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句

  • 集句诗词的互文性运行机制探析
    。然而,它是一首集句诗,四句分别集自蒋维翰的《春女怨》、严惮的《惜花》、杨巨然的《和练秀才杨柳》和詹茂光妻的《寄远》。王安石从这四首诗中分别取出一句,进行意义修正、词句位移和结构重建,组成新的诗歌文本。新的文本不仅与原文本构成了互文关系,也使得原本关系不大的四个文本互动起来。一千多年前的这首集句诗,其意义生成的运行机制蕴含着当代西方互文性理论。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是20世纪60年代末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在《文字、对

    中国韵文学刊 2023年1期2023-09-10

  • 戴槃《书经集句赋稿》述论
    6037)清代是集句文发展的高峰期,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是在零星的集句序跋之外出现了若干种专门的集句文集,如许祥光的《选楼集句》、许懋和的《集其清英集》、孙璧文的《玉堂集选》、徐献廷的《燕赋集古》等,前面三种是集《文选》为文为赋,后一种是集《诗经》为文为赋。这些作品整体的特点相对比较清晰:数量上,所收集句文篇数都不多,最少5 篇(《燕赋集古》),最多不过20 篇(《集其清英集》);体裁上,以序、记、赋、颂为主,一集兼具数种文体;性质上,游戏色彩较重,或笔墨应酬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3-01-05

  • 中西集句诗论比较*
    潘静如集句研究,不论是在文献范畴,还是文学史范畴,抑或修辞学范畴,都有了相当的成绩①论文方面,比较早关注集句并对相关批评做整体论述的当数吴承学《集句论》(《文学遗产》1993年第4期)。专著方面,裴普贤《集句诗研究》(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及《续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在集句诗的批评与文献方面都有系统论述;宗廷虎、李金苓《中国集句史》(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年)按朝代分发展时期,比较偏重修辞学;张福清《宋代集句诗研究》(北京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2-06

  • 杯中何物 ——从罗辉集句诗说起
    诗词》主编)语涉集句诗,每每绕着走,若不是罗辉先生集句诗创作,我可能依旧会绕过它。理由也简单,集句诗于我,仰之弥高,望之生畏。此处“高”主要指难度高,“畏”亦畏其高难度。且看王安石《梅花》诗: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如此浑然天成、哲思隽永,意味深长的一首诗,所有句子系集取唐人蒋维瀚、严恽、杨巨源等人诗句,由王安石剪裁缝合而成。这缝合是不是“天衣无缝”?这剪裁是不是“浑如己出”?关于好的集句诗,清儒施尚白曾有评价曰:“

    心潮诗词评论 2022年6期2022-11-11

  • 诗僧集僧诗:释蕰上《集文字禅》谫论
    同时,他们也参与集句诗的写作。释蕰上《集文字禅》便是诗僧所创作的极其特别却又少有人提及的集句诗集。本文拟对此展开一些讨论。一、集句诗史背景下的《集文字禅》集句诗史上,僧人写作集句诗,总体数量不多,但起点颇高。南宋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七卷首开其端:“余以禅诵之暇,畅其性情,无出于诗。但每吟咏,信口而成,不工句法,故自作者随得随失。今所存集句也,乃绍定己丑之秋,自长沙发行,访游江浙,村行旅宿,感物寓意之作。……三百七十有六首,离为七卷。”[1]此集完整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6-13

  • 论《精忠旗》中的集句
    使用了为数不少的集句诗。而集句诗的引入,不仅在客观上使剧本更为典雅、更具案头化倾向,也增加了剧作的悲剧维度。一、《精忠旗》中集句诗来源考察《精忠旗》对集句诗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上、下场诗上,共有36首,占所有上下场诗之比的三分之二左右,近乎每折一首。但其分布依据人物上下场、剧情发展需要而不同,并非每折都运用了集句诗。其中上场诗使用的情况较多,主角和末角均有使用,详细可分三种。第一种是一个角色单独使用一首集句上场诗,这种情况较为普遍。如第三折《若水效节》中李若水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03-17

  • 李昌祺《剪灯余话》中的集句诗与士人心态书写
    篇,羼入诗、词、集句、铭、文共216 首(篇);其中集句诗46 首,集中在三篇小说中:《月夜弹琴记》30 首,《洞天花烛记》6 首,《贾云华还魂记》10 首。周愣伽称李昌祺“是一位集前人诗句的能手”[1]3,46 首集句诗涉及唐、宋106 位诗人诗、词251 句①。目前对李昌祺《剪灯余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作思想、小说艺术与传播、影响等方面。对小说中诗歌也有一些研究,如贾安民《论“剪灯三话”中诗词的艺术功能》,主要侧重于研究小说中羼入诗词的艺术功能,仅略提

    蚌埠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1-29

  • 论“集句”题画现象 ——以朱彝尊集句创作为中心
    较为特殊,就是“集句”。所谓“集句”,是撷取前人诗中现成的句子,以成新意的诗体[1]169,较为严格的集句还要讲求声韵协调、对仗工整。总的来讲,这是一种驰骋才学的创作方式。集句既可以集成为诗,也可以为词或者其他体式。有关集句近年来学界已有很多研究成果。如宗廷虎、李金苓《中国集句史》(2009),张明华、李晓黎《集句诗嬗变研究》(2011)等,对“集句”体的特点、发展历史、嬗变规律等作了较为全面的探究,但对朱彝尊的集句创作着墨不多;苏淑芬的《朱彝尊之词与词学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12-04

  • 书艺精湛 跋语醇深 ——读陈永正先生《沚斋书联》
    诗为了抒发情感,集句则更好地表现知识和才情。集联亦如作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楹联写作虽是小众,但可致大道。楹联集句有如集句诗,但需要对仗,故言楹联之始,与集句诗同,庶几近之,“一椿心事”联跋云:“集句诗,又称集锦诗,晋傅咸作七经诗中毛诗一篇,皆取诗经之语。宋人石曼卿、王安石尤擅此体,迨及清末民初,文士则喜集宋词为楹联矣。”“诵骚语”联跋云:“《梦溪笔谈》谓集句为诗联始自王荆公‘风定’‘鸟鸣’二语。袁才子则谓傅咸回文反复诗为集句所由始。丙申夏,

    岭南文史 2020年3期2020-12-02

  • 承传典雅 ——陈永正先生《沚斋书联》序
    书写的内容是诗词集句長联,且多属沚斋临时按朱丝栏对联纸要求进行的即兴创作。要在浩如烟海的古今诗词中,撷取若干互不相干的句子缀合成联,既要保留原文字句,又要合乎对仗,文义贯通,浑然天成,还要别出新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脑中没有足够的诗词积贮,自难撷取到好的句子;而即使有宏篇在握,若没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当然也是难成佳对的。所以,人们才有做好一副集句联要比自撰联难得多的感叹。当然,集联不自今日始,照录前人所集亦自省事。若朱竹垞、陈兰甫、梁启超兄弟、姚东木、邵茗

    岭南文史 2020年3期2020-12-02

  • 集诗成联的专著《休庵集句
    秋雁词》。《休庵集句》,由邓鸿荃门人孙尔康校刊,周庆壬题笺,玉津居士作序,民国癸丑年(一九一三)孟冬月成都精刻线装本。此书是邓雨人集唐宋金元明清等古人诗句为对联的专著,每句注明诗人名字,约六百副。后约在民国三十年代,有马行简以行草书手抄本流传,装帧精美雅致,书法秀健流畅,书风直逼赵熙体,不愧为赵之弟子。邓雨人的集句对联为数不少,但可惜绝大部分多为消遣娱情之作,缺少思想深度。只是从对联艺术角度而言,对仗甚工,天衣无缝,可见其对前人诗作的熟悉,对诗律的精通。其

    对联 2020年4期2020-11-18

  • 李晋熙《漉云斋集句》点校说明
    的丁浩在《漉云斋集句》序文中曰:“门人李春卿,余守雷时所得士。辛未从余,广州校艺,昕夕晤对,益相器重。是秋,余调守琼州,因遂来学署中。旧有养孔雀,一日置酒聚客观,命春卿赋之,诗立就,藻采蔚然。坐客皆惊叹。既而,与儿子辈稍有唱和,间集唐人句,及少陵、香山、东坡、剑南四大家诗句。至于连篇累牍,儿子极称道于余。”[1]李晋熙在京师任职时,所得薪俸多购图书,以至于多至数万卷。其于文辞诗赋,兼擅其长,功底深厚。“岭南才子”陈乔森称李晋熙“奇俊不可及”。但其著作大多失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03-03

  • 以诗释诗 ——论宋人集句诗创作及其阐释意义
    10207)引言集句诗是使用别人现成的诗句组合而成的新诗。所集成的作品按文体可分为:集古诗、集乐府、集律诗、集绝句等,其中近体需符合诗歌格律。一般认为,现存最早的集句诗是西晋傅咸所作《七经诗》。《七经诗》是专集儒家经典的四言诗,与北宋以来的集句诗在形式和内容上有较大差别。集句诗的起源很早,但是自西晋傅咸之后,一直到宋代,集句诗才得到命名和发展。古人将其类为杂体,然而难以想象在诗歌繁荣、杂体兴盛的唐代,集句诗这种诗歌形式几乎是缺席的状态。宋代文献中仅陈师道《

    中国韵文学刊 2019年4期2019-11-12

  • 集法论道
    高平均集句是别于引用的盛行于清后的现代汉语几乎绝迹的当今修辞书不提及的一种特殊修辞格。它是分别提取他人已有的不能独立成篇的零散语句而合表现今己意集合成篇的新作。原料可为前人两人以上作品,可为一人两篇以上作品,可为一篇不相连的两处以上作品。句也可小为固定语,如名言、名联、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谣语。多为被人熟知的名篇警句。经作者结合根据今境现需而编次加工的新作。即集人语句成己新篇。它属于创作劳动,而不是抄袭剽窃。它与引用的区别在于,引用是取其语义精髓内含

    锦绣·上旬刊 2019年3期2019-10-21

  • 基于神经网络的集句诗自动生成
    古典诗歌形式——集句诗。集句诗作为一种别出机杼的诗歌再创造方式,是对不同时期、不同诗人创作的不同诗篇中已有句子进行选取,并重新组合形成的新诗。诗句虽然是前人所写且各有其出处,但过渡流畅,具备完整的内容和新颖的主旨意境,浑然天成且无强拼硬凑之感。图1给出了一首明代著名文学家汤显祖所作的集句诗示例。图1 汤显祖《牡丹亭》中所作七言集句集句诗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西晋,而兴盛于宋代。集句创作需要创作者博闻强识,有大量的诗歌储备作为再创作素材。同时要求创作者有很强的诗

    中文信息学报 2019年3期2019-04-17

  • 也谈古诗词集句对语文素养的提升
    、教师通过古诗词集句,不但激发学生兴趣还积累知识我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数千年前的《诗经》,篇篇都是经典和精品,后来的诗词精品更是数不胜数,无论是民间歌谣还是文人创作,不但内容丰富,而且艺术性很强,值得后世学子们诵读和记忆。使学生以有限的时间记诵更多的诗词佳句,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必须进行思考和探讨的。我国古代蒙学书中就已有像《增广贤文》等集句学习的先范,作文语文教师,要做好初步的工作,把古诗名句按其所写内容进行归类收集,特别是古诗词中写景绘物的特别多,像春、夏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36期2019-02-01

  • 郑仁光的诗
    春迟集句黑貓追落黄花。春气刚上把热量压向夏日的弹簧。新奇的比喻像食罢的饱嗝,满足充饥的假象。哈哈,我搅你们像搅拌一杯杯咖啡。你们乐不可支一个个笑得像万圣节的南瓜。汤蒸水熨。柳枝抽打春风应景的柔弱无骨。提不动春心,你怎能理解摇曳的放荡。只活这一回啊,向下就是向上?春日迟昼。你必然拔节,进入头上的深渊。门 台八月带你进门来的不是送走的那一个水木易变一件事物分出两副面孔它有时沉醉从易朽的章节中认出我一日又一日,“天气就像争吵中一直延续的坏习惯”我不是身怀绝技的石

    诗林 2018年6期2018-11-06

  • 原诗就一定是最好的吗?集句说,不一定
    种特殊的诗体——集句诞生了。王维有一经典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很惆怅,新的一天新的忧桑,但场景太小众,人生哪儿有那么多离别与挥手?人生更多的是欢聚和划拳。于是宋代诗人林震干了一碗女儿红,提笔就改:“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镜头是不是立马从古道西风瘦马切到了烤串啤酒国骂?着装是不是立马从扇子布靴马褂变成了汗衫拖鞋裤衩?整首诗的意境立马由远及近,亲切而又市井。王之涣有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但诗人李龏觉得把“白日依山尽”这么

    中外文摘 2018年18期2018-09-21

  • 异质的“归化”:评《莪默绝句百衲集》的集句译诗策略
    华《文化视域中的集句诗研究》指出集句诗的审美特征在于“多重矛盾的对立统一”,看到集句诗“体现出‘亦庄亦谐’的审美趣味”,均是有得之言。但该书重在从种种对立中考察集句诗的纷杂形态,并未提出其美感发生的根本原因。这就使其文化视野,没有与其它源于同样原因的艺术技巧,形成一个共有的视域融合。本文就此根本原因提出一种诠释,并使集句和译诗在同一视域中得以互相沟通。一康德《判断力批判》:“发现两个或者更多经验性的异质自然法则在一个包含着它们两者的原则之下的一致性,就是一

    中国韵文学刊 2018年2期2018-05-30

  • 集句对与回文联写作手法探微
    ●龚祯熊集句对是一种挑选别人佳句而成的对联。有人以为写集句对可以信手拈来,因此写得再好也不过是『海滩拾贝』而已,其实不然。集句对是一种特殊的创作。写好集句对首先是要求我们饱读优秀诗(词、联)句和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同时,还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养成勤于横向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有意无意地一触即发、一拍即合,集成脍炙人口的名联。我常被名胜风景联陶醉,然想创作对联却不可能到实地去饱览风光。于是心生一计,便常常在『集句』这个天地回旋。日积月累也写了许

    对联 2018年12期2018-03-25

  • 顧文彬《春水詞》探論
    創闢,是歷來創作集句詞最多的詞人。《春水詞》是一部集句詞專集,反映出作者獨特的創作旨趣。其有著統一的情感指向,特色鮮明,藝術精湛,合理解讀了宋詞經典名篇,建構了宋代詞人詞作的經典地位。關鍵詞 顧文彬 《春水詞》 集句本文爲國家社科基金‘古代詞體創作形態演變研究’(16BZW077)階段性成果。顧文彬(一八一一—一八八九),字蔚如,號子山,又號艮齋、過雲樓主、退庵等,江蘇元和(今蘇州)人。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進士,歷官刑部主事、福建司主事、山西員外郎、福

    词学 2018年1期2018-01-24

  • 集句漏字联拾趣
    ●野 夫集句在对联家族中别具一格,然而,为了突出主题,有意漏掉其中的字词,成为集句漏字一格时,则更为有趣。下面略举几例。君子之交淡如;醉翁之意不在。这副对联是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记载的。是说一贫士为友人祝寿而无钱置酒,乃持水一瓶说出上联,友解其意,回答下联,上联漏“水”字,原句出自《庄子》;下联漏“酒”字,原句出《醉翁亭记》,正因为各有所漏,才使集联音韵和谐,双见真情。士为知己;卿本佳人。清宗室王士卿,因贪窃而被革职,有人写漏字联以嘲。上联出自《战国策》

    对联 2017年6期2017-11-14

  • 衣雪峰:潜心问道的人
    。雪峰私下里喜欢集句,窃以为,这是个很有趣,很值得推广的嗜好。诗词是书法的素材,书法家对此谙熟于心,提笔方有佳意。就算是普通人,多读诗词,热爱集句,也不失为雅趣。能够对诗句信手拈来,是多有意思的事啊。就算是掉书袋,也得有存货。得先有几百首诗句打底,才可以集得巧妙啊!唐诗蔚为大观,宋人虽能另辟蹊径,却也不免多了些高山仰止之叹,是以宋代集句之风盛行,一众名家尚且玩得不亦乐乎,比如王荆公—王安石。他们多半不是才思匮乏,而是太满腹诗书,借以自娱。到了明清,折子戏,

    艺术品 2017年6期2017-07-31

  •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兵也称王。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常有好作。作文虽不能全篇集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你超越阅读而进入写作,发表了作品时,别人又开始了对你作品的阅读。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就是这样螺旋式前进。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積累,是钥匙,是开关。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汽车大

    特别文摘 2017年10期2017-05-17

  • 背诗词是国人的标配
    众,秀了一首苏轼集句:人间有味是清欢,照水红蕖细细香。长恨此身非吾有,此心安处是吾乡。集句通常为七绝。如果郦教授集的真是七绝,则第一句韵不对;如果第一句不想押韵,则应以仄声结尾,不可是平声的“欢”。另外,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写的是“长恨此身非我有”啊,改为“吾有”,平仄就不对了。要学集句,不妨读读《牡丹亭》的集唐人句下场诗,每一折都有的。比如第十出《惊梦》之下场诗:春望逍遥出画堂(张说),间梅遮柳不胜芳(罗隐)。可知刘阮逢人处(许浑)?回首东风一断肠

    南方周末 2017-02-232017-02-23

  • 《二十四诗品》集句
    郁之王安石就擅长集句诗,“盖以其诵古人诗多,或坐中率然而成,始可为贵”(阮阅《诗话总龟》)。甚至有专集,如文天祥《集杜诗》、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至于集句为联,则是明清以后才兴起的风雅。如梁章钜《楹联丛话》、朱应镐《楹联新话》等书,往往有之。在这些集句联中,笔者发现颇有一些采自《二十四诗品》,格外引人注意。兹将所见《诗品》集句联汇辑如次,以飨读者。在相关句后用括号标明《诗品》品目;与通行本有异文者,用方括号标识。每联后标注出处。1. 碧山人来(精神

    古典文学知识 2017年1期2017-02-16

  • 《二十四诗品》集句
    郁之王安石就擅长集句诗,“盖以其诵古人诗多,或坐中率然而成,始可为贵”(阮阅《诗话总龟》)。甚至有专集,如文天祥《集杜诗》、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至于集句为联,则是明清以后才兴起的风雅。如梁章钜《楹联丛话》、朱应镐《楹联新话》等书,往往有之。在这些集句联中,笔者发现颇有一些采自《二十四诗品》,格外引人注意。兹将所见《诗品》集句联汇辑如次,以飨读者。在相关句后用括号标明《诗品》品目;与通行本有异文者,用方括号标识。每联后标注出处。1. 碧山人来(精神

    古典文学知识 2017年1期2017-02-16

  • 《二十四诗品》集句
    郁之王安石就擅长集句诗,“盖以其诵古人诗多,或坐中率然而成,始可为贵”(阮阅《诗话总龟》)。甚至有专集,如文天祥《集杜诗》、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至于集句为联,则是明清以后才兴起的风雅。如梁章钜《楹联丛话》、朱应镐《楹联新话》等书,往往有之。在这些集句联中,笔者发现颇有一些采自《二十四诗品》,格外引人注意。兹将所见《诗品》集句联汇辑如次,以飨读者。在相关句后用括号标明《诗品》品目;与通行本有异文者,用方括号标识。每联后标注出处。1. 碧山人来(精神

    古典文学知识 2017年1期2017-02-16

  • 《二十四诗品》集句
    郁之王安石就擅长集句诗,“盖以其诵古人诗多,或坐中率然而成,始可为贵”(阮阅《诗话总龟》)。甚至有专集,如文天祥《集杜诗》、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至于集句为联,则是明清以后才兴起的风雅。如梁章钜《楹联丛话》、朱应镐《楹联新话》等书,往往有之。在这些集句联中,笔者发现颇有一些采自《二十四诗品》,格外引人注意。兹将所见《诗品》集句联汇辑如次,以飨读者。在相关句后用括号标明《诗品》品目;与通行本有异文者,用方括号标识。每联后标注出处。1. 碧山人来(精神

    古典文学知识 2017年1期2017-02-16

  • 论清人集韩文的文本特征及其文化意蕴
    123)集韩文是集句文学的一种尝试,即全篇集取韩愈古文而成的集句文作品。由于集句文发展的滞后,集韩文自清代才正式出现,在齐召南、李友棠、戚学标、刘毓崧等文人的别集中均可见到。这些集韩文作品虽有勉强拼凑的痕迹,但其中亦不乏天衣无缝的成功之作。集韩文之所以能够成为集句文学体裁的一种,正是源于韩愈古文的道统性及其语汇的独创性,同时也可看到清人开拓文学体裁时所作的尝试与努力。从集韩文出发,可以发现清人的知识之广、文学兴味之浓、文学才思之捷,亦可以由侧面考量清人对韩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12-15

  • 巧妙天成的集句
    集句联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集”在这里做“聚集”、“集合”解。它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赋文、碑帖、经典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对联中的声律、对仗、平仄等要求组成联句。既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集句联的范围很广,可以集诗、集词、集骈文、集碑、集帖、集宗教经典,甚至连成语、白话、俗语也可集。但比较普遍的是诗词集联,如清代人集李商隐、苏东坡诗词题镇江焦山夕阳楼联: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南京莫愁湖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6年33期2016-11-11

  • 论古代集句词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原因
    张明华论古代集句词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原因张明华摘要:集句词是词中的一个独特门类。从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来看,集句词不仅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时代性,而且具有突出的类别性和地域性。集句词的出现及其基本特征的形成,既受到唐诗经典化和西昆诗人重视用典技巧的直接推动,也受到集句诗、词的兴衰和清代词派的深刻影响,又跟集句词人追求“以故为新”和江南的地方文化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关键词:集句词;阶段性;时代性;类别性;地域性;原因集句词是集他人现成的诗句、词句或文句拼合而成

    文史哲 2016年3期2016-06-06

  • 韩师学人 张福清 教授
    生独立完成“宋代集句词评注”等课外课题的文献搜集、注释等工作,培养了学生对古代诗文的阅读、理解和评析能力。多次担任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实验计划”等项目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作品获广东省和国家一、三等奖,其本人也获得省级优秀指导老师称号。目前主要担任省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负责人,参与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等多项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为学院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学术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唐宋文学,有两方面较为突出: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6

  • 荟萃唐宋众诗家,掀开集句新天地——评《宋代集句诗研究》
    唐宋众诗家,掀开集句新天地——评《宋代集句诗研究》蒋长栋(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张福清著《宋代集句诗研究》是在其《宋代集句诗校注》文献整理根基上的精心撰构之作,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宋代集句诗之发展及价值的论著,在宋代集句诗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或奠基意义。该著系统地对宋代集句诗作家与作品进行了较为翔实可靠的研究,第一次较为成功地完成了宋代集句诗之单体文学发展史的撰写,并较为准确地体现出这一文体之演变流程与发展脉络。同时,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3-29

  • 扬州园林集句联的旅游审美意蕴
    兴未艾 [2]。集句联是对联创作形式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对联的内容并非完全由撰联人创作,而是从古人的诗词、赋文、碑帖、经典中分别选取两个或多个有关联的句子组成。组成后的对联,符合对联中的声律、对仗、平仄等要求 [3]。集句联保留了原文的词句,解读组合后的对联,又可读出一番新意。在赏析集句联时,由于人们会联想到所集的原作,和普通楹联相比,赏析的艺术空间更加广阔。在我国众多的旅游景观中有着大量的名胜对联,在提升景点文化层次、熏陶游客修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2-14

  • 宋代诗人孔平仲杂体诗的风貌特征
    不同的风貌特征:集句诗题材严肃,感慨深沉,首创集杜诗,开后世集杜诗之先河;药名诗则进一步拓展了主题范围及实用功能,对创作理论进行总结,且借鉴盘中诗、回文诗整首诗循环往复的特点,将离合手法扩展至全篇;四声诗中首创上声诗、去声诗、入声诗;八音诗、建除诗中始作七古。这种革新精神与他本人“不经人道语”的创作态度以及宋代文人追新求变、自成一家的文学观念息息相关。关键词:孔平仲;杂体诗;集句诗;《诗戏》;药名诗;四声诗;八音诗;建除诗中图分类号:I207.2基金项目: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2-13

  • 试论“苏黄”集句诗词
    成就。苏诗无一首集句诗,苏词今存5首集句词。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1045-1105)今存5首集句诗,3首集句词,7首部分袭用唐诗成句。这些集句诗词历经千年,披沙拣金,保存至今,弥足珍贵。苏、黄作为宋型文化的巅峰代表,其研究专著和论文不计其数,但涉及其集句诗词创作的却极少,且大多零星而不成系统。即使有专题研究,也只是放在杂体词中作一些阐述,并没有把苏黄放在一个系统展开探讨。研究苏轼集句词的主要有彭国忠《元祐词坛研究》、郑园《东坡词研究》以及夏小风《苏轼杂

    中国韵文学刊 2014年3期2014-11-14

  • 天香染袂 落笔生风 ——顾文彬《眉绿楼词联》的集句艺术
    一为自撰联,一为集句联。自撰联是一种自由创作,而集句联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创作方法, 其语句虽非自撰,实则是一种再创作,且是更为艰难的创作。所谓集句,就是摘取前人成句以为对联,举凡经史子集、笔记小说、法书碑帖、佛教经籍、道家典藏等等,都可以成为所集之句的本源, 这其中集自于诗词歌赋的对联尤多。集句联的起源与集句诗产生的时间约略相同,学术界一般认为,集句诗一格,始于北宋诗人王安石,之后代有作者。清代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云: 『荆公(王安石)始为集句诗, 多者

    对联 2014年19期2014-11-14

  • 历代集句词籍考
    236037)集句词是在集句诗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虽然其作品数量和发展程度皆不足与集句诗相比,但比集句散曲要高出很多。关于集句诗,笔者已出版《集句诗嬗变研究》和《集句诗文献研究》两本小书;关于集句散曲,笔者已发表《论古代的集句散曲》一文。在此基础上,笔者现着手对集句词进行探讨。自北宋王安石、苏轼以来,近千年的时间里产生了众多的集句词作品。北宋后期,开始出现专门的集句词集,即吴致尧《调笑集句》一卷。南宋中期,释绍嵩亦著有《渔父词集句》二卷。到了清代,集句

    中国韵文学刊 2014年3期2014-11-14

  • 许祥光《选楼集句》谫论
    阳236037)集句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一个类型,明初宋绪在其所编《元诗提要》中云:“集句者,集古人之句以成篇也”[1]603,即作者不是自作语,而是集他人成句为新的作品。集句的创作涵盖了诗、词、文、散曲、对联等多个领域。这其中,出现最早、发展最繁荣、数量最庞大、价值最重要的是集句诗,学界对集句的关注和已有的成果基本上都集中在这一块。至于其他几个领域,集句词,近几年来陆续获得了一些学者的留意;集句散曲和集句联,偶有学者著文讨论;集句文,则从未有人进行过专门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4年2期2014-04-15

  • 评《集句诗嬗变研究》
    61000)评《集句诗嬗变研究》王承斌(许昌学院文学院,河南许昌461000)张明华《集句诗嬗变研究》一书对历代集句诗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概括,较系统、全面地勾画出集句诗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同时探讨了集句诗嬗变趋势与“创作诗”之关系、集句诗创作与理论发展间的互动关系等。全书既有对集句诗发展的宏观把握,又有详细的个案研究,点面结合,颇多胜义。此书与其另一著作《集句诗文献研究》一同形成对集句诗的系列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集句诗研究的薄弱局面。张明华;《集句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4-05

  • 集选文考论
    过程中,作者遵循集句的原则,悉尊原文,不妄自增删,无一字独创。集选文出现在清代,是集句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代文坛上的一朵奇葩。一中国古典文学的集句传统,包括集句诗、集句词、集句文、集句散曲、集句联。相比较集句诗词和集句联的热闹繁荣,集句文的发展要薄弱很多。据笔者所见,今可考知的最早的集句文是南宋郑持正所作的《韩奕传》,题下以小字注云:“集《毛诗》句”。然而,对此文逐句进行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文中不少句子并非直接出自《毛诗》,即使是出自《毛诗》的句子,也

    中国韵文学刊 2014年4期2014-03-27

  • 宋代集句诗“以词为诗”现象梳理及诗学意义
    521041)集句诗是完全采集前人的诗句,重新组合成一首新的作品,不允许有任何自创之句掺杂其中,甚至不容许更动前人句子一字。古人把它归于杂体诗。集句诗创作不仅要有才学,还要有惊人的记忆和敏捷的思维,是古人逞才逗能、即兴表演的一种游戏。因此前人很少把它看成是真正的创作。至于集句诗中引用前人或当时人的词句,更是少有人关注。本文就宋代吴致尧、陈造、闻人祥正、胡伟、史铸、陈毕万、李龏等7 家集句诗人“以词为诗”,集用了晚唐五代花间词或北宋、南宋朝宋祁、二晏、张先

    中国文学研究 2013年2期2013-11-14

  • 书开集句新世界——评张明华、李晓黎《集句诗文献研究》
    )几十年来,有关集句诗的研究逐渐引起学人的注意,出现了一些研究专著和论文。以著作而论,就有台湾裴普贤的《集句诗研究》、《集句诗研究续集》,上海宗廷虎、李金苓的《中国集句史》,张明华、李晓黎的《集句诗嬗变研究》等。近日又读张明华、李晓黎的《集句诗文献研究》一书,颇喜其在文献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该书的新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该书对历代集句诗的创作和存佚情况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文献是文学研究的第一步。关于历代的集句诗文献,裴普贤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其《集

    文教资料 2013年7期2013-08-15

  • 集句联分类概说
    集句成联, 是在对联创作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集联应该说是一种创作,没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是很难集成一对的。集联种类繁多,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集碑联集《三公山》碑句:道治民无疾;年丰国永宁。集诗联如集杜甫诗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集词联集姜白石题苏州怡园锄月轩的对联:竹外疏花,冷香飞上诗句;梅边吹笛,此地宜有词仙。集名联如中央电视台一九八二年出联求偶:碧野田间牛得草;应征者数千,获第一名的下联是:金山林里马识途。集文联扬州的平山堂联:含远山,吞

    对联 2013年3期2013-07-13

  • 集句修辞史研究的开山力作*——宗廷虎、李金苓《中国集句史》的开创性
    辛勤耕耘,《中国集句史》(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2009年9月版)(以下简称“《集句史》”)是他们在汉语专题修辞史研究中取得的一项新成果。这是汉语集句修辞史研究的一部开山力作,著作将集句修辞手法史和集句文体修辞史结合起来书写,具有史论结合、系统科学、论析透彻等突出特色,该书对于集句修辞史研究和集句修辞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和借鉴作用。一、《中国集句史》的特色“修辞学史研究者必须具有相当的理论素养,运用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才能对史料进行深入的开掘和评析,才能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2013-04-01

  • 小对联蕴藏大学问 ——杭州西湖花神庙对联赏析
    刘艳琴集句联就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赋文、碑帖中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对联中的声律、对仗、平仄等要求组成联句。既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同时,集联还可使人自然地联想到所集的原作,无形中给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艺术空间,这对陶冶情操,交流心灵,大有裨益。集句联可集同一作者的不同诗文,也可以集不同作者的诗文,既可以集同时代作者的诗文,也可以集不同时代作者的诗文。杭州西湖花神庙的一副对联就是典型的集句联。海

    中学语文 2012年24期2012-08-15

  • 巧妙隽雅的集句
    耿仁亮所谓集句联,就是从古今不同的诗文中摘取现成名句,或将原句路加点化,形成的对联。集句联看似信手拈来、坐收渔利,实则是长期积累、苦心煞费的结果。集句联不仅要求作者博闻强识,精通古今,而且要信手拈来,贴切自然,浑然天成,另出新意,还得合乎对联对声律、对仗、平仄的要求,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同时,集句联还可使人自然地联想到所集的原作,无形中给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艺术空间。这对陶冶情操,交流心灵,大有裨益。有些集句联巧妙隽雅,幽默有趣,意蕴深

    青苹果·教育研究版 2009年5期200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