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

  • 核心素养指向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改进策略 ——以沪教版“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材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是沪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区域篇”章节中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围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这一问题展开,包含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生态治理等知识。区域地理的学习建立在“祖国篇”的基础之上,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地形、气候、河流、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等知识。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指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地理课程核心素养。二、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地理思维,具备基本的地理技能,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

    地理教学 2023年18期2023-10-20

  • 黄土高原地区苹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1年,黄土高原地区苹果生产面积、产量均占全国苹果生产规模总量的50%以上,在中国苹果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农村普遍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苹果作为典型的高附加值、高市场化率的农产品,对促进黄土高原各地区实现产业兴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苹果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转变,黄土高原地区苹果产业发展中布局规划失衡、品种结构单一、要素资源错配等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1]。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10期2022-12-08

  • 基于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000)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是土层深厚疏松、地形破碎、平地稀疏等,其地势多以坡、墚、峁以及沟壑等组成,且该区雨量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雨季集中于6~9月,短时雨量大导致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极易被保护冲刷,加速了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此外,黄土高原的开荒种植和广种低产的种植模式也严重制约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类种植方式、开垦方式进一步加剧了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及土地退化现象的出现。因此,在黄土高原推广、应用及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少动土、土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10期2022-11-11

  • 2000-2019年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保持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增加植被的覆盖度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用[7],在黄土高原北部的风沙区,水利与风力这两种外力的存在是造成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过去30年间,黄土高原的变化特点以“暖湿化”为主,气温,降水等与土壤侵蚀有关的变化因素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导致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环境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生了显著变化[8]。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地区为研究区域,应用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方程,研究2000年以来土壤保持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区域植被净初级生

    水土保持研究 2022年6期2022-11-09

  • 黄土高原三生空间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快速增加,经济急速发展,高度聚集的人口和强烈的人类活动使得该区域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如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等[17],制约着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现今,如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成为了科学界的重要任务[18]。黄土高原作为黄河重要的产水区和绝大部分泥沙的来源区[19],合理地布局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格局,协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黄河下游水资源利用与泥沙控制,是黄土高原地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10-27

  • 近60 a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度与集中期时空变化特征
    蚀,但对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有何影响?鉴于此,本文利用1960—2019年逐日降水资料测算黄土高原地区PCD和PCP,并结合趋势分析、空间插值、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该地区降水不均匀时空变化特征,为全面正确认识黄土高原地区年内降水变化规律,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数据来源1960—2019 年黄土高原地区逐日降水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数据网(http://data.cma.cn/),依据气象站点年内缺失数据低于2%、观测时间

    干旱区研究 2022年5期2022-10-26

  •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探析 ——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管理》
    化,尤以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历史时期的乱垦滥伐行为使黄土高原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漠化逐渐严重,脆弱的生态环境与贫瘠的土地资源导致当地农作物产量极低,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开始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生态建设工程项目相继开展。 由汪习军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管理》一书,不仅对黄河流域的生态建设进行论述,而且对生态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办法与相关规范文件以

    人民黄河 2022年10期2022-10-1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简介 基于经济性状与水力性状的黄土高原刺槐林维持机制研究
    应性,是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的先锋物种和主要物种之一,现已成为黄土高原地区人工林种植面积最大的树种。然而,研究发现人工刺槐林能有效改善植被覆盖度及土壤养分,但易引起林下植被退化、植物群落结构单一,造成明显的土壤干层,严重影响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成果。因此,研究刺槐的环境适应策略及维持机制对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当地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将对黄土高原不同林龄刺槐的经济性状和水力性状进行研究,并结合土壤养分、水分等环境因子的变化,揭示不同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10-07

  • 黄土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动态变化研究*
    15 年黄土高原地区植被NPP值变化趋势图由图2 可知,不同年份的植被NPP 的相对变化率波动范围呈现出比较复杂的趋势,最高为2022年的25.6%,最低为2001 年的-12.8%,平均相对变化率为3%,总体呈上升趋势。图2 2000—2015 年黄土高原植被NPP 值的年际变化3.2 植被NPP 在空间格局上的变化情况3.2.1 空间分布特征基于黄土高原地区2000—2015 年间植被平均NPP 的值作出基本分布图,由图3 可知,因气候变化、人类的行为

    甘肃科技 2022年6期2022-08-17

  • 1960-2017年黄土高原昼夜降水变化特征
    背景下,黄土高原地区表现出太阳总辐射减少[13]、气候暖干化[14]、蒸散发增加[15]等特征。目前,关于黄土高原降水规律的研究多集中在年、季、月尺度分布[14,16-17],王涛等[18]仅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变化,鲜有涉及全区昼夜降水变化特征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利用1960—2017年黄土高原逐12 h降水资料,运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黄土高原昼夜降水变化规律,该研究将对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水土流失等防灾减灾能力

    水土保持研究 2022年2期2022-03-14

  • 1960—2018年黄土高原地区蒸发皿蒸发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17]。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治理区,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水资源是制约其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水资源变化将直接影响本区域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蒸发作为水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影响区域水热平衡的重要参数,研究蒸发皿蒸发变化可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干湿预警与生态恢复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各气象站点中蒸发皿蒸发数据往往缺测过多,对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有一定影响,本文将全面挖掘与整理1960—2018年

    干旱区研究 2022年1期2022-02-11

  • 乡村振兴背景下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评价与优化研究
    038)黄土高原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各个朝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人类长期的生存与破坏,当前的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加之该地区长期存在干旱和少雨的特点,对自身的农业生产构成严重的威胁。目前,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土地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农户破碎化经营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导致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滞后于东部发达地区。这不仅对黄土高原地区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威胁,

    南方农业 2021年29期2021-12-28

  • 生态系统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1)黄土高原地区河流众多,沟壑纵横,沟壑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0%。(2)黄土高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变率大,年内分配不均。(3)地下水匮乏,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4)煤炭资源储存丰富。(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1)黄土的特性。黄土高原的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分布广泛。其中黄土多以粉砂颗粒为主、土质疏松,遇水易发生崩解。(2)降水。该地区降水较少,且季节分布不均匀,在每年的7、8、9月份易出现暴雨。(3)地质地形。

    黑龙江粮食 2021年7期2021-12-14

  • 黄土高原水土区域划分方案及保持功能评价研究
    管我国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方面已经陆续出台了很多政策,做出了很多尝试,但长期以来,黄土高原地区始终处于生态环境平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的生态现实并未改变。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黄土高原地区蕴藏的丰富的自然资源支持,但自然资源的开发必然会带来地表土壤、生态环境、生活用水等多方面的危机,很大几率会直接扰乱该区域的生态平衡,进而影响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乡发展;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平衡需要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的不竭动力,比如先进的科学技术、大量的财力

    黑龙江粮食 2021年6期2021-12-13

  •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系统管理与服务功能成效研究
    水源功能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地下水位埋藏较深、降水量小但蒸发较快,因此,植被可以直接利用和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就是土壤水分,因此,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中的涵养水源生态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有效预防水土流失,还可以为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和自然景观的保持提供动力支持。以黄土高原地区丘陵山坡所修建的水平梯田为例,保水效率高达83%~93%,再加上防护防冲林带等的工程建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表径流下渗,减缓了地面径流汇集和地表径流规模,从而有效缓解了黄土高原地区

    黑龙江粮食 2021年9期2021-12-12

  • 淤地坝在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土流失对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十分巨大。一直以来,政府及有关部门都在探索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20世纪50年代,国家就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水土流失治理措施。1999年推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作,使区域内植被有所恢复,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经研究与实践证明,在构建与实施的各项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中,淤地坝在拦沙淤地方面有明显作用,充分发挥淤地坝的作用可减少入黄粗泥沙,使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改善[1]。现结合实际就黄土高原综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23期2021-12-06

  •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期以来,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治理工程,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变化。现阶段对黄土高原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较多,而对于整个黄土高原地区长时间序列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整个黄土高原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5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基于ArcGIS平台及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时间序列、动态度特征,探讨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其空间差异,以期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1 研究

    农业与技术 2021年21期2021-11-17

  •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黄土高原地区NDVI与降水关系的变异诊断
    8当前,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依然严重[1],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由于气候变化加剧[2-3],该地区面临极端水文事件频发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4-7],生态环境治理遭受严重挑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更加向往,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8]。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诞生地,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流域生态环境与自然条件显著变化,对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影响,黄河流域的健康和高质量成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9-10]。黄河中游地区主要

    生态学报 2021年18期2021-10-12

  •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工程将黄土高原地区作为其重点战略区域[5],经过近20年的发展,退耕还林(草)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6-7],必然会引起生态系统固碳效益发生显著提高[5]。已有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后生态系统在碳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固碳潜力巨大[8- 11]。目前,关于黄土高原碳储量的研究,一方面多通过样点调查、清查资料等进行样地、流域尺度的碳储量估算[12-13],或通过多源数据建模[14-16]等方法进行大尺度碳储量估算;另一方面多以单个

    生态学报 2021年17期2021-10-09

  • 1961—2019年黄土高原植被潜在蒸散及影响因子
    50年内黄土高原地区的温度会不断升高,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东部和西部地区潜在蒸散将持续下降,其余地区则略微增加[17-18],在此背景下,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势必会受到影响. 已有对黄土高原地区蒸散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型应用与改进[19-21]以及归因分析[22-24]方面,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潜在蒸散大致呈从西北部向东、向南以及向西南递减的趋势[23],日照时数[25]、植被NDVI[26]、降水量[27]、相对湿度[28]是影响该地区潜在蒸散的重要环境

    环境科学研究 2021年9期2021-09-24

  • 黄土高原地区的政府治理、生态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引 言黄土高原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且由于盛产煤炭、石油、铝等矿产资源,是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更加重了该区域的环境污染。因此,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是改善黄土高原地区恶劣环境、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国内外关于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多,且多以两者耦合的效果分析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主。[1]例如,刘德强、沙海江等(2018)以国内30个省份为对象研究后发现,2000~2

    税务与经济 2021年3期2021-06-04

  • 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是黄土高原高质量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实上,在黄土高原地区,确实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种植乔木,反而是灌木、草本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更加适合这一地区半干旱气候环境条件的要求。同时,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既是生态治理和保护的需要,更是构建生态产业化体系,促进黄土高原高质量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这条路子值得探索。1 黄土高原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的战略地位1.1 黄土高原是降水、土壤、地形、植被等因素综合叠加造就的我国水土流失强度最大的地区降水是发生水蚀的动力。黄土高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1期2021-01-15

  •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指数对干旱变化的响应
    摘 要:黄土高原地区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情况严重,为更加科学地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进行治理,文章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指数对干旱变化的响应,得出响应程度随植被类型的变化与随海拔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正反馈关系的结论,为治理黄土高原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治理手段:扩大植被面积,扩大森林比例,减少耕地面积,合理分配各种类型植物的覆盖率等。关键词: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指数;干旱变化;响应1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指数1.1  植被指数含义植被指数是指在遥感应用领域,利用遥

    科学大众 2020年7期2020-12-29

  • 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干旱气象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题。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是甘肃省的重要粮食主产区,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它横跨甘肃省平凉市和庆阳市。然而,该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热量条件较好,但降水量小,降水变率大,而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衡,自西北向东南递增,属于典型的雨养农业生产区。同时,该地区是典型的黄土地形地貌,由于土质疏松,降雨集中,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黄土塬面切割严重、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从整个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来看,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洪涝

    甘肃农业 2020年8期2020-12-22

  • 黄土高原林草管护生态建设特点与发展趋势
    度放牧给黄土高原地区的绿色植被带来了毁灭性的伤害。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进和山川秀美工程的发展,积极地植树、造林活动一定程度恢复了黄土高原的林草。在推动植被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养护植物的过程中,水分和土壤是不可或缺的2 个因素,黄土高原地区始终存在着“水分”和“土壤”的欠缺问题,影响了建设黄土高原林被的规划和政策走向。在此背景下,从黄土高原林草管护现状出发,立足于发展林草管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总结并分析了高原生态建设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1 建设

    现代园艺 2020年20期2020-12-20

  •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存在问题分析
    生活。在黄土高原地区建设淤地坝,将淤地坝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有利于提高基本农田的产量,增加农业生产量,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退耕还林的效果,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1 淤地坝的作用1.1 提高农业产量淤地坝主要是修建在沟壑中,在源头封堵泥沙流通通道,修建人工屏障汇集泥沙。中型坝可以拦截6 000 t的泥沙,小型坝可以拦截3 000 t的泥沙。利用淤地坝可以在沟道内拦蓄泥沙,因此形成坝地,在坝地可以聚集地表土和肥料,以此作为基本农田。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15期2020-12-18

  •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淤满”情况及防治策略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主要工程措施之一。基于2009年黄土高原淤地坝安全大检查数据和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对淤地坝“淤满”情况的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及以前修建的淤地坝,大多数已超过淤积年限,部分淤地坝已“淤满”。淤地坝“淤满”后,拦沙作用降到最低,但是淤积的坝地相当于水平梯田,客观上还能起到一定的减蚀和拦蓄径流泥沙作用;未设置溢洪道的“淤满”淤地坝,遇超标准洪水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但单场暴雨洪水不会造成拦蓄泥沙(坝地)被“零存整取”

    人民黄河 2020年5期2020-10-20

  •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战略思考
    021)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之广、强度之高、危害之大堪称世界之最,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而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在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既能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又能淤地造田、增产粮食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经历了由自发到有组织进行,由试验示范到全面推广,由单坝到合理布设大型坝和中小型坝的小流域坝系等发展阶段,在拦泥保土、减少入黄泥沙、防洪减灾、淤地造田、巩固退耕还林(草)、保障生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9期2020-09-17

  • 西北黄土高原高效农业及其生产模式概述
    讨了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效农业发展模式,旨在为促进黄土高原地区农民增收提供技术依据,为西北黄土高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关键词    高效农业;生产模式;黄土高原地区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4-0043-02Abstract    It is the basic direc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4期2020-07-30

  • 1960-2013年黄土高原地区气温变化对Hiatus现象的响应
    估能力。黄土高原地区处于北半球干旱区与湿润区的过渡带,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气温变化会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干湿变化及热量资源分布,进而对植被及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作用,气温变化也会对其他气候要素产生影响[22-24]。Hiatus概念提出是基于全球平均表面温度,但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趋势并不一致[21],黄土高原地区处在北半球中纬度气候变化敏感区,其对全球气温变化的Hiatus现象是如何响应的?黄土高原地区气温变化是否存在停滞或者减缓现象也能反映出Hiat

    水土保持研究 2020年4期2020-07-07

  •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变化及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
    差异性。黄土高原地区植被NDVI与极端气候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利用1982—2017年黄土高原遥感数据和87个气象站日降雨、日最高温和日最低温数据,研究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为科学地减缓和应对气候异常提供依据,以促进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研究区概况黄土高原地区位于中国中西部(100°54′—114°33′E,33°43′—41°16′N),包括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区域,海拔8

    水土保持通报 2020年2期2020-06-15

  • 庆阳黄土高原短时强降水统计特征及预警指标
    针对庆阳黄土高原地区短时强降水的物理量参数和雷达特征量进行统计和诊断,建立预警指标及阈值,以期为该区域短时强降水的潜势预报和临近预警提供参考。1 资料及处理使用2008—2018年甘肃庆阳市197个自动气象站小时雨量观测数据以及平凉站探空数据和西峰站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通过数据质量控制,剔除可疑数据,按照小时雨量等于或大于20 mm的标准,筛选短时强降水数据,并将一日内短时强降水达2站次及以上的过程作为1次个例,经统计,符合标准的短时强降水个例共129次。

    干旱气象 2020年2期2020-05-13

  • 1985-2015年黄土高原地区粮食生产空间格局变化及原因
    -9]。黄土高原地区位于中国北方,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长期以来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和粮食生产不稳定导致粮食供给水平较低,是我国粮食安全脆弱区之一[7-8],学术界研究侧重于区域粮食供给变化、粮食增产潜力以及实现农田高产高效的对策等方面[10-11]。随着区域粮食生产能力提高与生态建设的推进,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粮食生产的生态与资源环境成本以及退耕还林工程对区域粮食生产的影响[12-26]。2014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

    水土保持研究 2019年5期2019-09-05

  • 1960—2013年黄土高原地区干湿界线时空变化特征*
    [9]。黄土高原地区位于中国湿润与干旱气候的过渡带上,同时地处中国农牧交错带上,是中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其干湿区界线变化对区内的生态屏障建设及抗旱减灾尤为重要。文章将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1960—2013年黄土高原地区干湿区界线变化的时空动态格局,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屏障建设及抗旱规划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1 研究区与数据1.1 研究区概况该研究中黄土高原地区范围为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确定的范围[13],如图1所示,面积63万km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年6期2019-07-20

  • 黄土高原地区水工保护设计总结
    管道途径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也必然成为长输管道水工保护重点防治区域,本文根据黄土高原地形、地貌特点、水毁成因,有针对性的论述黄土高原地区水工保护设计,总结黄土地区水工保护经验。【关键词】天然气管道;黄土高原地区;水工保护1、管道所经过黄土地区的基本情况1.1 我国黄土高原的范围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包括山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部,陕西省的中部和北部,甘肃省的陇中和陇东地区,青海省的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河南省的西部丘陵地带。东西长约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9年12期2019-03-24

  • 基于农地利用的黄土高原碳排放变化及预测研究
    县尺度和黄土高原地区的研究较少;在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上,农地利用类型的关注度不高;分析土地利用与碳排放的关系上,多集中于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对碳排放的影响,对两者相互关系的研究鲜见。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处于我国生态极敏感区[23],农地利用类型作为黄土高原主要土地利用形式,对抑制农地利用碳排放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从农地利用入手,以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遥感数据为基础,结合农地利用碳排放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灰色GM(1,1)预测模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年9期2018-08-24

  •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
    土沉积区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为62.5万km2、水土流失面积45.4万km2,而为了保证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资源利用、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整治的科学合理,正是本文围绕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空间差异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 数据来源选择了国土资源部提供的的2005年、2010年、2015年三期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作为研究资料,同时选取了各省统计局编制的各项社会经济数据用于研究[1]。1.2 研究方法主要通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年6期2018-07-09

  • 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践
    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在国家生态功能区的地位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是抵御毛乌素沙漠向南荒漠化和沙尘侵袭的第一道屏障,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有重要作用。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铜川市宜君县、印台区、耀州区、王益区属于国家级子午岭六盘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延安市的吴起县、志丹县、安塞区、宝塔区、延川县、延长县属于黄河多沙粗沙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1.2 陕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年10期2018-02-02

  • GIMMS和MODIS在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监测中的应用
    DIS在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监测中的应用邵霄怡1,李奇虎2,王书民1(1.中国地震局 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 100036;2.西安科技大学 测绘与技术学院,西安 710054)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四季分明,植被变化明显,为比较不同遥感数据的一致性提供了很好的试验场所。利用2001—2006年GIMMS NDVI和2001—2014年MODIS NDVI数据,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变化情况,并从2种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和时间分布特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7年5期2017-05-18

  • 林业资源在陕北地区黄土高原的发展问题
    少,在对黄土高原地区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1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森林植被一直是一个地区潜在的财富[1]。但是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伤害。严重影响了森林树木所发挥作用的程度——对大自然环境的调节作用。在陕北地区黄土高原,因其自身水土流失的状况而造成森林植被较少,加剧了黄土高原地区潜在资源的流失,并为当地的人们生活带来了困扰。为了解决这一困扰,国家方面做出了明确的态度:“以人为本、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园艺 2017年16期2017-02-03

  • 黄土高原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下生物指标的时空变化分析
    014年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下生物指标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近15年生物参数呈上升趋势,且林地和草地类型对这一结果贡献率更高,而稀疏灌木林的贡献率最低。“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促进了黄土高原地区生物指标的提升,彰显了该政策实施所产生的良好成效。然而也应该加强稀疏灌木林地区地表的水土保持力度是以后的工作重点。生物指标;土地覆盖类型;时空变化;黄土高原气候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反过

    江西农业学报 2016年11期2016-12-21

  •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0为研究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后,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利用1999—2013年SPOT VGT NDVI 1km/10d分辨率数据,采用最大合成法、一元线性回归法和偏相关分析法,系统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高原1999—2013年年最大NDVI的平均值为0.31,NDVI较高的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南部,而西北部植被覆盖度较低;自1999年开始,黄土高原地区NDVI呈

    生态学报 2016年13期2016-08-29

  • 基于MODIS的2000-2014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估算及其时空变化分析
    DIS;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NDVI植被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构成基础,是生态系统能量的固定者和物质消费的生产者。植被是联系地球圈层的土壤圈与大气圈的自然“纽带”,在各圈层物质、能量交换和信息流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3]。因此,通过对植被的变化研究可以反映地表的生态环境状况,动态监测植被状况和植被覆盖变化也成为地表环境遥感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4-6]。目前利用遥感技术主要通过像元分解法和植被指数法计算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年3期2016-06-22

  •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
    190)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李洪清 (天津市华淼给排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300190)对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讨论。以此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特征为基础,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总结其现状及产生的危害,并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的演变进行预测。水土流失;黄土高原;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危害;趋势【DOI】10.13616/j.cnki.gcjsysj.2016.12.1421 引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黄土高原是中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6年18期2016-03-11

  •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现状及其发展思路
    查数据,黄土高原地区已建成淤地坝58 446座,淤地面积927.57 km2,在治理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现有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存在各类病险问题,发生溃坝风险日益增大和黄河下游河道主要淤积物是粗泥沙的实际,建议加快黄土高原地区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步伐,尽快在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建设拦沙工程。1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情况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的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具有综合作用的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9期2016-02-07

  • 扎实开展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之一,在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淤地坝工程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持续发挥淤地坝效益的需要。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淤地坝工程安全工作,陈雷部长曾多次对淤地坝工程安全运用和除险加固提出明确要求。黄委和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七省(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超前筹划、提早安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从加强组织领导、明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6期2016-02-06

  • 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建设及石油开发的环境影响初探
    000)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建设及石油开发的环境影响初探韩侠(中国石油甘肃销售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政府已经高度重视黄图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实施。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的地区,为此,要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困难。另外,黄土高原地区石油开发活动较为频发,这加剧了环境问题,石油开发给周边环境带来极大程度的负面影响。而为了防治在石油开发过程中污染环境,我国政府已经通过一些政策的出台,对石油开发的周边生

    大科技 2016年25期2016-01-28

  •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on Moisture Content of Soils in the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au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及其规划研究)[M]. Beijing: CCCPC Party Literature Press(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2]GAO X (高霞). Effects of plants on soil improvements in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不同施肥下植物对弃土场土壤改良的研究)[D].Northwest A&F University(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年2期2015-12-13

  • 基于GIMMS NDVI的黄土高原地区荒漠化时空特征分析
    DVI的黄土高原地区荒漠化时空特征分析木热提江·阿不拉1,2, 张晓萍1,2†, 陈利利1,2, 蔺鹏飞1,2, 孙艳萍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712100,陕西杨凌;2.中科院 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712100,陕西杨凌;3.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730000,兰州)气候暖干化发展趋势使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受到荒漠化发展的胁迫,植被覆盖度能有效地表达研究区植被分布状况及荒漠化程度。利用遥感技术手段监测区域植被覆盖和荒漠化发展趋势是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5年3期2015-05-05

  • 黄土高原地区U型土窑洞双孢蘑菇栽培管理技术
    孢蘑菇是黄土高原地区独特的食用菌生产模式。文章介绍了该模式在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要点,以期对栽培者提供参考。关键词U型土窑洞;双孢蘑菇;管理技术;黄土高原地区中图分类号S646.1+1.0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109-02CultivationandManagementTechniquesofAgaricusbisporusinU-loessCaveDwellingofLoessPlateauRegionZHAN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11期2014-09-24

  • 1982-2006年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006年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郭敏杰1,2, 张亭亭1,3, 张建军1,2, 陈利利1,3, 张晓萍1,3(1.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室, 陕西 杨凌 7121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基于黄土高原地区1982—2006年GIMMS AVHRR NDVI数据,获取地面植被覆盖度,并采用ArcGIS 9.

    水土保持研究 2014年5期2014-09-21

  • 黄土高原扶贫移民安置模式分析
    点。基于黄土高原地区扶贫移民安置模式与其他类型移民安置模式的不同之处,以山西省平陆县为例,总结了黄土高原地区扶贫移民安置模式的类型及其特点,建立模式评估模型,从扶贫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主体效益5个方面对平陆县4种移民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应该改变整村搬迁集中安置的现状、实施分批搬迁、有选择性安置的建议,为黄土高原进一步开展扶贫移民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值得借鉴的安置模式。关键词:黄土高原地区;扶贫移民;安置模式;平陆1引言11贫困与扶贫移民

    绿色科技 2014年3期2014-07-11

  • 黄土高原地区1766—1950年雨季开始时间及其对夏季风的响应
    062)黄土高原地区1766—1950年雨季开始时间及其对夏季风的响应刘 欢,潘 威(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西安710062)利用黄河中游陕县站和永定河下游卢沟桥站逐日平均水位记录,以首次涨水超过0.64 m作为汛期建立的标志,在“侯”尺度下重建了黄河以及永定河汛期开始时间距平序列,黄河中游序列开始于1919年,永定河下游开始于1912年。研究时段内,黄河中游平均入汛时间在7月5—10日、永定河在7月16—20日。相比黄河中游,永

    地球环境学报 2014年6期2014-07-02

  • 基于NDVI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
    方法进行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空间变化特征的分析,有助于加深人们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总体动态状况的了解,增强对植被覆盖空间模式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认知。对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17-21]。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是影响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因素。孙睿等[22]利用8 km分辨率的Pathfinder NOAA-NDVI数据,对黄河流域 1982—1999年地表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序列变化进行了分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3年5期2013-12-16

  •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教学设计
    ”中的“黄土高原地区”。教材从“黄土广布土层深厚”、“水土流失沟壑纵横”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三个方面来介绍黄土高原地区,从教材的安排上突出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及产生的生态问题。2. 教材的处理及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分成2课时教学。第1课时,介绍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黄土广布的特点及当地的人文现象,如建筑(窑洞)、艺术(安塞腰鼓、信天游)、饮食(面食)等内容,为第2课时的教学做好准备。第2课时探讨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本课内容为第2课时,通过

    地理教学 2013年22期2013-07-05

  • 近10 a黄土高原地区NDVI变化及其对水热因子响应分析
    的响应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并为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研究提供借鉴。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有学者应用NDVI来研究植被的变化,发现NDVI与气温和降水量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7-11]。具体到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黄土高原,国内不少学者针对本地区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进行了报道[12-20],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个区域的某个时间尺度,鲜有不同时间尺度上NDVI对区域气候变化响应规律的研究。本文以1999—2008年SPOTVGT N

    水土保持通报 2011年5期2011-08-03

  •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前景展望
    水利局)黄土高原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东面为太行山,西达日月山东麓,北自阴山,南至秦岭、伏牛山,包括山西、宁夏、陕西、甘肃、青海、内蒙、河南等省区。东西长约1300 km,南北宽约800 km,总面积64万km2。黄河水系曲折贯穿于全区,流域面积占全区的85%。地形破碎,千沟万壑,环境恶劣,生态脆弱,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年土壤侵蚀模数一般为3000-10000 t/km2,多沙粗沙区高达15000-30000 t/km2。由于严重的水土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1年1期201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