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体

  •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肝细胞癌中外泌体miR-200b-3p介导巨噬细胞分化的机制
    的特殊类型——外泌体在细胞间信号传递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外泌体直径30~150 nm,可被TME中的巨噬细胞所吞噬,随后外泌体释放miRNA调节巨噬细胞的表型,例如肝细胞癌(HCC)源性外泌体miRNA促进巨噬细胞分化为M2型,此种外泌体miRNA被当作促瘤因子。因此,深入研究肿瘤源性外泌体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成为揭示HCC复发、转移的关键。来自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的许莹等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颗粒粒径测量以及生物标志物检测的方法对外泌体进行鉴定,同时基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3年9期2024-01-06

  • 泌体miRNA 在早期筛查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近年研究发现,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携带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细胞外囊泡,在AD、帕金森症(Parkinson’s disease,PD)和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外泌体微小RNA(microRNA,miRNA)可以由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等各种细胞分泌而来,在不同细胞之间的通讯发挥重要作用并且通过观察表达含量变化间接反映大脑病变损伤程度,可以作为AD 早期筛查的生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23年10期2023-12-10

  • 泌体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药物载体相比,外泌体作为天然的内源性物质,首先就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极低的免疫原性,并且毒性极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的两大问题。此外,外泌体在结构上与单层脂质体相似,在脂质体给药系统中,疏水性药物分布在双分子层内,亲水性药物分布在管腔内[5]。根据这种相似性,预计外泌体药物递送系统将表现出与脂质体相似的特征。通过仔细筛选外泌体的来源,可以作为一种高度特异性的药物递送系统,同时,作为天然的药物载体来包载多种药物[6]。近年来,已经有一些案例证明了临床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23年5期2023-11-15

  • 泌体及其诊断治疗应用
    年被命名为“外泌体”(“exosome”),后多以“exosomes”形式出现][1-2]。在随后的30 多年,外泌体的研究经历了快速发展。本世纪初Théry 等[3]建立了较为通用的外泌体提取分离和鉴定标准,大大地推动了外泌体的基础和应用研究。2013 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Rothman、Schekman 和Südhof 3 位科学家,以表彰其关于细胞内囊泡(包括外泌体)运输调节机制的研究,这把外泌体领域推上了新的高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5期2023-01-21

  • 泌体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132013)外泌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包裹而成的直径在30~150 nm之间的膜性小泡。外泌体的相关蛋白包括其表面的四跨膜蛋白家族(CD9、CD37、CD63、CD81)[1]和介导多囊泡体形成及腔内小泡出芽的内吞体分选转运复合体(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 required for transport,ESCRT)的相关组成蛋白:肿瘤易感基因-101、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等。外泌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12-31

  • 泌体环状RNA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细胞外基质、外泌体等亚细胞成分以及缺氧等环境因素[1-4]。外泌体(exosomes)的直径一般在30~150 nm[5],从多泡体(multivesicular body,MVB)释放到细胞外环境后,将内容物,如蛋白质、RNA、脂类、氨基酸等,递送到受体细胞和特定器 官[6-9]。 环 状RNA (circular RNA, 简 称circRNAs)是一类曾被认为是共价闭合环状结构的非编码RNA,但现在也有研究表明,circRNAs 在经过N6-腺苷酸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22年12期2022-12-22

  • 泌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453100)外泌体可由多种细胞(包括上皮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等)分泌,是一种含有复杂 RNA 和蛋白质的小膜泡(30~150 nm),其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参与细胞和组织间的信息交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和严重气流阻塞为特征的进行性肺部疾病,是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因此,关于COP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有研究发现,慢性呼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11-27

  • 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在外泌体活体示踪中的研究进展
    原030012外泌体(exosomes)是由细胞内的多囊泡小体分泌并通过细胞膜释放到细胞外环境中的一些小囊泡,直径为30~100 nm,电镜下表现为脂质双层包裹的扁平球体,呈特征性的杯状外形[1]。有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细胞均可以释放外泌体[2],其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其中包括血液、泪液、尿液、唾液、乳汁、腹水等。外泌体中含有核酸、功能蛋白、转录因子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其本身的膜结构还能表达多种抗原、抗体分子,作用于靶细胞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3]。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2年1期2022-11-21

  • 泌体分离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710032)外泌体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如腹水、血液、脑脊液、泪液、尿液以及唾液等。外泌体携带大量胞内和胞外的生物信息,可作为细胞通讯和细胞外基质重塑的媒介,与人类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1]。因为外泌体可以携带源细胞和组织中的生理变化信息,所以也可作为诊断生物标志物[2]。随着对外泌体研究的不断深入,外泌体在临床诊断、疾病治疗、组织再生等方面显示出重要的研究价值[3]。外泌体形成始于细胞膜的内吞作用,包括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包涵体蛋白的核内吞作用和胞吐[4]。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2年5期2022-10-12

  • 保存期间血小板中外泌体浓度变化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主要包括两类:外泌体、微囊泡[5]。外泌体、微囊泡均为双层膜结构,粒径大小分别为30 ~ 150 nm,100 ~ 1 000 nm[6]。外泌体携带有丰富的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7]。近年来,研究者们关注于外泌体在各种生理病理状态下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及可能的影响机制,而对于随着血小板保存时间延长,外泌体浓度变化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的研究较少,血小板保存期间产生的外泌体是否参与EVs的促凝作用有待研究。因此,该研究着重探讨手工血小板中外泌体浓度与保存时间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8期2022-09-21

  • 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外泌体表征的影响
    [8-10]。外泌体是一种直径大小在30~150 nm之间的纳米级小囊泡,它可以特异性地包裹一些蛋白质、脂质、核酸或miRNA等物质。外泌体具有生物活性,能够被受体细胞吸收,实现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11]。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免疫调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12]。外泌体的来源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均可分泌,如凋亡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等[13-17]。外泌体普遍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如血清、血浆、尿液和母乳等[18-2

    中国畜牧兽医 2022年8期2022-08-23

  • 不同灭菌方式对商品乳外泌体完整性的影响
    00)0 引言外泌体,是直径在30~150 nm的膜性小囊泡,其内容物包括蛋白质、脂质、核酸分子等物质。外泌体通过将其内容物传递给受体细胞从而影响受体细胞的生理功能[1]。外泌体的结构和形态学特征较特殊,例如具有脂双层膜结构,密度为1.10~1.21 g/mL,通常在负染条件下呈现典型的“杯盘状”结构[2]。研究表明,外泌体已经在许多生物液中鉴定出,例如:血液,唾液和尿液[3-4]。在人类母乳和牛乳中也已鉴定出外泌体,乳汁中的外泌体大多为哺乳动物的乳腺上皮

    中国乳品工业 2022年7期2022-07-26

  • 血清外泌体中甲胎蛋白、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水平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极其必要。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从细胞内向胞外分泌的拥有典型脂质双分子层膜结构的囊泡类小体[6],携带着母细胞中多种蛋白质、脂类、DNA、RNA等重要信息并进行传递,存在于血浆、血清、羊水等多种生物体液中[7]。部分研究者发现,外泌体可参与、推动肝癌的发生发展,基于这些观察,近年来多有研究者探索外泌体功能,并试图以外泌体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作为诊断或预后标志,尤以肿瘤领域较多[8]。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为现今诊断原发性肝癌特异性临床

    吉林医学 2022年6期2022-07-08

  • 泌体的生物学功能及牛乳源性外泌体资源开发进展
    细胞外囊泡分为外泌体、细胞微泡和凋亡小体[2]。表1总结了这3种细胞外囊泡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细胞外囊泡在细胞间通讯[3]、免疫应答[3-5]和传递外源性化合物到受体细胞均发挥重要的作用[6]。其中,外泌体是多囊泡体(multivesicular body,MVB)和质膜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向细胞间隙中分泌的直径最小(30~150 nm)的胞外囊泡[7],且外泌体几乎存在所有的体液中,包括人类和动物的乳汁[8-11]。表1 3种细胞外囊泡的特征在哺乳动物的饮

    动物营养学报 2022年3期2022-03-30

  • 去外泌体血清对脂肪干细胞及胃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200092)外泌体是一种由真核细胞分泌的直径40~150 nm、密度1.13~1.19 g/mL的囊泡结构[1],表面富含胆固醇、神经鞘磷脂、神经酰胺等脂类物质[2],膜内包含着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和细胞信号分子,如蛋白质、多肽、脂类及mRNA、microRNA、miRNA、DNA等[3]。外泌体作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4],可携带内容物靶向投递至特定的部位释放,在介导微环境中细胞间信号和物质交流上起重要作用[5],且不同来源、不同环境下发挥作用不同,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1期2022-03-08

  • 泌体在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作用及其miRNA作为生物标志物①
    治疗效果。1 外泌体概述外泌体是一种与质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环境的小膜囊泡,具有脂质双分子层膜结构,直径为30~100 nm,几乎可被来自不同生物体的所有细胞产生并分泌,如肝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液中,如人体血液、尿液、唾液、乳汁、精液、羊膜液、腹水、关节液及脑脊液等,且可从这些体液中被无创提取出来[7-12]。外泌体含有多种生物大分子,主要为蛋白质和核酸[13]。蛋白质可分为参与其结构形成的结构蛋白及作为外泌体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2年24期2022-02-26

  •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血尿下降的机制研究
    作期患者血清中外泌体表达明显增加。由此推测,外泌体可能参与了尿酸代谢的调控。URAT1是一种重要的尿酸重吸收转运蛋白。本研究通过提取痛风发作期、缓解期以及正常人的血清外泌体,并分别作用于转染URAT1基因的人胚胎肾细胞株(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HEK 293),通过检测URAT1的表达变化,探讨外泌体对尿酸重吸收的调控机制,及导致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期血尿酸下降的可能原因。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并收集2021年1月至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22年1期2022-02-24

  • 三种方法提取血清外泌体的比较研究
    341000)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双层膜结构小囊泡,直径40~150 nm,它们广泛存在于血液、尿液、母乳、腹腔积液、羊水、唾液和脑脊液等[1-2]。外泌体通过携带蛋白质和核酸等多种生物分子参与细胞间通讯,从而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3]。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4-5]。外泌体的分离和鉴定对于研究其生物学及临床应用功能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步骤。目前,外泌体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超速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免疫吸附法、沉淀法及尺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1年6期2021-12-14

  • 泌体介导的lncRNA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的势态[2]。外泌体是一类直径约40~100 nm 的脂质双分子层微小囊泡,广泛分布于人体中,富含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脂质、DNA、mRNA、microRNA 及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等,在细胞间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lncRNA 为长度大于200 nt 的非编码RNA,可在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外泌体可通过lncRNA 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

    中国肿瘤临床 2021年20期2021-12-01

  • 不同金属/适配体双功能复合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外泌体的富集性能
    200237)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几乎所有细胞都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尺寸为30~150 nm,具有磷脂双层膜结构,其表面富含多种蛋白质,其内容物包括蛋白质、核酸、脂质和代谢物[1,2]。外泌体是来源细胞、邻近细胞以及远处组织的通讯介体,是癌症信息的宝贵载体[3-8],其在体液中广泛存在,含量丰富且易于获取[9],故收集由肿瘤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已成为肿瘤液体活检的主要方向之一[10]。为保证液体活检结果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需发展从复杂样品中富集具有足

    色谱 2021年10期2021-09-11

  • 微流控技术在外泌体分离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100049)外泌体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含有脂质、蛋白、核酸等多种物质的纳米级囊泡,其尺寸为30~150 nm[1-3](见图1)。外泌体在人体中分布广泛,人体的外周血、尿液、乳汁、羊水等体液中均含有外泌体[4,5]。因外泌体可携带蛋白、运送RNA,其在人体中的角色主要包括物质的传递以及信息的传导两个大方面[6,7]。据此,人们将外泌体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有免疫活性的外泌体,其主要在抗原呈递和共刺激中发挥作用,第二种则是含有数量可观的RNA并可介导细胞间的

    色谱 2021年9期2021-09-06

  • 小鼠血清外泌体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730070)外泌体是指包含了多种mRNA、miRNA和蛋白质的微小囊泡[1],直径30~150 nm,呈茶托形或一侧凹陷的半球形结构[2],主要来源于细胞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的多囊泡体,经多囊泡体外膜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基质中[1-3]。外泌体在细胞间信息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携带的物质可作为疾病诊断的分子标志物[4],也可作为药物载体靶向疾病部位[5]。外泌体在动物体液中分布广泛[6],血清是从动物体内较为容易获取的体液。从血清中提取得到纯度较高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3期2021-04-23

  • 阿尔茨海默病5XFAD小鼠模型尿液中外泌体microRNA的表达谱分析
    D小鼠模型尿液外泌体中microRNA(miRNA),寻找可以早期诊断AD的标志物。本文选用Aβ斑块形成前期的1月龄5XFAD小鼠模型及其同窝对照组,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小鼠尿液中外泌体的miRNA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同时,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分析、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差异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存在48个差异表达miRNA(18个上调、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21年9期2021-03-29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外泌体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350007)外泌体是胞内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的脂质双层囊泡,直径大约在30~150 nm,广泛分布于血液、尿液、唾液、羊水、母乳和腹水等体液中。外泌体最早是Johnstone等[1]在研究网织红细胞向成熟红细胞转变过程中发现的。外泌体最初被认为只是细胞的“垃圾袋”,用于清除不必要的成分,这导致与其相关的研究沉寂了二十多年。直到2007年,Valadi等[2]首次报道外泌体也含有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并对其组成和功能

    激光生物学报 2021年1期2021-03-05

  • 泌体生物学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人民医院肾内科外泌体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细胞外的小泡,大部分细胞都可以分泌外泌体。起初认为外泌体仅与细胞内代谢废物排出相关,近年来研究证实,外泌体还具有细胞间通讯功能。细胞外小泡根据其发生部位不同分为外泌体和微泡。外泌体被认为是早期内体成熟为晚期内体(MVB)后与质膜融合被释放,直径30~100 nm[1];而微泡是直接从质膜脱落,也被称为微粒体、胞外体等,直径50 nm~1 μm[2]。外泌体可作为生物标记物来发挥诊断价值,同时因外泌体携带体内的生理病理学信

    山东医药 2021年19期2021-01-11

  • 泌体在侵袭性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法是一种趋势。外泌体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膜性囊泡小体,广泛存在于多种体液环境中,它是一种包含脂质、蛋白质、核酸的生物载体,可以在人体的血液、精液、尿液中检测到[4],到目前为止外泌体在诊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道恶性肿瘤以及其他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重视[5]。外泌体在PCa检测中的高灵敏度及准确度也已经得到肯定。当前PCa临床管理中的主要挑战是无法通过传统的诊断方法准确地区分惰性PCa和侵袭性PCa,而外泌体能够准确地检测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21年4期2021-01-02

  • 泌体microRNAs作为肺部疾病诊断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志物迫在眉睫。外泌体作为细胞外囊泡的主要类型,由于具有完整的双层膜结构,微环境对其干扰小,其内包含大量的遗传物质,介导细胞间的通讯,使其在疾病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4]。MiRNAs 是外泌体中主要的遗传物质,外泌体miRNAs 广泛参与细胞凋亡增殖、免疫调节和新生血管形成[5-7]。外泌体miRNAs 可作为各系统疾病的诊断性生物标志物,尤其是肺部疾病,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1 外泌体m

    实用医学杂志 2020年13期2020-12-30

  • 骆驼奶中外泌体对Ⅰ型糖尿病小鼠治疗的作用研究
    物质、维生素和外泌体等,它具有抵抗炎症、保护肝脏和心脏、降低血糖等作用[3-7]。外泌体(exosome)由不同来源的细胞产生,是天然存在于人乳、牛乳等各种乳源液体的一种分泌小体,直径为30 nm~150 nm的膜状纳米囊泡[8-9],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产生相互作用,如将受体与配体结合,进行胞吞作用等[10-11]。研究发现外泌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可以作为检测和诊断疾病的生物标志物[12],同时也可以作为细胞间交流的特殊媒介[13-15]。本试验通过超高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年24期2020-12-22

  • 肿瘤微环境中外泌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及机制
    杨清玲 陈昌杰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直径在30~100 nm 的双层膜性囊泡[1],可由多种细胞通过胞吐方式分泌至微环境中。1983年,Johnstone 等[2]从羊网织红细胞上清液中分离出一种小囊泡,最初被认为是细胞分泌的垃圾,后随着对外泌体研究的深入,发现这些囊泡富含很多成分,如细胞特异性的蛋白质、脂质、RNA(mRNA、miRNA 及其他非编码RNA)[3]。外泌体可由多种细胞如肿瘤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分泌,广泛分布于血液、尿液、腹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3期2020-12-19

  • 大鼠肠淋巴液外泌体提取及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失血性休克后肠淋巴液外泌体数量的影响*
    ·大鼠肠淋巴液外泌体提取及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失血性休克后肠淋巴液外泌体数量的影响*范泽华1, 郜思齐1, 杜会博1, 张立民1, 张红1, 赵振奥1, 赵自刚1△, 牛春雨2△(1河北北方学院微循环研究所/基础医学院,湖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7)建立肠淋巴液外泌体分离技术,验证外泌体来源,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失血性休克后肠淋巴液(PHSML)中外泌体数量的影响。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20年11期2020-12-03

  • 介绍一种外泌体负染色的改良方法
    标志物[2]。外泌体介导的细胞间通讯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外泌体膜蛋白可以与靶细胞膜蛋白结合,进而激活靶细胞内的信号通路。二是在细胞外基质中,外泌体膜蛋白可以被蛋白酶剪切,从而激活细胞内的信号通路。三是外泌体膜可以与靶细胞膜直接融合,非选择性的释放其所含的蛋白质、mRNA以及microRNA。外泌体的提取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超速离心法、过滤离心、密度梯度离心法、免疫磁珠法、ps亲合法等提取方式。目前来说超速离心法是被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本文用超速离心法对外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2期2020-11-24

  • 泌体作为靶向治疗载体的研究进展
    海201508外泌体特指通过晚期多泡体(multivesicular bodies,MVB)与质膜融合后分泌的磷脂双分子层包裹的直径为80~150 nm的囊泡,形态特征为“cup”状,最初是在体外培养的绵羊红细胞的上清中发现,当时被认为是细胞消除不必要蛋白的机制[1]。后来研究[2]发现,外泌体可以传递功能分子如核酸、蛋白、脂质等到靶细胞并发挥功能。2013年诺贝尔奖颁给了在囊泡运输领域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外泌体作为细胞间交流方式的发现,不仅为很多生理或疾

    中国癌症杂志 2020年9期2020-10-15

  • 肝泡型包虫病侵及胆道患者胆汁外泌体microRNA的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胆道患者胆汁中外泌体为对象,进行microRNA(miRNA)表达谱芯片实验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HAE侵及胆道的相关机制,为改善此类患者预后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收集自2017年8月-2018年10月就诊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经包虫IgG抗体试验、腹部CT/MRI检查诊断为HAE的12例患者胆汁样本。观察组(A组,n=6):有胆道受侵表现[4-5][有阻塞性黄疸;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提示肝内包虫占位病灶邻近主要胆道分支且二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年9期2020-09-28

  • 鸡胚来源的外泌体不同提取方法比较
    前人研究进展】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胞外囊泡,于1983年在绵羊网织红细胞中被发现,1987年Johnstone对其命名[11]。外泌体含有蛋白质、非编码RNA(miRNA、lncRNA等)、mRNA、脂质等功能物质,并在细胞间信息传递、信号传导、免疫调控、代谢物清除及凝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2-13]。研究表明,外泌体所含小RNA,可以稳定存在并推测能够通过囊泡运输进入目的细胞,参与机体免疫应答、抗原递呈、细胞迁移、细胞分化、肿瘤

    广东农业科学 2020年5期2020-07-27

  • 旋毛虫肌幼虫期外泌体的分离和小RNA鉴定
    键分子[4]。外泌体(exosomes, EXO)是一种表面为磷脂膜的分泌小泡,几乎所有细胞都能产生,存在于生物体液中,包括腹水、胆汁、母乳等[5]。EXO携带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miRNA和mRNA,EXO与靶细胞融合后,其携带的蛋白质和RNA转移到靶细胞,进而影响靶细胞的功能[6]。研究表明,包括肝片吸虫、蛔虫、棘球绦虫等在内的很多寄生虫可以分泌外泌体作用于宿主细胞,调控宿主的基因表达和免疫反应,参与寄生虫致病过程[7]。2018年,Li Y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0年4期2020-05-08

  • 泌体对肿瘤微环境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30000)外泌体的直径在40-150 nm之间,其属于脂质双层生物活性囊泡,在多个囊泡内体与细胞膜相融合后,可以将腔内囊泡在细胞外释放,最终形成外泌体,并且在各类体液中广泛的分布。外泌体还可以对主要组织的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和热休克蛋白70等分子进行表达[2]。外泌体携带的母体细胞活性分子在不同细胞间进行传递。当前对外泌体功能和其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越来越多,同时在外泌体特性临床开发中也具有很大的进步。1 外泌体的免疫调节作用1.1 TEX免疫抑制作用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2020-04-11

  • 泌体膜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450000)外泌体中包含功能蛋白、m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且外泌体的膜结构上存在多种抗原和抗体分子,能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1]。然而,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物种的异质性和非特异性、分离技术的多样性以及外泌体与其他囊泡在密度、大小、成分上的重合性,都使其难以确定分离到的囊泡是否为外泌体,这一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外泌体标志物的筛选[2]。如经典的外泌体标志物有CD9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年10期2020-04-06

  • 缺氧环境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外泌体中自噬相关microRNA表达量的研究
    切相关[7]。外泌体是细胞和脏器传递生物学信息的重要媒介,外泌体中含有的miRNA是外泌体干预细胞功能的主要机制,也可能是肾脏细胞沟通远端脏器的枢纽,可能是肾脏病患者远端脏器组织自噬的主要原因[8]。该研究采用体外缺氧模型培养RTEC,探讨缺氧状态下RTEC外泌体中自噬相关miRNA分泌情况。1 材料与方法1.1 主要材料与试剂大鼠RTEC株(NRK-52E) 购自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武汉CCTC公司);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1期2020-02-14

  • 消化道肿瘤外泌体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①
    541001)外泌体最初是Johnstone等[1]于绵羊网织红细胞体外培养液中分离提取并命名的一类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小囊泡,它广泛被各种细胞分泌,包括上皮细胞、神经细胞、施万细胞、肿瘤细胞等,它包含了蛋白质、脂质和各种RNA,介导着体内细胞间的通讯,从而影响各种生理、病理状态[2-6]。截至2020年6月,ExoCarta数据库已记载收录了外泌体中存在的41 000多种蛋白质、4 900多种mRNA、2 800多种miRNA以及1 100多种脂质。随着人

    华夏医学 2020年5期2020-01-08

  • 泌体 ——卵巢癌诊治潜在新靶点
    具有重要意义。外泌体是直径为30~100 nm的超微膜性囊泡,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近年来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免疫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都可释放外泌体,外泌体内携带蛋白质、核酸、脂类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在细胞间通信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2]。在肿瘤微环境中,外泌体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血管生成、免疫耐受、肿瘤耐药、转移前环境形成等促进肿瘤进展及转移[3-4]。此外,外泌体还可存在于血浆、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腹

    医学综述 2019年23期2020-01-07

  • 泌体来源的长链非编码 RNA 在癌症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30041)外泌体是由脂质双层膜包裹的,含有蛋白质、多肽和核酸的纳米级细胞外囊泡。目前已经从外泌体中鉴定出4563余种蛋白质、194余种脂类、1639余种mRNA、764余种miRNA等非编码RNA (lncRNAs)以及mtDNA、ssDNA和dsDNA等[1,2]。外泌体含有的多种功能性核酸及蛋白质,在细胞物质转运和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着细胞的生长与分化。近年来研究表明,lncRNA了参与细胞增殖、分化、染色体重塑、表观遗传调控、转录和转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11期2019-11-26

  •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外周血血浆外泌体源miRNA的表达研究
    显得格外重要。外泌体是一种能被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微小膜泡,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直径大约30~100nm,内部含有细胞特异的蛋白、脂质和核酸,能作为信号分子传递给其他细胞从而改变其他细胞的功能,在很多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其中miRNA作为一种非编码单链RNA 分子,广泛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并与腺体发育、肿瘤的侵袭、转移以及颌面部发育异常息息相关[3~6]。Li 等[7]通过提取皮肤组织中的miRNA 进行研究发现miRNA 与NSCL/P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5期2019-09-28

  • 高效装载细胞内源蛋白工程化外泌体的构建
    内源蛋白工程化外泌体的构建黄琳1,2*,王殿冰2*,顾宁1,张先恩1,2,31 东南大学 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2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大分子研究中心 生物大分子国家实验室,北京 100101 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外泌体作为天然药物运送载体具有诸多优点,但其对细胞内源药物 (蛋白、核酸等) 的有限装载限制了其应用。文中以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为模拟细胞内源性货物,通过对供体细胞的基因改造

    生物工程学报 2019年8期2019-08-27

  • 不同保存时间的血浆及血清中外泌体生物学特性的对比
    育军0 引 言外泌体(exosomes)是由细胞向细胞外主动分泌的具有典型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一种囊泡,其大小介于30~200 nm之间[1-2]。外泌体内含有细胞来源的各种蛋白质、核酸及脂质分子,在细胞-细胞间物质传递及信息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3-4],外泌体亦可作为药物载体及疾病的治疗靶点[5]。目前所研究的外泌体主要来自于各种体液如血液、尿液、腹腔积液、胆汁等及细胞上清液中[6]。由于外泌体的获取及操作较为简便,且内容物丰富,因此已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9年7期2019-07-26

  • 泌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春辰 郑 磊*外泌体作为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的一种类型,以信号介质的形式参与了机体众多生理病理过程,例如细胞分化、细胞增殖、血管新生、炎症免疫反应以及肿瘤转移与耐药等,在揭示疾病机制的基础研究与疾病诊断、预后评估、靶向治疗等临床应用中极具发展前景。通过聚焦于分离富集、鉴定与内容物分析这三大视角,简要总结外泌体的检测技术,并对其原理和优缺点进行客观评价,这对外泌体检测新技术的开发与临床应用进程的推进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7期2019-07-16

  • 泌体在药物性肝损伤诊治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表明外泌体可作为细胞之间和各种组织之间信息的天然传递者,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包装到外泌体中的各种成分可以产生分子特征,该特征可以提供关于生理状态和病理状况的信息。不同来源的外泌体的各种成分可能携带了DILI的相关信息,本文综述了近期关于外泌体在药物性肝损伤中作为生物标志物及其治疗潜力的研究结果。一、外泌体泌体(exosomes)是一种由真核细胞的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的直径在30~100 nm之间的膜性小囊泡[4]。外泌体在电

    肝脏 2019年8期2019-03-19

  •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外泌体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200072)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内多泡小体与细胞膜融合后以外分泌的形式释放到细胞外的一种囊泡,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直径一般为30-150 nm,与其他微泡共同组成细胞外囊泡[1]。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具有功能活性并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并且在抗原传递、蛋白及RNA转运、血管介导新生、肿瘤细胞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4]。此外,由于外泌体具有体积小、易穿透生物膜、免疫原性低等优点,可以作为药物的良好载体[5]。而且肿瘤细胞的外泌体中含有大量

    生物技术通报 2019年1期2019-01-23

  • 泌体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等运动症状。而外泌体广泛存在于脑脊液和外周体液中,拥有细胞间信号传导和病原体的转移以及细胞碎片的清除等生理功能,且在PD发展过程中其内容物发生改变。正是由于外泌体独特的生理功能以及在PD的发病、发展及治疗中所起到的作用而广受关注[1]。本文就外泌体在PD中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外泌体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包含从细胞释放的各种膜限制性囊泡(membrane-limited vesicles)。根据这些囊泡的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7期2019-01-04

  • 泌体标志物和肿瘤液体活检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NA、CTC、外泌体,以及细胞外游离核酸(RNA和DNA)[2-3]。外泌体是由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的纳米级细胞外脂质双层囊泡,直径为30~150 nm,几乎能被所有细胞类型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分泌到细胞外微环境[4-5]。外泌体携带的信息多种多样,因此外泌体分子作为各种类型肿瘤的生物标志物已成为肿瘤研究和转化的关注点。尽管外泌体的内容物和携带物也被不断地重新定义[6],但是外泌体具有的优势和独特性,已经证明其作为肿瘤和其他疾病标志物的巨大潜力。1 外泌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9年2期2019-01-04

  • 新型循环提取方法研究miRNA-21在NSCLC中的预测价值
    物[3-4]。外泌体是一种极其微小的纳米级囊泡结构,其直径范围在30~100 nm[5-6]。研究证实,任何细胞均可以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出外泌体,但肿瘤细胞的外泌体释放量远超正常细胞,并且可以稳定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如血液、汗液、尿液、精液、胸腔积液和腹水。在外泌体最开始被发现时一度被认为是“垃圾袋”,当时人们认为细胞通过外泌体这种“垃圾袋”将其自身不需要的废料排出体外[7]。然而近几年来人们通过对外泌体的不断探索,逐渐认识到它的巨大价值,尤其是对于肿瘤研究方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年22期2018-11-28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及尿液中外泌体的提取鉴定
    统退行性疾病。外泌体是一种由体内多种类型细胞主动分泌的大小均一、直径30~150 nm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囊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类以及RNA,可在大多数体液中检测到[1]。外泌体是一种细胞间信息传递媒介,可运载的生物活性分子种类繁多,涵盖了蛋白质、mRNA、microRNA、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受体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参与细胞的生理及病理过程。本研究采用ExoQuick试剂盒提取AD患者血清和尿液中的外泌体,并通过电镜观察及外泌体表面标志物CD63的检测进

    山东医药 2018年35期2018-10-26

  • 泌体的应用 ——有机遇,也有挑战
    技术学院教授。外泌体(exosome)是细胞分泌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的一种亚型,存在于生物体液中,并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外泌体被认为是细胞间通信的一种新机制,允许细胞交换蛋白质、脂质和遗传物质。过去,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一度被认为只是参与废物排泄;现在,随着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外泌体被广泛认为是生物体内细胞间短距离和长距离交流的高度保守的途径,这种细胞间通信对于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都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真核细胞类型

    张江科技评论 2018年3期2018-07-03

  • 泌体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102206外泌体作为细胞分泌的结构和组分中被研究得最为明确的纳米颗粒,自1983年在绵羊网织红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发现以来[1],广泛用于各种生理病理机制研究。最初,研究者认为外泌体是细胞排除代谢废物的工具;后来证实,外泌体能独立于自分泌、旁分泌、内分泌、细胞接触等经典途径来促进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参与生理病理调节。病毒相关研究发现,外泌体能转运有活性的病毒蛋白、病毒核酸、病毒粒子及病毒相关免疫分子,成为病毒感染机制、病毒免疫调节、抗病毒药物载体等研究领域中

    微生物与感染 2018年3期2018-06-12

  • 泌体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级的膜性囊泡,外泌体(exosomes)在1983年首次被Johnstone等[1]在羊的网织红细胞培养液上清中发现并于1989年正式命名[2]。在这之后三十年间,外泌体研究进展较为缓慢。一直到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James E.Rothman、Randy W.Schekman和德国科学家Thomas C.Südhof,以表彰他们发现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从此,外泌体研究领域进入全新的、高速的发展阶段,相关论文发表量相较于2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4期2018-05-24

  • 泌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点。研究表明,外泌体作为重要的细胞间通讯介质在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能分泌更多的外泌体[1],提示其与肿瘤的关系可能更为密切。越来越多的证据[2]表明,外泌体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各个过程扮演重要角色。这种角色是双重的[3]:一方面,外泌体可以作为“帮凶”促进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外泌体也可以通过介导抗肿瘤免疫反应、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等机制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同时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1期2018-04-02

  • 泌体在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病的发生发展。外泌体是一种新型纳米级别细胞间交流的载体,可将其内“货物”如蛋白质、m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等活性物质转移到受体细胞中表达而发挥生物学作用,因此外泌体逐渐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之一。有研究表明外泌体在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炎症状态下,外泌体分泌增多,可促使炎症的级联放大效应,而且其作为疾病的诊断标志物和理想的药物载体有着巨大的前景。本文简要概述外泌体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年6期2018-01-23

  • 泌体及其在疾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键作用[2]。外泌体(exosomes)由细胞分泌,是载有DNA、RNA、脂质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纳米级信使,通过协调各种细胞的自分泌和旁分泌,介导细胞间通讯、参与免疫调节和其他生理反应[3]。目前对外泌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泌体的功能、在疾病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能否用于临床疾病的诊疗,在本文中,我们对外泌体的部分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希望为外泌体的深入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1 外泌体的特征外泌体是胞外分泌前由多囊泡体(multi-vesicu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10期2018-01-17

  • 基于分子识别的外泌体纳米界面原位DNA组装
    基于分子识别的外泌体纳米界面原位DNA组装符 婷 彭瑞资 刘巧玲*(湖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长沙 410082)细胞膜是一类间隔细胞内外环境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界面,膜表面的受体通过外界物质刺激调控胞内的生化反应,从而影响细胞乃至整个生命体的进程。对细胞膜表面进行改造和功能化,从而实现原位识别、组装并调控细胞膜表面结构在癌症检测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外泌体是细胞向胞外分泌的纳米级囊泡样膜包被小体,在细胞间的通讯、肿瘤早期诊断、心肌损伤保护和

    物理化学学报 2017年6期2017-06-21

  • 泌体分离及其蛋白质组学分析的研究进展
    00049)外泌体分离及其蛋白质组学分析的研究进展翁叶靖1,2, 随志刚1, 张丽华1*, 张玉奎1(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膜性囊泡小体,直径通常为30~100 nm,密度为1.10~1.18 kg/L。外泌体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可携带脂类、蛋白质、信使RNAs(mRNAs)、microRNAs(miRNAs

    色谱 2016年12期201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