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创作

  • 基于文化层维结构的建筑创作方法研究 ——以山东建筑大学校史馆为例
    鑫1 文化与建筑创作文化环境和科学技术是建筑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创作并形成建筑作品的基础条件,文化历来是影响建筑作品的重要因素(图1)。特定社会背景下建筑师盲目追求高新技术应用或者文化元素表达,都容易使创作结果产生不平衡现象。过于强调技术的作用,容易导致建筑作品中所体现文化含量与质量的减少与降低,造成建筑作品与文化表达间的不平衡。1960 年代末兴起的后现代主义的实质是对现代主义建筑创作过于强调功能、技术的作用引发历史文脉断裂、文化缺失现象的批判性反思,这种

    世界建筑 2023年9期2023-09-17

  • 对地域性建筑创作话语向普适性转变的分析 ——以西南地区为例
    影响,地域性建筑创作建筑创作几乎同时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但地域性建筑因其独特的优越性,早在其20年前就被我国学者判断为成就最高的创作[1]。从知网统计的“建筑创作”发文量中可以看出,以“地域性建筑”为主题的发文量于近10 年占比较高,再查阅相关网站的首页案例及案例的建筑评论,可以认为“地域性”已是建筑创作、评论的主要话题之一(图1)。从其思想发端到当代实践,地域性建筑创作可谓从边缘走向主题。1 举例西南在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中,西南地区比较特殊。这里有丰富

    建筑与文化 2022年10期2022-10-25

  • 基于桂林传统民居特质的地域性建筑创作研究
    筑,成为当今建筑创作的使命。1 桂林传统民居特征桂林地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为山地丘陵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雨水多,水网密集,冬季有寒风,夏季炎热潮湿。桂林以其山水自然景观闻名世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元文化在此相互融合。桂林传统民居聚落通常背山面水,靠近水源而又绕开较大的冲沟,有平地则聚之,无平地则散之。桂林传统民居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建筑造型与山体紧密结合,多用竖立的木桩悬空在地坪上,为节约用地,桂林传统民居通常表现为竖向生长。通过调查研究桂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3期2022-05-27

  • 民居人物
    《新建筑》《建筑创作》《中国建筑教育》等期刊编委。张伶伶在区域建筑学、寒地绿色建筑设计、城市形态与更新、历史街区更新和建筑创作方法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国家、省部级科研奖项60 项,出版了《区域建筑学(丛书)》《建筑创作思维的过程与表达》《场地设计》等多部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200 余篇。曾代表中国建筑学会在英国作专题讲演《中国的建筑发展》,曾入选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 中国建筑师100(RIBA Ch i na A rch i t

    中华民居 2022年6期2022-04-03

  • 建筑创作的文学式框架
    读就成为研究建筑创作的另一个路径。在西方城市建筑学的研究框架中,源自英国的“空间句法”理论从语言学和语义学的角度,归纳了可供模拟计算的城市分析导则。而从东方的创作视角来看,建筑的“语言关系”倘若过于诗意化或程序化,其空间形态则会带有强烈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在CCDI的文化建筑实践中,笔者尝试以文学创作类比建筑创作,解析一些近期出现的建筑现象,并借此整理建筑创作的文学式框架。1 建筑创作的文学语义层级人们常说某建筑设计缺乏“章法”,其实是在用文学创作的方法评价

    建筑技艺 2021年6期2021-08-11

  • 刘谞
    非既定性成为建筑创作不可替代的唯一“永不褪色的旗帜”。建筑师不必为没有既定的创作构思而焦躁,去寻找制造模式和创作规则,以表明自己创作所依托的历史根源与传统法典的正确性,其结果只能是殊途同归的定型产品。建筑创作不得不谈见仁见智的理性与非理性,理性主义把非理性看作混乱的根源而竭力加以回避,事物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并且这些联系是可知的。而非理性否定这种所谓的内在联系,认为即使有这种联系,也肯定永远无法认知的。遗憾的是理性主义预先断定了人类知识的范围,并且可以

    世界建筑 2021年5期2021-06-03

  • 浅议高校建筑创作的环境观念
    速发展,高校建筑创作进入了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但就其质量而言,可谓参差不齐、高下不一。如何评价这些高校的建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由于建筑的外在形象的直观性,往往导致我们评价高校建筑时很可能会从一栋建筑的“形式”的角度出发,总是着眼于在造型、立面等方面是否具有创新之处,而对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却有所忽略。这反映出人们对建筑的内涵和意义还存在着一些理解上的误区。1 概念解析对于环境的理解,一般是指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而对建筑创作而言,环境主要是

    建筑与装饰 2021年7期2021-04-03

  • 重庆前市长肖秧管建筑的启示
    对城市建设、建筑创作设计管理的态度、作风和方式,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对当下城市首长的相关工作具有现实意义。(1)内行领导。我们当然不能要求每一位城市首长都是专业里手,但应该把注意点放到建设项目的真正内涵上来,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更不允许图像化、奇观化的“丑陋建筑”。(2)注重建设项目在地化的文脉延续、文化传承;注重对建成遗产的保护利用,让它们以合适的方式参与到城市发展进程中来。(3)正确把握城市建设和建筑创作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从城市的整

    重庆建筑 2021年8期2021-03-31

  • 浅谈建筑符号学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
    ,这就需要在建筑创作中引入建筑符号学来展现建筑的独特性与地域性,使建筑行业重新爆发其建筑魅力。符号学在传统意义上指的是能够解释并代表事物的一种记号或者标记,一般的符号仅是由一个或者多个字符组建而成,符号的本质在于其所具有的指示能力,用来表示另一种事物的客体。而建筑学符号主要指的是建筑材料、建筑外观、构建建筑其他功能性用途等,来自于各个方面的比较抽象性的思维理念,以此形成类似于语言符号的建筑系统。简单来讲,就是为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而创造出来的客体。本文就建

    砖瓦世界·下半月 2020年3期2020-04-07

  • 城市设计中建筑创作应对场地限定的设计探析
    622)一、建筑创作与场地环境的关系建筑与场地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设计是建筑、环境二者互相融合的结果,不能抛弃场地的限定要求独立存在。建筑需要实现满足自身功能的目标,应该与周边场地环境互动共生,保持建筑与环境的有机联系。广义上说,建筑与环境存在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谓对立关系,并非指建筑与环境之间的不融合,而是指某种程度的“相反相成、相互舍得”的关系。建筑作为所处环境的非独立个体,当与城市“微环境”产生矛盾时,如何规避因此产生的环境负面缺失,优化和完善环

    大连大学学报 2020年6期2020-03-16

  • 斯蒂文·霍尔:建筑创作
    蒂文·霍尔:建筑创作”已于6月29日晚在Fab-Union Space和梓耘斋艺术空间开幕。展览于6月3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展期持续至10月7日。本次展览由妮娜·斯崔兹勒-莱文(Nina Stritzler-Levine)策展,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Steven HollArchitects)以及斯蒂文·迈伦·霍尔(Steven Myron Holl)基金会制作。斯蒂文·霍尔是美国当代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水彩画大师。他的建筑思想、理论和

    现代装饰 2019年8期2019-09-24

  • 住宅设计大师聂兰生
    事建筑教育、建筑创作和住宅规划设计工作,富于创新、诲人不倦、为人师表。在设计实践中,她以民众需求为己任,注重地域环境,尊重历史文脉,把握行业发展,对安居、康居、中高层到钢结构住宅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其建筑创作和住区规划设计项目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设计奖(见图1)。同时,聂兰生先生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乡小康住宅研究与传统居住形态的历史性衔接》《中国城市住宅的层数解析及钢结构在住宅中的应用研究》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出版《建筑创作

    城市建筑空间 2019年2期2019-06-17

  • 郭卫宏
    实践中萌生了建筑创作系统论的学术思想,受益匪浅,在我心中对母校与恩师永远满怀感激之情。以系统思维探索建筑创作理论改革开放40年以来,各种新思潮、新技术纷纷出现在中国建筑师的视野,如何面对那些变幻莫测的创作思潮?如何评价风格各异的建筑作品?如何适应新技术带来的变革?难免会让建筑从业者不知所措。如何走具有文化与理论自信的建筑创新之路是每个建筑师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我看来,建筑创作不是单一学科理论的应用,而是哲学、景观学、规划学、环境学、地理学等众多学科的融贯运用

    世界建筑 2019年5期2019-05-31

  • 张姗姗
    ,建筑教育与建筑创作领域潮流涌动、繁花似锦,科技的发展,观念的转变,资源与环境的变化等等都给建筑学科的发展带来探索机遇和挑战。以数字技术、绿色技术等为代表的建筑新技术革命对于建筑教育和建筑创作的影响最为深刻。我们关注数字技术,探索调动数字化技术手段,创造个性化、高效率、高精确率的建筑成为时下建筑创作领域的热门,关于这些非线性建筑、参数化建筑、逻辑化建构等等数字建构不断尝试的背后,是信息技术下建筑师们对于建筑未来面貌的深刻思考与答案;我们关注绿色技术,直视环

    世界建筑 2019年5期2019-05-31

  • 加强城市设计 提升城市品质 ——“建筑师的文化自觉和建筑创作的社会责任”双城论坛举办
    的文化自觉和建筑创作的社会责任”双城论坛于5月1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邀请了诸多优秀中青年建筑师,分享各自对中国建筑创作与实践的感悟,探讨建筑师在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中的作用。本次论坛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筑境设计、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杭州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建筑评论》编辑部联合主办。论坛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宇主持,北京市建筑

    城乡建设 2019年11期2019-03-17

  • 浅谈地域文化与建筑空间创作的关系
    地域文化。而建筑创作过程折射出地域人文因素的方方面面,包括城市的形态肌理,地域性的传统人文风情、传统特色建筑以及地方特色的建筑材料的运用等。凯文·林奇认为“一个好的地方,就是通过一些对人以及其文化都非常恰当的方式,使得人能了解自己的社区、自己的过去、社会网络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时间和空间的世界”。2 对地域文化影响原理性的表述通过传统进而来展现现代,即试图从极具地域性的建筑中分析总结并归纳出当地的建筑创作的精髓,进而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手

    四川水泥 2018年9期2018-08-29

  • 设计手稿在建筑设计创作中的运用探讨
    位手绘语言在建筑创作中的独立地位,无疑是当代设计师值得深思的命题。【关键词】设计手稿;建筑创作;图示思维;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1-0171-01一、设计手稿的意义设计手稿是以比较简练、概括和扼要的方法,准确表达对景物瞬间的感觉的画种,有比例准确、图能达意、轻便快捷的特点。在建筑环境设计专业领域里设计手稿有着特定的表现形式和技巧,它不仅仅表达造型的艺术性还能直接快速地呈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作

    戏剧之家 2018年11期2018-06-08

  • 对话程泰宁:用思辨之思感悟建筑设计文化自信
    他在总结中国建筑创作的经验,发现中国建筑设计中的问题与困境,探索中国建筑设计当代理论方面作出令业内外瞩目的巨大贡献。201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金磊主编及《建筑评论》一行围绕建筑设计界的改革话题与程院士展开了一场有情感交流、有思辨命题的对话,组成了一篇生动的评论。这或许是从新局面审视一位设计大师评论观的好机会。金 磊:2017年12月2日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在安徽池州市公布了第二批100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您的作品“杭州黄

    建筑 2018年8期2018-04-26

  • 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研究
    判的地域主义建筑创作理论,迅速在世界各国形成各地区特有的体系,在中国也逐步发展成当今的本土化建筑风格,世界各地的建筑设计师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本土化建筑设计,对于其他国家的本土化研究比较少,因此国外对于我国本土化建筑创作的相关研究不多,但从王澍先生在2012年获得国际建筑大奖普里茨克奖来看,国际建筑界对于中国建筑设计师的本土化建筑创作还是非常认可的,也能够看出当今世界各国对于本土化的建筑创作的关注。西方批判的地域主义建筑发展比较早,思想体系较为完善,20世纪

    山西建筑 2018年5期2018-03-15

  • 岭南建筑创作及其“现代性”
    以来所形成的建筑创作思维,可以总结出一个发展过程,那就是从学习型慢慢走向反省型。岭南建筑创作亦是如此,呈现出一条“繁荣-迷茫-自省”的发展之路。“繁荣”指的是岭南建筑的余晖,是前辈积累的财富;“迷茫”是指全球化时代所受到的冲击及走入的种种误区;而“自省”一方面指的是对误区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新的岭南建筑学派思想与西方现代化对接后的转型。早期岭南建筑创作在欧美西方建筑理论的冲击下,在国内逐渐丧失了原有的优势地位。而社会整体审美观念的转变,以及对岭南地区自身的

    建材与装饰 2018年24期2018-02-16

  • 浅论建筑创作思维的培养
    摘 要:建筑创作思维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思维过程,它常常具有猜测性和探索性。本文从设计徒手草图、构筑建筑模型与建筑理论思考三个方面,结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教育和建筑创作思维的培养实践,探讨培养建筑创作思维的有效途径,从而发挥创作的主体能动性,提高思维想象能力,达到建筑作品的创新。关键词:建筑创作;思维;徒手草图;工作模型;建筑理论1 设计徒手草图设计徒手草图实际上是一种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是提高和开拓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一个设计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设计的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6期2017-09-23

  • 建筑创作中地域化问题的探究
    国内外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的创作思想和价值取向,并对建筑形式的创作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关键词:地域化;建筑;创作1 地域化建筑创作的特征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包涵了一个广义的建筑概念,相对于现代主义建筑创作思潮中的“国际式”建筑中的普遍性特征,它更强调建筑的地域性的特殊性和客观性。它体现了地域性的环境特征、文化特征和技术、经济特征。1.1 地域化建筑的环境特征。建筑产生于环境中,建筑与环境的对立统一构成了千百年来人类建筑活动最基本的矛盾关系。自然环境是建筑赖以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6期2017-09-23

  • 浅析阿里巴巴总部办公楼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应用
    以期引导现代建筑创作。关键词 建筑形式美法则 建筑创作 阿里巴巴总部办公楼0引言建筑设计的本质是空间的营造,而做为界定这种空间的建筑外轮廓,它的美则是一种形式美。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与建筑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建筑物拥有合理的内部空间,而且对建筑外部空间也有一定的审美要求,而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建筑作品在时间、金钱上的消耗往往是巨大的,建成以后不可随意调换,因而建筑形式美问题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建筑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古已有之,自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2期2017-06-19

  • 基于传播生态学的岭南建筑学派创作理论传播研究1
    在此背景下,建筑创作的理论与方法成为了国内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岭南建筑学派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建筑流派,从上个世纪到本世纪在建筑理论与创作的道路上薪火相传.20世纪50年代,以林克明、夏昌世、陈伯齐和龙庆忠等老一辈建筑师为代表,他们以其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岭南地区现代建筑创作的地域创新探索当中,充分考虑岭南地区炎热、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建构了岭南建筑“气候现实主义”的理论框架.20世纪80年代,以莫伯治、佘畯南为代表的上世纪岭南地区建筑理论创作

    惠州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05-15

  • 国画意境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借鉴与发展
    画意境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借鉴与发展张 博(沈阳城市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112)建筑设计源于建筑师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而这种感知扎根于人对于世界的哲学思考,这也是朴素辩证法的一个重要逻辑,通过对国画意境的研究,分析其对于空间营造的影响,可以打破传统的艺术学科的狭隘界限,为建筑的空间创作提供全新的思路。国画意境;文化;建筑创作一、国画意境的艺术创作逻辑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中艺术家的内心创造,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解读,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古之画或能

    四川水泥 2017年1期2017-04-09

  • 关于建筑创作中地域化方案研究
    计研究院关于建筑创作中地域化方案研究国 伟山东省滨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犹如一棵大树,扎根于土地,离开了土地便无法生存,每棵树都有着自己的灵魂,一路走来记载着历史的变迁。建筑也是如此,不同时期的建筑都反映着不同年代的韵味。虽然信息时代的新理念、新技术进一步推动了地域化建筑创作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对地域建筑的冲击。新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审美观及价值观也大不相同,对建筑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渐渐的人们意识到了地域特征及民族文化的重要

    绿色环保建材 2017年12期2017-03-08

  • 中国历史文脉与当代创作关联性设计方法研究★
    筑”[1]。建筑创作应从我国传统文脉中寻找设计着眼点,但又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带有明显的“现代意识”,通过提取、改造、移植、拼贴等创作手段来实现新的创作过程,使中国历史文脉与当代建筑创作有机结合。探讨历史文脉与当代创作的关联性实际上是在探讨其内部关系与外部联系,内部关系即为古今建筑的传承方式,外部联系即当代建筑对传统建筑的表达方式,笔者通过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对当代大量建成作品的分析,寻找其暗含的逻辑关系,从传承方式和表达方式两个角度对两者的关系进

    山西建筑 2017年2期2017-03-02

  • 基于数字时代的建筑设计方法改革研究
    意境;文化;建筑创作一、国画意境的艺术创作逻辑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中艺术家的内心创造,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解读,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可见,文章在论述造型与结构之外,更强调作品要气韵生动,因此在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下,所衍生出的艺术创作逻辑,对于国画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表达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天人合一由于同时受到道家、儒家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6年8期2016-12-27

  • 国画意境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借鉴与发展
    意境;文化;建筑创作一、国画意境的艺术创作逻辑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中艺术家的内心创造,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解读,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可见,文章在论述造型与结构之外,更强调作品要气韵生动,因此在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下,所衍生出的艺术创作逻辑,对于国画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表达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天人合一由于同时受到道家、儒家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6年8期2016-12-27

  • 废旧材料在建筑创作中的再利用研究
    对废旧材料在建筑创作中再利用的一些实例,以反映国内外废旧材料在建筑创作中的再利用现状和存在的差距;最后结合一些废旧材料再利用的真实案例,结合可持续发展思想,进一步验证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在建筑创作中的可行性和意义。关键词:废旧材料;再利用;建筑创作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生产水平以及材料技术的发展,为建筑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建筑行业发展已经突破了原有建筑设计的思维定势,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在创作中不再只强调平面、立面、体块的形式构成,而逐渐对建筑材料表现给予深刻关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10期2016-12-12

  • “反常而合理”的建筑之道
    ianmin建筑创作是否有“道”可循?回答自然是人各有异,如果建筑师的创作方向全都在一股道上挤,那么创作的结果必失丰富多彩,而落入“样板戏”般的单调重复。我从业30多年的个人体会是,建筑的创作应遵循“反常而合理”的建筑之道,其核心点可用两个词来概括:一是“反常”,再就是“合理”。下面我从4个方面来阐述在“反常而合理”的创作之道上的心得体会。1 “反常”是建筑创作之内核建筑创作包含“创意”与“设计”两层涵义,“创作”的“创”讲的就是创意与构思,“创作”的“作

    世界建筑 2016年10期2016-11-14

  • 唐玉恩
    筑学会60年建筑创作大奖2000年第八届中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1978年,中国高校经10年浩劫后,首次恢复招收研究生,本人有幸被同济大学建筑系录取,师从吴景祥教授, 198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这三年,我亲身感受到同济校园里洋溢着的积极向上、奋起追赶的学习氛围,建筑系的老师们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竭力弥补10年动乱的损失,克服困难、严谨治学实令人感动,也深深教育了我。我们这一届研究生有幸聆听冯纪忠、罗小未、陈从周、李德华、金经昌等名师讲课,我还得到吴景祥、戴复东先

    世界建筑 2016年5期2016-09-22

  • 以人为本的建筑创作
    以人为本的建筑创作张建华1, 魏晓菲1, 刘蕾2(1.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01;2.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政务办理服务中心,山东青岛266001)【摘要】阐述了人类需求,分析了“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强调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指出建筑设计应全面提高人类的生活环境和质量,协调人、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建筑创作;建筑设计;以人为本建筑创作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建筑师的服务对象是人。建筑设计的过程,就是

    四川建筑 2016年2期2016-07-27

  • 浅析文化因素对建筑创作的影响
    辑过程,对于建筑创作,它是一处城市景观或城市建筑的完成。影响创作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文化因素对建筑创作的影响。关键词:建筑创作;传统文化;因素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7-0186-01谈到创作一词,它不同于创造,创造是人们的一种造物行为,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创作则是让人类的想象世变成一种现实,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谈到一幢建筑作品的创作,从初步的概念到设计草图的绘制,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9期2016-05-14

  •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发展对建筑创作的影响研究
    方法的发展对建筑创作的影响研究王成武 (通渭正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743399)随着现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设计方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建筑设计方法的改变发展对我国的建筑创作也正在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现今建筑设计方法所经历的发展历程出发,探讨了建筑设计方法的发展对我国建筑创作所产生的影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建筑创作现代的建筑设计方法主要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今的建筑设计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四川水泥 2016年4期2016-04-10

  • 金磊访谈
    金磊,曾任《建筑创作》主编采访时间:2016年1月4日上午Interview with JIN LeiWA: 请您讲讲《建筑创作》创刊时的情况。金磊:最早吴竹涟是主编,1999年院里任命我做了主编, 吴竹涟后来是副主编。2009年5月 《建筑创作》创刊20周年,出刊第120期。我们各写了一篇文章,回忆《建筑创作》的20年历程,吴主编写前10年,我写后10年。1980年代初,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吴观张院长支持《世界建筑》办刊,老院长叶如棠在离开北京院的时候,

    世界建筑 2016年1期2016-04-09

  • 王舒展、童佳旎访谈
    :王舒展,《建筑创作》主编、《ELcroquis建筑素描》出品人;童佳旎,《ELcroquis建筑素描》主编采访时间:2015年12月28日下午Interview with WANG Shuzhan, TONG Jia'niWA:您接手《建筑创作》杂志的时候,情况是怎么样的?是如何确定设定杂志定位的?王舒展:我从2010年底开始主持《建筑创作》杂志社工作。杂志当时已有22年的历史,在业内已具有良好的口碑。我是在杂志社前辈20多年的积累上开展工作。当时我们面

    世界建筑 2016年1期2016-04-09

  • 孟建民访谈
    年代开始进入建筑创作的“提升阶段”。在这一时期,总结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与方法,提出了“本原设计”的建筑思想和“三全方法论”的创作路径与体系。2013年我带领团队主创设计了玉树地震遗址纪念馆等代表性作品。这个时期我获得了“梁思成建筑奖”,并于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业界对我的最高认可。在这个时期我选择再回归教学科研,以创作一线的经验,结合学术研究,这也是我在建筑专业发展道路上一种“本原”的回归。张利:建筑师的个性经常也决定了其作品的性格。您如何认

    世界建筑 2016年10期2016-04-07

  • 数字技术对建筑创作的影响
    )数字技术对建筑创作的影响余方达 (湖北工程学院,湖北 孝感 432100)随着数字技术在建筑创作工作中的全面应用,建筑创作的各阶段也越来越依赖数字技术。文章从数字技术与建筑创作的关系入手,研究在建筑创作中应用数字技术产生的方便快捷的与传统迥异的建筑新形、数字技术在建筑创作中应用的软件升级革新情况以及数字技术对建筑创作产生的诸如建筑表现重于建筑技术经济、建筑真实性受到质疑和灵感延误等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进一步实现对数字技术的升级以适应建筑创作工作的完

    安徽建筑 2016年6期2016-03-19

  • 国画意境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借鉴与发展
    画意境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借鉴与发展文/张博 沈阳城市学院 辽宁沈阳 110112建筑设计源于建筑师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而这种感知扎根于人对于世界的哲学思考,这也是朴素辩证法的一个重要逻辑,通过对国画意境的研究,分析其对于空间营造的影响,可以打破传统的艺术学科的狭隘界限,为建筑的空间创作提供全新的思路。国画意境;文化;建筑创作一、国画意境的艺术创作逻辑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中艺术家的内心创造,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解读,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古之画或能移其

    中国房地产业 2016年15期2016-02-18

  • 关于建筑创作中生态构思的探讨
    蓓【摘要】从建筑创作的现状出发对建筑创作中的生态构思内涵进行了分析,并从地形地貌、气候调节、水体、绿化和节能环保五个方面的内容对建筑创作中的生态构思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建筑;建筑创作;生态构思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时需要综合考虑诸多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环境因素等,面对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生态构思在建筑创作中越发得到关注与强调。2002年,柏林就以“资源与建筑”为主题召开了世界建筑师大会,明确赋予了建筑师的社会和

    房地产导刊 2015年7期2015-10-21

  • 现代大学校园建筑形态初探
    当前大学校园建筑创作中的亮点以及存在的弊病。【关键词】大学建筑 建筑创作 适度思想大学校园里面为高等教育、科研等活动以及师生日常生活服务的建筑我们简称为大学建筑。一个城市里许多优秀的建筑往往就是校园建筑。作为一个特殊的建筑类型,它最核心的内涵是要使建筑“情景”化,融入到知识活动与师生生活的情景中去。建筑作为各种活动进行的媒介和场所,通过为活动主体提供适宜的空间环境来协助完成整个知识活动过程。在大学校园建筑创作中常用的手法有两种:(1)象征 大学建筑形态本身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2015-10-21

  • 浅析当代中国建筑创作中的美学思考
    并对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现状的分析,阐述当代西方建筑美学对我国建筑创作领域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关键词:建筑美学;审美观念;建筑创作;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政治的革新等催生而出的哲学思想,无不作用于人的意识形态,最终都将在艺术、建筑等方面的推进其演进变化,故建筑思潮的变化源于哲学思想的演进革新,并以建筑设计的形式得到表达。一、西方建筑思潮、建筑美学观念变化的影响从古希腊、罗马到近代社会,这段跨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建筑形式、建筑风格随之发生多种变化,但是人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2015-10-21

  • 再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创作中的传承与体现
    松【摘要】在建筑创作中,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结合问题,现在仍然是困扰着每一个中国建筑师的难题。本文就是从这个命题出发,在谈及中国建筑历史以及中国部分建筑现状和在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介绍一些成功的建筑实例,例如香山饭店、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海南海口火车站、上海金茂大厦等,来谈如何用细节和传统建筑符号及其演变形式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创作中传承与体现问题。另外,还通过分析作者认为不好的建筑作品,例如北京天子大酒店、沈阳方圆大厦等,来谈谈传统

    中华建设科技 2015年9期2015-05-30

  • 艺术和科学的辩证统一观
    形式的探索对建筑创作的指导作用,也一样会否定了建筑创作本身的存在。在建筑创作主题内容研究后,而作恰当的表达形式的研究,做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正是建筑作品成功的标志。一概反对形式美探索的观点,实际上也就反对了建筑中艺术因素的存在,既无艺术何来“美观”!忽视对建筑造型艺术规律研究,根基不扎实,而期望一下子在建筑创作上取得成功,这种想法看来并不实际。认为“建筑的本质是工程类,不是艺术”、“建筑是美学的误区”等种种观点不能说是以全面的、辩证的、历史的观点来看问

    中国医用工程与装备 2014年7期2014-11-04

  • 试论现代建筑的整体设计问题
    计的新概念,建筑创作和综合技术是建筑整体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元素。本文对建筑创作及综合技术的各个方面分别提出了论述。关键词:整体设计;建筑创作;综合技术建筑整体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新概念,其特点是全面地与建筑相关的各个元素——外部环境、建筑构造、技术装备等协同,并将高品位的建筑创作和综合新技术融为一体。高品位的建筑创作,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即未来的要求,这就是说,如何尽可能地节省自然资源,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如何通过高质量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以降低建筑设

    建筑遗产 2014年7期2014-10-21

  • 建筑整体设计与建筑创作的综合技术分析
    并将高品位的建筑创作和综合新技术融为一体。建筑物要具有强大生命力,必须要有可持续发展空间,要有丰富内涵和综合新技术。关键词:建筑整体;建筑创作;设计;综合技术0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的整体设计更加重要,我们将结合实例,阐明建筑创作和综合技术是建筑整体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元素。高品位的建筑创作,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即未来的要求。这就是说,如何尽可能地节省自然资源,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如何通过高质量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以降低建筑设备的使用数量

    建筑遗产 2014年1期2014-10-21

  • 孟建民访谈
    有些建筑师在建筑创作过程中,“为建筑而建筑”,却忽略了“建筑服务于人”的原始本意等等。在观察、研究和试图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我们酝酿并形成了本原设计的理念与思想。“本原设计”核心思想即在于:建筑服务于人,建筑创作应体现对人的“全方位人文关怀”。以人类学生物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层面三大层面为基础,我们建构了本原设计的三要素:健康、高效、人文。以这三大要素为支撑点,落实“建筑服务于人”的理念和思想。10多年前,在我带领设计团队研究并创作现代新型医院过程中,提

    世界建筑 2014年12期2014-04-06

  • 国画意境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借鉴与发展
    画意境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借鉴与发展文/张博 沈阳城市学院 辽宁沈阳 110112建筑设计源于建筑师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而这种感知扎根于人对于世界的哲学思考,这也是朴素辩证法的一个重要逻辑,通过对国画意境的研究,分析其对于空间营造的影响,可以打破传统的艺术学科的狭隘界限,为建筑的空间创作提供全新的思路。国画意境;文化;建筑创作一、国画意境的艺术创作逻辑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中艺术家的内心创造,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解读,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古之画或能移其

    中国房地产业 2014年15期2014-02-06

  • 浅谈对建筑创作的几点思考
    不可避免成为建筑创作的绝对主流。文章针对本土传统文化与建筑创作本质被忽视甚至出现严重缺失的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旨在呼唤建筑文化的回归与再现,并期望能够成为当下建筑师创作中的思考内容。关键词:建筑创作传统文化本质创新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omestic architecture field subject to external shocks trend, the western form has become inev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6期2012-04-10

  • 第六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及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揭晓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及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揭晓第六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近日揭晓。全国共有265个项目参与评选。世博中国馆、徐州美术馆等35个项目被评为建筑创作优秀奖,延安革命纪念馆、重庆科技馆、北川新县城安居工程等52个项目被评为建筑创作佳作奖。据介绍,此次评选是由原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担任评选委员会主任,12位建筑界著名院士和专家担任评选委员。评审工作严格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由重庆设计院和法国A·S建筑工作

    重庆建筑 2012年10期2012-04-01

  • 浅谈对建筑设计的认识
    。关键词: 建筑创作;城市规划;建筑模型TU984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 )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4期2012-03-23

  • 试论建筑的地域性及地域性建筑的创作 ——兼谈程泰宁先生的建筑观和启示*
    角落,地域性建筑创作领域也不能幸免.原本迥异而丰富的地域性建筑文化,在现代传媒手段和科学技术的助推下开始渐趋同一.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中国地域性建筑创作和地域性建筑文化该如何应对呢?1 地域性建筑的基本内涵基于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紧密关系,一般来说,建筑地域性的基本内涵主要有3个方面的要素和内容[1].一是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理气候、地形地貌、地方材料等;二是社会环境要素,包括经济条件、政治制度、宗法伦理、风水学等;三是人文环境要素,包括思想认识、审美追求、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01-28

  • 绿色建筑——根特·班尼士当代建筑创作理念解析
    大师之一,其建筑创作经历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及崇尚非线性建筑表达的当代几个阶段,在几十年的创作过程中,其始终贯彻绿色(自然有机)与人性化的建筑设计理念。1 根特·班尼士建筑创作理念发展历程在建筑创作实践过程中,根特·班尼士与其他建筑师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完善和创新自己的建筑创作理念,使人们从他的建筑作品中既能阅读到他个人建筑创作理念也能领略到社会发展的轨迹。1.1 现代有机建筑理论与根特·班尼士建筑创作理念20世纪初,有机建筑理论诞

    四川建筑 2011年6期2011-07-24

  • 浅谈建筑的地域性
    我国地域性建筑创作所面临的实际问题(1)全球化对城市和建筑创作倾向的影响。文化价值标准和审美取向的全球化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产生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文化价值标准的全球化就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西化。 一个在经济上已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经济体系的城市,在城市形态价值取向上,很难背离世界城市普遍的追求目标。因而,我国建筑的创作呈现完全照搬西式,毫无创新的趋势。(2)建筑创作过程的市场化和大众化。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供需双方缺乏

    时代农机 2011年9期2011-04-12

  • 仿生技术在建筑创作中的设计应用
    )仿生技术在建筑创作中的设计应用Application and thinking of bionic technology in architectural creation邱德华,董志国QIU De-hua, DONG Zhi-guo(苏州科技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苏州 215011)建筑仿生是吸取自然界生物的生长机理以及一切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建筑的自身特点而适应新环境的一种创作方法。本文从剖析仿生技术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仿生建筑的优秀实例,论证了以

    制造业自动化 2010年13期2010-11-25

  • 当前建筑创作中“新、奇、特”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摘要]以当前建筑创作中形式主义的设计作品为例,分析了产生“新、奇、特”等不正常现象的原因,提出坚持“适用、经济、美观”的建筑方针。[关键词]建筑创作 “新、奇、特”现象 成因与对策早在两千多年前,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其著作《建筑十书》中提出了“坚固、适用、美观”的建筑方针。我国1955年提出的“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指导了中国建筑30余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将建筑方针改为“适用、经济、美观”,其意义是提高“美观”的地位。而在改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5期2009-07-28

  • 共同构筑建筑精品
    7日下午,《建筑创作》杂志社与天津大学出版社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了《〈建筑创作〉精品集》首发式。出席首发式的嘉宾有建设部、中国建筑学会、北京勘察设计协会、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各大设计院、清华大学的专家领导40余人,新华社、《中国建设报》、《中华建筑报》等十余家新闻媒体也应邀出席。首发式由《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金磊主持。《建筑创作》编委会副主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玉如作主旨发言,表示《〈建筑创作〉精品集》的出版,不仅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理论

    建筑创作 2001年4期200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