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格列净致非高血糖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报告

2023-11-12 02:29焦丽婷魏美林赖晓阳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尿糖酮体达格

焦丽婷,邹 芳,魏美林,赖晓阳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南昌 330006)

达格列净是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为首个在中国批准上市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i),可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肾糖阈,促进尿糖排出,从而降低血糖。目前,除达格利净外,我国已上市的SGLT-2i还有恩格列净、卡格列净和艾托格列净等。

SGLT-2i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有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感染,以及与血容量不足有关的临床症状,罕见不良反应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具体表现为非高血糖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uglycemic diabetic ketoacidosis,euDKA)。该类药物在我国上市时间尚短,临床对其不良反应认识有限,随着其应用的推广,发生酮症酸中毒的病例时有出现。本文对1例达格列净引起的euDKA病例进行报道,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旨在提升临床对SGLT-2i所致不良反应的认识水平。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6岁,因“发现血糖偏高2年,反复腹痛20天,加重10余天”于2022年7月23日收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患者2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水平偏高:空腹血糖16.0 mmol·L-1,随机血糖20.0 mmol·L-1,无明显多饮、多尿、多食或体重下降,诊断为“2型糖尿病”。起始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8 U·次-1,早晚餐前各1次),因用药后低血糖改为口服二甲双胍(1000 mg bid)联合利格列汀(5 mg qd)控制血糖。平素严格遵守糖尿病饮食控制原则,规律运动,自诉空腹血糖不高于7 mmol·L-1,餐后血糖不高于10 mmol·L-1,自发病以来无视物模糊或手足麻木情况。1年前因血糖控制不理想加用达格利净,此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分别维持在6 mmol·L-1和8 mmol·L-1左右。于20 d前开始出现上腹部胀痛,但与进食情况无明显关联,偶有恶心、呕吐,伴纳差、乏力,10 d前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体重下降约10 kg。1年前因子宫内膜癌行子宫切除术,否认高血压等其他疾病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体温36.1 ℃,脉搏118 次·min-1,呼吸18 次·min-1,血压139/90 mmHg(1 mmHg=0.133 kPa),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7 kg·m-2。神志清楚,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下腹部可见手术疤痕,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肠鸣音正常。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20×109L-1,红细胞5.02×1012L-1,血小板2.02×1012L-1,血红蛋白178 g·L-1,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7.9%,糖化血红蛋白百分比6.0%;总胆红素35.74 μmol·L-1,直接胆红素8.75 μmol·L-1,间接胆红素26.99 μmol·L-1,谷丙转氨酶130.33 U·L-1,谷草转氨酶25.51 U·L-1,随机血糖9.08 mmol·L-1;血气分析pH 7.19,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11.1 mmHg,动脉血氧分压115.0 mmHg,血浆碳酸氢根4.1 mmol·L-1,血浆乳酸0.77 mmol·L-1,钾离子3.26 mmol·L-1,钠离子126.26 mmol·L-1;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肾功能、血脂、凝血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馒头餐及C肽释放试验:空腹血糖6.43 mmol·L-1,餐后1 h血糖14.94 mmol·L-1,餐后2 h血糖20.00 mmol·L-1,空腹血清C肽1.10 ng·L-1,餐后1 h血清C肽2.45 ng·L-1,餐后2 h C肽4.32 ng·L-1。尿糖、尿酮体动态变化见图1,葡萄糖目标范围时间(time in range,TIR)动态变化见图2。

图1 尿糠及尿酮体动态变化

图2 TIR动态变化

入院后胰腺功能、腹部CT检查结果均不能解释腹痛病因,行抑酸、护胃、抗感染等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尿酮体阳性、血气分析结果提示代谢性酸中毒,请内分泌科会诊,考虑达格列净所致euDKA,于2022年7月24日转内分泌科治疗。转科后立即停用达格列净,给予补液、胰岛素降糖及相关对症治疗2 d后患者腹痛、恶心、呕吐无改善,食欲、精神仍差,复查血气分析及尿常规,检测结果亦无明显好转(尿酮体3+)。遂于2022年7月25日除常规补液外进行极化液(combination of glucose-insulin-potassium,GIK)注射,即10%葡萄糖500 mL配以胰岛素注射液16 IU、10%氯化钾10 mL,并予以5%碳酸氢钠注射液100 mL进行酸中毒纠正治疗。次日患者腹痛、恶心、呕吐及纳差明显缓解,复查血气分析提示酸中毒纠正,但尿酮体仍3+,遂于当日追加补液GIK 1000 mL。继续高糖补液治疗4 d后患者酮体转阴,酸中毒纠正,次日停止补液,改用盐酸二甲双胍片0.5 g tid联合磷酸西格列汀100 mg qd口服降糖治疗。此后血糖基本达标,治疗中未再出现腹痛、恶心或呕吐等不适症状,于8月1日出院。

2 讨论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于2015年5月15日发布了SGLT-2i治疗糖尿病可能会引起DKA的声明。FDA不良事件数据库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到2016年第三季度期间使用SGLT-2i治疗的患者中共发生了2397例酸中毒事件,其中680例使用了达格列净,1362例使用了卡格列净,355例使用了恩格列净。FADINI等[1]对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使用SGLT-2i的患者患DKA的风险是不使用该类药物患者的7.9倍。特别是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SGLT-2i患DKA的风险高达不使用该类药物患者的57.3倍。此外,根据2018年发布的DECLARE研究[2],达格列净的使用也显著增加了患DKA的风险。

在中国,SGLT-2i于2017年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SFDA)的批准,用于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此类药物还被认为能够为已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ASCVD)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患者预防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降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病死率。根据2020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3],SGLT-2i已被列为2型糖尿病合并ASCVD或存在高危因素且合并心力衰竭的CKD患者的首选单用或联合降糖药物。尽管SGLT-2i的临床应用规模逐渐扩大,但国内与SGLT-2i引发DKA相关的病例报道相对较少,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该类不良反应数据可供参考。这可能与SGLT-2i在中国上市时间相对较短有关,同时也暗示有相当数量未被识别和报告的病例存在。

本例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2年,起始使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出现低血糖,改口服二甲双胍联合利格列汀降糖治疗,血糖控制欠佳,遂加用达格列净。服用达格列净10个月后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恶心、呕吐及纳差,遂在消化科住院治疗。入院查尿常规发现尿酮体阳性,血气分析提示酸中毒,经排除乳酸酸中毒后诊断达格列净相关性DKA。原因如下:1)患者入院时测糖化血红蛋白及随机血糖均正常,排除高糖所致的DKA;2)结合患者用药史,服用达格列净10个月后出现euDKA,符合达格列净已知的罕见不良反应,FDA也曾就SGLT-2i导致DKA的可能性发布过警告;3)停用达格列净后,尿酮体转阴,且不良反应消失。

SGLT-2i相关的DKA多见于应用药物少于6个月者、女性患者和糖尿病病程较长者,诱发因素主要是感染、脓肿等急性疾病,其次是胰岛素减量或停用。本例使用达格列净10个月后出现无明显诱因的DKA,同时按经典治疗方案进行补液及胰岛素等治疗的疗效不佳,有一定的特殊性。予以补充GIK后尿酮体转阴,症状改善,究其原因:SGLT-2i降糖机制为减入促排,易导致机体能量不足,产生饥饿性酮症,因而采用DKA补液治疗的效果不佳,予以补充GIK后症状改善,尿酮体转阴。因此,对于SGLT-2i引起的euDKA的治疗应以补充机体能量,防止饥饿性酮症为主。

DKA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升糖激素异常升高造成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理改变的症候群,典型的DKA常伴有血糖升高(>13.9 mmol·L-1)。SGLT-2i属于靶向肾脏的降糖药物,抑制尿糖重吸收,促进尿糖排出,减少能量摄入,故而其引起的DKA患者血糖通常不高,称为euDKA,其诊断标准[4]为:1)动脉血pH<7.3;2)血β-羟丁酸,儿童>3.0 mmol·L-1,成人>3.8 mmol·L-1;3)血清酮体阳性;4)阴离子间隙>10。围手术期禁食、胰腺病变、低碳水化合物或生酮饮食、肥胖和恶性肿瘤是euDKA发生的主要诱因[5]。在使用SGLT-2i的患者中,出现DKA的特异性危险因素[6]包括:胰岛素(尤其是基础胰岛素)使用量大幅度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减少、脱水、低BMI(<25 kg·m-2)、胰岛素泵使用、疾病和感染。由于euDKA患者的血糖已低于13.9 mmol·L-1,因此在开始进行静脉滴注胰岛素和补液时即应首选补充5%葡萄糖,以GIK的形式补液,以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并加速酮体的清除,病情仍未能缓解时,需考虑使用10%葡萄糖。

SGLT-2i引发euDKA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已知的可能机制有以下几点:1)SGLT-2i抑制胰岛α细胞上的SGLT-2并直接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上调内源性葡萄糖生成、酮体生成和脂肪分解;2)在肾脏中,抑制SGLT-2会增加酮体的重吸收;3)SGLT-2i诱导的尿糖排出可降低血糖,从而减少胰岛素水平,进一步降低了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率,促使肝脏生酮和游离脂肪酸氧化分解;4)尿糖的排出产生渗透性利尿和脱水效应,从而触发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的合成,进一步促进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此外,ERONDU等[7]研究认为,50%的DKA患者体内有针对谷氨酸脱羧酶65(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65,GAD65)的自身免疫性抗体,属于成人发病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而不是非自身免疫性的2型糖尿病。因此,为了降低SGLT-2i使用风险,建议在用药前进行常规性的GAD65抗体或C肽水平检测。

综上所述,临床使用SGLT-2i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把握SGLT-2i的适应证,并在用药前检测GAD65抗体或C肽,并从小剂量开始使用;2)对长期使用SGLT-2i的患者,需要定期随访检测尿酮或血酮,警惕euDKA的发生;3)一旦发生euDKA,应立即停用SGLT-2i,并在补液中注意能量的补充,使用10%葡萄糖的GIK补液方式效果更佳,可快速清除酮体,有助于尽快纠正酸中毒。

猜你喜欢
尿糖酮体达格
达格列净对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两条狼崽
达格列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清MCP-1、IL-6水平的影响
尿酮体“±”或“+”代表啥
血糖正常而尿糖不正常是怎么回事?
空腹血糖与餐后段间尿糖定量测定法在社区糖尿病筛查中的运用价值
对尿常规检查中酮体的观察
妊娠期妇女尿酮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尿糖与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