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叶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中的二尖瓣 ——现状与争议
    AM)使得二尖瓣瓣叶冲入流出道,缩小了流出道的横截面积。当血流速度或者心率加快时,梗阻程度便会加重。针对肥厚型心肌病流出道梗阻的外科手术已经开展了数十年[5],并且二尖瓣SAM早已被认识到是引起梗阻的主要原因。在进行室间隔切除术的同时该如何处理二尖瓣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一、二尖瓣畸形与左室流出道梗阻的关系1.瓣叶冗长:多项研究表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病人的二尖瓣前后叶均长于正常人[9],并且二尖瓣前叶的长度或面积和流出道压差高低有显著的正相关性[10]。二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9期2023-11-26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前CT解剖特征与风险分类 ——多中心前瞻性横断面研究
    ±13.8)%。瓣叶分型包括70例(33.3%)三叶瓣,47例(22.4%)0型二叶瓣,82例(39.1%)1型二叶瓣和11例(5.2%)2型二叶瓣。其中常见解剖风险包括冠状动脉闭塞风险(38.6%),横位心(22.4%),下肢入路风险(21.4%),重度钙化(20.0%),瓣叶钙化不足(14.8%),小心室(12.9%),升主动脉扩张(12.4%)和瓣环破裂风险(10.5%)。综合风险分类结果为,31例A类(14.8%),131例B类(62.4%),36

    中国循环杂志 2023年10期2023-11-01

  • 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操作流程
    隔交界(3区)的瓣叶情况(图3),可以此确定反流口的具体位置。此外,T-TEER术中的3D en face切面也可与M-TEER进行对比(图4),M-TEER术中往往将主动脉瓣置于12点钟方向,而T-TEER术中则建议将主动脉瓣置于9点钟方向,通过主动脉瓣及房间隔的位置判断三尖瓣的前、后、隔叶。由于三尖瓣相对超声探头位置较远及其他结构遮挡,三维切面显示不清时,通常以经胃底短轴切面为主,辅助3D en face切面对瓣膜夹进行定位。图2 T-TEER 右心室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3年5期2023-06-14

  • 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中的应用进展
    夹合二尖瓣的前后瓣叶,使二尖瓣变为双孔,从而减少二尖瓣反流[5]。TEER的相应器械包括 MitraClip(雅培)、PASCAL(爱德华)和国产的 ValveClip(纽脉医疗)、Dragonfly(德晋医疗)、ValveClamp(捍宇医疗)[6]等。其中,MitraClip系统运用最早、最经典,是TEER的代表性器械。2003年委内瑞拉成功开展了第1 例使用MitraClip系统的TEER[7]。2012年,我国葛均波院士等[8]成功运用MitraC

    微创医学 2023年2期2023-06-12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亚临床瓣叶血栓的研究进展
    重要的因素是临床瓣叶血栓(clinical leaflet thrombosis,CLT)。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水平的提高,不伴跨瓣压差改变的亚临床瓣叶血栓(subclinical leaflet thrombosis,SLT)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1 SLT 的由来及背景SLT 的发现最早始于2013 年,一位86 岁的TAVR 患者术后第7 天CT 检查显示生物瓣瓣叶尖部呈现新月形、低衰减的特征,瓣叶运动受到限制[4]。2015 年,一项关于TAVR 瓣膜

    中国循环杂志 2022年4期2022-12-27

  • 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FMR 不存在瓣叶、腱索及乳头肌等的器质性病变,在纠正病因后有些患者二尖瓣反流量有望得到改善甚至消失,因此其治疗与器质性二尖瓣病变有所不同。在纠正FMR 的病因时是否同期行二尖瓣手术,要综合考虑病因、反流量大小、房室扩大程度和患者本身条件等因素。一般认为,轻度FMR 会随着病因的纠正得到改善,无需手术干预;而重度FMR 存在不改善甚至恶化、加重心力衰竭等风险,因此指南推荐在进行CABG 或者主动脉瓣手术的同时行二尖瓣的手术干预[4]。至于中度FMR,根据

    中国循环杂志 2022年5期2022-12-27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三尖瓣后叶缺如1例
    常,前叶靠后部分瓣叶纤薄,脱向右房,后叶似未显示(图1,2),多普勒探及重度反流(图2),下腔静脉显著增宽,随呼吸变化率明显减低,心包腔见少量液性暗区;三维超声三尖瓣短轴右室观及右房观均可见三尖瓣后叶位置无瓣膜结构显示(图3),超声提示三尖瓣前叶部分脱垂、后叶缺如,三尖瓣重度反流。术中可见右心显著增大,三尖瓣后瓣缺失,且前瓣及隔瓣靠近后瓣区域脱垂。患者行三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术后恢复良好。图1 心尖四腔心(图1a)、右室两腔心(图1b)显示三尖瓣前叶、隔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22年7期2022-12-10

  • 超声心动图诊断Barlow综合征累及三尖瓣1例
    尖瓣冗长,增厚,瓣叶于收缩期脱入右心房,瓣膜关闭不良,瓣环径45 mm,余各瓣膜形态、回声、活动未见异常。CDFI:二尖瓣口探及2束反流信号,反流几乎占据整个左心房,面积约为39.1 cm2。瓣口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175cm/s,跨瓣压差12 mmHg。三尖瓣口探及反流信号,面积约为11.3 cm2。最大反流速度338 cm/s,跨瓣压差46 mmHg,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约为56 mmHg。超声印象诊断:心脏瓣膜病(不除外Barlow综合征) 二尖瓣脱垂伴腱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5期2022-12-06

  • 主动脉瓣周漏致二尖瓣机械瓣动度不一致超声心动图表现1例
    主动脉瓣位机械瓣瓣叶表面未见明显异常回声附着,瓣环6~9点钟方向可见一大小约18 mm×8 mm的裂隙状瓣周漏;彩色多普勒示主动脉瓣位机械瓣上血流速度加快,峰值血流速度348 cm/s,压差48 mm Hg(1 mm Hg=0.133 kPa),瓣周大量反流,反流长度7.4 cm,面积18 cm2,容积37 ml,见图1;二尖瓣位机械瓣外侧瓣舒张期中提前关闭后再次开放,后与内侧瓣同时关闭,见图2。TTE提示:①主动脉瓣位机械瓣瓣周漏;②二尖瓣位机械瓣外侧瓣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2年11期2022-11-29

  • 超声心动图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以下结构相关,如瓣叶﹑瓣环﹑腱索﹑乳头肌以及左室壁功能完整性,当任一结构出现功能不全均可引起二尖瓣反流[4]。当前超声心动图作为临床常见一类辅助检查方式,在瓣膜反流定量评估及确诊IMR中十分重要,可为临床提供详细解剖与功能信息,进一步阐明瓣膜反流形成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文章就超声心动图评价IMR研究进展如下阐述,现报道如下。1.二尖瓣解剖生理学二尖瓣瓣环﹑瓣叶﹑乳头肌﹑腱索﹑左室壁共同构成复杂解剖结构为二尖瓣复合体。而瓣环三维结构呈现为马鞍型结构,即

    今日健康 2022年5期2022-11-21

  •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脱垂瓣器结构与反流程度的定量研究
    ],表现为二尖瓣瓣叶一个或多个亚区在收缩期超越二尖瓣瓣环连线水平脱入左心房,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偏心性反流[2],病变类型主要包括弥漫性黏液样变性和纤维弹性缺失。瓣膜结构的变形程度决定二尖瓣反流(MR)的病程进展进而影响MVP的临床病程[3-4]。研究发现随着反流程度越重瓣环变形愈发明显,二尖瓣的马鞍环增大、扁平,瓣环所受机械应力的改变将会加重瓣叶脱垂和腱索断裂[5-7];瓣叶面积更大,瓣叶变形更严重,瓣叶增厚和潜在的病理学改变是瓣叶变形的决定因素[8]。既往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4期2022-07-19

  • 国产经导管人工主动脉自膨胀瓣膜置入术后2年组织学分析
    处往上蔓延,并在瓣叶根部附近覆盖。在瓣膜流入端,裙体也基本被组织覆盖。瓣叶上下表面光滑,无明显血栓形成、无撕裂,瓣叶关闭功能正常,依旧保持柔软。图1 光学显微镜下瓣膜外观1.3 厚度测试将样品与金属支架直接分离,再将瓣叶和裙体剪下(图2),用测厚仪测量其厚度。瓣叶和裙体的厚度见表1。正常瓣叶的厚度在0.3 mm左右,裙体的厚度在0.2 mm左右。表1中瓣叶和裙体的厚度已经超过了瓣膜出厂时瓣叶和裙体的厚度,说明在置入人体2年后,瓣叶和裙体表面有一层物质生成,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6期2022-07-06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解剖结构CT精准评估与术中实际测量的对比研究
    以准确显示主动脉瓣叶及根部复杂三维解剖,帮助外科医生深入了解主动脉瓣叶及根部解剖,为患者选择瓣膜修复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2020年日本瓣膜病管理指南推荐对于超声无法详细评估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可应用CT等检查方法对主动脉根部进行详细评估[7]。本研究通过术前CT评估对主动脉瓣及根部进行测量评估,同时在术中对主动脉瓣瓣叶几何高度(geometric height,gH)和游离缘长度(free margin length,FML)进行实际测量,比较两种方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2年3期2022-06-24

  • 经食道三维心脏超声评价重度二尖瓣脱垂患者瓣环的动态改变
    结构,包括瓣环、瓣叶、瓣下腱索及乳头肌,而且与该技术相匹配的二尖瓣分析软件为外科、心内介入及杂交手术围术期及术中定量评价二尖瓣装置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本文旨在应用实时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联合最新二尖瓣分析软件获得二尖瓣环在不同心脏周期的参数,探讨需要手术或介入干预的器质性重度二尖瓣脱垂的二尖瓣环几何形态特征及相关参数。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器质性二尖瓣脱垂合并重度关闭不全患者共18 例,此类患者拟行外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4-18

  • 成人经胸超声心动图对二瓣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及其并发症诊断价值分析
    个瓣膜,即称为二瓣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BAV)。先天性BAV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瓣膜畸形,人群发病率为0.5%~2.0%,男性多于女性,瓣膜畸形导致瓣口面积较正常三叶瓣瓣口面积或多或少小一些,有高达50%的患者出现瓣膜功能障碍[1]。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之所以被发现,一部分原因是该病的并发症如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升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样扩张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引起临床症状,患者到医院就诊;另一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期2022-02-25

  • COMVAR与MVP对风湿性二尖瓣膜病变病人心功能、左心房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程中发现,二尖瓣瓣叶出现增厚钙化挛缩,交界粘连。使用长柄小圆刀片将瓣叶切薄,撕脱增厚层片,范围控制在瓣叶边缘至瓣环间,使得瓣叶变柔软,之后应用特制挤压钳进行挤压将钙化组织去除,恢复交界瓣体活动度,以自然交界走行位置为依据,切开交界。切开前后交界至瓣环处3 mm,一般切口长度约3.5 cm,手术过程中,若出现腱索断裂及退化情况,可选择人工腱索。应用探针对二尖瓣瓣环口进行探查,并选择合适的二尖瓣成形环予以置入。同时,针对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人进行相应处理,行注水试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24期2022-01-07

  • 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研究进展
    肌、瓣环、腱索和瓣叶的协调运动才能完成。二尖瓣瓣环是1个被动摆动的纤维环,其运动取决于临近的左房、左室以及主动脉根部的运动。心脏收缩早期二尖瓣前后径向收缩使瓣环缩小,而交界区直径相对固定。随后二尖瓣瓣环收缩伴近前中点和后中点的高度增加,瓣环折叠为鞍形结构[3]。在二尖瓣瓣叶结构基本正常的状态下,由于左室扩张或乳头肌功能障碍导致二尖瓣牵拉力增加,或左室收缩不协调及收缩力降低使二尖瓣闭合力减小,导致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分别为牵拉力增大以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1年5期2021-11-30

  • 经心尖人工腱索植入器械的优化设计与分析
    了二尖瓣的形态,瓣叶无法完全紧密的闭合,导致了反流。人工腱索植入技术[5]的原理是将线材通过心尖途径送入左心室,一端连接左心室心肌,另一端连接二尖瓣叶边缘,两者形成一种平衡的状态,使瓣叶实现紧密闭合。该方法对Ⅱ型中度二尖瓣反流治疗效果较好,与经导管的修复技术相比,经心尖的途径避免了较长的输送途径和房间隔的穿刺,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率,器械的操作安全性较高[6]。由于二尖瓣的特殊结构导致之前用于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成熟技术很难直接用于二尖瓣,同时常规的药物治疗疗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21年3期2021-10-09

  • 外科治疗67例婴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
    S由于发现较晚,瓣叶发育形态尚可,梗阻往往呈缓慢进展型,目前外科治疗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2]。小年龄AS患者主动脉瓣病变程度往往比较严重,可累及多个瓣叶,且主动脉瓣的解剖和形态个体差异大,需要尽早行手术治疗[3]。此外,小年龄AS患者由于出现症状早且严重,手术风险相对较大。尤其新生儿(或者一些需要紧急早期干预的患者)更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应与年长儿渐进性主动脉瓣狭窄区分开来[4]。外科如何进行纠治、选择什么方法进行干预,国内外尚无明确定论[3,7]。本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21年6期2021-06-09

  • 超声心动图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二尖瓣功能依赖于瓣叶、瓣环、腱索、乳头肌、左室壁的功能完整,任一结构的功能不全均会造成MR。超声心动图对瓣膜反流的定量评估十分重要,有助于为临床提供详细的解剖与功能信息,并进一步阐明瓣膜反流的形成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3]。本研究对超声心动图评价IMR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二尖瓣解剖生理学二尖瓣是由二尖瓣瓣环、瓣叶、乳头肌、腱索、左室壁共同构成的复杂解剖结构。瓣环呈D字形,并不是一个平面结构,其形状随着心动周期的改变而改变。瓣环是瓣叶的附着处,前瓣环

    医疗装备 2021年4期2021-04-04

  • 主动脉瓣生物瓣长期耐久性的研究进展
    现早期“SVD、瓣叶硬化、瓣叶钙化、有效瓣口面积减少及反流”的证据。对于出现明显跨瓣压差增加或重度反流的有症状患者,建议再次手术;对于出现明显生物瓣功能障碍的无症状患者,应考虑再次手术,但前提是手术风险较低。该指南要求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超声心动图评估以作为参考基线值[7]。2012 年瓣膜学术研究联盟(Valve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2,VARC-2)关于TAVR 标准终点事件的定义共识中,将SVD 定义为:(1)瓣膜相

    中国循环杂志 2021年10期2021-03-28

  • 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瓣瓣叶瘤并穿孔1例
    ,主动脉瓣左冠瓣瓣叶瘤可能性大。手术所见:主动脉瓣3个瓣叶发育不均等,左冠瓣大,瓣体形成囊袋样,局部瓣叶增厚并有穿孔,孔径约0.3 cm(图2),右冠瓣和无冠瓣发育差,术中考虑为主动脉瓣瘤样变。剪除病变的主动脉瓣膜,置入人工机械主动脉瓣。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患者主动脉瓣位机械瓣位置、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图1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观图2术中所见:主动脉瓣左冠瓣肥大,瓣体形成囊袋样,局部瓣叶增厚并有穿孔讨论:主动脉瓣瓣叶瘤又称主动脉瓣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瓣膜病;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1年2期2021-03-02

  •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研究进展
    小进行重塑,使得瓣叶的对合面积可以得到有效的增加,最大限度地减少反流,对于瓣叶的活动性进行充分保护,减少瓣叶或缝线间的张力,这对于手术效果的长时间保持具有有利作用[5]。2.2 瓣叶成形技术主要是针对瓣叶组织过少和瓣叶脱垂两种情况进行矫治。瓣叶组织过小而瓣环无明显扩大者则需行瓣叶扩大术。矫治瓣叶脱垂的技术有很多种,这些技术是单独或联合应用取决于瓣叶脱垂部分宽度、脱垂的程度和腱索的质量、只要解剖矫治充分,能恢复前、后瓣叶间最大范围的闭合接触面,所有技术都是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6期2021-01-07

  • 自体心包瓣叶成形在严重三尖瓣病变修复中的应用
    但对于严重的合并瓣叶显著增厚融合或挛缩的三尖瓣病变,常规修复方法效果欠佳,既往我们对于修复困难或效果不佳的患者,多实施三尖瓣置换术,但三尖瓣置换术后远期疗效仍不理想[1,2]。结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军心血管外科研究所在婴幼儿瓣膜修复中的经验,我们在2015~2018年对31例严重三尖瓣病变的患者实施了自体心包补片修复三尖瓣叶联合人工瓣环成形术,取得较为满意的早中期结果。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观察对象为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8期2021-01-04

  • 32 例主动脉瓣病变患者Ozaki 自体心包主动脉瓣成形术的护理配合
    作相对应的主动脉瓣叶进行瓣叶置换,将主动脉瓣重建流程“标准化、模式化”,取得满意的手术及随访效果。 该术式保留了主动脉瓣环的自然结构,有助于心室、主动脉根部以及升主动脉的协调运动,改善主动脉瓣血流[4]。 个体化瓣叶制作,极大提高了瓣叶的对合高度, 对术后瓣膜反流起到预防作用。 正常情况下, 主动脉瓣瓣叶有效对合高度为2~6 mm,通过该方法重建后的主动脉瓣叶对合高度可以达到7~11 mm。此外,瓣叶重建采用患者自体心包,减少了人工瓣膜产生的费用,降低了患

    护理学报 2020年15期2020-12-20

  • 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三尖瓣严重脱垂外科干预二例临床分析
    瓣侧无腱索牵制,瓣叶游走,瓣叶小裂隙,前瓣可见离断腱索退化残端,右心室壁可见数个短小乳头肌残垣。术中经卵圆孔置入左心引流,予三尖瓣前瓣靠近隔瓣侧植入Gore-Tex 人工腱索,重建瓣下腱索结构(图2),5-0 prolene 线带自体心包垫片2 针缝合前瓣裂隙,5-0 prolene 线于前后交界处行瓣环环缩,打水实验见三尖瓣关闭良好无反流,单针5-0 prolene 线缝合卵圆孔,开放升主动脉,心脏自动复跳,窦性心律。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33 min,体外

    中国循环杂志 2020年10期2020-11-04

  • 右室电极植入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位置,根据受限的瓣叶记录导线位置:如三尖瓣前叶受限,导线位置记录为A(见图2),后叶受限则导线位置为P,隔叶受限则导线位置为S;如导线经过瓣叶交界,则由相邻的两个瓣叶对导线进行定位,如前隔交界记录为AS,前后交界记为AP,后隔交界记为PS;如导线经三尖瓣口中央,且对瓣叶功能无不良影响,可记录为导线位置自由居中,记录为M。图2 三维心脏超声提示电极导线引起三尖瓣前叶受限1.4器械植入 所有患者均经右侧或左侧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起搏导线。将心房电极导线送至右心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3期2020-07-01

  • 超声心动图在慢性风湿性心脏病诊断中的效果及符合率观察
    像分析1.3.1瓣叶分类按照瓣叶形态和活动状态对瓣膜分类。 瓣叶钙化: 局部增强但活动正常;瓣叶粘连: 瓣叶厚度增加,连接处粘连,活动功能受限;混合型瓣叶: 瓣叶回声增厚和增强,活动受限。1.3.2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1)二尖瓣狭窄: 轻度:二尖瓣跨瓣压差≤10 mmHg,瓣口面积1.50~2.00 cm2;中度: 跨瓣压差10~20 mmHg,瓣口面积1~1.5 cm2; 重度:跨瓣压差>20 mmHg,瓣口面积(2)二尖瓣关闭不全: 轻度: 反流束面积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0年3期2020-05-25

  • 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治疗策略分级及其手术效果
    三尖瓣瓣环直径、瓣叶闭合高度、闭合长度、肺动脉收缩压等)也逐渐给予评估,为手术提供指导[5]。2014 年本团队提出结合体表面积标准化后的三尖瓣瓣环直径及瓣叶闭合高度制定三尖瓣治疗策略分级,并以此为基础选择手术方式。本研究旨在随访三尖瓣反流经过分级治疗后的术后中期(13~96个月)疗效,验证策略分级的可行性,并总结影响三尖瓣反流复发的因素。1 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09 年2 月至2017 年2 月来我院就诊的左心瓣膜疾病合并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患者2

    中国循环杂志 2020年2期2020-03-05

  •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二尖瓣病变疗效分析
    累及瓣上、瓣环、瓣叶、瓣下腱索和乳头肌等多个水平,可能仅有单个病变也可同时出现,引起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5]。单纯先天性二尖瓣病变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肺静脉高压的表现,包括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以及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等[6]。外科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二尖瓣成形术和二尖瓣置换,由于婴幼儿瓣环较小,瓣膜置换术后需要和成人一样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且常由于血栓或由瓣环周围组织导致瓣叶活动度下降而引起瓣膜功能障碍,所以婴幼儿先天性二尖瓣病变主要以二尖瓣成形术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年3期2019-07-12

  • 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临床效果分析
    心内膜炎2例均为瓣叶穿孔并赘生物,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并赘生物1例,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马凡氏综合征合并Debakey Ⅱ 型主动脉夹层1例为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1.2手术方法26例患者均全麻气管内插管,胸骨正中锯开,25例经升主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余1例(马凡氏综合征合并主动脉夹层)经右腋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心肌保护采用含血心肌停搏液(4 ℃)经左右冠脉开口顺行性灌注,心表面置冰泥。体外循环浅中低温25例,深低温停循环1例。麻醉后均经食管超声(TEE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2期2019-04-03

  • Barlow 综合征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生肥厚,导致二尖瓣叶在心室收缩时高于二尖瓣瓣口平面[1-2]。1 二尖瓣脱垂与Barlow 综合征二尖瓣脱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是指在心室收缩时二尖瓣瓣膜异常膨出并进入左心房。二尖瓣脱垂可为局部病变(累及单个瓣叶或者部分瓣叶),也可以出现弥漫性病变(累及整个瓣膜结构)[3]。西方国家中,退行性二尖瓣病变(DMVD)是导致二尖瓣脱垂行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因;在发展中国家,风湿热则是首要原因。其他导致二尖瓣脱垂的原因有马凡综合征、心内膜炎、急性心肌缺血、慢性缺血

    中国循环杂志 2019年4期2019-01-11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断主动脉瓣是否有瓣叶增厚、钙化的情况、升主动脉有无增宽、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狭窄的严重程度、瓣叶是否有畸形等[1],但其中有部分患者因肺气肿、肥胖等干扰导致诊断影像较为模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排除干扰,在经胸超声心动图的基础上给予更明确有效的诊断[2]。这对临床如何进一步治疗主动脉瓣病变患者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50例在本院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图检查,其中男性1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4

    医药前沿 2019年34期2019-01-05

  • Circulation:TAVI术后晚期瓣叶血栓常见,是否需要抗凝治疗?
    TAVI)术后在瓣叶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目前仍不清楚。Yanagisawa等回顾性分析了OCEAN-TAVI研究中485例患者的4D多层CT图像,观察TAVI术后3 d、6个月、1年、2年及3年低衰减瓣叶增厚HALT伴瓣叶活动性减低的情况。由于患者并无不良临床表现,因此即使确诊了HALT,也并未予以额外的抗凝治疗。研究结果显示,9.3%的患者出现了早期瓣叶血栓。就植入球囊扩张瓣膜的患者而言,低流速、低压力差型主动脉瓣狭窄、瓣膜不合适、29 mm瓣膜是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1期2019-01-04

  • 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临床价值分析
    在二尖瓣术中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月-2017年10月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经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37~72岁,平均(53.25±3.81)岁;疾病类型:单纯二尖瓣狭窄1例,二尖瓣脱垂并返流14例,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15例。观察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9~67岁,平均(53.30±3.85)岁;疾病类型:二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10期2018-11-28

  •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瓣膜病)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研究
    病变等情况,根据瓣叶形态、活动情况分为三种:①瓣叶钙化:瓣叶局部表现为逐渐增强,瓣膜活动良好;② 瓣叶增厚粘连:瓣叶厚度持续增加,其连接处显著粘连,活动受限;③ 混合型瓣叶瓣叶厚度显著增强,瓣叶启闭受限,活动、弹性或好或坏。附表1 瓣膜病变检查结果(例)附表2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率比较(n,%)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并采用软件SPSS18.0对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卡方检验方式对资料进行计数,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2期2018-10-18

  • 实时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置换术后血流动力性卡瓣一例
    张期可见两个机械瓣叶开放,一侧机械瓣瓣口左室侧可见一大小约2.3*1.1cm偏高回声团附着(如图1),彩色多普勒显示人工二尖瓣局部未见舒张期前向血流信號(如图2),机械瓣瓣口功能面积变小(1.24cm2)。体外循环下行二次换瓣手术,术中可见二尖瓣双叶瓣机械瓣在位,瓣叶启闭活动可,瓣下可见疤痕异常增生形成月牙形结构(如图3),一叶瓣叶瓣口完全覆盖。讨论: 卡瓣是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较为常见的一种,因各种原因造成人工瓣膜的启闭障碍所引发。造成卡瓣发生的常见原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9期2018-10-09

  • 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瓣四瓣化畸型并关闭不全1例
    ,左下叶及右下叶瓣叶增厚,左下叶发育短小; B.CDFI示肺动脉瓣舒张期可见中量反流束 (PV:肺动脉瓣;PR:肺动脉瓣反流)患儿男,5岁,因“幼儿园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来我院进一步检查。体检:发育迟缓,体温正常,口唇无紫绀,心前区饱满,胸骨左缘第2~3肋间听诊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舒张期闻及递减性杂音并向左下方传导,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胸片:双肺纹理增多,肺动脉段明显膨隆,心影增大,心尖向左侧移位。超声心动图:右心增大,右心室壁轻度增厚约4.1 mm;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年7期2018-07-19

  • 二尖瓣成型术治疗二尖瓣腱索断裂的效果观察
    别附着在心室面、瓣叶边缘、乳头肌顶部,同时还有少数腱索直接连接在左心室的后壁肌肉上。理论上可将二尖瓣腱索分为3组:其中一组分布于瓣叶的边缘,该组腱索的数目较多,管径也较细,其作用主要是为了避免左心室收缩时瓣膜翻转至左心房;一组附着在前瓣叶的心室面,该组腱索的数目较少,管径也较粗,一般起源于后内侧及前外侧乳头肌的顶端,终止于前外侧的7~8点钟方向及前瓣叶后内侧4~5点钟方向,后瓣叶不存在该组腱索;其中另一组腱索为前两组腱索的交界腱索[1]。二尖瓣腱索断裂后会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4期2018-01-22

  • 二尖瓣修复技术治疗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临床效果体会
    者, 应对增厚的瓣叶纤维与钙化灶进行剥离处理, 如果患者瓣叶活动度不佳, 可采用心包片将瓣叶加宽。利用神经钩将二尖瓣腱索拉起, 对断裂腱索予以探查, 经二尖瓣瓣口迅速将冰盐水注射进左心室,对引起反流的病变部位进行探查, 待对病变部位明确后实施瓣叶修复, 再实施瓣环成形。瓣叶修复技术主要为:①后叶病变实施矩形或三角形切除;②前叶与后叶病变实施人工腱索;③千叶脱垂实施腱索转移;④病变瓣叶边缘与正常瓣叶边缘实施缘对缘缝合;⑤通过心包补片的方式对瓣叶缺损进行修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3期2018-01-18

  • 心包主动脉瓣重建术临床进展
    的弹性舒缩功能,瓣叶的延伸调节能力、限制固定主动脉瓣开口面积,然而最值得关注的是其无可避免而高发的术后并发症。Chikwe团队报道了生物瓣和机械瓣置换术后的长期随访结果,平均随访10.8年,术后15年累积卒中发生率为7.7%和8.6%,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6%和13%[1];Mazine等报道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每年发生出血及栓塞事件的线性化比率分别为1%~2%和1%,且20年内几乎20%的患者会经历一次卒中或出血事件[2];而生物瓣虽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5期2018-01-16

  • 37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分析
    entier根据瓣叶的运动情况将二尖瓣关闭不全分为四种类型,Ⅰ、Ⅱ、Ⅲa、Ⅲb型,不同类型需要施用不同方式的手术,本研究就临床中不同类型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二尖瓣瓣膜成形术做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男25例,女12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52.4±7.1)岁。病变部位:二尖瓣前叶脱垂11例,二尖瓣后叶脱垂22例,后叶合并前叶脱垂2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1-15

  • 超声心动图诊断假性B型主动脉瓣四叶式畸形1例
    :主动脉瓣无冠瓣瓣叶中部可见嵴样强回声,瓣叶局限增厚,回声增强,附着点显示欠清,开放时嵴样强回声两侧瓣叶未见分开,瓣口呈“O”字征(图1A),关闭时瓣口呈“X”字征,瓣叶呈三大一小前后左右排列(图1B),可见对合缝隙,多普勒探及中—重度反流(图1C);主动脉窦为4个,窦部及升主动脉增宽;左、右冠状动脉开口未见异常;左心大,左心室心肌均匀增厚,向心运动轻度减低(射血分数53%)。超声诊断: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瓣反流(中—重度),先天性主动脉瓣四叶式畸形(qu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7年5期2017-06-05

  • 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的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析
    瓣形态、活动度、瓣叶数目、厚度, 分别测量肺动脉主干及其左右分支内径;测量右室壁、室间隔有无增厚;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肺动脉内血流情况, 测量瓣口血流束的宽度;连续多普勒测定三尖瓣返流束, 估测瓣膜狭窄程度。1.3 分型、分类及狭窄程度 ①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根据瓣叶数目, 在解剖上分几种类型:a.穹窿状肺动脉狭窄或单叶肺动脉瓣狭窄, 瓣膜类似漏斗状或隔膜状, 瓣叶不能被区分,仅中部留一小孔;b.二瓣化肺动脉瓣狭窄, 有两个瓣叶两个交界, 两个交界相互粘连、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0期2017-01-15

  • 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对二尖瓣脱垂患者的瓣叶及瓣环功能的定量评价
    二尖瓣脱垂患者的瓣叶及瓣环功能的定量评价张慧慧,陈昕,崔翼靖,周文艳,杨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超声科,辽宁 沈阳110001)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定量评价二尖瓣脱垂(MVP)患者的瓣叶及瓣环功能。方法:选取二尖瓣 (MV)形态及功能正常者29例,MVP患者24例,MVP组中根据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指南,分为轻度二尖瓣反流(MR)组10例,中重度MR组14例。采用RT-3DTEE定量MV参数,应用MV定量分析软件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2期2016-12-02

  • 退行性瓣膜病超声诊疗进展
    流主要发生在双侧瓣叶的黏液样变性或弹力纤维缺失造成的二尖瓣脱垂。超声心动图在诊断这类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心外科医生制定手术方案的影像学基础。本文综述了退行性瓣膜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及治疗,并重点阐述了如何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退行性瓣膜病。心脏瓣膜疾病;超声心动描记术在发达国家,退行性变和器质性变是导致二尖瓣反流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发展,风湿性疾病逐渐得到控制,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退行性瓣膜病越来越常见[1-3]。本篇综述将就常见的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4期2016-11-28

  • 大动脉调转手术规划的生物力学机理研究进展
    过小,心脏收缩期瓣叶和新主动脉壁碰撞而致瓣叶退行性变或主动脉窦无扩张引起瓣叶皱曲[8].然而窦部直径的选择仍然是大动脉调转术面临的重要问题.手术中起源于左心室的肺动脉近心端与升主动脉远心端吻合时,主动脉管径小,肺动脉管径大,可在肺动脉近心端后壁进行等距环缩,或者主动脉远心端前壁进行“V”字切开,可以实现控制新主动脉窦管交界直径[9].临床观察和研究表明,将直径不匹配的动脉吻合在一起之后,吻合部位容易形成湍流,导致主动脉瓣瓣叶对合不良,并出现主动脉瓣反流[1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1期2016-10-10

  • 二尖瓣瓣叶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发生机制中的角色
    041)二尖瓣瓣叶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发生机制中的角色亢玉综述张庆审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四川 成都610041)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是心力衰竭的常见并发症,是影响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发生主要是因左心室重构导致作用于二尖瓣瓣叶的一对反向作用力即牵拉力和关闭力的失衡,以及二尖瓣瓣环的扩张形变所致,而其中二尖瓣瓣叶曾被认为具有正常的结构与功能,仅作为“被动参与者”。近期国内外的研究发现二尖瓣瓣叶也主动参与了该过程,不仅有生物化学水平的改变,而且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6年4期2016-02-21

  • 双源CT在成人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脉窦形态、主动脉瓣叶的数目和位置、瓣叶增厚和/或钙化、冠状动脉开口位置、测量升主动脉有无扩张、左室腔有无扩大和/或肥厚。1.5 BAV的定义、分型及测量指标BAV定义为主动脉瓣呈两叶,两个瓣叶大小相等或不对称,不对称者较大瓣叶有或没有瓣膜融合的“嵴”形结构。依据Kang等的大样本研究[4],根据瓣叶起源位置、瓣叶中央有无“嵴”以及冠状动脉开口于瓣窦位置将BAV畸形分为5型:1型,左右冠瓣融合成一个大瓣,大瓣内有一个“嵴”,两个瓣叶呈前后位排列,冠状动脉均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9期2016-02-06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形态的研究进展
    的解剖1.1二尖瓣叶 正常二尖瓣为二叶,前叶比后叶大1.5倍,前叶与主动脉瓣的纤维相连续,后叶多呈新月形,前叶根部附着整个瓣环的前1/3,后叶根部附着后2/3。两瓣叶交界处位于前外和后内侧,称为内、外侧联合。通常根据Carpentier命名法对二尖瓣分区进行定位诊断,前叶外侧、中间部和内侧区分别命名为A1、A2、A3区,后叶外侧、中间部和内侧区分别命名P1、P2、P3区,前外侧交界命名为C1区,后内侧交界命名为C2区,共8个区域[3]。联合处前后叶瓣缘至瓣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5期2016-01-24

  • 基于亚区结构的人体二尖瓣的建模与仿真
    元模型,仿真前后瓣叶厚度不均匀的二尖瓣模型在心脏收缩初期的动态闭合过程,与前后瓣叶厚度均匀的二尖瓣模型的仿真结果相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模型的瓣叶应力分布不均匀,最大应力值都出现在后瓣叶亚区与亚区之间的裂口位置,与临床二尖瓣撕裂常发生位置一致,表明了仿真方法以及结果的正确性,瓣叶厚度不均匀模型中瓣叶应力水平相对较低,更符合实际.最后根据临床数据,设置厚度不均匀模型中瓣环与乳头肌的二维运动,再次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精细模型瓣叶的闭合度比之前瓣环与乳头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10-13

  • 瓣叶折叠法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疗效分析
    1-2]。不切除瓣叶瓣叶折叠术是一种简化技术。2012年以来,笔者医院应用此类技术治疗二尖瓣后叶病变所造成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因二尖瓣后叶脱垂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51例采用不切除瓣叶的折叠法行二尖瓣成形术(A组),与同期38例采用矩形切除法行二尖瓣成形术(B组)进行疗效比较。2组患者的术前情况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表1)。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为气管插管,全麻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6期2015-10-08

  • 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480例临床分析
    ·临床经验·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480例临床分析符洪犊,白树堂,梁丽明,王志恒(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二科,海南海口570208)目的探讨保留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保留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的480例二尖瓣置换患者为观察组,二尖瓣瓣叶全部切除二尖瓣置换的350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Tei指数、Z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右心室射血

    海南医学 2015年12期2015-04-14

  • 超声诊断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的临床价值
    。二尖瓣钙化型,瓣叶逐渐增厚,运动处于明显受限状态。二尖瓣粘连型的瓣叶逐渐增厚,连接处处于粘连状态,瓣叶有着良好的活动情况。混合型瓣叶处于增厚状态,瓣叶处于开放性的状态。X线检查仅仅能够检测到二尖瓣处于病变部位,同时也伴有主动脉瓣病变,三尖瓣病变以及肺动脉瓣病变。超声诊断二尖瓣病变中,10例为重度狭窄,8例为中度狭窄,2例为轻度狭窄。同时主动脉瓣病变也伴有主动脉瓣狭窄和重度关闭不全以及中度关闭不全。结论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的超声诊断中,有着较高的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年5期2015-04-08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肺动脉瓣狭窄的临床研究
    S。术前对PVS瓣叶数目、形态及血流通过情况的准确评价对手术很重要,然而,传统的二维方法完整显示PV较为困难,本研究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 time three-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RT- 3DE)显示PV,评价RT- 3DE在诊断PVS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来我院经超声检查诊断为PVS的患者86例,其中单纯PVS 57例,PVS合并法洛四联症(TOF)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3期2014-09-12

  • 二尖瓣修复技术治疗非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临床效果
    采取适当方法修复瓣叶,并放置相应型号的人工瓣环。结果 术中修复成功率96.2%(100/104)。术后1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0.96%。1例患者手术后发生肾功能衰竭需要短暂肾替代治疗。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8~141个月),失访8例。随访期间1例患者死于肿瘤,二尖瓣返流复发加重3例,其中2例再次手术行二尖瓣置换。免于二尖瓣返流率为96.7%(88/91),免于再次手术率为97.8%(89/91)。结论 二尖瓣成形术应作为治疗非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4期2014-03-04

  • 人工生物瓣膜流固耦合分析
    析流固耦合状态下瓣叶表面应力状态。1 人工生物瓣膜模型在Pro/e软件草绘界面中,以默认原点为中心,13.4 mm为半径做圆。以垂直方向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利用“旋转工具”获得球面,其方程为:x2+y2+z2=13.42。过空间点(0, 0, -13.4)在XOZ平面做圆锥面母线,以x=13为旋转轴O1O2,旋转创建表达式为(x-13)2+y2=[13+(z+13.4)tga)]2的圆锥面。两旋转面的相贯线与过O1O2并对XOZ平面偏移的平面相交得到最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4年5期2014-01-21

  • 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的疗效分析
    10180)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的疗效分析林一平(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州 510180)目的:观察采用保留二尖瓣瓣叶和瓣下结构方式进行二尖瓣替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保留二尖瓣瓣叶和瓣下结构方式进行二尖瓣替换术的106例患者资料,观察分析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97.17%(103/106),住院死亡率1.89%(2/106),不良反应发生率3.77%(4/106)。结论:保留二尖瓣瓣叶和瓣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年5期2013-08-15

  • 22例二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临床分析
    形术保留了正常的瓣叶和瓣下结构,通过修复二尖瓣及其附属结构,可以更好地保留左心室形态结构,术后无需终生抗凝治疗,减少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率,患者远期生存率更高。目前,二尖瓣成形术包括多种术式,其适用范围亦各不相同,但二尖瓣瓣环成形术被认为是二尖瓣成型术的基石。不管瓣叶、腱索、乳头肌应用什么成形办法,大多数二尖瓣关闭不全行成形术时都会涉及瓣环成型。我院对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月的2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10期20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