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

  •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院(以下简称“中研院”)。今年恰逢中研院成立70 周年,其前身为1953 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央重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管理局设计公司,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第一批科研院所,2000 年加入中国建材集团并改制成立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2017 年更名为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 年底完成重组更名,开启“研发+工程”双轮发展新赛道。世界最薄0.12 毫米超薄浮法电子玻璃、中国首片8.5 代TFT-LCD浮法玻璃基板、世界领先30 微米柔

    中国经济周刊 2023年18期2023-10-19

  • 1948:“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选举前后
    称之外均简称“中研院”,特此说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为一体的国家科学研究院,它的问世是蔡元培有计划地将西方现代化学术制度引入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虽网罗了中国学术界大部分优秀人才,但这时的中研院并无院士。在经历七年的建设之后,1935年中研院成立了第一个指导协调全国学术发展的评议性机构——“中央研究院”评议会,成为院士制度发展的先河。6月19日,在南京中研院总办事处开会选举首届评议员。当日出席者有蔡元培、北大校长蒋

    许昌学院学报 2023年4期2023-10-08

  • 接替苏贞昌,陈建仁竟是借调
    爆出并未辞去“中研院”特聘研究员的职位,而是以借调留职停薪的方式为自己解套。台湾《中国时报》1月29日披露称,陈建仁是台“中研院”基因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研院”证实,蔡英文办公室1月27日去函借调陈建仁担任“行政院长”;借调期间应办理留职停薪,并在借调机关支薪。报道称,依据台“中研院研究所组织规程“规定,能获特聘研究员职务的学者,不仅太多具备“院士”身份,而且任期更不受年龄限制,聘期由“中研院院长”提请院务会议决定。他们的薪资很高,对比一般研究员10

    环球时报 2023-01-312023-01-31

  • 中研院”史语所藏民歌唱本论略*
    半农在北京组建中研院史语所“民间文艺组”并兼任组长,在其指导下,“民间文艺组”成员李家瑞、常惠等人,开始收集整理来自车王府、北大歌谣研究会等处的民歌俗曲。1929年秋“民间文艺组”解散,其时购入民歌俗曲唱本(主要是孔德学校所藏车王府曲本)两大批已达万种以上。5年后,刘先生病故,李家瑞等留守人员继续民歌俗曲文献的搜求整理与研究工作。1949年以后,这些民歌俗曲文献随史语所迁往台湾。曾永义《“中央研究院”所藏俗文学资料的分类整理和编目》云:现在史语所所藏的俗文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3-16

  • 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评议员之 学术资历与声望研究(下)
    以期能深度描述中研院评议会评议员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整体形象。一、留学与任职:两届评议员学术资历与声望之一根据笔者附表所编的两届评议员学术资历可知,第一届41位评议员中,自然科学类占29位,人文社科类占12位。除蔡元培(1868)和张其昀(1901)外,其他人均出生于1880—1900年间;且只有地理张其昀和史学陈垣两人未出国留学,出国留学中留美22人,留欧15人,既留美又留欧2人,28人获博士学位,惟有陈寅恪虽留学欧美多所著名大学但均不取学位。第二届30位聘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11-29

  • 乱港分子鼓动台撤销张翔院士资格
    大校长张翔的“中研院院士”资格。公开信称,他们是一群香港“民主运动”的参与者,也是港大毕业生,“这次来函是希望廖俊智可以因应港大出现政治打压的情况,慎重考虑将港大校长张翔在2012年所获颁的中研院院士的荣誉撤回”,以显示“中研院”不接受“媚共人士”享有代表台湾最高学术荣耀的头衔。公开信还声称,港大校方管理层大部分都由香港特首任命,由此校委会充满亲内地人士,开除戴耀廷一类的“敢言学者”。而张翔在“修例风波”期间,尤其在“抗争者”占领立法会后,发表官方声明谴责

    环球时报 2021-05-062021-05-06

  • 别在书桌上争名夺利
    森1959年,中研院院长胡适的办公桌前很不太平。院内几位学术大佬指责同事郭廷以及其领导的近史所“尸位素餐”,且妄图独吞来自福特基金会的40万美元。同事们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近史所成立时中研院已有蜚声世界的史语所,这样分庭抗礼,算怎么回事;二是因为当时很多资料没解封,研究近代史的人只能靠二手资料说话,以研究古代史为主的史语所认为他们得不出什么可靠的结论,没资格与自己平起平坐。此外,当时学术圈存在“北大”“南高”(南京高等师范学院,即后来的中央大学)两大派系,

    百家讲坛 2020年1期2020-09-02

  • 台学者因“登陆任教”丢工作
    任教的前台湾“中研院”研究员刘孔中成了首个目标。11日,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批评说,民进党和“台独”势力为一党一己之私,全面煽动两岸对抗,以莫须有罪名恐吓、惩罚参与两岸交流的台湾民众,制造“绿色恐怖”和寒蝉效应。据台湾《中国时报》11日报道,刘孔中在“中共代理人法”的压力下,被迫辞去台湾“中研院”兼职。“中研院”称,大陆地区大学属于陆委会2004年公告禁止的“政务系统”范畴,因此导致刘孔中“被请辞”。台“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规定,台湾人民不得担任经陆委会公

    环球时报 2019-09-122019-09-12

  • 十年农村:民国时期中研院与满铁无锡农村调查比较研究
    以陈翰笙为首的中研院人员与满铁调查部上海事务所都对无锡农村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深入调查,农村土地关系、农村劳动力、农村经济等多项内容都在其中。尽管二者调查目的与调查背景全然不同,但对这两份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史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比较,可以更为客观立体地展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无锡农村面貌。关键词:无锡;农村;调查;中研院;满铁20世纪初,位于长三角核心地区的无锡素有“小上海”之称,城市工商业经济发展令人瞩目,农村经济变化迅速,引起了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关注。以陈翰笙为

    档案与建设 2019年10期2019-09-10

  • 加拿大維多利亞博物館藏五片甲骨介紹
    蔡哲茂(中研院史語所)一、 22號甲骨王其田不冓雨。22(圖三)本片與《合》29221文例相似,其内容爲:圖一圖二圖三二、 23號甲骨23(圖四)圖四此片上方似有殘辭,然依書中提供之照片已無法辨認。三、 24號甲骨24(圖五)圖五《合》10405反《合》10406反《合》13362正《合》17080正《合》17080反《合》17173《英》134“尊册夒”此詞僅見於此,大抵是説“尊册”於殷人之高祖“夒”。書後附明義士之英文釋文,附之如下:First Moo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18年0期2018-12-02

  • 蒙元时期汉人收继婚问题再研究
    的收继婚》,“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品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近世社会文化史论文集》第14卷,“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2年版,第279~314页。之中探讨了元代汉人收继婚之中最为根本的问题:在元代官方语境之中,汉人是否可以进行收继?贯通了从先秦到近现代收继现象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洪金富分别讨论了蒙古人的收继婚和汉人的收继婚,其中对汉人收继婚按照双方关系、收继成功的原因或不收继的原因进行了大致的分类,并在时间上对元代汉人收继婚的实施进行简单的断代。洪金

    珞珈史苑 2018年0期2018-01-23

  • 王叔岷《庄子校诠》之《庄子》勘误
    书影宋刊本与“中研院”本和中华本二书中《庄子》正文对勘,发现二书中有误字、错字、增字和漏文等讹误共162处。王叔岷;《庄子校诠》;讹误王叔岷晚年撰成研究《庄子》的集大成著作《庄子校诠》,该书1988年3月作为“中研院”史语所专刊之八十八(以下简称“中研院”本)出版,2007年中华书局据此版本在大陆出版(以下简称“中华本”)。王叔岷《庄子校诠》一书采用续古逸丛书影宋刊本为底本,参验其他写本及刻本而成①。笔者近年在阅读“中研院”本和中华本时,据续古逸丛书影宋刊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2017-11-06

  • 抗战之前统制经济的实践 ——以丁文江的棉纺织染实验馆为例
    二历史档案馆的中研院史料和台北中央研究院的民国经济档案以及主要当事人蔡元培、翁文灏的口述史料的解读为突破口,以进一步探寻抗战前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的起源及其演进过程。一、棉业统制委员会的倡议国民政府统制经济的重划及其实施始于1933年的棉业统制委员会的设立,棉业统制委员会(以下简称棉统会)设有委员22人,其中常务委员有5人:陈光甫、李升伯、谢作楷、唐星海、邹秉文,由陈光甫担任主任委员。其中陈光甫、李升伯、邹秉文分别代表金融界、纺织界、农业界,三方面共同合作

    东北史地(学问) 2016年2期2016-12-01

  • 翁启惠事件损台湾“中研院”清誉
    惠事件损台湾“中研院”清誉摘编自4月22日香港《大公报》翁启惠因为涉及股票买卖案件而使“院长”办公室首次被检方搜索,成为首位被列为被告的“中研院长”。岛内舆论指出,近年台湾“中研院”沾染浓浓的政治味,大力发展生技产业又开始飘出铜臭味,加上原本不同立场的学阀势力,更让原本应是社会清流的最高学术殿堂,成为政治、财团的角力场。台湾生技公司浩鼎的抗乳癌新药使用翁启惠的醣分子技术开发,一旦成功,将是世界上以醣分子治疗癌症的首例,也开启癌症治疗的新领域。但今年2月浩鼎

    台声 2016年9期2016-09-14

  • 中研院的在台复建
    陆思 蔡金刚中研院的在台复建陆思 蔡金刚中央研究院的最初设立中央研究院的设立无疑是现代中国科技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早在1924年,率领中国人民推翻满清王朝的民主主义先行者孙中山就曾提出过建立国家学术院的设想。遵循孙先生的遗训,国民政府于1927年5月9日决定设立中央研究院,作为当时全国最高学术研究和管理部门,对全国科技研究和发展负有指导、联络、奖励的责任;同时筹设理化实业研究所、地质调查所、社会科学研究所、观象台等4个研究机构。1928年6月9日,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年1期2016-08-24

  • 蔡英文任命“中研院院长”
    主任。此次台湾中研院院长遴选引发巨大争议,原本呼声很高的马英九同学、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因政治上不符合绿营要求而退出遴选。联合新闻网称,蔡英文6月2日通过视讯会议,与在洛杉矶的廖俊智会谈,询问其是否有意愿回台担任院长,并表示会尊重中研院,避免政治干扰。《联合晚报》称,廖俊智此前在洛杉矶记者会上透露,他是抱着家里有事,回家帮忙的心情参加遴选的。在7月院士会议上,台湾海外院士将提案要求院长由院士直选,对廖俊智来说算是上任后面对的第一关。▲(向蕾)

    环球时报 2016-06-152016-06-15

  • 简体字自古有之
    。1930年,中研院史语所出版了刘复、李家瑞合编的《宋元以来俗字谱》。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出版了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现在应该把它(简体字)推行,使书写处于约易。”以后多年,各种不同的著作也都纷纷推出了简体字表、简体字典。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成立了“汉字改革委员会”,经反复讨论、决策,终于形成了今天所使用的简化字。1964年公布了《简化字总表》,共收录简化字2236个。《简化字溯源》(下称《溯源》)第6页:“始见于秦汉的(简化字)共6

    中国收藏 2016年6期2016-05-14

  • 马英九终于批准“中研院院长”辞职
    张云峰 台湾中研院院长翁启惠因涉弊争议不断。10日,马英九终于准许他请辞,在岛内引发关注。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马英九10日早上命总统府秘书长曾永权前去拜会翁启惠,即刻准许翁请辞。马英九的批示称,为维护中研院声誉,经审酌各界高度期待,同意翁请辞,3名副院长留任,并由一名副院长暂代院长。中研院秘书长称,翁启惠将回归研究员的职务,不再担任行政职务;而之前他不辞职,是因为按规定,院长辞职,3名副院长必须一起辞,重选新院长,造成行政纷扰,经过与总统府讨论,终于找

    环球时报 2016-05-112016-05-11

  • 涉内幕交易,逃避监督“中研院院长”离奇落跑
    重“国籍”的“中研院院长”台湾政坛,能被蓝绿两阵营同时炮轰的人,并不常见。“中研院院长”翁启惠,成了最新一个。3月31日,原定是翁启惠赴“立法院”就女儿涉嫌内幕交易等事接受质询的日子,但人在美国的他,却在29日晚间向马英九“突袭式请辞”,滞美不归,“落跑”了。当初信誓旦旦,“淡定”地说一定会回台解释,却在返台前临阵脱逃,如此“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让“中研院”内部都看不下去,批评翁有失风骨,“一点院士的格调都没 有”。“辞职了就可以不用到‘立院报告”农历

    看天下 2016年10期2016-04-25

  • 朱家骅:1957年递辞呈
    往台北。重建“中研院”到台湾后,朱家骅终于“如愿”地退出国民党权力中心,1950年3月6日,国民党中常会临时会议通过阎“内阁”全体辞职。3月15日,随着阎锡山的卸任,朱家骅也结束了为期九个月“行政院副院长”职务。随后,朱家骅被聘为“总统府资政”,以后长期担任这一荣誉虚职。国民党改造运动结束后,朱家骅又和大多数大陆时期国民党高官一样,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从此,朱家骅终于可以一心一意从事学术工作了,虽然这是他此前一直希望的,但真的实现时,却感到莫

    中外书摘 2016年4期2016-04-19

  • 可 歌 可 泣
    了台湾。比如“中研院”,那才叫人才济济;台北故宫,好东西全在那儿。这不是胡扯?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有几个想上台湾?实在不敢留大陆,那也是去美国。1948年底,蒋介石有“抢救大陆学人计划”,派人拿飞机接,谁都不去。1948年“中研院”选出的第一批院士,共81人,除郭沫若是左翼人士,一水儿全是“民国范儿”。他们,只有傅斯年、李济、王世杰、董作宾去台湾,陈省身、李书华、汪敬熙、林可胜、李方桂、赵元任、萧公权去美国,胡适先去美国,后去台湾,其他人全都留在了大陆。

    中外文摘 2015年10期2015-11-23

  • 寻找生物共同体和生态中心的自我 ——蕾切尔·卡尔森、深层生态学和有机体隐喻
    周序桦(台湾中研院)寻找生物共同体和生态中心的自我 ——蕾切尔·卡尔森、深层生态学和有机体隐喻周序桦(台湾中研院)本文试图通过环境保护论中最激进的一派即深层生态学来解读蕾切尔·卡尔森的《寂静的春天》。事实上,不论是深层生态学对容忍经济技术持续发展的谴责,还是其对在主流环保运动中保守主义者庇护下生成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抨击,都成为一种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隐喻。将“深层生态学”这一概念追溯到卡尔森,并假设一种“共生”与“多样性”关系,同样也依赖于这一有机体隐喻。本文试

    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2014年2期2014-06-01

  • 档案证明竺老是公正的
    容如下:(一)中研院第一届评议会系由中研院的“当然评议员”(中研院院长、总干事及各直属研究所所长)和“聘任评议员”(由中研院院长及国立大学校长组成的选举会投票选出30名国内专门学者呈请国民政府聘任之)共同组成。竺可桢所长是中研院的“当然评议员”,根本没有参加选举。选举后,公布的30位姓名中不可能有“竺可桢”字样,怎么可能会出现“开票结果,竟为竺、张二氏。以致群情大哗”的事?这完全是无中生有!(二)观化先生在《科学》“大肆抨击”中研院一举,主要是对该院的组织

    大气科学学报 2014年2期2014-03-29

  • 书生的气节
    这句话的时候,中研院院长选举的明争暗斗已经像风暴来临之时的大海,波浪汹涌,惊涛裂岸。除了陈寅恪主张的胡适外,西南联大常委、北大校长蒋梦麟、评议会秘书长翁文灏、前中研院总干事朱家骅、教育部长王世杰和中研院总干事任鸿隽等海归大腕,都是呼声甚高的人物。评议员们的心里,都在暗中比较权衡,挑选自己心仪的对象。枝节横生于权力的出现。3月16日,中央研究院评议会秘书长翁文灏突然接到了蒋介石侍从室二处主任陈布雷的信函,蒋委员长表示“盼以顾孟余为中研院院长”。最高领导人的手

    领导文萃 2013年14期201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