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

  • 生长因子促进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对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今为止,已有多种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从具有外胚间充质来源的牙齿和牙周组织中分离出来,主要包括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脱落乳牙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根尖乳头干细胞(st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11期2024-01-22

  • 犬猫牙源性肿瘤的回顾性病理学分析
    研究者们发现犬猫牙源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加[1],是犬猫最常见的口腔良性肿瘤[2-3],发生于颌骨内或颌骨外的牙龈内,但是由于牙齿的解剖学和发育过程较复杂,诊断通常具有挑战性。历史上对于牙源性肿瘤的分类缺乏统一性。Meuten[4]参照WHO对人类牙源性肿瘤的分类,在《家畜肿瘤(第五版)》中将犬猫牙源性肿瘤分为5大类:1)含成熟纤维基质的牙源性上皮肿瘤,无牙源性外胚层间质;2)含牙源性外胚层间质的牙源性上皮瘤,有或无牙齿硬组织形成;3)有或无牙源性上皮的间

    畜牧兽医学报 2023年10期2023-10-29

  • 牙源性角化囊肿恶变1例
    春130021)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具有潜在的侵袭性和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行为,是口腔常见的颌骨囊肿,术后容易复发,但发生恶变的病例较少见。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起源于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原发性骨内癌(primary intraosseous carcinoma,PIOC)病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6个月前,自觉右下后牙区咬合时疼痛不适,牙床内偶尔流出酸臭味的血红色液体。该处牙龈长出一“黄豆粒”大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9期2023-09-25

  • 罕见原发性骨内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新进展
    心性癌,可能是由牙源性上皮的残余或牙源性囊肿发展而来,几乎所有的病变都是鳞状上皮来源,故也叫原发性骨内鳞状细胞癌(primary intraoss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IOSCC)。这 种 肿 瘤 在1913年首次报道,此后多次更名,在2017年WHO新分类中正式更名为原发性骨内癌[1]。此类肿瘤罕见,发病率低,预后较差。现收集我院诊治的4例颌骨PIOC,通过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增强临床医生及病理医生对该病的认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3年1期2023-03-11

  • 牙源性肿瘤的WHO(2022)新分类
    ]。新版本中有关牙源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命名与分类与上一版(2017)分类相比有一些改变。与以往分类一样,牙源性肿瘤的分类主要是基于生物学行为(恶性和良性)和组织发生来源(如上皮性、间叶性和混合性)。良性上皮性肿瘤中新增的一个肿瘤是“腺样成釉细胞瘤(Adenoid ameloblastoma)”,同时对成釉细胞瘤和其它牙源性肿瘤或牙源性囊肿的亚型也做了更清晰地定义和阐释。2017年分类中一些有争议的内容仍然存在,如转移性成釉细胞瘤的性质、成釉细胞纤维牙瘤/牙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1期2023-02-06

  • 右侧上颌骨牙源性影细胞癌1 例
    0%+),提示:牙源性影细胞癌(ghost cell odontogenic carcinoma,GCOC)。图1 女,72岁,右侧上颌骨GCOC。CT平扫示右侧上颌骨牙槽突类椭圆形囊实性占位,实性CT值约51 Hu,囊性CT值约21 Hu,其内密度不均,可见点状钙化,大小约3.8 cm×4.4 cm×3.9 cm(箭,A);CT骨窗示周围可见断续骨性密度影并骨质破坏(箭,B);CT冠状位骨窗示病变向周围延伸,向内上达右侧鼻腔(星号),向上侵及右侧上颌窦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11期2022-12-12

  • 牙源性双相磷酸钙与两种临床骨替代材料在兔上颌窦中成骨效果的对比研究
    究。该研究制备了牙源性BCP,并检测其与两种临床常用骨替代材料(Bio-Oss®和CERASORB®M β-TCP骨粉)相比,在兔上颌窦中的骨重建效果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来源收集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拔除的废弃离体牙作为烧结原材料,制作牙源性BCP。以口腔临床上常用的Bio-Oss和β-TCP骨粉作为对照材料。Geistlich Bio-Oss®骨填充材料来自瑞士盖氏制药有限公司,CERASORB®M β-TCP来自德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2022-11-01

  • 牙源性始基瘤1例
    都 610041牙源性始基瘤(primordial odontogenic tumour,POT)是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头颈部肿瘤分类中新描述的一种罕见良性牙源性肿瘤[1]。此型肿瘤少见,目前国外文献报道18 例,国内报道5 例[2-4]。以儿童及青少年常见,无性别差异,好发生于下颌骨内,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本文报道1例牙源性始基瘤,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表现及治疗原则,以增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1 病例报道1.1 病例资料患者,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3期2022-06-09

  • 牙源性鼻炎的CT诊断
    或间接相通,引起牙源性所致口鼻瘘性鼻炎。笔者收集了 10例通过拔牙后鼻炎痊愈病例的CT影像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全心全意影像中心进行 CT检查,并通过牙科治疗后鼻炎症状消除,证实为牙源性鼻炎的 10个病例(见表1)。表1 病历概况1.2 方法采用联影16排螺旋CT机,患犬进行吸入麻醉后俯卧位保定,扫查范围至少包括从鼻尖至C2段,层厚 0.6 mm,螺距 1,管电压 120 kV,管电流

    山东畜牧兽医 2022年2期2022-02-22

  • 突发鼻窦炎,竟是种牙“惹的祸”
    终我们确诊她患了牙源性鼻窦炎。种牙怎么还连累了鼻子,甚至还必须得手术治疗才可以?其实,临床上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一起看看吧!是什么引发了牙源性鼻窦炎?牙源性鼻窦炎(OS)是继发于邻近上颌牙病或牙科及其他口腔手术造成的细菌感染性鼻窦炎。由于OS首先和主要以上颌窦为主,因此也被称为“牙源性上颌窦炎”。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因素很多,最常见的病因是牙根尖周围疾病。其次是医源性因素,包括拔牙、种植牙、窦底提升术、移植物移位,以及唇腭裂患者的正颌手

    家庭医药 2022年1期2022-01-18

  •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al odontogenic tumor,CEOT)又称Pindborg瘤,为少见的良性牙源性上皮性肿瘤[1],有局部浸润性。术后复发率约12.6%[2],有恶变报道[3]。其独特的组织学表现可能将其误诊为低分化癌,因而备受重视。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患者,女,45岁,因上颌骨肿物5个月入院。1.2 临床检查面部基本对称,张口度、开口型未见异常。12~14区腭侧可见坑状凹陷,1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3期2021-07-29

  • 不同方式开窗减压术在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疗效评估
    000)0 引言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牙源性颌骨囊肿之一,其组织来源为Serres上皮剩余或牙板上皮剩余[1]。牙源性角化囊肿好发于青壮年,下颌骨为好发部位,呈单囊或多囊性病变,囊腔内常含有大量干酪样角化物,X线片通常表现为颌骨单房或多房性密度减低影,囊腔边缘为扇形切记。与一般囊肿不同,牙源性角化囊肿通常沿下颌骨长轴生长,因此颌骨膨隆较其他囊肿较少,但也有患者会有明显的颌骨膨隆[2]。牙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2期2021-07-26

  • 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21例临床病理回顾
    升 胡修诚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peripheral odontogenic fibroma,POF)是发生于牙龈的良性牙源性肿瘤,与颌骨内牙源性纤维瘤相对应。国外文献有报道,而国内报道较少[1,2]。目前,对此瘤的认识不一。为了进一步总结POF的临床病理特点,笔者对21例POF作了回顾性研究。资料和方法1.全部材料来自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1年~2020年收治的病例,男性7例,女性14例,年龄4~52岁,平均27岁。所有病例均为手术治疗,标本经10%甲醛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3期2021-06-05

  • 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637100)牙源性颌骨囊肿是发生于颌骨内的病理性骨腔,由牙源性上皮液化变性并不断蓄积液体形成[1,2]。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囊肿已破坏邻近骨质,造成牙齿松动或颌骨形态异常。少数患者为牙科治疗前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颌骨的早期病变,此时囊肿位于颌骨内并未突破骨膜屏障,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根尖囊肿、含牙囊肿、始基囊肿和牙源性角化囊肿是其最常见的四种类型[3]。充分了解这四种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时给予患者最佳的诊疗计划,可避免颌骨的进一步破坏。本研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3期2021-06-04

  • 开窗引流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的短期效果
    457000)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为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好发于年轻人,但有研究表明,随着人口老龄化,中老年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增加,且多数患者初期无自觉症状,就诊时骨破坏严重,若未及时有效治疗,可造成骨质周围扩张,除发生相应局部症状外,对患者面部美观具有一定影响[1]。临床常采用完整刮治术治疗,虽疗效显著,但术中操作可造成颌骨结构改变,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随着微创技术不断发展,开窗引流术逐渐应用于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具有保护颌骨功能形态、恢复颌骨外形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12期2021-06-01

  • 根尖周炎引起的牙源性上颌窦炎的治疗
    王成龙 刘洪臣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是指与牙齿相关因素引起的上颌窦炎,Mehra 等[1]报道发病率占上颌窦炎的10%~12%。通常由于上颌牙齿感染、外伤、上颌骨病变、上颌骨手术及种植牙时上颌窦底黏膜被穿破诱发[2]。上颌牙齿根尖周炎是上颌牙齿最主要的感染因素,也是牙源性上颌窦炎的病因之一[3]。根尖周炎引起的牙源性上颌窦炎在临床上是一个难治性疾病,有可能导致牙齿丧失[4]。我们尝试通过完善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2期2021-05-08

  • 上颌窦气化与牙源性上颌窦炎的相关性分析
    100020)牙源性上颌窦炎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口腔科常见疾病,但在临床工作中往往被低估。既往研究提示,约10%~12%的上颌窦炎与牙源性疾病有关[1-3],实际上,其真实发病率可能高达10%~40%[4-6]。虽然牙源性上颌窦炎的临床表现往往并不典型,但其病理生理、微生物学、诊断和治疗等与其他上颌窦炎差异较大。因此,如不能正确诊断,常常导致相关治疗甚至手术的失败[7]。上颌窦的发育大多始自胚胎第4个月,从鼻甲外下方的鼻道上皮向外侧突出生长,通过成骨细胞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21年1期2021-03-16

  • 基于GEO数据库探索成釉细胞瘤与牙源性角化囊肿间差异基因
    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牙源性良性颌骨肿瘤,来源于釉质器或者牙板上皮,常常表现为初期无自觉感觉的缓慢生长,逐渐向周围膨胀,导致颌骨膨大,造成颌面部畸形[1-3]。临床发现成釉细胞瘤具有局部侵袭性、术后高复发率以及偶见远处转移等特点,故又被称为“临界瘤”。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 OKC)是一种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牙源性囊肿,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也是在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的缓慢生长,逐渐增大,最终导致一系列症状[3-4]。因其

    口腔医学 2020年11期2020-11-27

  •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1例
    断:(右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追问家族史,其父曾患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临床诊断:BCNS。图1 BCNS A.头部CT平扫图像示透明隔腔(长箭)及钙化(短箭);B.颌面部轴位CT图像示右下颌骨囊肿(箭);C.颌面部CT 3D-MPR图像示右下颌骨局部缺损(箭);D.胸部CT 3D-MPR图像示左侧第4后肋叉状畸形(箭);E.病理图(HE,×100)讨论BCNS亦称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evoid basal cell carcinoma syndrom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10期2020-11-17

  • 多囊蛋白在成釉细胞瘤的表达及分布研究
    细胞瘤是一种良性牙源性上皮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和易复发的生物学特性。组织病理学分为实性/多囊型、单囊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及骨外/周围型成釉细胞瘤。PC-1和PC-2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和分布如何?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1和PC-2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分布,并与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相比较,为研究成釉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新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线索。1 资料与方法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9期2020-09-25

  • 牙源性钙化囊肿的临床病理分析
    王铁梅 林梓桐牙源性钙化囊肿(calcifying odontogenic cyst,COC)是一种较少见的牙源性病损,其来源于牙囊内缩余釉上皮和牙源性上皮剩余,约占颌骨牙源性肿瘤0.37%~2.1%[1-4]。由于COC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多样,其命名及分类一直存在争议,争议和困惑的焦点是它的2 种存在形式(囊肿型和肿瘤型)、复杂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5-6]。1 材料与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2006 年1 月~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1期2020-07-01

  • PIGK与PCNA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与意义
    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牙源性上皮肿瘤,约占牙源性肿瘤的60%。其临床特点具有局部侵袭和复发及恶变的风险[1-6]。虽然属于良性肿瘤,由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点,针对成釉细胞瘤局部侵袭性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成釉细胞瘤的病因并不完全清楚,可能来源于牙齿发育时期的各种牙源性上皮剩余例如:成釉器、Malassez上皮剩余、Serres上皮剩余、缩余釉上皮以及牙源性囊肿的衬里上皮。也有人认为此瘤可能发生于口腔黏膜上皮[1-6]。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质(glycosylp

    口腔医学 2020年1期2020-03-18

  • 涎腺肿瘤、牙源性肿瘤中WT-1的表达
    肿瘤中涎腺肿瘤及牙源性肿瘤占比较大[1],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在多种涎腺肿瘤中增生活跃,导致涎腺肿瘤的复杂多样性[1-2]。牙源性肿瘤可分为3类:上皮来源、间充质/外胚层间充质来源和混合型[1,3]。涎腺肿瘤与牙源性肿瘤种类繁多,形态类似,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因此寻找特异性免疫组化指标具有重要价值。WT-1首次以抑癌基因从胎儿肾母细胞瘤中分离,是一种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抑制基因[4-5]。近年相关研究显示WT-1具有癌基因的作用[6],恶性肿瘤中缺氧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年1期2020-03-05

  • 自体吸引术结合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研究
    据病因不同可分为牙源性囊肿和非牙源性囊肿,牙源性囊肿是与成牙组织和牙相关,又可分为根尖囊肿、始基囊肿、含牙囊肿和牙源性角化囊肿[1],临床初期无明显症状,较难察觉,随病情进展,颌骨处囊肿逐渐增大,造成颌骨破坏,常伴牙齿的移位和松动,甚至可引发面部畸形,严重干扰患者正常生活[2]。目前,对于牙源性颌骨囊肿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开窗减压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之一,但治疗周期较长,有研究表明自体吸引术联合治疗可缩短疗程,而国内关于此研究较少[3-4]。本资料旨在探讨自

    淮海医药 2020年1期2020-01-17

  • 鼻旁牙源性皮瘘一例
    3)。诊断:鼻旁牙源性皮瘘。图1鼻旁淡红色肿块,边界清楚,质地中等,有压痛,表面散在脓痂图2口腔X线片检查见左上尖牙根尖阴影,骨质破坏图3组织病理 3a:表皮糜烂,毛囊口角栓,毛囊上皮内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浅深层可见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炎细胞浸润(HE,×100);3b:真皮层可见多核巨细胞及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HE,×400)讨论牙源性皮瘘是由于牙齿根尖周围的慢性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炎症穿破骨板、皮肤所形成的窦道。大约80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10期2019-10-22

  • 非编码RNA 在牙源性干细胞成牙本质向分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州 510515牙源性干细胞是从口腔组织中分离出来的成体干细胞,包括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脱落乳牙干细胞(stem cell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根尖乳头干细胞(apical papilla stem cell,SCAP)、牙囊前体细胞(dental follicle progenitor cell,DFPC)、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5期2019-09-17

  • 牙源性上颌骨囊肿1例报告
    100005)牙源性上颌骨囊肿是由成牙组织或牙的上皮或上皮剩余而发生的一组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含牙囊肿及根端囊肿是最为常见的类型[1]。它可发生于颌骨任何部位,多发生于青壮年。因其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但其病情若迁延不愈可诱发牙齿移位脱落、颌骨骨折、复视等合并症[2]。现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院收治的1例牙源性上颌骨囊肿患者资料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53岁,主因“右侧鼻塞、牙痛6个月”于2018年3月入院。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3期2019-06-13

  • 开窗引流术与刮治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对比
    256600)牙源性颌骨囊肿是指颌骨内的肿物,是临床常见的口腔颌面外科疾病,多发于年轻人[1],但统计显示,近些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中老年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越来越多[2]。由于颌骨囊肿发病较为隐匿,所以大多患者在初期没有自觉症状,当患者察觉时,多已肿大,且骨破坏严重[3],如果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很可能导致骨质往周围扩张,不仅会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还会影响患者面部美观[4]。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常规手术主要为刮治术,虽然具有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6期2019-01-07

  • 开窗减压术在不同颌骨囊性病变中的疗效观察
    牙囊肿(DC)、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OTC)、成釉细胞瘤是常见的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通常囊腔随着颌骨的吸收无痛性增大并且造成周围组织的肿胀,随着囊肿的增大,一些重要的结构如下牙槽神经血管束、上颌窦等可能受到损伤并且导致面部不对称、牙齿移位和病理性骨折[1-2]。开窗减压术作为一种保守的治疗方式已经被广泛的用于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治疗,与造袋术相比是在囊肿表面开一个更小的窗口,串通囊腔并把囊肿塞固定于窗口周围。这个装置可以释放囊腔内的压力,促进新骨的形成,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5期2018-11-09

  • 上颌骨成釉细胞纤维牙瘤1例
    是一种良性混合性牙源性肿瘤,临床上非常少见,有研究报道AFO占牙源性肿瘤的2%[1],目前我科收治了一例成釉细胞纤维牙瘤,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0岁,因右上前牙区牙齿萌出异常半年余入院。患者半年前于当地诊所拔除51牙后,11牙一直未见萌出,局部无肿痛不适,曾至当地医院摄全景片检查,考虑含牙囊肿,现来我院诊治。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面型对称,恒牙列,11牙未萌,其唇侧稍有膨隆,表面黏膜完整,稍有压痛,12、21、22牙已萌出,12~21牙间

    医药前沿 2018年28期2018-10-08

  •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与开窗减压术治疗牙源性肿瘤的疗效对比
    章 欢 钟奇珉牙源性肿瘤是指源于成釉器、牙囊或牙乳头等成牙组织的一类良性肿瘤,成牙组织是指牙的发生到成熟牙组织之间的过渡阶段[1-2]。牙源性肿瘤种类较多,无特发人群,主要发生在上下颌骨的骨组织内,据统计,牙源性肿瘤大多数为良性肿瘤,其中最常见的为成釉细胞瘤,占良性牙源性肿瘤的64%左右,多发于下颌部位,另外牙源性角化囊性肿瘤也是常见的牙源性肿瘤[3]。良性牙源性肿瘤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为上或下颌骨膨隆,导致颌骨变形或病理性骨折伴有轻微疼痛,同时还存在不同程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8期2018-08-22

  • 76例牙源性上颌窦炎的临床分析
    117000)牙源性上颌窦炎指的是因为与牙齿有关的因素造成的上颌窦炎,该病的发病率大概是全部上颌窦炎患者的10%左右。造成该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上颌牙外伤及感染、上颌骨病变,尽管有急性牙源性上颌窦炎,但临床上以慢性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更为常见[1]。既往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多采取柯陆式手术方法,尽管有术野较广的特点[2],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影响整体疗效,随着鼻内镜在五官手术中的广泛应用,鼻内镜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在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方面有一定进展,报道如下。1 资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期2018-03-23

  • 老年牙源性口腔炎的治疗及预防保健
    收治的40例老年牙源性口腔炎患者进行研究,探讨老年牙源性口腔炎的治疗及预防保健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3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40例老年牙源性口腔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 16 例,年龄 60~82岁,平均年龄(67.5±5.9)岁。 排除其他因素干扰,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0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6.9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8期2018-01-22

  • 老年牙源性口腔炎的治疗及预防保健
    的愈演愈烈,老年牙源性口腔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牙源性口腔炎的治疗以及预防保健工作,显得更加的势在必行。老年人群体的口腔健康,与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老年人,年老体弱,免疫功能大幅度下降,采取预防保健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年牙源性口腔炎患者的病痛,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康健[1]。该文主要针对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接受治疗的108例老年牙源性口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7期2018-01-17

  • 自体吸引术辅助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效果观察
    窗减压术治疗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效果观察栾可峰1,范欣2,胡温庭1,孙学辉2,刘航1,董建霞1(1潍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山东潍坊 261053;2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目的观察自体吸引术辅助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效果。方法36例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与对照组(19例)。对照组接受开窗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自体吸引术辅助开窗减压术治疗;采用锥形束CT方法检查两组术后第3、6、9个月囊肿体积及面积,计算其减少量。结果与对照

    山东医药 2017年38期2017-11-14

  • 肉芽肿性唇炎与牙源性感染病灶的关系
    33 例患者均有牙源性感染病灶,不同病灶所占比例见表 1。每例患者均先处理病灶牙。唇部病损范围小、病程短者,一般去除病灶后2~4 周肿胀基本消退;其他患者在处理病灶牙后2~8 周也能显示明显疗效(图 1)。表 1 33 例GC患者不同牙源性感染病灶所占比例2 讨 论GC病因不清,但至少在一些病例中牙源性感染病灶可诱发GC[1]。本研究33 例患者均存在牙源性感染病灶,其中27 例(81.8%)合并慢性根尖周炎。经拔除或治疗患牙后,唇部肿胀明显减轻,GC常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7年4期2017-11-11

  • 牙源性下颌皮肤瘘四例误诊分析
    蓉)·临床经验·牙源性下颌皮肤瘘四例误诊分析付思祺 阳沙沙 李蓉 张桂英 陆前进410011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性病科(付思祺、张桂英、陆前进),口腔科(阳沙沙、李蓉)下颌部皮肤瘘管的原因中牙源性占多数,慢性根尖周炎(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CAP)是最主要的因素。尖周脓肿可穿过牙槽骨及黏膜形成牙龈窦道,或穿通皮肤形成皮肤窦道,表现为皮肤肿物伴破溃,大多患者牙齿症状不明显[1],患者常就诊于皮肤科,容易误诊为表皮样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7年2期2017-11-02

  • 误诊为牙源性疼痛的三叉神经痛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附24例分析)
    0053)误诊为牙源性疼痛的三叉神经痛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附24例分析)齐猛,蒋丽丹,孙澎,唐路,梁建涛,郭宏川(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100053)目的探讨误诊为牙源性疼痛的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点,并总结鉴别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24例误诊为牙源性疼痛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11例、女13例,年龄41~78岁(56.8±8.8)岁。疼痛累及三叉神经第Ⅱ支分布区者5例,第Ⅱ、Ⅲ支分布区者19例。均曾就诊于口腔科或口腔诊所并

    山东医药 2017年35期2017-04-04

  • 老年牙源性口腔炎的治疗及预防保健
    收治的84例老年牙源性口腔炎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旨在分析老年牙源性口腔炎临床治疗效果,总结老年牙源性口腔炎预防保健措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次研究所取的84例基本临床资料齐全完整的老年牙源性口腔炎患者均在2010年3月—2017年3月先后就诊。笔者结合该次研究课题设计对照组试验,遵循随机分组原则给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分42例。观察组患者性别构成情况为24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分布范围在 58~74 岁,平均年龄(63.7±5.1)岁;病程最短的为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24期2017-03-06

  • 牙源性透明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
    ,张西伟,刘中冲牙源性透明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钱学江,张磊华*,刘兆芹,张西伟,刘中冲牙源性透明细胞癌;影像诊断;介入治疗牙源性透明细胞癌 (clear cell odontogenic carcinoma,CCOC)是一种十分少见的牙源性恶性肿瘤,2005年WHO牙源性肿瘤新分型认为,该病是以透明细胞为主的上皮性肿瘤,是一种以空泡状或透明细胞岛和团块为特点的牙源性恶性肿瘤。迄今为止,关于该病的报告约75例[1]。笔者搜集了1例牙源性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及影像资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12期2017-01-06

  • 牙源性颌骨囊性变的影像学评价
    450000)牙源性颌骨囊性变的影像学评价徐力(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牙源性颌骨囊性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8例牙源性颌骨囊性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评价术前影像学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48例牙源性囊性病变中,单纯牙源性囊肿31例,占64.52%,影像学表现为低密度影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牙根一般正常;单囊性牙源性角化囊肿12例,占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7期2016-03-09

  •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恶变1例
    京 100853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stic odontogenic tumor,KCOT)是一种常见的颌骨牙源性囊性病损,其传统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keratocyst,OKC)”,因其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和组织学表现,具有较高的增殖潜能、特殊的生长方式和术后容易复发等特点,2005年WHO肿瘤新分类[1]中将其归为良性牙源性肿瘤。临床上KCOT复发较常见,而恶变少见。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近来收治1例由KCOT恶变为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6期2015-12-16

  • 颌骨囊肿袋形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35例
    骨囊肿袋形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选取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来治疗的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70例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我院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来治疗的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70例进行研究,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 (38.59±10.54)岁。70例患者中包括单囊型颌骨囊肿44例、多囊型颌骨囊肿26例。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年36期2015-12-01

  • 面部牙源性皮瘘10例误诊分析
    冯雨苗文 术面部牙源性皮瘘10例误诊分析陈朝潮1曹智辉2吴丽娟1孙 澜1华 纲1冯雨苗1文 术1牙源性皮瘘临床少见,是牙齿慢性根尖周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患者没有明显的牙痛等症状,发生皮瘘后往往就诊于皮肤科,而皮肤科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往往把牙瘘误诊为炎性肉芽肿、皮脂腺囊肿、皮肤肿瘤等疾病,甚至给以激光、手术等错误的治疗,贻误患者病情,引起医疗纠纷。本文就我科10例误诊、误治的牙源性皮瘘病例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10例患者均为2010年1月至2013年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10期2015-10-31

  • TGF-β对鼠牙源性间充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出生后4 d大鼠牙源性间充质细胞离体培养并从时间效应上探讨TGF-β对其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旨在探讨TGF-β对牙齿发育的调控作用模式。2 材料与方法2.1 动物、试剂、仪器4~5 d SD大乳鼠,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胰蛋白酶,MTT,TGF-β,ALP检测试剂盒,Triton-100,CO2孵箱,体视显微镜,倒置显微镜,酶联免疫检测仪。2.2 细胞培养出生后4 d SD大鼠,分离上、下颌骨,取第一、二磨牙牙胚,DMEM液漂洗三遍,剪成糜状,置于含10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5年1期2015-10-18

  • 牙本质生成性影细胞瘤CT表现一例报道
    具有局部侵袭性的牙源性肿瘤,因其具有侵袭性、易复发性的特点,手术治疗常需要扩大切除[1],尤其是影像学显示边界不清时。影像学可以在术前确定病变的范围、大小、内部特征及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术前对该病变的正确诊断,对合理治疗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我院近期遇到一例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41岁,因左侧面颊部无痛性肿物四年并渐进性增大就诊。患者四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面部肿物,约“红枣”大小,无疼痛及红肿,生长缓慢,曾口服抗炎药治疗无效,后肿物逐渐长大。查体:两侧面部

    罕少疾病杂志 2015年6期2015-06-22

  • 畸形中央尖致牙源性上颌窦炎1例
    道·畸形中央尖致牙源性上颌窦炎1例孙莲莲1, 李长春1, 刘 海2(天津 300450: 1.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口腔科;2. 天津市塘沽区口腔医院)畸形中央尖; 牙源性; 上颌窦炎畸形中央尖为牙齿发育异常的一种,多见于下颌前磨牙,偶见于上颌前磨牙,常为对称性发生。畸形中央尖可无临床症状,如折断后牙髓暴露可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等,从而影响牙根正常发育。牙源性上颌窦炎常继发于上颌牙周疾病、外伤、上颌骨病变,而由畸形中央尖根尖感染所致牙源性上颌窦炎的报道国内外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5年11期2015-05-05

  • 牙源性颌骨囊肿40例的治疗体会
    县人民医院口腔科牙源性颌骨囊肿40例的治疗体会何英 734100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人民医院口腔科目的:探讨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收治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40例,根据囊肿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术式。结果:经过病例诊断确诊为根端囊肿10例,牙源性角化囊肿13例,牙囊肿17例。采用囊肿刮治术26例,采用开窗引流术12例,采用颌骨节段性切除术2例,所有患者术后愈合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手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效果显著,应根据囊肿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术式。牙源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19期2015-01-27

  • 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的效果研究
    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的效果研究王振祥目的研究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牙源性上颌窦炎52例,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成两组。26例入组对照组,施以传统手术;余26例入组研究组,施以鼻内镜微创手术,组间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日短,随访疗效较好,并发症率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需引起重视。牙源性上颌窦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31期2015-01-27

  • 牙源性鼻面颊部病变的临床特点
    蔡雪倩方平牙源性鼻面颊部病变的临床特点蔡雪倩1方平1目的探讨牙源性感染导致鼻面颊部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5例由牙源性感染导致鼻面颊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记录及病理报告。结果鼻面颊部肿物伴或不伴囊肿形成的患者,要了解有无龋齿、牙齿发育畸形及根尖感染的病史,给予口腔全景片及鼻窦CT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确诊为牙源性囊肿后行手术治疗的同时根治患牙,给予根管治疗或拔除患牙。结论以鼻面颊部肿物就诊的患者,因充分考虑到牙源性因素。牙源性感染;鼻面颊部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5年1期2015-01-07

  • 鼻旁牙源性皮瘘一例
    ·病例报告·鼻旁牙源性皮瘘一例王松挺患者女,64岁。因左鼻旁肿块伴间歇性流脓2年来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左鼻翼旁出现一绿豆大小皮肤硬结,无明显自觉症状,肿块逐渐增大,反复出现自行破溃、流脓、结痂。曾在多家医院反复诊治,一直未愈合。半年前在外院行肿块切除,术后2周复发。否认有牙痛史(自述全口义齿),否认有外伤史,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及类似疾病史。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牙齿X线片:左上尖牙根尖阴影,骨质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4年7期2014-12-11

  • 牙源性透明细胞癌1例
    130021)牙源性透明细胞瘤(CCOT)是罕见的颌骨肿瘤,曾被认为是良性肿瘤。有关CCOT的报道较少,显示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易复发,并可发生局部或远处转移〔1〕。本文报道1例CCOT,以提高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1 病历摘要患者,女,53岁,汉族。左上颌牙囊摘除术后13年,发现左上腭部肿物3个月,肿物穿刺检查回报为炎症,抗感染治疗未见好转,遂来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就诊。检查显示:左上颌前磨牙及磨牙缺失,左侧上颌结节对应的腭黏膜处可见2.0 cm×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期2014-09-12

  • 牙源性上颌窦炎漏诊分析
    大成·临床研究·牙源性上颌窦炎漏诊分析浦江 徐文瑞 高宝霞 赵宾 张大成牙源性上颌窦炎;漏诊约有10%左右的上颌窦炎为牙源性,临床上关于牙源性上颌窦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容易漏诊。尤其在病史不确切,病源牙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更加容易诊断为鼻腔源性上颌窦炎。这就使得在治疗中,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及经济负担。本组通过对45例漏诊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早期漏诊原因。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唐山市中医医院2009年9月至2011

    河北医药 2014年2期2014-08-30

  • 牙源性颌面瘘诊治的临床分析
    137000)牙源性颌面瘘诊治的临床分析王垠宇(吉林省白城市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牙源性颌面瘘;诊治牙源性皮瘘常发生于颌面部,牙齿出现龋坏、外伤或其他原因尽可出现感染,若治疗不及时,髓腔、根管中炎性牙髓、坏疽牙髓、细菌和脓液等可作为感染源,经根尖孔到达牙槽、颌骨及其周围组织,致使口腔颌面部受到感染。此时,外观常呈突起的肉芽组织包块,没有明显痛感或不适,破溃后常有少量脓血溢出。因无明显的牙病症状,易被误诊为皮脂腺囊肿、疖等其他疾病。虽经脓肿切开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8期2014-01-25

  • 15例牙源性腺样瘤的临床研究
    4000)15例牙源性腺样瘤的临床研究林阿平1唐春梅2(1 辽宁省丹东凤城市中心医院,辽宁 丹东 118100;2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总医院镶复科,辽宁 盘锦 124000)目的 分析牙源性腺样瘤临床现象。方法 对自1998年以来在我院确诊为牙源性腺样瘤的15例患者临床现象、病理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临床现象早期类含牙囊肿,X线表现有明显特点。结论 牙源性腺样瘤(AOT)在临床现象、病理特征和治疗效果等方面都有独有的特点,属于良性肿瘤,单纯刮治,效果很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6期2013-01-25

  • 上颌骨牙源性囊肿的CT诊断价值
    ,发生于上颌骨的牙源性囊肿多突入上颌窦腔内,引起颌面部结构相应的改变。由于颌面部重叠多,X线平片难于显示颌面骨病变的全貌,CT扫描无结构重叠,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从而为本病的定位、定性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1-3]。本文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发生于上颌骨的牙源性囊肿,探讨CT诊断上颌骨牙源性囊肿的价值。1 材料和方法1.1 资料17例患者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约33岁。发生于右侧上颌骨7例,左侧10例。病程2个

    中国医疗设备 2012年12期2012-11-27

  • 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临床分析
    471003)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临床上发生率比较低,其病情危重,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为了能够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我们对我院近年来发生的8例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进行总结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4.6岁。冠周炎3例,根尖脓肿2例,齿槽脓肿,义齿修复后引起感染1例。1.2 临床表现及菌培养早期表现为张口受

    中外医疗 2010年21期2010-02-10

  • 牙源性颌面部皮瘘3例
    久不愈,应该考虑牙源性面颌部皮瘘的可能。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3例颌面部皮瘘,均有误诊病史,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9岁~18岁。皮肤病损在颏部1例、左颌下2例(图1)。病灶直径:1.0cm~1.5cm。均无明显诱因,于上述部位先出现痛性肿块,被诊断为“粉瘤”1例,“脓肿”2例。3例施行切除缝合术后病情反复,病程4月~4年。曾经多家医院,多科(皮肤科、骨科、整形外科、颌面外科)治疗。我们接诊时根据病史和病变部位分析,并仔细检查了病人,

    中国美容医学 1999年3期199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