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论

  • 董波教授从肝论治胸痹心痛经验
    对胸痹心痛往往从肝论治,颇有疗效。现将董波教授从肝论治胸痹心痛的经验总结报道如下。1 从肝论治胸痹心痛的理论依据对于从肝论治胸痹心痛的认识自古就有。早在《灵枢·厥病》中记载:“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太冲”[1]。行间、太冲穴皆属于足厥阴肝经,从针刺疗法上证明了心病可从肝论治。汉代《伤寒论》中柴胡类经方多以解肝郁,畅气血,以肝治心[2]。宋代《太平圣惠方》中用金铃子散治疗肝郁化火的心胸疼痛[3],亦为从肝治心提供理论依据。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10期2023-08-18

  • 经行泄泻从肝论治病案举隅
    切。笔者就临床从肝论治经行泄泻取得的一些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与同道分享,以供参考。1 从肝论治经行泄泻西医理论依据经行泄泻属于西医“经前期综合征(PMS)”或称“经前期紧张综合征(PMTS)”之范畴,PMS被认为是一系列发生于黄体期的一组症候群,表现为躯体、情感、心理以及行为等的全身改变[2]。因是激素介导的全身改变,故临床会因个体差异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症状,如抑郁、焦虑、失眠、头痛、泄泻等,但不论是出现什么症状,现代医学都认为病因是统一的,如:有研究表明精神

    光明中医 2022年11期2023-01-05

  • 肝论治膝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发病基础,明确从肝论治膝骨性关节炎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膝骨性关节炎”“膝骨关节炎”“从肝论治”为关键词,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搜集2000年至2021年相关文章,从临床与实验研究两方面,就从肝论治膝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临床研究2019年临床诊疗指南将膝骨性关节炎分为五型:寒湿痹阻、湿热痹阻、气滞血瘀、肝肾亏虚、气血虚弱。从肝论治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中,膝骨性关节炎各个分型均与肝有密切联系,以补肝、疏肝、清肝为基本大法,方药以补肝汤、逍遥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1期2022-12-11

  • 蒋小敏从肝论治疾病病案举隅及学术思想探究
    载,总结发现“从肝论治疾病”系其学术思想的特点与亮点之一。蒋师常选用或自拟系列从肝论治的方剂治疗咳嗽、不寐、胃痛(或胃痞、胃胀)、妇人郁证等诸多疾病,其用方丰富、独具特色,且疗效显著。现以蒋师擅长从肝论治的多个病证及其典型医案为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从肝论治疾病”学术思想分析如下。1 蒋小敏从肝论治疾病病案举隅1.1 咳嗽咳嗽是以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症的一种肺系病证,既是肺系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又是独立的一种疾患。其病位在肺,涉及肝、脾、肾等多个脏腑。《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11-24

  • 柴胡清瘟饮以“从肝论治”诊疗思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进展
    。因此提出了“从肝论治”的治疗思路,并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将“从肝论治”COVID-19 的诊疗思路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输入性病例分析截至2020年9月30日,江西省共有3 例输入性COVID-19 病例,其中2 例为男性,1 例为女性;2 例为入境隔离期间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1 例为无症状感染者。在临床诊治中,患者除了有高热、乏力、咳嗽等特征性症状外,还出现了明显的口苦、胸胁胀闷、口干等“肝”系不适症状。因此,笔者提出“从肝论治”诊疗思路,并将典型案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26期2022-11-24

  • 肝论治寻常型银屑病伴焦虑抑郁Meta分析
    与肝密切相关,从肝论治银屑病伴焦虑抑郁有重大现实意义,但目前针对从肝论治寻常型银屑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均以小样本研究为主,缺乏高质量证据,尚未得到广泛认可。故本研究应用Meta 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从肝论治寻常型银屑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寻常型银屑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循证依据,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文献检索策略 文献选取从肝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文数据库以及Pub M

    陕西中医 2022年11期2022-11-11

  • 肝论治中药复方联合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Meta分析
    ]。临床上使用从肝论治的中药复方辅助化疗治疗TNBC,有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复发率等优点,但也存在研究量本样小、结果稳定性差、说服力不足等缺点。因此,本研究收集现有从肝论治的中药复方联合化疗治疗TNBC的临床研究,使用Meta分析评价从肝论治的中药复方联合化疗治疗TNBC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文献检索以中文检索词:“三阴性乳腺癌”“中药复方”“疏肝”“从肝论治”等,英文检索词:“Triple Negative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4期2022-04-20

  • 失眠“从肝论治”刍议
    从而为临床上“从肝论治”失眠提供理论基础。1 肝生理功能与失眠关系1.1肝主疏泄 《素问六微旨大论》记载:“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其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气机,使之畅达的功能。气机调畅则阴平阳秘,病无从生,故能寐。气机不畅,气血逆乱,魂不安藏而不寐。其功能可概括如下[4]: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行津布;促进脾胃运化;调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27期2021-12-04

  • 中医药从肝论治失眠障碍的用药规律分析*
    关[6],故“从肝论治”失眠障碍更符合当下的情况,下文通过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的数据挖掘功能,总结从肝论治失眠障碍近十年相关文献中的用药规律,以期为探索更符合当下情况的失眠障碍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及检索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三大数据库,主题为从肝论治,关键词为失眠或睡眠障碍或不寐,具体表达式以WanFang为例,主题:“从肝论治”* (关键词:“失眠” + 关键词:“不寐” + 关键词:“睡眠障碍”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7期2021-08-24

  • 肝论治肠腑病的理论探讨*
    治肠腑病,探讨从肝论治肠腑病的理论与临床依据,为临床治疗肠腑病开阔思路提供借鉴。1 肝与大肠功能相关是从肝论治肠腑病的理论基础1.1 古代医家学术思想中蕴含的肝与大肠功能相关观点有关肝与大肠相互联系的论述,始载于《五脏穿凿论》,肝与大肠之间的联系区别于一般的脏腑表里关系,属于脏腑别通的相关理论,肝与大肠之间存在互通互制的联系。根据脏象学说,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升降;但与肝相表里的胆腑,藏而不泻,名清净之腑,避乎胃之私污[10],无法为肝疏泄浊气。大肠为传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年1期2021-01-08

  • 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探讨
    的临床实践表明从肝论治FD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1 FD的“肝脾相关”理论基础1.1 脏腑关系脾主运化、主统血,与长夏相通应,与胃相表里。从现代脾脏象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来看,中医学的脾的功能包含了西医学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免疫系统、运动系统等的功能,是一个多系统、多功能的概念[6]。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古言之“胃”不仅仅指六腑中的胃,与现代医学解剖中的胃亦有明显区别,《伤寒论》阳明病提纲指出:“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从其后的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0期2021-01-08

  • 张京春教授从肝论治心系疾病的临床经验
    ,博古通今,在从肝论治心系疾病方面造诣颇深,形成了其独特学术思想,经临床实践验证疗效甚佳。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聆听师训,获益匪浅,现将张教授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总结归纳如下:中医心系疾病以心本脏疾病为主,常涉及及肝、肾、脾等脏腑相关病变,较之现代医学之心血管疾病包括范围更广泛。常见疾病:心悸、胸痹、不昧、头晕等中医心系范畴的病症,究其疾病发生不但与心的生理、病理特点密切相关,肝脏在心系疾病的发展演变中亦影响颇深[1-2]。张京春教授从长期临证经验中剖析总结“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9期2021-01-07

  • “清平养”从肝论治不寐的中医研究进展
    要作用,不寐病从肝论治又有清、平、养之分,本文就从肝论治不寐病作如下概述。1 中医从肝论治不寐病1.1 清肝法临床治疗不寐病临床上有部分不寐病患者表现为入睡困难,恶梦频多,通宵不能入睡,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口干,究其病因多为肝失疏泄,郁而化火,上扰心神,下耗肝肾之阴。不寐病临床治疗虽以重镇安神为主,但若不辨虚实,不明脏腑,一味使用重镇安神之药,往往临床效果欠佳。全国名老中医董湘玉自拟“滋阴重镇安神汤”,方中用川楝子为佐药,疏肝泄热[8],临床治疗不寐病效果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0期2021-01-03

  • 肝论治方药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运用从肝论治理念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CNKI、SinoMed中从肝论治方药治疗T2D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时限:建库至2020年4月28日)。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偏倚风险评价;运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RCT 13个,患者1 2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

    世界中医药 2020年18期2020-11-20

  • 肝论治目系疾病
    床上目系疾病多从肝论治。本文介绍了从肝论治目系疾病的理论基础,希望对眼科临床诊疗有一些帮助。1 肝与目的生理病理关系1.1 肝气与目视功能(视力、视觉等)的正常活动,离不开气的推动、温煦、固摄、气化和营养等作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运动变化的动力。气来源于精,《黄帝内经》认为“精化气”,先天之精所化之气有元气和卫气;后天之精所化之气有宗气、中气和营气。分布于眼底之气,属于“真气”。《审视瑶函》云:“真气者,即目经络中往来生用之气,乃先天真一发生之原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8期2020-02-16

  •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张金良主任医师从肝论治胃脘痛临床经验*
    主任医师多年来从肝论治胃脘痛的验案资料,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观察其证型分布规律,症状出现频率,主要用药频次及药物频率分布等情况,以探明张金良主任医师的治疗经验和用药特点等。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研究病历资料来源于2007年8月至2013年10月,随张金良主任医师出诊搜集整理的胃脘痛病历。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参照200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有关胃脘痛相关内容[10]。通过建立张金良主任医师临床诊疗信息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4期2019-04-29

  • 探析从“肝”论治风湿病
    将分论之。2 从肝论治风湿病2.1 从肝论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RA为关节及周围组织的肿胀、屈伸不利之病,中医现多以“尪痹”论之。因其肿痛、变形之症,故每论其病因病机,总不离气滞痰瘀,延绵不愈则可化热、化寒,成饮,或久化为肝肾不足等虚证。秦林等[2]分析中西医临床治疗RA研究结果得出,RA乃肝脾失调,致内生风寒湿诸邪合而为痹,进一步则可为寒热、痰瘀等。陈湘君[3]认为,痰瘀交结阻痹经络故为痹证。RA致病致畸,与痰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年2期2019-04-15

  • 肝论治失眠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脏关系来看,“从肝论治”理论深厚并逐渐成为现今诊疗的主导方向。通过大量的古今文献分析发现,失眠从肝论治具备完善的理论依据和较佳的临床应用,七情变化所致失眠或失眠伴有情志变化的患者均可从肝调治[2]。本文拟对失眠所涉及的中医病因病机予以归纳,探讨从肝论治失眠的理论基础,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及举例说明常用的方药针灸处方,以期加深对从肝论治失眠理论的理解,提高临床医师水平,增强失眠诊疗效果。1 失眠的中医病因病机早在《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中便较早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5期2019-01-09

  • 恶性胸腔积液从肝论
    识中,可以考虑从肝论治,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1 参其位置 从肝论治本病中医可称悬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证见胁下胀满,咳嗽或唾涎时两胁引痛,甚则转身及呼吸均牵引作痛,心下痞硬胀满,或兼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由上可见,悬饮是指饮停胸胁,代谢输布失常引起的,津液输布有赖于三焦的气机通畅,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内经》有云:“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从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期2018-02-09

  • 功能性消化不良从肝论
    密切相关,因此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治疗效果良好。1 精神心理因素与FD密切相关相关调查显示,FD患者中61%存在精神心理上的障碍,而器质性消化不良患者则仅为25%[6],其中多数表现为抑郁焦虑情绪[7]。而抑郁焦虑情绪可通过影响胃肠动力,改变胃肠敏感性等,从而可造成消化不良[8-9];相关研究利用焦虑抑郁量表对FD患者测试发现焦虑抑郁分数与消化不良的程度呈正相关[10];精神心理因素可影响脑-肠轴的调节及脑-肠肽如胃动素、5-羟色胺及胆囊收缩素等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9期2018-02-08

  • 浅谈从肝论治失眠症
    高。【关键词】从肝论治;失眠症【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1..01失眠症中医学称“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失眠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肾密切相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如《灵枢·邪客》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1期2018-02-06

  • 针灸从肝论治失眠思路探析*
    脏关系来看,“从肝论治”理论逐渐成为现今诊疗的主导方向。通过大量文献分析发现,现在临床中七情变化所致失眠或失眠伴有情志变化的患者均可从肝调治[4]。针灸从肝论治失眠有其独特的优势所在,其操作便捷、疗效显著、无药物依赖性,以从肝论治为理论基础,针灸治疗失眠有多方面的临床应用。1 中医对失眠病因病机的阐释早在出土文献《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中便较早地提出了失眠病证,称为“不得卧”,《黄帝内经》《伤寒论》沿用这一称谓,而《难经》较早提出了“不寐”一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5期2018-01-23

  • 肝论治皮肤垢着病
    )·中医论坛·从肝论治皮肤垢着病杨佼,崔炳南(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皮肤垢着病;中医;辨证论治;情志许多皮肤疾病与情志相关,西医多以对症治疗为主,部分患者疗效欠佳。中医认为肝主情志,情志病多从肝论治,临床每奏佳效。笔者跟随导师崔炳南主任从肝论治皮肤垢着病1例,报道如下。1 病历资料患者女,24岁。主诉:右面部褐色斑块1年余。患者1年前自觉右面部不适感,开始出现褐色小丘疹,绿豆大小,皮疹逐渐增多、扩大。曾口服、外用中药,皮疹可完全消退,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年5期2017-11-22

  • 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
    1)·综 述·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陈懿榕,李 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上海 200071)介绍功能性消化不良从肝论治的中西医研究现状。归纳、总结、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上,提倡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从肝论治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都有显著成果,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源于胃、十二指肠,并缺少引起症状的组织或生化异常的临床综

    陕西中医 2017年2期2017-04-04

  • 中医从肝论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5000)中医从肝论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苏培增(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0)目的分析中医从肝论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些年来使用中医从肝论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资料,并分析中医从肝论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方法和效果。结果在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实施中医从肝论治过程中,主要其分为肝郁气滞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肝郁脾虚型。结论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实施中医治疗时,从肝论治可起到标本兼治、顾护周全的效果,相比传统的西医疗

    智慧健康 2017年19期2017-01-28

  • 浅谈从肝论治抑郁症
    欣 唐娟娟浅谈从肝论治抑郁症高曌 陈畅 夏宝妹 周欣 唐娟娟*(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院生理学系,南京210023)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研究和治疗取得的效果不甚满意。中医学中抑郁症属于情志病,对此应用五脏辨证的方法进行治疗,五脏之中,又以肝为其先。本文即以“从肝论治”的角度,略述抑郁症中医论治之要。抑郁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8期2017-01-28

  • 黄元御对消渴病的认识*
    认识过程中提出从肝论治消渴病的思想,认为消渴病的发生发展与肝密切相关,“肝失疏泄,气郁化火”、“胆胃气逆,风火合邪”皆为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据此在用药方面偏于从肝入手,力倡疏肝柔肝,善于化脾土之湿气,疏肝胆之郁气,脾之湿气得化,则肝气顺畅,其论治思想对后人防治消渴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消渴病; 从肝论治;黄元御黄元御,名玉路,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30岁因左目失明而弃仕途转而从医,尊崇四圣(黄帝、岐伯、越人、张仲景),悯后世不达其意,即解《伤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3期2017-01-16

  • 浅谈从肝论治失眠症
    0355)浅谈从肝论治失眠症汪娅蓓(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失眠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中医认为失眠病因有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现代人因情志所致失眠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从肝论治;失眠症失眠症中医学称“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失眠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肾密切相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如《灵枢·邪客》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7年31期2017-01-11

  • 中医“从肝论治”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研究*
    ●论著●中医“从肝论治”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研究*罗莎方誉陈春华陈姗梁彩虹 (广西南宁市中医医院南宁530012)目的:研究“从肝论治”疗法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肝气郁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从肝论治”法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后中医证候评分、汉密尔顿焦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1期2016-09-02

  • 肝论治眩晕验案2则
    辛 颖从肝论治眩晕验案2则辛颖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2013级(天津 300073)摘要:目的眩晕多从肝论治,临证根据病机的异同择用平肝、柔肝、养肝、疏肝、清肝之法,为进一步阐明调肝之法在眩晕治疗中的运用,与同道共同探讨。方法本文列举从肝论治眩晕验案2则以阐释对于眩晕之病选用调肝之法的疗效。结果调肝之法治疗眩晕取效甚佳。结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属肝所主,治疗当以调肝为要。关键词:肝;眩晕;验案眩晕为病人的自觉症状,“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

    光明中医 2016年4期2016-03-11

  • 杜秀娟教授“从肝论治”眩晕病临床体会
    杜秀娟教授“从肝论治”眩晕病临床体会米思嘉杜秀娟以从肝论治眩晕病为切入点,整理了杜秀娟教授从肝论治眩晕病的理论,研究并总结了她从肝论治眩晕病的实践经验。文章内容从杜秀娟教授对眩晕致病病因的认识,病机变化的分析及方药治法的总结等方面进行论述,用以说明在临床中从肝论治法可抓住眩晕病证治的主要矛盾,并从其所治疗眩晕病的病案中选取一例来总结体会老师的用药方法及精髓。眩晕;从肝论治;调和中医对眩晕病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书中称之为“眩冒”。对眩晕病的定

    光明中医 2016年15期2016-03-10

  • 诸病从肝论治的临床体会
    医案医话】诸病从肝论治的临床体会韩知言古语“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女子以肝为先天” 说明了肝有藏血和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亦可体现肝脏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肝气郁结”“肝气上逆”“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均为临床上常见的病机。笔者通过临床学习,深感肝病诱发各病的案例颇多,治疗当从肝论治,特作此总结,强化从肝论治疾病的辨证思想。肝;中医辨证;肺系病;脾胃病;高血压;失眠;月经病《读医随笔》有云:“肝者,贯阴阳……握气机升降之枢”“肝和而三焦气化理

    光明中医 2016年17期2016-03-10

  • 从肝主疏泄论治不寐※
    来越多的集中到从肝论治,现就其病因病机及现代临床研究等作一浅述,以期为不寐治疗提供新思路。肝主疏泄;不寐;病因病机;现代研究不寐[1]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其病因涉及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等。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不寐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已得到社会广泛重视。对不寐病的辨证论治,一般医家多从心论治,主要分为虚、实两证:虚证多属阴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9期2016-02-14

  • 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文献研究
    但多数研究表明从肝论治FD具有较佳的疗效,因此,该就从肝论治FD的220篇参考文献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该通过对2011年1月—2015年1月5年来有关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古今参考文献进行归纳分析,自知网、维普、万方、超星以及读秀等数据库中于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关于从肝论治FD的学术期刊共检索选取了220篇进行归纳研究。所有参考文献均选自国内外生物医学权威性刊物,并均涉及了关于从肝论治FD的病情分析、证型、疗法以及所用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36期2015-05-06

  • 肝论治心系疾病探讨
    91)理论研究从肝论治心系疾病探讨赵莹科 张京春 邬春晓 吕长霞 张 惠(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北京,100091)肝与心从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和《难经》,后世医家不断继承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是两脏在五行、气血、经络等诸多方面相互影响。从肝论治心系疾病的理论在古今医著中多有体现,并且为现代临床所广泛应用。临床上许多常见心血管疾病应用调肝之法获效的报道,亦非常普遍。本文通过总结肝与心的关系,归纳临床常见心血管病治疗中从肝

    世界中医药 2015年4期2015-04-03

  • 王翘楚教授从肝论治失眠症用药规律分析
    脏皆有不寐,当从肝论治”的理论。3 核心方药用药频次80%以上的药物及常用量有天麻8~12 g,钩藤12~18 g,葛根15~30 g,川芎12~18 g,柴胡10~15 g,煅龙骨20~30 g,郁金12~18 g,石菖蒲10~15 g,赤白芍各12~18 g,焦栀子10~15 g,蝉衣6~10 g,合欢皮15~30 g共13味药。天麻、钩藤平肝阳、清肝热;葛根、川芎升清阳,活气血,通经络;“脑为清阳之府”,葛根、川芎与天麻、钩藤相伍一降一升,使肝阳得降

    福建中医药 2015年2期2015-02-26

  • 不寐从肝论治浅析
    032)不寐从肝论治浅析左光耀1,海 英2(1.辽宁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从肝与不寐的关系出发,对肝主疏泄、肝藏血、肝对他脏影响与不寐的关系加以论述。提出从肝论治,以平肝养血,疏肝行气,兼顾他脏为主要治法,对不寐患者进行临床证治。不寐;肝主疏泄;肝藏血;养血行气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该病属于中医学中“不寐”范畴,为中医临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9期2015-02-09

  • 肝论治胰岛素抵抗
    510405)从肝论治胰岛素抵抗林 育(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广州510405)目的探讨肝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为临床上从肝论治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同时开拓胰岛素抵抗的治疗思路。方法通过深入挖掘中医传统文献对胰岛素抵抗的相关论述并结合现代医学对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研究结果,最后配合以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调研结果,证明肝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密切关系。结论肝与胰岛素抵抗发病密切相关,肝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及临床治疗上均扮演重要的角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4期2015-01-31

  • 肝论治心血管神经症
    115000)从肝论治心血管神经症苏 琳(辽宁省营口市中医院内五科,营口 115000)心血管神经症一般是指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该病会给患者带来较重的心理压力与精神痛苦,如果较长时间的心理生理障碍得不到有效干预,有可能导致器质性心脏病的发生。本文以中医脏腑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论述心脏神经官能症从肝论治,并阐述心脏神经官能症从肝论治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心脏神经官能症;从肝论治;中医药疗法;胸痹;怔忡心血管神经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22期2015-01-31

  •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从肝论治心得
    退行性心瓣膜病从肝论治心得韩天雄1颜琼枝1潘新2(1.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0021)指导:颜乾麟心脏瓣膜钙化与冠心病高度相关,肝与筋(瓣膜结缔组织)和心存在着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运用疏肝调气活血法从肝论治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并根据症情灵活配伍用药,不乏为临床预防或延缓瓣膜病发生发展的有效可用手段之一。退行性心瓣膜病 中医病机 中医药疗法 老年人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SDHVD),又称为

    江苏中医药 2014年10期2014-04-15

  • 肝为“罢极之本”的临床应用
    引起的病证均可从肝论治。在临床中,高颖教授非常注重理气解郁、调畅气机的运用。临床中有关四肢肌肉的疾病均可从肝论治,如中风病的肢体活动不利、关节拘急呈爪型,帕金森病的肢体震颤,结合脾主四肢肌肉、肝主风、风性为动等特点,从肝脾论治均可有一定的收效。导师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时从肝论治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他学者从肝论治重症肌无力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与精神体能状态有关的诸多疾病,如亚健康状态、运动性疲劳、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疏肝养血对此类患者可有一定的疗效[2-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4期2014-04-05

  • 肝论治失眠症308例回顾性总结
    王翘楚教授擅于从肝论治失眠症[1],临床上效果显著,主张“五脏皆有不寐,当从肝论治”[2]。笔者师从王翘楚教授一年余,记录病例308例,现回顾性总结如下:1 基本资料1.1 观察对象 上海市中医医院名老中医特诊部2012年7月—2013年7月就诊于王翘楚教授失眠症专家门诊患者308例。诊断标准均按照《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分类与标准》[3]第二版修订版(CCMD-2-R)失眠症的标准,即:(1)以睡眠障碍为唯一症状,其它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

    中成药 2014年4期2014-04-01

  • 肝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61003)从肝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吴灵敏1,杨叔禹1*,闫 冰2(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2.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糖尿病科,福建 厦门 36100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麻、凉、痛、痿四大特征。中医认为其发生、发展与肝有着密切关系,从肝论治DPN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其病机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DPN的治疗寻找新的切入点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8期2014-03-10

  • 肝论治消渴不寐的临床体会
    110032)从肝论治消渴不寐的临床体会牟娇娇1张 兰2*(1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110032)消渴不寐,是消渴常见合并症之一,临床多发,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合肝脏的生理功能与消渴不寐发病机制的关系,从肝论治,将消渴不寐分为两个证型:肝气郁结证,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肝血亏虚证,方用酸枣仁汤加减。消渴不寐;从肝论治;肝气郁结证;肝血亏虚证;中医辨证消渴不寐,是指消渴病人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以睡眠不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3期2014-02-05

  • 肝论治不寐1例
    510405从肝论治不寐1例谢平金1黄锡伟2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探讨从肝论治不寐的临床效果。根据患者肝失疏泄,肝血不足的特点,施以疏肝解郁养血、宁心安神。方用酸枣仁汤养阴清热、宁心安神,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不寐;从肝论治不寐亦称失眠,是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1],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5期2014-01-25

  • 更年期失眠从肝论
    与更年期失眠的从肝论治《素问·逆调论》中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说,《金匮要略》中亦有“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景岳全书·不寐》曰:“不寐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不寐原因很多,但总是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相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吾师认为更年期失眠多属肝气郁结化火,火邪扰心所致。在临床中从肝论治,采用调肝泻火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3期2013-01-24

  • 肝论治胃脘痛临证心得
    曾晓婷从肝论治胃脘痛临证心得曾晓婷本文从肝与胃的生理病理关系入手,探讨胃脘痛与肝之疏泄功能失常的关系,主张从肝治胃,运用疏肝解郁、清肝和胃、化瘀通络健脾止痛等方法治疗胃脘痛,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从肝论治;胃脘痛胃脘痛也称为胃痛,古称“心痛”、“真心痛”,是脾胃病证中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1],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经常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疾患,常伴随有纳差、嗳气、呃逆、呕恶、腹胀等症状。《黄帝内经·素问》称“胃脘当心而痛”,多见于急慢性胃炎、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26期2012-08-15

  • 王翘楚从肝论治失眠症371例总结
    071)王翘楚从肝论治失眠症371例总结李林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失眠专科,上海 200071)失眠症;从肝论治;中医疗法;名医经验;王翘楚王翘楚为全国名老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终身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王教授从医60余年,以《内经》“天人相应”理论为指导,研究“昼开夜合”的花生叶治疗失眠症和有关药学机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提出了“五脏皆有不寐”学说,并立从肝论治失眠症,取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学术上的新理论、新观点,

    河北中医 2012年11期2012-07-19

  • 肝论治理论在肥胖症治疗中的地位
    准之一。本文就从肝论治在肥胖症治疗中的地位做一综述,旨在为今后肥胖症中医治疗领域提供方向。1 指导对肥胖症发病机制的认识1.1 中医病因病机《内经》认为肥胖症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其中标实主要是痰、湿、瘀、热、肝气郁结。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助脾运化,肝气郁结,气机升降失常,则脾失健运,导致肥胖,气血瘀滞,痰瘀交阻则肥胖更甚。[1]肝主疏泄,喜条达,既升发阳气,又健运中州,调达三焦之气机,与水湿、津液的运行气化密切相关。七情所伤,常致肝气郁滞,失于调畅,横逆乘脾

    黑龙江中医药 2012年2期2012-04-09

  • 失眠从肝论治的临床探讨
    翘 陈春红失眠从肝论治的临床探讨黄希翘 陈春红目的 探讨临床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门诊部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4例失眠患者完全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在失眠治疗时,从肝论治,根据患者的不同类型给予不同对症中医治疗,并结合生活干预与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睡眠质量平均为(3.5±1.5)分,对照组患者睡

    当代医学 2012年25期2012-01-26

  • “从肝论治”学术观在生殖医学临床中的地位
    21000)“从肝论治”就是在中医诊断治疗疾病时,以肝的生理病理变化作为辨证论治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此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处方用药的思维方法。改革开放 30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心理、环境等社会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饮食结构的变化和体力劳动的减少所造成的营养过剩也在不同程度影响着疾病谱的变化。生殖医学领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各种营养物质的缺乏在不孕不育症发病因素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心理、环境和肥胖等因素

    陕西中医 2011年9期2011-04-14

  • 肝论治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肝的关系密切,从肝论治效果显著,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1 肝郁是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病机关键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情志和气血运行的功能,主要含义是肝脏具有协调整个气机的升降出入、调畅精神情志、调控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的功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阴虚燥热”为消渴的基本病机,然而肝失疏泄,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火盛伤阴而导致阴虚燥热,故“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是导致消渴的病机关键。《灵枢·本脏》:“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最早指出了肝与消渴(糖尿病)的关系。《灵枢·五变》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4期201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