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养媳

  • 材料与阐释: 就鲁迅 《女吊》 的解读问题答刘云老师
    吊,其生前确为童养媳。继而以鲁迅记忆可靠为前提, 进一步论述鲁迅对女吊“复仇” 记忆的可靠性, 重申皖江浙“目前存留的各个版本的女吊故事, 其中都蕴含着强烈的不平与反抗精神”, 以此证明鲁迅 《女吊》 的“复仇” 精神是传统民间女吊形象本原, 而非拙文所谓鲁迅的创造性改造。作者指出: “鲁迅记忆中的‘童养媳’ 或‘儿媳’ 故事, 尽管在目前的绍兴目连戏抄本中并未见到,但是由于目连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每个村镇的戏班都有自己独特传承的演出本, 现存抄本的数量比

    中国图书评论 2023年10期2023-11-04

  • 窦娥悲剧的一生
    被卖给蔡婆家做童养媳。成婚之后,丈夫病逝,窦娥成了寡妇,和公婆相依为命。后因婆婆索债面临危难,被张驴儿父子救下,张驴儿见窦娥年轻貌美,心生歹意,要她嫁入张家以报救人之恩。但窦娥是性格刚烈的女子,为保清白之身,不惧张驴儿威胁,结果遭到诬陷。意志坚强的窦娥承受住昏官的严刑拷打,却在婆婆受刑时毅然决然认罪。死后的窦娥化作鬼魂,并向已经当官的父亲窦天章述说自己的悲惨遭遇。得知女儿冤死,窦天章悲愤交加,他既心疼女儿的遭遇,又憎恨张驴儿对女儿的诬陷,更气愤贪官不问对错

    课外语文·上 2023年5期2023-06-06

  • 擦肩而过
    宋在家里还有个童养媳,比小宋小两岁,娘家是大宁海村的。小宋的这个童养媳按说和我们家族还有些渊源。我们利津李氏是个大家族,人员散布在黄河入海口的两岸,小宋的这个童养媳就是我本家的一个远房姑姑,叫凤。如今她的叔伯哥哥还在左家庄居住。我的这个姑姑家庭成分是地主,一九六二年,父母都饿死了。凤有个姑姑,是小宋的叔伯奶奶,她把凤带到了四十三户村,起初说给小宋妈做闺女,后来干脆做了小宋的童养媳。按说差着辈呢,但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凤十岁就到了小宋家,听她后来说,到小宋家的

    百花园 2023年1期2023-05-30

  • 大白狗的故事(外一篇)
    老太太家有一个童养媳,点心一没了就说是童养媳偷吃的,给童养媳打得浑身是伤,好点儿了,就又打一顿,两天不打三天早早的,那孩子身上伤痕累累。有一次三姨太打家具,请了木匠,来了两天。木匠看他家老是打童养媳,才知道她是偷吃老太太的点心,木匠看在眼里没说话。木匠住在伙房旁边的屋子里,伙房那边是老太太住,木匠跟老太太隔了中间的伙房。中午的时候,木匠躺下休息,半睡没睡的时候,忽然听见伙房的门响了一声,木匠睁眼一看,是他家的大白狗进来了。木匠连忙把眼睛闭上装睡,后来他把眼

    小说林 2022年6期2022-04-05

  • 从民间视角看沈从文小说《萧萧》的美与哀
    关键词:萧萧;童养媳;民间视角;文化思考;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一个充满人性的世界,在这个美丽古朴的边陲乡野里,存在着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1]5《萧萧》是沈从文构建“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小说从民间视角叙述了乡村童养媳萧萧被长工花狗引诱、怀孕,深陷困境又转危为安的故事,记录了萧萧命运的脱轨和回归,勾勒出一幅安宁祥和的乡村景象。在这幅美景背后,既饱含了沈从文对湘西土地的无限温情,又隐藏了对传统文化、启蒙文学的深刻反思

    雨露风 2022年2期2022-03-24

  • 《呼兰河传》中团圆媳妇悲惨短暂的一生
    圆媳妇”就是指童养媳,即以低廉价格购得,并将其作为儿子未来的妻子进行抚养的幼女。童养媳是一种畸形婚姻状态下的产物,在宋代已经形成,经过历朝历代不断发展,到了清朝末年已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了。由于家贫无法养活子女,所以一些父母将女儿以童养的方式送给别人作为童养媳童养媳在童养期间,往往被当作一个劳动力,因此,大量的女孩在夫家为奴为婢,甚至遭到虐待,经常出现童养媳遭虐待致死的情况,呼兰河胡家团圆媳妇的命运就是如此。那么,这个封建社会特有的童养媳现象侵犯了这些女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1年6期2021-12-28

  • 游走在旧时光的隧道里
    价”的小个性。童养媳小女婿的话题不算新鲜,但大多数是说童养媳如何受公婆虐待和小女婿闹出的笑话。《小女婿》就写了这样一对小夫妻的生理、心理成长历程。但这个叫菊的童养媳与其他童养媳不同,不但不受公婆的气,反而很“享福”。我想表达的是,其实这种“享福”只是与大多数童养媳比较起来的相对幸运,是菊在无法掌控自己命运时对生活和爱情期望值的自然放低,也是她被旧式婚姻改变命运后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前段时间,刚好读了著名作家徐贵祥的一篇创作谈,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小说是虚构的

    当代人 2021年12期2021-12-24

  • 礼与法的罅隙 ——从法律角度看沈从文《萧萧》
    》讲述的是一个童养媳萧萧的不幸命运,从萧萧的悲剧命运中,可以看到湘西世界守旧、落后的另一面,看到封建习俗对人的吞噬与同化,看到人在命运面前的软弱无力。迄今为止,对《萧萧》的文本解读大多停留在女性形象的悲剧意义,现代与原始的文化冲突,悲剧命运的轮回与无奈等几个层面,从这些角度出发进行的阐释无疑挖掘了作品所蕴含的人性、性别、心理、新旧价值观等深厚内涵。但我们不妨换一种新的思路,立足情节本身,从法律视角切入文本深处,一探古旧湘西童婚背景下的人性叙事,揭开沈从文笔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12-06

  • 双子将星
    中,她被迫当了童养媳。参加革命后,她与入党介绍人张启龙结合,但在红军“肃反”时期被迫离婚。后来,李贞和甘泗淇组建了家庭。1934年,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与任弼时领导的红六军团在贵州木黄会师。当时,李贞调任省军区组织部长。一天,任弼时夫人陈琮英找到她,想给她介绍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甘泗淇。李贞非常敬仰这位有才华的战将,但从来没想过要和他谈婚论嫁,她顾虑道:“人家到苏联留过学,我可是童养媳出身,没有文化。”陈琮英说:“甘主任对你印象相当好,他说你泼辣能干,作风扎实

    时代邮刊 2021年5期2021-11-28

  • 《凤凰之歌》
    在金泉山李庄的童养媳金凤在女指导员王琦的启发帮助下,冲破了封建势力的束缚和阻挠,带头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与金泉山吴庄的村干部吴桂生在共同建社的工作中产生了爱情。李庄的新富农李远民为阻挠办社,故意利用李庄、吴庄两庄人早年为争水而结下的世仇,造谣说金凤被吴庄人拐跑,挑起两庄群众的械斗。在紧急关头,金凤冒了生命危险加以阻止,王琦也带着公安人员赶到,终于平息了械斗。由此,群众提高了觉悟,揭发了李远民的破坏行为,并选举金凤当了合作社主任。金凤在带领乡亲们改造山河

    电影故事 2021年1期2021-08-16

  • 印度家暴调查童养媳除外
    力调查将不再把童养媳纳入调查对象。据《印度快报》27日报道,这可能掩盖问题,使已婚女孩更难获得帮助。报道称,印度的国家健康调查是一个统计关键社会指标的数据宝库,从生育率、免疫接种、结婚年龄到性别暴力,统计结果被用来制定政府政策和确定慈善支出。2005年6月,印度通过了首部《家庭暴力法》,作为国家健康调查的一部分,印度开始询问家庭暴力的问题。但官员们表示,他们不得不放弃调查18岁以下年龄组,因为调查的保密条款与印度2012年颁布的《儿童保护法》相抵触,后者要

    环球时报 2021-04-282021-04-28

  • 双子将星
    中,她被迫当了童养媳。参加革命后,她与入党介绍人张启龙结合,但在红军“肃反”时期被迫离婚。后来,李贞和甘泗淇组建了家庭。1934年,賀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与任弼时领导的红六军团在贵州木黄会师。当时,李贞调任省军区组织部长。一天,任弼时夫人陈琮英找到她,想给她介绍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甘泗淇。李贞非常敬仰这位有才华的战将,但从来没想过要和他谈婚论嫁,她顾虑道:“人家到苏联留过学,我可是童养媳出身,没有文化。”陈琮英说:“甘主任对你印象相当好,他说你泼辣能干,作风扎实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1年3期2021-03-24

  • 交织在平静温和中的人生悲歌 ——集体无意识下的《萧萧》
    《萧萧》讲述了童养媳萧萧在旧中国童养媳制度下懵懂,无知,跌宕的一生。她十二岁坐着花轿来到夫家,照看着像弟弟一般大小的还在吃奶的“丈夫”,日复一日延续着如此童养媳的生活,却在春心萌动的年纪受人蛊惑,险些落得沉潭发买的悲惨下场。文章以萧萧跌宕起伏的一生,表现出了在人们潜在意识下不予排斥的童养媳制度。这种集体无意识下的童养媳制度造成了成千上万个萧萧的悲剧人生。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观点是指,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

    长江丛刊 2020年5期2020-11-19

  • 物化的女性
    的位置。本文从童养媳买卖、彩礼收取、民间女性的工作等角度分析,为何清朝女性的地位到达了空前的低谷,各类民间习俗影响达到了怎样一种状态。关键词:童养媳;彩礼;女性地位一、买来的媳妇“童养媳”嘉庆年间,安徽绩溪县修订了自己的《县志》。里面说,这县里的农家,几乎个个穷得叮当响。孩子生下来,如何养活的问题叫爹妈伤透了脑筋。没辙儿,为了让孩子活下去,只好啥法子都试试。于是,许多人就和别人商量,是否叫几岁的女娃子领养过去,到了花季的年龄,做个媳妇传宗接代。别人,大多也

    山东青年 2020年4期2020-06-15

  • 母亲的眼睛
    ”。母亲实际是童养媳,八个月大抱养到后来的“地主”——我的外婆家中,而外婆之所以抱养母亲,是因为外婆的儿子夭折不久。从这个意义上讲,母亲虽是童养媳,却有了不幸中的万幸,她是喝着外婆的奶水长大的“女儿”,比别的童养媳多了一层真正意义上的母女之间的温馨与甜蜜。当然,这个母女关系并不能从实质上改变母亲童养媳的身份,童养媳对于母亲来说实际就是“等郎媳”。几年后,外婆果然生了舅舅。母亲说,她无法不把舅舅当弟弟,虽说有那份两小无猜,有那种青梅竹马,但弟弟仍然是弟弟,母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0年2期2020-04-28

  • 童养媳和朱丽叶不是一回事
    的关系更像是“童养媳”,是一种性剥削。在鲍毓明案件中,哪怕是像嫌疑人自我辩解的那样——一个40多岁的有着成熟社会经验的律师,和刚满14周岁的女孩有“恋爱关系”,哪怕其拿出聊天截圖力证是“自愿”的,但是,大家总觉得这种所谓“恋爱关系”哪里不对!哪里不对呢?其实在年龄差、女性还是未成年人这两个点上。一个有足够社会阅历,人脉、财力资源丰富的中年男人,与处于自己事实上监护之下的未成年女孩有所谓“恋爱”,本身就是一种“不伦”,事实上也对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构成实质性伤

    新民周刊 2020年14期2020-04-27

  • 关之于“名”,切之于“礼”
    债做了蔡婆婆的童养媳;是他从小就教育自己的女儿要遵从三纲五常,不得越雷池半步。正因如此,年幼的端云、后来的窦娥才一步步被逼上死亡之路。虽然窦天章为窦娥洗清了冤屈,但这难以改变窦娥冤死的事实。从这个角度讲,窦娥悲剧命运的制造者之一是她的父亲窦天章。关键词: 窦天章    伦理纲常《窦娥冤》自上演至今,流传甚广,影响极大,可谓家喻户晓。人们常常悲叹窦娥命运坎坷之不幸,痛恨元代社会之黑暗,讥讽贪官污吏之昏聩,憎恶弱肉强食之世风,赞颂清正廉洁之能吏,期盼安定太平之

    文教资料 2020年2期2020-03-23

  • 刍议《窦娥冤》悲剧的审美价值
    亲卖与他人作为童养媳,成亲后不久丈夫就去世,年轻的寡妇经常受到恶霸的欺压,种种不幸交织成了、惊天动地、悲惨无比的大悲剧。《窦娥冤》由戏曲家关汉卿创作,这部杂剧通过讲述窦娥的悲惨命运来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处于黑暗的社会里,平民百姓时常遭受恶霸欺压,而窦娥作为平民百姓的代表,她敢于反抗,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刻画了窦娥这个女性形象。1.《窦娥冤》的简介《窦娥冤》被列为元曲四大悲剧和中国十大悲剧之首。在当时的元朝,许多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肆意欺压百姓,冤案多得数也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期2020-03-02

  • 清代童养媳家庭身份的差异性认同 ——以《汝东判语》中“方如斗”案为例进行分析
    —礼俗程序下的童养媳家庭身份认同据《汝东判语》第四卷“方如斗等控案判”[1](P333-334)中载:艾光川之女许嫁方斗如之子承德为妻。女年九岁,光川挈妇远贸荆州,即送其女在方氏寄养六载。今年正月夫妇还里,女亦接归,将于明年另选吉期备礼嫁娶。不料三月初旬,斗如之妻桂氏病殁,欲接此女同居丧次。而广川以女未成婚,礼无服制,坚不允行。以致两姓宗党互相殴扭,各有微伤,赴案请验。该案人物间关系简单,情节也并不复杂。只不过其中涉及到一个非常矛盾性的问题,即由于艾氏之女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8期2020-02-23

  • 童养媳研究综述
    果的丰富提升,童养媳作为其特殊的群体,有着其特殊性和普遍性,这一群体的研究也备受学界的关注,因此,研究成果颇丰。而且随着各种地方档案的发现和研究,这一群体被关注得越来越多。但是,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一些方面却仍稍显不足,期望利用地方档案的研究越来越多。关键词:童养媳;研究综述;未来展望由于童养媳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学术界对其研究较早,笔者所及最早是1946年钟其生的《闽西童养媳问题研究》[ 钟其生:《闽西童养媳问题研究》,《社会科学》,1946年第3-4期,第

    青年生活 2019年8期2019-09-10

  • 丰城的秦二爷是个纨绔
    打小就有个贴身童养媳,是家里还不宽裕的时候用三张饼换来的,后来秦家发达了,秦老夫人也没换人选,等秦二爷十六岁的时候,就做主要让两人完婚。秦二爷不乐意。别人家的少爷,娶的都是娇滴滴的闺女,凭什么他要娶一个下人。那童养媳多土啊,长得黑不溜秋的,老是做粗活儿,还比他年纪大。他觉得童养媳也该有自知之明,自己去回绝了老夫人,不高攀这亲事。谁知道她竟不知廉耻地说愿意,想嫁给他,想陪着他。秦二爷气得直摇头,转身就翻墙跑出府,住进了花柳巷子,以示抗议。其实童养媳也就比他大

    飞魔幻A 2019年9期2019-09-10

  • 榴花殷红
    般。曾经奶奶是童养媳,却不是我爷爷的童养媳。八岁那年,她叫“杏花”,为了活命,为了有口饭吃,“杏花”成了童养媳。婆家说,“杏花”不吉利,结出的果子是酸的,里面的仁又是苦的,不如叫“榴花”,多子多福!那就是那年,婆家找人在后山种上了一大片石榴树苗,以祈祷人丁兴旺。许是名字改的好,苦哈哈出身的杏花变成了榴花,虽然公婆总使唤她干些重活、累活,可“未婚夫”阿哥却是把她当小妹子看,有什么事都护着她、宠着她。虽不是大富之家,日子却也苦里有甜。十年时间,能把一棵棵苗变成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8期2019-07-30

  • 红色童养媳
    的许多人都当过童养媳,故有“红色童养媳”之称。卑微而璀璨的“红色童养媳”这些“红色童养媳”出身卑微,不露圭角,少为人知。通常的中共党史研究也往往习惯于发掘她们不可遗忘的革命贡献,忽略了她们微不足道的过往。这些人中的杰出代表有:康克清,朱德元帅妻子,生下40天做了童养媳;赖月明,陈毅元帅妻子,14岁做了童养媳;周东屏,徐海东大将妻子,10岁做了童养媳;王长德,谭政大将妻子,幼时做了童养媳;李贞,甘泗淇上将妻子,6岁做了童养媳;钟月林,宋任穷上将妻子,8岁做了

    金秋 2019年5期2019-06-25

  • 一路有你
    又讲起了前庄的童养媳:“那个童养媳才三、四岁就被用一担玉米换过来,五、六岁就开始做家务了,什么能做的家务都要做,拾柴、烧火、喂猪……”。我只当是奶奶忘记已经跟我说过这个故事了,然而,接下去的几天,奶奶总是念叨讲过的故事,再也没有什么新花样,仿佛她的年轻时代,在记忆中已戛然而止。我渐渐觉得厌烦了,那些曾陪伴我无数夜晚的故事,仿佛失去了原本蓬勃的魅力。我实在不能忍受,暗地里告诉了爸爸,然后我听见爸爸告诉奶奶说我最近的学习时间紧,作业比较多,晚上就不要再给我讲故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1期2019-03-10

  • 故事的顺序
    幺奶是老光棍的童养媳,从小和他订婚,受尽了他家的虐待。幺奶说,从八岁到他家,洗碗做饭干农活,大人干什么她跟着干什么,每天早早起床,晚上又是睡得最晚。母亲给我举了很多例子,我印象最深的是——早晨幺奶做好饭,又进磨房推磨。“婆家”人围坐火盆吃饭。冬天,天气冷,感冒,又加上起得早,幺奶眼睛模糊。进了磨房,找不到装豆子的袋子了。早晨又必须磨完才不耽误和他们一块下地。幺奶又急又怕,屋里屋外,她跑进跑出。豆子就在那一家人围坐在火盆吃饭的脚下,却没有一个人告诉她,任凭她

    故事会(蓝版) 2019年11期2019-01-28

  • 歌谣中的女性问题探究
    间的家庭关系、童养媳和寡妇们的遭遇,是歌谣中的重点反映,也是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兹以此为研究对象,展开论述。一、婆媳不和:中国传统家庭矛盾的根源婆媳不和是自中国形成完成的个体家庭制度以来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青年妇女所面临的一次长期的考验。自结婚之日起,她们就成为婆婆们虐待的对象,忍受着婆婆们尖酸刻薄的语言和不间断的打骂。青年妇女承受着各种家庭考验,繁重的家庭劳作摧残了她们的青春,长期的精神压力使她们变得麻木。在已收集的歌谣中,有许多是青年妇女描绘她们所受

    大众文艺 2019年14期2019-01-27

  • 民国后期离婚广告中的闽南婚姻状况 ——以厦门《江声报》为中心
    姻形式外,还有童养媳、招赘婚、重婚、招夫、指腹婚等几种较为特殊的婚姻形式。其中童养媳13则,占3%;招赘婚23则,占5%;招夫4则,占1%;重婚34则,占8%。(二)登载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在性别分布上,《江声报》登载的离婚启事以男方名义登载78则,占总比18%;以女方名义登载208则,占总比48%;共同名义登载149则,占总比34%。其中,1946年至1949年间以女性名义登载的离婚启事数量略有起伏,分别占当年登载离婚启事者总比的36%、46%、55%、4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3-08

  • 清代四川地区童养婚姻状况及盛行原因探析
    到了宋代,关于童养媳的记载开始大量出现。据史料记载,宋仁宗的周贵妃4岁随姑母入宫,长大后被仁宗纳为贵妃,近似童养媳。到了元代,由于民间童养婚姻成风,政府出台了有关童养婚姻的法令:“诸以童养未成婚男妇,转配其奴者,笞五十七,妇归宗,不追聘财。”[1]到了清代,领养童养媳作为一种婚姻形式,虽然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但无论是流行的地域范围,或是在整个婚姻中所占的比例,都相当可观。根据郭松义对档案、地方志等资料记载的统计,在清代至少有634个州县(厅)明确记载有童养

    长江丛刊 2017年10期2017-11-24

  • 浅析建国初期新婚姻法的作用
    的新婚姻法調整童养媳婚姻关系为例,建国初期新婚姻法结合历史与现实的具体情况,妥善发挥调节社会关系的作用。关键词:建国初期;新婚姻法;童养媳;婚姻自由一、建国初期新婚姻法基本概况童养媳,顾名思义,女方时定亲时尚为幼女,成年后即可办婚礼。童养媳通常被称为“小媳妇”,是以夫妻或者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准”夫妻。自西周以来确立婚嫁六礼,将财产作为婚嫁的条件之一,男方给女方下聘礼后方能进行商定婚嫁日期,然而清朝之后,由于人口增多,人均土地减少,地主垄断田地,致使许多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期2017-10-15

  • 民国时期的客家童养媳
    民无力娶妻而行童养媳之法做了记载:“盖瑞俗每娶一妇,动需钱三四千文,贫民艰于聘妻,故子方孩幼,待村邻生女满月七朝,即抚抱童养,长为子媳,所费不过香辣鸡酒及钱数千而已。”这说明,童养媳风俗,至少在清代中期就已成为瑞金客家的婚嫁形式之一。无独有偶,清末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客家诗人黄遵宪也就本地泛滥的童养媳风俗赋诗二首,一则《山歌》,诗曰:“嫁郎已嫁十三年,今日梳头侬自怜。记得初来同食乳,同在阿婆怀里眠。”二则《己亥杂诗》,诗曰:“反哺难期妇乳姑,系缨竟占女从夫

    寻根 2016年6期2017-08-16

  • 清代童养媳现象探析* ——以巴县档案为中心
    巴蜀文史·清代童养媳现象探析* ——以巴县档案为中心张晓霞(成都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童养媳是指女孩在年少或者年幼时期就被未来的公婆家领养,待达到成婚年龄时再正式结成夫妻。童养媳的名称多种多样,在类型上也各有不同。探究童养媳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可以从抱养童养媳的男方和出抱女儿的女方两方面来进行分析,清代巴县档案中的童养媳诉讼案例对这些原因有着较为全面的体现。归根结底,经济的贫困、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调以及重男轻女的广泛存在是滋生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3-25

  • 父母的爱情
    爸娶了14岁的童养媳。59年前,17岁的爸成为一名将家当作驿站的基层干部。22岁目不识丁的妈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挣工分养家,伺候公婆,养育儿女。那么多的日子,妈伺候爸,忍受爸的专横、霸道和拳头。1年前,爸开始伺候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妈,买菜做饭,端屎接尿。爸为妈早早准备了棺材和寿衣,以防不测。可突发的癌症晚期让爸交代妈说,对不起,我要比你先走了!昨天,我回老家,看到妈孤独地坐在爸睡过的空床前。妈固执地认为,爸一直还在。选自《小小说选刊》

    小小说月刊 2017年1期2017-01-13

  • 红色童养媳
    个群体就是——童养媳。卑微而璀璨的“红色童养媳”这些“红色童养媳”出身卑微,不露圭角,少为人知。通常的中共党史研究也往往习惯于发掘她们不可遗忘的革命贡献,忽略了她们微不足道的过往。不曾想,这些人竟是党史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们当中的杰出代表有:康克清,朱德元帅妻子,生下40天做了童养媳;赖月明,陈毅元帅妻子,14岁做了童养媳;周东屏,徐海东大将妻子,10岁做了童养媳;王长德,谭政大将妻子,幼时做了童养媳;李贞,甘泗淇上将妻子,6岁做了童养媳;钟月林,宋任穷上

    党史纵横 2016年12期2017-01-05

  • 童养媳起源时代探究
    【辨风正俗】童养媳起源时代探究李奎原(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134)童养媳是中国传统社会饱受封建落后婚姻压迫的女性群体之一。它的历史起源,是目前国内童养媳研究悬而未决的问题之一。相关学者就此各抒己见,众说纷纭之下使人愈加不明就里。总结当前研究成果看,主要有周、秦汉、三国和北宋四种说法。笔者对以上四种说法逐一进行探求,以期去伪存真,实现对童养媳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童养媳;起源;周;秦汉;三国;北宋探本溯源是求索事物内理所要解析的首要问题。然

    文化学刊 2016年10期2016-12-23

  • 钻石光芒
    他大三岁的大脚童养媳。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可见祖母的良苦用心。父亲名为老大,排行实为老七,前面六个哥姐都夭折了。父亲的童养媳进门后,事实上就是个帮祖母干活的童工。这个童养媳白天顶着簸箕卖千层饼和猪油锅盔,晚上卷着袖子和面、洗衣服,还要侍候婆婆和包括自己男人在内的三个鼻涕小孩。想当初情形,童养媳的内心该是何等凄苦无奈,那顶箕叫卖和挥汗如雨的场景犹在眼前。如若将画面依时展开,那就是中国独有的童养媳生活纪实,一部冗长而沉重的女性命运史。解放了,父亲参加了

    长江丛刊 2016年28期2016-11-26

  • 童养媳”事件,涉罪的不止是强奸
    姐妹被大伯父以童养媳的方式嫁人。”这就是最近引发热议的一则新闻。2000年,12岁的马小燕嫁给了比她大17岁的陈某,被迫发生性关系后生下女儿。在为陈家又生下一个儿子后,马小燕逃到广东。今年5月4日,马小燕向巫山县法院起诉,要与丈夫陈某离婚。严惩、追责,大家的第一反应也是如此。但是,追谁的责、怎么追责,离婚后怎么办?为此,记者采访了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吴允锋、广东金鹏律师事务所律师李颖君,为大家解读这一事件。伯父能不能做主“嫁”出三姐妹?据《京华时报》

    方圆 2016年11期2016-06-18

  • 妈妈顶天立地
    妈妈九岁就做了童养媳只因外祖父家那时一贫如洗嫁到祖父家的妈妈长辈们都叫她, 赵姑娘我的小姑叫她, 赵姐姐祖母是一位很勤劳的人也有一张凌厉的嘴还有三个很机灵小姑子婆媳关系与姑嫂关系很难处想必妈妈那时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后来妈妈每每谈到做童养媳的日子却从来没有难过而是笑得合不拢嘴上孝婆婆下领姑姑如鱼得水因为妈妈把曾祖母奉为了神得到曾祖母的庇护童养媳的妈妈过得还很开心妈妈十四岁与父亲成亲在家里有了正式的名分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了中国人没了安宁父亲离家躲壮丁当长工妈妈成了

    参花(上) 2016年6期2016-06-13

  • 北平妇女协会创办始末
    女诸如妾、婢、童养媳等诸多特殊的妇女群体予以极大的关注。在其宣传计划内的“法律”一项中就有“法律上应制定多妻、蓄婢、童养媳、缠足、穿耳的惩罚条例”的规定,同时在调查计划中的“恶俗”一项中,规定调查主要分为六类,即“调查各地关于虐待婢女以及童养媳的惩罚条例;调查各地关于买卖人口的惩罚条例;调查各地没有铲除的压抑女权的恶俗;调查北平市妓女的数量;调查各地关于蓄养婢女以及纳收妾的惩罚条例;以及调查临时投诉的被压迫妇女”等。下面以北平妇女协会解救的童养媳为例,探讨

    北京档案 2016年6期2016-05-14

  • 如泣亦如诉 ——从民间歌谣看中国历史上的童养媳
    看中国历史上的童养媳李奎原 (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134)童养媳是中国传统社会饱受封建包办婚姻压迫的女性群体之一。它源于北宋,历经数百年发展演变,在近代时期达到顶峰。旧时地位卑下的女性由于封建纲常体系的制约,无处申诉衷肠,而身如敝屣的童养媳尤为甚之。民谣这种通俗易懂的文学形式,朗朗上口,成为她们牛马境遇和压抑情感的独特表达。它形态万千,不拘一格,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流传,为我们进行童养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视角和载体。中国童养媳民间歌谣悲苦歌吟

    文教资料 2016年17期2016-03-16

  • 桂花树下的爱情
    一户张姓人家做童养媳。出嫁的那一天,在去婆家的路上,雷德明第一次见到村头那棵枝繁叶茂的百年桂花樹,第一次闻到了满树的桂花香。嫁到张家后,雷德明过得很不好。不仅要干很多活,而且稍微做得不好还要挨打。那个年代,童养媳跟粗使丫鬟是差不多的。雷德明抽空跑回娘家诉苦,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的境遇也没有得到娘家人的同情。从娘家回来的路上,雷德明路过桂花树下又闻到了桂花的清香,她停了下来,把一肚子的悲伤都对着桂树说了一遍,然后心里就好受多了。从那以后,她只要受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5年6期2015-09-22

  • 唱不尽的人生悲歌 ——对小说《湘女萧萧》中的集体无意识的解读
    萧》讲述了一个童养媳萧萧的坎坷命运,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萧萧作为童养媳的生存状态,揭露出潜藏在湘西人田园牧歌式生活背后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沈从文 《湘女萧萧》 童养媳 女学生沈从文的短篇小说《湘女萧萧》讲述了一个童养媳“萧萧”的坎坷命运,与大家熟知的《边城》风格相似,小说《湘女萧萧》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它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描写了温和淳朴的人性,笔调柔和,情节舒缓,细节丰盈而巧妙。然而小说中的主人公萧萧却有着和翠翠完全不同的命运。萧萧自小孤苦无依,十二岁就做

    名作欣赏 2015年33期2015-07-13

  • 匾额“阃范”漫谈
    人联想到古代的童养媳婚。是指女子在幼年时即被男家包养,待长大之后使之成婚的婚配形式,由于童养媳是幼年被抱养,其未来命运一般有三种:一是男家有子嗣,童养媳先作养女,长大后转为儿媳;二是幼女被包养时对家无子嗣,等待有儿子后再将养女转为童养媳,之后再为儿媳,被称为“等郎女”;三是童养媳等不来郎,最终被男家作为养女出嫁。有的地方甚至有与指腹为婚结合的童养媳风俗。童养媳虽节省了结婚费用,增进了结婚当事人的相互认识和熟悉,但因其纯属父母包办婚,因而这种婚姻关系大都不会

    文物天地 2014年9期2014-12-01

  • 沈从文《萧萧》的内在冲突分析
    名篇,表现湘西童养媳制度下生命悲喜剧,其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在看似不经意之处充满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冲突,诸如童养媳制度衍生的婚外情、萧萧女学生梦的起与落、私生子风波与沉潭闹剧与童养媳悲剧的重演,让人感到荡气回肠。这些矛盾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沈从文小说的普遍性艺术特点。关键词:《萧萧》 童养媳 文化冲突 悲剧轮回外在看来,沈从文小说所讲述的故事大多都平淡无奇乃至波澜不惊。然而,当我们深入文本后便会发现沈从文小说的故事中往往包含着众多的内在冲突,一种推动故事向前

    文学教育 2014年9期2014-10-14

  • 《萧萧》对人性美的呼唤
    人公,写了一个童养媳的苦难遭遇,即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农村妇女的痛苦和忧伤,表露出作者对旧社会妇女遭遇的同情。这是长期以来论者对萧萧生存状态的普遍诠释,单从文本上看,这种阐释不无道理,但如果仅囿于这一传统定论,又势必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蕴,遮蔽了作者的审美理想。沈从文先生曾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1]沈从文创作《萧萧》正是坚持了这样的创作理念,作品中的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3-29

  • 论现代“童养媳”题材小说的文化意蕴
    00)论现代“童养媳”题材小说的文化意蕴方华蓉(湖北工程学院 文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在现代思想启蒙的文化背景下,中国文学中涉及童养媳题材的创作比较丰富,作家们从解剖这一大众习以为常的民俗入手,展开了对封建专制文化与国民劣根性的猛烈抨击,对挣扎在封建男权文化下的女性群体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反省。童养媳;国民劣根性;异化20世纪初期,面对一蹶不振、内忧外患的民族形势,现代中国第一代知识精英掀起了一场旨在追求现代化,以期富国强民的思想启蒙运动。他们将批

    文山学院学报 2013年5期2013-03-19

  • 逆境中的自我重生 ——试析朱玛拜小说《童养媳》中的女性形象
    析朱玛拜小说《童养媳》中的女性形象高 莹 范学新(伊犁师范学院,新疆伊宁 835000)女性的从属地位、话语权力、价值体现等等历来都是女权主义者争论不休的话题。然而,哈萨克族代表作家朱玛拜·比拉勒在他的小说《童养媳》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小媳妇在经历不幸命运的同时,依然可以用她的宽容和坚强来化解自身的不幸,从而寻求到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新生道路。朱玛拜·比拉勒;命运;自我解脱;向心力朱玛拜·比拉勒 (1941—),新疆额敏人,当代作家。1959年他就读于新疆大学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1期2012-04-18

  • 鬼跟
    丝绳。小姑娘是童养媳,吃饭时失手打碎了一只红花碗,婆婆打了她一顿,又罚她夜里编织好一根拦腰带,织不好,天亮就打死她。现在已四更,拦腰带也快织好了。吊死鬼用一尺来长的尖指甲往拦腰带上一划,“啪”的一声,拦腰带就断了。见到拦腰带无缘无故断了,童养媳的眼泪扑簌簌地滚下来。这不是命里注定要死了吧?这断的腰带,又不能接,又不能补,再织一根已来不及了,怎么办好呢?童养媳又急又慌,走投无路。这时,吊死鬼手里的红丝绳拼命地甩,嘴巴一开一合,怂恿童养媳快寻死。吊死鬼用红丝绳

    故事林 2011年8期2011-05-14

  • 童养媳小丑
    姻谈不上幸福。童养媳是旧社会陋习之一,与小女婿相反,童养媳是收养穷人家的女童,准备养大做媳妇。这种事财主不做,他们讲门当户对;穷人做不了,他们养不起;一般发生在中等人家,不花钱或少花钱,为了孩子不打光棍儿,又省一笔彩礼。邻居小丑姑娘比我大几岁,可能是全中国最后一批童养媳了。邻居当家的叫老细,在街口摆“穷货摊”,就地铺一块旧布,摆放一些七零八碎的破旧物件,如犁片、锄头、门吊儿、筲箍、烟嘴儿、螺丝什么的,为穷人之间互通有无充当中介,从中赚个角儿八分的。因为进价

    剑南文学 2010年7期2010-08-21

  • 中国现代文学中“童养媳”创作母题的生成与嬗变
    157012)童养媳制度的形成,最早应推及到周代。“童养媳”的名称由来,则起于宋代。元明清时普及于社会,到近代则成为滥觞。对于这一社会现象,黄遵宪在他1899年创作的《乙亥杂诗》中也有所谈及:“反哺难期妇乳姑,系缨竟占女从夫。双双锦褓鸳鸯小,绝好朱陈嫁娶图。”大意为男方早早便将女孩娶了过来,有时甚至要做婆婆的用乳汁喂养,如同抚养自家孩子一样。在其自注中说得更为明确:“多养童养媳,有弥月即抱去,食其姑乳者。”他在《山歌》中也感叹:“嫁郎已嫁十三年,今日梳头侬

    名作欣赏 2010年2期2010-08-15

  • 生活在别处
    《萧萧》写的是童养媳生活,但并没有像一般作品那样通过婆媳姑嫂关系来展示童养媳的命运,而是在人物命运和风俗场景之间进行精细的结构处理。千百年来,在封建宗法关系坚固不摧的古老中国里,一提起童养媳的命运与生活,我们总会集体无意识地将之归为受剥削、受压迫且永远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环境里的一代。但在沈从文的字典中,童养媳的生活与其他人相比并没有什么痛苦之处。小说起笔先写山里婚嫁的风俗,唢呐后随一顶花轿、被铜锁锁在轿中的新娘子荷荷大哭。但这些新娘子缘何而哭?“这些事想起来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6期2006-09-21

  • 王莹的长篇小说《宝姑》
    家受尽苦难的当童养媳的形象。宝姑从小当童养媳,童年是在凄风苦雨中度过的,伴随她的是婆婆的横眉,和小姑的忌恨。她得不到人生的温暖,有的却是世俗的冷漠。不幸的人生和卑微的地位,使她的身心倍受摧残,难于忍受的折磨,唤醒她的不平与反抗。在一个雾气茫茫的清晨,她终于逃出了牢笼。在风云突变的年代,革命的风暴和爱情的温暖抚慰了她受伤的心灵,使她认识了人生的意义,从而,勇敢地投入了革命的洪流。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2年1期198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