 大历史 蒋介石 日记一、大历史观大历史观(macro-history),是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是对于英美微观剖析历史方法的一种反动。强调不通过对历史人物短暂生涯的探究和历史事

    长江丛刊 2015年19期2015-11-18

  • 中华书情
    作者:黄仁宇定价:36元我相信中国的前途本书集中收录了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一系列以中国历史与发展为主题的演讲文字,可谓黄仁宇先生晚年学术思考的结晶。黄先生以其独特的长时段、大视野的历史观透视百年中国历史进程,探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反映了一个历史学家的睿智和良知,给人启发良多。作者:阿城定价:49元威尼斯日记本书是阿城先生的一部经典随笔。阿城曾在威尼斯生活三个月,这期间,他走走停停,看风景,看行人,看俗世生活,他写感受、写景色、写文化差异。他在尘世

    月读 2015年7期2015-07-09

  • 黄仁宇大历史观的终极关怀——中国现代化问题
    400715)黄仁宇先生以“大历史观”(Macro-history)闻名于世。其主张广泛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材料高度压缩,构成一个简明且前后连贯的纲领;强调从较长的时段来观察历史,注重历史的结构性变动和长期发展趋势,分析长期历史事件间的因果联系及其合理性;主张从技术的角度而非着重从道德,即以个人贤愚为标准去评判历史。作为一个眷恋故国的游子,黄仁宇先生大历史观研究的出发和落脚点都是其不可回避的中国史研究,而其中国史研究的最终关怀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以往学术界对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03-20

  • 补正被遗忘的缅北之战:黄仁宇的战争报道研究
    忘的缅北之战:黄仁宇的战争报道研究■曹培鑫 路淼抗日战争期间,黄仁宇作为国民党下层军官参加了反攻缅北的战斗,并兼职“业余新闻记者”撰写了多篇报道。本文以黄仁宇关于缅北之战的12篇战地通讯报道为研究对象,并引入《大公报》当年派至缅甸的随军记者吕德润的相关报道做对比分析,从新闻文本的角度考察了黄仁宇战争报道的书写特征。研究发现:黄的战争报道,从写作笔法看,以情节制胜,注重细节刻画;从新闻主体看,关注部队下层军官;从倾向性看,强调历史的光明面等。对此,本文兼以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年4期2015-02-21

  • 黄仁宇明史研究的学术渊源
    [摘 要]黄仁宇,美籍华人、明史专家。近年其明史史观和研究方法倍受关注,为史界的另类。主因在于他的明史研究深受西方汉学界、新史学派、年鉴学派、全球史观等欧美史学的影响。[关键词]黄仁宇;学术渊源;欧美史学从黄(仁宇明史研究的著作中可以看出,其学术渊源颇多。特殊的人生轨迹、曲折的学术历程,均离不开欧美史学,这里对此作一探讨。西方汉学界的影响主要为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李约瑟(DrJoseph Needham)、史景迁(Jonatha

    黑龙江史志 2014年7期2014-11-24

  • 年年都可能是“万历十五年”
    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是一部诡异的作品。整部书描写了明朝万历年间的几个人物的故事,从万历皇帝本人到他的两任首辅(张居正和他的继任者申时行),他最著名的军事将领(戚继光),明朝最为后世称道的官员(海瑞),和一位有点近乎癫疯的诗人加哲学家(李贽)。全书读起来就像传记小说,而不像一部严肃的历史学作品。这本书的英文书名,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就更是让人费解。书的英文书名直译过来就是《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

    南风窗 2014年24期2014-09-10

  • 历史与小说的“围城”
    得上杰出,比如黄仁宇。他的大历史观,自成一体,从孕育中华文明的黄土地带,写到现代中国的世界地位,“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的压缩,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虽然不乏批评之声,但当他用这种史观写出《万历十五年》之后,所有的怀疑随之烟消云散。无论是从发行量还是口碑来看,以英、中、德、法、日等数种文字出版的《万历十五年》,堪称名著。但是这部名著最初的出版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历经磨难。今天的读者可能不曾想到,这部1977年便已杀青的著作,先后被英、美三家出

    书屋 2014年6期2014-07-07

  • 另类史家黄仁宇
    《黄河青山》里黄仁宇年轻时的照片,形象气质和通常人们心目中“温文尔雅有着真性情”的人文学者形象相去甚远。那时,他是军人,学的是工科,绝没料到中国社会的天翻地覆会影响到他日后的命运,以致要背井离乡到美国,以30多岁的高龄半工半读,从头研究历史。对黄仁宇的人生轨迹和学术成就的分析,从他人生中第一本书《缅北之战》出发,或许会更清晰。黄仁宇于湖南长沙长大,自十四五岁起(1932年)就开始向当地报纸投稿,写作热忱自此从未间断。当时《湖南日报》副刊,连续登载他写的世界

    三联生活周刊 2012年29期2012-08-30

  • 二次启蒙的狂欢与衰落
    锥编》的高深,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算是雅俗共赏。”1979年5月的一天,时任中华书局古代史编辑室副主任的傅璇琮收到画家黄苗子的一封信:“美国纽约纽普兹州立大学中国历史教授黄仁宇先生,托我把他的著作《万历十五年》转交中华书局,希望在国内出版。”这部书的英文原版曾于1974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傅璇琮读罢书稿,很快给出审稿意见,认为这简直是一本奇书,写法和观点与国内同类的历史书大相径庭。而“文革”刚刚结束,诸多禁忌并未打破,尤其很难出版海外华人的作品。中华

    中国新闻周刊 2012年3期2012-05-14

  • 黄仁宇所谓“人海战术”背后的历史真相
    ■ 黄 瑶黄仁宇的大历史观的贡献1946年2月,后来成为著名历史学家的黄仁宇曾作为国民党军的一个幕僚,随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郑洞国到达东北,在东北待了4个月。在郑洞国的司令部,黄仁宇负责“接收战地电话的讯息,汇集战情报告,参加参谋会议,接待外国特派员”。他虽然有时也到前线去,将弹药运交前线部队,但并没有实际参战。黄仁宇在东北的这4个月,正值国民党军汹涌北进,攻占本溪、四平,随后分路狂追东北民主联军。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国民党军在东北的巅峰期。就在这凯歌声中

    党史博览 2012年9期2012-04-02

  • 新书推荐
    代中国的历程》黄仁宇著中华书局2011年4月版黄仁宇先生的文字一如既往地保持了纵横捭阖、从容讲解的风格,以全球史眼光看中国现代化之路,贯穿中外,畅谈古今。如他自己所说:“我的主要任务在于以一己之力密切观察,西方如何和东方交会,东方如何和西方融合,直到两者融为一个完整的世界史。”《党史细节:中国共产党90年若干重大事件探源》罗平汉等编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本书根据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真实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90年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并对一些关键的历

    浙江人大 2011年7期2011-01-23

  • 黄仁宇“大历史”的现代性解读 ——以《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为中心的剖析
    及史学史研究·黄仁宇“大历史”的现代性解读 ——以《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为中心的剖析李 席(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系,上海 200241)黄仁宇的资本主义研究,是其学术生涯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其中,“技术”、“数目字”与“历史合理性”无疑是他解读历史的关键性话语。这种关键性话语不仅是其所论“资本主义”的核心内涵,而且构成了其“大历史”的一种现代性解读模式,即以资本主义的现代性为参照来理解历史的发展演变,并做出“历史合理性”的解说,实质上是一种历史的经验论。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6期2010-08-15

  • 国共内战时期的道义合法性问题
    ,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其回忆录《黄河青山》中表现出的自相矛盾的态度其实颇有启发意义。一方面,作为历史学家,他认为,“道德的有无并非划分两大敌对政党的因素。如果提到道德,原因不过是因为有两套道德标准,个人很难从中选择。每个政党都有其黑暗面,被该党本身极尽淡化,以为不过是危机时不可避免的小缺失,但敌对阵营却认定是蓄意的恶毒。总之,这就是内战前夕的典型心态。”(《黄河青山》,三联书店2007年版,P211)另一方面,作为历史的亲历者,他又不能不感受到道德问题对国

    博览群书 2009年8期2009-08-17

  • 海瑞贫穷的原因
    还有些田产,据黄仁宇估算,大约有40亩。这40亩每年也能收二三十两银子。海瑞曾在家乡琼山花120两银子买了一出房子,这也说明他并没有穷得丁当响,能买得起房子至少也算小康。那么,为什么在淳安任上他的生活那么拮据呢?海瑞出任浙江淳安县令时已经45岁了。他4岁丧父,三代单传,有女儿,无儿子。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海瑞曾三次结婚,又有两个小妾。这个说法源白海瑞的同乡、也是他的侄女婿梁云龙所写的《海忠介公行状》,是比较可信的。但是梁云龙在这篇文章中还提到,有人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9年9期2009-03-11

  • 金庸为何不买李敖的房子
    者:很有意思,黄仁宇先生比余英时先生大12岁,却是他的学生。金庸:余先生的学问做黄仁宇的老师绰绰有余,我认为黄仁宇非常糟糕,余先生教得不好。余先生学问很好,不应该教出这样的学生来,这个学生很差。余先生我很佩服,可是余先生这个学生我一点都不佩服。记者:许倬云先生也喜欢看你的武侠小说。金庸:他们拿武侠小说来换脑筋。很多科学家喜欢武侠小说,比如陈省身先生、华罗庚先生、周光召先生。(来源:四川新闻网)

    台商 2009年2期2009-02-24

  • 郭沫若的贺寿联
    读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地北天南叙古今》中《忆田汉》一文,方知此联全部文字应为:具田家浑憨气概,称市廛简朴之觞,上寿上寿;扬汉族刚毅精神,作群伦奋厉之乐,其昌其昌。黄仁宇评价此联说:“联内将‘田汉字‘寿昌一并对人,虽说带着揶揄的成分,却不失为一种逼真的描写。”中国话剧事业的开拓者唐槐秋五十寿辰时,郭沫若亦撰联祝贺:槐钱难补贫如洗;秋菊可餐志不磨。此联以鹤顶格嵌入“槐秋”大名,下联还巧妙地化用了屈原名句“夕餐秋菊之落英”,全联虽仅十四字,却胜过千言万语。国画大

    世纪 2009年6期2009-01-23

  • 我的哥哥黄仁宇
    黄竞存我的哥哥黄仁宇和嫂嫂格尔住在美国纽约州New Paltz市,在1999年除夕中,我在西岸和仁宇兄通了两次电话,在交谈中互相勉慰,庆幸平安地进入一个新世纪。2000年1月8号,新世纪刚度过一星期,那天加州气温平和,我们还在计划周末活动,突然间仁宇兄的儿子培乐(Jefferson Huang)来电话,那时是加州时间上午11点半左右,培乐的语音很平稳,可是消息是我们从来没有想像到的:他说父亲在三小时前,在去附近一间电影院时,突然因心脏病(Cardiac A

    读书文摘 2008年1期2008-02-02

  • “大历史”与个人经验
    这几天,买到了黄仁宇先生的新著《关系千万重》。至此,三联书店已出的黄仁宇作品系列,算是搜罗齐备,读了当然不止一次。黄还有大著《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财政及税收》,我至今未睹,不过此书大陆未曾刊行,我也非专攻明史,所以,说黄先生的一家之言我已基本领略,也不为过分了。只是案头稿纸上,一年前在黄先生逝世时已写下“痛悼黄仁宇先生”的标题,一年来未写出一行正文。我跟黄仁宇先生,除了我时常拜读他的大作,没有别的任何因缘。我实任主编但未曾署名的“二十五史随笔丛书”,策划时谋

    书屋 2001年10期2001-10-24

  • 解读黄仁宇
    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纽约逝世,对于喜欢他的读者来说,这是一个悲哀。在历史学以及其他一些学科领域,学术研究历来有“微观”与“宏观”之分,前者贵“分析”,讲究精细;后者贵“综合”,注重通达。至于两者孰能形成风气,则随时代变迁而转移。在中国,汉代经学中的今古文之争,清代学术中的宋汉之争,全都包含有这种“宏观”与“微观”相左的性质在内,在当今美国学术界,占据主导地位的则大致应该说是“微观”派。然而黄仁宇先生却属于“宏观”派,他注重研究和阐发macro瞙ist

    博览群书 2000年5期200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