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

  • 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公因箭伤而亡,秦孝公继位。面对外有诸侯纷争、六国合盟谋秦,内有贵族掣肘、旧制束缚、国力堪危的情况,秦孝公决意雪耻强秦。他先是审时度势,派亲信景监以重金分化六国,后又广发《求贤令》,向天下招贤纳士,期待变法图强。商鞅就是在这篇《求贤令》里看到了秦孝公求贤若渴的心和招贤纳士的诚意,他决定离开魏国,前往秦国求见秦孝公。君臣际遇 谱写佳话初到秦国国都,商鞅没有直接觐见秦孝公,而是悄悄地来到招贤馆内。秦孝公要求各路士子先遍访秦国三月,后制定对策。商鞅开始了为期三个月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17期2023-10-29

  • 改革的共识
    、统一天下缘于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变法之前,韩、赵、魏、齐、楚、燕都是战国时的强国。秦国远在西方雍州,被山东六国当作夷狄看待,极不显眼。但是,秦孝公立志变法,弯道超车,追赶六国。商鞅入秦,与孝公一拍即合。君臣之间达成了共识:变法图强。商鞅变法的第二年遇到了一大難题:太子犯法。这位太子即是秦孝公死后即位的秦惠文君。商鞅果断处理了这一大难题:“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商鞅把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公孙贾两人处罚了一通。受到处罚的公子虔四年以后“复犯约,劓之”

    领导文萃 2023年12期2023-06-27

  • “徙木立信”的二元性
    强国。21岁的秦孝公所接手的秦国,经历了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大为削弱,统治涣散,他一心想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秦孝公元年(公元前361年)下诏表明决心,并下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其尊官,与之分土。”公孙鞅闻令而来,向秦孝公讲论帝王之道,获得了秦孝公的认同和重用。公孙鞅受命制定新法后,又导演了一出“徙木立信”的现实剧,在秦国拉开变法序幕。此后,大张旗鼓地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及至秦孝公十九年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3年4期2023-05-24

  • 寻根久远的半两钱(上)
    行参考、交流。秦孝公半两钱半两钱起始于秦孝公,由“重一两十四”“半圜”圜钱蜕演而来。因此早期半两钱存有圜钱的遗痕,例如穿孔较小介于圆方之间,为大篆文体等等。半两钱的前缘即秦早期的青铜铸币,“重一两·十二/珠”“重一两·十四/珠”的圜钱币文含义有两层意思:前面的部分强调钱币本身质重1两,后面的部分则强调与市面流通货贝币的比值关系,即1枚重1两的青铜本币与12或14枚货贝等值。图1 秦孝公半两钱(黑漆古) 直径3.5厘米~3.3厘米重16.3克图2 秦孝公半两

    中国收藏 2022年8期2022-05-30

  • 明主之辨
    了。 商鞅在秦孝公全力支持下,施行的“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建立“军功爵”等制度,让普通的秦人有了奔头,让皇亲国戚受到了重击!太子嬴驷犯法,“刑其傅公子虔(割去秦孝公兄弟鼻子),黥其师公孙贾(在他的老师脸上刻字)”。如此“刑上大夫”及“礼下庶人”,让旧贵族对他的仇恨,到极点了!对此,秦孝公心知肚明。但在他重病时,却无保护商鞅人身安全恰当、有效的举措。唉!唉!!秦孝公于此的“未能远谋”,让人很有些扼腕了。 很显然,明主之失,失在“远谋”——秦孝公

    杂文月刊 2022年3期2022-04-01

  • 创新推动历史前步
    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轻的国君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于是下了变法图强的求贤诏令。商鞅就是在这个时候自魏国来到秦国的。商鞅到秦国后,宣传“强国之术”,决心协助秦孝公进行社会改革,因而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为左庶长。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的主持下,秦国两次公布了新法。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解讀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1年13期2021-08-10

  • 商鞅变法检讨与死因追究
    言能力。他面见秦孝公,准备了帝道、王道和霸道三套治理方案。初法九条致力于发展农耕,以奖励事功的方式激起蕴藏在民间的财富创造活力,但庶民成了国家、政府的控制对象,首开举报告密制度。他亲自操刀的二次变法则致力于建构等级社会,“塞私门之请”禁止卿大夫私自储士,严重妨碍社会自由。商鞅变法的终极目标只是树立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臣子庶民的人身自由、个体权利被碾压,即便宰相也保不住性命。孝公一死,反对势力集结反扑,改革派威权体系瞬间坍塌,没有培植出值得信赖的接班梯队,无

    江淮论坛 2021年3期2021-07-14

  • 谁是商鞅的伯乐
    元前361年,秦孝公发布求贤令,招贤纳士。山东六国的能人名仕纷纷渡黄河过函谷关,到秦国应试,商鞅也在其中。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商鞅的结果不外乎两种:或者一上来就被淘汰,或者先做地方小官。是景监发现了商鞅,他认定商鞅正是秦孝公苦苦寻找的治国奇才。景监何许人也?《史记》上只是讲他是秦孝公的宠臣,祖籍楚国,仅此而已。而司马迁对景监举荐商鞅的描写却很细致:商鞅经景监引荐见到了秦孝公。一上来,商鞅口若悬河,引经据典。而孝公却听得昏昏欲睡。接见后,“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

    小品文选刊 2021年3期2021-03-15

  • 秦国能成功,多亏“打工人”
    秦国,他先后与秦孝公三次见面,第一次,他向这位国君大谈尧舜之道;第二次,他又向国君叙述了齐桓晋文之事;第三次,才向秦孝公陈说富国强兵之计。事实上,前两次谈话,是商鞅对秦孝公的试探,若是秦孝公表现出不耐烦,他就准备离开秦国,另寻出路。没想到,秦孝公不仅没有感到厌恶,每一次和商鞅谈话还都表现得很客气,最终这种态度打动了商鞅。一场改变秦国命运,乃至整个中国命运的“商鞅变法”就此上演。商鞅通过变法,为秦国的强大筑好了根基。此后,推动秦国前行的指挥棒,落到了范雎的手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3期2021-03-08

  • 从商鞅入秦,看企业如何吸引优秀人才
    者的从零开始,秦孝公继承的是祖业,只不过是一个烂摊子,经济最差,军事也弱,一直被山东六国看不起,都想来分一杯羹。秦国暂时躲过“六国分秦”危机后,秦孝公看到韩国、齐国都在谋求变法,便也在考虑:秦国要如何强大起来?人才:自己培养或外援?秦孝公发现,秦国之所以弱,一是外战太多,二是内耗太大,因为先秦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传统贵族控制了社会大部分资源,他们常为各自的利益争斗,很难从国家利益的层面去统一行动,君王对他们的控制力也比较弱。如何让整个国家统一目标呢?需要从

    山东国资 2020年12期2020-02-20

  • 白起挖了一个坑(外二篇)
    其死因是没有了秦孝公的支持,得罪了贵族利益集团,导致守旧势力诬告所害。近读《史记》,仔细研究了一番商鞅其人,也就有了些许想法,对商鞅之死的原因有了别样的思索。商鞅本不姓商,原是卫国国君的远方后代,姓公孙,名鞅,年轻时曾在魏国丞相公叔座的手下当侍从官。丞相公叔座曾经向魏惠王推荐卫鞅,要么重用卫鞅,要么杀之。但魏惠王并不认可公叔座的建议,反而认为公叔座病糊涂了,既没有重用卫鞅,也没有杀掉卫鞅。丞相公叔座死后,恰逢秦孝公举国招贤,卫鞅于是入秦并 “走后门”,通过

    地火 2019年4期2019-12-19

  • 历史深处的凄凉
    故事。商鞅帮助秦孝公变法后,秦国国富民强,凭借这个功劳,商鞅很是牛了一阵子。尽管他的变法,惹恼了太子身边的一些人,然而,有秦孝公这棵大树靠着,别人再咬牙切齿,也奈何不了他。秦孝公一死,他的灾祸便来了。太子的党羽们告他谋反,于是,新秦王举全国之力追捕他。商鞅如丧家之犬,一口气从都城逃到关下。疲惫至极的他,找到一家客店,他想住下来,躲避一时。店主不知道他是商鞅,说:“对不起,这位大人,按照商君的法令,想住宿的人如果不验证身份,就要被连坐的,你不能住在这里。”商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9年32期2019-11-07

  • 修养之美 ——拥有博大的胸襟
    为放荡不羁,但秦孝公慧眼识英雄,任用他为相。如若秦孝公只一味看到张仪对他的不敬,那么张仪这颗明珠就会被蒙尘,秦孝公也就会少了一只有力的臂膀,岂不可惜?一学生去北大报到,因为时间紧迫,他将行李交给一穿着朴素的老伯看管。他办完所有手续,急冲冲赶到原地时,发现那老伯还在原地等他。他很感激这一素不相识的老伯。开学典礼上,他惊奇地发现,衣着朴素、和蔼可亲的老伯竟坐在主席台上,原来他是北大校长季羡林。若没有这样的修养,老伯怎会成为著名学府的校长呢?拥有博大的 胸襟,才

    青少年日记 2019年8期2019-11-02

  • 商鞅雕像前的遐思
    。他以重礼拜见秦孝公宠臣景监,让他引荐孝公。在摸不清秦孝公意图的情形下,他用帝道游说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并通过景监指责他是个狂妄之徒,不可任用。然而,初次的失败并没有使他灰心丧气,他坚信秦孝公是有为之人,不会就这样埋没自己。五日后,他再次会见秦孝公,用王道之术游说。孝公不能接受并再次通过景监责备他。又几天后,他第三次会见秦孝公秦孝公不悦。寒天雪地他不退,终于打动秦孝公。这时他用霸道之术游说,虽未获得孝公肯定,但他已領会孝公心中意图。最后,他在一番充分准

    散文百家 2019年8期2019-09-25

  • 商鞅与徙木立信
    所助益。商鞅答秦孝公问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是战国时期卫国公子的儿子,姓公孙,人们称他公孙鞅或卫鞅,后来因为他率秦国军队打败了魏国,秦孝公把商(今陕西商州)这个地方赐给他, 封为“商君”,后人便习惯于叫他“商鞅”。商鞅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少好刑名之学”,形成了以法治国的理念,希望今后用法家的学问来治理国家。但当时卫国只是一个小国,商鞅便前往当时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寻找施展才华的机会。很快,魏国国相公孙痤发现了商鞅的才干,打算将其推荐给魏惠

    前线 2019年7期2019-09-12

  • 从商鞅变法看秦孝公的领导艺术
    的作用,本文以秦孝公变法为案例,通过领导学分析该案例来体现出其所蕴含的管理智慧。关键词:商鞅变法;领导艺术领导学贯穿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管理学中领导的管理水平高低对事业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凡成功的领导,其个人魅力、能力、性格均十分耀眼,本文以战国时的秦孝公推动变法富国强兵为案例,从几个角度来要分析卓越领导在关键时刻的领导艺术。秦孝公姓嬴名渠梁(公元前381年—前338年),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他一共在位24年,在秦国崛起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早在秦

    科学与技术 2019年9期2019-03-29

  • 悲情商鞅:秦并天下的幕后英雄
    年仅二十一岁的秦孝公继承了王位。秦孝公即位之前的几十年里,秦国王位争夺激烈,连续换了好几个国君,导致内部动荡不安,国力大为衰减,魏国等邻国乘机攻占了秦国大片土地。当时,中原诸国都瞧不起秦国,视其为夷狄,中原诸侯会盟时也不让秦国参加。秦孝公即位后奋发图强,誓要一雪前耻,恢复祖先秦穆公春秋称霸时的伟业。于是他下诏向天下求贤:“凡是有人能出奇计让秦国富强的,寡人封其高官,赐其土地。”商鞅听到了秦孝公的求贤令后,便来到了秦国拜见秦孝公。商鞅刚开始与秦孝公谈论“帝道

    检察风云 2019年6期2019-03-29

  • 商鞅是如何拿到秦孝公的通行证的
    谷关,远眺到了秦孝公向天下发布的“求贤令”,他觉得机会来了,便于公元前361年信心满满地到了秦国。商鞅是幸运的,他没有拿着简历直奔秦孝公,那样必定要吃闭门羹,而是找到了自己的朋友,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请他帮忙。有贵人引荐,商鞅便获得了直接面试的机会。第一次见到秦孝公,商鞅和其他求职者一样,原本有些紧张,但看到这个比自己年纪小一截,年仅20岁且刚登基的年轻人,他便稍事调整,开始镇定自若地滔滔不绝,高谈阔论,大谈尧、舜、禹天下大治的“帝王之道”,“语事良久”还自鸣

    领导文萃 2019年5期2019-03-19

  • 商鞅是如何拿到秦孝公通行证的
    谷关,远眺到了秦孝公向天下发布的“求贤令”。他觉得机会来了,便于公元前361年信心满满地到了秦国。商鞅没有拿着简历直奔秦孝公,而是找到了自己的朋友——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请他帮忙。有贵人引荐,商鞅便获得了直接面试的机会。第一次见到秦孝公,商鞅和其他求职者一样,原本有些紧张,但看到这个比自己年纪小一截、年仅20岁且刚登基的年轻人,他便稍事调整,开始镇定自若地滔滔不绝,高谈阔论,大谈尧、舜、禹天下大治的“帝王之道”。可秦孝公却“时时睡,弗听”,最后直接把商鞅赶出

    工友 2019年2期2019-02-19

  • 绿水青山图(二)
    山,又见玄奇带秦孝公嬴渠梁进山。这回不是来墨家解释误会的,而是欣赏人类科技和自然山水完美融合的神农生态村。 时值仲夏,神农大山处处是莽莽苍苍无边无际的绿色。悬崖绝壁上有一条蜿蜒的栈道,栈道上两个身影在说说笑笑中行进。边走边看,孝公对山中奇绝的风光大为感慨。 神农村的民居都用山石砌成,尽量建在树丛或者山岩之下,除了坚固和冬暖夏凉的好处外,就是隐蔽,完全隐于大自然中。除了用作标识位置的几个黄色屋顶,很难发现大片的房子。重要的所在如各类管理机构、工厂、仓库、物流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8年39期2018-12-26

  •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分析
    革家商鞅在秦国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了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了国富兵强的大国,为后期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商鞅变法这一历史事实,对其在当时发挥的历史作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商鞅变法虽然至今已经久远,但是我们还是要对这一历史事实进行分析,有的人认为没有必要,但其实并不然,有句话叫: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商鞅变法正是符合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与方向,才能够在那是见效快,正是符合了民心,才能被大部分人拥护,正是实行了统一的规范,才得以对秦国治理有序。

    知识文库 2018年18期2018-07-09

  • 从商鞅变法成功看“良法”何以“善治”
    59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刚在秦国施行新法时,好多老百姓都处于观望态度。因为老百姓被当官的忽悠时间长了,对好多颁布的法令到底能不能执行都心存疑惑。商鞅为了让老百姓信任这些法令的权威性,就徙木为信,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金,为秦国变法表明了坚定的决心魄力,树立了秦国新法的权威,让老百姓相信法之必行。有时候立法的初衷是好的,但如果不能坚决有力得到贯彻实施,不能得到老百姓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那就和没有一样。前三年是秦国改革的“试探期”。这三年的巨大

    雷锋 2018年10期2018-05-14

  • 至大无痕的孝公与果敢无畏的商鞅
    秦帝国》塑造的秦孝公,人物形象的关键特质是发愤图强,这也是实施变法令的前提;可以说没有秦孝公图强图变的强烈愿望,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功案例——“商鞅变法”。改革必然要触及既得利益,必然会遭到反对。秦孝公没有采取强制办法,而是把大臣们召集在一起辩论,以理服人。既让主张改革的商鞅说话,也让反对改革的甘龙、杜挚说话,各抒己见。直至商鞅以无可辩驳的事实,使反对派哑口无言,才称之为“善”,才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这说明:秦孝公是明智的:采用民主的办法解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0期2018-01-08

  • 城门立“信”
    国家“欺负”。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变法,便下令招贤纳士,而他招来的这位贤士便是商鞅。秦孝公虽然决心改革,但因秦国战争频繁、民心不稳,贵族势力大多反对变法……商鞅的变法難以实行。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命令手下的人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且把周围的老百姓聚集起来,当着老百姓的面诚恳地许诺: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奖赏他十金。围观的人面面相觑,谁都不相信这样轻而易举就能得到这么多的赏赐,结果没有一个人去尝试。商鞅只好将赏

    小天使·三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7年9期2017-10-31

  • 商鞅变法为何最终惨死
    到秦国,见到了秦孝公秦孝公能识千里马,还有绝对的权力,更有狂大的野心。三见秦孝公商鞅通过行贿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秦孝公。当时,商鞅29岁,秦孝公22岁。第一次见面,商鞅还弄不清秦孝公的想法。他试探性地从三皇五帝讲起,还没说完,秦孝公已经打起了瞌睡。事后,秦孝公怒斥景监:“你推荐的什么朋友,就知道夸夸其谈。”景监将秦孝公的话转述给商鞅,并责备商鞅,商鞅反而高兴了:“原来秦公的志向不在帝道。”第二次见面,他又从王道仁义讲起,秦孝公的兴致比前一次好点了,但还

    阅读时代 2017年8期2017-09-11

  • 青山松柏
    的是新的变革。秦孝公接过烂摊子的时候,用尽浑身解数,仅仅只能维持着国家存在,想要长久发展,就要改变,到了共赴国难的时候,便不得不改变。历史有时就是一个个巧合的汇集:秦公为寻求出路发布招贤令,恰好不得志的商鞅看到招贤令,才有了后世的恢弘壮阔的大秦盛世。商鞅用才学折服了秦孝公,而秦孝公也用无比的信任回报了他。青山松柏,相得益彰,恰是如此。君臣应如是。千古君臣知遇:自古为君者任贤不难,可能任贤而不疑者,却是千古少有,为臣者尽忠不难,可事到临头又有几人能将个人生死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0期2017-07-29

  • 大秦顶层设计师如何身败名裂
    遇知音。商鞅与秦孝公真算得上一对政治上的知音——站在历史长河上审视,大秦帝国,如果他们两人中少了任何一个,历史都会是另外一种走向。出生于魏国的商鞅,年轻时在魏国国相公叔痤身边工作,其职位是中庶子(即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公叔痤病重时特地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又对魏惠王说:“像商鞅这样的人,主公如果不用,一定要杀掉,千万不要让他投奔别国。”颇有心计的公叔痤,却又转而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惠王不会采

    领导文萃 2017年11期2017-06-12

  • 大秦顶层设计师如何身败名裂
    遇知音。商鞅与秦孝公真算得上一对政治上的知音——站在历史长河上审视,大秦帝国,如果他们两人中少了任何一个,历史都会是另外一种走向。出生于魏国的商鞅,年轻时在魏国国相公叔痤身边工作,其职位是中庶子(即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公叔痤病重时特地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又对魏惠王说:“像商鞅这样的人,主公如果不用,一定要杀掉,千万不要让他投奔别国。”颇有心计的公叔痤,却又转而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惠王不会采

    看历史 2017年3期2017-04-19

  • 大秦帝国崛起的秘密
    。秦国的崛起,秦孝公(图为剧照)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角色位于晋豫两省间、山西平陆县城南的黄河边,有一个重要的渡口,唤名茅津渡。2300多年前,这里还叫沙涧渡的时候,发生过“决堤事件”,漫天的黄河水肆虐,沿河两岸上百万百姓流离失所,有家难归。“决堤事件”发生在公元前332年的秋天,上百万灾民分属两个不同的国家——赵国与魏国。然而,短短10年时间,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多米诺骨牌般悉数走向灭亡,大秦一统天下。蛰伏:创造不少意外和机会公元前221年,当齐国的

    新传奇 2017年8期2017-03-30

  • 我国历史上的四次焚书
    秦孝公“焚书”: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据《韩非子·和氏》记载:“商君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孝公行之。”但商鞅的“燔《诗》《书》”主张,在实际上并没有认真执行,因而对古代文化没有什么大的破坏性。秦始皇“焚书”: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議,下令除《秦记》、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如百家语、诗书等,限30天交官府烧毁,逾期不交,“黥为城旦”(脸上刺字,罚服筑城劳役4年),无数文化典籍化为灰烬。梁元帝“焚书”:公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6年48期2017-03-07

  • 瞌睡虫
    睡虫”大概要数秦孝公了。当年,商鞅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介绍,见到了孝公,喋喋不休大谈五帝兴起的道理,可惜秦孝公老是打瞌睡,“弗听”。熬到结束,他居然埋怨“中介”介绍的是个不知深浅的狂妄家伙。后来商鞅好不容易“复见孝公”,讲富国强兵之术,说变法革新的重要性,秦孝公听得入神,竟不知不觉将自己的膝盖都挪到了席子外面去了,“数日不厌”——“瞌睡虫”一旦苏醒了,成了“龙”。确立了有担当的主旨以后,做报告、谈话,还是应该准备几套生动活泼或者严肃郑重的话语系统,出实招,

    杂文月刊 2016年10期2017-01-10

  • 商鞅立木
    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还是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就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重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21期2016-10-11

  • 如何破解“秦孝公难题”
    男如何破解“秦孝公难题”●贾程秀男繁如秋荼,密如凝脂,严刑峻法将百姓的尊严和自由剥夺殆尽,恶法视民为草芥,可畏却不可信。缺乏道德滋养的秦法让官与民都感到窒息和绝望,而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又将法的机械性发挥到了极致,“失期,法皆斩”,点燃了大泽乡起义的烽火,用法搭建起来的强悍一时的大秦帝国,最终在自己编织的法网面前土崩瓦解。秦法残暴而至覆亡让之后历代统治者认识到“以法为本”所带来的弊端。他们虽也都注重修法订律,但更加强调德的作用,主张“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

    政工学刊 2016年3期2016-07-27

  • 把内心的猛虎关进笼子
    人有伏虎力。“秦孝公难题”是《商君书·定分》记载的一段谈法治的经典对话。商鞅开启变法大幕之初,秦孝公问道:“法令以当时立之者,明旦欲使天下之吏民,皆明知而用之,如一而无私,奈何?”大体上说,困扰秦孝公的难题是变法之后,如何使官与民都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面对秦孝公的困惑,商鞅的回答是:治道运行,皆有法式,事皆决于法。厉行法治以后“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变法图强所带来的兴盛局面奠定了秦一扫寰宇、统一六

    政工学刊 2016年3期2016-07-27

  • 商鞅立木
    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还是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就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重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6年7期2016-07-15

  • 追梦赤子心
    治家、思想家。秦孝公继位后,他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为左庶长。秦孝公下定决心要改变秦国落后的面貌,而商鞅则为他重用,也立誓为统治者的利益而进行变法。商鞅的梦想便是实现变法成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创新让商鞅实现了他的梦想,更是因为他那颗追梦赤子心。米勒他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画家,他虽农民出身,却有着自己坚持的梦想。米勒幼时就有画画天赋,后来因不满老师的艺术风格,便离开自己的老师,独自出行创作

    人间 2016年4期2016-06-02

  • 欲觅知音先易曲
    千里。商鞅初见秦孝公,大谈儒家仁政之道帝王之术,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二见秦孝公,他用王道之术游说,仍是被拒绝;直到四见秦孝公,他亮出绝学,畅谈富国强兵之策,秦孝公当即听得入了迷。虽中间有波折,但他仍因有秦孝公所需的真才实学而被赏识重用。获得赏识的商鞅推行变法,使秦立威诸侯,成王业,兴霸图,其身则名载史册,功至后世。他曾与孝公言:“公如青山,我如松柏,同心同德,永为知音。”松柏得以立于青山,缘自其傲碧擎苍,若商鞅是草芥之材,又怎能赢得秦孝公的重用?正因其怀经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5期2016-05-14

  • 修养之美
    为放荡不羁,但秦孝公慧眼识英雄,任用他为相。如若秦孝公只一味看到张仪对他的不敬,那么张仪这颗明珠就会被蒙尘,秦孝公也就会少了一只有力的臂膀,岂不可惜?一学生去北大报到,因为时间紧迫,他将行李交给一穿着朴素的老伯看管。他办完所有手续,急冲冲赶到原地时,发现那老伯还在原地等他。他很感激这一素不相识的老伯。开学典礼上,他惊奇地发现,衣着朴素、和蔼可亲的老伯竟坐在主席台上,原来他是北大校长季羡林。若没有这样的修养,老伯怎会成为著名学府的校长呢?拥有博大的胸襟,才会

    青少年日记 2016年6期2016-05-14

  • 我国历史上的4次焚书
    秦孝公“焚书”: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据《韩非子·和氏》记载:“商君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孝公行之。”但商鞅的“燔《诗》、《书》”主张,在实际上并没有认真执行,因而对古代文化没有什么大的破坏性。秦始皇“焚书”: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除《秦记》、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如百家语、诗书等,限30天交官府烧毁,逾期不交,“黥为城旦”(脸上刺字,罚服筑城劳役4年),无数文化典籍化为灰烬。梁元帝“焚书”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6年8期2016-05-14

  • 一根木头成就秦国政治霸业
    西一大片土地。秦孝公即位后下决心发奋图强,赶超关东诸国。他知道对于国家的发展崛起来说最重要的是人才,就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还是外国人,谁要是有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就赏赐他高官厚禄。”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卫国有一个贵族叫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他在本国得不到重用,就跑到秦国来求见秦孝公。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重农业,奖励将士。要把国家治理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初中生学习·高 2015年12期2016-01-08

  • 承与继,王者的选择
    公士或秦孝公:理想王者的化身在《大秦》问世之后,秦孝公的人气暴涨。几年前,曾经有网友发投票专帖来看看哪位君主最受读者欢迎。结果秦孝公高居榜首,秦始皇得第二,其他明君雄主争第三。那时候小说的第五部刚出版,所以秦始皇稍微吃亏。可如果再做一次投票的话,结果恐怕也是大同小异。因为秦孝公虽然功业不如秦始皇大,但作为帝业的奠基人开创者,他是原著中最接近完美的领袖人物。从种种迹象表明,他就是作者心中理想王者的化身。他是原著中唯一一个同时满足几种不同君道的王者。商鞅法政强

    醒狮国学 2014年5期2015-02-03

  • 商鞅的智与昏
    ,给雄心勃勃的秦孝公打起了工。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大胆改革,使秦国国力大增。他还亲自率军大败魏军,逼得魏惠王又是割地,又是迁都。魏惠王想起公叔痤的话,肠子都快悔青了。商鞅得胜回朝,秦孝公将十五座城池赐给商鞅,号称“商君”。此时的商鞅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超级CEO。生活上锦衣玉食,出门的时候更是前呼后拥,威风八面。但是,商鞅在秦国展开疾风暴雨式的改革,也得罪了一大批权贵,其中包括秦国太子。太子碍于有秦孝公在,表面上对商鞅毕恭毕敬,其实心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4年4期2014-06-20

  • 推进改革需要政治家的大决断
    记》记载,当年秦孝公召集御前会议商议秦国的改革大计时,大臣甘龙和杜挚等纷纷反对变法,连“吾意已决”的秦孝公也彷徨起来。商鞅告诉孝公:“愚者 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也就是说,愚蠢的人总是为眼前的状况所束缚,只有智者才能洞见形势的先机。商鞅进一步得出结论:“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一代明君秦孝公听懂了商君的劝谏,于是才有了改变中国历史的那一场改革。而有“拗相公”之称的改革家王安石,面对阻力曾经发出了改革的最强音:“天命不

    决策与信息 2013年6期2013-12-19

  • 奇才难用
    冯唐/文后来,秦孝公死了,鞅被车裂,上半身和下半身一东一西飞奔,血流一街。对被重用的奇才而言,这也几乎是定数。公孙鞅姓姬,奇才也,古代汉人和近代少数民族类似,以名为重,对姓氏比较随便。公孙鞅不是姓公孙,祖父是侯就叫公孙,父亲是侯就叫公子,常在卫国,故称卫鞅,后封商地,就叫商鞅。一般的人才有一般的培养套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万卷书,能读进去,充分吸收二手信息,比较、鉴别、总结、归纳前人智慧,形成自己的见识。行万里路,能沉下去,亲尝一手信息,懂事、懂

    文苑 2013年1期2013-08-15

  • 商鞅助长战国无耻风气
    鞅由魏入秦,为秦孝公主持变法,致秦国富强而死于非命。司马迁《史记》为商鞅立传,不讳言他的政绩,却对他的为人为政颇有微辞,批评他“刻薄”、“少恩”,非常耐人寻味。商鞅的刻薄少恩,深刻地体现在他所制定的法令中关于商鞅为人的刻薄少恩,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有很深入的刻画:变法初期,给新法提意见的人很多,商鞅竟借口太子触犯新法,让太子傅公子虔和太子师公孙贾代为受过,一个处以刖刑(砍脚),一个处以黥刑(在脸上刻字涂墨),于是“秦人皆趋令”,再也不;敢批评新法;

    群文天地 2012年3期2012-07-09

  • 于“提醒”之中看兴亡
    史的洪流中。(秦孝公的变法与秦始皇暴政形成对比,揭示了王朝走向灭亡的原因。)正是对这些提醒的不屑,决定了这个王朝终要走向灭亡。唐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应该算是一个奇迹,其影响力现在都还存在,那些老外不经常称我们中国人为唐人吗?纵观历朝历代,人民生活质量都不好,但贞观年间是一个例外,总结其原因,还是因为唐太宗善于听从别人的提醒!(唐朝与秦朝两个朝代形成对比,有力论证了“于‘提醒’之中看兴亡”的观点。)话说有一次,太宗皇帝觉得住的房子太小了,于是想修个大一点的房子来

    中学生 2010年17期2010-08-15

  • 历史深处的凄凉
    故事。商鞅帮助秦孝公变法后,秦国国富民强,凭借这个功劳,商鞅很是牛了一阵子。尽管他的变法惹恼了太子身边的一些人,然而,有秦孝公这棵大树靠着,别人再咬牙切齿,也奈何不了他。秦孝公一死,他的灾祸便来了。太子的黨羽告他谋反,于是,新秦公举天下之力追捕他。商鞅如丧家之犬,一口气从都城逃到关下。疲惫至极的他,找到一家客店,想住下来躲避一时。店主不知道他是商鞅,说:“对不起,这位大人,按照商鞅的法令,住宿的人必须验证身份,否则店主就要被连坐的。你不能住在这里。”商鞅仰

    读者 2010年10期2010-05-14

  • 改革敢为天下先
    的鸿鹄之志。在秦孝公招贤令感召下来到秦国的商鞅,向秦孝公建议,在秦国实行变法。秦国贵族认为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坚决反对变法,弄得秦孝公左右为难,举棋不定。一次,秦孝公召集大臣讨论变法时,商鞅说:“见解独到、做法高明者,都会受到世俗常人的讥笑和反对。愚笨者事后还不知事情为何发生,而聪明的人事先就能作出正确的预见。所以,革新创造一类的大事用不着和一般人去商量,让他们坐享其成就不错了。只要能使国富民强,就不必循规蹈矩,按旧制度办事。”下定决心实行变法的秦孝公任命商

    浙江经济 2010年6期2010-02-16

  • 伤人的石头
    故事。商鞅帮助秦孝公变法后,秦国国富民强,凭借这个功劳,商鞅很是牛了一阵子。尽管他的变法惹恼了太子身边的一些人,然而,有秦孝公这棵大树靠着,别人再咬牙切齿,也奈何不了他。秦孝公一死,他的灾祸便来了。太子的党羽们告他谋反,于是,新秦王举天下之力追捕他。商鞅如丧家之犬,一口气从都城逃到关下。疲惫至极的他,找到一家客店,他想住下来躲避一时。店主不知道他是商鞅,说:“对不起,这位大人,按照商鞅的法令,想住宿的人如果不验证身份,就要被连坐的,你不能住在这里。”商鞅仰

    知识窗 2009年11期2009-09-24

  • 商鞅:为强秦奠基,为自己掘墓
    布“求贤令”的秦孝公比他还年轻,只有20岁,刚刚登基为王。此时,七国争雄,秦国只能算二流国家。但23年后,当秦孝公和商鞅去世时,秦国已一跃成为“超级大国”。这对君臣的相遇,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变法时代。如果没有他们,140年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也许难以实现。在魏国兜售自己商鞅是卫国公族的后裔,他所置身的战国时代,是一个饱学之士周游列国、到处兜售自己的时代。他们不需要祖国,朝思暮想的都是知遇之恩。商鞅也不例外,他从小研读刑名之学,摸索出一套变法理论。尽管对

    百家讲坛 2008年18期2008-09-28

  • 商鞅——为强秦奠基,为自己掘墓
    布“求贤令”的秦孝公比他还年轻,22岁,刚刚登基为王。此时,七国争雄,秦国只能算二流国家。但23年后,当秦孝公和商鞅去世时,秦国已一跃成为“超级大国”。这对君臣的相遇,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变法时代。如果没有他们,140年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也许难以实现。在魏国兜售自己商鞅是卫国公族的后裔。他所置身的战国时代,是一个饱学之士周游列国、到处兜售自己的时代,他们不需要祖国,朝思暮想的都是知遇之恩。商鞅也不例外。他从小研读刑名之学,摸索出一套变法理论。尽管对法律

    资治文摘 2008年8期2008-08-16

  • 毒酒与美酒等5则
    一、毒酒与美酒秦孝公有一个爱将犯下过失,按律例当斩。秦孝公想救他一命,但又不能违背律令。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特殊的行刑方式:刑场上站著两个人,手中各拿着一瓶酒。秦孝公告诉爱将:(1)这是两瓶外观上无法区分的酒,一瓶是美洒,一瓶是毒酒。(2)两个人有问必答,但一个只回答真话,另一个只回答假话,并且从外表上无法断定。(3)两个人彼此间都知道谁说真话谁说假话、谁拿美酒谁拿毒酒。现在只允许智者向两个人中的任意一个提一个问题,然后判定哪瓶是美酒并把它一饮而尽。如果你是

    意林 2007年16期2007-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