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

  • 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要: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最杰出的女性主义作家之一。她的《到灯塔去》是著名的女性主义文本,揭示了父权社会的男女二元等级对立模式,运用了女性叙事方法,构建女性话语权。本论文旨在以《到灯塔去》为例,探讨英美文学中女性主义的体现。首先介绍相关定义,接着分析小说内容,最终呈现研究结论。通过本论文,读者可以勾勒出一幅包括生态女性主义、女性话语权、推翻男女二元等级对立模式、批判父权制度的女性主义图景。关键词:伍尔夫 《到灯塔去》 男女二元对立 女性主义视角 生态女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7期2023-08-08

  • 从个人主义角度分析《到灯塔去》
    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思想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到灯塔去》是伍尔夫运用意识流进行叙事的作品之一,本文从伍尔夫的个人生活经历、女性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出发,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进行解读。【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个人主义【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3-0040-03【DOI】10

    今古文创 2023年23期2023-08-07

  • 从《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看传统女性的写作风格
    要: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锋,她在其作《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中探析了传统女性写作与现实的关系。基于女性主义分析,伍尔夫以莎士比亚的妹妹为例揭示了傳统女性写作之困境,认识到经济、空间和教育之于女性写作的重要,并提出“雌雄同体”的思想观念和建构女性写作范式,共同为传统女性解决写作困境、开辟可行出路。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写作《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后简称《房间》)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3期2023-06-12

  • 阅读、书信与写作 ——凌叔华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接受考释
    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指导下,创作了英文自传体小说集《古韵》[2]。凌叔华不仅从西方文学中得到启示,又有着中英文化融合下的人生体验,促使她完成了自我话语的建构和思想转变。因此,李欧梵称凌叔华和张爱玲传承了“伍尔夫的那份遗产”[3]。在对凌叔华的研究上,国内学者傅光明、陈学勇、宋生贵和林杉梳理了凌叔华和伍尔夫的文学交往;林晓霞和杨丽馨探讨了凌叔华与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文化交流;外国学者魏淑凌和帕特丽卡·劳伦斯则描绘了两者之间的美学对话和艺术之桥的构建[4]。国

    华中学术 2022年1期2023-01-04

  • 构境、重释与对话 ——评《伍尔夫小说民族叙事研究》
    一,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因对小说艺术形式的革新而对世界文坛产生重要影响。经历伊格尔顿所说的两个理论“黄金时期”的淬炼后,伍尔夫小说研究早已成为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一门显学。进入21世纪,后理论时代的伍尔夫研究并未囿于上世纪伍尔夫研究投射的“影响的焦虑”而呈现疲软状态,相反却以更加迅猛与多元化的势头将“伍学”推向新的高度。伍尔夫小说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盛的阐释力与影响力,或许正如英国伍尔夫研究专家安娜·斯奈思(Anna Snaith)总

    英语知识 2022年2期2022-11-04

  • 穿越之旅:来自21世纪的情书
    有像弗吉尼亚?伍尔夫这样的作家,不只是其作品,还有作家本人及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们不断地被后世提起,给其他作家带来灵感,被写入文学作品中,成为重要象征或主人公。从美国戏剧家爱德华?阿尔比1962年创作的《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到1965年戴维?洛奇的小说《大英博物馆在倒塌》,到1998年迈克尔?坎宁的《时时刻刻》,再到2014年玛吉?吉的 《伍尔夫漫步21世纪曼哈顿》(Virginia Woolf in Manhattan,秦程程、肖海译,广州:广东旅游出

    世界文化 2022年5期2022-06-23

  • 伍尔夫《达洛维夫人》与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现代性技巧比较
    要】弗吉尼亚·伍尔夫和林徽因均是20世纪现代主义女性作家的代表,前者发表于1925年的《达洛维夫人》和后者发表于1934年的《九十九度中》均创新实践了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技巧。基于伍尔夫与林徽因其人以及其小说创作的相似性,本文从内心独白与自由联想的应用、直接内心独白与间接心理叙述的结合、时间蒙太奇和空间蒙太奇的运用,两个世界的对比与内蕴的抵达四个维度对《达洛维夫人》和《九十九度中》两部作品的现代性技巧进行比较。【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林徽因;《达洛维夫人》

    今古文创 2022年21期2022-06-20

  • 伍尔夫《达洛卫夫人》的空间书写
    词:弗吉尼亚·伍尔夫 《达洛卫夫人》 空间书写伍尔夫是20 世纪现代主义杰出的意识流作家,其“空间意识”蕴含于散文、小说、日记等具有互文关系的文本之中。1925 年,伍尔夫发表小说《达洛卫夫人》,以“公共空间”“私人空间”以及“他者空间”的三重维度凝聚了状态各异的人物群像,在性格建构与精神体验的伦理探寻中显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一、公共空间:异质场域中的性格建构《达洛卫夫人》以伦敦为现实生活场景,穿插乡村田园的过往回忆,描述了克拉丽莎举办宴会当天十二小时内的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6期2022-06-15

  •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精神创伤与文学创作
    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饱受心灵创伤,并且十分擅于将创伤艺术化、审美化。在她这里,精神创伤与文学创作存在双向联系:精神创伤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和驱动力,反之,文学创作是治疗创伤、超越自我的良药。关键词:弗吉尼亞·伍尔夫 精神创伤 文学创作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既遗传了父系斯蒂芬家族情绪不稳定的血缘特质,也遗传了母系帕特尔家族的忧郁性格,天性脆弱、敏感、细腻,还深受布鲁姆斯伯里集团蔑视传统、大胆质疑、倡导自由的人生态度和学术精神的影响,是一位关爱生命、关

    文学教育 2022年8期2022-05-30

  • 伍尔夫《新装》中女性形象的展现与重塑
    词:弗吉尼亚·伍尔夫 《新装》 原型批评 女性形象 英国文学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是英国著名女作家,以意识流写作所闻名,伍尔夫(2001)在《现代小说》中写道:“生活并不是一连串左右对称的马车车灯,生活是一圈光晕、一个始终包围着我们的意识的半透明层。”伍尔夫一生中创作了一些著名的意识流作品,包括《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等。其意识流作品有着随思绪漂流的动态性,生动描写了人物复杂多变的心理状态。作为著名的意识流作

    文学教育 2022年7期2022-05-30

  • 时间中反叛的生命
    摘要:奥兰多是伍尔夫作品中最为经典的角色之一,因其具有双性同体气质,且作为超越四百年生命的神奇存在,而引发了学者们的探讨。透过时间性回顾奥兰多所经历的种种事件,本文认为奥兰多在寻求真我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本真的反叛性,这种反叛性使得奥兰多成为伍尔夫眼中超越时空的完美生命意象。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现象学角度探究了伍尔夫的时间性观念。关键词:时间性 自我 生命 伍尔夫《奥兰多》作为伍尔夫创作中最为流畅的一部虚拟传记,打破了传统传记中真实性的要求,并以虚实结合的手法与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4期2022-05-13

  • 永远直面人生
    末,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生于英国伦敦的重组家庭,父亲是著名的传记作家与文学评论家,母亲也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在贵族男孩才能享受优渥教育的年代,伍尔夫得以在家里学习希腊文与英国文学,转而滋生出强烈的女性意识,以致时隔多年还“耿耿于怀”没能享受学校教育,甚至拒绝了来自曼彻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的荣誉学位。父母相继去世后,伍尔夫被莫名的不安感包围,更对母亲“相夫教子”的人生哀婉不已。在姐姐凡妮莎的庇护中,伍尔夫将对心灵的敏感投放于文字。在戈顿广场46号高高的书桌旁,

    莫愁 2021年7期2021-11-12

  • 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摘 要:伍尔夫作为女性主义的先驱人物,创造性地提出了女性话语。她认为女性仅仅争取选举权是不够的,经济上的保障、空间上的充足与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女性作家来说亦十分重要。伍尔夫批判在父权统治下的二元对立的思想,提出了双性同体的构想。本文首先介绍了伍尔夫女性主义理论是如何形成的,再从创造女性话语权、女性写作需要的物质基础、独立的写作空间、需要积累的生活经验这几个角度对伍尔夫女性主义写作的总体思想进行分析,接着从伍尔夫对“房中的天使”的批判和“双性同体”的构想进行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9期2021-10-04

  • 再见伍尔夫:80年前的女性主义丰碑
    鈊从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941年投河离世至今,倏忽而过80年。大众对她的印象,依旧停留在那张拍摄于1902年的侧影照。彼时伍尔夫20岁,眉目低垂,如坠梦中。摄影师塞西尔·比顿如此形容她的长相:“纯洁而忧郁,深陷的双眼怯懦而惊恐,长着一只挺拔如鸟喙的鼻子,双唇却紧闭不开。”伍尔夫饱受精神疾病折磨,最终投河自尽,她忧郁的面目似乎无需刻意提及。但曾被伍尔夫激扬的文字感召过的读者,脑海里会有另一个更为清醒且尖锐的形象。“我们正颤抖着接近英国文学的一个伟大时代。但只

    看世界 2021年11期2021-06-08

  • 浅析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在书中伍尔夫阐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勇敢地批判了父权制社会,提出了女性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与钱的重要性,提倡构建女性自己的话语方式。她的思想对世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崛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所蕴含的女性主义思想与男女平等理念的深刻探讨,力求揭示女性勇于独立,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关键词:女性文学;女性主义;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作者简介:段彩玉(1995-),女,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

    青年文学家 2021年6期2021-04-28

  • 伍尔夫“生命三部曲”废墟书写中的救赎与生命关怀
    友 朱晗摘要:伍尔夫的“生命三部曲”有着鲜明的废墟化创作特色,即具有破碎化、忧郁化、多义化特征。其笔下的废墟世界充满着拾荒者和城市边缘人的心灵创伤,演绎着死亡与重生的对立统一,预示着在废墟之中寻找救赎的希望:从死亡中领略生命的意义,活着的人与死去的人形成了生命同一体;生死转换的废墟之间,传来的是女性的生命之歌,代表人类未来的希望之歌。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使废墟意象不仅成为20世纪英美现代文学中一个共同的核心意象,也成为一种人类经验的普遍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4-27

  • 伍尔夫的女性写作
    摘  要:伍尔夫作为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终身致力于女性写作,坚持从女性视角关照世界,大胆探索两性关系,她的“房间”理论、“双性同体”理想为同时代和后世指明了女性写作和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发展的方向。关键词:伍尔夫 ;女性写作; 双性同体作者简介:赵若纯(1974-),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副教授,研究生,单位:济南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5--02

    青年文学家 2021年5期2021-04-06

  • 永远直面人生
    末,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生于英国伦敦的重组家庭,父亲是著名的传记作家与文学评论家,母亲也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在贵族男孩才能享受优渥教育的年代,伍尔夫得以在家里学习希腊文与英国文学,转而滋生出强烈的女性意识,以致时隔多年还“耿耿于怀”没能享受学校教育,甚至拒绝了来自曼彻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的荣誉学位。父母相继去世后,伍尔夫被莫名的不安感包围,更对母亲“相夫教子”的人生哀婉不已。在姐姐凡妮莎的庇护中,伍尔夫将对心灵的敏感投放于文字。在戈顿广场46号高高的书桌旁,

    莫愁·智慧女性 2021年3期2021-03-11

  • 解读弗吉尼亚· 伍尔夫的代表作《达罗卫夫人》
    人》是集中展示伍尔夫写作风格和思想内容的扛鼎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不仅局限于对女性婚姻和传统角色的关注,而把视角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提出了雌雄共体的概念。关键词:伍尔夫;女性主语;双性共体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被西方学者视为引起关于女性主义问题讨论的始祖,[1] 在其代表作《达罗卫夫人》中,作者用现代主义手法刻画人物并展示其女性主义思想。伍尔夫出生于1882年英国上流社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维多利亚时期著名文人,母

    人物画报 2021年7期2021-03-09

  • 浅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精神创伤之形成
    要:弗吉尼亚·伍尔夫其一生经历坎坷,受到了严重的精神创伤,并多次崩溃。文中,主要就从死亡创伤、性别创伤和战争创伤这三个方面,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精神创伤的形成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 精神创伤 人生经历童年时代开始,不平等的家庭教育,父母亲人的相继去世,同母异父兄长的多次猥亵,不公平的男权制压迫,两次世界大战的暴虐,在她身上都构成了强烈的精神创伤,以致多次神经崩溃。根据伍尔夫的主要人生经历和创伤的成因,大致上把她所遭遇的精神创伤分为三类:死亡创伤

    文学教育 2021年1期2021-02-04

  • 伍尔夫作品译介及对残雪文学创作的影响研究
    4)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是20 世纪英国意识流代表作家之一。她自20 世纪20 年代被引入中国文坛至今,以多元的作家形象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伍尔夫前瞻的女性主义思想,对中国当代女作家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残雪是受伍尔夫影响的当代女作家之一。残雪自1985 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黄泥街》《黑暗地母的礼物》和《山上的小屋》等。其作品注重对精神与灵魂的探讨,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评价。笔者尝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1-02

  •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解放教育理念
    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在文学创作中一直致力于对女性教育问题的探讨。在教育家弗莱雷解放教育理念的关照之下,本文分析了她的两篇政论文《一间自己的房间》和《三个基尼币》,认为伍尔夫批判了当时男权社会下的主流教育,并对未来的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设计与展望。伍尔夫以自身的教育经验和教学实践为基础,提出用对话式教学取代灌输式教学,提议推行被压迫者教育来实现女性乃至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伍尔夫的解放教育理念与晚她半个多世纪的弗莱雷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对后世影响深远。关键词:伍尔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2020-12-08

  • 伍尔夫小说《奥兰多》及同名电影研究
    科研一般项目《伍尔夫小说及同名电影研究》,项目编号:15C1436。摘  要:伍尔夫小说《奥兰多》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女性主义小说,伍尔夫在创作的过程中,准确地把自己的女性主义和意识流表现手法融入其中。而《奥兰多》同名电影的改编,则非常独特地表现出奥朗多这个人物角色在人生变化中的逻辑性,巧妙地展现出奥朗多思想上的转变和故事的曲折性,因此电影和小说都是各有春秋的。关键词:伍尔夫;女性主义;《奥兰多》作者简介:全涛(1981-),女,湖南保靖人,硕士,中南林业科技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0期2020-11-18

  • 论《一间自己的房间》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她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从经济情况、社会地位等几个维度展开论述,揭示了当时女性的生存现状,表达了自己的深刻见解,体现了她先进的女性意识和女性主义思想,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关注,启发了后世在写作上对于女性身份的认可,同时也促进了和谐美好的两性关系形成。关键词:《一间自己的房间》;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观;女性主义作者简介:李卓然(1995.4-),女,朝鲜族,河北省承德市人,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9期2020-10-26

  • 伍尔夫作品《达洛维夫人》中的存在主义倾向
    内涵。关键词:伍尔夫;《达洛维夫人》;存在主义《达洛维夫人》展现了二十世纪欧洲以及整个世界陷入的困顿和思考,知识分子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展开的对于人性和生命的研究。存在的意义与本质是什么?众多文学家在进行研究和整合的过程中呈现着殊途同归的现象。一、关于荒诞与绝望在存在主义理论的引导中,荒诞这种表现手段能够呈现出世界的无意义性质,世界本身的存在和发展是没有意义的,现阶段我们看到的意义和成就,均是人们通过主观能动性赋予世界的。在作品《达洛维夫人》中,彼得·沃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9期2020-10-21

  • 存在主义的诗化表达:《到灯塔去》主题分析
    蔡鹏【摘要】伍尔夫在其意识流佳作《到灯塔去》中运用了大量诗化表达,包括象征、隐喻、押韵以及引用诗句,为小说营造了浓厚的诗意氛围。隐藏在朦胧之下的则是作者对现代人类生活中存在主义危机的探索与尝试解答。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纠葛构成了存在主义危机的主要内容,作者通过诗化表达,提升作品诗意美的同时,增强了作品的哲思,为解决存在主义危机作出了有益尝试。【关键词】存在主义;诗化表达;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一、引言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用

    商情 2020年42期2020-10-20

  • 《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和莉丽·布里斯库女性形象的对比和联系
    》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在1927年发表的一部意识流风格的田园小说。之前的部分女性主义研究将书中的拉姆齐夫人和莉丽·布瑞斯科两个女性形象置于对立面,将莉丽描绘为完全脱离传统女性的新女性形象,而本文通过研究二者的内在关系,试图说明在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中,新女性并非完全颠覆传统女性的形象,而是仍赞赏及保留了传统女性身上的部分特质,并在此基础上追求男性的独立自主。【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理想女性;对比;联系【作者简介】赵雪倩,航天工程大学士官学校

    校园英语·月末 2020年6期2020-09-14

  • 伍尔夫的鼻子
    晓筱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根据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平和作品改编的电影《时时刻刻》上映之后,导演史蒂芬·戴德利和编剧迈克尔·坎宁安(也是原著同名小说作者)受到了各界的批评。国际伍尔夫研究学会的副主席甚至感觉受到了冒犯,直呼“我必须捍卫我的领土”。评论界的不满集中在女影星妮可·基德曼扮演的伍尔夫上,确切说,矛头就对准了影片中“伍尔夫”的那只鼻子。平日里因学术观点争得面红耳赤的专家们,这一次站到了一起,怒不可遏地说:

    书城 2020年2期2020-06-09

  • 试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凌叔华写作的影响 ——以跨文化语境中的《古韵》为例
    007)谈到受伍尔夫影响的中国女性作家,我们不得不提到凌叔华,因为她是唯一一个与伍尔夫直接书信沟通的女作家。无论是《无聊》和《心事》的初试锋芒,还是将自己的译作发表在英文刊物上,以及后来与异国的伍尔夫书翰传香,建立起书信往来,最终在不同的文化观点和创作理念的碰撞和融合中创作出《古韵》,这都来源于凌叔华一直以来对于女性写作的关注,并体现出她作为现代女性在实现自我价值上的不懈追求和自我突破。一、为女性发声的“民国才女”凌叔华凌叔华,笔名叔华、素心,是二十世纪二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5期2020-02-11

  • 从《生病论》谈伍尔夫的伦理观与维多利亚时期的道德哲学
    的意识流女作家伍尔夫,不仅是一名作家,同时也是一名文学批评家、文学理论家,被誉为20世纪现代主义的先锋。伍尔夫一生著作等身,除小说之外,还有大量的散文、随笔、日记等。伍尔夫从小受英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其父莱斯利·斯蒂芬是著名的学者、传记作家和编辑,博学多才。父亲的文化精英圈子、丰富的藏书培养了伍尔夫深厚的文化根基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她熟知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化和道德哲学,这些传统文化和道德哲学对她之后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论生病》是伍尔夫1926年写的一篇散文。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5期2019-02-15

  • 从电影《时时刻刻》看弗吉尼亚·伍尔夫
    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更是以其对伍尔夫深入骨髓的刻画而一举获得美国第60届金球奖的最佳女主角大奖。妮可·基德曼在电影中低垂的眼神、冷冷的目光、紧张的肢体语言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苦闷、挣扎及癫狂的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她在电影中写作时在笔筒中找笔而不由自主痉挛的手、时而坚定时而狂乱时而迷茫的眼神无不诉说了这个英国文坛上才情和美貌并存的传奇女性主义作家悲情的一生。电影是以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的,以哗哗流淌的水声拉开了伍尔夫故事的序幕。这是一条位于英国里士满的河流,略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11期2018-10-23

  • 中西诗学观照下系统研究伍尔夫小说理论的杰作
    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一书(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将伍尔夫的小说理论置于整个西方文学的思想长河中,在中西诗学的观照下,从渊源、内涵和价值三方面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理论进行系统解读,从而阐释其生命诗学。该书不仅系统研究了伍尔夫的小说理论,而且通过对伍尔夫和西方重要文艺思潮的关系研究,探讨了文学思想发展史上的诸多问题,值得英美文学爱好者和教学研究者学习和借鉴。该书分两大部分,共十二章。上篇“审美感悟”篇共有六章。第一章论英国文学,通过剖析伍

    大学教育科学 2017年4期2017-09-06

  • 不要轻易说别人幸运
    一部关于女作家伍尔夫的电影《时时刻刻》,片中,伍尔夫的姐姐对自己的女儿说“你的姨妈是个很幸运的女人”。姐姐说这句话的时候,伍尔夫的表情有一丝落寞。我想,她大概在心里介意着“幸运”这个词吧,何止她介意呢,我作为一个毫不相干的人,我也在替她介意着。伍尔夫独身寡言,为了全心写作,搬到一处偏僻的住所,做饭的佣人在背地里大声地说着她的坏话,甚至当面也没有好脸色,伍尔夫被孤立、被监视,几次压抑得想要逃跑。伍尔夫有多投入写作呢?她连走在路上都会突然停下来,心系着小说主人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9期2017-04-01

  • 由《埃伦·泰莉》的赏析看伍尔夫散文的创新与开拓
    泰莉》的赏析看伍尔夫散文的创新与开拓王斯妮(惠州学院,广东惠州516001)伍尔夫的一生致力于文学的创新,她不仅在小说创作中不断地进行着革新实践,她留下的多达一百万字的散文、传记和评论性的文章,也呈现着非传统的散文形态。其晚期作品《埃伦·泰莉》,以对一个天才女演员的记述,展示了伍尔夫对女性一贯的深切关注和倾情讴歌,而现代小说的写作技法,零散叙事性手法、意识流写作手法和印象主义描写等在文本中的运用,昭示着伍尔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不忘她的文学使命:开拓与创新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03-12

  •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近百年研究
    高奋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近百年研究文/高奋研究现状(一)20年代的开放性争鸣。伍尔夫的创新型人物塑造遭到英国当红小说家阿诺德·班内特的质疑,学界展开了长达10年的学术争鸣。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班内特等作家所持的新古典主义立场与伍尔夫等作家所推崇的浪漫主义立场之间的对垒。前者坚守约翰逊、德莱顿等英国新古典主义批评家所倡导的“戏剧是生活的镜子”的立场,强调人物描写应忠实于生活真实,批判伍尔夫削弱人物外部描摹的创新实验。后者推崇柯勒律治等浪漫主

    社会观察 2016年3期2016-11-25

  • 陪着你和你的文字
    小爱弗吉尼亚·伍尔夫一“就像一个渔夫在幽深的湖边悄然入梦,手里的渔线静静地躺在水里……灵感降临,从无意识里豁然醒来,塘水一片飞珠溅玉……”这神奇的意境,出自弗吉尼亚·伍尔夫,这位“英国散文大家中的最后一人”笔下。人们熟悉的伍尔夫,是那照片上的女子——鼻梁直挺,眼窝深陷,安静得像午后穿过屋檐的阳光,温暖,带着不急不缓的坚韧力量。但现实中的她另有一番模样,像镜子的正反面,一面晶莹一面灰暗,一面火热一面阴冷,一面是重生一面是毁灭。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人。为了她

    中外文摘 2016年19期2016-11-17

  • 有多不幸就有多幸运
    对作家夫妇就是伍尔夫和伦纳德。世界上应该很少有人能在精神病人和作家的角色里如此切换自如。伍尔夫的祖父、母亲、姐姐、哥哥和外甥女都是重复性抑郁症患者,她的父亲和弟弟都有循环性精神病,而她的堂弟则死于急性躁狂症。面对一个这样的家族,伍尔夫曾不无悲伤地感慨:“我对生命短暂的印象太深了,以至于我常常感到在和他人永别。”1895年,伍尔夫13岁,母亲病故之后她精神崩溃,花了6个月时间才慢慢恢复。9年后,父亲的去世让伍尔夫的病情雪上加霜,她甚至从窗口跳楼,摔成重伤。1

    读者 2016年23期2016-11-16

  • 陪着你和你的文字
    出自弗吉尼亚·伍尔夫,这位“英国散文大家中的最后一人”笔下。人们熟悉的伍尔夫,是那照片上的女子——鼻梁直挺,眼窝深陷,安静得像午后穿过屋檐的阳光,温暖,带着不急不缓的坚韧力量。但现实中的她另有一番模样,像镜子的正反面,一面晶莹一面灰暗,一面火热一面阴冷,一面是重生一面是毁灭。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人。为了她,他甘愿放弃事业,向众人隐瞒她的精神病史,并独自承受随之而来的不幸,29年里,他们连一次争吵都没有过……这个人是她前夫斯特雷奇介绍来的。斯特雷奇和伍尔夫

    读者 2016年16期2016-08-01

  • 她提醒了我们感觉的重要性 ——弗吉尼亚·伍尔夫文学批评随笔的阅读经验
    ——弗吉尼亚·伍尔夫文学批评随笔的阅读经验浙江 胡艺珊我们一说到弗吉尼亚·伍尔夫,就是她的意识流小说、她的《达洛卫夫人》、她的《到灯塔去》;而其实,伍尔夫是她那个时代最有影响的散文家之一。我们会发现,伍尔夫的批评随笔,几乎每一篇,都触及作家作品的独特和微妙,而且写得举重若轻、行云流水,以感觉唤醒感觉,并“提醒了我们感觉的重要性”。弗吉尼亚·伍尔夫 批评随笔 感觉最初,遇到伍尔夫,遇到的是她的散文或文学批评随笔。比如《普通读者》,比如《书和画像》,以及《一间

    名作欣赏 2016年16期2016-07-15

  • 伍尔夫的屋子是谁的屋子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译者: 王还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八十多年前,伍尔夫夫人在剑桥大学某女子学院作演讲,主题是《女性和小说》,却因为身为女人,被拒绝单独进入图书馆,还被从草坪上赶了出来。《一间自己的屋子》的话题由此展开。弗吉尼亚·伍尔夫很清楚,最好的作家并不会将性别带入自己的文字;也深知,直至她生活的年代,社会一直由性别划分为两个阶级,通往作家道路上的重重关卡,无不对其中的“第二性”征收天价的过路费。不过,义愤填膺不是伍尔夫的风格。男人反对女人解放的历史

    文苑·感悟 2016年2期2016-02-16

  • 伍尔夫相遇
    胡艺珊遇到伍尔夫是一种有意味的阅读经验。在这里,我说的不是伍尔夫的小说,而是她的散文或者文学批评随笔。在《伟大的书—西方经典的当代阅读》中,邓比意识到:“伍尔夫的文字美丽、独特、高贵……其伟大之处毫无疑问,而且对文学人文这样一门西方经典的概论课程来说,是个光辉灿烂的终点。在那本书里可以听见整个西方文学传统呼吸的声音。”邓比的话印证了许多人不约而同的阅读经验。读伍尔夫的小说,最初,难免感觉全是情绪、情绪、情绪。但与其小说意识流的迷离朦胧不同,伍尔夫的随笔却轻

    读书 2015年3期2015-09-10

  • 脉脉此情谁得识
    中,弗吉尼亚·伍尔夫这样描述埃塞尔·史密斯对她的爱恋,语气带着明显的不屑、无奈,又有点儿炫耀。实际上,埃塞尔·史密斯作为20世纪初英国音乐史上最重要的女作曲家、女性参政权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出色的传记作家,是伍尔夫最后十年里来往最密切的友人之一。在《弗吉尼亚伍尔夫书信集》的后三卷即1929-1941年间的通信中,伍尔夫有四分之一的信是写给埃塞尔的,共有439封,比给姐姐文妮萨·贝尔(154封)和密友薇塔·韦斯特(256封)的信都多;提到埃塞尔回信的有826封

    世界文化 2015年5期2015-05-30

  • 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妇女写作 ——读潘建的《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与女性研究》
    敏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妇女写作 ——读潘建的《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与女性研究》张慧敏潘建的《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与女性研究》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著述整体而全面地对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进入了深入研究,是“对伍尔夫的性别差异思想及其在文学创作实践中的再现进行全面考察和研究”(21),是从“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三次浪潮和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研究”(21)出发,“试图在历史的脉动中,把握其女性主义思想的主旨及其贡献、影响和地位”(21

    商学研究 2015年6期2015-04-09

  • A Review of Studies on Virginia Wool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理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67页。〔2〕陆扬,李定清:《伍尔夫是怎样读书写作的》,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97页。〔3〕马小丰:《伍尔夫小说的背景分析》,《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4〕张薇:《论伍尔夫小说的诗化》,《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5〕武跃速:《伍尔夫小说中的生命意义诉求》,《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6〕刘爱琳

    学术界 2015年12期2015-02-25

  • 好一个“救命者”
    方,马尔发现了伍尔夫。马尔跟随他来到空旷无人的后甲板。强劲的海风使身体娇弱的人们都躲进了自己的船舱。脚下的甲板涌动着,起伏不定。伍尔夫顶着飓风将身子紧靠在护栏上。马尔觉得好笑:那个家伙好像要用自己的晚餐去喂鱼。意识到那个蠢货的真实意图时,马尔猛然一惊。伍尔夫开始往护栏上爬,狂风吹散了他头上仅有的几缕头发,吹打着他的运动衫。马尔大喝一声:“嗨!你忘了一件东西!”伍尔夫猛一回头,问道:“哪个混蛋说话?”马尔抓住上层船体的护栏。从黑暗中探出身子说:“我。”“你到

    科普童话·神秘大侦探 2014年2期2015-02-13

  • 平 衡 之 美 ——评申富英《伍尔夫生态思想研究》
    ——评申富英《伍尔夫生态思想研究》刘宏(山东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申富英教授的《伍尔夫生态思想研究》以生态理论为视角,对伍尔夫主要作品进行历时和共时的考察论证,指出伍尔夫打破了一系列的二元对立,并试图构建出平衡、统一、和谐的生态体系。该书把重点放在对精神生态的阐释上,体现了一种深层的生态观,是一部在伍尔夫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的力作。《伍尔夫生态思想研究》;平衡;精神生态1.0 引言弗吉尼亚·伍尔夫虽然已经去世半个多世纪,但她的作品有

    山东外语教学 2013年6期2013-04-10

  • 浅析伍尔夫的疯癫与意识流创作
    2)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是二十世纪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也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小说家和批评家。伍尔夫一生创作丰富,成就巨大,主要成果有小说、理论和随笔散文等,包括5卷论文与评论集、2部传记、2部倡导自由意志的小册子、1卷日记选集,还有9部长篇小说与1卷短篇小说。伍尔夫一生致力于小说的改革与探索,追求艺术的创新与突破,摒弃传统文学的叙述手法和表现手段,而将创作的焦点转向人物的内心精神,捕捉“重要的瞬间”和

    文教资料 2011年35期2011-08-15

  • 伍尔夫早期的焦虑对其创作的影响
    代英美学术界对伍尔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作品上,关注的是她提出的文学理论 (尤其是小说理论),正如英国著名伍尔夫批评家赫麦妮·李所指出,“当伍尔夫被当作现代作家讨论的时候,研究的重点是她在 1919-1927年发表的对小说的一些评论;当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成为解读重点时,她的回忆录、书信和日记才受到关注”[1]。然而,这些回忆录、书信、日记中透露出的伍尔夫作为一个作家的心理状态则几乎无人关注过。精神病、同性恋、自杀……充斥着伍尔夫的生活。笔者发现,伍尔夫的数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1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