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达尔

  • 戈达尔电影中的探索与表达 ——以《狂人皮埃罗》和《轻蔑》为例
    想爱情的探寻:戈达尔电影中的乌托邦戈达尔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里融合了革命性的创造力和颠覆传统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常常将其视为一位思想前卫的电影大师。与此同时,戈达尔内心深处隐藏着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身份。他内心渴望找到一个最纯粹的、完美的乌托邦。在戈达尔的内心深处,爱情便是一个永恒的乌托邦。戈达尔的电影作品充满了他的理想主义情怀。他以独特的方式展现着对爱情乌托邦的追求,并将其融入到他的电影故事中。在他的电影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角色们为了追求

    戏剧之家 2023年30期2023-12-10

  • 戈达尔和马克论文电影的两个面
    字: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和克里斯·马克[Chris Marker]。在马克电影生涯的开始,他就与“纪录式论文”[l’essai documentaire]相关联,尤其是凭着他的《西伯利亚来信》[Lettre de Sibérie, 1958]以及安德烈·巴赞[André Bazin]为这部影片所撰写的两篇文章3巴赞撰写了两篇关于克里斯·马克的文章:《克里斯·马克:〈西伯利亚来信〉》[« Chris Marker. Lettre

    新美术 2023年3期2023-09-27

  • 透析电影作者的风格特征 ——看《距离托那12英里》和《在时间的黑暗中》之不同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拍摄了具有哲学思考的实验影片《在时间的黑暗中》,德国新电影导演维姆·文德斯则拍摄了一部十分注重视觉冲击和音乐的《距离托那12英里》。两位归属不同派别、又带有鲜明作者电影风格的导演,对时间概念的不同释义及叙事策略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选择,因此本文将着重对上述两部短片进行背景挖掘和文本分析,试图探索两位导演不同的影像风格和作者偏好。一、戈达尔与《在时间的黑暗中》作为20世纪60年代后闻名全球的法国新浪潮运动的奠基人物之一,让·吕克·戈达尔在影

    剧影月报 2023年2期2023-09-05

  • 历史熔炉中的戈达尔:文学范畴、美学风格与共同体视野
    评家让-吕克·戈达尔在瑞士小镇罗勒去世,终年91岁。让-吕克·戈达尔是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前卫艺术和社会思潮缔结出的先锋作者导演,仅仅凭早期电影《精疲力尽》(? bout de souffle,1960)就获得1960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柏林银熊奖,1961年的法国电影评论协会奖和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银丝带奖。[1]在其后几十年创作生涯中,他不断挑战着电影语言表达与电影美学的极限。在戈达尔与其他法国新浪潮导演引领全新电影美学崛起的年代,曾有评论

    电影评介 2023年5期2023-08-15

  • 本期主题:谢幕时刻
    ] 让-吕克·戈达尔译    者:陈旻乐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17年1月页    数:980页定    价:180元内容简介:本书出自法国著名电影导演、新浪潮代表人物让-吕克·戈达尔,2022年9月13日,戈达尔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终年91岁。本书可能是一部超越电影史的电影史作品,给电影史立下了另一个无法超越的坐标。它并不是普通的介绍电影历史的书籍,而是融会贯通了大量的电影、文学、音乐作品以及哲学思想、绘画艺术、现代历史,并通过特殊的电影手法

    中国银幕 2023年6期2023-06-08

  • 基于“否定之否定”哲学原理重看《筋疲力尽》
    死于警察枪下。戈达尔在这部电影里大胆地违反了传统电影的创作法则,如运用“跳接”“越轴”等,这些“陌生化”的处理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异样的视听世界,但同时让人觉得这像是一个不专业的导演拍出来的作品,那戈达尔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事物的发展必然遵循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哲学的精髓。事物在否定之否定的阶段要比否定阶段更高级,它对否定环节的价值和意义进行审视,从而完成一个发展周期[1]。这个辩证规律通常呈现这样一个公式,事物先处于“A”阶段,否定一次,进入“

    大众文艺 2023年8期2023-05-08

  • 法国电影艺术大师戈达尔的离开
    术家让·吕克·戈达尔在瑞士平静地告别了人生,享年91岁。法国总统马克龙闻讯发推称“我们失去了一位天才”。为向戈达尔致敬,北京的法国文化中心于10月举办了他的专题影展,放映了《狂人皮埃罗》《筋疲力尽》《蔑视》《各自逃生》等代表作。戈达尔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新浪潮电影”奠基人之一。他与特吕弗、夏布洛尔、侯麦、里维特并称“新浪潮五虎将”,如今这五人均已离世。戈达尔本是《电影手册》的年轻撰稿人,最终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电影语言和表达方式的“叛逆者”,影响力

    世界知识 2022年24期2023-01-12

  • 论文电影与图像分裂 ——德勒兹电影理论中的戈达尔
    本《电影》中,戈达尔是被论及最多的导演之一。通过基础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到,爱森斯坦、希区柯克、戈达尔、维尔托夫等名字出现的频次在书中高居前列,①数据统计与图的制作工作得到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刘乐老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孙晨曦与金亦欧同学的帮助,特此致谢。实际上,这几位影像艺术家彼此之间的创作也多有关联,而结合围绕蒙太奇、非理性剪辑等手法的论述,德勒兹“运动—影像”与“时间—影像”的艺术理论诸概念,也可指向晚近“论文电影”(Essay Film)的理论研究。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22年6期2023-01-03

  • 戈达尔:成为不朽,然后死去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于瑞士家中接受了安乐死,享年91 岁。戈达尔是法国新浪潮电影奠基者之一,“成为不朽,然后死去”是其成名作《精疲力尽》中的台词,如今也是他的人生写照。至此,“新浪潮五虎将”已全部去世,始于20 世纪50 年代的法国新浪潮落幕。这位一生都在打破常规的大师,最终连死亡都是如此自由和反叛,就像他的电影一样。对于全世界的影迷,戈达尔是神一般的存在。《精疲力尽》《狂人皮埃罗》《法外之徒》等,每一部都是教科书级别的作品。王家卫学他戴墨镜,昆汀用自己公

    艺术品鉴 2022年28期2022-11-28

  • 让-吕克·戈达尔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在瑞士家中逝世,享年91岁。从1958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这位拍出《精疲力尽》《随心所欲》和《阿尔法城》等影片的激进导演,与弗朗索瓦·特吕弗、阿伦·雷乃、阿涅斯·瓦尔达、埃里克·侯麦和安德烈·巴赞等“新浪潮”主将,真正意义上革新了电影艺术,其后续影响力持续至今。小众导演,煊赫声名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欧洲,戈达尔的电影也属小众,这某种程度上与他的名声很不相称。他的作品以非常规摄影、非连贯叙事和偏爱激进政治著称。可以说,毫不妥协的激进主

    财经 2022年20期2022-10-11

  • “新浪潮”传奇,91岁戈达尔选择安乐死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选择在瑞士安乐死。在他死后,一句来自62年前戈达尔第一部剧情长片《精疲力尽》中的台词,被频繁引用—“成为不朽,然后死去”—来形容这位大导演的一生。在很多影迷看来,这部1960年的电影已经奠定了戈达尔不朽的地位。他的影迷中,包括了昆汀·塔伦蒂诺、王家卫等等如今更加广为人知的大导演。但戈达尔的一生不止于此。他几乎从未停止过工作。从1960年代的《随心所欲》《蔑视》《法外之徒》《狂人皮埃罗》,到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电影社会主义》《再见语

    南风窗 2022年20期2022-10-09

  • 电影大师戈达尔决定去死
    李静让·吕克·戈达尔,1960年代。图/视觉中国91岁的让·吕克·戈达尔“走了”。影迷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他们在2020年4月7日同一天与戈达尔的“合影”,送别大师。所谓“合影”,其实是那年戈达尔开线上直播,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用十多种不同的语言发着弹幕,并与直播界面中的戈达尔拍的云合影,他们惊呼:“有生之年,竟然看到‘活的电影史’做直播!”那成为近些年影迷圈中一次难得的群体狂欢。的确,对于电影史和电影观众,戈达尔并不仅仅是一位导演,这位推动电影艺术发展的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36期2022-10-08

  • “成戈达尔去世,电影革新不再?
    之一让-吕克•戈达尔(如图)130在瑞士去世,享年91岁。消息传来,世界影坛和无数影迷陷入哀思,从法国总统、部长到与他共事过的电影人和影迷纷纷悼念,欧美各大媒体也在报道中不吝赞美,以此纪念这位曾改变电影发展进程、突破传统形式的杰出导演,同时也感慨“时代已落幕,大师不再有”。戈达尔去世后,法国总统马克龙第一时间发表悼词,表达对电影前辈的敬意:“我们失去了一位国宝,一种天才的视野。作为新浪潮运动中最离经叛道的电影人,戈达尔发明了一种绝对现代、极度自由的艺术。”

    环球时报 2022-09-172022-09-17

  • IAEA代表团抵达扎波罗热核电站
    站所在的埃涅尔戈达尔市军民行政机构负责人沃尔加对俄卫星通讯社表示,当天在该市还有乌武装人员空降。俄国防部还表示,乌军1日持续炮击瓦西里耶夫卡村和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原定迎接IAEA代表团的地区,有4枚炮弹在距离核电站1号机组400米的地方爆炸。扎波罗热地方官员罗戈夫表示,根据初步数据,扎波罗热核电站的5号机组因乌武装部队的炮击而关闭,保护装置被触发,备用电源线被损坏。乌国家通讯社1日援引乌外交部发言人尼科连科的话称,俄军对IAEA代表团前往扎波罗热核电站的途

    环球时报 2022-09-022022-09-02

  • 电影比生活更重要吗? ——法国电影新浪潮小史之二
    慢慢长大了。《戈达尔:七十岁艺术家的肖像》里有段话是这么说的:“我小时候很健康,虽说我们自己家不是那么有钱,但我们可以向家族的所有子孙一样,享用外祖母家的一切财富……我感觉自己并不渴求权力或者是财富或是其他什么。因为十五岁之前我已经享受够了,好过任何人。比方说,特吕弗小时候过的就是完全另一种日子。”新浪潮电影《四百击》海报生在法国显赫的莫诺家族的戈达尔,可能无法想象特吕弗1932 年一出生,就不知道生父是谁以及未婚母亲很快又嫁人的状况。他的整个童年是在祖母

    天涯 2022年4期2022-08-30

  • 让-吕克·戈达尔
    ——让·吕克·戈达尔仍在拍片,这件事对世界影迷而言,犹如一座桥梁,坚实地将贮存经典的影史记忆与量产商业片的现实世界连接起来。2022年12月3日,法国导演戈达尔即将迎来自己的92岁生日,虽然已步入耄耋,但从之前一场应瑞士洛桑艺术设计大学之邀进行的Live直播中,我们倒是丝毫看不出老爷子有放下摄影机的打算。当天,他精神矍铄地穿着绿色无袖背心,嘴中叼着一支雪茄出现在竖屏前,不仅与网友们畅聊冠状病毒时代的影像,还说起自己手中的最新电影。当被问及今后是否会继续拍片

    中国银幕 2022年9期2022-05-30

  • 老而弥坚 他们仍然在拍片(上)
    时间不存在。”戈达尔在电影中如是说,如今,92岁的他的确身体力行,仍然興趣不减地转动着摄影机,以《影像之书》继续更新着早已足够长的作品表。其实放眼世界影坛,活到老、拍到老的前辈不止戈达尔,步入耄耋的山田洋次、伍迪·艾伦、雷德利·斯科特,古稀之年的张艺谋、许鞍华、吴宇森,诸位大导或已凭代表作留名影史,或已捧得业界给予的“终身成就”殊荣,但他们选择把荣誉存放昨日,今天依然牢握电影这支钢笔,以新作续写着各自的影像故事。前辈以行动为年轻电影人诠释了:热爱电影这件事

    中国银幕 2022年9期2022-05-30

  • 8月抖音及海外版TikTok全球吸金超3.06亿美元
    法国新浪潮导演戈达尔去世法国导演让-吕克·戈达尔9月13日去世,享年91岁。戈达尔是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品有《精疲力尽》《随心所欲》《阿尔法城》《狂人皮埃罗》《芳名卡门》《爱情与愤怒》等,其最新一部导演作品是2018年亮相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影像之书》,但他本人当时并未现身首映礼和发布会,而是以手机视频的方式与现场连线。让-吕克·戈达尔1930年12月3日生于巴黎,幼年时移居瑞士,大学时开始接触电影。1960年,戈达尔拍摄了他的第一部长片

    综艺报 2022年18期2022-05-30

  • 五十年不变的“无能为力”
    还有挑衅。这是戈达尔(Jean-Luc Godard)的第六部剧情长片:一九六三年的《蔑视》,也是他第一次拥有大成本的跨国制作,换句话说,也是他第一次惨遭资方束缚手脚。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戈达尔的反抗由内到外,后劲强大,时隔五十三年,这部名叫《蔑视》的电影重回大众视野,经典大全景出现在二○一六年戛纳电影节的官方海报上。《蔑视》中的碧姬·芭铎(Brigitte Bardot)戈达尔既是导演,又是编剧,这部影片改编自意大利作家莫拉维亚(Alberto M

    书城 2021年12期2021-12-11

  • 《赖活》
    草一木……但是戈达尔,年轻的戈达尔,那时候已是一个天才,出门时随身带着一本《交际花盛衰记》,他却同时是半个糊涂蛋,完全辨认不清他热爱的巴尔扎克或乔伊斯身在何方。启 航开片的镜头多么好!娜娜脸部大特写,左侧面,正面,右侧面,是美,是身份,是警局档案记录,是作为呈堂证据的电影图像,是演职人员名单的底纹,是爱情。Nana与Anan,妻子与演员,演员与角色,现实与虚构,只不过是四个字母彼此倒置的差异。戈达尔将多重隐喻融于这简单明了的图像关系之中。音乐只有一个乐句,

    山花 2021年11期2021-11-22

  • 狂人戈达尔的诗性与野性 ——以《狂人皮埃罗》为例分析戈达尔的电影风格
    戈达尔说过,拍电影就是写作。而纵观戈达尔的电影,可以得出,文学之于戈达尔的电影,譬如宗教之于信仰,艺术之于生命。戈达尔代表了“新浪潮”电影作者的一个发展方向:始终桀骜不驯地挑战传统电影规范。《狂人皮埃罗》就是一部极有代表性的作品。该片改编自莱昂内尔·怀特的小说《沉迷》,讲述了费迪南为摆脱沉闷乏味的中产生活,带着女友玛丽安来到南方,但二人爆发感情危机,最终酿成血案的故事。其叙事类型属于黑帮、犯罪片,但是电影独特的风格特征,使得整部电影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叙

    声屏世界 2021年4期2021-11-15

  • 《小兵》,一位导演的身份证明
    》之谜就解开了戈达尔之谜的第一步,因为戈达尔曾决意通过《小兵》来解开戈达尔之谜。如果一个创作者不能向自己展开他自身的秘密,他就无法解开他创作的诸多谜题。哪怕其实没有秘密,“其实没有秘密”这件事也需要被完全打开。不然他每做一个作品都只是增加一次提问:“它究竟和我有什么关系?”这是焦虑。我们的故事将从《小兵》开始,它是焦虑的解除,而不是从之前让戈达尔名声大噪的准处女秀《筋疲力尽》开始,它是焦虑的产物。引 子世上有达达就有戈达尔,不是因为它们看上去很相似,而是因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21年6期2021-11-11

  • 作为档案艺术家的戈达尔
    影的标志性人物戈达尔(Jean-Luc Godard,1930— )在当代档案艺术(Archival Art)、既成品艺术(Found Footage)产生、发展历程中具有突出的引导性地位。这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其电影《电影史》的制作。十年(1988—1998)的《电影史》创制在戈达尔后期艺术创作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精神痕迹。一定程度上,戈达尔的影像生产方式可以以此片为界分作前后两个阶段。其中,“电影史”后阶段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暴力影像日益在其影像制

    艺术广角 2021年2期2021-06-07

  • 上一次开怀大笑
    让-吕克 · 戈达尔电影《法外之徒》是戈达尔的代表作,改编自Dolores Hitchens的小说“FoolsGold”。影片讲述两个心怀鬼胎的男人,故意接近年轻天真的女学生,并说服她加入他们的犯罪计划——去抢劫她富有的阿姨。过程悲喜交加,结局难料。《法外之徒》是典型的法国新浪潮电影,也是典型的戈达尔作品,他本人还是这部电影的旁白,而女主角则是他当时的妻子——Anna Karina。影片所传递出来的智慧、幽默与憂郁,细腻而独到地展现了那些躁动岁月里的悲伤与

    优雅 2021年5期2021-05-08

  • 乱像与情感
    人物让-吕克·戈达尔试图以此回应他在电影《随心所欲》(1962,又译:我的一生,副标题:一部有12个场景的电影)开场的观念性表述:一个女人各个角度的面部特写伴着时断时续的背景音乐在沉默和低语间往返,米歇尔·德·蒙田(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作家、怀疑论者)说的那句“她把自己借给了别人,而自己却埋头于自己”成了故事开始前的注脚。《狂人皮埃罗》(1965)之前,这段回应可以很清楚地表明戈达尔的创作诉求,在《狂人皮埃罗》之后,他又开始探索全新的电影语言,图像、对

    小资CHIC!ELEGANCE 2021年2期2021-04-18

  • 我们相遇、不再遇,像极了爱情
    ”: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那是89岁的Agnès Varda瓦尔达奶奶和34岁的当红艺术家J.R,那一年是2017年。他们合作了一部电影《脸庞,村庄》——人们叫它纪录片,它被提名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并获得了翌年的卢米埃尔奖(Prix Lumières)最佳纪录片。也对,它记录了人与人的相遇(或者用东方的方式称之为:缘)、凡人对世界的承担、世界给你的孤独以及你的应对、面对死亡時生的跳跃——当瓦尔达说:“对我来说,每次相遇都是最后一

    小资CHIC!ELEGANCE 2021年2期2021-04-18

  • 《脸庞,村庄》与阿涅斯·瓦尔达的参与式纪录电影
    让瓦尔达想起了戈达尔:“这让我想到了戈达尔,想到他一直挂在脸上的黑色墨镜,那时我33岁。”JR说“现在我刚好33岁。”一张瓦尔达和戈达尔一起的老照片跳接了现场瓦尔达和JR在一起的场景,同样是瓦尔达坐在左边,戴黑色墨镜的(戈达尔/JR)在右边,两个镜头之间产生了互文,不但使这个电影项目的缘起增加了一层巧合的缘分之感,还引出了戈达尔在这部片子中贯穿全场的暗线。一次小小的吵架风波之后,JR坐在一间海边被遗弃的房子旁的镜头,跳接了瓦尔达年轻时的一幅摄影作品——瓦尔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0期2021-01-03

  • 从《狂人皮埃罗》看戈达尔的反电影革命
    同胞让-吕克•戈达尔,通过反叙事电影的理论与实践,使这种在百年之前看来是幻想式的艺术尝试成为可能。作为影评人和电影作者的戈达尔,他秉持并从未停止的信念和践行:用所能的一切方式去拓宽电影语言之边界。也因其长达半世纪如一日(最近的作品《再见语言》和《影像之书》裹挟的21 世纪革命意味不言自明)笔耕不辍地维护此种创作观和电影方法论,从而在电影史名录中造就出一系列可供标名的作品,这几十部长片以及为数更多的创造性影像工作反过来也赋予了戈达尔成就和价值。1965 年的

    艺术家 2020年12期2020-12-07

  • 法国影人反霸权之路
    终身成就奖授予戈达尔,却找不着这个人。“他不会去美国的,他太老了。你以为他会为一块金属飞那么远吗?”戈达尔的妻子说。戈达尔是谁?让-吕克·戈达尔,法国新浪潮大师。法国著名导演、影评人特吕福曾把电影史称作“戈达尔之前”与“戈达尔之后”,类似卡夫卡之于文学。至今,奥斯卡中的很多人都共享着戈达尔留给他们的精神食粮,没有戈达尔,就没有真实而自由的电影美学和现实主义流派,今天的电影语言或许是另一番面貌,甚至也没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新好莱坞。一战前,法国是全球电

    党员生活·中 2020年9期2020-10-29

  • 安娜·卡里纳及她的说明书(组诗)
    戈达尔的《随心所欲》戈达尔安排安娜·卡里纳因为交不起拖欠的房租被锁在她公寓的门外。安娜·卡里纳被锁在自己的公寓门外。戈达尔端着一架摄像机拍摄了有十二个小故事的场景包括不带色情意味的那些香艳的肉体。安娜·卡里纳被安排享受这些。那些男人与女人被安排分享和承受这些带有窒息的。戈达尔在使用摄像机来确证安娜·卡里纳以及另一些没有出现的人的真实像这个真实:我在洗澡时听见安娜·卡里纳被安排射杀在公寓门口安纳·卡里纳的卷发披在裸露的肩上分内部和外部去除外部就可以看见内部

    青春 2020年10期2020-10-21

  • 最抗衡:法国影人反霸权之路
    大师让-吕克·戈达尔(左一)在拍摄电影2004年,上海,《电影手册》主编让-米歇尔·傅东参加了一场名为“全球化语境中电影美学”的研讨会。会议上,这个法国人对“好莱坞”下了个新的定义:“不是美国的电影工业,不是美国娱乐业和传媒的整合系统,而是一个正在变成霸权的全球化模式。”十多年来,好莱坞已经是一个全球霸权。而反好莱坞、仿好莱坞,成了对抗好莱坞的两条通道。现在,我们回到电影诞生之地,也就是傅东的祖国—法国,看看这是如何形成的。戈达尔的拒绝“他不会去美国的,他

    看世界 2020年4期2020-03-23

  • 从法国电影文化看当代流行
    欧洲是特吕弗、戈达尔、侯麦、瓦尔达、夏布洛尔的故乡,人们在他们的电影里找到启发和共鸣,不单是那种视觉上的独特美感。这些导演里不少人都是当时法国《电影手册》杂志的影评人,他们推动了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的法国新浪潮運动。战后的法国文化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法国知识分子对电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1945年后,他们的热情由于战争的驱使又再次爆发。法国电影资料馆开始有规律地放映来自世界各地的老电影。学生们聚集在巴黎咖啡馆和演讲厅争论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和

    小资CHIC!ELEGANCE 2019年43期2019-12-10

  • 鬼才塔伦蒂诺
    :约翰-福特、戈达尔、科波拉、吴宇森等。这个脉络其实很有意思,因为这几个流派。正是当代电影史的后浪和前浪。要是搞明白了这段历史,就不难理解塔伦蒂诺的江湖地位为何如此之高。先从他最推崇的法国新浪潮开始讲吧。这个流派不仅把电影史从黑白电影带到了彩色电影时代,也给电影史增添了无数色彩,以至于新浪潮的“一哥”戈达尔。被史学家认为是“电影上帝”,电影史也被分为“前戈达尔时代”和“后戈达尔时代”。而我们这篇文章的男主角一一塔伦蒂诺更是自认为戈达尔“门下走狗”。这段历史

    南都周刊 2019年8期2019-10-15

  • 批判抑或僵局:戈达尔的欲望哀怨意识
    2)数十年来,戈达尔的艺术探索存在一个事实上的工作重心,即批判资产阶级社会对人性欲望的压抑机制。他揭示了纷繁复杂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压抑表象,运用了诸多批判的武器——追本溯源,这些都可以归因于他独特的对欲望问题的凝视与想象方式上。他曾在早期电影《轻蔑》中引述过巴赞的一句名言:“电影提供我们欲望的替代世界。”①雄屏:《法国电影新浪潮》(上),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63页。朗西埃曾注意到欲望批判在戈达尔精神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可参见其《电影的眩晕》(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3-24

  • 戈达尔的“语言”
    》上映3年后,戈达尔已经是备受瞩目的一个青年导演了,这一年他与父亲见了一面,电视台对这次见面作了记录,对记者来说戈达尔早年被家庭“驱逐”的经历是个好题材,很容易制造出名人对家庭忏悔的那种煽情效果。但是当问到戈达尔和家人的关系时,他却说:“戈达尔一家就像是狐狸的一家。”“Godard”(戈达尔)和“renard”(狐狸)的谐音巧妙地让这个问题滑向了虚无,一方面使自己摆脱了被批判的危险,另一方面这个修辞的小游戏为自己作了深刻注解。[1]这种让人讨厌的空洞的说话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01-29

  • 安娜·卡里娜及她的说明书(组诗)
    戈达尔的《随心所欲》戈达尔安排安娜·卡里娜因为交不起拖欠的房租被锁在她公寓的门外。安娜·卡里娜被锁在自己的公寓门外。戈达尔端着一架摄像机拍摄了有十二个小故事的场景包括不带色情意味的那些香艳的肉体。安娜·卡里娜被安排享受这些。那些男人与女人被安排分享和承受这些带有窒息的。戈达尔在使用摄像机来确证安娜·卡里娜以及另一些没有出现的人的真实像这个真实:我在洗澡时听见安娜·卡里纳被安排射杀在公寓门口安娜·卡里娜的卷发披在裸露的肩上分内部和外部去除外部就可以看见内部

    鹿鸣 2018年5期2018-06-24

  • 特别金棕榈获得者 戈达尔与记者视频互动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的《影像之书》。整部试验性作品由一百多个不同电影镜头剪辑而成,其中有他自己的电影,也有别人的电影或者电视素材,甚至新闻视频,而且影像都是经过电脑特殊处理过的。《影像之书》的剧情梗概:你还记得我们与内心交流的方式吗?梦境是最常见的方式……我们一直思索如此鲜艳的色彩如何能在黑暗中孕育而生,微弱而温和的话语在梦境中响起,讲述着一些重要的、惊奇的、深刻的真理。影像与话语,就像暴雨夜中噩梦。在西方的眼下,天堂失落,战争就在此地……《影像之书》放映

    电影 2018年6期2018-06-21

  • 热点
    国际电影节闭幕戈达尔新片获“特别金棕榈奖”法国当地时间5月19日,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举行颁奖典礼。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执导的电影《小偷家族》获得最佳影片金棕榈大奖。美国导演斯派克·李凭借《黑色党徒》获得评委会大奖,黎巴嫩女导演纳迪·拉巴基凭借《迦百农》获评审团奖,最佳导演奖由波兰导演保罗·帕夫利克夫斯基摘得,他的作品《冷战》征服了评委会。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增设了一个“特别金棕榈奖”颁给88岁的“新浪潮活化石”让-吕克·戈达尔。这次戈达尔

    电影故事 2018年10期2018-05-31

  • 阿涅斯·瓦尔达,脸庞,村庄
    让她想起了老友戈达尔,对,就是你头脑里立刻浮现出来那位,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这位法国电影新浪潮奠基者,整个60年代都戴着墨镜,唯有一次,借着一个轻松愉悦的好友聚会时机,他摘掉了墨镜,让她拍了几张肖像,镜头里还带上了安娜·卡里娜(Anna Karine),戈达尔当时的爱侣。老太太是阿涅斯·瓦尔达(Agnès Varda),人称“法国新浪潮祖母”。她第一部叙事长篇《短角情事》(La Pointe-courte)拍于1954年,这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3期2018-01-17

  • 苏珊·桑塔格论“迷影”理论
    就是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1930— )。“戈达尔是对传统电影有重大革新的导演。”对此评价,戈达尔欣然接受。他后来声称自己是迷影者,“迷影”色彩来自法国新浪潮运动。戈达尔说这场运动让他重新找回失落已久的东西——“迷影”。在桑塔格的电影写作中,戈达尔批评占据一席之地。她明确戈达尔的迷影精神——电影包容一切。“他对文化大嚼大咽,使影片成为各种文化元素选择堆砌的大拼盘——百科全书式的说明、对以往电影镜头的选编、形式和主题上的折衷等……

    电影文学 2017年4期2017-11-16

  • 无法模仿的绘画:戈达尔《受难记》中的艺术史观
    晓强让·吕克·戈达尔是迄今为止争议最多的导演之一,作为一个不断颠覆电影语言的反叛者,他的电影可以被看做一系列“哲学实验”。①而这些实验的目的,就在于寻找“电影的极限”,它可以是表达的极限,也可以是经验的极限,可以是词与物的极限,也可以是视力和听力的极限,还可以是历史的极限。②探测电影的极限,意味着我们需要从两个维度敞开,如果把电影看做一种媒介,那么这个问题就要放在技术史/媒介史中考察;如果把电影看做一种艺术,那么这个问题就要从艺术史中去寻找。③这也意味着我

    电影新作 2017年6期2017-11-15

  • 《筋疲力尽》对法国新浪潮的影响
    中,让-吕克·戈达尔就是这一时期极具代表性的导演。其1960年上映的电影作品《筋疲力尽》被称为新浪潮的宣言书。该影片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法,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颠覆了当时普遍的电影形式。因此,本文就《筋疲力尽》这部影片,从戈达尔的破坏性美学以及重建观影关系来阐述其对新浪潮的影响。关键词:筋疲力尽;让-吕克·戈达尔;破坏性美学一、破坏性美学戈达尔是以蔑视传统的电影技法闻名的“破坏美学”的代表人物。学者沃伦评论道:“他的电影不是风格不同的问题,也不是观点相异的问

    神州·中旬刊 2017年5期2017-07-28

  • 让·吕克·戈达尔
    让·吕克·戈达尔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致敬大师代表作:《电影史》(法国)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用让·吕克·戈达尔的作品回顾展—“未完成的电影史” 致敬了电影诞生120周年的重要节点。没有人能质疑戈达尔在电影史上的地位,他是20世纪60年代最受欢迎的当代艺术家,与他齐名的有毕加索和鲍勃·迪伦。他被那个时代甚至不少后辈电影导演们赞誉为灵感的来源,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导演包括:美国的卡萨维茨、科波拉和斯科塞斯,日本的大岛渚和今村昌平,德国的法斯宾德,意大利的帕索里

    电影故事 2017年11期2017-07-19

  • “他杀死了那个戈达尔
    来回摆动。导演戈达尔,我非常尊重,他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电影语言。政治人物戈达尔,我并不欣赏。——哈扎纳维希乌斯谈戈达尔南方周末记者 李邑兰发自法国戛纳法国导演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是有名的“拿来主义者”。2011年,他“拿来”好莱坞20世纪初期盛行的默片风,拍摄了黑白爱情电影《艺术家》,影片中出现了很多经典电影的经典桥段,包括《一个明星的诞生》《雨中曲》等,导演还把男主角乔治放进1920年的默片《佐罗的标记》中。这部“无声”电影在当年捧得了25项大奖,仅在

    南方周末 2017-06-082017-06-08

  • 矛盾与辩证,实验大师——戈达尔
    ,实验大师——戈达尔郝蕊(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130117)戈达尔不仅是法国新浪潮的旗手,他更是用整个人生在诠释“打破”“重塑”“随心所欲”,其电影无时无刻不再“创造”,甚至找不出他的个人风格。本文将从他的几部经典作品入手,尤其是与安娜·卡里娜合作的作品,探讨其艺术电影中的电影表现力和哲学思考的点滴。戈达尔;矛盾;辩证;真实;创造电影评论家、电影散文家(也一度成为“电影论文家”)、“倒数第二个电影画家”……戈达尔如同一个难以定义的电影怪物,之所以如此形

    大众文艺 2016年17期2016-07-12

  • 论《筋疲力尽》游戏中蕴含的存在主义
    体现了电影大师戈达尔极尽颠覆的美学风格,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涵。《筋疲力尽》中有很多细节能带给观众游戏的感受,本文将从存在主义(这里主要指法国存在主义)的角度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例举影片中体现游戏感的诸多细节;第二部分指出游戏因子的注入使观众的目光从道德评判转移到了人的存在本身,并就此展开具体的存在主义问题剖析;最后,依据存在主义理论中有关“自由”的观点展开对“标志性动作”的深入解析。戈达尔;《筋疲力尽》;游戏;存在主义法国电影人让—彼埃尔·梅尔维尔曾说:

    文化学刊 2016年4期2016-03-16

  • “再见,语言”——从徐冰的纽约《凤凰》到戈达尔的戛纳“革命”
    。也是在去年,戈达尔大师的《再见语言3D》,在几乎没有人能看得懂的情况下,获得了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面对这部“革了电影语言命”的电影,人们一时间表现出各种言说无力,于是纷纷通过历史性地回顾“戈达尔的革命一生”,从戈达尔与戛纳之间的“孽缘”为切入去获得意义。戈达尔的银幕游戏《再见语言3D》,与徐冰的大型装置艺术《凤凰》在纽约的经历摆在一起,恰好隐现出一条关于“话语”问题的线索:今天,在语言极度匮乏的时代里,与我们所身处的时代和社会进行对话,如何

    艺苑 2015年2期2015-11-13

  • 与傅东聊中国电影
    成的电影史——戈达尔作品回顾展”为今夏的上海带来了7部戈达尔经典代表作。除了《法外之徒》、《筋疲力尽》、《阿尔法城》、《周末》、《蔑视》、《狂人皮埃罗》6部名片,戈达尔长达5个小时的纪录片《电影史》也首次完整登上了大银幕。更为难得的是,法国著名电影评论刊物《电影手册》前主编、戈达尔好友让-米歇尔·傅东(Jean-Michel Frodon)也受“人文·法国·电影学堂”之邀,亲临《电影史》的放映现场,为观赏戈达尔提供专业指南。他还在上海大剧院作了一场题为《戈

    新民周刊 2015年25期2015-09-10

  • 以电影的名义,承担历史的重负
    最终还是委约了戈达尔,此时的戈达尔,已经远没有30年前那样受人欢迎了。而戈达尔拍的片子,一上来就与所谓的“庆祝”气氛背道而驰:他诘问时任法国电影百年纪念委员会主席的米歇尔·皮科利,何必还要费事庆祝“电影百年”,既然人们对“真正的”电影早已漠不关心?这部片子的标题,原本应该是《法国电影百年》,戈达尔改成《法国电影的两个五十年》,第一个50年是1895到1945年,戈达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画了一条线,之前是电影的“纯真时代”,之后则是电影的“堕落时代”。事

    三联生活周刊 2015年28期2015-07-13

  •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钟年华老去》 戈达尔 《镜中镜》 阿沃·派尔特很久前就听说过《十分钟年华老去》这部影片,只不过笔者对电影实在是不太着迷,也就没有特意去了解过,机缘巧合,就在今年年末的朋友聚会上,笔者有幸欣赏到了这部电影,其中大提琴篇的第八部分《在时间的黑暗里》的背景音乐深深地吸引了笔者,后来问了好友才得知此电影音乐是阿沃·派尔特的《镜中镜》选曲,人生中第一次欣赏到派尔特的音乐,他的音乐在这么嘈杂的今天仍然能够那么安静地奏响,自然有她的独特之处,也使得笔者从心灵深处更加渴望

    艺术评鉴 2015年6期2015-05-26

  • 20世纪60年代马克思主义对欧洲影视思潮的影响 ——让·吕克·戈达尔:一个个案研究
    ——让·吕克·戈达尔:一个个案研究司 达(云南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本文以诞生并植根于马克思主义中的意识形态电影批评理论为出发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在电影理论与实践中的历史脉络,并结合个案,探索法国著名电影导演让·吕克·戈达尔于20世纪60年代期间的电影观念和电影创作。本文认为,此时间段内的戈达尔电影,以具体的影像美学和故事结构方法,批判而又继承地阐释了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资本主义工业和消费主义的相关抽象理论。电影批评,马克思主义,戈达

    学术探索 2015年1期2015-02-25

  • 让-吕克·戈达尔孤傲着的一种静止
    好在让-吕克·戈达尔依旧在自顾自拍电影。反对传奇的传奇的确,要喜欢上让-吕克·戈达尔,并且坚持看完他大多数的电影,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人生就是两点之间的运动,停留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运动的过程本身。”“过程”是戈达尔一直在追求的状态,在《电影手册》任撰稿人是一个过程,作品遇到商业上的失败也是一个过程,尝试新的技术也是一个过程。所以年过80的他还是在拍电影,经历的就是这个过程。“我想很多人只是听说过我的名字,或看过有关我的书,传奇就是这么产生的。”作

    东方电影 2014年6期2014-11-22

  • 金棕榈的新鲜味道
    潮”的“老帅”戈达尔的《再见语言》。可能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会很惊讶地疑问或者感叹:原来戈达尔还活着?!如果他们看过这部影片,就会发现戈达尔真是人老心不老,这次还玩起了3D电影,当然,这又是反讽,他只是拿了两部佳能的5D MARK II照相机(也可以摄像)就拍出了这么一部3D电影。电影还是戈达尔的老风格,片中使用或者引用了赫拉克利特、德里达等几十位思想家的作品。令人目眩的破碎LOW-FI影像,怪异的音响效果,看起来比年轻人还要炫酷,回头想想,处理的又确实是人

    留学生 2014年6期2014-08-07

  • 电影的颤音——从爱森斯坦到奥逊-威尔斯、再到戈达尔谈电影艺术观点的演进
    奥逊-威尔斯到戈达尔:景深长镜头——长镜头与跳切并用戈达尔的电影观念:戈达尔:“一部影片并非发生在银幕上,而是发生在观众和银幕之间。”这是戈达尔的电影观点。戈达尔是“法国新浪潮”的旗帜性人物,同时也是现代主义电影的重要代表之一。戈达尔发明的“跳切”的剪辑手法,更是推进了电影的发展,影响着后代电影人的创作,打开了电影历史剪辑的先河。有人认为世界电影史可以分为“戈达尔前”和“戈达尔后”两个时代。“戈达尔前”(50年代末至60年代)戈达尔深受存在主义影响,其主题

    电影评介 2010年1期2010-11-16

  • 岔路上的特吕弗
    他的新浪潮战友戈达尔的答案是:“电影就是每秒二十四画格的真理。”戈达尔在电影之外寻找电影,或者说在电影秩序之内瓦解电影。谈起特吕弗,戈达尔永远是一个富意味的对照。朱尔和吉姆牢固的情谊注定属于田园牧歌,现实远比银幕上复杂多变,就像特吕弗和戈达尔,他们的显在分歧导致最终的形同陌路。新浪潮运动最具隐喻意也最令人伤感的一次分离。表面看起来,特吕弗比新浪潮的任何一个导演都要随和,他糅合好莱坞类型片、希区柯克的悬疑、法国文学传统、流行文化等等元素,自信一切都可以溶解于

    读书 2004年5期200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