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

  • 汶川8.0级地震前邻区远程动态触发小震活动异常特征研究
    地震的发震断裂龙门山断裂带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10日期间区域小震记录资料,分析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小震活动受远程动态触发的异常活动特征,通过对各时间尺度和小震震级下限进行逐步分析计算,经过对比分析,筛选出最适宜的地震活动性参数。1 研究区域与背景汶川8.0级地震发生在南北地震带的龙门山断裂带上,致使龙门山断裂带成为了近年来重点关注的区域之一。本文选取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29°~34°N,100°~110°E)作为研究区域。龙门山断裂带地处青藏高原东部

    地震工程学报 2023年1期2023-02-13

  • 四川龙门山镇 大山里的“天外飞碟”
    空,憧憬未来。龙门山作为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的天然界线,其地理位置非常独特。两大板块的交织碰撞,形成著名的龙门山断裂带。沿断裂带,在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形成一条巨大的地缝。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龙门山以西地壳厚度为60-70km,以东则急剧减少到50km以下,巨大的地势落差造就了许多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使龙门山坐拥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龙门山国家级地质公园、龙门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熊猫国家公园等5张国家级生态名片。而龙门山镇便位于神

    优雅 2022年10期2022-10-10

  • 龙门山断裂带的贝尼奥夫应变分析
    动状态的描述,龙门山地区的构造运动及滑动速率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Densemore等[1]认为龙门山断裂带在全新世的滑动率在0.5 mm/a之下。基于GPS的观测结果,一些学者也给出了略有差异的结果,King等[2]在1997年指出龙门山断裂带的缩短速率在0~5 mm/a;2000年Holt等[3]认为是在1~5 mm/a,2004年张培震等[4]认为是在(4.0±2.0) mm/a。上述研究都是在较大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的平均结果,已经发表的小尺

    地震工程学报 2022年4期2022-08-25

  • 龙门山南段二叠系—下三叠统的古地磁研究
    2018)。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位于华南块体的西北缘,且处于青藏高原东缘,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和新生代两期重要的构造运动(Burchfiel et al., 1995; Jia et al.,2006),是构造活动非常活跃的区域。在晚三叠世,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形成了南北分段差异化的构造特征(Jia et al., 2006;Li et al., 2010, 2012)。沿走向,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在地形地貌、构造变形、构造演化、前陆盆地和构造活动性等方面存

    高校地质学报 2022年1期2022-04-13

  • 基于重力异常正则化位场下延的龙门山推覆构造探究
    者的研究方向。龙门山断裂带在我国典型地质构造中具有标志性,对龙门山断裂带的研究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最早在1914年我国的地质工作者就已经对龙门山开展研究工作。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著有《秦岭山及四川之地质研究》、《四川西康地质志》等研究报告及40余幅地质图。这些都奠定了龙门山地质研究工作的基础。罗志立[10]以龙门山冲断带为例,提出了中国型(C型)断裂带的概念;刘树根等[11]对龙门山冲断带中北段结构进行了研究;罗志立等[12]对龙门山断裂带俯冲成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1年5期2021-10-16

  • 川西-龙门山盆山系统走向差异演化的变形、隆升和沉积记录及关键构造变革期讨论
    610059)龙门山冲断带及其东侧的川西前陆盆地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滨西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转换部位,涉及印支期中国大陆主体拼合和喜马拉雅期青藏高原隆升两大构造事件,对于中国(南方)大陆形成和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17];特别是2008年“5·12”汶川Ms 8.0级地震的发生[18-20],更使其新生代构造成为地学界瞩目的关键科学问题[21-26]。同时,龙门山冲断带和川西前陆盆地作为中国中西部陆内盆山系统的典型代表[27]和重要的天然气产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6-14

  • 洛阳牡丹甲天下
    阳传统八大景:龙门山色、马寺钟声、平泉朝游、洛浦秋风、铜驼暮雨、邙山晚眺、天津晓月、金谷春晴。2洛阳传统八大景:龙门山色、马寺钟声、平泉朝游、洛浦秋风、铜驼暮雨、邙山晚眺、天津晓月、金谷春晴。3洛阳传统八大景:龙门山色、马寺钟声、平泉朝游、洛浦秋风、铜驼暮雨、邙山晚眺、天津晓月、金谷春晴。4洛阳传统八大景:龙门山色、马寺钟声、平泉朝游、洛浦秋风、铜驼暮雨、邙山晚眺、天津晓月、金谷春晴。5洛阳传统八大景:龙门山色、马寺钟声、平泉朝游、洛浦秋风、铜驼暮雨、邙山

    旅游 2020年4期2020-06-11

  • “登龙门”和“跳龙门”是一回事吗
    水流到这里便被龙门山挡住,在山南积聚出一个大湖。这时黄河中生有一群鲤鱼,它们听说龙门山的另一面风景非常美丽,就想去看一看,于是便沿着黄河支流洛河游进伊水,但到龙门山前却被挡住。鲤鱼们商议跳过龙门山,其中一条大红鲤鱼特别勇敢,自告奋勇第一个跳。它使出全身力气纵身一跃,到了半空中,置身于空中的云雨之间。它奋力前移,途中还被天火烧了尾巴。它历尽艰难,最终越过了龙门山,落在了山南的湖中。一落入湖中,它便化为一条龙。它的伙伴们看到这个情形都吓坏了,不敢再去跳。这时龙

    人才资源开发 2019年15期2019-12-22

  • 川西地区龙门山前带侏罗系物源与沉积体系演化
    多口钻井揭示,龙门山前带侏罗系具有良好油气显示,是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2017年勘探重点突破区带,对龙门山前带侏罗系进行整体评价是十分有必要的,物源和沉积体系展布研究是开展后续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然而,由于该区靠近龙门山前带,物源与沉积体系展布复杂,制约了下一步勘探。因此,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借鉴川西坳陷内部较为成熟的勘探实践经验,开展龙门山前带侏罗系物源与沉积体系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对前陆盆地山前带物源与沉积体系开展了大量研究,如库车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年2期2019-02-21

  • 汶川8.0级地震前GPS与跨断层资料反映的运动与变形演化特征
    体交界的NE向龙门山断裂带上,地震基本为沿着断裂带的NE向单侧破裂。汶川地震是有历史记载以来首例发生在大陆内部低滑动速率断裂上的高角度逆冲型8级强震,其孕育机制和发生机理与其他特大逆冲型地震可能是不同的(张培震等,2009),而要认识汶川地震的孕育过程,仅研究其发震断裂——龙门山断裂带是不够的,巨大地震孕育过程涉及更大的时空尺度,因此需要对与发震断裂相关、相邻的地质构造单元在震前不同时段、不同尺度的运动与变形状态进行观测和研究,才能获得完整、可靠的信息(中

    中国地震 2018年3期2018-10-22

  • 汶川地震驱动的剥蚀作用及对龙门山地貌演化的影响
    物被快速搬运出龙门山的情况下,汶川地震实际上导致了龙门山体积的“亏损”,即汶川地震并不会造成龙门山地貌的升高,反而会导致地貌的降低[14]。这一认识在地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并开展了大量后续的调查和研究工作,获得了许多关于地貌演化方面的有意义的认识[16-25]。本文将在分析汶川地震同震滑坡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对构造、地貌、降水等方面资料,分析汶川地震剥蚀作用对龙门山地区地貌演化的影响。1 区域地质概况龙门山冲断带北起广元南至天全,长约500 km,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6-04

  • 川西龙门山前陆盆地晚新生代沉积记录与构造响应
    6826)川西龙门山前陆盆地晚新生代沉积记录与构造响应白毛伟, 谢小平, 陈芝聪(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日照276826)龙门山前陆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夹于龙门山推覆造山带与龙泉山褶断带之间。自4.6 Ma以来,逆冲推覆构造运动使龙门山造山带强烈隆升,古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使盆地沉积了1套巨厚的半固结—松散堆积物。通过对沉积特征和沉积结构的综合研究,认为龙门山前陆盆地是由自东向西的深部多级俯冲潜滑而引起的浅部由西向东的多层次推覆作用形成的,其晚新生代逆

    地质学刊 2016年4期2017-01-06

  • 龙门山北段泥盆系海口组砂岩储层特征
    00083)龙门山北段泥盆系海口组砂岩储层特征邹涛1, 郑荣才1, 曹宏2, 王昌勇1(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摘要]以四川盆地江油二郎庙地区中泥盆统海口组砂岩为研究对象, 以储层综合评价为目的。在实测剖面和详细观察的基础上, 运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孔渗分析及X 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 按照主要储集空间类型进行分类讨论,研究矿物组分、粒度以及成岩作用和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4-20

  • 龙门山中段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的晚新生代垂向活动性差异及其构造意义
    地4000m的龙门山(图1),沿着龙门山发育了多条NE走向的逆断层,统称为龙门山推覆构造带.2008年汶川Mw7.9地震证实了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具有巨大的活动性,并且使龙门山地区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焦点之一(Hubbard and Shaw,2009;Xu et al.,2009).针对汶川地震断裂活动特征以及龙门山造山机制的研究,研究者重新开始对龙门山的隆升机制进行争论,观点主要分为两种:(1)地壳缩短造成龙门山的隆升(Hubbard and Shaw,20

    地球物理学报 2015年1期2015-12-12

  • 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构造变形的黏弹性模拟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联性探讨
    200433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构造变形的黏弹性模拟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联性探讨陈棋福1, 华诚2*, 李乐3, 程晋4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2 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上海 200433 3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6 4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上海 200433根据龙门山断裂带地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建立该地区的有限元模型,同时考虑地下深处的

    地球物理学报 2015年11期2015-06-06

  • 龙门山色概述
    张路伟 李英武龙门山色的含义龙门山色是历史上对龙门周围生态环境美好的精辟概述,被称为洛阳八大景观之首,是龙门景区的一个历史品牌。具体而言,是对龙门周围以东西两山夹伊河的时空概述,对其地形、地貌、温泉、山水、植被、文物、文化、寺庙、建筑等包含在其中的一个准确表达。其中以地形、生态、石刻雕像为主,内容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述。龙门山色有三个品牌:生态品牌、景观品牌、历史品牌或者说是山水品牌。有五个概念:一是时空概念,二是以生态为主的综合概念,三是历史文化概念。龙门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8期2015-05-30

  • 龙门山色概述
    张路伟 李英武龙门山色概述文|张路伟 李英武龙门山色的含义龙门山色是历史上对龙门周围生态环境美好的精辟概述,被称为洛阳八大景观之首,是龙门景区的一个历史品牌。具体而言,是对龙门周围以东西两山夹伊河的时空概述,对其地形、地貌、温泉、山水、植被、文物、文化、寺庙、建筑等包含在其中的一个准确表达。其中以地形、生态、石刻雕像为主,内容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述。龙门山色有三个品牌:生态品牌、景观品牌、历史品牌或者说是山水品牌。有五个概念:一是时空概念,二是以生态为主的综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31期2015-04-27

  • 汶川地震以来龙门山断裂带地震矩张量时空演化特征
    。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上发生了数百个ML≥4.0的余震。2013年4月20日,在龙门山断裂带西南端的雅安芦山再次发生了7.0级强震。芦山主震发生后,又发生超过50次(ML≥4.0)的余震。龙门山断裂带上汶川地震序列和芦山地震序列,为我们了解龙门山断裂应力演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通过分析汶川和芦山地震序列的地震矩张量解,分析断裂带构造应力随时间和空间的演化,将有助于深入认识该区域内不同块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地震孕育、发生的基本规律。本文以地震矩张量为分析手段

    地震科学进展 2015年1期2015-03-28

  • 岩性差异对岷江龙门山河段剖面样式的影响
    断裂所夹持的后龙门山地区和北川—映秀断裂与彭县—灌县断裂所夹持的前龙门山地区。流经龙门山地区的岷江河段(玉龙—都江堰以东河段),河床基底及河谷两侧谷坡岩性构成复杂,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岩性对岷江龙门山河段剖面样式的控制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探讨该区域水系演化模式对岩性差异的响应机制。1 河床基底岩性特征总体来看,岷江上游水系展布于松潘—甘孜褶皱带(河源—玉龙河段)和龙门山断裂带(玉龙—都江堰以东河段)两个构造单元之上。河源—玉龙河段河床基底岩性较为单一,主要为中

    四川地质学报 2014年2期2014-05-03

  • 龙门山旅游区,成都,四川,中国
    te Ltd.龙门山旅游区,成都,四川,中国Longmen Mountain Tourism Area, Chengdu, Sichuan, China, 2012景观设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Landscape Design: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t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世界建筑 2014年2期2014-02-18

  • 低温热年代学数据对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南段新生代构造活动的约束
    1020 引言龙门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地形陡变地带,剥蚀作用强烈,是研究青藏高原生长过程及生长机制的重点区域之一。许多学者对龙门山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低温热年代学研究(Arne et al.,1997;Xu et al.,2000;Kirby et al.,2002;Richardson et al.,2008),尤其是在 2008 年汶川地震之后(Godard et al.,2009;Li et al.,2012;Wang et al.,2012;谭锡斌,

    地震地质 2013年3期2013-12-12

  • 龙门山断裂带晚新生代以来分段活动的地形地貌表现
    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自古生代以来就具有走向分段性,这种分段性在基底性质及展布、地层发育及演化历史、变形特征、沉降与隆升特征和活动构造等多个方面均表现为沿走向南、中、北三段式构造格局[1-3]。古地震分析[4]、历史与现代地震资料[5]、GPS 速度场[6],以及汶川地震的震源传播过程[7]、中小震震源机制解等[8]表明,地表破裂带位移分布[9]均从不同的时间尺度说明龙门山断裂带活动的分段性持续至今。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缘进入最新构造变动阶段,然而

    自然资源遥感 2013年4期2013-09-26

  • 区域重力调查在雅安地区划分断裂构造中的应用
    青藏高原东侧,龙门山构造带南段;龙门山北起广元、白水地区,南接天全、泸定一带,连绵500余千米,宽约30~50千米;龙门山巍峨壮丽,峰峦叠翠,雄踞于四川盆地西北缘,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地形上构成东西地貌的分野,是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带。该构造带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叠瓦状冲断带构成,具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特征,自西向东发育汶川—茂汶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彭灌—安县断裂和大邑断裂(龙门山山前隐伏断裂)。其中汶川—茂汶断裂是龙门山构造带西北侧的边界断裂,分割了川

    河南科技 2013年7期2013-08-13

  • 晚三叠世以来龙门山的隆升—剥蚀过程研究 ——来自前陆盆地沉积通量的证据
    出晚三叠世以来龙门山前陆盆地各构造层序的残留地层等厚图,计算出6个构造层序地层的沉积总量、沉积通量。沉积通量分别为:300.2g /(m2·ka) 、66.5 g /(m2·ka) 、71.7 g /(m2·ka) 、38.5 g /(m2·ka) 、113.0 g /(m2·ka) 、1204.6 g /(m2·ka)。利用物质平衡法将各阶段沉积物回剥至物源区,计算各阶段物源区剥蚀速率分别为:167.3 mm/ka、22.5 mm/ka、22.9 mm/

    地质论评 2013年4期2013-04-13

  • 地震浅议(下)
    里氏8.0级由龙门山断裂活动造成。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地震,里氏7.0级,由龙门山断裂活动造成。2) 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位于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广元市和都江堰市之间,东北—西南走向,绵延200多公里,海拔1000—1500米,最高峰2345米,该地区古生界地质现象发育,地质厚度大,呈现地球上古老地质的演变过程。龙门山断裂自东北—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沿断裂带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绵延500公里,宽达70公里。龙门山断裂带有3条大

    上海质量 2013年6期2013-04-10

  • 龙门山地区类似2008年汶川大地震滑坡物质河流卸载时间的定量估算
    川地震的强震在龙门山并没有产生造山的作用.另外,Ouimet[11]认为强震触发的滑坡增加了龙门山地区千年尺度的侵蚀速率.但是这些研究缺少对地震滑坡物质的河流卸载时间的估算,而估算地震滑坡物质的河流卸载时间将有助于对青藏高原东缘大地震、滑坡侵蚀和地貌演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岷江为流经龙门山地区流量最大的河流,2008年汶川地震沿岷江干流两岸诱发了大量滑坡(图1),这为研究地震滑坡物质河流卸载提供了良好机会.因此,岷江流域是研究地震活动与地形地貌演化关系的一个理

    地球物理学报 2013年5期2013-04-06

  • 汶川MS8.0地震前后龙门山断裂周边地壳形变特征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8.0地震前后龙门山断裂周边地壳形变特征及地震危险性分析陈为涛(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的汶川MS8.0大地震,使中国大陆遭受了自1976年唐山MS7.8地震以来最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统计结果显示,死亡或失踪人数近9万,直接经济损失达9 000亿人民币。根据震后的重新定位,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103.352°N,30.961°E,震源深度约为16 km。震源机制以逆冲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地

    地震科学进展 2013年11期2013-03-26

  • 龙门山前缘的芦山地震与逆冲-滑脱褶皱作用
    100037)龙门山冲断带是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间的一个线性的、非对称的边缘山脉,北起广元,南至天全,长约500km,宽约30km,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从西向东发育茂汶断裂、北川断裂带和彭灌断裂,活动性强,具有明显的地震风险性[1-4]。它现今的构造地貌形态就是地震构造作用驱动的隆升过程与表面过程驱动的剥蚀过程之间持续不断竞争的结果。龙门山与山前地区的高差>4km,显示了龙门山是青藏高原边缘山脉中的陡度变化最大的边缘山脉[3-5]。龙门山及邻区的均衡重力异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1-04

  • 汶川MS8.0地震动力学背景的数值模拟实验
    .0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地球物理研究者利用多种方法对此次地震的动力学成因及过程进行了研究,本文从研究断层错动行为的角度出发来探索影响汶川地震断层初始破裂及破裂的传播过程的动力学因素。本文基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结果,以及高精度的地形数据、大地热流测量数据,建立以龙门山断裂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有b限)元模型;该模型在上地壳遵从库伦摩擦的本构关系,在下地壳遵从位错蠕变的本构关系,在地壳底部以全球地幔对流模型施加一个拖曳力。在确定模拟的有限元模型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6期2012-12-22

  •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段山前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证据
    450002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段山前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证据任俊杰1,2,徐锡伟1*,孙鑫喆1,谭锡斌1,李 康1,康文君1,刘保金3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国家活动断层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2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3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450002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中段山前断裂的存在和最新活动时代一直是个争论的问题.石油地震探测资料和浅层地震剖面揭示该断裂的存在,并断错了第

    地球物理学报 2012年6期2012-12-15

  • 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密度结构
    434023)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密度结构唐新功 尤双双 胡文宝 严良俊(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 434023)研究龙门山及邻区地壳密度结构对于认识该地区地震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龙门山及邻区(100°~105°E,28°~33°N)的布格重力异常资料,选取了跨越龙门山断裂带的6条重力测线,在深地震测深资料约束下,使用Geosoft软件分别反演出了龙门山地区地下的沉积层、康拉德界面和莫霍面的深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

    地震地质 2012年1期2012-12-06

  • 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时空分布规律探讨
    200092)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时空分布规律探讨唐新功,胡文宝 陈 立(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 荆州 434023)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 200092)利用公元前780年至2009年的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数据资料,系统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历史和现今地震的重复和迁移规律,并以1900年为界,讨论了该地区在历史和现代地震活动上的特征,总结了该断裂带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了在长时间尺度下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时空分布的地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16期2012-11-21

  • 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活动特征
    作为发震构造的龙门山断裂带,地震错动显著、地表破裂长,断裂带运动特征地震后发生明显的改变。GPS监测能提供高精度、大范围和实时的地壳运动定量数据,使得在短时间内获取现代地壳运动形变成为可能[1,2]。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在龙门山断裂带的GPS监测起始于1991年,地震前进行了多期观测,积累了丰富的观测数据。汶川地震后,借助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壳形变GPS监测”项目,在龙门山断裂带增设了GPS监测站,龙门山断裂带的监测由断裂带细化到分段及次级断裂。通过对2009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2年4期2012-11-02

  • 中小地震应变能密度等值图像在龙门山地震带边界调整中的应用
    项重要的工作。龙门山地震带平于南北地震带中部,地震活动相当强烈。目前编制的五代图,根据最新研究的资料,对龙门山地震带与长江中游地震带、巴颜喀拉山地震带东南边界以及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的边界做了相应改动,将成都盆地、龙日坝断裂划归龙门山地震带,将日月山断裂划归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在历次地震区、带划分的地震活动性依据中,较少考虑使用现代中小地震资料,考虑其定量分析的图像特征。本文在龙门山地震带及邻区1970年以来的中小地震目录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空时时隔划分网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6期2012-10-29

  • 龙门山中段及其临近地区上地壳细结构 ——人工地震测深结果
    潘-甘孜地块、龙门山中段及四川盆地的遂宁-阿坝人工地震测深剖面数字地震记录资料,用波前成像方法对高信噪比的Pg、Sg波走时数据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处理,得到了该区域上地壳P、S波速度细结构特征及泊松比分布(如图所示)。结果表明:整体上龙门山山前隐伏断裂为一条明显的地质构造分界拟,东西两侧的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上地壳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其西侧的松潘-甘孜地块及龙门山中段,地震波速度较高、泊松比较低,P、S波速度及泊松比平表现为强烈的横向非平匀性,反映了青藏高原东缘强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6期2012-10-29

  • 对汶川8·0级地震前后震源的重新定位
    po2000;龙门山断裂带;汶川地震;非均匀速度模型;重新定位0 前言汶川地震发生在四川龙门山逆冲推覆断裂带上,该断裂带位于松潘~甘孜地块和扬子地块的结合部,并于岷山隆起共同构成了青藏高原东部边界的中北段,是中国中西部结合带的北东向宏观构造带。该地带地震后频繁的自然灾害严重,一直是众多地震学者研究关注的地带。国内很多学者对该区域进行了研究,如朱介寿[2]等对汶川地震的岩石圈深部结构与动力学背景研究,得出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在中央断裂带上,并引起长约300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2年3期2012-09-18

  • 利用接收函数反演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深部结构
    地壳构造学等。龙门山地区的深部结构,自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作为计划的一部分,又以其独特而又复杂的地质地貌及构造演化特性,吸引了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是扬子地台和青藏高原的地貌分界,同时又是南北向地球物理阶梯带。龙门山推覆体形成根源主要来自深部(下地壳至上地幔)的物质流或深大断裂的推覆作用,还是属于仅限于地壳上部的薄皮构造;其深部结构如何?本文利用的远震波形数据来源于垂直于龙门山断裂带的被动源地震剖面上所布设的流动台和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7-31

  • 龙门山重力滑脱作用形成挤压性构造的物理模拟实验
    以来至第四纪,龙门山前陆盆地形成的构造动力学机制应为多期次的上冲推覆作用。在此背景下,在前陆盆地冲断带前缘,形成了一系列的挤压性构造,其中包括断层传播褶皱、倒转褶皱以及断层转折褶皱等[1](图1)。在20世纪90年代,有研究者在龙门山构造带中的冲断带的勘探研究中发现,在盆地深部壳幔的位置,存在标志断裂系统的高阻值域。该高阻值域深度涉及地表下20~100km;在剖面上,呈现为上半部倾向NW,下半部倾向为SE[2](图2)。根据多期次上冲推覆的盆地形成模式,该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7-06

  • 用非均匀速度模型对汶川8.0级地震余震重新定位
    扬子地块交界的龙门山断裂带上发生了汶川8.0级地震[1]。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对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和地震活动性做了大量的研究[1-27]。其 中,张 培 震[2]、徐 锡 伟[3]和 李 勇[4]等讨论了汶川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楼海[5]、徐朝繁[6]研究了汶川地震的深部构造环境;王卫民[7]等研究了该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朱艾斓[8]、黄缓[9]和刘巧霞[10]等人用双差法对该地震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滕吉文[11]、雷建设[12]等人研究了汶川地震岩石圈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7-06

  • 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及邻近区域的震间形变与发震机理
    0224利用跨龙门山后山和前山断裂的短水准监测资料、龙门山区域GPS和水准测量资料,结合龙门山及邻近区域的地震构造、以及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的中小地震活动等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汶川地震前横跨龙门山断裂带的震间(震前)地壳形变特征,探讨引起发震断裂近场和远场形变的构造活动与动力学模式,并由此认识汶川地震的孕育与成因机制,以及该地震破裂的发生机理。主要结果表明:(1)跨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后山和前山断裂的近场短水准观测显示:在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龙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6期2012-04-02

  •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南西段地震危险性分析
    北地震带中段的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该地震破裂自初始破裂点开始,沿龙门山断裂带中央及前山断裂呈NE向单侧扩展;龙门山断裂带南西段在本次地震中并未参与活动。汶川地震后,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汶川8.0级地震的发生导致周边断层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部分断层库仑应力增强,而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正处于上述库仑应力增强区内,因此,也成为有利于后续强震发生的区域之一。而自有历史强震记载以来,龙门山断裂带南西段仅有两次6级以上地震记录,即1327年9月天全M≥6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6期2012-04-02

  • 沿龙门山构造带走向上地形发育差异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东缘地貌演化的启示
    沿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构造带内部的中央及前山断裂发生了MS8.0级强烈地震,两条同震地表破裂带分别达240 km和72 km。野外调查及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得到同震破裂样式表现为沿走向上的差异特征,其中同震破裂的南段(映秀-北川)以逆冲运动为主,走滑运动为辅,然而北段(北川以北)则表现为走滑运动为主。这一同震破裂分段特征促使我们进一步审视该过程是否对龙门山构造带的地形演化起到了控制作用。早期宏观尺度地貌研究发现,高原内部高海拔-低起伏地形特征到高原边界低海拔-高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6期2012-04-02

  • 从速度场空间分布看汶川地震所在区域的地震活动特征
    地质方法获取的龙门山断裂带的整体滑动速率,张培震等推算的龙门山断裂带的强震复发周期大致为2 000~6 000 年,而吴珍汉等利用同震位移及构造汇聚速率的GPS 观测资料,估算的龙门山8.0 级地震的复发周期为1 150~2 950 年,这与朱守彪等利用数值模拟得到的龙门山断裂带3 163 年的强震复发周期相当。这么长的地震复发周期,是否暗示着至少在此次地震后的1 000 年的时间里,龙门山及其附近是安全的呢?通过对历史地震史料的研究,闻学泽等发现,至少在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6期2012-03-14

  • 汶川地震震前龙门山以西地壳垂直隆升机理分析*
    )汶川地震震前龙门山以西地壳垂直隆升机理分析*蒋锋云 王庆良 朱良玉 张晓亮 王双绪(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 710054)结合流动GPS观测速度场及层析成像结果,构建跨龙门山断裂剖面的二维有限元分层模型,分两种情况讨论汶川地震前龙门山前缘地壳垂直隆升的物理机制,以及中、下地壳软物质垂向和横向的不均匀性对地壳隆升作用的影响。分析认为:川西高原相对四川盆地的差异抬升和龙门山以西地壳缩短的共同作用是汶川地震震前龙门山前缘地壳垂直隆升的可能原因。地壳隆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1年5期2011-11-23

  • 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地倾斜面变化特征研究*
    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地倾斜面变化特征研究*张创军1)邵辉成2)史春伟1)陈嘉选1)(1)陕西省地震局乾陵地震台,咸阳 713300 2)陕西省地震局,西安710068)探讨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区域地倾斜面的形变特征,分析表明震前区域地倾斜面在水平形变变化上呈现由龙门山断裂带两侧向中央挤压特征;垂直形变变化呈现龙门山断裂带西北侧的后山断裂持续抬升隆起,东南侧前山断裂的雅安等区域持续下沉特征;震源附近的汶川区域地倾斜面从2005年下半年至200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1年6期2011-11-14

  • 龙门山地区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模式探讨
    610059)龙门山地区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模式探讨李晓琴(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旅游系,四川成都 610059)龙门山地区旅游资源富集程度高、特色鲜明。5·12龙门山大地震中,除少数景区遭到毁灭性破坏外,大部分世界级、国家级核心景区只是局部受损,旅游发展的基础仍在。龙门山因世界第三种造山奇观与阿尔卑斯山齐名,震惊世界的5·12龙门山大地震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龙门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物种宝库和资源基因库,生物多样性优势明显。同时,该区还是中国道教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0年2期2010-12-28

  • 龙门山断层的造山机制
    100029龙门山断层的造山机制Mountain-building mechanism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李元希1)徐锡伟2)谭锡斌2)1)中正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嘉义县 62102 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龙门山断层的抬升模式过去主要有由下部地壳的流动(Lower crustal channel flow,LCCF)模式与脆性地壳的增厚(Brittle crustal thickening)的变形模式

    地震科学进展 2010年6期2010-04-05

  • 龙门山与四川盆地过渡带构造变形几何学、运动学及其对地震风险评估的影响
    北 10617龙门山与四川盆地过渡带构造变形几何学、运动学及其对地震风险评估的影响Geometry and kinematics 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in the transitional belt between the Longmenshan mountains and the Sichuan Basin,and implications for earthquake risk appraisalsHe Dengfa(何

    地震科学进展 2010年6期2010-04-05

  • 汶川8.0级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的深层过程与动力成因探讨
    向断裂带组成的龙门山逆冲走滑断裂系上,造成了以汶川、映秀为中心和其周边地域的严重破坏和人员的重大伤亡。然而强烈地震发生前却未见有可能的确切征兆或浅表层异常活动的迹象(相对于短期和临震预测),即浅层过程与地震发生的深层过程并不匹配。那么为什么在龙门山地区突然发生了这次大地震,它具有哪些特征?其成因机制又是什么?为此必须对这次大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壳幔速度结构和其深层动力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通过松藩—甘孜,龙门山造山带和四川盆地地域人工源地震深部探测、天

    地震科学进展 2010年6期2010-04-05

  • 龙门山及汶川MS8.0级地震垂直形变场研究
    南向运动所致。龙门山及汶川MS8.0级地震垂直形变场研究Studies on surface vertical deformation of the Longmenshan and the Wenchuan MS8.0earthquake王庆良 崔笃信 张 希 王文萍 刘锦文(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 710054)摘 要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大震,不但对震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重大灾难,也给地震工作者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科学挑战。汶川地

    地震科学进展 2010年6期2010-04-05

  • 鲤鱼跳龙门
    (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山),就会变化成龙。后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后来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出处】《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典故】很早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子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我有个主意,咱们跳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09年2期200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