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调

  • 《迎春乐》词调研究
    在宋代206 个词调中,《迎春乐》词调排125 位,排位居中[2]。然而在现有研究中,该词调尚未被充分关注,对其源流及体式还存在颇多争议。本文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源流发展、体制特征进行分析探索。1 《迎春乐》词调溯源关于此调起源,影响较大的说法大致有3 种,即起自晏殊、起自柳永,或起自无名氏。1.1 起自晏殊持此观点者主要依据《钦定词谱》。 该书认为此词调起源于晏殊,而列柳永《迎春乐》(近来憔悴人惊怪)为正体,其云:“此体始于晏词,因晏词换头句八字,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19期2023-09-01

  • 曲类交叠与文本呈现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调分类。这些名词并非按照统一标准界定,概念交叠是曲类不能构成恰当的词调分类的根本原因。词调在词集文献中的呈现形态无法反映出全部曲类特征,急曲、慢曲对称逐渐被令、慢对称取代;令、慢同样不能满足为所有词调归类的需要,所以最终被小令、中调、长调取代。三分法的内涵是“以字数多寡为序”并加入“中調”构成三分,中调是词谱编撰过程中应卷帙出现的称呼,以字数多寡排序更是文本呈现的必然结果。关键词:词调;文本呈现;词体;中调;慢词在有关词调类型的讨论中,体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3年2期2023-07-05

  • 宛敏灏先生词学思想探赜 ——围绕《词学概论》词调观展开
    词的本体论而言,词调是词区别于其它文体的显著标志,是词之为词的本质特征。在《词学概论》中,宛敏灏先生从整体上展现出词调史的起源发展,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辨析词调三分的标准,阐明调题离合的问题,体察入微,论析精警,立论公允。一、概论词调沿革词调研究是词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词乐文献的缺失、研究方法的不足等原因,词调研究相对落后。研读《词学概论》,可知宛敏灏先生早于几十年前已从多侧面、多角度探讨词调,不但提纲挈领地概述了词调史,还形成了词调以节拍而非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9期2022-11-21

  • 甘肃合水西华池方言的语音特点
    分“连读调”和“词调”两个层次。其中“连读调”属于“语音层面”,指“单字组合起来以后,由于单字调之间的互相影响而读出的调子,它既包括一般所说的‘连读变调’,也包括单字调组合以后不发生变化的调子”;“词调”属于“词汇、语法层面”,指“双音节以上的词语中那些不能从单字调的连读音变推导出来的调子”[13]。下面描写西华池方言的“连读调”和“词调”,并简析词调对单字调的影响。(1)西华池方言的连读调西华池方言的连读调,见表1。表左竖行是前字的调类和调值,表端横行是

    甘肃高师学报 2022年3期2022-07-15

  • 浅论温庭筠和韦庄词调特色比较
    作内容,而对他们词调的研究却并不多。词的曲调虽然在五代之后渐渐失传,但是在温、韦之时依声而作才是当时的主流,他们在作词时对于词调的选择必然经过精心考虑。因而对温、韦二人的词调研究也应当在其词学研究中占据一席之地,从词调出发对二者特色进行对比,也有助于对其异、同有更深入的了解。一、温庭筠与韦庄用调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一)温庭筠用调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温庭筠存词69首,用调共19調。其中《菩萨蛮》在《花间集》中传14首,《全唐诗》中传15首,今从《全唐诗》作15首。

    青年文学家 2022年8期2022-04-25

  • 论辛弃疾对《破阵子》词调原旨的继承与发扬
    军曲的《破阵子》词调虽为历代词人所青睐,却独与行伍出身的辛弃疾有着天然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得这一词调在辛弃疾“别开生面”的创作中呈现出独特的面貌。本文通过对辛弃疾的《破阵子》词调创作进行文本细读,比较其他词人的《破阵子》创作发现:由于辛弃疾具有真实的军旅生活与深切的抗战情感,使得他更能体会源自唐教坊军曲的《破阵子》词调的内涵,因此辛弃疾在对《破阵子》词调进行创作时具有不同于其他词人的艺术表现。他不仅复归了《破阵子》原有的家国题旨,更通过用典手法将深沉的寄托蕴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期2022-03-17

  • 苏轼对《江城子》词调的继承与发展
    共收纳了826个词调、2306种词体。其中,《江城子》是古代词人填词频率较高的词调之一。苏轼对《江城子》词调的演变和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对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关于苏轼对《江城子》词调继承与发展情况的深入研究较少,多数文献均从审美鉴赏的角度对苏轼《江城子》单篇词作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进行探讨,或对《江城子》词调在整个词史中的发展与演变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以唐五代14首及苏轼11首《江城子》词为基础,简要探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12-29

  • 词调选用与贺铸词的诗化*
    2]267,指出词调选取对于创作的重要性。贺铸《东山词》一方面保持了词的本色,一方面又带有诗歌的色彩,而他之所以能将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特征完美地融合,就与其精心选用词调有很大的关系。前人在研究中已经有不少涉及贺铸词“诗化”的文章①,而很少将其与词调方面的研究联合起来考察。有鉴于此,笔者从词调选取与贺铸词的诗化关系角度入手,来进一步考察贺铸词作。一、词调的选用为其大量化用前人诗句提供了前提“其一字不改地嵌用前人成句即达二十八家五十七句,用前人句而增损变化者更多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12-07

  • 唐宋《破阵子》词调演进疏证
    沁唐宋《破阵子》词调演进疏证肖瑞峰1,2,杨珏沁1(1. 浙江工业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4;2. 浙江大学 中文系,浙江 杭州 310027)词调《破阵子》的兴衰可视为一部词体发展小史。该调出于唐法曲《破阵乐》,初以齐言声诗配乐。敦煌《云谣集》中今传最早的《破阵子》词已具双调小令体式,留有唐曲和声遗迹。南唐李煜时,该调趋于成熟,题材拓展、格调提升。至北宋,该调在体制谱式、题材主旨等方面继承与创新并行不悖。入南宋后,该调作者、作品数量显著增加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11-15

  • 两宋《清平乐》词调浅论
    成为使用较普遍的词调。目前唐宋词研究领域内对这一词调的单独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拟通过对题材、章法、声情的探讨,结合具体词作,分析两宋《清平乐》词的整体特点,以期填补对于这一词调研究的相对空缺。一、两宋《清平乐》词调题材在宋词繁荣的背景下,《清平乐》词在题材选择上也有相当大的丰富性和跳跃性,展示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写景、闺情、咏物三类题材。景物描写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组成内容,宋词的写景艺术更是到了很高的境界。与慢词相比,《清平乐》作为小令,更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4期2021-07-29

  • 临海词调历史发展略论
    珂 王安潮临海词调为台州的地方传统曲艺之一,其艺术形式从明朝末年业已形成,算起来,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发展历程。作为遗存的古老乐种之一,其发展受到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因而使其古雅风韵之中又蕴含地方民俗的特色。从地理环境上看,临海位于浙江省台州地区,它山峦的叠嶂,水流的婉转,林深通幽,绿海绵延,自然风光优美、风清水净,尤其是位于海边的地理之利,使它的对外交通与文化交流甚广,这样的地理环境所产生的音乐旋律就显得舒展、优雅些。再

    音乐生活 2021年5期2021-06-15

  • 辛弃疾《鹧鸪天》词的创作特色
    是宋代广泛流行的词调。除了数量上的优势,《鹧鸪天》词取得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名篇佳作层出不穷。晏几道19首《鹧鸪天》词,半数以上传唱不歇,其中尤以“彩袖殷勤捧玉钟”一阕著称,“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亦非至情至性之人所不能道。苏轼“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咏叹人生,字里行间流露出坡老风流。贺铸“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为悼亡词神品,可与东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并举而无愧色。辛弃疾更是以一人之力创作63首《鹧鸪天》词,成为词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4-27

  • 中国日语学习者在超音段层次的习得问题
    没有信心,特别是词调。9)发音需要一对一进行指导,班级教学时比较困难。[1]由此可知,发音教学受到学习者及教学者的心态、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姑且不论这些原因,我们不得不承认多数学习者仍是希望讲一口地道自然且发音漂亮的日语①[2]。同时,“语音”与“沟通”及“语言自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好发音有其必要性。本文以中国日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关注与“沟通”及“语言自然度”有关的超音段层次的发音项目,包含节奏(rhythm)、词调(accent)、强调(fo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1-15

  • 词体新规范与《唐宋词谱校正》
    还包括词体起源、词调范围和词调分类等问题。综观词学研究成果,已有的词学理论在词体的精确理解方面尚缺专门的、系统的阐释。词体起源、词调范围和词调分类等问题长期悬而未决。词调分类的标准,也影响着我们对词的文体特性、艺术特征等的认识。学术界对这些词体规范难题展开了假设、论证,提出了“燕乐说”“乐府诗歌说”“中原音乐说”及“民间说”等关于词体起源的说法,以及将词调三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或四分为“令”“引”“近”“慢”的两种分类标准。此外,关于词调的范围,尤其是词与

    天府新论 2021年6期2021-01-06

  • 论“花间”词调及其奠定的词体特色*
    主要探讨“花间”词调体势的特征,体势与意境间的关系,词调体势在词体定型与流变中的作用及其对唐宋人词体观的影响。一、“花间”词调体势与类型概说词体特色是由各流行词调的体势特色综合而成的。即如刘勰所云:“因情立体,即体成势。”(《文心雕龙·定势》)体势是由体制、体裁的特点成就的风格状态与趋势,与情境相辅相成:风格状态、趋势能为表达情感内容服务,特定风格有助于表达特定情境,所以应依据情境来确立体制、体裁,然后顺应此种体制、体裁所形成的风格状态、趋势来抒写情境。就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1-04

  • 近百年词调与词律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200241)词调与词律都属于词的本体研究,二者既相区别,又紧密联系。词调是词律的载体,词律是词调构成的内在依据,两者相依相存。近百年以来,词学界对两者的研究始终没有间断,但客观地说,与词史、词论的研究相比,要冷寂许多,其中原因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外,词调、词律本身的复杂性也是重要因素。晚清、民国时期,有关词调与词律的研究有一些,如不少学者撰文探讨四声阴阳及词人用调等问题,亦有各类通论著作概述词体大要时涉及词调、词律问题,但总体来说,前者比较多地集中在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12-27

  • 临海词调伴奏乐器研究(下)
    ,这种调式在临海词调中使用较少,但用在间奏部分,有着其特殊的作用。(注:《半浪》《普天乐》谱例选自手抄本《临海词调选集》,临海市词调剧团,叶茂生2001年根据演出 VCD 整理)《普天乐》的角调式旋律,使用在酒宴、过场音乐中,旋律采用级进的形式而上、下行,又包含着四度、六度、八度的大跳,渲染着欢快、喜庆的氛围,同时,角调式旋律伴着琵琶、竹笛等乐器,旋律清亮悠畅、错落有韵,为声腔的转换留下了更多发挥的空间。再次,在伴奏应用上,临海词调的伴奏乐器以丝竹类乐器为

    乐器 2020年9期2020-09-30

  • 临海词调伴奏乐器研究(上)
    临海词调作为古雅风格的曲艺乐种之一,其音乐由乐器伴奏和声腔两部分构成,伴奏音乐衬托声腔演唱,推动故事发展,声腔风格的形成依托于伴奏乐器的演奏。乐器伴奏是临海词调表演艺术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影响其音乐风格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相关乐种的伴奏乐器比较,进而分析伴奏艺术的特点及其与声腔艺术的关系,拟对深入及扩展认识临海词调再做新探。民间乐种以其声腔和主弦(主要伴奏乐器)为其主要符号化特征,临海词调亦然。这一流传于台州的词调是一种融合南戏、昆曲和当地

    乐器 2020年8期2020-09-19

  • 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研究
    展史入手,针对其词调的音乐特征进行分析,力求对古调与古典诗词得到更深入的理解。关键词:宋词;词调;音乐特征;审美分析中图分类号:G634. 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2-0009-01一、词的音乐特征发展词的起源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代《碧鸡漫志》中一卷说到:“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曲调初期只流传在隋代民间,后经唐朝诗人引入到诗词中,最后由宋代文人精心编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具有音乐特征的词调奇葩。仔细追溯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4期2020-08-10

  • 临海词调音乐研究
    汐 江剑辉临海词调是流传于浙江东南部地区的民间曲艺体裁,属于东南色彩区的乐种,它的戏剧与艺术兼具的特点,在展现其古雅韵致的同时,也有其乡俗地域的特点。它是与古代音乐有渊源关系的古雅曲艺,源于海盐腔的腔词,据传在明朝中叶即已形成,是明代南戏的遗脉之一。它在发展中又不断吸收、融合了昆曲及其它地方小曲及民间时调等,尤其是取法临海方言而形成的音调,使其成为该地区古代文化的遗存形式之一。在表演形式上,它以坐唱的形式而展现其文雅书卷气,这种注重现场表演艺术的地方曲艺

    音乐生活 2020年6期2020-06-21

  • 柳永词调研究
    究,探究柳永词的词调以及其词调对后世词人的影响。关键词:词调、创调、慢词长调作者简介:孙祎曼(1999.8-),女,汉族,江苏射阳人,苏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基地专业本科。[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4-0-03柳永(约984—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老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是两宋词坛上创制词调最多的词人,他对于慢词的贡献对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4期2020-06-08

  • 从《喜迁莺》等词调演变看明词的创作环境
    221116)词调源自曲调,且大多是由曲调转化而来。当词体发展初期,词调是音乐特质赋予词体的身份代码,而随着词体音乐属性的逐渐剥离,词调渐渐成为文人填词的格式规范。文人作词受传统与时代的双重影响,故在词调的选择和运用上,既要受制于传统,又会显现出与时代之精神、特质相契合的因素。时至明代,词已然成为长短句体式的格律诗,再加上明词地位的蹇促、明代中后期应酬之风的盛行,明人无视词体创作规律而令词调附着更多社会性、世俗化的内容,这在《喜迁莺》《千秋岁》《瑞鹤仙》

    中国韵文学刊 2019年2期2019-11-13

  • 词调学研究的学术空间
    071002)词调是历代词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词调有其自身发展、运用、研究的规律。从词调研究的角度切入,也可以涉及词学研究的诸多层面。总的来看,传统词学中与词调相关的研究有的内容在明清时期已颇具体系,如词谱之学、用韵之学等,但在其他诸多方面还颇为零碎,如词调本身的发展、运用等,远不成系统,即使如词谱、用韵之学也存在诸多混乱。现当代词学研究,长期以来有关词调的研究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与词人生平、风格流派、作品鉴赏研究等相比,词调的研究显得异常薄弱。虽然现当代

    中国韵文学刊 2019年1期2019-11-12

  • 清代顺康年间女词人选、创词调研究
    ]制词须先择调。词调本是曲调的音乐形式与配合这一曲调的歌词形式相融合而定型下来的律调格式,但随着时代的推移,作为歌韵文学的“词”不再必须被之丝竹管弦,以至最终剥离于乐,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与此同时,曲乐配合的形式之下所赋予的音乐特质又使得每一种词调都具有不同的情感特征,从而使词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定向选择性。词调的选用也就变为古人为配合文本内容以及情感取向所必须要考虑的第一因素。观察词人的选调情况,据此分析词人的创作个性、词学理念,以此洞察词作的深层内

    名作欣赏 2019年32期2019-07-14

  • 唐宋词同调异名的成因探析
    异名现象,即一个词调除本名外另有数目不等的别名,这在一些著名的词谱中均有记载。清人万树的《词律》录词调660个,将词调本名与异名一一罗列。王奕清等人编纂的《钦定词谱》列举更为详尽,录词调826个,并对《词律》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据统计,其中230余调都存在改名现象,少则一个,多则五六个,甚至如《念奴娇》别名达20余个。词调改名现象较为普遍,这与文人填词过程中的不断改名有关。词调命名之初往往“名”与“实”相统一,词人缘题而赋,随着题材的扩大,调名随之发生

    名作欣赏 2019年17期2019-06-13

  • 宋词音韵谱律学之力作 ——评田玉琪著《北宋词谱》
    了著者前后一贯的词调史研究特色。以往的词谱著作,如明代张綖《诗余图谱》、清代万树《词律》、康熙敕编《钦定词谱》以及舒梦兰《白香词谱》等,或按小令、中调、长调分类编排,或按词调字数由短到长编排。相沿既久,遂成通例。田玉琪教授认为,明清词谱通行的这种编排方式,“时代、作者往往混杂,不见词调、词体发生变化之顺序”(见该书卷首《凡例》),所以改为“以词调首创或首见之作者时代先后为序”。这种体例亦可谓渊源有自,那就是晚清词学家秦巘的《词系》。秦氏《词系·凡例》云:“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2-25

  • 词调新议
    词体入乐的时代,词调是用于演唱歌词的乐曲,是词体存在的音乐形态。对于词调所代表的音乐样式,必须要有清楚而辩证的认识。一方面,它并非像某些研究者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音色音域和歌唱才能、以自己掌握的语言以及对词作意趣的体会等,依字声化为乐音旋律”,“非但同一词调的每一词作唱起来都不一样;同一词作不同人唱起来都不一样;同一人唱同一词作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也不一样”(洛地《词体构成》,中华书局2009年版)。因为倘然果真如此,词调的存在便失去了根本意义,

    古典文学知识 2019年1期2019-02-01

  • 宋代无名氏词研究文献综述
    宋代无名氏词所用词调的数量与成就》《宋代无名氏词中首见词调之考辨》《宋代无名氏词中的孤调及其词史意义》《宋代无名氏词中首见词调及其创调成就》。另有谭新红于2015年发表在《河北大学学报》上的论文《宋代无名氏词刍议》和谢永芳、曾昭海于2016年发表在《中国文化研究》的《论宋词中的无名氏现象》。谢永芳与曾昭海的《论宋词中的无名氏现象》[2]从宏观角度探讨了宋词中的无名氏现象。根据对《全宋词》的统计,在宋代无名氏词作中,与历代有名氏文人词作互见,尤其是与宋代有名

    镇江高专学报 2019年3期2019-01-29

  • 三类词调与唐宋词体之演进*
    代前50名的流行词调为考察中心,本文关于唐五代、宋代流行词调排名的统计数据均参照刘尊明、王兆鹏:《唐宋词的定量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2—54、118—119页。,发现流行性与影响力大的词调在体势上颇有相通处,主要可分为三类,各有其循体成势的意境与风格特色。这三类词调应时而生(2)词调要形成一类,须具备一定规模与影响力,故本文所说的词调类型形成时间,并非初步具备此类特征词调产生的时间,而是其最早流行的时间。,互有渊源,时有分合,能从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01-06

  • 陈锐《词比》与近现代词体声律学
    在姜词旁谱校释、词调宫调归属辨证、燕乐二十八调起毕杀住考实上虽取得很大实绩,但因为不明拍眼、不懂词唱法,仍然无法将词付诸演奏。空言宫商,于事无补,更何况宫商之学“与绝学无殊”。所以在这样一个“音律热”迅速降温的背景下,声律研究的重心开始从音乐回归文本,从音律回归“格律”。此时再讲“格律”,既有前代词谱研究的积淀,又有词体音律研究的引导,已绝非分片、断句、平仄这么基础,也不止是去声当谨、入韵独用这么简单。词学家一方面为词律“松绑”,回归唐宋词之实际,赋予其“

    中国韵文学刊 2018年4期2018-11-13

  • 东坡词中首见词调和创调的词史价值*
    在苏轼所用76个词调中,首见词调和创调即达11调之多,说明东坡词在用调上并非只是沿用前人已经用过的旧调,也有首次采用别人还未运用的新调,甚至还有出自东坡之手的首创之调。本文拟对东坡词中首见词调和创调加以考察,既以此探讨和观照东坡词在用调和创调上的成就与价值,亦藉以消解和破除长期以来人们对东坡不懂音乐不协律一类的偏见与误解。一、东坡词首见词调的统计分析历代编辑及今人整理的各本东坡词,所收词调和词作数量略有出入。兹以《全宋词》所收为依据,并参照各本所录,对东坡

    学术研究 2018年4期2018-06-01

  • 论苏轼词作选调倾向
    轼词作,选取不同词调近八十种,豪放是其主旋律,兼有婉约词风。根据《东坡词编年笺证》凡例,“兹编从各种苏词版本、苏集以及宋人笔记、元明清人杂编、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辑》等籍中共收东坡词三百陆拾首,确证为前人误收者则剔而不取,又从《全宋词》中收东坡词残句十二则,为目前收东坡词最多者。”其收录苏轼三百六十首完整的词,共78个词调(《江神子》与《江城子》实为同一个词调),《浣溪沙》以46首居于榜首,其次是《减字木兰花》28首,《菩萨蛮》22首,《南歌子》19首,《

    长江丛刊 2018年9期2018-03-21

  • 宋代词调音乐与音乐鉴赏教学研究
    合构成词乐。一、词调音乐概述宋代的词调音乐是中国本土的一种音乐体裁。其形成过程较为复杂,既包含了隋唐时期的燕乐歌舞大曲和民间曲子等曲调的音乐要素,又包含了文人音乐家的创作以及乐工、歌伎的自度曲调并经过不断的完善而形成。宋代词调音乐完美的将音乐与诗词融合在一起并发展至顶峰。宋代的词作以多姿的神韵,与唐诗、元曲,在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中争奇斗艳。宋代音乐与唐代相比较而言,民间音乐取代了传统的宫廷音乐,音乐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唱赚、鼓子词等说唱音乐,词调

    黄河之声 2018年12期2018-01-24

  • 词调异名现象与词调流行之关系
    071000)词调异名现象与词调流行之关系高 印 宝(河北大学 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同调异名是词调的普遍现象,即一个词调的名称在传播与接收过程中,往往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加以改变。通过对词调异名产生原因的探究以及对流行词调的异名数量与存词数量的统计对比,揭示词调异名现象与词调流行之间的关系,即愈是流行的词调其异名数量也愈多,有助于学界对词调传播的进一步研究。词调;异名;流行;对应关系网络出版时间:2017-03-31 08:52词在发展历程中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5-17

  • 浅述唐宋词小令调名改易对后世词学传播的影响
    以此为代表的唐宋词调异名现象对后世词学传播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此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将该影响简要分为对词调雅致的美学理想的坚持、对词调悦耳的节奏韵律的向往、对名实统一的词调本源的追求、对小令传播的范围的强化四点,以这四点为基础陈述了唐宋词调异名现象对词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关键词:唐宋词小令调名改易 传播影响★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610304002)小令是词的一个体式,又称令曲、小令、歌令,是唐代人们在宴饮行乐时所行的酒令。清毛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3期2017-05-06

  • 浅析杨慎词调研究对明清词学贡献
    中可见,其中是对词调研究在明代应居首位。(清)邹祗谟在《远志齐词衷》中“调名原起辨”条目所言:“调名原起之说,起于杨用修及都元敬,而沈天羽掩杨论为己说。”认为杨慎是较早对词调来源进行考证的词人之一。《词品》卷一“词名多取诗名”条目中,杨慎认为词调名源自诗,并考证了“蝶恋花”、“满庭芳”、“点绛唇”、“鹧鸪天”、“惜余春”、“浣溪沙”、“青玉案”等所出之诗。杨慎考证词调的方法是可行的,正如(清)邹祗谟所言:“宋人词调不下千余,新度者即本词取句命名,余俱按谱填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1期2017-03-22

  • 柳永、周邦彦、姜夔三家词用调的比较分析
    创调量最多,所创词调在两宋词史上也最负盛名,被宋代词人采用的词调也最多。周邦彦用调量略逊于柳永,创调量虽不及柳永的半数,但与柳永、姜夔相比,周邦彦用调的特色和成就则更为突出,在词调成功率和创调技巧等方面都胜过柳、姜。姜夔在用调量和创调量上皆不及柳永和周邦彦,但他却以“自度曲”而独擅胜场。词调;柳永;周邦彦;姜夔在宋代词史上,柳永、周邦彦、姜夔三人,不仅皆以成就杰出、风格独特、词艺上乘,而成为高标卓立的“大家”,而且还都以富“创调之才”、擅长“自度曲”而闻名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3-12

  • 周邦彦《瑞龙吟》词调分阙问题辨正
    周邦彦《瑞龙吟》词调分阙问题辨正张 璐 瑶(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瑞龙吟》词调为周邦彦首创,且历来被列为清真词的开篇,也被推为周词中最具代表性的压卷之作。但在不同版本中其分阙不同,有两阙和三阙之别,也有人认为分四阙。从词的结构与相关词调的和作方面入手,系统梳理历代清真词的版本以及宋词选本中关于《瑞龙吟》词调的记载,对其词调的分阙问题进行辨正,还原《瑞龙吟》词调的本来面貌,进一步深化双曳头体制的研究。《瑞龙吟》;版本;结构;和作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3-07

  • 曲兴词未亡
    《如梦令》等常用词调,认为从话本发展而来的明代拟话本仍部分地葆有话本说唱文学的特质,特别是在词调运用方面已形成说唱文学流行性、娱乐性、甚至应歌性的审美惯性。随着通俗文学的日渐兴盛,文人在转而为词时亦不同程度地受其影响。本文发现恰是此类词调在明词中亦大多被称之为俗调,词家会不自觉地把时曲民歌风味融入其中,形成明词曲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关键词〕拟话本;词调;明词曲化〔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6)01-017

    社会科学研究 2016年1期2016-11-04

  • 论后村词的用调特征
    相对集中于某几个词调上,深受当时流行及辛派词风影响。关键词:后村词 词调 声情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是南宋后期文坛大家、杰出的文化领袖,在文学上的成就甚高。他经历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位皇帝,一生坎坷,仕途多舛。同时他也是当时的重要词人,存词两百余首,且因他长于议论,他的词对时代现实颇多反映。关注国事、期望恢复中原以及“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冯煦《蒿庵论词》)是后村词的基调,他在《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也说道“粗识国风关雎乱,羞学流莺百啭”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8期2016-10-26

  • 词调平仄通押考论
    ,210023)词调平仄通押考论姚鹏举(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23)词调的平仄通押主要是受音乐及文学两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虽然平仄通押词调较少,却可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原因各不相同。因为阶层的不同,词人创作的态度、能力及内容、受众的要求、趣味等都有不同,这些造成了诗客曲子词和民间市民词在平仄通押的表现形态并不相同。平仄通押是词曲共有的现象,不是区别词曲的标记。平仄通押;类型;原因;社会阶层平仄韵通押,通常被认为是北曲的标记,有些学者认为这是词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9-15

  • 论述《江城子》词调的演变
    :《江城子》这个词调起源于晚唐,鼎盛于北宋时期,衰落于金元。本文根据对《江城子》这个词调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叙述了它的词调在不同时期的的特点。关键词:江城子;词调;演变一、追朔于晚唐在现存的敦煌词和唐代文人词中均无发现有《江城子》这种词调的记载。故此推测到晚唐时期,《江城子》才以一种酒令的形式流传于民间。后来经文人墨客的加工,变成了一种小令的词调,到五代时才进入文人的视野。唐代时期的《江城子》从格式上来看全为单调,多为35个字七句五平韵。也有在结尾多一两个衬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6期2016-08-23

  • 明代词谱对唐宋词选的接受 ——以词调与例词的选录为中心
    选的接受 ——以词调与例词的选录为中心甘松(合肥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摘要]唐宋词选为明代词谱的创制与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词学筌蹄》直接脱胎于《草堂诗余》;《诗余图谱》较之《草堂诗余》,新增不少词调和词作;《词体明辨》从《花间集》、《尊前集》、《花庵词选》等词选中采录大量词调、词作,既是建设词谱的需要,也反映明人对《花间集》为代表的晚唐五代词的重视。[关键词]明代词谱;唐宋词选;接受;词调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人们普遍认为明代词创作与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6-16

  • 秦巘《词系》的词谱价值及其词学史意义
    纯以字说多少排列词调的做法,建立了以时代为序的新方法:是编荟萃群书,专以时代为序。⑨由于词体的文体地位长期处于卑弱的境地,至清代前期,人们对词集的整理还非常有限,更不用说对词人、词作进行编年的工作了。正是由于这种客观情况,前期词谱所依据的词集文献非常有限,这使得按照字数排列成为一种不得不亦是比较行之有效的编排方法。因此,前期几乎所有的词谱都是按照字数多少来排列的。到了清代中期,随着人们对词乐研究的日渐兴盛与深入,以宫调为类进行词调的排列成为可能,许宝善《自

    文艺评论 2014年8期2014-12-25

  • 明代新增词调辨证
    221008)词调源自曲调,本是曲调的音乐形式与配合这一曲调的歌词形式相融合而定型下来的律调格式。唐五代两宋时期,新词调的产生是以新的曲调的创制作为前提条件,因此,当词乐失传、词之音乐功能丧失以后,词调的衍生也就失去了理论上的合理性。但在宋末以来的词作园地中,一些新生词调却又客观地存在着,尤其是在明清两代,新生词调虽不能代表词学发展的主流,或受传播的局限而缺少蓬勃的生命力,甚至因有乖音律准绳而被词论家嗤之以鼻,但其却使当时的词坛呈现出有别于唐宋词坛而又具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4-17

  • 让临海词调成为江南古城的历史文化记忆
    7000]让临海词调成为江南古城的历史文化记忆⊙陈辉[台州学院艺术学院,浙江台州317000]临海词调在漫长的岁月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化南词、昆曲和民间小曲等曲种的声腔、音乐,结合本地方言,逐渐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曲艺。临海词调音乐婉转悠扬,唱腔抑扬并蓄,唱词古朴典雅,是明、清以来江南说唱艺术在台州的遗存。临海词调艺术特征传承保护临海词调是江南一种古老的民间坐唱曲艺形式。据近代学者、邑人项士元所著《临海文化史》记载:“词调发端于南宋乐师张所创的海盐腔

    名作欣赏 2014年32期2014-03-18

  • 临海词调唱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00031)临海词调又称“台州词调”、“才子词调”或“仙鹤调”,是盛行于当地民间的一种坐唱曲艺形式。它源于南宋的海盐腔,经过漫长的发展,又吸收了南戏、昆曲和民间小曲等多种曲调,并结合当地语言逐渐演变而成一种声腔[1]。临海词调,历史悠久,音柔韵美、古朴清雅,是一套完整且吸取各家之长的民间曲艺音乐艺术形式,也是浙江独特的曲艺品种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临海词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色彩,反映当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08-15

  • 管窥《钦定词谱》的律学思想
    定词谱》只是所收词调增多、考证更加准确而已。事实上,其更臻完美的思考与精益求精的设计使它站在了一个“更高”的位置。一、词调前系调名考证词调是词体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唐五代时期,词调本事对词的内容、风格有限制作用。到了北宋,由于苏轼等人以诗为词,日渐打破了词调本事对内容的限制,词调与词内容的关系日渐疏远。而自《教坊记》、《乐府杂录》、《碧鸡漫志》始,研究者开始关注词调的渊源流变,并对一些词调进行了本事溯源。到了明代,词学家们更加关注词调的整理与研究工作,杨慎考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8-15

  • 论宋词之词调与宫调的关系
    词,此乐曲即成为词调。凡乐曲皆有音高与调式——宫调的规定;因此词调与宫调是存在一定关系的。这是词学的基本常识,然而若将它作为学术问题探讨时,便需要对宋词有关现象的考察并参证历史文献而进行科学的分析,以求得问题的解答,由此从常识而进入复杂的学术层面。20世纪30年代之初词学家夏敬观在《词调溯源》的专著里详细汇列了燕乐二十八调可考之词调。他特别强调“溯词调之源流,必先明白它所配合的律调(宫调)”,在系统考察之后“以欲证明二十八调之外,无所谓词”[1]2。由此可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3-22

  • 张綖《诗余图谱》词调论刍议
    张綖《诗余图谱》词调论刍议张海涛(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 300071)张綖的《诗余图谱》是词由音律向格律转变的定型之作,其中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其对于词调的探讨。该书不仅首创了词调三分法,而且对同调异名和一调多体等问题皆有开拓之功,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綖;《诗余图谱》;词调张綖,字世文,别号南湖,高邮人,明代中期文学家。其平生对词学尤为属意,于嘉靖十五年(1536)编撰了现存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词谱——《诗余图谱》①,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该书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7期2012-08-15

  • 试论语调格局的研究方法
    层次包括字调域、词调域和语句调域,语句调域之上还有句群调域。词调域内部可以划分首字、中字和末字调域;语句调域内部可以划分句首、句中和句末词调域;句群调域内部可以分出首句、中句和末句调域。音系学划分的韵律层级则有:摩拉、音节、音步、韵律词、韵律短语、语调短语和语调群等。语调格局的层级虽然不同于音系学分析的韵律层级,但二者之间应该有密切的对应关系。本文所探讨的语调格局(石锋1999)的研究方法是从广义的语调出发,即把音高、音强和音长等超音段成分都纳入到语调研究

    当代外语研究 2011年5期2011-12-05

  • 唐五代词调和用调的统计与分析
    8060)唐五代词调和用调的统计与分析刘尊明,李志丽(深圳大学文学院,广东深圳518060)以曾昭岷等编《全唐五代词·正编》来统计,唐五代词人共使用了150个词调来填词歌唱,若计入同调异名者则共计176调。每调填词只有1首者,共计58人,属于“低调”层级;每调填词2首以上、10首以下者,共计17人,属于“中调”层级;每调填词在10首以上者,共计16人,属于“高调”层级。敦煌词以46调排名第一,代表着民间词用调之成就;冯延巳、孙光宪、韦庄、毛文锡、欧阳炯、李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11-14

  • 近10年(2000-2010)词调研究论文综述
    定071002)词调是词艺术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0-2010年这近10年中,对词调的研究依然保持了相当的热度,在词调的来源变化发展、类别研究、具体词调研究等方面都出现了大量的研究论文,也取得了很大的研究进展。本文试图从以上诸方面对这10年间词调研究的论文作一下梳理,清点词调研究的成果和不足,借以探讨词调研究的大致方向,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一、从宏观角度把握词调产生发展衰亡的过程,并详细研究词调在具体历史时期的创制、运用情况是这10年词调研究的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5期2011-04-11

  • 浅析宋朝音乐的发展流变
    调是由歌舞大曲和词调音乐演变而来的,其实这些曲调是唐、宋乐调的总汇融合。在宋朝的音乐中杂剧、唱赚、诸宫调,歌曲到傀儡戏,都涵盏着歌舞大曲中强调的音乐曲调。这种曲调的表达很有个性,宋朝的曲调很多都是直接音乐了歌舞大曲的一部分通过稍微的改变而为己所用。还有一部分曲调是在参考歌舞大曲的同时,经过加工和再创作形成比较独立但有依附于歌舞大曲的音乐形式。在宋朝的曲调中各式各样的音乐形式都有歌舞大曲曲调的影子,由此可以看出宋朝曲调的发展个性.宋时代的音乐发展演变最突出的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7期2009-11-04

  • 日语语调之美
    荷[摘要]日语的词调是单词语音的高低、强弱配置表现,具有简单明快的特征。词调是语调的基础,语调是词调的组合。附属词音调受独立词词调的制约,但受语气影响亦可能出现例外。附属词音调与独立词词调的结合只有在符合语音美学原则的前提下方能形成流畅优美的语调。语调之美构成日语特有的语音美学世界的一部分,借助它再配上适当的语气可以充分表达人物情感。[关键词]词调;语调;附属词;独立词;语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5期2009-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