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左颞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报告并文献分析

2023-11-12 02:29张贤华樊金星邱文琪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颞部颞骨朗格

张贤华,樊金星,邱文琪,杨 明

(江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南昌 330006)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罕见的全身性疾病,其特点是来自骨髓髓系祖细胞的朗格汉斯细胞的增殖和积累,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1]。LCH好发于儿童,发病率约为4~8例/百万人,成人LCH很罕见,发病率约为1~2例/百万人[2]。目前,国内外文献对累及婴儿颞骨乳突部的LCH鲜见相关报道,江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3月收治1例,现就其临床特点、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儿,男,7个月零5 d,因“发现左耳后肿物2周”入院,肿物呈渐进性增大,无破溃,无任何鼻咽症状。入院查体:左耳后可触及一大小约4.0 cm×3.5 cm×3.5 cm肿物,质硬,无触痛,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左侧外耳道无分泌物,耳膜完整。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2 影像学及听力检查结果

头颅CT,提示左侧颞骨乳突部骨质呈溶骨吸收性破坏,相应区可见较大肿块影,最大截面大小约3.5 cm×3.5 cm×4.0 cm,向颅内侵犯(图1)。头颅MRI,提示左侧颞骨可见团状异常信号,T1等低信号,T2稍高信号,信号欠均匀;FLAIR呈不均匀混杂信号;注药后呈明显强化,强化不均匀;包块突向颅内,紧贴小脑边缘(图2)。头颅MRA提示左侧乙状窦显示不清。双侧内耳MRI提示双侧耳蜗、前庭、半规管、内听道形态可,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双侧耳蜗神经及前庭神经分别入耳蜗及前庭,双侧中耳腔未见明显异常信号。患儿听性脑干反应检查骨导反应阈正常,气导反应阈升高至50~60 dBHL,表现为传导性听力的损失。

A:左侧颞骨乳突部相应区可见较大肿块影,最大截面大小约3.5 cm×3.5 cm×4.0 cm,向颅内侵犯;B:左侧颞骨乳突部骨质呈溶骨吸收性破坏。

A—B:平扫,左侧颞骨可见团状异常信号,T1等低信号,T2稍高信号,信号欠均匀;C—D:增强,注药后呈明显强化、强化不均匀,包块突向颅内、紧贴小脑边缘;E—F:平扫(冠状位),左侧颞骨可见团状异常信号,T1等低信号,T2稍高信号。

1.3 诊治经过

术前结合患者病史、影像学检查初步诊断为左颞骨肿瘤。拟在面神经监测下行左颞骨肿瘤切除术。

手术过程:取左侧耳后弧形切口,见皮下瘤体呈淡红色鱼肉状,边界不清,血供丰富,肿瘤向乳突骨侵蚀,深入到乙状窦硬膜,乙状窦受压闭塞,部分侵蚀外侧及后半规管骨,上及中颅窝硬膜及后管壁。显微镜下分块切除肿瘤,用双极烧灼术切除中、后颅窝与硬脑膜关系密切的肿瘤,全切肿瘤。

1.4 治疗结果

1)手术结果及并发症:患儿获得肿瘤全切除。

术后患儿出现口角歪斜,完善面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提示面神经损伤可能,予以康复治疗后好转。未发生颅内感染等其他并发症。

2)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HE染色显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背景中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周边见少量多核细胞(图3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CD1a(+)、Langerin(+),S-100(+),BRAFV600E(+)(图3C—F)。

A:低倍镜下,显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HE×100);B:高倍镜下,显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背景中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周边见少量多核细胞(HE×400);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CD1a(+)(Envision×200)。

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Langerin(+)(Envision×200);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S-100(+)(Envision×200);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BRAFV600E(+)(Envision×200)。

3)术后治疗及随访结果:术后完善肺部、脊柱、四肢、骨盆X线及肝脾彩超等相关检查均阴性。术后转血液内科行化疗,应用长春新碱(VCR)+泼尼松(PDN)方案。第1—6周:第1—4周,PDN 40 mg·m-2·d-1,第5—6周减停;VCR 1.5 mg·m-2,每周1次。第7—26周:PDN 40 mg·m-2·d-1,每3周的第1—5天;VCR 1.5 mg·m-2,每3周1次。

随访1年,患儿肿瘤无复发,未出现新损害。

2 讨论

LCH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3-6]认为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细胞因子介导、病毒感染和遗传等因素有关。LCH可累及骨、皮、脑下垂体、肺、中耳、颈淋巴结、肝、脾、神经系统等全身任何器官。骨骼是最常受累及的系统,大约80%的LCH患者存在骨病损,并且其中一半的病变是单一的[7-8]。最常见的骨受累部位是颅骨,超过2/3的骨病患者会累及颅骨,其次是脊柱、四肢和骨盆[9]。颅底骨通常受累,颞部颅骨突出或中耳炎或外耳炎是常见的症状。因此,累及颞骨乳突部时容易造成延误诊断或误诊。所以,有必要对婴儿颞部的LC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加以总结,以期提高对婴儿颞部LCH的认识及治疗效果。

2.1 临床表现

LCH的临床表现与其受累的部位密切相关,根据病变累及器官或系统的数量分为单系统LCH和多系统LCH,单系统LCH指仅累及单个器官或系统(如皮肤、骨骼、淋巴结等),多系统LCH指累及2个或2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根据是否累及危险器官或系统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组,高风险组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包括造血系统、肝脏、脾脏[10]。病变侵犯颞部时主要表现为颞部包块、听力异常等。颞部LCH患儿的听力下降多数是因为病变堵塞外耳道及鼓室引起。IRVING等[11]对131例LCH患者(平均年龄3.2岁)进行了一项回顾性分析,发现73%的病例累及头颈部;颞骨受累占其中的19%,表现为乳突肿胀、耳息肉、耳漏、耳聋,偶见耳痛;耳息肉的特征性表现为起源于乳突,侵蚀后上管壁,鼓膜基本正常,有助于与急性乳突炎鉴别。TOS[12]回顾性分析500例LCH患者资料,发现面瘫发生率为2.8%。

2.2 影像学特点

影像学检查是目前颞骨LCH的主要检查手段。颞骨LCH的CT多表现为颞部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大多不均匀,周围骨质呈溶骨性破坏,仅边缘可残留少许骨质,轮廓不规则,边缘欠清晰[13]。CT与MRI相比,能够清晰显示颞骨的骨质破坏程度,确定骨质破坏的范围,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头颅MRI在显示骨质破坏的程度、范围方面虽然不如CT,但在显示病变的性质和范围,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等方面强过CT。

2.3 诊断与鉴别诊断

LCH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由于不同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临床上很难诊断,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组织活检。LCH的主要病理变化为病理组织中存在朗格罕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的异常增生,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确诊的主要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包括巨细胞的Langerin(CD207)、S-100、CD1a等阳性表达,并且可以在细胞质中发现Birbeck颗粒[14]。颞骨LCH常易与耳部肿瘤性等疾病相混淆,易造成误诊和漏诊。颞骨受累时要注意与横纹肌肉瘤相鉴别,影像学上,仅累及颞骨前部尤其是岩顶和中耳的病变更容易发生横纹肌肉瘤,累及颞骨后部(乳突)的病变更容易发生LCH[15]。

2.4 治疗方法

由于LCH属于临床少见病,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治疗要根据病情的轻重和程度。治疗策略包括单纯观察、手术切除、口服类固醇药物、放射治疗和化疗等[16-17]。对于局部皮肤病变的低危型患者通常观察或使用局部类固醇治疗,当疾病非常广泛或已被证明对局部难以治疗时,可能需要全身治疗。对于骨骼受累的单系统患者,目前通常采用手术清除病灶,术后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18];多发及多系统受累可行全身化疗;因有发育延迟和畸形、继发肿瘤等相关后遗症,目前儿童一般不再推荐放疗[19]。因本例患者为颅骨受累的单系统患儿,所以采用了手术切除,术后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18]。同时因位于颞骨的LCH因常累及面神经,侵犯硬脑膜、乙状窦等,术中应注意保护。本例患儿术后出现口角歪斜,考虑术中牵拉可能。

2.5 预后

LCH的预后主要与患儿发病的年龄、组织器官受累的范围、有无功能受损以及受损的程度、治疗等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年龄较小(<2岁)的多系统LCH伴器官功能障碍是预后不良的指标,而单系统LCH预后较好[4]。有研究[19]表明,多系统LCH患儿1、3及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9%、74%和71%,累及肝脾等高危器官的LCH患者生存率更低,1年生存率仅为33%,5年生存率仅为25%。因此,对于多系统性LCH,尤其是累及肝脾等高危器官的患儿[16],病情十分凶险,进展迅速,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

综上所述,婴儿颞部LCH临床上少见,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策略。外科手术切除仍是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单发的颞骨LCH,手术切除过程中应注意面神经的保护,因有发生面神经损害的风险。然而,这种风险可以通过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和全面的解剖学知识避免。同时需注意,若病灶侵犯硬脑膜、横窦、乙状窦等时,在行病灶切除时要注意保护,切勿损伤。

猜你喜欢
颞部颞骨朗格
18F-FDG PET/CT对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鉴别诊断
C臂机联合颞部微创切口在颧弓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内窥镜辅助中面部提升术的颞区解剖学研究
颞骨扁平肥厚性脑膜瘤CT及MRI表现
颞骨解剖在耳鼻咽喉科研究生教学中的作用
对头颅CT颞骨区重建避免二次扫描的可行性评价
早期康复治疗和电针联合治疗对老年额颞部颅脑损伤患者执行功能影响分析
短篇报道双颞部透明质酸注射填充致右颞侧肿胀突起一例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
高分辨率CT对诊断颞骨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